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4]第五十一章 二王章
如是彼歿之時,稱為塞那大阿提波達〔官〕,伴軍兵馬象來至都城,彼王葬儀隆重行之,於地上為王。於最初劫如示諸王之所行,(一、二)彼有信心,為大富有者,剛勇、寬仁,由欲離,心向喜捨有大資財,備軍兵馬象,(三)由名聲離染污,同依榮光之德,如日月會之明。(四)充滿無污之德,善辨別德、不德,脫惡,厭輪迴,見〔事物〕之精髓者。(五)桑伽是彼之妻,王應彼女與特典,即王妃之位。(六)王為己弟名瑪興達智者與南部地方授副王之位,(七)彼於後宮犯罪被王所覺,變姿伴妻子,赴瑪羅耶。(八)
[P.125]其時妃桑伽示〔向古之〕巴那達王子[1]之姿如此己生王子,(九)王見彼生與否,為歡喜事,如須頭達那〔淨飯〕王已見悉達多〔太子〕之降誕藍毘尼〔園〕。(一〇)言:「具富與善業之德我〔王〕子統一〔楞伽〕島,更於全閻浮提王位為殊勝者。」(一一)於命名日添所有特典,使即副王之位,已授彼於南部地方。(一二)年青王瑪興陀住瑪羅耶,盤算方策迎王之意,由兄王之許,(一三)三宗派住之比丘等來,於此面接王,結不搖和解。(一四)此年青王有名提沙[2]之妻,此妃桑伽命名己生之〔王〕女。(一五)更〔有〕名乞提[3]他之妻,彼女亦生四男並生一女。(一六)其時賢者之王又思惟:「如是弟可對余不抱疑惑。」善重熟慮,青年王名極美之桑伽〔王〕[P.126]女,使入與己〔王〕子加沙波。(一七、一八)王以南部地方與彼弟〔瑪興達〕,以種種己財物贈王子伽沙波者,(一九)在王位所有享樂亦與彼,提出島之利益〔王〕專心治島。(二〇)具善業由彼等〔王子、王女〕兩者同棲,生有富德與善業子女等。(二一)
以所有施物行齒舍利之大祭典,王上至稱寶〔殿〕之殿樓,(二二)又其時王見黃金之正等覺者〔佛〕像據無王座榻之目前,曰:「何故有如此者。」(二三)由此諸大臣之申述:「此非大王所存知者,人主!陛下之大父王[4]之御代,(二四)股多王來襲此處,掠奪此島,攜行島中所有重寶。」(二五)王聞此已,如己敗戰之恥,即日向諸大臣命軍之徵募。(二六)
其時,般多〔國之〕王子來島,彼望王位,被王所斥。(二七)王引見甚為喜悅,饗應於彼,赴摩訶提多〔大渡海場〕港。王駐於彼處,準備大軍勢及彼要具無缺,[P.127]恰如派遣諸天之軍,大名聲之〔王〕與般多王子共送出己之將軍:「前往斃彼般多王,由此都悉攜運寶,與此王子之王位,經時歸島。」(二八、二九、三〇、三一)將軍又受命:「如是可仕。」向王敬禮,伴軍,即時乘船,(三二)由此赴對岸〔閻浮洲〕,如雲霞之軍勢馬象滅邊境,包圍瑪多羅都。(三三)閉諸門,遮斷往還,如是於城門望樓點火。(三四)如是新哈羅〔國〕之軍勢,侵入都,悉掠〔奪財物〕,我軍隊為擊滅中,(三五)般多王聞此,引帶己軍,速出會彼,開始交戰。(三六)兵力不充分,彼王為箭所刺,乘象背捨己之都(三七)向遠而逃,於〔彼之〕所失己命,彼妃亦與王共同落命。(三八)由此以後此新哈羅國之軍兵無怖而入城,於彼處掠奪所有之物,恰如諸天之軍〔劫掠〕阿修羅之都。(三九)將軍由此之後索求王宮之財寶,[P.128]由此島運〔寶〕,又此置高價之〔寶〕,(四〇)於地方並都府悉取財寶,於此處行主權,治於己支配下,(四一)般多王子於彼即王位,行使特權,更附與彼領土,(四二)取所好象馬人民任而之。任何時無怖畏之將軍任其所欲住於此處彼處,(四三)來海岸,彼處安樂停住,彼沈著遊樂,有如此之乘船,(四四)到著摩訶提達〔大渡海場〕拜大地之主〔王〕傳彼之報告,示持來之財物。(四五)王云:「甚善!」行慰勞彼,歡喜軍來己都,(四六)煽勝酒行祝戰捷,振行乞食者所好之大喜捨,(四七)離欲〔者之王〕令楞伽島之寶物悉為復舊,又諸黃金像安置於適當之場所,(四八)寶殿之大師像滿於空座榻,以防備地上無怖畏〔處〕。(四九)由此以來王使〔楞伽〕島為無〔外〕敵侵難之〔國〕,恰如北俱盧洲之增長〔國〕富,(五〇)於先王之世楞伽島之生類受苦,然恰如夏日之雲來,成為安穩。(五一)
[P.129]王之第二十年,糞掃衣部之比丘等出阿巴優達羅精舍,為〔一〕團。(五二)此年青王瑪興達為大師〔佛〕之〔大菩提〕樹王,為優美,見美麗,思建立快堂,(五三)其時工匠等營造菩提樹堂,擦尊貴菩提樹派生之枝,目擊有傷,(五四)「由此如何應消其傷耶?」以告年青王,彼赴其處行大供養,(五五)「大師!若為所有生類利益而出者,於此處建立無價之堂宇,為獲善根之〔人〕,(五六)能為此堂之建造,則枝諸向上!」年青王如此禮拜求諒解,返還〔王〕宮。(五七)其時樹王之枝於夜之中,已向上方。由此奴僕等向彼主〔年青王〕傳述一切。(五八)年青王甚為喜悅,告於兄王,散餘多之財寶行大供養。(五九)彼又建名瑪興達塞那之房舍,共施財寶於僧團,又行其他之諸善業。(六〇)彼施己分當之衣服、日傘、革履,同外出比丘[P.130]之食物並水浴與食堂。(六一)如是彼之〔年青〕王行僅少之善業,王之三十三年,業之所導而已往生。(六二)
然彼王之歿,己弟烏達耶據其位,前年青王一切授與彼。(六三)王布施等人之[5]貴重財貨,令貧者孤獨者滿足,以正法行清淨三宗派共。(六四)充滿千皿中之真珠,於其上載每一美麗摩尼珠,(六五)於千人之婆羅門授清淨之寶器,興乳味、乳粥,與黃金之綬,(六六)同為嗜好新衣服所誘惑,具有善根之〔王〕,以大恩惠令滿足。(六七)又施三衣於住島之比丘等,於一切婦女施與極美麗之衣裳。(六八)衛伽揚多〔大勝殿〕亦〔改〕築似青銅殿,於此造黃金象眼之〔佛〕像。(六九)聞〔彼〕天聖師等之布薩堂,「此不可成空〔屋〕」,為僧團之住院。(七〇)施食邑,更任命守衛。規定「住三十二人之比丘」。(七一)王於河築瑪尼密伽羅堤堰[6],更於瑪尼虛羅伽池設水路。(七二)尚且,王於伽丹達之都令堰之伽那瓦庇〔池〕,又造[P.131]支堤耶山之療養院。(七三)於普達伽瑪精舍、瑪虛揚伽那精舍並庫達提沙精舍奉仕食邑。(七四)彼於瑪達羅山精舍增與〔數〕村,又於烏達羅魯哈房舍築殿樓[7]。(七五)摩訶塞那精舍之佛〔像〕施采邑與守衛,更於蘇巴精舍建立〔佛〕像堂。(七六)更於瑪尼密伽羅殿造菩薩〔像〕,改築石造聖王〔佛〕像之朽廢堂,(七七)王又彼之菩薩像與堂合祀。於〔菩提〕樹王之周圍掘溝,行大祭。(七八)用黃金之板記述寶經之全〔文〕[8],彼行大供養,使說論藏。(七九)引阿蘭達[9]〔長老之〕像,於都行右繞之禮,對比丘少少順次而唱,(八〇)澆少量之水,使人人無有疾病,王又如彼為己領土使拂怖畏。(八一)於黑瑪瓦魯伽[10]靈祠取灌禮,記載年年[11]營彼事之狀。(八二)王又於月之四布薩日之時〔行〕添置食物施四千領之衣服。(八三)王[P.132]施與貧民等飲食物並衣服,與彼等同樂毘舍佉[12]〔月之〕喜樂,(八四)於〔楞伽〕島之比丘眾行常住布施,又由布施貧民、旅人、乞丐已得滿足。(八五)更造名為桑伽王妃對阿巴優達羅〔精舍〕準備財寶建造名桑伽塞那山〔房舍〕,(八六)妃造石造之大聖〔佛〕(像)之青髻珠,為大師〔佛〕行供養所有施物。(八七)又剛勇名摩達伽將軍告具大財產之塞那塞那哈達房舍。(八八)如是彼盛名〔之王〕與眾共行諸善業,彼第三十五年已赴天界。(八九)
由此,彼弟名烏多耶王族士為王,以所有之方法為〔楞伽〕島住民之利益,(九〇)彼自為王,名伽沙婆己弟據大阿提巴達官之位。(九一)王思惟:「為愛護眷屬。」彼副王名塞那〔王〕女乃為〔先王塞那〕之謂伽沙巴〔王〕子之妃,王呼〔副王之〕提沙他之〔王女〕為已自之配偶。(九二、九三)由王女器提〔所生〕副王瑪興達之子,〔謂〕器達伽普提之阿提巴達〔官〕為暗愚者,(九四)為大王之反賊,乘夜出[P.133]〔都〕,變一人姿赴魯哈那。(九五)彼納人民於掌中,悉滅領地,於彼處彼殺害己叔父。(九六)彼大地護者〔王〕已聞此,痛憤於此,謂欲引返彼,索彼此方策,(九七)王招謀王兄〔塞那〕之子為彼年青王伽沙巴,曰:「大善業者!應為余友。」(九八)「余應為何耶?」大地之主〔王〕答:「為汝子彼瑪興達成人為大力者。(九九)不論母方或父方亦〔足為〕魯哈那地方之領主,剛勇,堅忍所有之物,勇猛、秀達,練達弓技,(一〇〇)熟習交戰,智者而才人,為方策熟智之人。可帶來遣彼殺害叔父之惡行者。」(一〇一)有恭敬心之伽沙巴婆聞彼語,向王申述:「大王!由陛下所申述者可赴彼。以如何〔遣我子?〕(一〇二)又守我〔家〕系乃君之悅,主!然時不移,為〔我〕君所欲之事。」(一〇三)王聞彼所語甚悅,彼悉整全軍,(一〇四)應大注意可守護瑪興達王子,命令彼軍將瓦吉羅伽,(一〇五)使都為空虛,所有軍兵馬象並要品悉與無缺,(一〇六)王自徒步而從彼,送出而〔言〕:「大善業者!行,[P.134]應守護〔大〕地。」(一〇七)瑪興達宛如率諸天之軍兵有如瑪興達〔大帝釋天〕之赴天、阿修羅之大交戰,燦然輝煌。(一〇八)彼行不久,到達庫達沙羅。由此諸地方一切州長並住民,(一〇九)為彼殺叔父之惡人有煩惱者行圍取,〔云〕:「我等得主。」(一一〇)然彼又倒賊,駐屯於吉利曼多羅,悉納大價之王財寶於掌中,(一一一)引帶象馬赴登上瑪羅耶。瑪興達之軍兵彼處此處破〔惡人等〕軍,(一一二)續進追其跡,「在此」,發見象馬而捕捉於瑪羅耶〔山〕麓。(一一三)悉拂查瑪羅耶之林、河川並沼池、道路,入於彼處。(一一四)又見暗愚者之人人,抑止怒氣,我等之財寶已捨棄於河、穴、提及其他之〔場所〕,(一一五)只一人坐於森林中之山窟。人人搜索,見此邪惡之人而捉之。(一一六)此之眾引連彼速來,以示坐庫達沙羅伽之瑪興達。(一一七)見彼此,見笑曰:「魯哈那已樂耶?」王之軍將瓦吉羅伽渡河,[P.135](一一八)自率軍赴摩訶伽瑪。〔彼〕為魯哈那之領主,行世間之愛護,(一一九)被暗愚者所壓制之人人令之復舊,又〔確〕立彼滅〔佛〕教之處,(一二〇)向彼處此處送花苑、果園、穿通沼池使堰摩訶那提(大河)(一二一)於所有處為僧團易得四要品,放逐姦惡之州長並住民,(一二二)又掃清賊,除荊棘,寬仁而具財寶,使滿足無間絕之世間,(一二三)可從求智,可仕財欲,舉出利益〔之彼〕,對一切有願之人,如成「望之樹木」。(一二四)於領地捨棄前〔領主〕所行之惡行,修正法,住於彼處。(一二五)
又將軍瓦吉羅伽捉捕阿提巴達〔官〕,赴阿努羅達〔都〕示於王。(一二六)王見彼又怒,直投獄看守彼,盡於方法使苦痛。(一二七)又彼有名聲之〔王〕施三次等應具〔人〕貴重之財貨,以黃金之板覆塔波園之塔。(一二八)彼處建殿樓使住比丘眾,又修理都中已朽之諸精舍。(一二九)堅堰止伽丹巴河制造瀑布,彼擴大瑪耶[P.136]池之堤防。(一三〇)於此處設水路,又年年為〔三〕衣施優秀柔軟之布,(一三一)於飢饉之時為所有生類造布施堂,擴張摩訶巴利〔食堂〕行大施。(一三二)與三宗派所住之〔比丘等〕使與凝乳、食物,又常向貧民〔給食〕並與硬食施粥。(一三三)如是彼行昇天之業,而為十一年身成天〔王〕之友。(一三四)此王在位十一年之間喜捨黃金,為數百三十萬〔金〕。(一三五)此王等之一難打勝人主般多王。他堅固要害之魯哈那雖為如己意,以從自己死之威力。(一三六)
以上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造之大王統史
名二王章第五十一章〔畢〕
校注
[0094001] 彌絺羅之王須魯質〔善喜〕與彼妃蘇美達〔善慧〕之間久待望而後得王子之名。本生經四八九參照。 [0095002] 五〇章六〇偈參照。 [0095003] 與五〇章六〇偈興器達同一人。 [0095004] 先王塞那之事實當為叔父。五〇章一二以下參照。 [0098005] 解原文 Tulābhāra Tulābhārapurusadāna 之意。 [0098006] 為 Mahāvāluka-gangā 之事。 [0098007] 與五〇章七七之精舍同一。 [0099008] 三七章一九一之註參照。 [0099009] 毘舍離城之飢饉,惡疫流行時之故事為倣。 [0099010] Himāvaluka cetiya = 大塔 Mahāthūpa。 [0099011] 原文 anusaṁsaccharam 為 anusaṁvaccharaṁ? [0099012] 於錫蘭毘舍佉月之滿月〔天秤座與滿月之合日〕為佛誕、成道、入滅之當日,行大供養祭。【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6 冊 No. 34 小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