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一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之二

爾時佛復告護國言「護國我念往昔過無量阿僧祇劫復過阿僧祇不可稱量不可思惟無有譬喻不可計算不可得說是時有佛出世名曰成利慧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爾時有王名曰焰意護國彼焰意王治化之時此閻浮提縱廣一萬六千由旬護國彼時此閻浮提內有二萬諸城彼一一城有千俱致家護國時彼焰意王自所住城名曰寶光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七寶所成寶牆七重以為圍遶一一牆[5]間相去八步牢固難壞護國彼國眾生壽命十俱致那由他歲護國爾時彼焰意王初生一子名曰福焰端正殊特身色具足世間無雙瞻者無厭護國時彼王子初生之日於其生處有七寶藏自然出現其王宮內亦有七寶藏自然出現上高七人護國彼王子生時閻浮提內一切眾生皆大歡喜踊躍無量若有眾生被繫閉牢獄枷鎖著身者自然解脫護國彼福焰王子世間所有工巧術藝於七日內皆悉學成護國彼福焰王子於日初分時有淨居諸天來告彼王子言『童子汝莫放逸應善觀無常童子命不久停至於後世如是速疾恒須觀察生大怖畏造業必受如影隨形』時淨居諸天復為童子說此偈言

「『童子謹慎莫放逸  亦莫隨順放逸者
棄捨放逸佛所讚  若受放逸諸佛訶
常自調順不放逸  一切能施無妬嫉
慈悲念於諸眾生  彼人不久當作佛
「『過去無量佛  現在及未來
一切從善起  住不放逸道
飲食及衣服  金銀瓔珞等
俱致劫布施  為求無上道
手足耳鼻等  求者歡喜施
真心求功德  不久得成佛
王位威勢力  妻子及眷屬
有為如幻化  速捨莫戀著
壽命不久停  如坏器易壞
假借世不久  此亦無常[6]
父母及眷屬  惡道無能救
眾生造善惡  如影恒逐形
多求於欲海  相害不為利
而無濟拔者  虛受疲勞苦
今欲作他利  求寂無上道
乾枯皮肉髓  汝莫以為苦
諸佛出世難  寂滅法難聞
勤事善知識  能破諸魔眾
捨離惡知識  能住於正道
遮蔽惡邪徑  善哉精進住
汝莫惜身命  持心如金剛
正問諸師道  莫捨正信意
一切過去佛  常樂阿蘭若
汝應順彼學  應樂在空閑
棄捨於恩愛  妻子眷屬等
己身及壽命  以求廣大智』」

爾時世尊復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其福焰王子從彼諸天聞此偈已於十年內未曾睡眠未曾戲笑未曾歌舞未曾喜樂未曾踊躍未曾放逸不入園苑不樂眷屬不貪王位於資財城郭不生樂心如是一切內外諸物皆悉棄捨唯入禪定住於靜室而自思惟『一切法無常無強無力無有堅牢暫現而滅王位無味無有自在恩愛別離怨憎相會無可貪著妄生愛樂皆由愚癡虛妄誑惑無一實也唯有解脫寂滅為樂而諸凡夫愚癡所醉常樂處之橫生優劣之相我今在此凡愚眾中應住默然思不放逸』護國爾時彼焰意大王為此童子更別立城名勝喜樂有七重寶牆以為圍遶其城南北有七百街巷其街牆壁七寶所成金鈴羅網以覆其上更以真珠眾寶羅網重覆其上一一巷首皆有八萬四千寶柱於諸寶柱上繫六萬寶繩共相鉤連諸寶繩間懸十四俱致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妙音聲猶如百千音樂不鼓自鳴一一諸街巷首安置五百童女盛壯少年善解歌舞為一切眾生愛樂之故其焰意王復更告令一切汝等諸人從今已去晝夜莫作餘事唯作歌舞嬉戲令諸眾生歡喜受樂四方來者悉令歡喜乃至不聽出一麁言欲令王子心生愛樂復於巷首安置種種布施之具所謂衣服飲食瓔珞床敷氈褥車乘輦輿象馬牛羊五行之具金銀琉璃[7]𤦲馬瑙珊瑚虎[1]真珠等寶塗香末香燒香薰香種種花鬘等若須衣者與衣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隨其所須而施與之更於處處安諸珍寶等聚擬諸眾人之所受用又於城中造作宮殿擬為王子遊戲之處其地皆以眾寶間錯於其城上起大高樓眾寶莊嚴於城中央造一大殿殿內安置千萬床敷於殿四邊造諸園苑其園苑內有諸樹木一切花果諸喜樂樹具足充滿

「護國彼園苑中造七寶池其池四面有四寶階道何等為四所謂金瑠璃[A1]頗梨於一方面有二師子百寶所成彼二師子各吐香水入彼池內其池四邊復各有二寶師子各各引水而出其池常有優鉢羅花波頭摩花俱物頭花奔陀利花其池四岸寶樹圍遶復有樹木諸花果等周匝遍滿復有八百寶樹是諸寶樹以諸寶繩共相連繫一一寶樹各懸繒幡其池四面復有億數寶多羅樹於其樹間繫以寶繩懸諸金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如百千樂不鼓自鳴恐諸埃塵以大寶網彌覆[2]地上於彼殿內安置千萬七寶床敷諸寶床上各敷五百種褥於殿中間敷一高座其座七寶所成高於七人復於座上敷八萬俱致微妙衣服其高座前置寶香鑪燒沈水香夜三晝三散諸名花以金羅網彌覆殿上其羅網邊懸金蓮花復以真珠羅網覆金網上復有八萬明淨珍寶以為光明於其園內又置九百萬寶聚一一寶聚高一由旬出大光明照彼世界

「護國於彼園內復有諸鳥所謂鸚鵡鸜鵒鴻鶴俱繫羅鳥孔雀鵝鴈及以鴛鴦俱那羅鳥迦陵頻[3]伽鳥命命鳥彼等諸鳥若欲鳴時皆作人聲微妙和雅猶如諸天歡喜園內諸鳥之音凡所出聲皆欲令王子生歡喜故又復別為王子建立厨饍日別辦具五百種味以供王子爾時大王又勅國內諸城邑一切童子普告令集童子之數凡有八十俱致其諸童子或年始二十或有過者悉能善解一切工巧伎藝嚴飾鮮潔皆令入於勝[4]喜樂城而彼童子等各有父母復將千萬俱致婇女擬諸童子驅馳使役童子眷屬亦皆奉獻千萬童女以為給使乃至國內大富長者及以人民亦各送千萬俱致婇女是諸婇女年始十六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麁不細皆悉端正世間無比善解音樂及以歌舞善於戲笑言語調柔顏色和悅若老若少皆能慰喻一切伎能悉善通達身相具足其口香氣如優鉢羅花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微妙清潔猶如天女福焰王子處此宮內婇女眾等常作音樂種種供養爾時王子聞此音樂已作如是念今者此等為我作大怨讐奪我善法我應棄捨

「王子爾時見諸樂事不喜不樂譬如丈夫臨被刑戮雖見色欲不生歡喜如是如是福焰王子在彼女眾之時心無歡喜在彼城內與諸眷屬同會聚集亦不歡喜從是[5]已來經於十年不取色相不取聲香味觸等相唯作是念『我今何時脫此怨讐我於何時行不放逸當得解脫』爾時諸女白焰意王言『大[6]天當知今此王子共我等聚不相喜樂亦不受樂』」

佛言「護國爾時焰意王與八萬小王前後圍遶詣向福焰王子所到已流淚滿面遍身戰掉不能自勝憂愁苦惱迷悶[7]躄地須臾復起[8]起向福焰王子而說偈言

「『汝有最妙大果報  有誰為汝作不善
而不受於最勝樂  汝不受樂我憂苦
願汝受樂施我喜  若有觸擾向我說
我能與彼極重罪  汝觀此城妙蓮花
是我思惟為汝作  世間所少速當說
我能示現如帝釋  汝今面目如青蓮
云何[9]顰眉不暢適  今此婇女甚殊特
微妙清淨等諸天  各各善解諸伎術
歌舞音樂悉能通  汝應與此相娛樂
云何憂愁如毒箭  汝今應當快受樂
非是憂愁苦惱時  園林池苑甚茂盛
花果枝葉欝扶疎  寬博如天妙[10]果林
汝今正是[11]上年時  顏色憔悴如枯花
但應受樂莫憂苦  流泉浴池猶如天
微妙香水洗浴身  諸花開敷群蜂遶
汝今云何不愛樂  鵝鴈鸚鵡及鴻鶴
命命俱那微妙聲  香山雪山無有異
誰有見聞不愛樂  眾寶勝殿真珠網
琉璃嚴淨如天宮  寶座莊嚴妙衣覆
金鈴羅網出妙音  種種音聲甚殊特
街衢道路及巷首  千數婇女作音樂
猶如喜園天玉女  何故迷亂不受樂
童子婇女如天身  為汝受樂故聚集
父母為汝泣墮淚  我如喪失所愛子
愁憂悵[1]怏何可[2]

「爾時福焰王子以偈報父王言

「『如彼具足功德者  觀諸有為生死苦
厭離煩惱欲求脫  棄捨一切世間欲
見諸眾生[3]沒死網  常求解脫遠欲樂
思惟菩提最為勝  唯願父王聽我說
無人為我作惡事  我自不樂諸欲樂
一切恩愛如怨讐  增長煩惱向惡趣
此諸婇女愚人樂  增長魔業繫縛纏
遠離功德增不善  又令未來墮惡趣
諸聖呵責此五欲  我今云何樂苦本
如此婇女假外色  唯有皮囊盛筋骨
肉血[4]𡱁尿內不淨  此真死屍云何樂
歌舞音樂伎術等  如幻如夢誑愚癡
愚癡分別失正道  我豈隨順作愛業
園林花果至冬時  枯顇萎黃皆墮落
無常散壞不久留  壽命無定癡放逸
心如大海不知足  恩愛增長求無厭
常為諸欲相殘害  我如須彌風不動
父母兄弟姊妹等  妻子朋友諸眷屬
王位百官及勢力  若墮惡道無能救
我等今者如草露  亦如電光不暫停
心意散亂無定所  思惟見是不放逸
咄哉少年不久住  咄哉壽命如濬流
咄哉有為如浮雲  咄哉三界求王位
[5]智者來教莫放逸  無有菩薩貪世間
若欲作佛救拔他  父王放逸不作佛
若隨諸欲為愛奴  彼失功德無善路
若於今身貪殺生  如鳥在網欲求活
境界猶如惡毒蛇  諸陰猶如怨害賊
其心著有無利益  猶如空村無依怙
[6]王園林如毒樹  無常[7]瀑水悉漂沒
我今云何而可樂  我見世間無正行
猶如劫盡盛火燃  眾生於中受大苦
我為是等解脫故  當速成辦如法[8]
眾生久睡無自覺  病來長久我欲治
為拔毒箭令安樂  除彼邪徑住正道
繫縛三界無能出  我為說法令脫免
眾生貧窮無法財  我施善教令其富
惡趣道中迷沒者  我當教示以善[9]
我欲摧拔諸愛樹  行諸慈悲燃智燈
令見三界大火聚  又興慈悲起大雲
如波羅蜜普遍覆  利益眾生如電光
道品總持以為雨  清涼能滅熱惱焰
我為是故生王家  在於有為不樂欲
我為利益眾生故  隨世受生求菩提
一向不樂諸有樂  父王我在怨讐中
智者云何樂此路  有眼不[10]墮於高岸
若求菩提捨放逸  一切世間順諸趣
唯我當欲逆彼行  大王我言終不虛
唯願[11]父王還本宮  願捨世間王位等
隨彼須者所受用  若受放逸貪王位
億數王位我不欲  若處宮內無得道
唯當寂靜無畏處  若樂五欲無能辦
我向山林處寂靜  至於彼所求菩提
三世如來在蘭若  正覺菩提不在欲』」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爾時彼福焰王子為父王說偈已在於宮殿與諸婇女相隨經行而心不安唯住三種威儀而住何謂為三所謂若行若住若坐而不眠臥處在高樓第八重上夜半時間於上空中見淨居諸天在空而行讚佛功德乃至法僧功德護國時彼福焰王子聞彼諸天讚歎佛已身毛皆竪遍體戰慄合十指掌以偈告彼諸天言

「『善哉諸天輩  憐愍我等苦
莫生疲倦心  我欲有所問
汝行於虛空  讚歎誰功德
我聞此讚聲  心生大歡喜』」

佛告護國「爾時彼天以偈報福焰王子言

「『童子汝不聞  如來出興世
佛名吉利意  無歸為作歸
能知人心行  福智具足滿
聖眾具禪定  百千那由他

「爾時福焰王子復以偈告彼諸天言

「『我未覩彼色  汝為我說相
我若得見聞  問彼菩提道
云何化眾生  云何當來世
於眾生中尊  為我解說之

「爾時淨居諸天以偈報福焰王子言

「『世尊髮潤澤  右旋而青色
頂高如雪山  白毫等[12]淨日
清淨如琉璃  妙色而右旋
耳目甚脩廣  色如青蓮花
方頰如師子  脣如頻婆果
口齒甚齊密  清淨如珂雪
具足滿四十  四牙甚[13]鋒利
舌長能覆面  威德大自在
為諸眾生等  放億數光明
遍滿三千界  乾竭諸惡道
無上最勝尊  妙聲覆真實
能令聞者喜  滿諸眾生願
勝彼如意珠  不缺減功德
隨順於道分  莊嚴於法鬘
音聲百千種  演暢無虛說
勝於一切天  過諸梵天音
他聞發歡喜  勝諸緊[A2]那羅
迦陵俱翅羅  鴛鴦及鴻鶴
俱那羅梵聲  和合種種聲
音詞不雜亂  能令義顯現
妙淨如琉璃  能令智者樂
教令發道心  心淨生踊躍
隨順他心智  能決疑者問
彼尊法王者  自在大世尊
有是勝法音  項直肩圓滿
肘臂𦟛過膝  指掌[1]縵網長
七處皆平滿  慈悲舉勝手
安慰諸眾生  身色如真金
一一毛右旋  [2]臍輪深且密
陰藏如馬王  髀如象王鼻
鹿王纖長[A3]  足下蓮花文
千輻網具足  迴顧如象王
遊步如師子  舉身皆相稱
猶如釋天杖  空中雨天花
於上變成蓋  去住恒隨逐
法王希有事  若得利無利
若得樂及苦  若得名不名
若讚若毀呰  一切無染著
猶如花在水  亦如師子王
眾生中無比』」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從彼諸天聞說歎佛功德乃至法僧功德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復作是念『如是諸佛世尊有如是大眾成就如是覺證最勝妙法如是聖眾弟子成就我不得見我今值遇生死諸惡苦惱如是生死無有義利諸凡夫輩執著我見在家多諸過患貪欲無厭智者呵毀放逸無明黑暗之所覆蔽如是諸行難可穿徹如是識心甚難降伏如是名色甚深難覺如是六入而不自在如是惡觸果報受持如是愚癡多諸過患如是渴愛堅縛不捨如是諸取甚難捨離如是諸有無有聖道如是生者甚難解脫如是老者能壞[3]少年如是病者損減壯色如是死者無有潤澤如是生者多諸衰惱如是往來無有利益如是微妙如來正教甚可愛樂何可以愛[4]好故為諸煩惱迷惑其心為諸惡覺濁亂不淨心常放逸常與愚癡等輩而為朋友不善思惟心常染著煩惱生死樂惡知識常與如是諸惡俱者[5]尚不能[6]辦世間淨善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如我今者即於此樓東面投身而去若從門出恐諸眷屬為作障礙』」

佛告護國「爾時福焰王子欲向吉利[7]意如來邊即向彼如來方面絕身復作是言『若彼如來是一切知見者亦應念我』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即伸右手放大光明照福焰王子即於光中出一蓮花大如車輪有百千葉然彼蓮花放百千光明其光明盛照福焰王子身爾時福焰王子即自見身處彼蓮花既住花中合十指掌曲躬向吉利意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口三唱言南無佛陀耶南無佛陀耶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還攝光明福焰王子即乘佛光至如來前舉身投地如大樹倒禮彼如來一千拜已護國爾時福焰王子以偈白世尊言

「『我久得重病  今值大醫王
於苦厄難中  世尊濟拔我
願尊為我說  云何住法中
當得大福利  唯願尊顯說
世尊我於先  夜半諸天來
教我莫放逸  聞此天教已
恐怖來此處  今問大世尊
云何不放逸  我今失正道
願為作商主  我今如生盲
願為我作眼  我今臨險岸
願尊救濟度  唯願大慈悲
令我生正信  如病困篤者
願尊速療治  我今如貧人
願尊見攝受  我今被繫縛
願尊能為解  我心大疑惑
願決我癡網  示我修行處
云何得菩提  我今沒大水
願示度濟我  我處大闇中
願燃大法炬  我身有大瘡
願治速令差  我身有毒箭
願尊能為拔  常墮諸惡道
願慈救濟我  諸有執著者
迴邪住正道  我沒憂慼河
願度至彼岸  得住八聖道
我壽命短促  求善多障礙
願從今去後  得住真如命
我今身閑靜  已離於諸難
作福必獲報  願為我決疑
世尊為我說  菩薩不放逸
而向無上道  未來證菩提
能解諸有縛』」

爾時佛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知福焰王子心已為其廣說諸菩薩行其福焰王子聞此法已即得陀羅尼名曰解脫亦得五神通即時上昇虛空化作眾花以散佛上如是重散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從空下已即以偈讚彼吉利意如來言

「『敬禮金色尊  面淨如滿月
敬禮智無比  離垢三界尊
髮淨光潤澤  頂高如須彌
觀者無厭足  眉間白毫相
清淨妙光明  目如青蓮花
微妙甚殊特  慈悲心哀愍
觀示諸世間  如來廣長舌
軟薄如赤銅  出能遍覆面
說法教[1]道眾  敬禮微妙聲
齒白如珂雪  堅實如金剛
齊密具四十  熈怡微笑時
教化無量眾  敬禮美實言
尊色世無比  放光照諸剎
梵天及護世  彼光悉不現
鹿王纖𦟛膊  行步如象王
亦復如師子  安[2]祥遊步時
地動諸山震  世尊具身相
皮膚軟妙澤  身如紫金色
威光無與比  觀者無厭足
苦行無數劫  樂施無疲倦
慈心向眾生  故禮大悲父
尊常樂施戒  堅住忍精進
禪定及般若  總持智無比
是故我敬禮  世尊說法時
降伏諸外道  處眾如師子
醫王除三垢  聞者皆歡喜
是故我今禮  身口意清淨
三界無染著  如蓮花處水
尊聲如梵天  如迦陵伽音
度過三界岸  是故我敬禮
尊觀諸世間  如幻亦如夢
復如伎兒戲  說諸法無我
眾生及命者  亦如水中月
空寂無生處  如是知世已
為彼作方便  百千諸法門
慈悲攝教眾  眾生多諸患
諸毒常熾然  觀察熱惱已
猶如大醫王  常行於世間
拔濟無數眾  生老病死苦
愛離怨憎會  憂悲苦惱等
觀世苦惱已  慈悲能度脫
常行於世間  世界如車輪
天人或畜生  地獄餓鬼中
迷惑無導師  世尊為彼等
示現最勝導  過去有諸佛
法王離世間  亦說此聖道
如今世尊說  清淨無穢濁
勝於大梵天  亦勝[3]揵闥婆
及與諸天女  如是等諸音
如來聲最勝  為世間解說
真實潤益忍  種種方便說
具足諸功德  百千那由數
諸眾生聞已  證三乘寂滅
若有供養彼  得勝上妙樂
無量天人等  當得正真道
或得於人王  大富長者等
或領一天下  二三四天下
轉輪聖帝王  十善化眾生
七寶具足樂  皆由供養佛
或作釋梵王  四天大王處
兜率化樂天  他化須夜摩
斯由供養佛  來世作正覺
如是供養佛  或見或聞聲
無有空過者  除多眾生苦
得證甘露處  最妙無老病
世尊知正道  善說正道處
能斷諸惡道  令住無畏路
無垢大聖道  能為眾生依
若人求福德  須於佛邊種
以是因緣故  當得無盡藏
多數俱致劫  彼福不可盡
乃至未成佛  當得清淨剎
微妙如他化  得已大歡喜
彼妙剎土中  所有眾生輩
身口意清淨  如是等功德
斯由供養佛  若彼眾生輩
求天及涅槃  及以人中樂
福報等無量  斯皆不可盡
大名勝供養  復於百剎中
無量百千眾  當說大名稱
斯由歎佛德  如來除熱惱
能令眾解脫  慈悲見歡喜
諸根寂清淨  人中最勝王
無量功德聚  是故我頂禮
我已得五通  虛空能飛上
聽尊妙音聲  未來若作佛
為眾宣微妙  度脫無量眾
我讚功德聚  無垢清淨福
天人諸龍等  夜叉乾闥婆
雜類眾生輩  來世願成佛』」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焰意大王過彼夜已聞彼童子宮內哭聲聞已馳向勝[1]喜樂城到已問諸[2]綵女輩言『汝等今者為何哭耶』時彼諸女白大王言『大王當知福焰王子於今夜中忽然不見』護國爾時焰意王聞此語已迷悶[3]躄地如大樹倒須臾乃起大聲悲泣啼哭懊惱巡遶彼城經百千匝護國爾時彼處護城天神告焰意王言『大王當知東方去此有佛世尊名曰成利慧大王王子今在彼處頂禮承事供養彼佛世尊』爾時焰意王聞天告已即時與童子宮內諸[4]綵女等及王部從八萬四千俱致百千那由他眾向於東方往詣成利慧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所到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以偈歎佛

「『敬禮功德智慧海  人中丈夫無等等
三界最勝無有比  天王修羅皆供養
眾中殊特最極尊  觀佛色相無厭足
三十二相莊嚴身  猶如須彌寶清淨
佛身微妙紫金色  見者無厭我頂禮
無量百千億數劫  如來苦行無厭倦
無量劫數供養佛  百千俱致不可數
往昔布施難思議  是故身[5]光甚嚴淨
布施持戒禪定慧  忍辱精進善方便
世尊[6]身色甚清淨  勝於日月摩尼光
釋梵光明隱不現  佛現妙色為世間
或現在於兜率天  或復示現欲下生
或現清淨白象身  夢中右脇入母胎
佛身現處如虛空  如影水月夢幻化
佛身應現亦如是  又復示現初生時
或行七步示丈夫  唱言天人我最上
我能救脫諸苦眾  於諸法中無疑惑
為眾示現始學書  成就禪定寂靜處
示現在於婇女中  捨於父母及妻子
眷屬宗親戀慕啼  捨家處林恒獨步
俱致數天恒圍遶  恒常讚歎不生厭
久已降伏四種魔  此剎示現始降伏
久已轉於無[7]始輪  今以慈悲示初轉
觀於世間著常想  在眾唱言我涅槃
見諸世間樂生死  世尊為說寂滅處
福智方便無比喻  身放光明照多剎
諸方菩薩尋光來  頂禮世尊不思議
法王為說微妙法  心生歡喜證清淨
為眾現身同世間  佛身無來亦無去
如來住法如幻化  是故頂禮大丈夫
善哉世尊說妙道  為眾顯於菩提路
為我顯示勝法門  是故我今證此法
如來為我所示現  我證皆為眾生說
佛智無惱三界尊  我今歎佛[8]證功德
願共世間諸眾生  速證寂滅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彼成利慧如來知焰意王深信心已如應說法令住不退轉地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護國爾時彼福焰王子白成利慧如來言『世尊我今欲請如來及比丘僧入我城內唯願世尊慈愍聽許』爾時成利慧如來憐愍王子故默然受請護國爾時福焰王子知佛許已白其父母告諸眷屬并婇女等言『尊等當知我今以勝喜樂城并莊嚴具悉以奉施彼如來及比丘僧終無悔也唯願父母及諸眷屬生隨喜心』爾時父母眷屬一時同聲唱言『善哉善哉我皆隨喜』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即時更好莊嚴勝喜樂城奉施如來爾時王子為佛及僧日別[9]辦具五百種味上妙飲食供佛及僧復為比丘造僧伽藍皆以七寶莊嚴其房舍內敷置雜色種種繒褥數百千重又為比丘僧日別造新淨衣布施眾僧隨意所樂復更為造經行之處皆以眾寶莊嚴其地上覆寶網經行兩邊種諸樹木花果種種諸花[1]憂鉢花波頭摩花[2]分陀利等一切眾花無不具足時彼王子如是供養佛及眾僧經三億俱致歲於其中間未曾睡眠不愛身命唯念供養佛及眾僧其間無貪欲心無瞋害心於王位處不生樂心於一切處棄捨身命況復餘物復於如來有所說法皆悉受持終無忘失乃至一句未曾重問如來於其時間亦不洗浴亦不以[3]蘇油塗摩其身亦不洗足亦不坐臥唯除食時及大小便利乃至終無疲倦之想而彼如來涅槃時自取赤[4]真檀為積聚闍毘如來身於闍毘如來身處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舍利又於閻浮提內處處以諸華鬘名香種種音樂乃至旛蓋寶幢供養舍利如是供養已為其舍利復更別造九十九俱致寶塔彼諸塔等七寶所成復以雜寶真珠羅網以覆塔上又為諸塔造七寶蓋彼一一塔奉施五百寶蓋又於一一塔所奉施音樂數百千種於閻浮提內處處悉令種諸妙花樹於一一塔所前然百千燈一一燈器盛千斛油又復更以一切諸香塗香末香燒香及諸花鬘等供養彼塔爾時福焰王子如是供養經俱致歲已於後出家既出家已唯畜三衣常行乞食樂於頭陀恒坐不臥於餘時間未曾睡眠亦不從人有所求索施與一切心不望報常為他人解說正法如是經四俱致歲乃至若有以一善言讚歎者心尚不受何況受人利養之物若聽法時無疲倦想常有諸天承事供養爾時彼國土內王與大臣夫人婇女一切人民并諸眷屬悉皆隨從學彼王子出家修道

「護國爾時淨居諸天子等見是事已作如是念『今此國內一切人民並學王子出家今此國內盡是三寶我等今者應作檀越供養彼等[5]是供養三寶利益世間』彼如來涅槃後正法住世經六萬[6]四俱致歲皆是福焰比丘之所[7]住持其福焰比丘從此已來常如是供養如是次第供養九十四俱致諸佛彼一一佛悉皆如上供養之行護國於汝意云何其焰意王豈異人乎莫作異見則今無量壽如來是也護國於汝意云何彼福焰王子豈異人乎莫作異見則我身是也爾時其守護城天神者豈異人乎則阿閦佛是也

爾時世尊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是故若諸菩薩摩訶薩若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學彼福焰王子深心至誠所修諸行能捨一切憎愛心是故我常勤修如是苦行故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未來世有諸比丘愛重名利貪著眷屬於諸善法自然損減常為我慢怨賊之所損害甚可憐愍以貪利故遠離正法虛然出家污沙門行但有口言我是菩薩然其內心純行諂曲身心昏濁沒煩惱泥纔有形相違於本道捨已誓願貪著衣服飲食房舍臥具湯藥等事心無慚愧不避恥辱無有威儀離佛境界心恒貪著護國若有得聞如是法者應當覺知彼惡知識惡知識者求名貪利不應親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多行於放逸  遠離十力處
心常貪利養  及諸眷屬等
棄捨佛菩提  千種諸功德
詐聖求名利  惡性無慚恥
姦諂無羞愧  彼專為利事
入於佛法中  隨順諸煩惱
速疾[8]墮惡趣  口言我大德
勝在阿蘭若  心恒念聚落
彼等為貪故  心多諸覺觀
彼人遠解脫  猶如天與地
行者應遠離  如畏惡毒蛇
彼不樂佛法  并諸功德僧
棄捨離善道  常行於[9]邪徑
失於無量善  為諸有覆蔽
聞我往昔行  真實[10]誠心信
應當學我行  多俱致劫數
如是法難得  應發大忍心
我有所說處  勤劬當奉行
若當欲成佛  妙勝大乘中
應念彼王行  諸功德無量
思惟真實已  應住彼教中
如是菩提道  當見如佛說
深思諸功德  聖人種性處
當應如教行  若捨如是教
則失功德味  當生惡趣中
愚癡無有別  生彼已當悔
勸住山林者  慎莫自讚譽
亦勿毀他行  寧常自呵責
昔背億數佛  斯由我慢心
莫惜己身命  恩愛處悉捨
如我說此經  法中[1]生敬心
若能如說行  菩提不為難
此乘大仙說  聞已莫生疑
是故佛法中  應住如聖教
精勤捨身命  如我教莫違
若不信此教  於後悔無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若有菩薩常行五波羅蜜無有休息若有菩薩於此經中能如法行能如教住復自唱言『我如教住我如教行』於前行五波羅蜜功德者欲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致分不及一算數過算數分不及一哥羅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佛說此經時三十那由他天及人阿修羅等未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悉發心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七千比丘盡諸有漏心得解脫

爾時長老護國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作是請已爾時佛告護國菩薩「善男子言此法本名『不空誓清淨行』如是受持亦名『善丈夫遊戲菩薩行決定毘尼』如是受持亦名『真實義具足』如是受持亦名『福焰菩薩大士往昔本行』如是受持

佛說是法已長老護國菩薩及諸天阿修羅[2]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一


校注

[0465001] 隋【大】隋北天竺【元】【明】 [0465002] 法師【大】〔-〕【元】【明】 [0465003] 闍那崛多【大】闍那耶舍【宋】【宮】 [0465004] 譯【大】初譯【元】 [0465005] 間【大】門【宮】 [0465006] 定【大】淨【宋】【元】【明】【宮】 [0465007] 𤦲【大】渠【宮】 [0466001] 魄【大】珀【宮】 [0466002] 地【大】池【宋】【元】【明】【宮】 [0466003] 伽【CB】【麗-CB】【宮】迦【大】 [0466004] 喜【大】善【宮】 [0466005] 已【大】以【宋】【元】【明】【宮】 [0466006] 天【大】王【元】【明】 [0466007] 躄【大】擗【宮】 [0466008] 起【大】趣【明】【宮】 [0466009] 顰【大】頻【宮】 [0466010] 果【大】車【宋】【宮】 [0466011] 上【大】少【明】 [0467001] 怏【CB】【麗-CB】【宋】【元】【明】【宮】快【大】 [0467002] 住【大】任【宋】【元】【明】【宮】 [0467003] 沒【大】投【元】【明】 [0467004] 𡱁【大】屎【宋】【元】【明】【宮】 [0467005] 智【大】濟【宮】 [0467006] 王【大】母【明】 [0467007] 瀑【大】暴【宋】【元】【明】【宮】 [0467008] 船【大】舡【宮】 [0467009] 導【大】道【元】【明】 [0467010] 墮【大】隨【宮】 [0467011] 父【大】我【元】【明】 [0467012] 淨日【大】淨白【宮】 [0467013] 鋒【大】峯【宋】【宮】 [0468001] 縵【大】曼【宮】 [0468002] 臍【大】齊【宮】 [0468003] 少【大】上【宋】【元】【宮】 [0468004] 好【大】奴【宋】【元】【明】【宮】 [0468005] 尚【大】常【元】【明】 [0468006] 辦【大】辨【宮】 [0468007] 意【大】〔-〕【宋】【元】【明】【宮】 [0469001] 道【大】導【宋】【元】【明】【宮】 [0469002] 祥【大】庠【元】【明】 [0469003] 揵【大】乾【明】 [0470001] 喜【大】善【宮】 [0470002] 綵【大】婇【明】 [0470003] 躄【大】擗【宮】 [0470004] 綵【大】婇【宮】 [0470005] 光【大】色【元】【明】 [0470006] 身色【大】色身【元】【明】 [0470007] 始【大】垢【宋】【元】【明】【宮】 [0470008] 證【大】諸【宋】【元】【明】【宮】 [0470009] 辦【大】辨【宮】 [0471001] 憂【大】優【宋】【元】【明】【宮】 [0471002] 分【大】芬【明】 [0471003] 蘇【大】酥【元】【明】 [0471004] 真檀【大】旃檀【宋】【元】【明】 [0471005] 是【大】時【明】 [0471006] 四【大】四千【宋】【元】【明】【宮】 [0471007] 住【大】任【元】【明】 [0471008] 墮【大】隨【宮】 [0471009] 邪【大】都【明】 [0471010] 誠【大】成【宋】【元】【明】【宮】 [0472001] 生【CB】【麗-CB】【宮】行【大】 [0472002] 乾【大】揵【宋】【元】【宮】
[A1] 頗【CB】玻【大】
[A2] 那【CB】【磧-CB】陀【大】(cf. Q05_p0759a14 )
[A3] 腨【CB】膞【大】(cf. T03n0182bp0457b04)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