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八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之五說此偈已。時魔波旬嚴四種兵來詣佛所,到已化作長者形,前禮佛足,在一面立,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諸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議種種神變,又能示現不可思議莊嚴之事。世尊!於未來世有幾所眾生,聞此不可思議神變而得開悟,決定不疑者也?」
佛告魔波旬言:「於未來世中,少有眾生若一、若二,聞此不可思議神變經典,得信解者少耳。波旬!喻如一毛析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渧水,於汝意云何,取者多耶?在者多耶?」
波旬言:「世尊!取者甚少,在者甚多。」
佛復告波旬言:「如海中所取水甚少,眾生聞是不可思議神變經典,能信解者少亦如是。如大海中水在者甚多,不信解不可思議神變經典者,多亦如是。」
佛復告波旬:「若有一人於恒河沙等劫,日日以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持用布施,不如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神變經典,能信解者其福甚多。所以者何?波旬!若有信解是經典者,則知其人親從釋迦牟尼如來聞是經典信解無疑。何以故?波旬!若未種善根眾生聞此世所難信經典,能信解者無有是處。
「波旬!我般涅槃後法欲滅時,多有憍慢眾生。彼諸眾生著我所說文字,不知方便故,各各生於諍競,捨思惟法,捨已正行為利養名譽衣服飲食,自纏縛故,樂論世俗種種諸事及世典文辭,而不論第一實義、不樂翫習佛無上道,反向他人譏論如是等真實深妙經典,則為誹謗諸佛,積集無量大苦惱聚。魔神諸天佐助彼人,為利養恭敬及名聞故,重增放逸慠慢。彼諸人等以慠慢故,若見有持戒賢行比丘受持讀誦此經典者,而輕慢憎嫉橫生謗毀。彼諸愚人則為現世破犯禁戒,其中或有畏不活者,或慚耻於人者,假被袈裟,或有捨戒還附俗者,如是等人身壞命終,墮阿鼻地獄受諸苦報。」
佛復告波旬:「於未來世中,若有求菩薩乘眾生,著諸因緣善根微淺,新發道意但著文字不能了義。於如是等甚深經典,受持讀誦為人說時,則為他人所見輕賤陵蔑。以為他人所輕賤陵蔑故,便捨如是等甚深經典,讀誦聲聞辟支佛相應經典。為利養名譽種種所須之所纏縛故,反誹謗毀呰如是真實甚深經典;又復輕賤受持讀誦此經典者,乃至不欲以眼觀之,常樂卑行退失菩薩大乘之法,所謂退失淳至心及深心。魔神諸天得如是等人便故,勤作方便壞亂其心,乃至使令不聞如是等經。設當聞者,生大誹謗無有信心。此人亦復積集無量罪聚,成就破法重業,永離三寶,不得見佛聞法及供養僧。所以者何?波旬!以於如來所說法律中生疑猶豫故。」
爾時,魔波旬自見有過憂愁惶恐,前禮佛足在一面立。時虛空藏菩薩問魔波旬言:「汝何以憂愁憔悸戰慄悚息,狀如失志人,在一面立耶?」
魔波旬答言:「善男子!我從如來聞說如是等可畏之事,是故以為憂愁恐怖,當墮何趣?誰當救我?我於如來所說法律之中,數作無量諸留難事,是故憂耳。」
虛空藏言:「波旬!佛法之中有出罪法,汝可來至世尊所,可誠心懺悔所作諸惡,更莫復作。若能如是可獲善利,為不空過。」
爾時,天魔波旬即前五體投地,禮世尊足下,仰視如來流淚涕泣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誠心懺悔,從昔以來於如來所說法律之中,數作無量諸留難事。唯願世尊起大悲心,以慈愍故願受懺悔。」
佛言:「善哉,善哉!波旬!汝乃能自見所作諸惡,為上善哉!能如是悔過罪者,於佛法中則為弘廣如來法藏,諸佛亦受其人悔過,是故汝今勿更復作。」
爾時,世尊告眾菩薩言:「諸賢士!汝等各說過魔界行法,為生憐愍魔波旬故。」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金山王,在眾中坐即白佛言:「世尊!若有防護內界者,則為未過魔界。若復有菩薩見一切諸界同佛界者,知此佛界即是非界,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寶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有依倚樔窟者,是為魔界。若有菩薩不倚樔窟,知一切法無得相者,則能為諸眾生,說斷倚樔窟法,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寶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取我我所者,是為魔界。若有菩薩不取我我所者,則無諍競。以無諍競故則無心行,況當有魔界耶!是為菩薩能過諸魔界。」
爾時,無諍勇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觸有離則有諍訟,有諍訟者魔得其便。若無觸無離自不諍訟,亦不令他諍訟,以得無我故無惱行者,能過魔界。」
爾時,寶思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妄想分別則是煩惱,及有煩惱處則是魔界。若有菩薩知一切諸法無相貌者,於諸煩惱則無妄想。若內若外亦不別知,去離一切妄想分別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樂作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樂不樂處,則有憎有愛。若有憎有愛,則是魔界。若有菩薩去離憎愛平等行者,於諸法中則無二想,得入不可思議界,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離諍菩薩白佛言:「世尊!魔界由我而起,若菩薩能知我者,得無我忍即知我淨,知我淨故知一切法淨,知一切法淨故,知諸法性淨如虛空,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法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若順煩惱法為愛所使者,魔則得其便。世尊!若有菩薩於諸法中最得自在自然開悟,以為諸佛之所授記,於菩提法終不退轉,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山相擊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心有缺漏,則是魔界。若菩薩戒無缺漏、心無缺漏,成就一切諸空法行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喜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不見佛、不聞法者,魔得其便。若有菩薩常見諸佛而不著色像,常聽諸法而不著文字,以見法故則為見佛,以無言說故能聽諸法,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帝網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恃有動,則是魔界。若菩薩善相順精進,知一切法究竟無成就相故不恃不動,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德明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行二法者,則魔得其便。若有菩薩知一切法同於法性,則不見魔界與法性有異解。知法性與魔界等,以不二相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香象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性弱畏甚深法者,則魔得其便。若勇健菩薩善能通達三解脫門,於甚深法不驚不畏,以能現前證知諸法實性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喻如大海中水同一鹹味,佛法海中亦復如是,同一法味,所謂解脫味、離欲味。若菩薩善解一味法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喻如虛空究竟無垢、究竟明淨、究竟不為,一切煙塵雲霧之所干繞。菩薩亦復如是,心如虛空,知一切法性常清淨,亦復不為客塵煩惱之所干繞,得度般若波羅蜜彼岸,離諸闇冥,於諸法得慧光明者,是為菩薩能過魔界。」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言語,則有滯礙;若有滯礙,則是魔界。若法不為一切言說所表者,乃無滯礙。何謂法不可言說?所謂第一義,其第一義中亦無文字及義。若菩薩能行第一義諦,於一切法盡無所行,是為菩薩能過魔界,無所過故。」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汝聞說過魔界法不也?」
波旬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聞。」
佛言:「波旬!若有行如是等法者,一切諸魔無如之何?若有諸魔欲於行人起魔事者,終不能辦,而更成就無量罪聚。是故,波旬!汝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如是過魔界法,應堅持奉行。汝若能如是行者,則能過一切諸魔國界。波旬!喻如百千年垢膩可於一日浣令鮮淨,如是於百千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善順思惟,於一日一時盡能消滅。波旬!如有乾草𧂐大如須彌,以少火投中速能燒盡。如是以少慧力故,能除滅無量諸闇冥聚。何以故?波旬!慧明勇猛故,無明劣弱故。」
時魔波旬即作是念:「大慈世尊今憐愍我,而能為我說菩提心法,我今宜應於如來所種少善根。」於是,波旬即化作八萬四千殊妙寶蓋及無量華鬘、瓔珞、末香、塗香,而告己眷屬言:「諸佛、世尊出世甚難,卿等諸人咸應共來至世尊所,為供養故。」
爾時,魔天眷屬中有八萬四千眾及魔波旬,各共持殊妙寶蓋及無量華香、瓔珞、末香、塗香,至世尊所設供養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諸餘魔眷屬諸天不發菩提心者,形相嗤笑譏論波旬,復言:「希有波旬,乃能於沙門瞿曇前,詐現如是篤信之相,狀如至親。所以然者,波旬或欲於沙門瞿曇所學呪幻方術,是故今於面前,現善讚譽耳。」
爾時,魔子醜面及餘魔子等,悉無信心各說是言:「假使沙門瞿曇以諸方術迴轉魔王者,我等共當設諸方便令如是等經不得流布。設使流布者,亦當令少有護助,信受行者亦令甚少,當為多人之所薄賤輕弄,常墮邊方不令中國之所宣傳。唯使諸無威德貧窮眾生當得聞之,常為諸大威德豪富之人不信誹謗也。」
爾時,世尊告虛空藏菩薩言:「賢士!汝聞此諸魔子出是惡言不耶?」
虛空藏白佛言:「唯然已聞。」
佛言:「善男子!是故汝當安慰護助此妙經典,為降伏諸魔神故。」
於是,虛空藏菩薩即白佛言:「諸佛世尊皆已護持如是等經,我等亦當安慰受持。」
爾時,虛空藏菩薩即說呪曰,所謂:
「阿跋低一 跋低二 毘跋低三 婆醯多㝹散提四 頭樓陀羅尼五 涅伽多涅伽多尼六 鉢伽多尼七 迷羅育低八 伽樓那涅耐提九 薩遮跋低十 浮多勒差十一 達摩涅折低十二 達摩勒差十三 郁鳩離十四 尸鳩離十五 咻樓咻樓咻樓德迦攡十六 多婆婆帝低十七 尸羅㝹婆帝低十八 阿叉夜涅涕池十九 枳奢婆迦利拖二十 佛駄遏提魅低二十一 達摩蔚耆羅泥二十二 僧伽㝹銅咩二十三 阿㝹頭隷二十四 不可濟度二十五 壞魔眷屬二十六 若犯此者二十七 無諸刀杖二十八 順已處行二十九 聖眾所住三十 吉吉等句三十一 順流解脫三十二 破諸外論三十三 降伏魔眾三十四
虛空藏菩薩說此呪已。即時,此妙寶莊嚴堂及三千大千世界六變振動。時諸魔子見上虛空中有五百密迹執金剛杵,熾然如火甚可怖畏。時諸密迹唱如是言:「若有魔子及諸魔神,若聞此呪,其有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吾等當擊破其頭令作七分。」
爾時,魔子及諸眷屬,驚怖戰悚身毛皆竪,即合掌禮佛,而白佛言:「我等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哉,世尊!願救我等離此恐怖得無畏樂。」
爾時,世尊告侍者阿難言:「如向此諸魔子所說言,我等當於來世於此經典作留難者,必當稱其本誓而作留難如斯經典。唯當以佛神力及諸菩薩受持故,當得流布於世,而無有多人受持讀誦分別解說。」
佛復告阿難:「汝見此諸魔子為脫恐怖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
阿難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復告阿難言:「此語即為諸魔子當作離魔事因,以不深心發菩提故。」
佛復告阿難:「於未來世,當有佛出現於世,名無垢相如來、應、正遍知,此魔波旬於彼佛所乃當不退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彼無垢相如來,知其深心成就故,當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當于爾時,亦當作魔王,深心敬信於如來正法。如彌勒出時,有魔王名曰導師,深心敬信佛法聖眾。此諸五百魔子,亦當於彼生於魔中,當於彼佛所為菩提故種諸善根,乃至波旬成佛之時,當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告阿難言:「此魔波旬,今雖發菩提心,猶豫不定,如少疊毳。雖爾,當漸漸成就無量功德,為世之尊如今我身。」
爾時,眾中有無量無邊諸天世人、釋梵護世,聞授魔波旬記當得成佛,歡喜踊躍怪未曾有,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甚奇,希有!其見佛者必得成就無量功德法寶之聚。所以然者,或有不信眾生,為欲撓亂如來故,而得見佛。或有遇會得見佛者,即為彼眾生作因,乃至令得涅槃。」又白佛言:「世尊!自除如來、應、正遍知,誰能如是分別知眾生根?」
佛告諸天人言:「如汝等所言,其有得見如來者,無不蒙益。汝等當知,或有眾生善根都盡,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劫無人身分者,如是眾生見如來故,即便得作善因乃至涅槃,如來乃能如是作無量不可思議無上福田。」
佛復告諸天人言:「心性常淨,而凡愚眾生不能如實知見,以不能如實知見故言是垢;能正知見故便言是淨。而第一實義中,無有一法可淨可污。汝等當知,諸煩惱者,無方無處非內非外,以不善順思惟故便生煩惱;善順思惟故則無煩惱。增減不等則生煩惱;無增減者則無煩惱。虛偽妄想便是煩惱;無有妄想則無煩惱。是故我言:如實知邪見則是正見,而邪見亦不即是正見。能如實知者,則無虛妄、增減、取著,是故名為正見。」
佛復告諸天人言:「喻如大地依水界住,大水依風界住,大風依虛空住,虛空無所依住。如是大地無所依住,而假有依住之名。是故,汝等當如是知之,苦依於業、業依於結,而苦、業、結都無所依,以心性常淨故。如是當知,一切諸法無有根本,都無所住,以假言說故言有,而實無也。是故說一切法本性常淨,究竟無生無起。」
佛復告諸天人言:「是故汝等當知,此法門名為性常淨法門。菩薩通達此門者,不為一切煩惱之所染污,而亦不恃此清淨門。以捨一切諸恃動故,便得平等道,能過魔界入於佛界,亦能得入諸眾生界,而不動法界;知一切法無界無非界,而能速生一切智界。」當說此法時,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申越長者在於眾中,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為我故說如是等甚深經典,我先為觸惱世尊故,作大火坑及設毒飯,而大聖如來是不可害者,故我於佛生信敬心。自爾以來,疑悔心結常未能除滅,今者從佛聞此甚深微妙經典,疑悔即除,心無障礙得安樂行。世尊!是故我信敬心轉復增長。今我家中多諸財寶,當以供佛法僧及諸沙門、婆羅門、貧窮孤獨、下賤乞兒。世尊!誰當聞是斷一切縛甚深經典,而於一切諸物生貪著者乎?」
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無上菩提,甚為甚深難可測知。若有菩薩於未來世,捨己身命及利養名譽,而能侍佛菩提者,甚為難有。」
爾時,眾中有六十八億菩薩,從座而起合掌向佛,一時同聲而說偈言:
爾時,虛空藏菩薩讚諸菩薩言:「善哉,善哉!諸大士!汝等乃能發誠實願,受持如來甚深微妙無上大法,甚為快也。」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其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典者,得幾所福?」
佛告虛空藏言:「賢士!譬如東方十三千大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十三千大千世界,盡末為微塵,以爾所塵集為一聚。設有一人成就神足無量威德,壽命長遠,此人持諸微塵,過東方爾所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展轉東行,盡此塵聚,而諸世界猶不可盡。如東方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過爾所佛土乃下一塵,如是展轉諸方世界,盡此塵聚而諸世界猶不可盡。虛空藏!於汝意云何?是諸世界寧為多不?」
虛空藏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無量無邊不可計知。」
佛言:「賢士!是諸世界微塵所著處及不著處,盡此微塵所及世界已還為一大城,縱廣高下悉皆同等,於其城中滿葶藶子。賢士!是諸葶藶子,可數知不?」
虛空藏白佛言:「世尊!假設譬喻猶不能了,況可數知!唯除如來無能數者。」
佛告虛空藏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唯如來能知是諸葶藶子,若百數千數百千萬數。」佛言:「賢士!設有一人成就神足無量威德,能以口吹是諸葶藶布散十方,一葶藶子墮一佛世界,終不過一。賢士!於汝意云何?是諸葶藶所及世界,寧為多不?」
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乃非心力所能分別。設分別者,令人心迷錯亂。」
「賢士!我今告汝,若有行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日日以滿爾所等世界無量珍寶持用布施,無有休廢不營餘事。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書寫此甚深經典,不求利養為菩提故,乃至為一人說,使其人聞已,勸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發一善念,欲令正法久住世故。此人功德復過於彼布施者上,百倍千倍百千萬倍,乃至非算數譬喻所及,何況能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何以故?賢士!以能說如是無量善根成就諸菩薩,為護持正法故。賢士!我不見菩薩更有餘法能過於是,堅固正行攝諸善法,教化眾生者也。」
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希有如來不可思議,如來大法亦不可思議。如如來大法不可思議,其受持此經典者,所得功德亦不可思議。唯願世尊護持此經,為當來世令受持此正法,諸善男子、善女人手得是經,執在胸懷不離是經。若應離生死者,不從他聞,自然得悟菩提,悟菩提已,廣為他說。」
佛言:「賢士!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護此經故,當說章句召護世四天王天、帝釋、梵天王等諸神。以此章句召故,護世四天王天、帝釋、梵天王,皆當擁護諸說法師持此經者,說此世所難信甚深經典時,使無能作留難:所謂若王大臣駈遣出國,若得重病,若鬪諍時起,若國土疾疫,如是等事起時,以呪術力故,即令消滅不得成就。何等為呪術章句?所謂:
「頭頭麗一 提提麗二 陀夜簸帝三 陀夜羅伽羅四 泥帝提五 毘婆知六 賒咩七 賒彌多毘八 目仚九 羶帝低十 尼𡺸弩禰十一 阿㝹多麗十二 鳴多羅尼十三 婆簸斯十四 鉢他輸陀尼十五 鉢陀㝹枳十六 鉢陀散提十七 般若牟麗十八 阿娑究麗十九 浮陀勒差二十 伊那薩枝二十一 多婆薩枝二十二 多婆鉢低二十三
爾時,四天王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當護此諸佛子受持經者。」即說呪曰:
「首鞞一 首婆鉢低二 首提帝三 因哆擁四 陀梨擁五 陀羅尼六 頗耽麋七 阿丘擁怯卑八 阿目仚九 阿羅尼陀擁十 藪首曬婆醯那十一 脾提脾陀賴散提十二 三咩十三 婆夜咩十四 三摩賴彌十五 波扇多𭊗十六 休休十七 醯醯十八 丘樓丘麗十九」
於時四大天王自在者,說此不可犯呪已。爾時,天帝釋即從座起心淨悅豫,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於是,帝釋說此偈已,即說呪曰:
「彌低一 首脾二 摩訶彌低三 達摩彌低四 天多加麗五 三摩彌低六 薩遮彌低七 那提咩八 阿㝹多麗九 阿㝹頭離十 阿㝹勒差十一 薩婆薩埵阿㝹伽醯十二 阿那㝹多卑十三 修冀低十四 阿毘盧提十五 阿毘伽醯十六 浮提菩舍咩十七 膩魑十八 遏他尼低十九 泥提羅尼二十 阿那他婆差帝二十一 咩低二十二 咩低闍耶私二十三 修莎羅二十四
爾時,梵自在天王即從座起,讚彼釋梵護世諸天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為護正法持法說法者故,發大莊嚴。汝等正應如是,甚得其宜。隨如來法律住世久近,於爾所時中當有識別正行法行;於爾所時中諸天世人,甚當熾盛充滿宮宅。此法滅後,諸天世人轉當減少,宮宅空荒。」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汝受持此甚深經典,讀誦書寫廣為人說。彌勒!我今以如斯等甚深經典囑累於汝,令此大法久住世故,降伏諸魔故,為利益一切眾生故,令一切外道不得便故,教勅一切菩薩,使親近此經不遠離故,欲令佛法大明久住於世不衰滅故,使佛法僧種不斷絕故。」
爾時,彌勒菩薩即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在世及滅度後,常當受持此甚深經典廣宣流布。所以者何?受持此法者,則為受持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正法,非但受一如來法也。世尊!我亦為自護己法故。世尊!我常與諸天人眾,普會處兜率天宮,每為廣說如是等甚深經典。我復當令人中受持讀誦此經典者,使手得是經執在胸懷不離經卷。世尊!若復末世法欲滅時,其有受持此經轉為人說者,當知皆是彌勒威神之所建立。世尊!當於爾時,雖多諸魔事嬈亂行人,諸說法者依煩惱魔為魔所持故,不樂此經不勤修習,互相是非。我等俱當勤作方便,令說法者愛樂是經,常勤修習讀誦通利,廣為人說。」
爾時,世尊讚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乃能為護持正法故作師子吼,汝不但今於我前作師子吼,亦於過去無量阿僧祇諸佛前作師子吼,護持正法。」
爾時,世尊告大德阿難言:「阿難!汝受持此經耶?」
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以佛神力故,我已受持。」
佛言:「阿難!汝常當廣為四眾分別解說,若有先種善根樂勝法者,如是等人聞已,則能信解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其人則得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功德聚。」
阿難即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
佛言阿難:「此經名『勸發菩薩莊嚴菩提』,當如是奉持之。」
爾時,功德莊嚴菩薩在於眾中即從座起,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為擁護正法及說法者故,善能如是快讚此經。世尊!諸新學菩薩為菩提故種諸善根,以種種華香瓔珞末香塗香勤供養如來,而不受持此經,是人頗成以第一供養供如來不?」
佛言:「善男子!不成第一供養如來,亦不能以此因緣得無量功德,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者功德甚多。」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爾時,功德莊嚴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信解如來所說義趣,後五百歲法欲滅時,諸發大乘眾生,其不受此經法者,將知是等為魔所持墮佛法外。世尊!我今堪任如來滅後受持此經,欲令佛法久住世故。」
爾時,世尊為囑累此經法故,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世界。彼諸如來,亦為囑累此經法故,皆放眉間白毫相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不周遍。說此經已,如來以大神力放光明。時無量阿僧祇諸佛世界,六變振動,有無量阿僧祇眾生發無上道心,無量阿僧祇菩薩得無生法忍。復有無量阿僧祇菩薩,得一生補處善根;又復過是無量阿僧祇眾生,得聲聞乘住學無學地。
佛說經已。虛空藏菩薩、大德阿難、諸菩薩大眾,及諸聲聞、諸天世人,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八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397 大方等大集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0-11,最後更新:2020-10-2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