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小王統史

[P.339]第七十四章 齒舍利祭次第

由此彼〔普羅伽瑪布佳王〕依周羅人之軍勢己之首都彼阿努羅達普羅於所有之點悉滅(一)存命大師〔佛〕之輪及具千根輻由輪相之足而為清潔地故(二)又大菩提樹南枝並大聖者〔佛〕之一多那量[1]舍利亦安置此地故(三)思恭敬不斷人王亦著手使行彼之修理(四)此後聰明人王〔普羅伽瑪巴夫〕招令一人大臣欲命令彼(五)由此彼〔大臣〕於彼無越一切命令之點稽首受命又捧合掌(六)熟知方法之彼自赴阿努羅達都開始滿無餘之王命(七)已具智慧由彼先王之首都境界城壁障壁街路殿樓都門(八)並善眺愉快之蓮池使設不久如舊之園林(九)由此大塔之其他三精舍之諸塔並青銅殿開始及所餘之精舍(一〇)且由自身[P.340]之宮居王庭與快美之平屋頂(一一)光輝之殿樓與如是者其他使建設如古完備之都(一二)與此之樣此〔王〕由先王等所為諸多之事業由己一人臣下之手竣工(一三)於諸多之生[2]而〔相互〕交出善業興隆之份具智慧人人之念願悉皆滿足者(一四)

由此又名普羅伽瑪都之門扉都門城壁周濠街路殿樓市場而被裝飾(一五)持戒具其他德之數百比丘等為住居而建築殿樓光輝莊嚴之精舍(一六)亦如阿羅卡曼達之多富裕豐饒食物常集合人人之群賢〔王普羅伽瑪巴夫〕使建設(一七)此後於錫蘭島各各之地方駐大臣等無虐各地之民(一八)不減各地所納之年貢應彼等收得而賦稅(一九)由彼無恐以具智慧之〔此王〕於例月之四布薩日儲水池開始為楞伽島所有場所無餘之處對水陸活動魚獸其他生類亦給與安心(二〇二一)

此後於魯哈那地方多數之軍將等時大地之護者瑪那巴羅那歿時自陷於苦境[P.341](二二)不知普羅康堪多王之人格者不見此王怖心戰鬥之故(二三)又此時憶起己之咎時過其怖畏為二倍(二四)又此獅子王〔普羅伽瑪巴夫〕之大威剛勇狀態所有狀況覺悟他者亦不能超越(二五)「已生成長之國土則一日生活亦佳」而思之不考慮赴其他事(二六)「河川山嶽要塞其他所具此國土為何時使敵軍之窺視耶」(二七)總之如是始主張其他納全領民於權力下王母赴蘇伽羅之處(二八)「瑪那巴羅那王之歿縛〔心〕御悲遊之太后御方雖然如此欲望[3]所願勿使壓碎(二九)實際我等長生之內何人以諸多之壘具侵入此地耶」(三〇)如此始以其他之言辭安慰此王妃皆已結束無餘下要害之地(三一)至國境止雖由諸象無搖曳築諸多壘及穿徧之濠(三二)彷彿用鐵造如銳茨廣敷於彼處通行困難而切倒樹木而為道路(三三)由此彼領民等悉成叛賊一一之大城寨數千倍之戰士等(三四)為交戰使帶〔刀〕彼等充分具足取武器有大威力大軍勢而籠城[P.342](三五)王妃亦又無堪吟味之智慧自身亦又具惡性(三六)劇悲之運可提而採用彼等之言自身所有之財並摩尼珠真珠其他諸多之〔財物〕(三七)又同齒舍利鉢舍利屬於多之財寶如投此入於火中悉皆委之於彼等亦〔亂〕授(三八)地位之適不適亦不通〔蘇伽羅〕官職與彼等共自己始為叛賊(三九)

超難剛勇之人王普羅伽瑪亦耳聞彼情勢心善氣笑[4]以戲(四〇)招見堪交戰呼為羅佳將軍聞其道正確告彼情勢(四一)曰「汝速赴消止昇起敵勢之火手降箭之雨而於所有之點(四二)為守護此地方使駐者停止可立即歸來」已派遣彼大軍(四三)

其時住於寇他薩羅之新哈羅〔族〕刻羅羅〔族〕與威羅卡羅之軍勢共集合(四四)思考「人王普羅伽瑪與諸臣共攻略魯哈那〔洲〕傳聞派遣極多數之戰士等(四五)於此之期間可奪王領」為一體而開始大交戰(四六)一切王已屈伏之普羅伽瑪普佳王向勇敢二三之臣添軍勢馬象(四七)送入彼處為討伐之價殺戮諸[P.343]不少之諸村向彼處群住〔比丘〕行布施(四八)無有怖畏之〔普羅茲伽瑪巴夫〕又設施王所有諸村於彼處對敵已和怖(四九)

由彼羅佳將軍蒙此大王之敕命稽首而敬禮受命(五〇)為剛勇有盛名之彼由普羅提都出據呼為巴羅巴羅之地(五一)於魯哈那一切大軍勢領民共說耳聞彼之襲來(五二)「我等如有生不得使有越我等之國境至此之地」如是決意堅固(五三)大威勢不顧己之生命使開戰熱狂之〔人人〕至於彼地(五四)由此之後羅佳將軍與彼軍勢共續殘酷之戰鬥又續誅殺多數之戰[A1]士等(五五)由彼〔敵〕等一面切開而切倒樹木大軍勢更赴名康他卡瓦巴地(五六)於彼處築壘與籠地敵軍共行戰鬥擊破彼壘彼〔將軍〕入城(五七)更使數千之戰士討死由此而出[P.344]赴呼為安巴羅羅之地(五八)於彼之地與軍勢共交戰又破彼處之壘彼戰場悉已充滿(五九)血與〔屍〕肉彼由此處出發陷薩瓦名大城寨殺戮諸多之戰士(六〇)當於彼提瓦羌丹他巴他巴進路被大岩阻塞(六一)又兩側岩之間間切倒諸多之大樹遮斷通行(六二)於寬度一二伽宇他〔四分之一由旬〕林之狂象不能搖動具大門極難接近七城壘(六三)順次使築「不可使遂欲望之侵入自身之籠個個之壘」對所有之點(六四)確決意與敵軍共行數個月間之激戰(六五)大臣等同屠戮諸多之戰[A2]士等彼大威力之將軍駐軍於彼處(六六)

住於波羅提都普羅伽瑪王由使者之口聞交戰之成行(六七)「如是〔長久〕間彼下劣叛徒共於一切之點同樣之戰鬥不得為得當[5](六八)門本余之全城寨[P.345]從余言之指圖而擊破諸多軍勢悉與懺滅(六九)如有述彼之報告速來送之前」如此宣告住於己宮殿(七〇)通曉戰法之阿提卡利〔官〕普多對彼授諸多戰士而送近戰場(七一)

由此大威力者彼〔普多〕由優秀普羅提都出而與塞那提那多〔官〕羅卡相合(七二)無背光輝人王之命令用水牛之皮造楯者(七三)武裝大軍施行激戰又數百計算餘多之戰士等倒死(七四)築七之城寨順次使擊破由此處出而赴金須卡巴多佳村(七五)於此處亦演悽慘可恐之戰鬥由彼處出發其時進軍至巴多羅佳多利(七六)殺戮由諸方襲來之敵軍於名達多巴達村施行大戰鬥(七七)由彼知薩歐達羅村而大交戰此後軍勢馬象優秀之羅佳將軍(七八)據羅卡伽羅欲征服敵軍於己之前〔唯〕數千之戰士而已(七九)彼謂「於此期間欲捕虜阿提卡利[P.346]〔官〕之將軍」對襲來大軍而使之敗走(八〇)又赴羅卡伽羅之〔馬步〕四部之大〔軍〕於彼處敵之軍隊只存於話者[6](八一)於所有之狀況略奪屬彼之資財塞那提那達〔官〕之駐軍到著之處(八二)兩軍一體進軍瑪及瑪伽瑪佳〔村中〕於彼處又「駐軍羅卡伽羅之阿提佳利〔官〕將軍(八三)尊貴之齒舍利並優秀之鉢舍利不得取」為堅固之決意(八四)康達卡多巴羅巴達村〔有〕與敵軍更行大交戰殺敵軍(八五)赴烏達那多巴羅而又於彼處設壘與籠敵軍之激戰(八六)門皆破壘亡多數之敵整頓軍勢馬象占據彼處之村(八七)由彼王妃蘇伽羅亦又奉持齒舍利鉢舍利尊到烏魯威羅(八八)

且欲征服提伽巴比敵軍由人王普羅伽瑪所遣之軍勢(八九)名器提之阿提卡利〔官〕及維他普他欽〔官〕器泰及武裝軍勢馬象其他之諸大臣亦(九〇)向維羅福魯之方向進軍向所謂奇宇羅巴村布陣與敵行恐怖之交戰(九一)破彼處之壘[P.347]殺戮不少之敵又由彼處出而更赴烏達伽瑪佳(九二)於彼地築壘而三個月間行無絕之大交戰使大軍敗走(九三)由彼名虛普夫所設置城寨穿濠廣布茨草(九四)募集軍隊常為戰備與籠城之敵軍行恐怖之大戰鬥(九五)與門共悉破彼之城寨降箭之雨近寄難演交戰(九六)由此又出發至呼為器林達村於一伽宇他〔四分之一由旬〕地點築如前之壘(九七)而據城敵軍開始同被擊破大軍據呼為提伽瓦庇地(九八)

優秀有先見之明王普羅佳瑪亦赴於彼處向諸臣派如此命令彼謂(九九)「於戰場破敵追散攜最勝之鉢〔並〕齒舍利尊(一〇〇)余聞彼等恐怖傳有赴對岸〔閻浮洲〕如有如是此楞伽島將為空虛(一〇一)更又成此處錫蘭島摩尼珠真珠其他種類高價種種寶之光輝(一〇二)於所有狀態名非凡之寶者為法主〔佛〕之齒鉢兩舍利尊(一〇三)余亦費貴重餘多之財無間絕與戎衣武器與共蓄戰[P.348](一〇四)無患統治此優良楞伽島然而由余所為努力與願望可成無成果者(一〇五)若又由種種寶之光而由光輝高價之頭被雖飾余之頭(一〇六)大聖師〔佛〕之齒鉢兩舍利尊等待有榮接觸可稱為清淨(一〇七)故軍勢馬悉一致團結完全不可逆余所述之指圖(一〇八)打敗敵軍可速送還最勝齒舍利並鉢舍利尊」(一〇九)又名器提之阿提卡利〔官〕亦住於提伽瓦庇地方稽首受彼〔王〕之命令(一一〇)集合殘餘之軍隊並多數之臣等到達阿提佳利〔官〕將軍駐軍之處(一一一)

敵之諸部隊並又領民等之大軍勢等有多數之戒衣武器與一切臣等共同(一一二)調治戰備為雄姿之勇者願交戰之人人進軍至烏達那多巴羅佳村(一一三)謀略云「敵人侵入我等國內時敵雖為一人亦不使得免(一一四)於敵之逃脫途[P.349]上築壘只二三伽宇他道路通行困難(一一五)徧及敵人之所據地域遮斷買入種種種類之穀物(一一六)敵人之全軍力缺乏之時箭雨〔頻繁〕近寄難行大交戰(一一七)以行殲滅」戰鬥熱望者等如前述之方法籠築大城寨(一一八)由彼阿提佳利〔官〕普多並寨那提那耶卡〔官〕名羅佳器提阿提佳利〔官〕及於戰場伏敵之猛者等整備大軍如命令皆同出發(一一九一二〇)大軍極激而行交戰又殺戮無殘存者[7]擊破名瑪哈利巴羅之壘(一二一)由彼處出發通過交戰之全〔軍〕於名歐耶羅伽姆地方整齊形勢(一二二)又由其最初據名蘇瑪那伽羅地方用前述之方法(一二三)討取而凄然之戰於呼為巴達姑那地方悉皆打破所籠之敵軍(一二四)且於烏魯繼羅曼達羅〔地方〕以所言之地築同壘籠城之軍勢於大合戰悉擊破之(一二五)攜最勝之鉢齒舍利尊彼等取包圍之大軍勢占據彼地(一二六)

[P.350]彼瑪那巴羅那王之一將為愚人塞那提那多〔官〕蘇卡羅巴多得巴(一二七)由波羅伽他王被鎖縛切斷足鎖而脫走入魯哈那(一二八)由彼人王〔普羅伽瑪巴夫〕而使阿提佳利〔官〕曼糾曰「蘇卡羅巴多將軍脫離自身之國土彼於不固定中根據一箇所汝可逮捕」人王派遣彼(一二九一三〇)彼由普羅提都赴名沙巴達卡姆之地於彼處與敵軍演大交戰(一三一)殺多數之戰士又於彼處設壘而被己大軍勢圍繞籠照於彼處(一三二)其時結束住諸多之叛賊等國內所住人人至於童子悉使叛變[8](一三三)「我等雖棄一命齒鉢兩舍利於所有狀態不棄」而如此決意(一三四)彼等皆持惡心策謀打破驕傲之心集合於呼為巴他須波村(一三五)此時羅佳將軍阿提佳利〔官〕器提並由彼阿提佳利〔官〕普多及其他多數之軍將等(一三六)與敵軍共演可恐之戰鬥堪於交戰〔智者等〕使二人不得行一條理(一三七)敬王無可怖畏處〔彼〕出發奪齒舍利鉢舍利行大供養(一三八)

[P.351]名得瑪他巴羅地方之一切敵軍速攜武器之具鎧(一三九)〔於名巴庇之地布陣在此處〕[9]由四方相會行身毛悚然凄然之大交戰(一四〇)將軍開始又諸臣等於激戰死之諸人並由遺棄武器(一四一)到處不得落足彼等攜最勝之齒鉢舍利尊到著名沙波那魯寇器羅村(一四二)其時羅佳將軍為赤痢所打敗而從業於他界諸行阻滅者(一四三)彼名曼糾器提之兩阿提佳利〔官〕應官職不失敬意(一四四)使行葬儀然具智慧彼將軍之陣歿時人王於遠地(一四五)大地之王者由優秀剛勇傑出之威光使全軍為一團(一四六)又對任何人妨害之任何之機會亦不與更行最勝之兩舍利之大祭(一四七)勇士等對光輝之人王送彼情[P.352]於彼處過二三日(一四八)大地之主普羅伽瑪耳聞彼情勢「汝等行彼將軍之火葬地(一四九)於彼處建立大四面之布施堂由四方來之〔旅〕人可與多種之布施」(一五〇)此為最勝之知恩人隱者之第一人者〔王〕送出供養之命令(一五一)又辨方法努力家之兩人喜悅故遵法式而彼命果然止於彼處(一五二)其時叛賊等由將軍之死又得蘇佳羅巴多將軍故(一五三)思考「於此之間將行勝利之努力」彼等皆集結於姑他薩羅佳地方(一五四)滅敵軍普羅康達王之大軍與大臣等共耳聞彼情勢(一五五)於多數之地方演大戰鬥由四方向姑他沙羅佳地方(一五六)其時所有之叛賊等捨彼村由怖而逃村彼等〔赴〕大伽瑪地方(一五七)大地之主普羅伽瑪聞彼事「由村赴村遷移齒鉢兩舍利(一五八)行交戰誠然由所有之點為余所不悅之處速送兩舍利至余之前」如此(一五九)說示[P.353]近之〔強者王〕已遣使者阿提佳利〔官〕將軍聞彼之託言(一六〇)於普羅提之都欲送齒鉢兩舍利尊命一軍將警備(一六一)由名興他羅瓦那村出發到著器羅村與敵軍如前(一六二)行可恐之交戰使由此處彼處敗走彼等入器羅村雖然於彼處仍然而(一六三)激戰殺甚多人又由彼處出而於他那伽魯伽〔村〕蘇佳吉利村於佳他多羅瓦坦巴伽羅佳[10](一六四)又同於坦多羅巴多而行激烈戰鬥為大恭敬攜齒鉢舍利名曼糾送至阿提佳利〔官〕之前(一六五)名沙佳巴多村並於羅佳伽羅不少戰士等悉被殺戮又達努地方之民亦(一六六)置於權力之下有於彼地彼〔曼糾〕迎齒鉢舍利日夜盡大恭敬(一六七)彼任命康瑪那達〔官〕安架那為舍利之守衛送兩舍利至大王之前(一六八)由彼處出發進軍至呼為普庫沙羅村堪協議〔之智者曼糾〕與一切臣等計議(一六九)「通地理此敵等向我等之前出發由此處彼處逃竄(一七〇)入於我等之鎮定土地[11]有迫害歸順之民我等之主又為大地之主(一七一)錯誤指圖而善為統治國土亦不思如草介辨戰[P.354]法者成功與否(一七二)然彼等使歸順而不入土地之狀彼之光輝忠言捧〔王〕(一七三)同於彼處與軍將共各別配置餘多之軍力敵悉根絕(一七四)〔如〕主如蓮之足戴於頭上可赴申之運作」智者決意堪為判斷(一七五)由彼堪為交戰一切臣等應諾彼言辭率大軍勢出發(一七六)到達瓦利瓦沙羅村之地多數之街道而使解多數最後之敵人(一七七)由此出而於名波羅波沙那〔力石〕地方築壘由此在彼處蘭佳波羅〔官〕器提並又(一七八)使駐屯其他四部之大軍奮鬥家〔王〕臣等悉為大軍之先頭(一七九)彼大軍勢從指圖呼為戴伽瓦庇地方征服諸多叛賊之地而出去(一八〇)

由此普羅康達普佳王向大地之主等〔諸王〕戰勝與敵無交戰快住於波羅提都(一八一)又具信心智慧德之〔王〕由種種善業之興隆更於趣味執牛耳〔王〕樂由遊戲娛樂(一八二)續度日諸舍利之提出經過於耳不過充滿滿足喜悅之心[P.355](一八三)「啊我利得成大余之生命亦善得之余之王權樹立之努力大成果已達至頂點(一八四)余拜謁聖王〔佛〕此一雙之舍利又奉仕而可入手」語此及其他之言語(一八五)十分沐浴善著衣服又塗適當之油巧裝飾盛裝大地之護者立於諸王子大臣等之先(一八六)若如為群星包圍之秋月輪大善業者〔王〕只一由旬之地出迎(一八七)甚被尊敬之〔王〕親見彼耶於最初用種種之瓔珞更摩尼珠真珠其他種類之高價諸寶種種燒香燈明並芳香諸種之花又由優秀之諸種香料供養(一八八一八九)剛勇〔之王〕如向存命之正覺者〔佛〕以示敬意愉悅之淚續如瀑布之流下(一九〇)又心〔內〕之喜悅於外如發芽[12]續使光輝用毛逆立己全身(一九一)大歡喜之流清己心具如由甘露味之瀑布洗身(一九二)優秀之賢〔王〕徧如半月持頭如羌達達羅〔持月=西瓦神〕戴齒鉢舍利於頭〔上〕(一九三)對共來一切者示兩舍利又善聞聖典王說彼威光(一九四)大[P.356]智者〔王〕由彼等使行大祭人王於彼處安置兩舍利(一九五)善守自身之根〔普羅伽瑪巴夫王〕使〔規模〕警衛又命令種種種類之供物(一九六)心抱喜悅之〔王〕與大臣從者共宛如〔赴〕梵天之梵〔界〕天宮歸己之宮殿(一九七)

由此於都之中央善為設計光輝之齒舍利堂莊嚴如呼為會堂蘇達磨〔善法〕(一九八)由王門只一由旬之道路如掌善使平坦(一九九)悅所有之有情利益之〔王〕帶色彩釀造大地之歡喜使設所有處所之諸門(二〇〇)於彼之下樣樣之花束色種種之枝天蓋使結幡(二〇一)一一門之柱用各色之布所覆彼等之頂由日傘拂子之列(二〇二)由種種之花束由天蓋又由幡更用其他之供養價值諸品裝飾(二〇三)道路兩側有果實桑尼羅〔樹〕佳達梨〔樹〕〔香蕉〕普佳〔樹〕(檳[A3]榔子)那利刻羅樹(椰子)用其他之光輝(二〇四)又美麗之花束充滿水瓶種種之幢幡並由燈明燒香(二〇五)而布施不外以〔善〕道配慮善道之〔王〕裝飾三十〔三〕天王〔帝釋天〕之如須達沙那〔善見〕之街市道路(二〇六)堪使善人歡喜〔之智者〕王齒舍利堂門〔並〕於境內速飾如阿拉卡都(二〇七)由[P.357]彼此之大地王穿透一個無價之大摩尼珠使充滿芬芳之香粉(二〇八)使國隆盛之〔王〕於彼處奉遷齒舍利安置彼摩尼珠於諸寶之函(二〇九)彼黃金所造高價之匱接納更又彼鉢舍利費用莫大黃金製之(二一〇)種種寶光美麗光輝有〔如〕虹之光耀於四輪之上似乎被弱〔朝〕日之光積重修護(二一一)於甚愉快之假堂被覆以指適當而為高價敷物(二一二)由散花之香遷奉於座上堪守獲物之〔賢王〕手持日傘拂子刀劍等為守護垂耳族及其大舊家〔諸人〕令配置於假堂四方(二一三二一四)圍繞彼〔王〕於其假堂費用大之數百假堂裝飾所有之瓔珞(二一五)尚備有 vina(絃)vena(管)mudinga(小鼓)等持於手之諸人又天姿之樂人及眾多樂人(二一六)各各以舞妓配置於前頭依彼等之舞妓歌謠及音樂而供養(二一七)又依種種之華香煙種種香一面悉淨都城一面令眾多人歡笑(二一八)由數千燈火之光明普照〔四〕方以同〔四〕維悉成一[P.358]光輝(二一九)依日傘拂子之列依種種幡幢之列又由所有旗幟覆於全空間(二二〇)由象等之咆哮馬匹之嘶聲諸車之轟動及鼓響(二二一)更由所有祝祭法螺貝之興起或喧噪大鼓之音人人稱讚之勝哄聲(二二二)拍手喝采之騷音及指彈之音及同叫聲以騷擾〔十〕方(二二三)又大地之守護者(Parakkama王)自己裝飾諸瓔珞被覆美黃金於最殊勝之象駕(二二四)乘於乘物之臣所圍之光景持其大威勢由最勝都而出(二二五)又赴至齒舍利尊及卓越之鉢舍利處捧恭而於頭〔上〕合掌(二二六)彼〔王〕親手行供養諸華與諸香捧兩舍利而直進(二二七)

正逢於深〔重〕音律之大鼓音依虹列輝耀於虛空(二二八)光輝閃閃由彼處出發結圓之孔雀狂舞指揮者(二二九)馬蹄搔揚上塵埃無其陣列[13]而覆蓋太陽(二三〇)虛空悉成濃暗而路廣以襲來大雲雨(二三一)

[P.359]見此諸臣等「大祭之邪魔者降大雨」來甚是困惑〔彼等〕返復賴他之心而往大賢者之大地主處應計量可為之事(二三二二三三)其時彼大王亦想己之威光以確認大聖師〔佛〕之神力(二三四)「汝等勿思患如是奪人天心之大祭[14]可言生不可思議事(二三五)又實是大善業者大神力者而盛名有餘之出去(二三六)於此任何天神任何魔神及梵天所行之餘對極殊勝供養之妨害者(二三七)汝等悉奉持兩舍利尊不抱任何之疑懼應向其方而出去」具智慧之〔王〕進行(二三八)由此其大雲降雨之水流外於祭典之場所而氾濫於所有之池沼河川(二三九)正對面於大祭典〔場〕自先唯沈降地上之塵埃(二四〇)參集持戒[P.360]佛子之都民等算其數百皆其不可思議(二四一)「何大神力者人天之此伏敵者誠是由我等之大善業彼〔君〕顯現於楞伽島(二四二)此是大善業此是智慧此是對如來之信心此是榮譽此是殊勝之威光」(二四三)關於最初充滿其他驚歎之叫言〔十〕方悉大叫稱讚而令充溢(二四四)由此大地之守護者是前未曾見聞令續行如斯驚異(二四五)有智慧之王一面繼續自己威力所適合之大祭典奉遷兩舍利於〔舍利〕堂(二四六)全世間之一燈火之彼勇〔王〕於普羅提那伽羅所有之處令行七日間供養明燈(二四七)如是大地守護者等之屈伏見前障礙之普羅加瑪婆夫王驚歎誇示人人歡喜乃其興奮之一因善行殊勝之大舍利祭(二四八)

以上善人之信心及〔起〕感激而造名為大王統史

名齒舍利祭之次第第七十四章〔畢〕


校注

[0253001] Doṇa 是木製桶而使用於量之單位是一阿羅哈加之四分之一關於阿羅哈加量見於律(漢譯南傳大藏一三四六頁)「大鉢者可容阿羅伽量之飯四分之一主食物其餘應容羹菜 [0254002] 王與大臣於過去生有互相混合善業王於今生為其所分受令大臣以成就己願之謂也 [0255003] 原文 kāmam 校堪者試看為 kamma 而從原文 [0256004] 以原文 Salīlam 為 Sa-līlaṁ [0257005] 以原文 Samarasaṁgāmaraṇaṁ yuttaṁ na me na te 改為 sama-saṅgāma-raṇaṁ neva yuttakaṁ [0258006] Kathāsesaṁ vidhāy'aka「遺留言」是「死」事「為唯留言」者即「殺」之意 [0261007] 原文 avasese bahū bhaṭe 改為 avasese māretvā [0262008] 原文 savaggavāsino 從別本改為 samaggavāsino [0262009] 原文 vapiṁ〔缺〕以 samāgamma samantato 改為 vapiṁ nāmāvasantidha samāgamma samantato 更以 vapi 取為固定詞 Vāpi 以從義踐新哈氏之說 [0264010] 原文 Kaṭadorāvādambagallake 義踐新哈氏看為 Kaṭadorāvādambagallaka 之二地名協會索引為一地名Malalasekera 氏之固有名詞辭典為一案以前半讀為 Kaṭadorāvāda 於本章八五 Kaṇṭakadvāravāta 言同非為地耶其地就是現在之 Kaṭupelella [0264011] 原文 Sādhituṁ 依校正者之說 為 Sādhitaṁ [0266012] 原文 Sāmaṁ ankuritehi ca 依校正者之說改為 bahicaṅkuritehi va [0268013] 改為 pabhākara-akara-āvalī [0269014] 原文 evārūpo mahāmaho narāmaramanogāhī vattate kira abbhuto 以【南傳】~ūpe~mahe~hini 解初之主格而為位格而譯之
[A1] 士【CB】土【南傳】
[A2] 士【CB】土【南傳】
[A3] 榔【CB】椰【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