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增壹阿含經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

善知識品第二十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24]於惡業所以然者諸比丘親近善知識已信便增益智慧普悉增益[25]比丘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所以然者若近惡知識便無信智慧是故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近惡知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羅陀竹園所與大[1]比丘五百人俱前後圍遶而為說法

爾時提婆達兜將五百比丘去如來不遠而[2]逕過世尊遙見提婆達兜自將門徒便說此偈

「莫親惡知識  亦莫愚從事
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本無有惡  習近惡知識
[3]後必種惡根  永在闇冥中

是時提婆達兜五百弟子聞世尊說此偈已便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斯須退坐向世尊悔過「我等愚惑無所[4]識知唯願世尊受我等懺悔

爾時世尊受彼五百比丘懺悔便與說法令得信根

爾時五百比丘在閑靜[5]之處思惟深法所以然者族姓子出家學道以信堅固修無上梵行爾時彼五百比丘便成阿羅漢生死已盡[6]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更不復受[7]胎有如實知之爾時五百人成阿羅漢

[8]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9](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無[10]央數之眾圍遶說法是時[11]曇摩留支在靜室中獨自思惟入禪三昧觀見前身在大海中作魚身長七百由旬即從靜室起猶如力士屈[12]申臂頃便往至大海中故死屍上而經行

爾時曇摩留支便說此偈

「生死無數劫  流轉不可計
各各求所安  數數受苦惱
設復見身已  意欲造[13]舍宅
一切[14]支節壞  形體不得全
心已離諸行  愛著永無餘
更不受此形  長樂涅槃中

爾時尊者曇摩留支說此偈已即從彼沒來至舍衛[15]祇洹精舍往至世尊所爾時世尊見曇摩留支來作是告曰「善哉曇摩留支久來此間

[A1]曇摩留支白世尊曰「如是世尊久來此間

爾時[16]上坐及諸比丘各生斯念「此曇摩留支恒在世尊左右然今世尊告曰『善哉曇摩留支久來此間』」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中所念欲斷狐疑故便告諸比丘「非為曇摩留支久來此間故我言此義所以然者[17]者過去無數劫時[18]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出現於世治在鉢摩大國與大比丘眾十四萬八千人俱爾時四部之眾不可稱計國王臣吏人民之類皆來供養給其所須

[19]爾時有梵志名耶若達在雪山側住看諸祕讖天文地理靡不貫博書䟽文字亦悉了知諷誦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亦復了知事諸火神日月星宿教五百弟子宿夜[20]不惓耶若達梵志有弟子名曰[21]雲雷顏貌[22]端政世之希有[23]髮紺青色雲雷梵志聰明博見靡事不通恒為耶若達所見愛敬不去須臾是時婆羅門所行呪術盡皆備舉

「爾時雲雷梵志便作是念『我今所應學者悉皆備已』然復自念『書籍所載諸有學梵志行術過者當報師恩[24]又我今日所應學者皆復知之我今宜可報於師恩然復貧匱空無所有可用供養師者宜當往詣國界求所須者

「爾時雲雷梵志便往至師所而白師曰『梵志所學[25][A2]術之法今悉知已然復書籍所載諸有學術過者當報師恩然復貧乏無有金銀珍寶可用供養者今欲詣國界求索財物用供養師

「爾時耶若達婆羅門便作是念『此雲雷梵志我之所愛不去心首設吾死者尚不能別離何況今日欲捨吾去我今當作何方宜使留得住耶

「是時耶若達梵志即告雲雷曰『汝梵志今故有婆羅門所應學者卿尚不知』是時雲雷梵志便前白師『唯願見教何者未誦』是時[A3]耶若達梵志便思惟造五百言誦告雲雷曰『今有此書名五百言誦汝可受之』雲雷白言『願師見授欲得諷誦

「比丘當知爾時耶若達便授[26]弟子此五百言誦[27]逕幾日悉皆流利是時耶若達婆羅門告五百弟子曰『此雲雷梵志技術悉備無事不通即以立名名曰超術此超術梵志極為高才天文地理靡不[28]觀博書䟽文字亦悉了知』爾時超術梵志復經數日復白師曰『梵志所學技術之法今悉知已然復書籍所載諸有學術過者當報師恩加復貧乏無有金銀珍寶可用供養師者今欲詣國界求索財物用供養師唯願聽許』爾時耶若達梵志告曰『汝知是時[29]超術梵志前禮師足便退而去

「爾時鉢摩大國去城不遠有眾梵志普集一處欲共大祠亦欲講論有八萬四千梵志共集第一上坐亦復諷誦外道書䟽莫不練知天文地理星宿變怪皆悉了知各欲散時便以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1]罐一枚牛千頭用奉上師與第一上坐

「爾時超術梵志聞去鉢摩大國不遠有諸梵志八萬四千集在一處其有試術過者便與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A4]大牛千頭是時超術梵志自念『我今何故家家乞求不如詣彼大眾共捔技術』是時超術梵志便往至大眾所

「爾時眾多梵志遙見超術梵志各各高聲喚曰『善哉祠主今獲大利乃使梵天躬自下降』時八萬四千諸梵志等各起共迎異口同音而作是語『善來大梵神天』時超術梵志便生此念『此諸梵志謂呼吾是梵天然復吾亦非梵天』是時超術梵志語諸婆羅門曰『止諸賢勿呼吾是梵天也汝等豈不聞乎雪山北有大梵志眾師名耶若達天文地理靡不貫練』諸梵志曰『吾等聞之[2]不見耳』超術梵志曰『我是其弟子名曰超術』是時超術梵志便向彼眾第一上坐而告之曰『設知技術者向吾說之

「爾時彼眾第一上坐即向超術梵志誦三藏技術無有漏失超術婆羅門復語彼上坐曰『一句五百言今可說之』是時彼上坐曰『我不解此義何等是一句五百言者』時超術梵志告曰『諸賢默然聽說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

「比丘當知爾時超術梵志便誦三藏之術及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爾時八萬四千梵志歎未曾有『甚奇甚特我等初不聞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今尊者宜在上頭第一上坐

「爾時超術梵志移彼上坐已便在第一上頭坐爾時彼眾上坐極懷瞋恚發此誓願『今此人移我坐處自補其處我今所誦經籍持戒苦行設當有福者盡持用作誓「此人所生之處所欲作事我恒當壞敗其功」』

「是時彼施之主即出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3]一枚牛千頭好女一人持用與上坐使呪願爾時上坐告主人曰『我今受此五百兩金及金杖金澡罐當用供養師此女人及牛千頭還施主人所以然者吾不習欲亦不積財

「是時超術梵志受此金杖澡罐已便往詣鉢摩大國其王名曰光明彼國王請[4]定光如來及比丘眾衣食供養彼國王告令城內『其有人民有香華[5]盡不得賣若有賣者當重罰之吾自出[6]不須轉賣』復勅人民掃灑令淨勿使有[7]土沙穢惡懸繒幡蓋香汁塗地作倡妓樂不可稱計

「爾時彼梵志見已便問行道人曰『今是何日掃灑道路除治不淨懸繒幡蓋不可稱計將非國主太子有所娉娶』彼行道人報曰『梵志不知耶鉢摩大國王今請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衣食供養故平治道路懸繒幡蓋耳』然梵志祕記亦有此語『如來出世甚難得遇時時乃出實不可見猶如優曇鉢華時時乃出』此亦如是如來出現於世甚不可值又梵志書亦有[8]『有二人出世甚難得值云何二人如來及轉輪聖王此二人出現甚難得值』爾時彼復作是念『我今[9]可急速報[10]佛恩今且以此五百兩金奉上定光如來』復作是念『書記所載如來不受金銀珍寶我可持此五百兩金用買[11]華香散如來上

「是時梵志即入城內求買華香爾時[12]城中行人報曰『梵志不知耶國王有教令其有香華賣者當重罰之』時彼超術梵志便作是念『是我薄祐求華不獲將知如何』便還出城在門外立

「爾時有婆羅門女名曰善味持水瓶行取水手執五枚華梵志見已語彼女人曰『大妹我今須華願妹見賣與我』梵志女曰『我何時是汝妹為識我父母不』時超術梵志復生此念『此女人性行寬博意在戲笑』即復語言『賢女我當與價是非見惠此華』梵志女曰『豈不聞大王有嚴教不得賣華乎

「梵志曰『賢女此事無苦王不奈汝何我今急須此五枚華我得此華汝得貴價』梵志女曰『汝急須華欲作何等』梵志報曰『我今見有良地欲種此華』梵志女曰『此華[13]以離其根終不可生云何方言我欲種之』梵志報曰『如我今日所見良田種死灰尚生何況此華

「梵志女曰『何者是良田種死灰乃生乎』梵志報曰『賢女有定光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梵志女曰『定光如來為何等類』梵志即報彼女曰『定光如來者有如是之德有如是之戒成諸功德』梵志女曰『設有功德者欲求何等福』梵志報曰『願我後生當如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禁戒功德亦當如是

「梵志女曰『設汝許我世世作夫婦我便與汝華』梵志曰『我今所行意不著欲』梵志女曰『如我今身不求為汝作妻使我將來世與汝作妻』超術梵志曰『菩薩所行無有愛惜設與我作妻者必壞我心』梵志女曰『我終不壞汝施意正使持我身施與人者終不壞施心』是時便持五百金錢[1]買五枚華與彼女人共作誓願各自別去

「是時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2]時到著衣持鉢與比丘僧前後圍繞入鉢摩大國超術梵志遙見定光如[3]來顏貌[4]端政見莫不歡諸根寂靜行不錯亂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猶如澄水無有穢濁光明徹照無所罣礙亦如寶山出諸山上見已便發歡喜心於如來所持此五莖華至定光如來所到已在一面住

「時超術梵志白定光佛言『願見採受[A5]設世尊今不授決者便當於此處斷其命根不願此生』爾時世尊告曰『梵志不可以此五莖華授無上等正覺』梵志白言『願世尊與我說菩薩所行法』定光佛告曰『菩薩所行無所愛惜

「爾時梵志便說[5]偈言

「『不敢以父母  持施與外人
諸佛真人長  亦復不敢施
日月周行世  此二不可施
餘者盡可施  意決無有難

「爾時定光佛復以此偈報梵志曰

「『如汝所說施  亦不如來言
當忍億劫苦  施頭身耳目
妻子國財寶  車馬僕從人
設能堪與者  今當授汝決

「爾時摩納復說此偈

「『大山熾如火  億劫堪頂戴
不能壞道意  唯願時授決

「爾時定光如來默然不語彼梵志手執五莖華右膝著地散定光如來並作是說[6]持是福祐使將來世當如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而無有異』即自散髮在于淤泥『若如來授我決者便當以足蹈我髮上過

「比丘當知爾時定光如來觀察梵志心中所念便告梵志曰『汝將來世當作釋迦文佛如來至真等正覺

[7]超術梵志有同學名曇摩留支在如來邊見定光佛授超術梵志決又足蹈髮上見已便作是說『此禿頭沙門何忍乃舉足蹈此清淨梵志髮上此非人行』」

佛告諸比丘「爾時耶若達梵志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耶若達者今白淨王是爾時八萬四千梵志上坐者今提婆達兜[8]身是也時超術梵志者即我身是也是時梵志女賣華者今瞿夷是也爾時祠主者今執杖梵志是也爾時曇摩留支口所造行吐不善響今曇摩留支是也然復曇摩留支無數劫中恒作畜生最後受身在大海作魚身長七百由旬從彼命終來生此間與善知識從事恒親[A6][9]在善知識習諸善法根門通利以此因緣故我言『久來此間』曇摩留支亦復自陳『如是世尊久來此間』是故諸比丘常當修習身意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有人似師子者有似羊者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對曰「如是[A7]」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人云何似師子者於是比丘或有人得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彼得已便自食噉不起染著之心亦無有欲意不起諸想都無此念自知出要之法設使不得利養不起亂念無增減心猶師子王食噉小畜爾時彼獸王亦不作是念此者好此者不好不起染著之心[10]無欲意不起諸想此人亦復如是若得供養衣被[11]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彼得已便自食噉不起想著之意設使不得亦無諸念

「猶如有人受人供養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得已便[12]自食噉起染著之心生愛欲意不知出要之道設使不得恒生此想念彼人得供養已向諸比丘而自貢高毀蔑他人『我所能得衣被[13]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此諸比丘不能得之』猶如大群羊中有一羊出群[14]詣大糞聚此羊飽食屎已還至羊群中便自貢高『我能得好食此諸羊不能得食』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得利養衣被[15]床臥具病瘦醫藥起諸亂想生染著心便向諸比丘而自貢高『我能得供養此諸比丘不能得供養』是故諸比丘當學如師子王莫如羊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1]有眾生知[2]反復者[3]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況大恩設使離此間千由旬百千由旬故不為遠猶近我不異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我恒歎譽知返復者諸有眾生不知反復者大恩尚不憶何況小者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著僧伽梨在吾左右此人猶遠所以然者我恒不說無反復者是故諸比丘當念反復莫學無反復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人懈惰種不善行於事有損若能不懈惰[4]精進者[5]此者最妙於諸善法便有增益所以然者彌勒菩薩經三十劫應當作佛至真等正覺我以精進力勇猛之心使彌勒在後過去恒沙多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以此方便當知懈惰為苦作諸惡行於事有損若能精進勇猛心強諸善功德便有增益是故諸比丘當念精進勿有[6]懈怠如是[7]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阿練比丘當修行二法云何二法所謂止與觀也若阿練比丘得休息止則戒律成就不失威儀不犯禁行作諸功德若復阿練比丘得觀已便觀此苦如實知之觀苦[8]觀苦盡觀苦出要如實知之彼如是觀已欲漏心[9]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10]亦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過去諸多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由此二法而得成就所以然者猶如菩薩坐樹王下時先思惟此法止與觀也若菩薩摩訶薩得止已便能降伏魔怨若復菩薩得觀已尋成三達智成無上至真等正覺是故諸比丘阿練比丘當求方便行此二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阿練比丘在閑靜處不在眾中恒當恭敬發歡喜心若復阿練比丘在閑靜處無有恭敬不發歡喜心正使在大眾中為人所論不知阿練之法[11]『此阿練比丘無恭敬心不發歡喜

「復次比丘阿練比丘在閑靜處不在眾中常當精進莫有懈慢悉當解了諸法之要若復阿練比丘在閑靜[12]之處有懈慢心作諸惡行彼在眾中為人所論『此阿練比丘懈怠無有精進』是故比丘阿練比丘在閑靜處不在眾中[13]當下意發歡喜心莫有懈慢無有恭敬念行精進意不移轉於諸善法悉當具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人不能善說法語云何為二人無信之人與說信法此事甚難慳貪之人[14]為說施法此亦甚難若復比丘無信之人與說信法便興瞋恚起傷害心猶如狗惡加復傷鼻倍更瞋恚諸比丘此亦如是無信之人與說信法便起瞋恚生傷害心若復比丘慳貪之人與說施法便生瞋恚起傷害心猶如癰瘡未熟復加[15]刀割痛不可忍此亦如是慳貪之人與說施法倍復瞋恚起傷害心是謂比丘[16]此二人難為說法

「復次比丘有二人易為說法云何為二有信之人與說信法不慳貪人與說施法比丘有信之人與說信法便得歡喜意不變悔猶如有病之人與說除病之藥便得平復此亦如是有信之人與說信法便得歡喜心不改變若復無貪之人與說施法即得歡喜無有悔心猶如有男女端[17]自喜沐浴手面復有人來持好華奉上倍有顏色復以好衣服飾奉上其人彼人得已益懷歡喜此亦如是無慳貪[18]之人與說施法便得歡喜無有悔心是謂比丘此二人易為說法是故諸比丘當學有信亦當學布施莫有慳貪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〇)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法與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云何為二法供養父母是謂二人獲大功德成大果報若復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獲大功德得大果報是謂比丘施此二人獲大功德受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是故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一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2]飯食[3]蓐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4]於屎溺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槃特告弟朱利槃特曰「若不能持戒者還作白衣」是時朱利槃特聞此語已便詣[5]祇洹精舍門外立而墮淚

爾時世尊以天眼清淨[6]觀是朱利槃特比丘在門外立而悲泣不能自勝世尊從靜室起如似經行至祇洹精舍門外告朱利槃特曰「比丘何故在此悲泣

朱利槃特報[7]「世尊兄見驅逐『若不能持戒者還作白衣不須住此』是故悲泣耳

世尊告曰「比丘勿懷畏怖我成無上等正覺不由卿兄槃特得道

爾時世尊手執朱利槃特[8]詣靜室教使就坐世尊復教使執掃[9]「汝誦此字為字何等

是時朱利槃特誦得掃復忘㨹若誦得㨹復忘掃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誦此[A8]掃㨹[A9]乃經數日然此掃㨹復名除垢朱利槃特復作是念「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淨也」復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10]悔我我今當思惟此義」以思惟此義復作是念「今我身上亦有塵垢我自作喻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彼復作是念「縛結是垢智慧是除我今可以智慧之㨹掃此結縛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思惟五盛陰成者敗者所謂此色色習色滅是謂痛成者敗者爾時思惟此五盛陰已欲漏心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11]胎有如實知之尊者朱利槃特便成阿羅漢已成阿羅漢即從[12]坐起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掃㨹

世尊告曰「比丘云何解之

朱利槃特報曰「除者謂之慧垢者謂之結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如汝所言除者是慧垢者是結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向世尊而說此偈

「今誦此已足  如尊之所說
智慧能除結  不由其餘行

世尊告曰「比丘如汝所言以智慧非由其餘

爾時尊者聞[13]世尊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不可敬待亦不足愛著世人所捐棄云何為二法怨憎共會此不可敬待亦不足愛著世人所捐棄恩愛別離不可敬待亦不足愛著世人所捐棄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世人所不喜不可敬待

「比丘[14]復有二法世人所不棄云何為二法怨憎別離世人[15]之所喜恩愛集一處甚可愛敬世人[16]之所喜是謂比丘有此二法世人所喜

「我今說此怨憎共會恩愛別離復說怨憎別離恩愛共會有何義有何緣

比丘報曰「世尊諸法之[17]唯願世尊與我等說諸比丘聞已當共奉行

世尊告曰「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諸比丘此二法由愛興由愛生由愛成由愛起當學除其愛不令使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


校注

[0596023] (東晉譯)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宋】【元】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明】 [0596024] 於【大】彼【宋】【元】【明】 [0596025] 比【大】諸比【宋】【元】【明】 [0597001] 比丘【大】比丘眾【宋】【元】【明】 [0597002] 逕【大】經【宋】【元】【明】 [0597003] 後【大】從【宋】【元】【明】 [0597004] 識知【大】知識【宋】【元】【明】 [0597005] 之【大】*〔-〕【宋】*【元】*【明】* [0597006] 所作已辦梵行已立【大】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宋】【元】【明】 [0597007] 胎【大】〔-〕【宋】【元】【明】 [0597008] 諸【大】是時諸【宋】【元】【明】 [0597009] cf. Divyāvadāna, pp. 246-254. [0597010] 央【大】鞅【宋】 [0597011] 曇摩留支【大】~Dharmaruci. [0597012] 申【大】伸【宋】【元】【明】 [0597013] 舍宅【大】屋舍【宋】【元】【明】 [0597014] 支【大】肢【宋】【元】【明】 [0597015] 祇洹【大】*祇桓【明】* [0597016] 上坐【大】*上座【宋】*【元】*【明】* [0597017] 者【大】〔-〕【宋】【元】【明】 [0597018] 定光【大】錠光【元】【明】~Dīpaṅkara. [0597019] 爾時【大】爾因【宋】 [0597020] 不惓【大】不倦【宋】【元】【明】 [0597021] 雲雷【大】*雷雲【宋】*【元】*【明】* [0597022] 端政【大】端正【宋】【元】【明】 [0597023] 髮【大】眼【宋】【元】【明】 [0597024] 又【大】*如【宋】*【元】*【明】* [0597025] 技【大】*伎【宋】*【元】*【明】* [0597026] 弟子此【大】此弟子【宋】【元】【明】 [0597027] 逕【大】經【宋】【元】【明】 [0597028] 觀【大】貫【宋】【元】【明】 [0597029] 超術【大】是超術【宋】【元】【明】 [0598001] 罐【大】灌【宋】【元】 [0598002] 不見耳【大】不曾見【宋】 [0598003] 一枚【大】一放【宋】 [0598004] 定光【大】*錠光【元】【明】* [0598005] 盡【大】者盡【宋】【元】【明】 [0598006] 買【大】價【宋】【元】【明】 [0598007] 土【大】土石【宋】【元】【明】 [0598008] 語【大】此語【宋】【元】【明】 [0598009] 可【大】何【宋】【元】【明】 [0598010] 佛【大】師【宋】【元】【明】 [0598011] 華香【大】*香華【宋】*【元】*【明】* [0598012] 城中【大】城內【宋】【元】【明】 [0598013] 以【大】已【宋】【元】【明】 [0599001] 買【大】賣【宋】【元】 [0599002] 時到【大】到時【宋】 [0599003] 來【大】來來【宋】【元】【明】 [0599004] 端政【大】端正【宋】【元】【明】 [0599005] 偈言【大】此偈【宋】【元】【明】 [0599006] 持【大】特【宋】 [0599007] 時【大】爾時【宋】【元】【明】 [0599008] 身【大】*〔-〕【宋】*【元】*【明】* [0599009] 在【大】〔-〕【宋】【元】【明】 [0599010] 無【大】無有【宋】【元】【明】 [0599011] 飯【大】*飲【宋】*【元】*【明】* [0599012] 自【大】〔-〕【宋】【元】【明】 [0599013] 飯【大】飲【明】 [0599014] 已詣【大】見諸【宋】【元】【明】 [0599015] 床【大】〔-〕【宋】【元】【明】 [0600001] 有【大】言【宋】【元】【明】 [0600002] 反復【大】*返復【宋】*【元】*【明】* [0600003] 此【大】比【宋】【元】 [0600004] 精【大】而精【宋】【元】【明】 [0600005] 此者【大】此人【宋】【元】【明】 [0600006] 懈怠【大】懈隋【宋】【元】【明】 [0600007] 諸【大】〔-〕【宋】【元】【明】 [0600008] 習【大】集【宋】【元】 [0600009] 解脫【大】得解脫【明】 [0600010] 亦【大】〔-〕【宋】【元】【明】 [0600011] 云【大】云何【宋】【元】【明】 [0600012] 之【大】〔-〕【宋】【元】【明】 [0600013] 當【大】〔-〕【宋】【元】【明】 [0600014] 為【大】與【宋】【元】【明】 [0600015] 刀割【大】刀瘡【宋】【元】【明】 [0600016] 此【大】*有此【宋】*【元】*【明】* [0600017] 政【大】正【宋】【元】【明】 [0600018] 之【大】〔-〕【宋】【元】【明】 [0601001] ~A. II 4. 2. Duppaṭikāra. [0601002] 飯【大】飲【宋】【元】【明】 [0601003] 蓐【大】〔-〕【宋】【元】【明】 [0601004] 於屎溺【大】屎尿【宋】【元】【明】 [0601005] 祇洹【大】*祇桓【明】* [0601006] 觀是【大】觀見【宋】【元】【明】 [0601007] 曰【大】白【元】 [0601008] 詣【大】將詣【宋】【元】【明】 [0601009] 㨹【大】*篲【宋】*【元】*【明】* [0601010] 悔【大】誨【宋】【元】【明】 [0601011] 胎【大】復【宋】後【元】【明】 [0601012] 坐【大】座【宋】【元】【明】 [0601013] 世尊【大】佛【宋】【元】【明】 [0601014] 復【大】當知復【宋】【元】【明】 [0601015] 之【大】心【宋】【元】【明】 [0601016] 之【大】〔-〕【宋】【元】【明】 [0601017] 王【大】主【宋】【元】【明】
[A1] 曇【CB】瞿【大】
[A2] [-]【CB】[*]【大】
[A3] [-]【CB】[*]【大】
[A4] 枚【CB】杖【大】
[A5] 設【CB】【麗-CB】說【大】(cf. K18n0649_p0382a22; T02n0125_p0599b04)
[A6] [-]【CB】[*]【大】
[A7] 尊【CB】界【大】
[A8] 掃【CB】【麗-CB】[-]【大】(cf. K18n0649_p0385a24; T02n0125_p0601b04)
[A9] [-]【CB】【麗-CB】掃【大】(cf. K18n0649_p0385b02; T02n0125_p0601b23)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