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優波離品
四一 優波離
一
二
[P.92]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P.93]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如是尊者[4]優波離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二 拘利耶維薩(二十億)[1]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P.94]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P.95]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如是尊者蘇那拘利耶維薩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三 拔提拘利吾達耶弗多(拘利吾達之子賢善)
一
二
[P.96]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P.97]——如是尊者者拔提拘利吾達耶弗多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四 山尼達帕迦[1](共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如是尊者山尼達帕迦宣唱此等偈。
四五 潘奢哈提耶(五手)
一
二
[P.98]三
四
五
六
——如是尊者潘奢哈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六 巴多瑪奢達尼耶(蓮翳)
一
二
三
四
五
——如是尊者巴多瑪奢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七 薩耶那達耶迦(褥施)
一
二
[P.99]三
四
五
——如是尊者薩耶那達耶迦長老宣唱如是偈畢。
四八 羌伽瑪達耶迦(經行處布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如是尊者羌伽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P.100]四九 須跋陀(好賢)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第五誦品——
[P.101]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如是尊者須跋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五〇 純陀(瘦短)[1]
一
二
[P.102]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P.103]一七
一八
一九
——如是尊者純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校注
[0115001] 三杖縛為一束具有三脚,為仙者用具之一。 [0115002] 讀為 carā sadā(異本)。 [0116003] 讀為 samāyutaṁ(異本)。 [0117004] 註釋中為 Bhāgineyyupāli 與前出之優波離區別。但其內容卻與持律第一之優波離為同一人。 [0118001] 詳解為 Soṇa-Koḷiyavessa(黃金二十億),又異本為 KotiKaṇṇa(億耳)Koḷiyavessa 或 Koḷivisa 與漢譯億耳比丘(Koṭikanna)當為另一人。可參閱 Theragāthā(南傳藏卷二五)中別出兩者之偈。漢譯則往往與此混同。此在譬喻經之各寫本中,亦同犯此類錯誤。 [0119002] 自此以下至第二十一偈止,插入有關甘蔗(okkāka.Ikṣuāku)王統之傳說。甘蔗王之子女九人為四男五女。王後立新妃,寵愛新妃及其一子,驅逐先妃之子等於國外。彼等入最上之山即雪山,住於湖畔之薩伽(Sāka)樹林中,兄妹相婚。保持血統之純潔。此即釋迦族之祖。D. 3. Ambaṭṭha(南傳藏卷六、一三七頁)、長阿卷一三、阿摩晝經 Sumangala. I. P. 174 及其他請參閱。 [0119003] 讀為 tayā。 [0119004] 甘蔗王之長女名曰 Piyā 患癩病被棄於洞窟。為拘羅(kola)市之王而出家者,於其近傍將其救出。此後裔曰拘利族。見 Cf. MahāvastuI, P. 353; Sumaṅgala, I. P. 262。 [0119005] 應視作第十三偈續述至此。予意以為甘蔗王或拘利族之祖應視為一剎帝利。 [0119006] Soṇa(黃金)。 [0120007] Aṅgīrasa(肢光)為釋尊之異名。 [0121001] 讀為 Sattukāñ Ca(暹羅本)。 [0121002] 讀為 tūlikā。 [0123001] 異本中為 Santiṭṭhāpaka 或為 Sanniṭṭhāpaka。 [0123002] Arindama(摧敵)。 [0124001] Hatthiya(手)。 [0125001] Padumissara(蓮華自在)。 [0126001] 或應讀為 uccatte。 [0126002] ratana(aratni)長度之單位,合二十一拇指中幅之長度。或與 12anguli(指)相當。 [0126003] hattha(hasta)譯為肘,長度之單位,為由肘至中指尖端之長度,但實測究為幾何?頗有異說。一說為一尺八寸。茲示其關係單位相互之量如次:24 anguli = 1 hasta; 4 hasta = 1 dhanu(弓); 500 dhanu = 1 kro'sa(拘盧舍)8; kro'sa = 1 yojana(由旬)。 [0128001] tagara, mallikā,多羅伽略稱伽羅,為香之名。摩利迦為花之名,亦稱次第花,為一種香草。 [0129002] Jalajutama 即 Padumuttara 指佛而言。 [0129003] 過去七佛之第六佛。過去二十四佛之第二十四佛。 [0130001] 一般係指為摩訶周那,大純陀(Mahācunda)比丘。即舍利弗之弟。但在此或指為他人之混同者。 [0130002] Jāti 為素馨之類。 [0131003] Dujjaya(難勝)。 [0131004] Vaṅganta 為舍利弗及純陀之父。 [0131005] Sārī(鶖鷺)。 [0131006] Cūḷacunda(小純陀)。 [0131007] 兄指舍利弗(Sāriputta)。 [0131008] 此為指舍利弗涅槃之時,彼為辦理荼毘等諸事,行施供養。此時純陀傳為舍利弗之沙彌。S. 47. 13. Cuṇḍa.(S. V. P. 161),雜阿卷二四(大正藏,卷二、一七六頁中)參閱。 [0131009] 讀為 dhātuṁ pattamhi ociya(暹羅本)。 [0133001] Seyya = Sayana。【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