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第三十八章 十王章
摩訶那摩之兒由達彌羅婦人之胎所生有蘇提塞那,同第一妃女兒有桑伽,(一)蘇提塞那即王位,即時為桑伽所殺。同日彼女打鼓迴繞,(二)與己夫持傘之稱陀王位,彼奢達伽哈伽〔持傘〕之儲水池,於〔彼〕年已歿。(三)
時彼友大智慧之大臣,此死者於王邸內附於荼毘,大力之米賊,(四)思:「適於王位。」令竊昇王位,住於〔王宮〕中,〔言〕:「王罹病。」(五)自行王事,然祭日來耶民眾叫喊曰:「王若在者與吾等共來。」(六)聞此而彼人民[1]之護者以〔身〕嚴著所有瓔珞,引來大象,曰:「此不適於余。」彼(七)命令齒舍利堂處之石膏象。云:「王之命。」彼來者乘此而〔王〕右遶行都,由東門外出,命築都於第一塔處、(八、九)[P.22]三大塔之象構〔飾〕柵於門。此之密達塞那〔友軍〕行數多之善業,於彼年之內而歿。(一〇)
名搬多之達彌羅人在密達塞那戰場屠殺由對岸(閻浮洲)而來,行楞伽國之王事(一一)門閥之人人皆集於羅哈那,由河此方之主權只有達彌羅人振此。(一二)孔雀族之生畏懼斯巴軍帥之人人逃逸各處已構造住居,(一三)其中一人為南提瓦庇村居士名達多塞那〔舍利軍〕者,又其兒於達他那摩(一四)住安庇羅耶古〔酸粥〕村中,獲達多塞那、西羅提沙普提之同族生二兒。(一五)彼等母兄有信心而出家,於提伽桑達結菴室而住。達多塞那青年亦(一六)於彼處而出家,一日於樹下論誦,大雨降注。龍見此(一七)蜷局而卷,以鎌首掩之,護書與童子,伯父見此。(一八)他〔一人之〕行者,對彼發怒,頭上撒塵芥,彼心不荒立。伯父見此曰:(一九)「實此者成最妙人,或則成王,可護之。」伴彼向精舍而來,(二〇)於構尼沙提〔牛臥〕精舍,謂:「此者可成為政家。」使教此童子。般多伽王知此,(二一)〔言〕:「將捕彼。」已送屬徒,同夜長老感夢伴童子出。(二二)彼去同時,屬徒已亦包圍〔精[P.23]舍〕,房舍中不見〔彼〕出。由此處出之彼等二人(二三)於南部地方,達名構那〔牛〕之大河,希望急渡而〔為〕滿水立即止住。(二四)謂:「如此之河遮吾等,於堀儲水池,汝亦遮此。」長老其時與童子共渡河,一龍王見此兩者捧彼之背。彼〔長老〕與童子共渡,帶彼往邊鄙之住處,得乳飯喫此,殘餘〔入〕鉢與彼。(二五、二六、二七)由心對長老敬重,〔彼〕投食物於地上而食,長老亦知「食此大地」。般多王亦即王位第五年而歿,其兒波林達〔王〕又彼第三〔年歿〕,彼弟庫達婆憐行大地之王政,從達多塞那之大眾無餘加以壓迫。(二八、二九、三〇)愛顧達多塞那之人人,與王戰,而彼〔婆憐達王〕行善惡之業十六年而歿。(三一)由此提利達羅為王,而[P.24]達多塞那與彼大戰二個月而滅彼。(三二)此護地者之被殺耶?達彌羅人達提耶王其後三年為達多塞那所殺,由此(三三)達彌羅人庇提耶七箇月而亡,〔如斯〕與達多塞那戰之達彌羅之統率完全斷絕。(三四)
由此楞伽島有人民之主則有達多塞那王,〔彼〕於此島與兄弟共張二十一次之交戰陣營,用種種之方便,島民之殺戮者之達彌人,無餘而〔屠戮〕,善清大地,令人民安穩,其他者破壞教法者,仍復於舊所。(三五、三六、三七)隨達彌羅人之舊家又舊族之村,「彼等對余、教法亦不護」〔言之〕而怒,(三八)沒收彼等之村,為無守護之村,由羅哈那而來奉事彼一切舊族等彼隨宜尊重恭敬,為己苦難之友大臣等,又慰此。(三九、四〇)使大河之堰水不涸而造水田,於摩訶婆利〔食堂〕使供比丘等米飯。(四一)跛病之蔓延所,智者構築〔病〕院,掘伽羅儲水池使堰溝岳那[P.25]大河,(四二)具列次整理大精舍無混雜者。亦見相同之菩提樹堂之可愛。(四三)彼施四種之要具,使比丘等滿足,愛護三藏如法阿育王。(四四)為諸長老構築財物豐盛之十八精舍,在島又〔設〕十八之儲水池。(四五)伽拉瓦庇〔黑池〕精舍與名寇提波沙瓦〔精舍〕,名有達吉那吉利〔南山〕〔精舍〕與名瓦達〔增〕之精舍、(四六)般那瓦羅伽布陀〔精舍〕與名巴羅陀伽〔精舍〕,於婆沙那那地方之達多塞那山〔精舍〕、(四七)曼伽那〔精舍〕,多巴乞提〔精舍〕與北〔方〕達多塞那精舍,東〔方〕安巴乞提〔精舍〕,同安達羅美吉利〔精舍〕,(四八)阿他魯西嘉達多塞那〔精舍〕與伽西庇提伽普波伽〔精舍〕,羅哈那之達耶伽摩、沙羅瓦那乞必沙那,(四九)庇利瓦那之〔諸〕精舍,以上被思惟為十八大精舍,般多羅伽翰巴提、摩訶達達等為儲水池。(五〇)彼人間之最勝者為小精舍十八與同數作儲水池施與此等〔之精舍〕(五一)二十五肘〔高〕之摩優羅〔摩羅〕房舍取拂為二十一肘之殿樓,(五二)〔王弟〕庫瑪摩塞那整從前之收益,清此則為伽羅瓦庇配〔利〕之半與田二百枚。(五三)[P.26]對古銅殿施行修理,三箇之大塔亦〔修理〕古掩蓋。(五四)如天愛帝須之行菩提樹祭,〔王〕行洗浴供養菩提樹為勝菩提樹。(五五)於此奉青銅製之洗槽十六,為牟尼主尊〔釋尊〕造瓔珞,已行灌頂式。(五六)由大菩提樹植付以來至第十二年止,楞伽島諸王已行菩提樹供養。(五七)作大摩哂陀長老之像,行高價之供養,運來長老火葬之址。(五八)施一千金,命說「島史」,立於此之比丘亦令施捨糖丸。(五九)想起〔曾〕[2]在己頭上撒比丘之塵芥,住己之房舍之比丘不與利。(六〇)於阿巴優達羅精舍行大增築業,為大師[3]之石〔像〕設殿堂與假堂。(六一)普達達沙之所造之眼遺失,現以無價之摩尼珠二箇為大師之眼,同〔造〕光明之冠珠。(六二)以深青之摩尼卷有最勝之髮,金帶,同眉間之毫光,金衣、(六三)黃金之足網、蓮華、[P.27]最良之燈火、種種雜色之布,於此為無數之供養。(六四)巴夫曼伽羅〔多吉祥〕塔之像殿造諸菩薩之像,於處亦有加羅塞羅〔黑石〕〔大〕師之〔像〕。(六五)名烏波遜巴〔近倒〕作世尊之光明冠珠,名阿庇塞伽〔灌頂〕彼亦〔造〕〔世尊〕。(六六)先語佛像作莊飾,於菩提樹之左側共構築菩薩堂。(六七)於彌勒〔菩薩〕施與一切王者之裝飾,於四方一由旬間已準備其守護。(六八)於諸精舍使迴繞步道名「舍利線」,同投百千金作大菩提樹堂。(六九)於塔波園〔精舍〕為塔行淨除腐朽之供養,於齒舍利堂,又修理腐朽之〔箇所〕。(七〇)高價之摩尼珠密於箝散,就金蓮〔之飾〕為有光舍利函,供養齒舍利,行無數之供養,施衣服其他與本島住之比丘等。(七一、七二)處處之精舍施行改修,於堂舍構柵,美麗〔施〕漆喰工事。(七三)三個之大塔施高價之漆喰工事,同〔加〕黃金之傘蓋與金剛之頭卷。(七四)奸邪之[P.28]摩訶塞那〔王〕之亡,故大精舍為法喜部比丘所住,王欲施與上座部比丘等,於奢提耶山建安巴陀羅〔精舍〕,由彼等之請,施〔此與〕彼等。(七五、七六)以金銅造舍利之安置槽,以十安摩那〔之地〕行布施之務。(七七)無等比之〔王〕於都之內外,供養勝者之堂與像等於法阿育〔王〕。(七八)彼之善業一切委語誰能此耶?唯只顯示概略。(七九)
彼有二王子,加沙波生為低母之子,大力者莫伽羅那為同生母之子。(八〇),同又有美麗一人之王女,等於〔王之〕命,彼女與甥,又亦〔與〕彼軍帥之職。(八一)彼〔甥〕鞭無罪王女之股,王見彼女之衣服塗血,(八二)知此而怒,裸彼母而燒殺。自此以來彼〔對王〕懷怨,接近加沙波,(八三)以王位誘惑於彼,與父間決裂,愛撫人民,生擒於王。(八四)由此加沙婆,皆得惡友,已滅父黨之人人,令翳王傘。(八五)其後莫伽羅那欲與彼行大戰,不得兵力,欲得此而渡閻浮洲。(八六)失大王國,〔與莫伽羅那〕王子相離,住牢獄中受苦惱之王,(八七)為〔更〕令苦,[P.29]無智彼〔將軍〕告加沙波僭王云:「大王!王家有蓄財,王之父語。」(八八)「不然」〔加沙波〕之答耶!復言:「大王!王不知彼之心,彼為莫伽羅那蓄財為使護。」(八九)聞此最劣之人、〔加沙婆〕惱怒,送使者至父之處,一追問:「語蓄財之在處。」(九〇)王然思:「殺我為此惡人之計略。」而默然,彼等行去,僭此語王。(九一)由此,怒更甚,再三再四派遣〔使者〕。王思:「然,見余之友後,於伽羅池水浴(九二)而死。」〔王〕告使者言:「若使余往伽羅池一行,則可得知。」彼等已去(九三)〔僭〕語於王,貪財之王歡喜踴躍,派遣使者與以古付中軸車。(九四)如斯王之去焉,彼御者走車,食炒米,亦與王以若干量。(九五)食此而〔王〕喜彼,愛顧彼,為莫伽羅那之門衛長,其時已與書信。(九六)如斯榮華搖動,譬如電光,然,有心者誰放心此〔榮華〕?(九七)聞「王來」,王之友彼長老得豆飯與善鳥肉,想起「王之好此」,護此而近於〔王〕,王亦來禮敬而坐於一方。(九八、九九)如斯坐之彼等[P.30]兩者如共得王國者,相互語消除大苦。(一〇〇)長老饗應於彼,就不放逸與種種訓誡,示世之定法而別。(一〇一)由此,〔王〕赴儲水池,思跳入而洗浴、飲水,已告王臣等如斯言:(一〇二)「汝等,得知此是余之所有財產。」王臣聞此向都伴來報於〔僭〕王,〔彼〕人主(一〇三)恐:「此者為兒之護財,只要有生於〔此〕國欲離間人人。」怒而命將軍曰:(一〇四)「殺余之父。」甚憎於〔王〕,彼〔將軍〕曰:「余見敵之背。」踊躍歡喜,以所有瓔珞飾身,(一〇五)近於王而經行於彼面前。王見此而思:「此惡人使余心意〔痛苦〕,如使苦於身體,願陷於奈落。對彼雖然構忿,我何之心願得滿耶?」(一〇六、一〇七)如斯慈愛軍之王對彼曰:「余以同一心對莫伽羅那又對於汝。」(一〇八)彼微笑搖頭,王見此已知:「彼今日必殺余。」其時此暴惡人,(一〇九)繫鎖而裸王,使彼面向東方,縛入〔獄〕壁之中,(一一[P.31]〇)使塗泥土。而見如斯,誰之賢者求財寶、生命、名譽、愉悅耶?(一一一)此人王達多塞那如斯〔為〕兒所殺,〔在位〕十八年而往天王之處。(一一二)此王造伽羅儲水池〔時〕見一人之比丘入定,由定而不能起,向比丘之頭撒塵土。此為說示彼業之現生果。(一一三、一一四)此等以十人之財豐優異之王亦無財面死而去。有財者之財亦見無常,有智者貪財耶?(一一五)
為以上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造大王統史
校注
[0015001] 密他塞那王。 [0019002] 見上之一九偈。 [0019003] 見三七章一二三偈。 [0023004] 恐是世之無常。(譯者:[04][05]出處不明)(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4],今於此處加上[04]之註標。) [0023005] 將軍抱怨王故如斯言。得以勝敵之意。(譯者:[04][05]出處不明)(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5],今於此處加上[05]之註標。)【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6 冊 No. 34 小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