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4]第六十章 世間與教之愛護行政
此大地主之〔王〕選拔調查皆舊家之人人,應行動之處,備為己警護。(一)於普羅提之都築高堅固之城壁,設餘多之都門,施漆喰工事與彩色。(二)普遍施設幅廣〔水〕深之濠,敵之難落具高之巴坦提羅[1]。(三)謀教確立之〔王〕,受戒其他之儀式〔要〕比丘等不滿定員[2]者,(四)其時友人羅曼尼耶國[3]阿努魯達王之下,與贈物共遣派使節,(五)王由彼處而通三藏,〔持〕戒具其他之德,認為長老而迎比丘等,(六)人主〔王〕以盛大供養而盡恭敬,由此等夥行出家、受戒。(七)又與彼註釋三藏共使大說,於楞伽島使光輝衰退勝者〔佛〕教。(八)於普羅提都之內建立甚美餘多之精舍,(九)三宗派住之比丘等使住彼處,又以夥四要品使滿足。(一[P.185]〇)王篤信〔佛法僧之〕三事,備閥、柱之美,塀與濠,並與四面美麗離污之諸住院,有秀絕光輝之五層樓,製無有人人集而障碣,備有光輝門之精舍,施住三宗派住之比丘等。(一一、一二、一三)為維持僧團彼住民並水路[4]等全施阿利沙羅伽地方,(一四)王使數百人之比丘等住於彼處,為比丘等資給夥四要品而無間斷。(一五)彼莫大費用建美麗齒舍利堂,對齒舍利常行大祭禮。(一六)王日日早晨於美麗之法堂,避與人人之接觸,翻譯法集論。(一七)抱信仰之〔王〕開始舞踊,行香、鬘其他餘多之供養,低頭禮拜等正覺。(一八)彼喜捨而勇敢之王,對適於供養有叡智之聖師等由閻浮洲來島時,不知幾次供施財物使滿足。(一九)悅〔佛〕法之德彼王供養妙法之說法者,又使常談正法。(二〇)彼日三次布施等於人之重要財物,又於布薩,為守護非常清淨之布薩〔戒〕。(二一)王年年行丹提沙羅之布施,使書寫[P.186]三藏施與僧團。(二二)彼送高價之摩尼珠、真珠其他之諸寶至閻浮洲,為餘多供養菩提樹。(二三)
康那多〔國〕王並周羅〔國〕王之派遣使節等,攜餘多之禮物使之來島,(二四)大地護者之〔王〕接見,由此彼歡喜,為彼之兩國之使節等行鄭重之接待,(二五)最初彼等中與康那多〔國〕之使節等,共攜贈物派遣己使者往康那多〔國〕,(二六)周羅人等則於新哈羅國〔楞伽〕之使者等之到達己領土時,俄然〔削〕彼耳鼻使不具。(二七)其時逢此異變彼等由此處歸島,周羅人加己之〔暴行〕悉告於王,(二八)王怒而燃一切之王臣出座於中,呼達彌羅之使者,向周羅〔王〕託言:(二九)「『無侵入一島[5]事,於大海中我等一騎打繫驗武力之強,(三〇)余尚於卿所好地方,武裝貴國全土之軍可行交戰』(三一)如是朕所言應向汝人主申述。」此使者等著婦[P.187]女之瓔珞,(三二)直送周羅王之處,由此,引帶軍隊赴阿努羅達普羅。(三三)〔王〕遣派二人軍將等摩提佳瓦多提多並摩訶提多,(三四)此〔兩〕軍將等之〔軍〕船糧食續調整之時,(三五)〔王〕第三十年之周邊,其時名義羅伽羅抱叛意之部隊不欲赴此地,(三六)斃二人之軍將,傲然〔賊〕等無隅掠奪普羅提之都,(三七)王妹及三兒皆被捉,忽而使王宮炎上,(三八)此王迅速出赴南部地方,名瓦達義利岩〔山〕藏匿貴重之財寶,(三九)與如〔雄〕獅子勇勝副王義羅巴夫共由四方包圍大軍之洪水,(四〇)歸至普羅提都,已行激戰,會戰而〔反亂〕部隊瞬間使敗走。(四一)於被殺害軍將之遺骸上圍築葬堆,有怨軍將等(四二)於後手固縛木株,廣燃[P.188]四方火炎而燒。(四三)大地主之王彼處伐傲豪族,為楞伽之地遍除荊棘。(四四)此王聲言與周羅之戰己堅固之約定不疏,當於〔第〕四十五年,伴武裝軍赴海港,為欲見彼〔周羅王〕之來暫住於彼處,(四六)如不來襲,此之周羅〔王〕送來使節,王再歸城,久住於布羅提都。(四七)常願提出貧民利益之王摩訶海利、薩雷海魯、摩訶達提伽之〔諸儲水池〕,名伽頓那魯〔池〕、班達池、卡羅羅瓦利伽〔儲水池〕並謁蘭達伽羅池與提伽瓦多伽池,更曼達瓦多伽池及乞多伽普提山〔池〕、瓦羅哈沙〔雲馬〕、摩訶達羅伽羅、昆比羅蘇巴伽及巴多巴沙那池及名伽那池,彼此之堰提崩潰之諸多儲水池使為堰。(四八~五一)又此王於溪谷、河川處處設堤道使國土成[A1]豐[P.189]饒,(五二)王使崩壞之提羅瓦多伽水路使設堰,使瑪尼西羅伽池之水滿。(五三)破壞阿巴耶精舍之禮法己之王妃剝奪所有待遇,使摑彼頸,(五四)移於都之外,向大僧團懺悔,又向世間示己對僧團之恭敬心。(五五)王在於摩訶伽瑪之三宗派,築周羅人所破壞舍利室並二處之塔波園,(五六)對行母親並父親之恭毗之場所建五大住院,同於普多羅義提亦〔如此〕。(五七)又潘達瓦庇〔精舍〕、巴提那〔精舍〕、羅卡且提耶山〔精舍〕、同曼達羅山〔精舍〕瑪多多羅〔精舍〕,(五八)尚於提婆都[6]稱為烏魯威羅精舍、瑪西陽伽那精舍、並西多羅伽瑪窟院,(五九)更羌普庫羅精舍,同吉利堪達伽〔精舍〕,又庫魯因提精舍、羌普庫羅伽窟院,(六〇)更巴羅多伽精舍、同波羅伽瑪伽〔精舍〕、名伽沙伽羅〔精舍〕、羌他吉利精舍,(六一)尚名瑪哈塞那村之威羅伽瑪精舍,又同阿努羅達都之菩提樹堂,(六二)王如是開始修理[P.190]餘多朽癈之精舍,又各各多施食邑。(六三)「拜沙曼多峰岩[7]所存聖師〔佛〕之足跡,為參詣險路之人人(六四)皆無困難。」為布施之費用,施稻田其他具名吉利瑪羅耶之〔村〕。(六五)卡達利村之道路同施富窪地方街道各各村,更造堂,(六六)天地之護者「將來諸王勿取此」,建記碑文之石柱。(六七)王又以安多羅威提村、同樣桑伽多村,更西利曼達伽羅村施與羅巴住〔之比丘〕。(六八)彼對萬多吉瓦伽派之比丘等施四要品,王又對彼等緣者亦與食邑。(六九)於冬期外套與火鉢並種種之藥劑亦多次施比丘眾,(七〇)具慧見之〔王〕與八資具[8]同樣,所有資具非一次布施恭敬僧團。(七一)住羅巴比丘等為維持僧團,又應供養其他靈祠之寺男,(七二)由先王所施為魯哈那〔地方〕諸多村落,彼等所有無缺如舊設定。(七三)此慈悲深之〔王〕對跛者等與牛,對乞食者施食,又對鳥、犬其他與餌。(七四)為大詩人〔之[P.191]王〕對多數之詩作者等代代傳〔采〕邑,給與不少財物,(七五)聞王臣其他子弟之作詩,從此授彼等財寶。(七六)對盲者與跛者各各與〔食〕邑,更對種種之天祠,以前所施者,此不為省事。(七七)此王為良家之婦女孤獨寡婦者,從所應贈村與衣食。(七八)甚長用錫蘭語作詩之王,為新哈羅國詩人之第一人者。(七九)抱信心之副王再建名巴達古那美麗之精舍、周羅人破壞之靈祠。(八〇)由此,此熱心喜捨之〔王〕向彼勝精舍施與良村落,常行種種之供養。(八一)王於此精舍鄰接之森林附近、築堰堅固而水量[A2]豐富大儲水池。(八二)王女耶蘇多羅於卡步羅姆羅耶多那〔精[P.192]舍〕建立堅牢而美麗〔佛〕像堂。(八三)王之王妃[9]築高而為美麗之波沙達殿樓。(八四)其時多數之大臣並王之後宮人人亦重積甚多之善業。(八五)
如是楞伽王之續治楞伽島之時,有自制心之副王怖死之所導,(八六)彼勤行一切之果,從比丘等之意見,將副王之位已授與佳耶巴夫。(八七)更願〔王〕子利益之王與大臣計議,由此,謂此乞卡瑪巴夫所生之卡佳巴夫之王子授與阿提波達官之職,授與全魯哈那〔地方〕,遣使住於彼處。(八八、八九)由此,彼〔卡佳巴夫〕赴於彼處,以摩訶那佳夫羅之都為首都,使住居於彼處。(九〇)如是人主義佳耶普佳加五十年加五年,轉〔王〕命之車輪,除去爭鬥,其教,又賤達彌羅人所惱怖畏之世間亦使為興隆,見彼善業所生勝果報,已昇於天界。(九一)
以上為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造大王統史
名世間與教之愛護行政第六十章〔畢〕
校注
[0138001] Patthaṇḍila 應防備之設備。 [0139002] 以五人開始行儀式規定。 [0139003] 今之緬甸。 [0139004] 義捷辛哈氏以 nettika 解為 netti 之意,譯如其地方之長,此思為水路之意。水路施僧團,屢屢出於他之個所。 [0140005] 閻浮洲耶?楞伽島之意思。 [0142006] 錫蘭島南部之都市,現在之 Dondra。 [0142007] 大王統史一章七七見佛所留足跡之傳說。現在 Adams Peak。 [0143008] 外衣、上衣、下衣、鉢、剃刀、針、帶、濾水器。 [0143009] 原文 rājinā rājinikatā 從校訂者之說,解為 rājino rājinī sakaṁ。【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6 冊 No. 34 小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