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5]第七十九章 築造其他之林園
〔普羅伽瑪婆夫〕王,使都人無困難得之一切必需品,各處營設林園,(一)人民之所悅之〔王〕具花果,植飾數百之樹林,造名為蘭達那〔歡喜〕林園,(二)植那利啟羅(椰子)〔樹〕、庵羅〔樹〕、巴那沙〔樹〕、普伽(檳榔子)〔樹〕,多羅樹及其他,各數十萬支,(三)從其意義而與其名故,所知者有羅伽〔十萬〕園。大奮勇〔之人〕王,以大林園作為僧團所有,(四)當於暑熱之時,比丘等欲為水浴,於此又設快窟院、十石造蓮華池。(五)於日中休息,由其榮譽之光輝,植樹於提婆園,(六)同摩訶迷伽〔大雲〕至達羅達林、迷沙伽之林園,及稱為羅奢那羅耶那,(七)名蘭卡提羅迦,又言提魯蘭達那,名瓦那羅迦羅,及稱為那耶律沙瓦,(八)名瑪瑙[P.436]哈羅並憐米達普羅,名姜伽婆羅及芬那瓦達那,(九)名三沙羅婆羅更同稱為巴如沙伽,名沙利普達及蘇瑪那達,(一〇)名達那庫康伽那及名鬱達羅具羅,名婆如伽奢及普羅節利,(一一)名奇羅伽羅及名般達瓦林,稱為羅米沙羅又沙米三睹沙林園,同真達瑪尼〔如意寶珠〕林園及般周羅林園亦令〔運作之〕。(一二)又彼王於羅奢羅達州,於眾多之諸市鎮,建造九十九座之新塔。(一三)大地之主〔普羅伽瑪婆夫〕修理七十三破損之舍利室、行漆喰工事。(一四)更修理腐朽之六千百之〔佛〕像堂,又令造新三百之〔佛〕像堂。(一五)又製作種種之種類〔佛〕像四百七十六尊,植九十一支之菩提樹。(一六)為四方來之僧眾往來時之住宿,設二百三十之宿院,(一七)建造五十六之說法堂、九經行處,並百四十四之樓門,(一八)建造百九十二之獻華堂[1]並六十七之周垣及十三之天堂,(一九)又為外來比丘之十二精舍,更二百[P.437]外來者〔用〕之庵室。(二〇)大地之主〔普羅伽瑪婆夫〕修理二十九之說法堂並三十之窟院、五遊園,(二一)〔使修復〕五十一外來者〔用〕庵室,並七十九之朽廢天神堂。(二二)最勝人之〔王〕為令消滅生類飢饉之苦難,處處造眾多儲水池、水路。(二三)大地之主,以大岩石之堤道,堰止其水流幅廣之伽羅康伽〔河〕,(二四)由名阿加沙康伽〔天河〕引來大水路,燈明輝光王殊勝婆沙達〔宮殿〕,(二五)名聞之婆羅伽瑪海,水常湛於王之儲水池,其設第二之大海。(二六)難近構築石,百肘之水門,並造名為婆羅伽瑪達羅伽之摩大儲水池。(二七)彼〔令造〕摩哂陀達羅伽〔池〕,並耶伽哈池,婆羅伽瑪伽羅池及庫達婆達[2]之瀑布。(二八)又人主有眾多之地,設千四百七十一之小儲水池。(二九)大地主之王,同唯置三十之池,唯此之數,令造石造水門。(三〇)彼〔王〕有甚多古舊儲水池決潰而築堤,摩尼喜羅大[P.438]儲水池,摩訶達羅伽羅伽〔池〕,(三一)名斯圓那提沙池,並吐羅提沙,名伽羅池及普羅夫瑪那伽瑪,(三二)名那利啟羅瑪單婆,及羅系羅〔池〕,同奇利達羅迦,名群毘羅蘇婆,(三三)伽那池,婆提池之儲水池,婆達婆沙那池及名為瑪般那池,(三四)稱為摩訶那瑪瑪達伽之儲水池,名瓦達那,言摩訶達達池,更名為伽那伽瑪,(三五)奇羅及瓦羅哈沙與名斯羅瑪那,名婆沙那伽瑪〔池〕,及伽羅瓦利,(三六)名加哈利池,並名為安伽伽瑪,喜羅婆達加康達及瑪具〔儲水池〕,大地之主(三七)使此等破壞之儲水池復舊,更〔修理〕六十七崩壞之小儲水池。(三八)千三百九十五之多儲水池,破損之處,以識別其場所,王令作極堅牢之塞。(三九)王又婆羅伽瑪海之名為瑪伽羅,由水門出,名康毘羅水路之設置,(四〇)同由向此摩訶迷伽林流出,系瑪瓦提以〔令造〕大水路。(四一)名瑪羅提普婆水門流出之水路,〔言〕[P.439]其名高之尼羅喜尼,(四二)由奇羅伽如耶那之水門,至沙羅羅瓦提之水路,(四三)更由名耶達瓦提所聞之水門發,則名為耶達瓦提大水路,(四四)尚由達奇那水門出以童伽婆達又同名為曼伽羅水門〔流〕出,於曼伽羅康伽、闡提門,由水門闡巴名水路,(四五)由睹耶池發,赴芬那瓦達那之沙羅沙提〔水路〕,由其西為耶魯瑪提水路,(四六)由芬那瓦達那池向西走是耶無耶〔水路〕,由北面發之沙羅普,(四七)赴羅伽園林之中央水路名為闡達婆伽,又由至達瓦那精舍之內發,為蘭瑪達〔水路〕,(四八)同由北方走名禮蘭奢羅,又稱由阿魯達達池至婆奇羅提〔水路〕,(四九)由此赴南方,名阿瓦達康伽,由安婆羅池向北為單婆班尼〔水路〕,(五〇)更由摩訶瓦如加康伽〔河〕向西走,久絕飢饉之阿至羅瓦提〔水路〕,(五一)〔摩訶瓦如加康伽河〕發赴東方伍摩提,又至北方之摩羅婆哈羅尼〔水路〕,(五二)由阿至羅瓦[P.440]提〔水路〕向東走是沙達如達,並尼敏達、達瓦羅及西達〔水路〕,(五三)又由瑪尼喜羅大池南之水道向南方走是加憐提水路,(五四)更名奇利達羅伽池,赴喝睹羅瓦達瓦那池,名加耶利水路,(五五)又同蘇瑪瓦提池,並伽睹羅瓦達瑪那池,向阿利瑪達奇奢村水路,(五六)及由加羅康伽〔河〕入婆羅加瑪沙伽羅之伍達瓦利〔水路〕,彼大地之守護者〔普羅伽瑪婆夫王〕令所設。(五七)王族士〔普羅加瑪婆夫〕由加羅瓦毘出,向阿魯羅達普羅,造名奢康伽崩壞之水路。(五八)令設五百三十四之小水路,又修復破損之三千三百。(五九)老練之主〔普羅伽瑪婆夫〕於副王之領,令營造甚多場所之諸種工事。(六〇)彼〔王〕芬伽村,於自〔誕生〕之產屋地,令建立高度百二十肘之斯提伽羅〔產室〕塔,(六一)二十二之舍利室,並植三十七支菩提樹,百之〔佛〕像堂及十五之窟院。(六二)為四方來之僧眾而建二十一住院,同八十七之外來者〔用〕之庵室。(六三)又唯二十九之獻華堂、七說法堂及五箇之[P.441]周牆,(六四)造四十三尊之種種類〔佛〕像,令修理朽廢二十四之〔佛〕像堂。(六五)摩訶伽羅伽池,達羅伽羅伽池,羅至尼瀑布,及名為提羅婆伽瀑布,(六六)奢奢羅瀑布,及奇羅達康達〔池〕,大地之守護者〔普羅伽瑪婆夫〕為〔五〕穀之豐饒而施設牆垣。(六七)於諸儲水池,〔令修理〕三百五十八之決潰場所,同十三之儲水池,設石造之水門,(六八)同樣王令於百六十之儲水池作堰堤,又朽壞者唯三十七作牆垣。(六九)喜行善事之王,於魯哈那地方之諸市鎮亦令興種種之工事。(七〇)王族士〔普羅伽瑪婆夫〕於母親之火葬地之奇羅村,以造廣百二十肘之羅達那瓦利支提耶[3]〔塔〕,(七一)又造十六之舍利室,七支之菩提樹,並大菩提樹堂及七十之菩提樹[4]之周垣,(七二)更四十三之二層〔佛〕像堂及二說法堂、七十五尊之〔佛〕像,(七三)為四方來之僧眾以三十七之住院,四十七之塀,二十之樓門,[P.442](七四)並令造同六十九之外來者〔用〕庵室及四遊園及三尊彌勒尊像。(七五)王令建五棟之舞人堂,更令其破損者修理之。(七六)修膳三十七支塔、及二十二之菩提樹周垣,二百七十四之大〔佛〕像堂,(七七)一宇之舍利堂、七臥像堂,四十之窟院及四棟之磚瓦〔造之〕堂,(七八)四箇長婆沙達〔殿樓〕、三層之六婆沙達、二十九說法堂及三經行處,(七九)百二十六之臥室、百二十八之書閣並外來者〔用〕之四庵室,(八〇)二十四之天堂及百零三之門,百二十六之塀,主〔普羅加瑪婆夫〕令修膳之。(八一)大地之主令修宇魯耶羅大儲水池、般睹、庫蘭巴池,其他二百十六之決壞儲水池,並十八崩壞之堰提,及為破損二百零五之儲水池作堰堤。(八二、八三)於十水池,設石造之水門,四十四之水路於彼處穿過。(八四)如是造美好之[P.443]精舍、林園、池及其他,由此等眾多之物,裝飾全楞伽。(八五)興如是甚多善業,彼婆羅康提婆夫,尚常甚悅大師〔佛〕之教,具殊勝之智勇,人主又行三十三年間之王事。(八六)
以上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造大王統史
名林園及其他第七十章〔畢〕
校注
[0330001] Pupphāsanaghara = Puppha-āsana-ghara 此語至魯達朱、利斯提奇卒之兩巴英辭典,及協會本卷末之語彙,於母尼耶奇利耶母斯之梵英辭典亦沒看到。此語參考奇節新哈之譯。 [0330002] 原文 koṭṭhakabaddhanijjharaṁ 雖不能當為固有名詞,但於 Koṭṭhabaddha 堤道之名,見第六十八章一六、三一,故可見為固名詞。 [0333003] 摩訶塔婆〔大塔〕亦是稱呼,此是別塔。 [0333004] Bodhikoṭṭhaka 此語任何辭典都找不到,雖依據於梵語 Koṣṭhaka 有 a surrounding wall,恐非是 bodhikoṭṭhaka,若依其各處推察,應是 dvārakoṭṭhaka 之誤吧,奇至新哈氏為 bodhigrove 而譯,但不知其根據。又氏以省去 Sattati 而翻譯的。【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6 冊 No. 34 小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