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1]第二之二

[2]佛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八光明以是八明能壞諸闇淨菩薩行何等為八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實光七者神通光八者無礙智光

「念光有八種一者不失過去善法二者作未來善三者聞法不忘四者思惟實義五者不為六塵所壞六者憶持如守門人遮止惡法為真善法守善法城門七者不為邪法之所誑惑八者能大增長純善之法是名念光八種

「意光亦有八種一者義意非字意二者[3]慧意非識意三者法意非人意四者實意非虛意五者菩薩意非聲聞意六者上意非下意七者佛意非退意八者憐愍意非害意是名意光八種

「行光亦有八種一者法行二者一切行三者眾生行四者眾生心行五者十二因緣行六者廣說行七者行行八者一切佛法行是名行光八種

「法光亦有八種一者世法光二者出世法光三者無漏法光四者無為法光五者解脫法光六者心解脫法光七者畢竟解脫法光八者破無明慧法光是名法光八種

「智光亦有八種一者八正智光二者須陀洹智光三者斯陀含智光四者阿那含智光五者阿羅漢智光六者辟支佛智光七者菩薩智光八者正覺智光是名智光八種

「實光亦有八種一者正定行二者得須陀洹果三者斯陀含果四者阿那含果五者阿羅漢果六者辟支佛果七者菩薩八者佛菩提是名實光八種

「神通光亦有八種一者眼光能見正色二者耳光能聞正聲三者念光能念過去阿僧祇劫所有眾生四者性光為觀性淨眾生之心五者虛空光以大神通[4]光遍到十方無量世界六者方便光具無漏智故七者功德莊嚴光為利益一切眾生故八者智慧莊嚴光為壞一切眾生疑心故是名神通光八種

「無礙智光亦有八種一者智光二者意光三者慧光四者佛光五者正見光六者淨眾生心光七者解脫光八者畢竟光是名八無礙智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5]修集於念心  不忘善惡業
樂聞讚誦經  修集不放逸
能調伏諸根  安住於寂靜
增長於善法  修集於念光
能遮止惡法  猶善守門者
能守護法城  不令四魔入
不隨逐音聲  思惟真實義
親近善知識  喜樂如法住
其意無邊上  永斷諸煩惱
邪法不能動  惡世不生謗
誠心念菩提  不說小乘心
常樂念上意  為眾破下[6]
不畏魔煩惱  修集大慈悲
不念害眾生  [7][8]得大智光
能壞諸疑心  解了甚深義
知真實方便  修四無礙智
樂觀十二緣  眾生之所因
知無作受者  能修大光法
能知諸佛法  行世出世行
能到十方土  了知人天業
修集無上智  說三歸一乘
修集八正道  為壞三世法
於有漏無漏  如實而知之
能利益人天  [9]令斷有漏法
[10]謬為無為  真實而知之
寂靜光[11]無暗  不著有為相
知結入出緣  知眾心性淨
若有大乘定  即知如是法
樂住無漏流  了四沙門果
知菩提道行  故修無礙智
破邪修實光  入眾無所畏
樂說真實義  為破生死法
眼耳淨無障  能見聞色聲
過去念不謬  亦了知他心
到十方無礙  知法如虛空
得無漏智慧  為調諸眾生
具功德智慧  為利諸眾生
於無量世中  求是二莊嚴
樂受持淨戒  樂護於佛法
修集真實光  為於如法住
[12]我說無量光  為令眾生得
有信此經者  即[1][2]此諸光

爾時世尊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集大悲有十六事何等十六

「一者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貪著我見以我見故增長諸見常為生死之所繫縛是故菩薩為此眾生修大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化為壞眾生如是妄見

「二者見諸眾生心懷顛倒常見無常無常見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淨見不淨不淨見淨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是故菩薩為此眾生修集悲心[3]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為壞眾生如是四倒

「三者見諸眾生心懷憍慢實無有物而生物想實無有事而生事想以是因緣起七種慢以是慢故增長惡法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破壞眾生如是憍慢

「四者見諸眾生五蓋所覆以覆蓋故心多生疑不解深義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為壞眾生如是五蓋

「五者見諸眾生沈六入海眼取色相耳取聲相鼻取香相舌取味相身取觸相意取法相是名為沈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拔眾生如是沈沒

「六者見諸眾生有[4]七種慢一者二者大慢三者慢慢四者我慢五者增上慢六者下慢七者邪慢菩薩摩訶薩於下慢者自言勝汝於慢慢者自言最勝我色勝乃至識勝於增上慢者菩薩語言『汝實非聖不應便起聖人之想』為邪慢者宣說正見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憍慢

「七者見諸眾生離於聖道樂行世道惡道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世道惡道

「八者見諸眾生造惡道行屬無明愛妻息所繫不得自在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繫縛出離惡道

「九者見諸眾生親近惡友遠離善友其心甘樂造作惡業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惡業遠離惡友親近善友

「十者見諸眾生造作慳貪於無明愛心無厭足為施智慧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慳貪無明及愛施與智慧

「十一者見諸眾生我見斷見為施眾生十二因緣真智慧故菩薩於此而生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我見斷見施與十二因緣智故

「十二者見諸眾生行無明闇我見眾生見命見士夫見別異見邪見著見菩薩為施智光明故於此眾生而生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5]所見

「十三者見諸眾生樂於生死於五[6]聚陰而生親想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三有

「十四者見諸眾生為魔所縛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壞眾生如是魔網

「十五者見諸眾生甘樂快樂而不能知真實樂因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示諸眾生真實樂因

「十六者見諸眾生求涅槃門不能知處是故菩薩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7]此眾生開涅槃門

「善男子菩薩修悲悉因如是十六因緣

「善男子一切眾生有三十二不善之業菩薩見已修集善業為壞眾生如是惡業何等三十二

「一者有諸眾生無明睡眠菩薩見已修集智慧為悟眾生如是睡眠

「二者見諸眾生下解下欲菩薩見已修集上解上欲為以大乘而教化之

「三者有諸眾生樂為非法菩薩見已修集正法為令眾生於諸法中得大自在

「四者有諸眾生修集邪命菩薩見已修於正命為壞眾生如是邪命

「五者有諸眾生入於邪林菩薩見已修集正見為令眾生出邪林故

「六者有諸眾生樂為放逸菩薩見已修不放逸為令眾生離放逸故

「七者有諸眾生樂為[8]麁獷菩薩見已修如法住為壞眾生如是麁[A1]

「八者有諸眾生慳貪悋惜菩薩見已修一切施為壞眾生慳貪心故

「九者有諸眾生毀犯禁戒菩薩見已修持淨戒為破眾生毀禁心故

「十者有諸眾生心常瞋恨菩薩見已修慈悲忍為壞眾生如是瞋恨

「十一者有諸眾生懶惰懈怠菩薩見已修勤精進為壞眾生如是懈怠

「十二者有諸眾生其心狂亂菩薩見已修集定心為壞眾生如是狂亂

「十三者有諸眾生邪智覆心菩薩見已修集正智為壞眾生如是邪智

「十四者有諸眾生說義顛倒菩薩見已思惟正義為壞眾生如是顛倒

「十五者有諸眾生樂造世行菩薩見已修善方便為壞眾生樂世行故

「十六者有諸眾生繫屬煩惱菩薩見已先自除斷為壞眾生煩惱繫縛

「十七者有諸眾生我見所縛菩薩見已自除我見為斷眾生如是我見

「十八者有諸眾生諸根不調菩薩見已自調諸根為調眾生如是不調

「十九者有諸眾生說言無作無有受者菩薩見已宣說有作及有受者為壞眾生如是邪說

「二十者有諸眾生不知恩義菩薩見已說知恩法為壞眾生如是不知恩義

「二十一者有諸眾生未得謂得菩薩見已修集正法為壞如是增上慢故

「二十二者有諸眾生惡口麁[A2]菩薩見已修善口語為壞眾生如是惡口

「二十三者有諸眾生貪無厭足菩薩見已修集知足為壞眾生不知足故

「二十四者有諸眾生不能恭敬父母師長菩薩見已修不放逸為令眾生供養恭敬父母師長

「二十五者有諸眾生貧窮困苦菩薩見已[1]修集七財為壞眾生如是貧窮

「二十六者有諸眾生常為四大毒蛇所病菩薩見已修身念處為令眾生遠離如是四大毒病

「二十七者有諸眾生行無明闇菩薩見已修集智慧為令眾生然慧燈故

「二十八者有諸眾生樂三有獄菩薩見已修出離道為示眾生知出離故

「二十九者有諸眾生常行左道菩薩見已修集右道為令眾生捨左道故

「三十者有諸眾生貪著身命菩薩見已於自身命修不貪著為令眾生捨[2]貪著故

「三十一者有諸眾生不能恭敬供養三寶菩薩見已修集信心為令眾生信三寶故

「三十二者有諸眾生實非世尊自謂世尊菩薩見已修集六念為令彼等知真實法故

「善男子是名眾生三十二業菩薩見已修治自業成就具足一切善法壞諸惡業勸諸眾生令行善業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業何以故眾生煩惱有無量門為閉眾生煩惱門故菩薩修集無量善業

「善男子如恆河沙等世界眾生悉住聲聞辟支佛乘欲比菩薩初發心業百分千分不可為喻何以故二乘之人自為解脫觀於煩惱菩薩不爾常為眾生得解脫故觀諸煩惱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作諸業於諸凡夫二乘業中最為殊勝何以故眾生之業性是顛倒二乘之業有邊際故菩薩之業無邊無量是故菩薩勝於一切聲聞緣覺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聞是法已心生歡喜踊躍無量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快說如是不可思議如來於此已說菩薩瓔珞莊嚴菩薩光明菩薩大悲菩薩善業唯願宣說云何如來觀諸眾生起於大悲云何名悲悲有何行有何相貌何因緣起云何名佛業佛業有何行有何相貌有何因緣起善哉世尊一切知見唯願廣說如來之業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一切如來所有大悲不出不行何以故常不變故無量劫中修集得故是故大悲不行不轉不修不捨亦能為於一切眾生

「善男子一切諸佛所有大悲無量無邊其心平等從久遠來無量舌力不能宣說

「善男子如來世尊未甞遠離如是大悲無上菩提及與大悲如是二法等無差別如來所得無上菩提無根無住根名我見住名四[3]顛倒如來世尊知根知住是故菩提無根無住一切眾生皆悉無有無根無住欲施眾生無根無住起大悲心如來於此欲令知故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清淨寂靜[A3]何為淨云何寂靜淨名為內寂靜名外內名[4]眼空空名無我無有我所何以故性是一故乃至意亦如是何以故性是一故知眼空已不著於色不著色心是名寂靜乃至意法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知菩提[5]清淨寂[6]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心性本淨性本淨者煩惱諸結不能染著[7]若虛空不可[8]沾污心性空性等無有二眾生不知心性淨故[9]欲煩惱之所繫縛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欲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取不捨云何不取如來不見一切諸法此岸彼岸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此彼故如來世尊如實知之是名不取云何不捨一切眾生不知法界如來教令了了知故是名不捨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眾生知是二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想無緣云何無[10]想無緣不見眼識乃至意識不見色相乃至法相於是法中不知不見故無[11]取無著[12]名無緣無想無緣是名聖行云何聖行所謂不行三界之行善男子如是不行名為聖行一切聖人不行於行眾生不行如是聖行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欲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非是三世非三世者名為三等過去意未來識現在貪是名三分以能了了知三分故識及貪無有住處以是義故不念過去不求未來不愛現在若見三世悉平等者是名正見如來為令一切眾生得如是等平等正見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身無為非眼識界乃至非意識界是名無身不生不滅不盡不住無有三相是為無為

「善男子一切法性是名無性若無性者則無有二是故菩提無身無為一切眾生不知菩提無身無為如來為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有分別無有句義云何分別云何句義無所住者名無分別字不攝故名無句義非有二故名無分別不入法界名無句義無動搖故名無分別不變易故名無句義不可說故名無句義空故名無分別無覺觀故名無分別無相故名無句義不發故名無分別無願故名無句義知眾生界同於虛空名無分別無眾生界名無句義不生故名無分別無宅故名無句義不滅故名無分別無為故名無句義不行故名無分別平等故名無句義知平等故名無分別寂靜故名無句義眾生不知如是等義如來為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1]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何以故身心如幻[2]若能了知身心真實是名菩提為流布故名為菩提而其性相實不可說

「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可說身不可說心不可說法不可說非法不可說有不可說無不可說實不可說[3]何以故性不可說故菩提者無有住處不可宣說猶如虛空為真實知一切諸法不可宣說字中無法法中無字為流布故故可宣說一切凡夫不知真實是故如來於此眾生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取無緣云何無取云何無緣知眼真實名為無取知眼無境名為無緣乃至[4]知意真實名為無取知意無境名為無緣如來世尊以如是義知於菩提無取著故名為無[5]無屋宅故名為無緣眼識不住於彼色中名無屋宅乃至意識亦復如是一切眾生心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而知心無住處無住處者有四種[6]於是四法心無所住是名心無住處是故名為一切諸法悉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知之一切凡夫不能知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之為空而菩提中無有空相是故名空一切法空菩提亦[7]如來世尊真實能知如是之空是故如來名為知空諸佛名覺一切諸法而不覺知空中之空亦能了知無上菩提空及菩提即是一[8]空與菩提是一非二離空菩提別有法者可得說二以無二故名之為空[9]無名字故名之為空無相貌故名之為[10]無威儀故名之為空無修行故名之為空無言說故名之為空

「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諸[11]若無諸法云何說空善男子譬如虛空無言無說無言[12]無說故故名虛空無言說中無有言說是名為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名字法說為名字如是名字亦無住處若名無住處名下之法亦復如是如來真實知如是法不生不滅以真知故名得解脫本無繫縛云何說言名得解脫是故如來無縛無解如是等法一切凡夫不能知見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同於虛空虛空之性不平不下菩提亦爾若法無性不可說言有平有下如來世尊知一切法無平無下乃至微塵不作平下若法有性即如實智如實智者知一切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出時滅時無所繫屬從緣而出從緣而滅以是義故名之為道斷是道故名為菩提凡夫眾生不知如是真實道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宣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真實句真實句者即是菩[13]色亦如是如是二句等無差別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亦復如是[14]名法流布[15]真實覺知如是陰入界法無有顛倒不顛倒者知過去法不生不滅未來之法不生不[16]現在之法亦不生[17]不滅如是知已名不顛倒名真實句真實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是真實句凡夫不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非內非外云何為內云何為外非內者無所造作非外者無所覺知內者謂[18]外者[19][20]菩提之體非作非相是故名為非內非外又非內者非身口意業非外者非三業緣非內者無相解脫門非外者空解脫門如是等義凡夫不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漏無取云何無漏云何無取無漏者遠離四流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無取者遠離四取四取者欲取有取見取戒取而諸眾生無明所覆行於四取以渴愛故作我我所如來了知我取根本是故我淨我淨故能淨眾生我淨者則不覺知一切諸法亦不思惟一切非法不起無明不起無明因緣故不起十二因緣有十二因緣有不起故則不生不生故入決定聚入決定聚者名為了義了義者名第一義第一義者名無眾[1]無眾生義者名不可[2]不可說義者即十二因緣義十二因緣義者即是法義法義者即是如來以是義故我經中說『若有得見十二因緣則為見法見法者為見如來』見如來者即無所見所見是邪夫邪見者謂[3]想想數法如來無想亦無想數以是義故見如來者為無所見若見如來[4]無想無作無知無覺是名真實見於如來如來亦爾覺知一切諸法平等[5]如法界[6]無取一切凡夫不能覺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清淨寂靜[A4]光明無諍云何為淨云何寂靜云何光明云何無諍不雜煩惱名之為淨空解脫門名之寂靜無相無願名為光明無生無滅名為無諍又無生者名之為淨無滅者名為寂靜無取者名光明不出者名無諍性名為淨無諸煩惱名為寂靜光明無諍法界名淨真實之性名曰寂靜光明無諍虛空之性名之曰淨無分別法界名曰寂靜光明無諍內外清淨名之為淨於內外法不取不著名為寂靜光明無諍真知五陰名之為淨真實知界名[7]為寂靜光明遠離諸入名為無諍見過去盡名之為淨見未來不生名為寂靜見現在法住於法界無有動轉名光明無諍清淨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法等入一界一法一句如是三法即是涅槃遠煩惱故名之為淨畢竟淨故名曰寂靜無闇冥故名曰光明不可說故名為無諍以是故言釋迦如來默無所說

「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虛空虛空者名之為法如法眾生亦爾如眾生福田亦爾如福田涅槃亦爾以是義故一切諸法同於涅槃如來能覺如是法界是故名佛修集具足清淨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句名之為佛如來能知善方便故初得菩提默然而住無所宣說待梵王請爾時尸棄梵王與六萬八千諸梵天人來至我所頭面作禮合掌而言『唯願如來為諸眾生轉正法輪』而說偈曰

「『如來法離淨寂靜  大光無礙無有諍
無字無聲亦無說  真實覺知如法界
佛為眾生無量劫  苦行受持世間戒
為悟無明睡眾生  久行放逸迷實義
又此會中無量眾  於無量佛積善根
能解甚深真實義  唯願轉於無上輪
此眾[8]已調一切魔  欲令開闡甘露門
如來號為真導師  示闇眾生無上道
如來雖有大慈悲  憐愍眾生如一子
我今勸請法應爾  願轉無上正法輪
如往三佛轉法輪  唯願如來亦復爾
畢竟導師無退轉  示暗眾生一真道
如雨潤長諸草木  令諸眾生除熱渴
佛施[9]法雨於眾生  為得無上無[10]異果
如來初生發誓言  我當救彼苦眾生
眾生渴仰甘露味  願大施主施法雨

「爾時世尊既受請已[11]往波羅奈鹿野林中仙人住處轉正法輪如是法輪諸天魔梵及餘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轉爾時世尊說四諦時憍陳如比丘得法眼淨其聲遍聞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說優陀那

「甚深之義不可說  第一實義無聲字
憍陳比丘於諸法  獲得真實之知見
即是我往無量世  所得菩提今已得

「如來轉是正法輪時無量眾生悉得調伏示現如是大悲神通眾生見已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來如是十六大悲悉為眾生而修起之如來以是悲因緣故為一一眾生於恒河沙劫大地獄中受諸苦惱心不悔退[12]其悲心亦無損減以是義故如來大悲不可思議

「善男子聲聞人悲猶如畫皮菩薩大悲猶如破肉如來大悲破骨徹髓聲聞之悲讚佛所知菩薩大悲勸他令行如來大悲授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聲聞悲心為慈因緣菩薩大悲為調眾生如來大悲為畢竟度聲聞悲心因麁苦生菩薩大悲因離苦生如來大悲因斷一切因緣而生

「善男子如來修集如是大悲若為一人住經一劫百劫千劫萬劫至無量劫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善男子如來大悲成就如是無量功德[1]

「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栴檀窟界名大香劫名上香爾時世尊於三百三十二萬劫中常以正法教諸聲聞時佛身上一一毛孔所出香氣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爾時此界無[2]有臭穢名所有草木山河之屬悉栴檀香眾生身香亦復如是一切無有身口意惡諸佛弟子聞此香已即得四禪

「爾時乃有一萬諸佛次第興世皆同一號號栴檀窟是故彼劫名曰上香爾時如來作佛事已欲入涅槃觀諸眾生誰未調者我當調之爾時如來以淨天眼見有一人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已於先佛種下上善根定當因佛而得度脫非因聲聞得解脫也壽過八萬四千劫已乃當下生來受五欲當得聞於大乘經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住不退

「爾時世尊以大悲故起大方便告諸比丘『我涅槃時到』作是言已即便入於不悔三昧示諸眾生令知涅槃既知如來入涅槃已令諸大眾廣設供養正法住世滿足六十八萬四千歲當爾之時佛諸弟子乃至無有一人於正法所作邪法想爾時世尊以定力故八萬四千劫隱密此身不令眾見過是劫已彼人即下生於人中大長者家經八十年彼佛即從三昧而起詣長者家其家大小悉無見者唯是童子獨得見之

「爾時世尊為令彼人於五欲中心生厭離而為說法彼人聞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來知已即為授記『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七萬二千阿僧祇百千劫當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寶上』如是音聲餘無聞者唯有一萬二千諸天同得聞之聞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俱作是言『願彼寶上成佛之時我等當於是佛法中諮受正法而為弟子』爾時如來知是事已復與授記『寶上如來成[3]作佛時汝等當作受法弟子彼佛亦當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栴檀窟佛授彼記已爾乃畢竟入於涅槃一切諸天大設供養

「善男子如來具足如是大悲非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爾時彼佛不斷佛種若有眾生供養三寶亦復如是

佛說如是大悲功德時此會眾中有三[A5]恒沙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4]藐三菩提心半會大眾得成於忍半中之半得具如是十六大悲其餘半半得佛法忍

爾時一切諸天世人聞法歡喜同聲讚歎「善哉善哉[5]甚奇甚特快說如是大悲法門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


校注

[0009001] 第二【大】〔-〕【宮】 [0009002] (大方之二)三十五字【大】〔-〕【聖】不分卷 [0009003] 慧【大】〔-〕【聖】 [0009004] 光【大】〔-〕【聖】 [0009005] 修集【大】下同修習【宋】【元】【明】【宮】下同 [0009006] 意【大】志【聖】 [0009007] 其【大】具【宋】【元】【明】【宮】 [0009008] 得【大】德【聖】 [0009009] 令【大】念【宋】【元】 [0009010] 謬【大】論【宋】【宮】 [0009011] 無暗【大】無礙【宋】【元】【明】 [0009012] 我【大】佛【元】【明】【宮】 [0010001] 得【大】待【宮】 [0010002] 此【大】是【聖】 [0010003] 悲【大】悲心【聖】 [0010004] 七【大】十【元】 [0010005] 所【大】邪【聖】 [0010006] 聚【大】取【宋】【元】【明】【宮】【聖】 [0010007] 此【大】是【聖】 [0010008] 麁獷【CB】麁穬【大】下同麁獷【元】【明】下同 [0011001] 修【大】具修【聖】 [0011002] 貪【大】愛【宋】【元】【明】【宮】 [0011003] 顛【大】〔-〕【聖】 [0011004] 眼【大】明【聖】 [0011005] 清淨【大】淨以【聖】 [0011006] 靜【大】靜故【聖】 [0011007] 若【大】如【宋】【元】【明】【宮】【聖】 [0011008] 沾【大】玷【元】【明】 [0011009] 欲【大】客【聖】 [0011010] 想無緣【CB】想【大】想無線【聖】 [0011011] 取無【CB】【聖】取【大】 [0011012] 名【大】名無想【聖】 [0012001] 可【大】*〔-〕【聖】* [0012002] 故【大】〔-〕【宋】【元】【明】【宮】 [0012003] 空【大】虛【聖】 [0012004] 知意【大】了知意之【宋】【元】【明】【宮】 [0012005] 取【大】眼【宋】【元】【明】【宮】 [0012006] 行【大】行識【聖】 [0012007] 爾【大】無【宋】【元】【明】【宮】 [0012008] 如【大】智【聖】 [0012009] (無名空)八字【大】〔-〕【聖】 [0012010] 空【大】空無名字故名之為空【聖】 [0012011] 法若無諸法【CB】【房山-CB】【聖】法【大】 [0012012] 無【大】〔-〕【聖】 [0012013] 提【大】提如菩提【聖】 [0012014] 名【大】是名【宋】【元】【明】【宮】 [0012015] 真【大】如來真【宋】【元】【明】【宮】 [0012016] 滅【大】出【聖】 [0012017] 不【大】〔-〕【聖】 [0012018] 作【大】*住【宋】【元】【明】【宮】* [0012019] 謂【大】*所謂【聖】* [0012020] 相【大】*想【聖】* [0013001] 生【大】生義【聖】 [0013002] 說【大】說義【宋】【元】【明】【宮】【聖】 [0013003] 想想【CB】【房山-CB】【聖】想【大】 [0013004] 無想【大】無相【宋】【元】【明】【宮】【聖】 [0013005] 如【大】如是【宋】【元】【明】【宮】 [0013006] 無【大】無漏無【宋】【元】【明】【宮】 [0013007] 為【大】之【聖】 [0013008] 已【大】以【聖】 [0013009] 法雨於眾生【大】眾生雨於生【宮】 [0013010] 異【大】量【宋】【元】【明】果【宮】【聖】 [0013011] 往【大】生【宋】 [0013012] 其【大】甚【宮】 [0014001] 次行+(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卷末【聖】+(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之三卷三)卷初十九字【聖】 [0014002] 有【大】〔-〕【元】【明】【聖】 [0014003] 作佛【大】佛之【宋】【元】【明】 [0014004] 藐【大】貌【宋】【元】 [0014005] (甚奇之三)五十六字【大】〔-〕【聖】不分卷
[A1] 獷【CB】穬【大】
[A2] 獷【CB】穬【大】(cf. T13n0397_p0246b20)
[A3] 何【CB】行【大】
[A4] 光【CB】先【大】
[A5] 恒【CB】洹【大】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