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4]第三十一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二

「我昔為是經  護持清淨戒
常修於定慧  及施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惡人來毀罵
我時生憐愍  於彼不加害
我昔為是經  求者皆施與
各隨其所樂  悉令得歡喜
我昔為是經  奉施諸宮殿
莊嚴眾寶網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捨種種珍玩
及以摩尼寶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有恩常憶念
乃至聞一偈  於彼恒尊重
我昔為是經  尊重持戒者
乃至經行處  於彼常恭敬
我昔為是經  或處於生死
乃至有少恩  於彼常懷報
我昔為是經  不求利謗法
哀愍於親友  乃至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具多聞善說
於法無所著  不慳親友家
我昔為是經  若心生不善
速懺令除滅  終不使增長
我昔為是經  身為王太子
所得諸珍寶  塗香及末香
我時生淨心  迴施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愍諸囚徒類
種種加楚毒  以身而代受
我昔為是經  捨諸五欲樂
常於月六齋  受持諸禁戒
我昔為是經  常修行忍辱
乃至於妻室  亦不生貪悋
我昔為是經  令諸貧乏者
皆悉得安樂  豐足諸財寶
我昔為是經  攝受於一切
沙門婆羅門  種種群生類
我昔為是經  利益於一切
常為大施主  求者心無悋
或蒔於華果  不令人剪伐
普施諸眾生  隨意皆充足
我昔布施時  其心常平等
持戒具功德  破戒無慚愧
或證大神通  下至凡愚類
皆生希有心  恭敬而周給
我昔布施時  其心無高下
不求生善趣  志樂於此經
或令國界中  一切無怨敵
調伏諸龍眾  應時霔甘雨
月光汝當知  我於無量[1]
為求是經故  修習諸苦行
設於百千劫  宣說不能盡
汝已住淨信  當來末世時
應生正念心  演說是經典
我以佛眼觀  明見未來[2]
隨其種種行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為求無上智
能以淨信心  演說此經典
是人及方所  一切皆了知
若於末世時  聞是經愛樂
志願及方便  一切皆了知
若諸下劣人  不聞是經典
誹謗宣說者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得聞於是經  悲感而涕泣
我皆與[3]受記  得見最勝尊
月光汝當知  諸佛神通力
若人意清淨  或有不清淨
乃至於信解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志樂常寂靜
安住諸禪定  不著生死中
乃至於習氣  究竟皆永斷
如是等功德  一切皆了知
或有諸眾生  耽著虛妄法
或有諸眾生  於佛生欣樂
如是未來事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染著世間樂
於佛菩提種  不能善開發
以是因緣故  退失諸方便
若有能了知  諸佛菩提種
是人當獲得  清淨無邊光
月光汝當觀  如是光明等
一一諸因緣  各各有差別
汝以智慧力  一切應了知
若捨惡知識  親近於善友
護持清淨戒  成就佛光明
汝當護諸根  捨離無慚愧
修行於善法  隨護諸眾生
汝當捨違諍  了達於性空
不貪著利養  具多聞善說
汝當觀利養  猶如於糞穢
無以利養垢  染污清淨心
常求於[1]明脫  [2]常得無上利
汝當修佛道  觀佛同法性
常然大法炬  普照於世間
汝當如山王  其心安不動
毀罵及捶打  一切皆能忍
汝當為眾生  作真實善友
應捨下劣心  常修於淨業
汝以堅固心  演說無上法
如是微妙經  當授慈心者
欲求無上智  勿怖於生死
由此捨諸惡  當得於勝利
譬如明智人  善能用於火
成熟種種味  不為火所燒
若諸愚癡人  無有善方便
將火置於掌  便為火所燒
亦如人中毒  迷悶心狂亂
以火而[A1]灸療  因此得除愈
月光汝當知  智者亦如是
依意了意空  故處於生死
依眼了眼空  於眼無執著
若能如是知  住眼亦無惱
若了眼性空  成就真實智
以真實智故  當得出現光
若了眼性空  永滅於貪欲
以無貪欲故  當得出現光
如是瞋與癡  我執并覆惱
慳嫉無慚愧  不忍將貢高
憍慢及增上  諂誑兼放逸
乃至[A2]矯詐等  一一如貪說
若得真實智  了知眼寂滅
以知寂滅故  當得[3]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理趣中
以住理趣故  當得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方便中
以住方便故  當得出現光
若不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成就出現光  我昔未聞見
若勤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能順於是行  當得出現光
若求最勝行  當學於此經
供養諸如來  得實智方便
若修真實智  當供養諸佛
成就出現光  猶如掌中果
若迷眼無我  退失沙門法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無我  成就沙門法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盡際  亦了耳生邊
由了耳生邊  是大沙門法
若不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遍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現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乃至耳鼻舌  身意與色聲
香味并觸法  地水若火風
性事世間苦  蘊界世將生
及以聲[4]名等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眾生發趣大乘為欲圓滿成就如是出現光者有八十種善根資糧云何八十所謂護念眾生心無損害於清淨戒奉持無缺其心平等無有諂曲亦無慳嫉貪誑之心深信大乘微妙經典亦不耽愛富貴憍逸忍力具足志願無退意樂清淨住阿蘭若不依眷屬利養名聞安住諸禪現光三昧於有戒者無諂承事於同梵行起勝意樂以敬法故常於[1]和上阿闍梨所深生尊重了達契經善巧宣說所言誠諦住正思惟勤種善根常行慧施覺知魔業密護諸根言詞安審善解真諦亦能了知諸地自相求無盡色不惜身命教於四眾絕世思惟離諸邪見無後世法不於未學矯現其相常於已學任力開示曾不讚美歌詠音聲亦不稱譽莊嚴資具證入諸諦具足多聞捨離睡眠勤求正法於佛尊重發菩提心捨於世業修諸學處為愛法故依於勝友求諸善根心無厭足愛樂出家護持佛法不起惡業於教無疑善說譬喻開示祕密於大菩提志求無倦所受經典未嘗忘失不捨自學摧伏他論求出離道修無量行於彼法智其心決定明見因果相續輪迴不著三有離增上[2][3]為於信者建立對治了達未來果報差別善知前際不假他緣於遠離行精勤修習於佛相好具足莊嚴是為八十復次月光此八十法入於五法云何為五所謂知生死知涅槃知煩惱盡知增上知福果復次月光如是五法入於二法云何為二所謂心清淨莊嚴色清淨莊嚴復次月光如是二法入於一法云何為一所謂能成諸佛如來無礙解脫

「復次月光復有八十種法善能成就諸佛如來無礙解脫云何八十所謂布施資糧廣大智慧修清淨戒離煩惱熱摧伏憍慢柔軟言詞於種種事無不知時亦知善友發趣大乘被精進甲威儀利物墮煩惱者令斷疑惑毀諸不善修行白法不與惡人而為伴侶種諸善根無有厭足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覺知魔事證於諸諦真實供養決了無疑心念眾生常懷濟度不著諸有起於大心不善眾生示其過惡捨貪瞋癡不求欲利成熟眾生修治佛塔於諸聖者尊重恭敬住大乘者親近承事終不讚歎下劣乘人遠離聲聞摧伏怨敵於世尊所廣大供養以殊勝心種種奉施得無礙智具足辯才以諸譬喻開示正法而於性空不相違背求法無懈顯發深義具大總持說法無染能廣流布化導無厭圓滿諸行有大威德辯才無滯成就多聞不讚惡人修於善業解了諸蘊捨離諸見通達因性超過所行遠離非境生清淨信住於正道愛樂大乘平等攝受不著無我不厭生死樂求涅槃以少欲故住阿蘭若常行乞食無有懈惓隨有所得心生喜足離無慚愧親近於佛善友同止捨於非類愍諸凡夫同眾生行於佛淨信離於非器有相違者不與言說不來求者不為開曉若有來求如應為說於食平等常施等施開門大施如是童子此八十法能得諸佛無礙解脫

爾時月光童子得聞是法生大歡喜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如來了知眼盡邊  故能出現清淨智
以能出現清淨智  具足如來清淨光
如來了知眼無我  [4]故能出現清淨音
以能出現清淨音  具足如來梵音相
佛於往昔利眾生  故能成就語清淨
以能成就語清淨  饒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了知眼性空  故能成就總持智
以能成就總持智  出現如來無量光
如來了知眼差別  眼名差別亦無邊
以知名字無邊故  出現如來無量光
佛知文字差別門  即知眼空離文字
以知眼空離文字  出現如來無量光
若人思惟眼無我  即了佛語為真實
以能知佛語真實  出現如來決定光
如來成就勝神通  即了無邊眼滅壞
以能了知眼滅壞  利益一切諸世間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無邊眼生起
如佛能知眼生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如是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并觸法
乃至世生聲名等  當知一切皆應作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布施波羅蜜
如佛布施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淨戒波羅蜜
如佛淨戒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忍辱波羅蜜
如佛忍辱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精進波羅蜜
如佛精進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禪定波羅蜜
如佛禪定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智慧波羅蜜
如佛智慧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法身波羅蜜
如佛法身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色
如佛已具清淨色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意
如佛已具清淨意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勝功德
如佛已具勝功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諸色相
如佛已具諸色相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聲清淨
如佛已具聲清淨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大神變
如佛已具大神變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為化眾生處三有
如佛化彼眾生類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生死行
如佛已度生死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貪欲行
如佛度於貪欲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瞋恚行
如佛度於瞋恚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愚癡行
如佛度於愚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瞋行
如佛度於貪瞋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瞋癡行
如佛度於瞋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癡行
如佛度於貪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等分行
如佛度於等分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導師已度於貪欲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於瞋恚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度於愚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瞋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瞋[1]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癡行  普能饒益[A3]於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等分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天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龍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夜叉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乾闥婆
乃至無量鳩槃茶  所有若干諸眷屬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諸法真實義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真實得無疑
如來[2]若了苦[3]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苦盡得無疑
如來善了因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因盡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世間行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處非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業果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種種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趣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勝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根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靜慮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解脫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分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至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生死  流轉皆[1]因煩惱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一切皆了知  利益世間無與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住於等持  發起殊勝方便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無邊宿住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生死無有邊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煩惱盡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成就無上正等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離諸煩惱并習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欲染障菩提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出離生死法
願我亦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義  覺悟無量諸眾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性  如幻如夢如陽炎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世間  一切文字并言說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勝辯才  開示甚深微妙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調身語意  一切皆隨智慧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三世  無取無著無罣礙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修戒定慧  於彼一切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解脫  解脫知見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正觀  天人世間無等倫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具足殊勝智  於諸世法無所染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了於世間  種種諸趣皆明見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諸趣得無[2]
如來善了盡生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如來善了寂靜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寂靜得無疑
如來善了流轉邊  是故於彼無[3]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流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轉生邊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生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盡生邊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若人不了前後際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有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盡無[4]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轉無轉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瞋癡忿覆并嫉誑  諂曲貢高與慢憍
布施持戒將忍辱  禪定智慧皆如是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深心所念熙怡微笑放金色光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國土於彼國界作利益已繞佛三匝還從如來頂上而入是時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諸偈讚而問佛言

「雲雷師子吼  迦陵頻伽聲
出大法鼓音  何緣現微笑
殊勝百千日  清淨妙音聲
功德甚希有  何緣現此光
施戒忍精進  定慧等莊嚴
一切皆圓滿  何緣現此光
如來柔軟音  常遠離麁語
善療眾生病  何緣現此光
大悲兩足尊  知眼常空寂
以清淨梵音  為眾生演說
耳鼻舌身心  乃至聲名等
并諸集滅道  智忍亦如是
大悲兩足尊  知眼盡生際
寂靜及流轉  一切皆空寂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又說因緣法  遠離於斷常
非自非他作  眾緣之所生
或以種種門  開示於苦本
或以種種義  稱讚佛光明
以無量言詞  演說寂滅法
無人無壽者  無我無眾生
過去無量佛  亦以不思議
百千諸偈頌  演說如是法
如來所演說  真實功德法
無說無說者  所說法亦無
佛說最勝法  覺悟於群生
諸天及夜叉  聞者皆能了
一切阿脩羅  意樂已清淨
無量諸人眾  疑網悉皆除
了知貪自性  滅壞瞋與癡
愛慢及無明  諂嫉并戲論
乃至苦蘊等  一切皆捨離
如是諸句義  究竟悉清淨
如來於一法  通達種種名
其數百千萬  乃至不思議
於無量佛所  善學如是法
而於一法中  演說無窮盡
如來善了達  種種諸法門
亦能分別知  名句上中下
修學於一切  種種異言詞
善巧而宣說  微妙第一義
如是清淨音  因緣和合起
亦不依喉舌  乃至於身心
其地六種動  十方眾咸集
合掌瞻仰佛  願為除[1]眾疑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自性常空寂  無去亦無來
無住無處所  深入於實際
佛眼無障礙  是故我今問
如來善了知  眼性前後際
盡無盡流轉  自性常空寂
開示諸法義  令世間歡喜
牟尼美妙音  何緣現微笑
佛知前後際  眼性常空寂
離分別言詞  何緣現微笑
佛知眼無量  種種言宣說
本性常空寂  何緣現微笑
佛知盡生邊  眼性常空寂
捨離諸煩惱  證佛菩提智
具足勝名聞  何緣現微笑
如來久修學  演說不思議
了達眼性空  離垢常清淨
無量諸心行  一念皆了知
光明照世間  為是何瑞相
大仙等正覺  最勝兩足尊
煩惱悉已除  其心常寂靜
如來殊勝智  深達眼盡邊
復以何因緣  而今現微笑
耳鼻舌身心  六塵并四大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佛知眼無我  亦達耳無常
及了鼻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舌無我  亦達身無常
及了心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色無我  亦達聲[2]無常
及了香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味無我  亦達觸無常
及了法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地無我  亦達水無常
及了火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風無我  亦達性無常
及了事性空  何緣現微笑
知世間無我  亦達苦無常
及了蘊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界無我  亦達世無常
及了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聲無我  亦達名無常
及了道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智無我  了寂靜無常
及眾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性無性  亦知我非我
及了意樂空  何緣現微笑
觀生死無我  亦達常無常
及了涅槃空  何緣現微笑
如來心解脫  名聞滿三界
帝釋與人王  龍神咸供養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乃至於寂靜  何緣現微笑
無量諸佛子  俱集於眾會
從佛口所生  從法變化生
皆來佛前住  合掌而尊重
為於彼眾故  問此光因緣
如來善了知  眼性空無我
超過於一切  在家修學者
佛以平等智  了法無差別
如來意樂知  非是神通見
佛知眼無我  性空無去來
清淨智無邊  何緣現微笑

[1]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一


校注

[0168004] 第【大】*〔-〕【聖】* [0168005] 唐【大】*大唐【宋】【元】【宮】【聖】* [0168006] 天竺【大】*〔-〕【宋】【元】【明】【宮】【聖】* [0168007] 三藏【大】*三藏法師【宋】【元】【明】【宮】* [0168008] 譯【大】*奉詔譯【宋】【元】【明】【宮】* [0169001] 劫【大】世【宮】【聖】 [0169002] 世【大】世字下有(設於百千劫宣說不能盡汝已住淨信當來末世時)二十字【宮】 [0169003] 受【大】授【明】 [0170001] 明【大】解【聖】 [0170002] 常【大】當【宋】【元】【明】【宮】 [0170003] 出現光【大】真實智【宮】 [0170004] 名【大】香【明】 [0171001] 和上【大】和尚【宋】【元】【明】【宮】 [0171002] 慢【大】熳【宮】 [0171003] 為於【大】於不【宋】【元】【明】【宮】 [0171004] 故【大】最【明】 [0172001] 癡【大】恚【明】 [0172002] 若【大】善【明】 [0172003] 盡【大】無【明】 [0173001] 因【大】同【宮】 [0173002] 礙【大】疑【宋】【元】【明】【宮】 [0173003] 迷惑【大】疑惑【明】 [0173004] 邊【大】盡【宮】 [0174001] 眾疑【大】疑惑【聖】 [0174002] 無常【大】無我【宮】 [0175001] 光明皇后願文【聖】
[A1] 灸【CB】【麗-CB】炙【大】(cf. K06n0022_p0235b08)
[A2] 矯【CB】【麗-CB】憍【大】(cf. K06n0022_p0235b16)
[A3] CBETA 按麗本(K06n0022_p0238a15)及磧砂本(QC016n0023_p0046a07)均同大正藏作「於」雖前後文亦有「饒益諸世間」語但原用字「於」亦可通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