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 須波離奢利耶
一六一 須波離奢利耶(善崇敬)
一
二
大仙不遠處,眾多夜叉集,彼等認知佛,己達所當作。
三
四
吾承侍尊師,見清淨果報,三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五
六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波離奢利耶長老宣唱此偈。
[P.182]一六二 迦那耶羅普毘耶(迦那耶羅花)
一
悉達多世尊,善逝世間解,眾多弟子隨,行步來城中。
二
三
四
吾供養花朶,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五
八十七劫昔,四王大威力,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六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迦那耶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六三 格奢伽達耶迦(堅果布施)
一
二
帝沙佛大仙,吾施彼世尊,如願吾再生,如想得快樂。
三
彼時布施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果此果報。
四
五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格奢卡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P.183]一六四 提薩普奢伽(處供養)
一
阿塔達西佛,世間居上首,彼佛騰空去,往直風路行。
二
尊師騰空行,彼大仙足停,彼處吾合掌,清信施供養。
三
吾見大牟尼,從此千八劫,惡趣吾不知,供養處果報。
四
五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薩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六五 伽尼伽拉奢達尼耶(伽尼伽拉之繖蓋)
一
二
伽尼伽拉花,採摘作繖蓋,並作花鬘覆,以此捧獻佛。
三
依此獻供花,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四
五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3]伽尼伽拉普毘耶長者宣唱此等偈。
[P.184]一六六 薩毘達耶迦(酥布施)
一
二
世尊次第行,近至吾邊傍,吾受其鉢陀,盛酥油施佛。
三
爾時施酥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酥油果報。
四
五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毘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六七 優提迦普毘耶(素馨花)
一
羌達巴伽河,吾沿岸邊行,迎見自存人,如娑羅樹花。
二
吾持素馨花,拜見大牟尼,清淨心內喜,吾捧花獻佛。
三
依此花供養,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四
五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優提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P.185]一六八 睹薩達耶迦(布布施)
一
低彌羅市盛,時吾為王子,吾得於供獻,布施靜安人。
二
世尊容吾意,以手觸施衣,佛陀納衣後,騰上高空去。
三
如是自佛去,施布後追逐,吾心忽清淨,佛為最上人。
四
爾時施布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布此果報。
五
六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睹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六九 薩瑪達巴迦(訓示)
一
二
召集彼大眾,期造增福業:「華鬘施僧團,作無上福田。」
三
彼等然允諾,遵從吾意願,眾人備華鬘,布施毘婆尸。
四
依此華鬘施,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華鬘果報。
五
六
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瑪達巴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校注
[025300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八佛。Buddhavaṁsa 3l; Jātaka I, P, 36。 [0253002] 讀為 upaṭṭhahiṁ(暹羅本)。 [0253003] Samalaṅkata(莊嚴)。 [0254001] 在底本已將 āsiṁ-gopako 之連結符——除去。 [0254002] kanavera(or Kanavīra)屬夾竹桃。 [0255001] nāḷikera(椰子)。 [0255002] Indasama(帝似)。 [0256001] Gosujāta(牛善生)。 [0257001] 讀為 ogāhayi(暹羅本)。 [0257002] Soṇṇābha(黃金光)。 [0257003] 此處為 Kaṇikārapupphiya(伽尼伽拉花),但脚註及暹羅本皆與標題同。 [0258001] 讀為 nāmāsi(暹羅本)。 [0258002] Samodaka(等水)。 [0259001] Samuddhara(濟出)。 [0260001] Parisuddha(清淨)。 [0260001-1] Bandhumatī(親惠城)。 [0261002] Āveyya 暹羅本為 Āvela(花環),應予採用。 [0261001] 讀為 nāmāsi(暹羅本)。 [0261002-1] 底本 appasādo va ramuddhe 暹羅本為 appasaddho ca……。 [0261003] Sayampabha(自照)。(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2]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02]註標修訂成[03]註標。) [0262001] Māla(華鬘)指 Samādapaka 布施之華鬘。【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