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智度論

[7]大智度論釋發趣品第二十之餘(卷五十)

[8]【經】

「云何菩薩不著我

「畢竟無我故

「云何菩薩不著眾生不著壽命不著眾數乃至知者見者

「是諸法畢竟不可得故

「云何菩薩不著斷見

「無有法斷諸法畢竟不生故

「云何菩薩不著常見

「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云何菩薩不應取相

「無諸煩惱故

「云何菩薩不應作因見

「諸見不可得故

「云何菩薩不著名色

「名色處相無故

「云何菩薩不著五眾[9]不著十八界[10]不著十二入

「是諸法性無故

「云何菩薩不著三界

「三界性無故

「云何菩薩不應作著心云何菩薩不應作願云何菩薩不應作依止

「是諸法性無故

「云何菩薩不著依佛見

「作依見不見佛故

「云何菩薩不著依法見

「法不可見故

「云何菩薩不著依僧見

「僧相無為不可依故

「云何菩薩不著依戒見

「罪無罪不著故

「是為菩薩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應著

「云何菩薩應具足空

「具足諸法自相空故

「云何菩薩無相證

「不念諸相故

「云何菩薩知無作

「於三界中不作故

「云何菩薩三分清淨

「十善道具足故

「云何菩薩一切眾生中慈悲智具足

「得大悲故

「云何菩薩不念一切眾生

「淨[11][12]世界具足故

「云何菩薩一切法等觀

「於諸法不損益故

「云何菩薩知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無知故

「云何菩薩無生忍

「為諸法不生不滅[13]作故

「云何菩薩無生智

「知名色不生故

「云何菩薩說諸法一相

[14]心不[15]行二相故

「云何菩薩破分別相

「一切法不分別故

「云何菩薩轉憶[16]

「小無量[17]想轉故

「云何菩薩轉見

「於聲聞辟支佛地見轉故

「云何菩薩轉煩惱

「斷諸煩惱故

「云何菩薩等定慧地

「所謂得一切種智[18]

「云何菩薩[19]調意

「於三界不動故

「云何菩薩心寂滅

「制六根故

「云何菩薩無礙智

「得佛眼故

「云何菩薩不染愛

「捨六塵故

「是為菩薩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云何菩薩順入眾生心

「菩薩以[20]一心知一切眾生心及心數法

「云何菩薩遊戲諸神通

「以是神通從一佛[21]國至一佛國亦不作佛國想

「云何菩薩觀諸佛國

「自住其國見無量諸佛國亦無佛國想

[22]云何菩薩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

「住轉輪聖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莊嚴

「云何菩薩如實觀佛身

「如實觀法身故

「是為菩薩住八地中具足[23]四法

「云何菩薩知上下諸根

「菩薩住佛十力知一切眾生上下諸根

「云何菩薩淨佛世界

「淨眾生故

「云何菩薩如幻三昧

「住是三昧能成辦一切事亦不生心相

「云何菩薩常入三昧

「菩薩得報生三昧故

「云何菩薩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菩薩知眾生所應生善根[24]而為受身成就眾生故

「是為菩薩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薩受[25]無邊世界所度之分

「十方無[A1]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云何菩薩得如所願

「六波羅蜜具足故

「云何菩薩知諸天夜叉[1]犍闥婆[2]

「辭[3]辯力故

「云何菩薩胎生成就

「菩薩世世常化生故

「云何菩薩家成就

「常在大家生故

「云何菩薩所生成就

「若剎利家生若婆羅門家生故

「云何菩薩[4]性成就

「如過去菩薩所生姓從此中生故

「云何菩薩眷屬成就

「純諸菩薩摩訶薩為眷屬故

「云何菩薩出生成就

「生時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亦不取相故

「云何菩薩出家成就

「出家時無量百千億諸天侍從出家是一切眾生[5]必至三乘

「云何菩薩莊嚴佛樹成就

「是菩提樹以黃金為根七寶為莖葉光明遍照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

「云何菩薩一切諸[6]善功德成滿具足

「菩薩得眾生清淨佛國亦[7]

「是為菩薩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

「云何菩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

「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8]滿斷一切煩惱及習[9]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過乾慧地性地[10]忍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過是九地住於佛地是為菩薩十地如是須菩提[11]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

【論】

[12]者言

我等二十法不可得故不著不可得因緣如先種種說我見乃至知者見者佛見僧見是入眾生空故是見不應著餘斷常乃至戒見是法空故不應著

問曰

餘者可知「因見」云何

答曰

一切有為法展轉為因果是法中著心取相生見是名「因見」所謂非因說因或因果[13]一異等

「具足空」者若菩薩能盡行十八空是名具足空

復次能行二種空眾生空法空是名具足空

復次若菩薩能行畢竟空於中不著是名具足空

問曰

若爾者佛此中何以但說「自相空」

答曰

此三種空皆是自相空以住六地菩薩福德故利根[14]利根故分別諸法取相以是故七地中以[15]相空為具足空

佛或時說有為空無為空名具足空或時說不可得空名具足空

「無相證」者無相即是涅槃可證不可修不可修故不得言「知」無量無邊不可分別故不得言「具足」

「知無作」者三事雖通是知二事更義立其名無作但有「知」名

「三分清淨」者所謂十善道身三口四意三是名三分[16]上以說三解脫門故此中不復說「三分清淨」者或有人身業清淨口業不清淨口業清淨身業不清淨或身口業清淨意業不清淨或有世間三業清淨而未能離著是菩薩三業清淨及離著故是名三分清淨

「一切眾生中具足慈悲智」者悲有三種[17]眾生緣法緣無緣此中說無緣大悲名具足所謂法[18]性空乃至實相亦空是名無緣大悲菩薩深入實相然後悲念眾生譬如人有一子得好寶物[19]則深心愛念欲以與之

「不念一切眾生」者所謂淨世界具足故

問曰

若不念眾生者云何能淨佛世界

答曰

菩薩令眾生住十善道為莊嚴佛[20]雖莊嚴未得無礙莊嚴[21]今菩薩教化眾生不取眾生相諸善根福德清淨諸善根福德清淨故是無礙莊嚴

「一切法等觀」者如法等忍中說此中佛自說「於諸法不增損

「知諸法實相」者[22]如先種種因緣廣說

「無生[23]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

「無生智」者[24]名忍後名智麁者忍細者智佛自說「知名色不生故

[25]說諸法一相」者菩薩知內外十二入皆是魔網虛誑不實於此中生六種識亦是魔網虛誑何者是實唯不二法——無眼無色乃至無意無法等是名實令眾生離十二入故常以種種因緣說是不二法

「破分別相」者菩薩住是不二法中破所緣男女長短大小等分別諸法

「轉憶想」者破內心憶想分別諸法等

「轉見」者是菩薩先轉我見邊見等邪見然後入道今轉法見涅槃見以諸法無定相轉涅槃者轉聲聞辟支佛見直趣佛道

「轉煩惱」者菩薩以福德持戒力故折伏麁煩惱安隱行道唯有愛慢等微細者在今亦離細煩惱復次菩薩用實智慧[26]是煩惱[27]即是實相譬如神通人能轉不淨為淨

「等定慧地」者菩薩於初三地慧多定少未能攝心故後三地定多慧少以是故不得入菩薩位今眾生空法空定慧等故能安隱行菩薩道[28]阿鞞跋致地漸漸得一切種智慧地

「調意」者是菩薩先憶念老三惡道慈愍眾生故調伏心意今知諸法實相故不著三界不著三界故調伏

「心寂滅」者菩薩為涅槃故[29]先於五欲中折伏五情意情難折[1]伏故今住七地意情寂滅

「無礙智」者菩薩得般若波羅蜜於一切實不實法中無礙得是道慧將一切眾生令入實法得無礙解脫得佛眼於一切法中無礙

問曰

是七地中何以說得佛眼

答曰

是中應學佛眼於諸法無礙似如佛眼

「不染愛」者是菩薩雖於七地得智慧力猶有先世因緣有此肉身入禪定不著出禪定時有著氣隨此肉眼所見見好人親愛或愛是七地智慧實法是故佛說「於六塵中行捨心不取好惡相(七地竟)

「順入眾生心」者菩薩住是八地中順觀一切眾生心之所趣動發思惟深念順觀[2]以智慧分別[3]是眾生永無得度因緣是眾生過無量阿僧祇劫然後可度是眾生或一劫[4]二劫乃至十劫可度是眾生或一世二世乃至今世可度是眾生或即時可度者是熟是未熟是人可以聲聞乘度是人可以辟支佛乘度譬如良醫診病[5]差久近可治不可治者

「遊戲諸神通」者先得諸神通今得自在遊戲能至無量無邊世界菩薩住七地中時欲取涅槃爾時有種種因緣及十方諸佛擁護[6]還生心欲度眾生好莊嚴神通隨意自在乃至無量無邊世界中無所罣礙見諸佛國亦不取佛國相

「觀諸佛國」者有菩薩以神通力飛到十方觀諸清淨世界取相欲自莊嚴其國有菩薩佛將至十方示清淨世界取淨國相自作願行如世自在王佛將法積比丘至十方示清淨世界或有菩薩自住本國用天眼見十方清淨世界初取淨相後得不著心故還捨

「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者如先說是八地名轉輪地如轉輪[7]王寶輪至處無礙無障無諸怨敵菩薩住是地中[8]雨法寶滿眾生願無能障礙亦能取所見淨國相而自莊嚴其國

「如實觀佛身」者觀諸佛身如幻如化非五眾十二入十八界所攝若長若短若干種色隨眾生先世業因緣所見此中佛自說「見法身者是為見佛」法身者不可得[9]法空不可得法空者諸因緣邊生法無有自性

「知上下諸根」者如十力中說菩薩先知一切眾生心所行誰鈍誰利誰布施多誰智慧多因其多者而度脫之

「淨佛世界」者有二種淨一者菩薩自淨其身二者淨眾生心令行清淨道[10]彼我因緣清淨故隨所願得清淨世界

「入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處住[11]作幻事遍滿世界所謂四種兵眾宮殿城郭飲食歌舞殺活憂苦等菩薩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於十方世界變化遍滿其中先行布施等充滿眾生次說法教化破壞三惡道然後安立眾生於三乘一切所可利益之事無不成就是菩薩心不動亦不取心相

「常入三昧」者菩薩得如幻等三昧所役心能有所作[12]今轉身得報生三昧如人見色不用心力住是三昧中度眾生安隱勝於如幻三昧自然成事無所役用如人求財有役力得者有自然得者

「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者菩薩得二種三昧二種神通行得報得知以何身以何語以何因緣以何事以何道以何方便而為受身乃至受畜生身而化度之(八地竟)

「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者無量阿僧祇十方世界六道中眾生是菩薩教化[13]所應度者而度之是世界有三種有淨不淨有雜是三種世界中眾生所可應度有利益者皆攝取之譬如然燈為有目之人不為盲者菩薩亦如是或先有因緣者[14]或始作因緣者

復次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於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得如所願」者是菩薩福德智慧具足故無願不得聽者聞無量無邊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得以是故次說所願如意此中佛自說六波羅蜜具足五度則福德具足般若則智慧具足

「知諸天夜叉犍闥婆語」者我上說福德智慧具足所願如意知他人種種語即是所願事復次菩薩得宿命[15]智清淨故知處處生一切語復次得願智[16]知立名者心強作種種名字語言復次菩薩得解眾生語言三昧故通一切語無礙復次自得四無礙智又復學佛四無礙智以是故知眾生語言音聲

「處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薩乘白象與無量兜率諸天圍遶恭敬供養侍從入母胎

有人言菩薩母得如幻三昧力故令腹廣大無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薩及天龍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宮殿臺觀先莊嚴床座懸繒幡蓋散花燒香皆是菩薩福德業因緣所感然後菩薩來下處之亦以三昧力故[1]下入母胎於兜率天上如故

「生成就」者菩薩欲生時諸天龍鬼神莊嚴三千大千世界是時有七寶蓮花座自然而有從母胎中有無量菩薩先出坐蓮華上叉手讚歎[2]俟待菩薩及諸天龍鬼神仙聖諸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見菩薩生然後菩薩從母右脇出如滿月從雲中出放大光明照無量世界是時有大名聲遍滿十方世界唱言[3]某國菩薩末後身生」或有菩薩化生蓮華於四生中菩薩胎[4]化生於四種人中菩薩生剎利婆羅門二姓中——生此二種姓人所貴故

「家成就」者婆羅門家有智慧剎利家有力勢婆羅門利益後世剎利[5]利益今世是二種於世有益是故菩薩在此中生復次諸功德法家所謂不退轉生是名家[6]

「姓成就」者菩薩兜率天上觀世間何姓為貴能攝眾生即於是姓中生如七佛中初三佛[7]憍陳如姓中生次三佛迦葉姓中生釋迦文[8]尼佛憍曇姓中生復次菩薩初深心牢固是名諸佛姓有人言得無生法忍是諸佛姓是時[9]得佛一切種智氣分故如聲聞法中[10]姓地人

「眷屬成就」者皆是智人善人世世集功德此中佛自說「純以菩薩為眷屬」如《不可思議經》中說「瞿毘耶是大菩薩一切眷屬皆是住阿[11]毘跋致地菩薩以方便三昧變化力為男為女[12]共為眷屬如轉輪聖王居士寶是夜叉鬼神現作人身與人共事

「出家成就」者如釋迦文菩薩夜於宮殿見諸[13]婇女皆如死[14]十方諸天鬼神齎持幡華供養之具奉迎將出是時車匿雖先受淨飯王勅而隨菩薩意自牽馬至四天[15]王使者接[16]捧馬足踰城而出為破諸煩惱及魔人示一切眾人在家之穢如此大功德貴重之人猶尚出家況諸凡細如是等因緣名出家成就

「莊嚴佛樹成就」者莊嚴菩提樹如先說佛此中自說「是菩提樹以黃金為根七寶為莖[17]葉光明遍照十方無數阿僧祇諸佛世界」或有佛以菩薩七寶莊嚴佛樹或有不如是者所以者何諸佛神力不可思議為眾生故現種種莊嚴

「一切諸善功德成滿具足」者菩薩住七地中破諸煩惱自利具足住八地九地利益他人所謂教化眾生淨佛世界自利利他深大故一切功德具足如阿羅漢辟支佛自利雖重利他輕故不名具足諸天及小菩薩雖能利益[18]而自未除煩惱故亦不具足是名功德具足(九地竟)

「當知如佛」者菩薩坐如是樹下入第十地名為法雲地譬如大雲澍雨連下無間心自然生無量無邊清淨諸佛法念念無量爾時菩薩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間光令百億魔宮闇蔽不現魔即瞋惱集其兵眾來逼菩薩菩薩降魔已十方諸佛慶其功勳皆放眉間光從菩薩頂入是時十地所得功德變為佛法斷一切煩惱習得無礙解脫具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無量無邊諸佛法是時地為六種震動天雨華香諸菩薩天人皆合手讚歎是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十方諸佛[19]菩薩天人大聲唱言「某方某國某甲菩薩坐於道場成具佛事[20]其光明」是名十地當知如佛

復次佛此中更說第十地相所謂菩薩行六波羅蜜以方便力故過乾慧地乃至菩薩地住於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

菩薩能如是行十地是名發趣大乘

[21]大智度論釋出到品第二十[22]

【經】

佛告須菩提「汝所問『是[23]乘何處出至何處住』者」佛言「是乘從三界中出至薩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訶衍薩婆若是二法共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若人欲使實際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議性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

「若人欲使色空出[24]人為欲使[25]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受識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識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色相空識相空故

「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耳意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眼相空乃至意觸因緣生受意觸因緣生受相空故

「若人欲使夢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幻化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夢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

「須菩提若人欲使檀波羅蜜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羅波羅蜜羼提[1]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檀波羅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尸羅波羅蜜乃至般若[2]波羅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相空故

「若人欲使內空出乃至無法有法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內空相乃至無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內空內空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性空故

「若人欲使四念處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3]何以故四念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4]四念處四念處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八聖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八聖道[5]八聖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須菩提若人欲使阿羅漢出生處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處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生處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阿羅漢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6]阿羅漢阿羅漢性空辟支[7]辟支佛性空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8]佛道一切種智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如上說

「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設但有語言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設亦如是

「若人欲使不生不滅法不垢不淨無作法出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不生乃至無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無作[9]性空故

「須菩提以是因緣故摩訶衍從三界中出[10]至薩婆若中住不動[11]法故

[12]【論】

問曰

佛已知須菩提所問今何以更稱而答

答曰

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有十萬偈三百二十萬言與《四阿含》等此非一坐說盡又上須菩提所問已答二事[13]異時異日故稱第三問而答

復次有人言聲聞法中無有不可思議事不得一日一坐中說盡佛有無礙解脫菩薩有不可思議三昧能令多時作少時少時作多時亦能以大色入小小色作大又如六十小劫說《法華經》人謂從[A2]旦至食

問曰

色有形可見時無形但有名云何得以近為遠以遠為近

答曰

以是故說「以不可思議神通力」如人夢中夢有所見自以為覺夢中復夢如是展轉故是一夜

以是故更稱其問而答

「是乘何處出至何處住」者佛答「是乘從三界中出至薩婆若中住

問曰

是乘為是佛法為是菩薩法若是佛法云何從三界出若是菩薩法云何薩婆若中住

答曰

是乘是菩薩法乃至金剛三昧是諸功德清淨變為佛法是乘有大力能有所去直以至佛更無勝處可去故言「住」譬如劫盡火燒三千世界勢力甚大更無所燒故便自滅摩訶衍亦如是斷一切煩惱集諸功德盡其邊際更無所[14]更無所知更無所集故便自歸滅

「不二法」者斷諸菩薩著故說此中佛自說「大乘薩婆若是二法不一故不合不異故不散六情所知盡虛妄故無色無形無對一相

問曰

先言「不一故不合」今何以言「一相」

答曰

此中言「一相所謂無相」無相則無有出至佛道為引導凡夫人故說言「一相」

「實際」者是諸法末後實相無出無入若有狂人欲使實際出至佛道者此人則欲使無相法出

法性[15]法相如先說

「不可思議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實際無量無邊心心數法滅故言不可思議復有人言過實際涅槃更求諸法實若有若無是名不可思議復次一切諸佛法無有能思惟籌量者故名不可思議復有人言一切諸法分別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思議

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則欲使無相法中出此中佛自說[16]五眾空相不能出三界不能至薩婆若五眾中五眾相空故十二入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亦如是

夢等空譬喻亦如是自相空故無出無至

若人欲使六波羅蜜出此人則為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六波羅蜜因緣和合故無自性自性無故空菩薩著六波羅蜜墮邪道故為說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問曰

六波羅蜜有道俗[1]俗可著故可說空出世間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所著故何以說空

答曰

諸菩薩漏未盡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愛著故凡夫法虛妄顛倒此法從凡夫法邊生云何是實以是故佛說是亦空以喻無相法

是大乘即是無相無相云何有出有至

諸法皆空但有名字假名語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無相第一義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義如先說

用如是法從三界[2]至薩婆若中住非是實法亦無所動

【經】

「須菩提汝所問『是乘何處住』者須菩提是大乘無住處何以故一切法無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須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3]起無作非住非不住須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4]性相[5]乃至無作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6]相性空故乃至無[7]作性無作性性空故諸餘法亦如是須菩提以是因緣故是乘無[8]住處以不住[9]不動法故

【論】

問曰

上言「是乘到薩婆若更無勝法可去」今何以復說「是乘無住處」

答曰

先說「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夢雖有坐臥行住非實是住菩薩亦如是雖言「到薩婆若住」亦無定住

[10]此中自說「一切法從本已來無住相云何獨大乘[11]有住若有所住以畢竟空法住

譬如法性法相實際非住非不住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起不作

「不住」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異相中不住

「不住」者說空破有「非不住」者說世諦方便有住

「不住」者說無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滅相

此中佛自說「法性[12]法性相空何以故自相空故乃至無起無作諸餘法亦如是

【經】

「須菩提汝所問『誰當乘是乘出者』無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13]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時是一切法皆無所有若一切法無所有用何等法當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14]知者見者不可得畢竟淨故不可思議性不可得畢竟淨故[15]界不可得畢竟淨故檀波羅蜜不可得畢竟淨故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可得畢竟淨故內空不可得畢竟淨故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可得畢竟淨故四念處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畢竟淨故須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不可得畢竟淨故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種智不可得畢竟淨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起無作不可得畢竟淨故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滅不可得畢竟淨故減不可得畢竟淨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實際不可思議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羅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內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處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16]須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須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滅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復次須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畢竟淨故云何為初地乃至十地所謂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17]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內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須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畢竟淨故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成就眾生不可得畢竟淨故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淨佛世界不可得畢竟淨故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畢竟淨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訶衍出薩婆若

【論】

[18]者言

「出」者行是乘到佛道邊出又復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薩婆若是名為「出」

此中佛自說空因緣「乘者是六波羅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諸法六波羅蜜所不攝出者是菩薩是三法皆空

此中佛復說因緣「我不可得乃至知[19]見者不可得畢竟空故

五眾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須陀洹乃至薩婆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乃至三世三相增減等是名法空

我乃至知者見者須陀洹乃至佛是名眾生空

問曰

有二種不可得一者有法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能得此云何不可得

答曰

是法無故不可得

問曰

一切法本末不可得於人有何利[1]

答曰

此中佛自說「畢竟清淨故

「畢竟」者若行者依「無」而破「有」於「有」得清淨於「無」未清淨以依止故

此中佛自說不可得因緣一切眾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實際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

復次十八空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

十八空中無初地乃至十地無成就眾生無淨佛世界無五眼以十八空故空畢竟清淨故不可得

菩薩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薩婆若[2]

[3]大智度[4]論卷第五十[5](釋第十九品訖第二十品)


校注

[0416007] (大智度論釋發趣品第二十之餘(卷五十))十六字【大】(大智度論卷第五十第二十發趣品之餘)十六字【宋】【元】(大智度論卷第五十第二十品中十地釋論)十七字【宮】(大智度經論卷第五十釋第十九品下訖第二十品)二十字【聖】摩訶般若波羅第十九品餘卷五十二【石】 [0416008] 【經】【大】*〔-〕【宋】【宮】【聖】* [0416009] 不著十八界【大】∞不著十二入【石】 [0416010] 不著十二入【大】∞不著十八界【石】 [0416011] 佛【大】〔-〕【宋】【元】【明】【宮】【聖】 [0416012] 世界【大】下同國土【石】下同 [0416013] 作故【大】作故忍【宋】【宮】【聖】【石】作忍故【元】【明】 [0416014] 心【大】一心【元】【明】【石】 [0416015] 行【大】作【石】 [0416016] 想【大】相【石】 [0416017] 想【大】相【聖】 [0416018] 故【大】〔-〕【宋】【宮】【聖】 [0416019] 調意【大】慧地調意【元】【明】 [0416020] 一【大】〔-〕【宮】 [0416021] 國【大】下同界【宋】【元】【明】【宮】【聖】下同 [0416022] 云何菩薩【大】〔-〕【聖】 [0416023] 四【大】五【元】【明】【聖】【石】 [0416024] 而【大】所【宋】【元】【明】【宮】 [0416025] 無邊【大】無邊身【宋】【宮】 [0417001] 犍闥婆【大】下同揵闥婆【宋】【元】【明】【宮】揵闥波【聖】下同 [0417002] 語【CB】【宋】【元】【明】【宮】【聖】【石】諸【大】 [0417003] 辯【大】辨【聖】 [0417004] 性【大】姓【宋】【元】【明】【宮】【石】 [0417005] 必【大】畢【石】 [0417006] 善【大】善根【宋】【元】【明】【宮】 [0417007] 淨【大】清淨【石】 [0417008] 滿【大】圓滿【元】【明】 [0417009] 為【大】名【石】 [0417010] 忍【大】人【聖】【石】 [0417011] 是名【大】〔-〕【宋】【元】【明】【宮】 [0417012] 者【大】論者【明】釋【石】 [0417013] 一【大】必【宋】【宮】【聖】 [0417014] 利根【大】〔-〕【石】 [0417015] 相【大】自相【元】【明】 [0417016] 上以說三【大】已上說【宋】【元】【明】以上說【宮】【聖】 [0417017] 眾【大】〔-〕【宋】【元】【明】【宮】【聖】【石】 [0417018] 性【大】〔-〕【宋】【元】【明】【宮】【聖】 [0417019] 則【大】〔-〕【宋】【元】【明】【宮】 [0417020] 國【大】國土【石】 [0417021] 今【大】*令【宋】【元】【明】【宮】* [0417022] 如【大】〔-〕【聖】 [0417023] 法忍【大】忍法【宋】【元】【明】【宮】【聖】 [0417024] 名【大】〔-〕【宋】【元】【明】【宮】 [0417025] 說諸【大】諸說【宋】【宮】 [0417026] 是【大】者【宋】【宮】 [0417027] 即【大】則【宋】【宮】 [0417028] 阿【大】何【宋】【宮】 [0417029] 先於【大】於先【宋】【元】【明】【宮】 [0418001] 伏【大】〔-〕【宋】【元】【明】【宮】【聖】 [0418002] 以【大】已【宋】【宮】 [0418003] 知【大】如【宋】【元】【明】【宮】 [0418004] 二劫乃至【大】〔-〕【宋】【宮】【聖】 [0418005] 差【大】瘥【宋】【元】【明】【宮】 [0418006] 還【大】眾【宋】【宮】 [0418007] 王【大】聖王【宋】【元】【明】【宮】 [0418008] 雨【大】丙【聖】 [0418009] 法【大】出【聖】 [0418010] 彼【大】此彼【石】 [0418011] 作【大】住【聖】 [0418012] 今【大】念【宋】【元】【明】【宮】 [0418013] 所應【大】應所【宋】【宮】【聖】 [0418014] 或【大】有【石】 [0418015] 智【大】智慧【石】 [0418016] 故【大】故願智故【石】 [0419001] 下【大】下故【聖】 [0419002] 俟待【大】使侍【聖】 [0419003] 某【大】其【聖】【石】 [0419004] 生【大】〔-〕【石】 [0419005] 利【大】〔-〕【石】 [0419006] 生【大】生成就【元】【明】 [0419007] 憍【大】䮦【聖】 [0419008] 尼【大】牟尼【石】 [0419009] 得【大】是【石】 [0419010] 姓【大】性【元】【明】 [0419011] 毘【大】鞞【宋】【元】【明】【宮】 [0419012] 共【大】具【宋】【宮】 [0419013] 婇【大】綵【聖】 [0419014] 狀【大】然【聖】 [0419015] 王【大】〔-〕【宋】【元】【明】【宮】【聖】 [0419016] 捧【大】奉【石】 [0419017] 葉【大】〔-〕【聖】 [0419018] 他【大】〔-〕【宋】【元】【明】【宮】【聖】【石】 [0419019] 菩薩【大】諸菩薩【宋】【元】【明】【宮】 [0419020] 其【大】某【石】 [0419021] 大智度論釋出到品第二十一【大】釋第二十品【聖】摩訶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出到品【石】〔大智度論〕-【明】 [0419022] 一【大】一品【宮】 [0419023] 乘【大】〔-〕【石】 [0419024] 人【大】〔-〕【聖】 [0419025] 無【大】無上【聖】 [0420001] 波【大】婆【聖】〔-〕【石】 [0420002] 波羅蜜【大】波羅蜜相【元】【明】 [0420003] 出【大】〔-〕【聖】 [0420004] 四念處【大】四念處性【宋】【元】【明】【宮】 [0420005] 分【大】分性【宋】【元】【明】【宮】 [0420006] 阿羅漢【大】阿羅漢性【宋】【元】【明】【宮】 [0420007] 佛【大】*佛性【宋】【元】【明】【宮】* [0420008] 道【大】〔-〕【石】 [0420009] 性【大】無作【宋】【元】【明】【宮】【聖】【石】 [0420010] 至【大】〔-〕【宋】【元】【明】【宮】【聖】 [0420011] 法【大】〔-〕【宋】【元】【明】【宮】 [0420012] 【論】【大】〔-〕【宋】【宮】 [0420013] 異時【大】〔-〕【宋】【元】【明】【宮】【聖】 [0420014] 斷【大】〔-〕【聖】 [0420015] 法【大】〔-〕【宋】【宮】 [0420016] 五眾【大】此五眾【石】 [0421001] 俗【大】〔-〕【宋】【元】【明】【宮】【石】 [0421002] 出【大】〔-〕【聖】【石】 [0421003] 起【大】相【宋】【元】【明】【宮】【聖】 [0421004] 性【大】煩【聖】 [0421005] 乃至無作相【大】〔-〕【宋】【元】【明】【宮】【聖】【石】 [0421006] 相【大】法【元】【石】 [0421007] 作【大】*住【聖】* [0421008] 住處【大】所住【宋】【宮】【聖】所住處【元】【明】 [0421009] 法【大】故【石】 [0421010] 此【大】是【石】 [0421011] 有【大】自【宋】【宮】 [0421012] 法【大】相【石】 [0421013] 及【大】〔-〕【宋】【宮】【聖】 [0421014] 知【大】智【石】 [0421015] 眾【大】陰【石】 [0421016] 得【大】得須陀洹不可得【石】 [0421017] 欲【大】〔-〕【宋】【宮】【聖】 [0421018] 者【大】論者【元】【明】釋【石】 [0421019] 者【大】〔-〕【宋】【元】【明】【宮】【聖】 [0422001] 益【大】〔-〕【宋】【宮】 [0422002] 不分卷【石】 [0422003] (大智品)十八字【大】〔-〕【石】 [0422004] 論【大】經論【聖】 [0422005] (釋第品)十字【大】〔-〕【宋】【元】【明】【宮】
[A1] 量世界【CB】世界量【大】
[A2] 旦【CB】【麗-CB】日【大】(cf. K14n0549_p1004b21; T08n0227_p0578b07)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