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5]第八 婆耆沙長老相應
〔一〕第一 出離[1]
一
如是我聞。爾時,尊者婆耆沙與乃師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於阿臘毘之阿伽羅婆奢提耶。
二
其時,尊者婆耆沙乃出家不久之新比丘,被留作精舍之看守人。
三
其時眾多婦人為參觀精舍,裝飾打扮而來阿蘭若。
四
時尊者婆耆沙,見彼等婦人而生不快,貪欲污其心。
五
時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貪欲污我心,對我實是甚悲痛。別人[2]無從滅我心之不快而令愉悅。我自滅我心之不快、令生愉快。」
六
時,尊者婆耆沙,自滅自己之不快而生愉悅,其時以唱此偈曰:
〔二〕第二 不快[3]
一
爾時……乃至……
二
尊者婆耆沙與乃師尼俱律陀劫波,共住於阿臘毘之阿伽羅婆奢提耶。
三
其時,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從乞食歸,食後而入室[4],至夕夜,或至翌日早[5]皆不出戶門。
四
其時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貪欲污其心。
五
時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貪欲污我心。對我甚實悲痛。別人無從滅我心之不快而生愉悅,我須自滅我之不快,而令生愉悅。」
六
時,尊者婆耆沙,自滅自己之不快,令生愉悅。其時唱此等偈曰:
〔三〕第三 輕蔑溫和者[12]
一
爾時,尊者婆耆沙與乃師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於阿臘毘之阿伽羅婆奢提〔廟〕。
二
其時,尊者婆耆沙以誇自己之頓才,輕蔑其他溫和比丘等。
三
時,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以誇自己之頓才,輕蔑其他溫和比丘等。對我實是甚悲痛。」
四
如是尊者婆耆沙,自己省悔,其時唱此偈曰:
〔四〕第四 阿難[15]
一
爾時,尊者阿難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尊者阿難,清晨著衣持鉢,尊者婆耆沙為隨侍入舍衛城乞食。
三
其時,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貪欲污其心。
四
時,尊者婆耆沙以偈白阿難曰:
五
〔五〕第五 善說[19]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呼諸比丘:「諸比丘!」
三
「唯然,世尊!」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
四
世尊以此宣說:「諸比丘!四支具足之語,乃善說而非惡說。無罪垢,不令識者非難。四支者何?
五
諸比丘!於此語善說而非惡說。語法而非不法。語愛語而非非愛語。語真實而[P.189]非虛假。諸比丘!此四支具足之語,乃善說而非惡說。無罪垢,不令識者非難。」
六
世尊以此宣說,善逝以此宣說,又作如是言曰:
七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拜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八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九
時尊者婆耆沙白世尊,以適當之偈予奉讚:
〔六〕第六 舍利弗[20]
一
爾時,尊者舍利弗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其時,尊者舍利弗以和藹語、明了、無濁聲,使明知意義之法語、教示、利益、鼓勵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深切注意,虔誠,心意集中,傾耳聞法。
[P.190]三
時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此尊者舍利弗,以和藹之語,明了、無濁聲,使明知意義之法語,教示、利益、鼓勵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深切注意,虔誠,心意集中,傾耳聞法。我今向尊者舍利弗,應以適當之偈讚歎。」
四
時,尊者婆耆沙則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尊者舍利弗,以此稱尊者舍利弗:「吾友舍利弗!我湧思念!吾友舍利弗!我湧思念。」
五
「吾友婆耆沙!請說。」
六
時,尊者婆耆沙以適當之偈,向尊者舍利弗讚歎曰:
〔七〕第七 自恣[21]
一
爾時,世尊與五百比丘眾共住舍衛城東園鹿子母講堂,皆是阿羅漢。
二
其時,世尊是日布薩自恣之日,為比丘眾所圍繞,坐於露地。
三
時,世尊默然,環視比丘眾,言諸比丘:
四
「諸比丘!我今自恣。汝等對我身語,有否云何非難耶?」
[P.191]五
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弗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世尊,以此白曰:「否也!世尊。我等於世尊之身上,不見有可非議者。世尊!世尊令未生之道生,令知未知之道,說未說之法。道之知者,是道之了者,道之巧者。今弟子等順從道,而後能具有道者。世尊!我亦向世尊自恣。世尊!我之身語,有否云何可非難耶?」
六
「否也。舍利弗!我對汝之身語,亦無何可非難。舍利弗!汝是賢者、大智者、廣智者、捷智者、銳智者,貫通智者。舍利弗!猶如轉輪王之長子,以正轉父王所轉之車輪。舍利弗!如是汝正轉我所轉之無上法輪。」
七
「世尊!若於我身語,皆無可非難者,此五百比丘眾之身語,尚有何可予非難耶?」
八
「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之身語,我無可非難。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中,有六十比丘是三明者,六十比丘是六通者,六十比丘是俱解脫者,其他是慧解脫者。」
九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世尊,以此白世尊曰:
一〇
「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一一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一二
時,尊者婆耆沙,以適當之偈,向世尊讚歎曰:
〔八〕第八 千以上[22]
一
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人比丘,俱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其時,世尊依導引涅槃[23]之法語,教示、利益、鼓勵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深切注意,虔誠、心意集中、傾耳聞法。
三
時,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今世尊依導引涅槃之法語,教示、利益、鼓勵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深切注意,虔誠、心意集中,傾耳聞法。我今以適當之偈,向世尊讚歎。」
四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敬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五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六
時,尊者婆耆沙,以適當之偈,向世尊讚歎曰:
七
「婆耆沙!此等偈乃汝以前所作耶?或汝立即憶起者耶?」
八
「世尊!此等偈非以前之作,乃我當今立即所現。」
九
「然則,婆耆沙!既非以前所作者,即更再多說。」
一〇
「唯然!世尊!」尊者婆耆沙奉答世尊,即說更多偈讚世尊:
〔九〕第九 憍陳如[27]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時,尊者阿若憍陳如,甚久始詣世尊處。詣而五體投地於世尊足,以口接吻世[P.194]尊之足,手磨而呼自名曰:「世尊!我是憍陳如;善逝!我是憍陳如。」
三
時,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此尊者阿若憍陳如,甚久始詣世尊處,詣而五體投地於世尊之足,以口接吻世尊之足,手磨自呼名曰:『世尊!我是憍陳如;善逝!我是憍陳如。』今尊者阿若憍陳如,於世尊面前,我以適當之偈讚歎。」
四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五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六
時,尊者婆耆沙對尊者阿若憍陳如,於世尊面前,以適當之偈讚曰:
〔一〇〕第十 目犍連[28]
一
爾時,世尊與五百比丘眾,俱住王舍城伊師耆利山側黑曜巖,皆是阿羅漢。時,尊者大目犍連,以驗彼等之心,解脫而無億波提[29]。
二
時,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與五百比丘眾,俱住王舍城伊師耆利山側黑曜巖,皆是阿羅漢。尊者大目犍連,以驗彼等之心,悉解脫而無億波提。今尊者大目犍連於世尊之面前,我以適當之偈讚歎。」
[P.195]三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四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五
時,尊者婆耆沙對尊者大目犍連,於世尊面前,以適當之偈讚曰:
〔一一〕第十一 伽伽羅池[30]
一
爾時,世尊住瞻波伽伽羅之蓮池岸邊。有五百比丘眾,七百優婆塞,七百優婆夷,數千之諸天俱,世尊依其光顏,依其名聲,光輝勝越彼等。
二
時,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住瞻波伽伽羅之蓮池岸邊。有五百比丘眾,七百優婆塞,七百優婆夷,數千之諸天俱。世尊依其光顏,依其名聲,光輝勝越彼等。今於世尊面前,我以適當之偈讚歎。」
三
時,尊者婆耆沙即從座起,一肩著衣,合掌禮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湧思念;善逝!我湧思念。」
四
世尊曰:「婆耆沙!請說。」
五
時,尊者婆耆沙於世尊面前,以適當之偈讚曰:
校注
[0312001]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八(大正藏二.三三一b)。 [0312002] 師今不在故我不能止。 [0313003]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六(大正藏二.三三〇c)。 [0313004] 如斯之人,到達 vihāragaruko 屋室。 [0313005] 直至翌晨托鉢時,猶在室中。 [0314006] vanatha = kilesamahāvana(煩惱大林)。 [0314007] 底本之 anato 讀作 arati = taṇhārati rahito。 [0314008] mutattā = viññāṇattabhāvā。 [0314009] 依 upadhi = khandha-kilesa-abhisankhāra 諸蘊、煩惱行之諸依。 [0314010] 底本之 saṭṭhitaritā 讀作 saṭṭhi nissitā。註釋為執著於六境之凡常不如法覺。其六境之一一各有十覺。 [0315011] paṭicca 在註釋中則解釋為 nibbānaṁ paṭicca。 [0315012]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九(大正藏二.三三一c)。 [0316013] vijjāyantakaro = vijjāya kilesa-antakaro。 [0316014] samitāvi = rāgâdinaṁ samitatāya samitāvi。 [0316015]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七(大正藏,二.三三一c)。 [0317016] 原文 parato passa 如依字義為見他,在註釋則作見無常解。 [0317017] sati kāyagatā 身念住,乃觀身不淨。 [0317018] 現觀於慢。乃現觀於慢之捨離。(註釋) [0317019] 雜阿含經卷四五.二一(大正藏二.三三二a)。 [0319020]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三(大正藏二.三二九b)。 [0320021]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五(大正藏二.三三〇a)。 [0322022] 雜阿含經卷四五.二二(大正藏二.三三二b)。 [0322023] 原文 nibbānapaṭisaṁyutta 乃與涅槃相關之義。 [0324024] 在底本雖作 asitaṁ,在註釋中則讀作 anissitaṁ。漢譯亦作清白之法,今譯作無所著之清白法。 [0324025] 依註示,見處者,乃指識處之四識住,七識住,亦指我人之輪迴。 [0325026] 在註中,解釋其五之第一法,說示五群之首,五群之法,其意義則不甚明瞭。在英譯中,則讀作 dassa-ṭ ṭhānaṁ。 [0325027]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二(大正藏二.三二九b)。 [0326028]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四(大正藏二.三二九c)。 [0326029] 億波提(upadhi)指成為再有者。依著。 [0327030] 雜阿含經卷四五.一一(大正藏二.三二九a)。 [0328031] 雜阿含經卷四五.二〇(大正藏二.三三一c)。 [0329032] 原文 niyāmagataddasā = niyāmagatā c'eva niyāmadasā ti ca(決定得入、決定得見)。【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