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增壹阿含經

增壹阿[24]含經卷第[25]五十一

大愛道般涅槃[27]分品第[28]五十二

[29](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30]佛言「世尊劫為長遠

佛告比丘「劫極[31]不可以筭籌量我今當與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當為汝說」爾時彼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32]猶如大石山縱廣一[33]由旬高一由旬設有人來手執天衣百歲一拂石猶[34]磨滅劫數難限所以然者劫數長遠無有邊際如此非一劫百劫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限量無有邊際眾生之類無明所[35]流浪生死無有出[36]死此生彼無有窮已我於其中厭患生死如是比丘當求巧便免此愛著之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隨時聞法有五功德恒不失時云何為五未曾聞法便聞之已聞便[37]除去狐疑亦無邪見解甚深之法是謂比丘隨時聞法有此五功德是故比丘[38]當念常聽甚深之法此是我之教[39]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2]毘舍離摩訶婆那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3]師子大將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如來告大將曰「施主檀越有五功德云何為五

「於是施主名聞遠布某甲村中有此好施之人周窮濟乏[4]有愛惜是謂師子大將第一功德[5]施主所致

「復次師子大將施主檀越若至[6]剎利眾婆羅門眾沙門眾中皆無所畏亦無疑難是謂師子第二功德

「復次施主檀越多為人所愛念普來宗仰如子愛母其心不相離施主亦復如是多為人[7]所愛

「復次師子施主檀越布施之時發歡喜心以有歡[8]喜即有悅豫意性堅固是時便自覺有樂有苦[9]變悔如實[10]而自知云何自知知有苦諦[11]苦盡[12]出要諦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施為眾福具  而逮第一義
其能[13]憶施者  便發歡[14]喜心

「復次師子長者施主檀越布施之時身壞命終生三十三天又有五事勝彼諸天云何為五一者顏貌豪貴威神光明二者所欲自在無事不果三者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貴家四者饒財多寶五者言從語用是謂師子檀越有此五功德引入善道

爾時師子大將聞佛所說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前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當受我請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師子大將[15]以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家中辦具種種飲食敷好坐具即白「時至今正是時唯願大聖垂愍臨顧

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16]諸比丘眾前後圍遶至大將家各次第坐[17]爾時師子將軍見佛及比丘僧已次第坐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爾時大將行食之時諸天在虛空中而告之曰「此是阿羅漢斯人向阿羅漢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此是阿那含此人向阿那含此人是斯陀含斯人向斯陀含道此人是須陀洹斯人向須陀洹道是人七生往返此人一生[18]是持信此人奉法此是利根此是鈍根此人下卑此人精進持戒此人犯戒施此人得福多施此[19]人得福少

[20]爾時師子大將聞諸天語已亦不經懷見如來食已訖除去鉢器更取小座[21]如來前坐爾時師子大將白世尊言「我向者有諸天來至我所而告[22]之曰『從羅漢至犯戒』皆具白如來雖聞斯言亦不經懷[23]亦不生此念『我當捨此施彼捨彼施此』然我復生斯念『應施一切眾生有形之類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我躬自從如來聞說斯偈恒在心懷而不忘失云何[24]名為[25]

「『「施當普平等  終不有所逆
必當遇[26]聖賢  緣斯而得度

「『是謂世尊斯偈所說』我躬從如來聞之恒念奉行

佛告大將「善[27]斯名菩薩之心平等惠施若菩薩布施之時亦不生此念『我當與此置此』恒有平等而惠施亦復有此念『一切眾生有食則存無食則[28]』菩薩行施之時亦復思惟此業」便說斯偈

「夫人修其行  行惡及其善
彼彼自受報  行終不衰耗
如人尋其行  即受其果報
為善獲[29]其善  作惡受惡報
為惡及其善  隨人之所習
如似種五穀  各獲其果實

「師子大將當以此方便知善[30]惡各有其行所以然者從初發意至于成道心無增減[31]選擇人亦不觀其地是故師子若欲惠施之時恒念平等勿興是非之心如是師子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復說嚫曰

「施歡人所愛  眾人所稱歎
所至無疑難  亦無嫉妬心
是故智者施  除去諸惡想
長夜至善處  諸天所嘉歎

爾時世尊說斯語已便從坐起而去

爾時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往[32]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夫施之家當[33]施何處

[34]世尊告王「隨心所歡便於彼施

王復白佛「為施何處得大功德

佛告王曰[35]汝所問當施何處今復問獲福功德

王白佛言「我今問如來為施何處獲其功德

佛告王曰「吾今還問王隨所樂還報吾云何大王若有剎利子來婆羅門子來然愚惑無所知心意錯亂恒不一定來至王所而問王言『我等當恭奉聖[1]隨時所須』云何大王須此人在左右[2]

王白佛言「不須也世尊所以然者由彼人無有黠慧心識不定不堪[3]候外敵之所致也

佛告王曰「云何大王若剎利婆羅門種多諸方便無有恐難亦不畏懼[4]除外敵來至王所而白王言『我等隨時瞻奉聖王唯願[5]恩垂當見納受』云何大王當受斯人[6]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當納受斯人所以然者由彼人堪任候外敵無有畏難亦不恐懼

佛告王曰「今比丘亦復如是諸根完具捨五成六護一降四[7]此之人獲福最多

王白佛言「云何比丘捨五成六護一降四

佛告王曰[8]於是比丘[9]捨貪欲蓋瞋恚蓋[10][11]調如是比丘名為捨五云何比丘成就六王當知之若比丘見色已不起色想緣此[12]護眼根除去惡不善念而護眼根若耳[13]意不起意識而護意根如是比丘成就六云何比丘而護一於是比丘繫念在前如是比丘而護一云何比丘而降四於是比丘降身魔欲魔死魔天魔皆悉降伏如是比丘降伏於四如是大王[14]捨五[15]就六護一降四施如此之人獲福難量[16]大王邪見與邊見相應如斯之人施蓋無益

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施斯之人其福難量若比丘成就一法福尚難量何況餘者云何為一法所謂身念是也所以然者[17]乾子恒計身行[18]意行不計口行

佛告王曰「尼乾子者愚惑意常錯亂心識不定是彼師法故致斯言耳彼受身行[19]之報[20]蓋不足言意行無形而不可見

王白佛言「此三行中何者最重[21]身行耶口行耶[22]

佛告王曰「此三行[23]中意行最重口行身行蓋不足言

王白佛言「復何因緣故說念[24]意最為第一

佛告王曰「夫人所行先意念然後口發[25]已發便身行殺舌根不定亦無端緒正使彼人命終身根舌根在大王彼人何以故身口不有所[26]設耶

王白佛言「彼人以無意根[27]致斯變耳

佛告王曰「當以此方便知意根最為重餘二者輕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心之念惡
即行即施  於彼受苦  輪轢于[28]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行即為  受其善報  如影隨形

爾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是如來為惡之人身行惡隨行墮惡趣

佛告王言「汝為觀何等義而來問我為施何人獲福益多

王白佛言「我昔至尼乾子所問尼[29]揵子曰『當於何處惠施』尼乾子聞我所問已更論餘事亦不見報時尼乾子語我言『沙門瞿曇作是說施我得福多餘者無福當施我弟子不應施餘人其有人民施我弟子者其福不可量也』」

佛告王曰「爾時為云何報之

王白佛言「時我便作是念『或有斯理惠施如來其福難量』今故問佛『為與何處其福難量』然今世尊不自稱譽亦不毀人

佛告王曰「我[30]口不作是說施我得福多餘者不得福但我今日所說鉢中遺餘持與人者其福難量以清淨之心著淨水中普生斯念斯中有形之類蒙祐無量何況人形大王我今所說施持戒人其福難量與犯戒人者蓋不足言

「大王當知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穢惡以好穀子著良田中於中獲子無有限量亦如[31]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穢惡而下穀子[32]所收蓋不足言今比丘亦復如是若比丘捨五就六護一降四如斯之人其施惠者其福無量與邪見之人蓋不足言猶如大王剎利種婆羅門種意無疑難能降外敵當觀亦如羅漢之人彼婆羅門種意不專定者[33]觀當如邪見之人

波斯匿王白世尊言「施持戒之人其福難量自今已後[34]有來求索者終不違逆若復四部之眾有所求索者亦不逆之隨時給與衣被飲食床臥[35]亦復施與諸梵行者

佛告之曰「勿作是說所以然者施畜生之類其福難量況復人身乎但我今日所說者施持戒人難計非犯戒人

波斯匿王白佛言「我今重復自歸然世尊殷勤乃至於斯外道異學[36]傳誹世尊又且世尊恒歎譽彼人外道異學貪著利養又復如來不貪利養國事[37]多猥欲還所止

佛告王曰「宜知是時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殺庶母百子即懷變悔「我造惡[1]極為甚多復用此為由王位故殺此百人誰能堪任除我愁憂[2]波斯匿王復作是念「唯有世尊能去我憂耳」時復作斯念「我今不宜懷此愁憂默然至世尊所當駕王威至世尊所」時波斯匿王告群臣曰「汝等[3]催駕[4]寶羽之車如前王法欲出舍衛城親近如來

群臣聞王教已即時嚴駕羽[5]寶之車即來白王言「嚴駕已訖王知是時

波斯匿王即乘羽寶[6][7][8]鍾鳴鼓懸繒[9]幡蓋[10]從皆著鎧器諸臣圍遶出舍衛城往至祇[11]步入祇洹精舍如前王法除五威儀天冠履屣盡捨之至世尊所頭面布地復以手摩如來足[12]普自陳啟「我今悔過改往修來愚惑不別真偽殺庶母百子[13]王威力故今來自悔唯願納受

佛告王曰「善哉大王還就本位今當說法

[14]波斯匿王即從坐起禮世尊足還詣本位

佛告王曰「命極危脆極壽不過百年所出無幾人壽百年計三十三天一日一夜計彼日夜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三十三天正壽千歲計人中壽壽[15]十萬歲復計還活地獄中一日一夜復計彼日夜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還活地獄中五千歲或壽半劫或壽一劫隨人所作行或有中夭者計人中之壽百億之歲智者恒念普修此行[16]復用此惡為[17]少苦多其殃難計是故大王莫由己身父母妻子國土人民施行罪業亦莫為王身故而作罪本猶如石蜜為初甜後苦此亦如是於短壽之中何為作惡大王當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終不可制[18]亦復不可呪術戰鬪藥草所能抑折[19]亦如四大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此四事[20]者亦復如是大王當知若生來時使父母懷憂不可稱計若老來至無復少壯壞敗形貌支節漸緩若病來至丁壯之年無復氣力轉轉命促若死來至斷於命根恩愛別離五陰各散是謂大王有此四大皆不得自在

「若復有人親近殺生受諸惡原若生人中壽命極短若人習盜後生貧困衣不蓋形食不充口所以然者皆由取他財物故[21]故致斯變若生人中受苦無量若人[22][23]後生人中妻不貞良

「若人妄語後生人中言不信用為人輕慢皆由前世詐稱虛偽故若人惡言受地獄罪若生人中顏色醜陋皆由前世惡言[24]致斯報若人[25]䛴語受地獄罪[26]若生人中家中不和恒被鬪亂所以然者皆由前身所造之報若人兩舌鬪亂彼此受地獄罪若生人中[27][28]不和恒有諍訟所以然者皆由前世鬪亂彼此之所致[29]

「若人憙憎嫉[30]受地獄罪若生人中為人所憎皆由前世行本之所致也若人興謀害之心受地獄罪若生人中意不專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興斯心故若復有人習於邪見受地獄罪若生人中瘖瘂人所惡見所由爾者皆因前世行本所致也

「是謂大王由此十惡之報致斯殃[A1][31]受無量[32]況復外者乎是故大王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以理治民亦莫非理大王諸以正法治民者命終之後皆生天上正使[33]大王命終之後人民追憶終不忘[34]名稱遠布

「大王當知諸以非法治化人民死後皆生地獄中是時獄卒以五縛繫之其中受苦不可稱量或鞭或縛或捶或解諸支節或取火炙或以[35]鎔銅灌其身或剝其皮或以[36][37]著腹[38]或拔其舌或刺其體或鋸解其身或鐵臼中擣或輪壞其形使走刀山劍樹不令停息抱熱銅柱或挑其眼或壞[39]耳根[40]截手足[41]耳鼻[42]已截復生復舉身形著大鑊中復以鐵叉擾動其身不令[43]息住復從鑊中出生拔脊筋持用治車復使入熱[44]炙地獄中復入熱屎地獄中復入刺地獄中復入[45]灰地獄中復入刀樹地獄中復令仰臥以熱鐵丸[46]使食之腸胃五藏皆悉爛盡從下而過復以鎔銅而灌其口從下而過於中受苦惱要當罪畢然後乃出如是大王眾生入地獄其事如是皆由前世治法不[47]整之所致也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百年習[48][49]  後故入地獄
[50]竟何足貪  受罪難稱計

「大王以法[51]自濟其身父母妻子奴婢親族將護國事是故大王常當以法治化[52]勿以非法人命極短在世須臾間耳生死長遠多諸畏難若死來至於中[1]呼哭骨節離解身體煩疼爾時無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僕從國土人民所能救也有此之難誰堪代者唯有布施持戒語常和悅不傷人意作眾功德行諸善本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智者當惠施  諸佛所嘉歎
是故清淨心  勿有懈慢意
為死之所逼  受大極苦惱
至彼惡趣中  無有休息時
若復欲來時  極受於苦惱
諸根自然壞  由惡無休息
若醫師來時  合集諸藥草
不遍其身體  由惡無休息
若復親族來  問其財[2]貨本
耳亦不聞聲  由惡無休息
若復移在地  病人臥其上
形如枯樹根  由惡無休息
若復已命終  身[3]命識已離
形如牆壁土  由惡無休息
若復彼死[4]  親族舉塜間
彼無可[5]持者  唯福可怙耳

「是故大王當求方便施行福業今不為者後悔無益

爾時世尊便說斯[6]

「如來由福力  降伏魔官屬
今已[7]還佛力  是故福力尊

「是故大王當念作福為惡尋當[8]更莫復犯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雖為極惡原  悔過漸復薄
[9]時於世間  根本皆消滅

「是故大王莫由己身修行其惡莫為父母妻子沙門婆羅門施行於惡習其惡行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非父母兄弟  亦非諸親族
能免此[10]惡者  皆捨歸於死

「是故大王自今[11]已後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2](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王波斯匿夜夢見十事王即覺[13]大用愁怖懼畏亡國及身明日即召公卿大臣明智道士婆羅門能解夢相者悉來集會王即為說夜夢十事誰能解者

婆羅門言「我能解之恐王聞之即當不樂

王言「便說之

婆羅門言「當亡國王及王太子王妻

[14][15]云何諸人寧可[16][17]厭不耶

婆羅門言「斯事可禳厭之當殺太子及王所重大夫人邊傍侍者僕從奴婢并所貴大臣以用祠天王所有臥具[18]琦寶物皆當火燒以祠於天如是王身及國可盡無他

王聞婆羅門言大用愁憂不樂却入齋室思念此事王有夫人名曰摩利就到王所問王「意故何以愁憂不樂妾身將有過於王耶

王言「卿無過於我但莫問是事卿儻聞之令汝愁怖

夫人答王「不敢愁怖

王言「不須問也聞者愁怖

夫人言「我是王身之半有急[19]緩當殺妾一人[20]王安隱不以為怖願王說之

王即為夫人說「昨夜夢見十事一者見三釜羅兩邊釜滿[21]中釜空兩邊釜沸氣相交往不入中央空釜中二者夢見馬口亦食尻亦食三者夢見大樹生華四者夢見小樹生果五者夢見一人索繩然後有羊羊主食繩六者夢見狐坐金床上食以金器七者夢見大牛還從犢子[22]嗽乳八者夢見黑牛群從四面[23]吼鳴來相趣欲鬪當合未合不知牛處九者夢見大陂池水中央濁四邊清十者夢見大溪水波流正赤夢見已即寤大用惶怖恐亡國及身人民今召公卿大臣道人婆羅門能解[24]夢者時有一婆羅門言『當殺王太子所重夫人大臣奴婢以祠於天』以故致愁耳

夫人報言「大王莫愁[25]如人行買金又以火燒兼石上[26]好惡自現今佛近在祇洹精舍可往問佛佛解說者可隨佛說云何信此狂癡婆羅門語以自愁苦乃至於斯

王方喜寤即召左右傍臣速嚴駕車騎王乘高蓋之車乘騎[27]侍從數千萬人出舍衛城到祇洹精舍[28]下步到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叉手前白佛言「昨夜夢見十事願佛哀我事事解說

佛告王曰「善哉大王王所夢者乃為將來後世現瑞應耳後世人民不畏禁法普當[29]淫泆[30]有妻息放情婬嫟無有厭足[31]妬忌愚癡不知慚[32]不知愧[33]潔見棄佞諂亂國王夢見三釜羅兩邊釜滿中央釜空兩邊釜沸氣相交往不入中央空釜中者後世人民皆當不給足養親貧窮同生不親近[1]反親他人富貴相從共相饋遺王夢見一事正為此耳

[A2]王夢見馬口亦食尻亦食後世人民大臣百官長吏公卿[2]廩食於官復食於民[3]歛不息下吏作姦民不得寧不安舊土王夢見二事正為此耳

「王夢見大樹生華後世人民多逢驅役[4]焦意惱常有愁怖[5]滿三十[6]髮皓白王夢見三事正為[7]此耳

「王夢見小樹生果後世女人年未滿十五便行求嫁抱兒來歸不知慚愧王夢見四事正為是耳

「王夢見一人索繩後有羊羊主食繩末後世人夫聟行賈或入軍征[8]洋街里朋黨交戲[9]肖之妻在家[10]與男子私通[11]栖宿[12]飲夫財快情恣欲無有愧陋夫亦知之效人佯愚王夢見五事正為是耳

「王夢見狐上金床食用金器後世人賤者當貴在金床上坐食飲重味貴族大姓當給走使良人作奴婢奴婢為良人王夢見六事正謂此耳

「王夢見大牛還從犢子下嗽乳後世人母當為女作媒將他男子[13]與房室母住守門從得財物[14]持用自給活父亦同情佯聾不知王夢見七事正謂是耳

「王夢見黑牛從四面群來相趣鳴吼欲鬪當合[15]未合不知牛處後世人國[16]大臣長吏人民皆當不畏大禁貪婬嗜欲畜財貯產[17]子大小皆不廉潔婬妷饕[A3]無有厭極嫉妬愚癡不知慚愧忠孝不行[18]佞諂破國不畏上下雨不時節氣不和適風塵暴起飛沙折木蝗蟲噉稼使茲不熟帝王人民施行如此[19]天使[20]又現四邊起雲帝王人民皆喜各言『雲以四合今必當雨』須臾之間雲各自散故現此怪欲使[21]万民改行守善持戒畏懼天地不入惡道貞廉自守一妻一婦慈心不怒王夢見八事正謂此耳

「王夢見大陂水中央濁四邊清後世人在閻浮地內臣當不忠子當不孝不敬長老不信佛道不敬明經道士臣貪官賜子貪父財無有反復不顧義理邊國當忠孝尊敬長老信樂佛道給施明經道士念報反復王夢見九事正謂此耳

「王夢見大溪水流波正赤後世人諸帝王國王當不厭其國興師共鬪當作車兵馬兵當相攻伐還相殺害流血正赤王夢見十事正謂是耳盡皆為後世人之事耳後世人若能心存佛道奉事明經道人者死皆生天上若作愚行更共相殘者死入三惡道不可復陳

王即長跪叉手受佛教心中歡喜得定慧無復恐怖王便稽首作禮頭面著佛足還宮重賜夫人拜為正后多給財寶[22]資令施人國遂豐樂皆奪諸公卿大臣婆羅門[23]俸祿悉逐出國不復信用一切人民皆發無上正真之道王及夫人禮佛而去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4]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25][26]


校注

[0825024] 含【大】*鋡【聖】* [0825025] 五十一【大】五十【宋】【元】【明】【聖】 [0825026] (東晉譯)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宋】【元】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明】〔-〕【聖】 [0825027] 分【大】〔-〕【宋】【元】【明】 [0825028] 五十二【大】五十【麗-CB】五十二之二【明】五十二品分之餘【聖】 [0825029] ~S. 15. 5. Pabbata. [0825030] 佛言世尊【大】世尊曰【宋】【元】【明】 [0825031] 遠【大】長遠【宋】【元】【明】 [0825032] 猶【大】譬【宋】【元】【明】 [0825033] 由旬【大】~Yojana. [0825034] 磨【大】摩【宋】【元】【明】 [0825035] 弊【大】蔽【宋】【元】【明】 [0825036] 期【大】其【聖】 [0825037] 持【大】受持【宋】【元】【明】 [0825038] 當念常【大】常當念【宋】【元】【明】【聖】 [0825039] 誡【大】戒【聖】 [0826001] ~A. V. 34. Sīha. [0826002] 毘舍離摩訶婆那園【大】~Vesālī, Mahāvana. [0826003]將【大】~Sīha senāpati. [0826004] 有【大】所【宋】【元】【明】 [0826005] 施【大】由施【宋】【元】【明】 [0826006] 剎利眾【大】~Khattiya-parisa. [0826007] 所【大】〔-〕【宋】【元】【明】 [0826008] 喜【大】心【宋】【元】【明】 [0826009] 變【大】不變【宋】【元】【明】無變【聖】 [0826010] 而【大】〔-〕【宋】【元】【明】 [0826011] 習【大】集【元】【明】【聖】 [0826012] 出【大】苦出【宋】【元】【明】 [0826013] 憶【大】億【聖】 [0826014] 喜【大】悅【宋】【元】【明】【聖】 [0826015] 以【大】已【宋】【元】【明】 [0826016] 諸【大】〔-〕【宋】【元】【明】 [0826017] (爾時次第坐)十六字【大】〔-〕【宋】 [0826018] 是【大】此是【宋】【元】【明】 [0826019] 人【大】〔-〕【宋】【元】【明】 [0826020] 爾【大】〔-〕【宋】【元】【明】 [0826021] 如【大】在如【宋】【元】【明】 [0826022] 之【大】我【宋】【元】【明】 [0826023] 亦【大】*亦復【宋】*【元】*【明】* [0826024] 名為【大】為一【宋】【元】【明】 [0826025] 偈【大】一偈【聖】 [0826026] 聖賢【大】賢聖【宋】【元】【明】 [0826027] 哉【大】哉善哉【宋】【元】【明】 [0826028] 亡【大】喪【宋】【元】【明】 [0826029] 其【大】不【明】 [0826030] 惡【大】惡故【宋】【元】【明】 [0826031] 選【大】撰【聖】 [0826032] 至【大】到【宋】【元】【明】 [0826033] 施【大】於【宋】【元】【明】【聖】 [0826034] 世【大】施世【宋】【元】【明】【聖】 [0826035] 汝【大】汝前【宋】【元】【明】 [0827001] 王【大】眾【聖】 [0827002] 乎【大】于【聖】 [0827003] 候【大】*俟【宋】【元】【明】【聖】* [0827004] 除【大】降【宋】【元】【明】【聖】 [0827005] 恩垂【大】垂恩【宋】【元】【明】 [0827006] 不【大】不乎【宋】【元】【明】 [0827007] 此【大】是【聖】 [0827008] 於【大】施【聖】 [0827009] 捨【大】〔-〕【宋】【元】【明】 [0827010] 眠【大】眠蓋【宋】【元】【明】 [0827011] 調疑【大】調戲蓋疑蓋【宋】掉戲蓋疑蓋【元】【明】 [0827012] 護【大】*獲【聖】* [0827013] 口【大】舌【宋】【元】【明】【聖】 [0827014] 捨【大】詣【明】 [0827015] 就【大】*成就【宋】*【元】*【明】* [0827016] 大王【大】夫為【宋】【元】【明】【聖】 [0827017] 乾【大】*揵【宋】*【元】*【明】*健【聖】* [0827018] 意行不計口行【大】不計口行意行【宋】【元】【明】不計口行【聖】 [0827019] 之【大】〔-〕【宋】 [0827020] 蓋【大】口行之報蓋【宋】【元】【明】 [0827021] (身行最重)二十字【大】〔-〕【聖】 [0827022] 行【大】行耶【宋】【元】【明】 [0827023] 中【大】之中【宋】【元】【明】 [0827024] 意【大】身【聖】 [0827025] 已【大】*以【聖】* [0827026] 設【大】說【宋】【元】【明】 [0827027] 故【大】故故【聖】 [0827028] 轍【大】𬿣【聖】 [0827029] 揵【大】健【聖】 [0827030] 口【大】亦【宋】【元】【明】 [0827031] 彼【大】〔-〕【宋】【元】【明】 [0827032] 所【大】後所【宋】【元】【明】 [0827033] 觀當【大】當觀【宋】【元】【明】 [0827034] 有【大】〔-〕【宋】【元】【明】 [0827035] 具【大】敷具【聖】 [0827036] 傳【大】恒【宋】【元】【明】 [0827037] 多猥【大】猥多【宋】【元】【明】 [0828001] 源【大】原【宋】【元】【明】【聖】 [0828002] 波【大】時波【宋】【元】【明】【聖】 [0828003] 催【大】摧【聖】 [0828004] 寶羽【大】羽寶【宋】羽葆【元】【明】 [0828005] 寶【大】葆【元】【明】 [0828006] 車【大】之車【宋】【元】【明】 [0828007] 椎【大】推【聖】 [0828008] 鍾【大】鐘【明】 [0828009] 幡【大】旛【明】憧【聖】 [0828010] 從【大】民之徒【宋】【元】【明】【聖】 [0828011] 洹【大】*桓【宋】*【元】*【明】* [0828012] 普【大】並【元】【明】【聖】 [0828013] 王【大】由王【宋】【元】【明】 [0828014] 波【大】時波【宋】【元】【明】 [0828015] 十【大】十二【宋】【元】【明】 [0828016] 復【大】我復【宋】【元】【明】 [0828017] 少【大】小【聖】 [0828018] 約【大】却【宋】【元】【明】【聖】 [0828019] 生【大】所謂生【宋】【元】【明】 [0828020] 者【大】〔-〕【宋】【元】【明】 [0828021] 故【大】〔-〕【宋】【元】【明】 [0828022] 婬他【大】他婬【宋】 [0828023] 他【大】他妻【元】【明】 [0828024] 致【大】獲【宋】【元】【明】 [0828025] 䛴【大】綺【宋】【元】【明】 [0828026] 若生人中【大】〔-〕【聖】 [0828027] 家【大】室家【宋】【元】【明】 [0828028] 不和【大】〔-〕【聖】 [0828029] 也【大】〔-〕【宋】【元】【明】 [0828030] 他【大】〔-〕【宋】【元】【明】 [0828031] 受【大】受罪【宋】【元】【明】 [0828032] 苦【大】〔-〕【宋】【元】【明】 [0828033] 大【大】〔-〕【聖】 [0828034] 失【大】矣【宋】【元】【明】 [0828035] 鎔【大】*融【宋】【元】【明】【聖】* [0828036] 草【大】革【元】【明】 [0828037] 著【大】擆【元】 [0828038] 或【大】〔-〕【宋】 [0828039] 耳【大】其耳【聖】 [0828040] 截【大】或截【宋】【元】【明】 [0828041] 耳【大】取【明】 [0828042] 已【大】*以【宋】【元】【明】【聖】* [0828043] 息【大】止【宋】【元】【明】【聖】 [0828044] 炙【大】灰【宋】【元】【明】 [0828045] 灰【大】灰河【宋】【元】【明】 [0828046] 使【大】使令【宋】【元】【明】 [0828047] 整【大】正【元】【明】 [0828048] 放逸【大】於欲【宋】【元】【明】 [0828049] 逸【大】欲【聖】 [0828050] 竟【大】意【宋】 [0828051] 治【大】治化【宋】【元】【明】 [0828052] 勿【大】莫【宋】【元】【明】 [0829001] 呼【大】啼【宋】【元】【明】 [0829002] 貨【大】化【聖】 [0829003] 命【大】冷【宋】【元】【明】 [0829004] 屍【大】尸【聖】 [0829005] 持【大】恃【宋】【元】【明】 [0829006] 偈【大】偈夫為作福者常當離苦患造福受其報今世亦後世是故大王當念作福爾時世尊便說斯偈【宋】【元】【明】 [0829007] 還【大】逮【宋】【元】【明】 [0829008] 悔【大】悔過【宋】【元】【明】 [0829009] 時【大】照【宋】【元】【明】 [0829010] 惡【大】患【宋】【元】【明】 [0829011] 已【大】以【聖】 [0829012] [Nos. 146-148] [0829013] 悟【大】寤【宋】【元】【明】 [0829014] 言【大】語【聖】 [0829015] 云何【大】〔-〕【宋】【元】【明】【聖】 [0829016] 禳【大】*攘【聖】* [0829017] 厭【大】*𧞣【宋】*【元】*【明】* [0829018] 琦【大】奇【明】 [0829019] 緩【大】緩以告我就當【宋】【元】【明】 [0829020] 王【大】大王【宋】【元】【明】 [0829021] 中【大】中央【宋】【元】【明】 [0829022] 嗽【大】*𡂡【宋】*【元】*【明】* [0829023] 吼鳴【大】鳴吼【宋】【元】【明】 [0829024] 夢【大】說【宋】【元】【明】 [0829025] 夢【大】夢義【宋】【元】【明】 [0829026] 磨【大】摩【聖】 [0829027] 侍【大】〔-〕【宋】【元】【明】 [0829028] 下【大】自下【聖】 [0829029] 淫【大】婬【宋】【元】【明】 [0829030] 有【大】著【宋】【元】【明】 [0829031] 妬【大】姤【聖】 [0829032] 不知【大】〔-〕【宋】【元】【明】 [0829033] 潔【大】廉【宋】【元】【明】 [0830001] 反【大】*返【聖】* [0830002] 廩【大】稟【宋】【元】【明】【聖】 [0830003] 歛【大】撿【聖】 [0830004] 焦【大】憔【宋】【元】【明】 [0830005] 滿【大】未滿【宋】【元】【明】 [0830006] 髮【大】鬚【宋】【元】【明】 [0830007] 此【大】是【宋】【元】【明】 [0830008] 洋【大】佯【宋】【元】【明】 [0830009] 肖【大】消【聖】 [0830010] 與【大】與他【宋】【元】【明】 [0830011] 栖【大】棲【宋】【元】【明】【聖】 [0830012] 飲【大】啖【宋】【元】【明】噉【聖】 [0830013] 與【大】與共【宋】【元】【明】 [0830014] 持【大】〔-〕【宋】【元】【明】 [0830015] 未合【大】〔-〕【聖】 [0830016] 王【大】*主【宋】*【元】*【明】* [0830017] 子【大】女【宋】【元】【明】 [0830018] 佞【大】諛【宋】【元】【明】 [0830019] 天【大】〔-〕【聖】 [0830020] 然【大】然也【聖】 [0830021] 万【大】下【宋】【元】【明】 [0830022] 資【大】恣【宋】【元】【明】【聖】 [0830023] 俸【大】奉【聖】 [0830024] 前行有(增壹阿含十一法竟二十五万首盧其有八十万言五百五十五聞如是一時也)三十一字【宋】【元】前行有(十一法竟二十五万首盧其有八十万言五百五十五聞如是一時也)【明】 [0830025] 一【大】〔-〕【宋】【元】【明】【聖】 [0830026] 〔-〕【大】光明皇后願文【聖】
[A1] 舋【CB】【麗-CB】亹【大】(cf. K18n0649_p0704b08; T02n0125_p0786a23)
[A2] 王【CB】正【大】
[A3] 餮【CB】餐【大】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