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現觀相應[1]
〔一〕第一 爪尖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其時,世尊為令取爪尖之小垢,謂諸比丘曰:「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我此所取爪尖之小垢與大地土,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此大地土為多,世尊所取爪尖之小垢為少。世尊所取爪尖之少垢,與大地土相比,實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同此,見具足之聖弟子,達於現觀之人,即滅盡苦終較多,殘苦為少。此則,滅盡前者之苦蘊而終者,與極七返生相比,此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五
諸比丘!如是大利為法現觀,如是大利,為得法眼。」
〔二〕第二 蓮池[2]
[P.134]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有長五十由旬,寬五十由旬,深五十由旬之蓮池,其水盈滿至岸。有人以草端掬水,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以草端所掬之水,與蓮池之水,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蓮池之水較多,以草端所掬之水為少。以草端所掬之水,與蓮池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同此,見具足之聖弟子,達現觀之人,即滅盡苦終較多,殘苦為少。以此前者之苦蘊滅盡,苦蘊終者,與極七返生者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五
「諸比丘!如是大利,為法現觀。如是大利,為得法眼。」
〔三〕第三 合流水(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35]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有人於恒河,耶符那、伊羅跋提,薩羅遊、摩醯,此等諸大河之合流,於匯合處,欲掬二、三滴水,諸比丘!汝等對其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與合流之水,何者較多?」
三
「大德,匯流之水較多,所掬之二、三滴水為少。所掬之二、三滴水與合流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四〕第四 合流水(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此等之恒河、耶符那、伊羅跋提、薩羅遊、摩醯匯入諸大河合流、會合,將其水留二、三滴、而滅盡終矣。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合流之水,滅盡為終者,與所留之二、三滴水,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合流之水,即滅盡而終之水較多,所留之二、三滴水為少。所留之二、三滴水,與滅盡而終之合流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五〕第五 地(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36]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人於大地之一處,以七粒棗種子置於大土塊中。諸比丘!汝等對作此如何思惟耶?大地之一處所置之七粒棗種子大之土塊,與大地土,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大地土較多,置於大地一處七粒棗種子大之土塊較少。以置於一處七粒棗種子大之土塊與大地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六〕第六 地(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如除去七粒棗種子大之土,令大地土滅盡至終,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滅盡至終之大地土,與存留七粒棗種子大之土,何者為多耶?」
三
「大德,然則,滅盡至終之大地土多,而存留七粒棗種子大之土為少。存留七粒棗子大之土以比滅盡至終之大地相比,不及其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七〕第七 海(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如斯曰:「汝等比丘!譬如有人,從大海掬取二、三滴水,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與大海之水,何者較多耶?」
[P.137]三
「大德!大海之水為多,掬取之二、三滴水為少。將掬取之二、三滴水與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所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八〕第八 海(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國。
二
〔爾時,世尊曰:〕「諸丘比!譬如取存二、三滴水,而大海滅盡歸終,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滅盡歸終之大海水,與所取存之二三滴水,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滅盡歸終之大海水為多,所取存之二三滴水較少。所取存之二、三滴水與滅盡歸終之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九〕第九 山喻(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有人,於雪山王之一處,置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置於一處之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與雪山王相比,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雪山王乃較多,置於一處之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為少。置於一處之七粒[P.138]芥子種大之小石,與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亦同於此……。」
〔一〇〕第十 山喻(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以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取存,至雪山王滅盡歸終。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為滅盡歸終之雪山王與所取存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此滅盡歸終之雪山王較多,所取存之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為少。以所取存七粒芥子種大之小石,與滅盡歸終之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同於此,見具足之聖弟子,達現觀之人,滅盡歸終之苦較多,所殘存之苦為少,以此,苦蘊滅盡歸終,則與極七返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能及。」
五
「諸比丘,如是大利為法現觀,如是大利為得法眼。」
〔一一〕第十一 山喻(之三)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39]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有人,於須彌山之一處,置七粒豆大之小石。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置一處之七粒大之小石與須彌山,何者較多耶?」
三
「大德,此須彌山為較多,置一處之七粒豆大之小石為少。如以置一處之小石與須彌山相比,百倍、千倍、乃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四
「諸比丘!同於此,以異學之沙門、婆羅門、遊方者之到達者,與見具足之聖弟子所到達之人相比,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五
「諸比丘!如是大達者,見具足之人,如是之大勝智。」
此頌曰: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