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相應部經典

[P.160]第七 婆羅門相應

第一 阿羅漢品

〔一〕第一 陀然闍仁[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其時有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妻名陀然闍仁信樂佛

陀然闍仁將近於運食與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發三次之歡喜語「歸命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乃至歸命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以此謂陀然闍仁曰「此賣女不論何時常語彼禿頭沙門之功德賣女今我應論破汝師

「否也婆羅門包含世界於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得能論破我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然則汝婆羅門去即當自知

婆羅墮婆闍之婆羅門忿怒不喜而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相致問交談而坐一面

[P.161]

坐一面之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以偈言世尊曰

殺何物樂寢[2]     殺何物不悲
殺害何一法     瞿曇卿讚歎

〔世尊〕殺忿是樂寢     殺忿無有悲
婆羅門毒根     以為最上蜜
忿怒之殺害     聖者是讚賞
如是之殺法     其殺無有悲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瞿曇是最勝瞿曇猶如令倒者起覆者顯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見物形如闇中之燈明如是瞿曇請說種種法我歸命世尊瞿曇僧伽我得於世尊瞿曇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〇

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得於世尊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羅墮婆闍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為成就無上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於現法得入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二

於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二〕第二 讒謗[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沙門瞿曇之處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P.162]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以激烈惡語讒謗非難世尊

作如是言已世尊於此告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婆羅門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親戚骨肉者客等來造訪汝否

「唯然瞿曇時常有朋友親戚骨肉者客等來造訪我

「婆羅門汝如何思惟耶汝予與彼等堅食軟食及美食否

「唯然瞿曇我時常與彼等堅食軟食及美食

「婆羅門若彼等不受者則將成為誰之物耶

「瞿曇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當屬我者

一〇

「婆羅門如是汝讒謗不應讒謗我誹謗不應誹謗我非難不應非難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羅門彼則是汝之物讒謗返還其讒謗者誹謗返還其誹謗者非難返還其非難者婆羅門此謂〔主客〕共食[4]共來往我不與汝共食共來往婆羅門此是汝物婆羅門此是汝物

一一

「王與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曇『沙門瞿曇是應供者然瞿曇亦將怒』」

一二

〔世尊〕無忿自調御     是為正生活
有正智解脫     寂靜如是人
忿由何處起     以忿還忿者
更為是惡事     不以忿還忿
戰得二勝利     知他之所忿
靜己正念人     自及他兩方
皆行於利益     彼乃自與他
兩方之醫師     於法無知者
以此為愚人

[P.163]一三

如是言已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乃至我今歸依世尊瞿曇僧伽願於世尊瞿曇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一四

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於世尊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五

尊者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具足戒不久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為成就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於現法得入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六

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為一阿羅漢

〔三〕第三 阿修羅王[5]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於沙門瞿曇之處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以激烈不善之語讒謗誹謗世尊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沙門汝勝利沙門汝勝利

〔世尊〕口出粗惡語     愚者以為勝
然實勝利者     乃知堪忍人
以忿還忿者     更為是惡事
不以忿還忿     戰得二勝利
知他之所忿     靜己正念人
自及他兩方     皆行於利益
彼乃自及他     兩方之醫師
於法無知者     以此為愚人

[P.164]

如是言已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此尊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四〕第四 毘蘭耆迦[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於沙門瞿曇座前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默然而立一面

世尊知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心之所念以偈告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

清淨無穢惡     以污無垢人
惡還其愚人     逆風撒細塵

如是言已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世尊是最勝者我今歸依世尊瞿曇僧伽願於世尊處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又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五〕第五 不害[7]

舍衛城因緣

[P.165]

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坐一面之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我是不害瞿曇我是不害

〔世尊〕若如其名者     汝實為不害
然而不害於     身口以及心
以不害他者     始名實不害

如是言已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乃至

又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六〕第六 縈髻[8]

舍衛城因緣

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坐一面之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內外之纏縺     人人迷此纏
奉問於瞿曇     誰利此纏縺

〔世尊〕智慧人住戒     以修心智慧
熱心深慎者     彼應離纏縺
以離於貪著     乃至瞋無明
漏盡阿羅漢     解脫於纏縺
名之以及色     障礙及色想
無餘盡消滅     此悉斷纏縺

如是言已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又其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七〕第七 淨者[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6]

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坐一面之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世尊處語此偈曰

雖持戒苦行     世間之如何
婆羅門不清     明行具足者[10]
唯此是清淨     其外無淨者

〔世尊〕雖多唱馱咒     埃滿內不淨
外依於欺瞞     非生婆羅門
譬如剎帝利     婆羅門毘舍
首陀旃陀羅     下水清掃人
精勤而不撓     常勇猛精進
達最勝清淨     知此婆羅門

如是言已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八〕第八 拜火[11]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其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行火供煮酪米飯為拜火供犧

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於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家至而立於一面

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三明等具足     生高有多聞
明行具足者     受食我乳飯

〔世尊〕雖多唱馱咒     埃滿內不淨
外蔽於欺瞞     非生婆羅門
以知於宿命     見天界惡趣
[P.167]及達生之滅     聖者力成滿
有此三明人     三明婆羅門
明行具足者     我受食乳飯

「尊者瞿曇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羅門

〔世尊〕我唱此偈者     非為得食者
婆羅門於此     知見者非法
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價
婆羅門法住     是為生活道
漏盡悔行靜     完全大聖者
依事奉飲食     是為功德田

如是言已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九〕第九 孫陀利迦[12]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之孫陀利迦河邊

又有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孫陀利迦河邊行火供作拜火供犧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犧立座回顧四週「誰應受食我此剩餚供物耶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包頭坐於樹下見已以手持剩餚供物右手執水瓶以趣近世尊

世尊聞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之足音摘去頭包

[P.168]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此人禿頭此人禿頭者」從此欲折迴

然則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又生如是思念「婆羅門亦有禿頭者我寧詣而以問其生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世尊〕勿以問出生     唯問其行為
微木亦生火     雖然生為卑
智慧有駿敏[13]     止惡有慚愧
是為聖者生     依真所調順
以具悉調順     到達於聖道[14]
成就梵行人     帶來供犧牲
呼報出食事[15]     是人值供養
以給於供犧

一〇

〔婆羅門〕於我此供犧     善為於供養
今見如師者     以前未見故
我剩餚供犧     他眾受為食
尊者瞿曇受     尊者婆羅門

一一

〔世尊〕我唱此偈者     非為以得食
婆羅門於此     知見者非法
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價
婆羅門法住     是為生活道
漏盡悔行靜     完全大聖者
依事奉飲食     是為功德田

一二

「尊瞿曇然則我此剩餚供犧應與何人耶

[P.169]一三

「婆羅門我如來與如來弟子外即包含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食此剩餚供犧能消化者婆羅門是故汝從此剩餚供犧捨於無草處或沉於無蟲之水中

一四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從此剩餚供犧沉於無蟲之水中

一五

其剩餚供犧沉於水中時唧唧出聲生煙出炎喻於日中太陽所熱之鐵板投入水中唧唧出聲生煙出炎

一六

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驚恐毛髮豎立來詣世尊處詣而立於一面

一七

世尊以偈言於立一面之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

婆羅門事火     勿思得清淨
智云此外事     依外求清淨
依是不得淨     婆羅門我止
事火而內燃     依常火常靜[16]
我是阿羅漢     常行於梵行
婆羅門汝慢     是名為重擔[17]
忿煙妄語灰     舌即是木酌
心供犧火處     善以自調順
始為是人火     婆羅門有戒
渡津法之湖     澄清無染污
常為善人讚     聖者來此浴
體清渡彼岸     真實與正法[18]
自制是梵行     婆羅門依此
中道得最勝[19]     直心者歸命
我謂此等人     為隨法行者

[P.170]一八

如是言已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一九

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一〇〕第十 婆富提低[20]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繁茂森林

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有十四頭牛去處不明

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尋牛至森林至而見世尊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坐於繁茂森林

見已詣世尊處詣而於世尊前白此偈曰

於此沙門失     十四頭之牛
至今尋六日     如無有不得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撒     菜種於菜田
收穫之最惡     非一莖二莖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之     穀倉盡而空
鼠盛於其中     無有如踊躍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敷     蓆之盡七月
如未滿蚤虱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有
一兒及二兒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婦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未
蹴褐色黑白     斑點婦眠足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於此沙門無     朝等取欠債
還還以立責     然而此沙門
是為最安樂

〔世尊〕婆羅門於我     失牛十四頭
至今尋六日     如無有不得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撒菜種於田
收穫之最惡     非一莖二莖
[P.171]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穀倉盡而空
鼠盛於其中     無有如踊躍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敷蓆盡七月
牀非滿蚤虱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有一兒二兒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婦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無蹴褐黑白     斑點婦眠足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婆羅門於我     無有朝來等
迫取於欠債     還還以立責
然而婆羅門     我為最安樂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瞿曇是最勝者瞿曇猶如起倒者顯覆者示道於迷者如有眼者得見物見形如暗揭燈明如是尊者瞿曇種種說法我今歸依世尊僧伽願於尊者瞿曇之處得出家及具足戒

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具足戒不久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不久良家之子成就清淨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入於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A1]已辦不受後有

又尊者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此嗢陀南

陀然闍仁及     讒謗阿修羅
與毘蘭耆迦     不害及縈髻
淨者與拜火     與孫陀利迦
及婆富提低     依此為十經

[P.172]第二 優婆塞品

〔一一〕第一 耕田[2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南山一葦婆羅門村

又有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播種時裝五百犁具

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之農作場

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為分配食物與予於諸人

世尊到分配食物處而立一面

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為乞食而立見而言世尊曰「沙門我乃耕種耕種而食沙門汝亦須耕種耕種而得食

「婆羅門我亦耕種耕種而食

「然則我等未見尊瞿曇之軛刺棒牡牛而且尊者瞿曇作如是言『婆羅門我亦耕種耕種而食』」

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汝自云農夫     我不見汝耕
我問農夫語     何知我等耕

一〇

〔世尊〕信仰是種子     鍛鍊[22]是甘雨
智慧軛為鋤     慚乃為其柄
[23]為是其繩     正念我犁鑱
乃至為刺棒     守身及守語
以知食之量     以信免割草
[P.173]樂道我休息[24]     精進乃我負
重荷立牡牛     瑜伽運安穩
行而無有歸     行而亦無悲
如是我耕耘     不死是果實
以為此耕耘     我悉脫苦惱

一一

「尊者瞿曇且請受食尊者瞿曇農夫瞿曇之耕耘乃為不死果

一二

〔世尊〕唱偈非為食     婆羅門有此
知見者非法     諸佛之唱偈
責斥等價值     婆羅門住法
唯此生活道     諸漏悉皆盡
後悔之行靜     完滿大聖者
以事奉飲食     為求功德田

一三

如是言已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瞿曇是最勝者瞿曇喻倒者起覆者露示道於迷者如暗中揭燈明有眼者得見諸形如是尊者瞿曇說種種法我今歸依世尊僧伽願尊者瞿曇納受我今日以後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二〕第二 優陀耶[25]

舍衛國因緣

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優陀耶婆羅門之住家

優陀耶婆羅門以白飯盛滿世尊之鉢

第二次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優陀耶婆羅門家乃至

[P.174]

第三次優陀耶婆羅門以白飯盛滿世尊之鉢而言曰「甚煩沙門瞿曇勿屢次屢次來

〔世尊〕屢屢播種子     屢屢降天雨
屢屢耕農田     屢屢穀類實
屢屢乞食食     屢施施主食
屢屢施主施     屢屢行天界
屢屢搾牛乳     屢求犢母牛
屢屢疲勞苦     愚者屢入胎
屢屢於生死     屢屢送墓場

如是言已優陀耶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容納我從今日以後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三〕第三 提婆比多[26]

舍衛城因緣

世尊患感冒尊者優波婆那為世尊之侍者

世尊呼尊者優波婆那曰「優波婆那為我取溫水來

「唯然世尊」尊者優波婆那奉答世尊即著衣持鉢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默然立於一面

提婆比多婆羅門見尊者優波婆那默然立一面以偈白尊者優波婆那曰

[P.175]尊者默然立     禿頭僧伽梨
何欲及何求     為乞何而來

〔優波婆那〕阿羅漢善逝     聖者患感冒
若有溫水者     婆羅門與佛
供養應供人     尊崇可尊人
敬於可敬人     我願齎予彼

提婆比多婆羅門施一擔溫水一瓶糖蜜予尊者優波婆那

尊者優波婆那返詣世尊處詣而奉世尊溫水沐浴融糖蜜於溫水以奉世尊

如是世尊其病痊癒

一〇

提婆比多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相致問候交談坐於一面

一一

坐於一面之提婆比多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應布施何處     施何有大果
何處於供養     其施果榮盛

一二

〔世尊〕若了知宿命     見天界惡趣
達生之滅盡     滿通力聖者
應布施於此     施此有大果
如是而供果     其施果榮盛

一三

如是言已提婆比多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受納我從今日以後歸依為優婆塞

〔一四〕第四 大富者[27]

[P.176]

舍衛城因緣

有大富婆羅門裝作衰萎貧窮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世尊對坐一面之大富婆羅門曰「婆羅門汝何故裝作衰萎貧窮而來

「尊者瞿曇我有四子彼等與其妻等共謀將我逐出

「婆羅門若然汝須暗記此偈當彼等集聚會堂時子輩等之在座時唱之

我素喜其生     我希其生長
彼等與妻謀     逐我如豚犬
雖非喜賢者     亦呼我為父
唯子夜叉形     捨去我年老
如老哀弱馬     不予飲食物
我乃此子父     雖身為長者
但乞他家食     有此不孝子
不如我拐杖     可拂逐猛牛
亦可逐猛犬     暗中能導我
在於深溪時     並作定足基
依此拐杖力     倒而又得起」

此大富婆羅門在世尊處暗記此偈待眾等集聚會堂子輩在座時而唱

[P.177]

其子等即將大富婆羅門領歸家中予沐浴各予穿著一夾衣

大富婆羅門持一夾衣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相致問交談坐於一面

坐一面其大富婆羅問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等婆羅門求我等之師受納酬謝願尊者瞿曇我師受納之報謝

一〇

世尊哀憐而納受

一一

其大富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歸依為優婆塞

〔一五〕第五 憍傲[28]

舍衛城因緣

名為憍傲之婆羅門住舍衛城彼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師亦不敬長者

世尊為大眾所圍繞而說法

憍傲婆羅門作如是思念「此沙門瞿曇為大眾圍繞而說法我今詣沙門瞿曇處若沙門瞿曇語我者我即亦語彼若沙門瞿曇不語我者我即亦不語彼

憍傲婆羅門詣世尊處詣而默然立於一面

世尊不言彼

憍傲婆羅門以此沙門瞿曇無何所知而欲歸

[P.178]

世尊知憍傲婆羅門心之所念以偈告憍傲婆羅門曰

婆羅門勿慢     若為此來者
婆羅門來者     即善達其用

憍傲婆羅門「沙門瞿曇知我心」即於立處投身垂頭於世尊之足禮吻世尊之足以手自指並自呼報其名曰「尊者瞿曇我名憍傲者尊者瞿曇我名憍傲者

一〇

大眾起未曾有之心「實乃希有實乃未曾有此憍傲婆羅門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師亦不敬長者且對沙門瞿曇行如是最勝五體投地之禮敬

一一

世尊以此言[A2]憍傲婆羅門曰「婆羅門可起立以坐自座汝心已信樂我

一二

憍傲婆羅門就坐自座以偈白世尊曰

應向誰謙讓     應對誰尊奉
應予敬重誰     並予善供誰

一三

〔世尊〕對於母及父     乃至年長兄
第四乃師長     應該行謙讓
應尊此等人     且敬此等者
予供此等人     是為善供養
清涼阿羅漢     作了漏盡者
對此諸善眾     行無上禮敬
憍慢與強傲     應當皆捨去

一四

如是言已憍傲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P.179]〔一六〕第六 違義[29]

舍衛城因緣

名喚違義[30]之婆羅門住舍衛城

違義婆羅門如是思念「我今詣沙門瞿曇處其沙門瞿曇之所說即皆反對而述

世尊於露地經行

違義婆羅門詣世尊處順世尊之經行而自經行以此白世尊曰「沙門說法

〔世尊〕心污瞋恚多     何亦好反對
如是善說法     亦甚難得知
唯有滅瞋恚     除去無信樂
心之障礙者     始知善說法

如是言已違義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七〕第七 木匠[31]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森林

其時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亦因事入此森林

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於沙羅樹下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

見而如是思念「我為來此森林工作而快樂此沙門瞿曇何為而樂耶

[P.180]

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詣世尊之處詣而以偈白世尊曰

比丘汝於此     沙羅樹森林
以為何事耶     唯獨於森林
瞿曇有何樂

〔世尊〕我獨在森林     以行所應行
一切森或叢[32]     皆是我所斷
然我於森林     無有煩惱[A3]
亦無刺所刺     獨樂拂不滿

如是言已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做優婆塞

〔一八〕第八 採薪[33]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森林

其時有婆羅墮闍姓婆羅門之眾多弟子為採薪而來至此森林

至而見世尊於林中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見而來到彼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處

到已以此告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尊師請知彼森林有一沙門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

時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與彼其青年等俱到森林見世尊在森林中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見已詣世尊之處以偈白世尊曰

深森有多怖     獨入於空林
心不動實美     甚美之比丘[34]
汝是在禪思     無能歌此者
亦無能言語     獨聖者依林
[P.181]心喜獨住林     我見實希有
我思念乃此     願生於無上[35]
三天世界主     為作同伴者
何故獨於林     尊者修苦行
為達於梵否

〔世尊〕凡夫種種著     愛欲或歡喜[36]
生自無知根     一切我斷除
我無貪無欲     亦不與接近[37]
有諸清淨見     到達於無上
吉祥之正覺     婆羅門我獨
於無畏禪思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九〕第九 孝養[38][39]

舍衛城因緣

孝養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一面坐之孝養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於如法求食如法求食以養父母尊者瞿曇我如是行是以應為而為耶

[P.182]

「婆羅門汝確實如是行應所行婆羅門如法求食以養父母者乃生甚多功德

若人以如法     孝養父母者
依法於父母     因此而行為
賢者於此世     當以讚歎彼
彼至於死後     又生於天界

如是言已孝養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世尊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二〇〕第十 乞食[40]

舍衛城因緣

時乞食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一面坐之乞食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亦乞食者尊者亦乞食者於此則無何差異

〔世尊〕唯作乞他食     並非是比丘
執持惡臭法[41]     並非是比丘
功德惡捨去[42]     依智慧於世[43]
以修梵行者     是名為比丘

如是言已乞食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做優婆塞

〔二一〕第十一 參伽羅婆[44]

舍衛城因緣

名喚參伽羅婆婆羅門住舍衛城是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45]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時尊者阿難清晨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於舍衛城乞食後收鉢而來詣世尊處詣而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P.183]

坐一面尊者阿難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於此名喚參伽羅婆婆羅門住舍衛城是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世尊願垂哀憐到參伽羅婆婆羅門家

世尊許允此而默然

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參伽羅婆婆羅門家即坐於所設之座

時參伽羅婆婆羅門近詣世尊前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參伽羅婆婆羅門曰「婆羅門汝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實否

「尊者瞿曇是真實

一〇

「婆羅門汝見有如何利益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一一

「尊者瞿曇我於此日間所為之惡業依夕時沐浴洗落夜間所為之惡業依清晨沐浴將之洗落尊者瞿曇我見此利益故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一二

〔世尊〕婆羅門戒律     渡津之法湖
澄清無污穢     常受善人讚
聖者浴其處     體淨渡彼岸

一三

如是已言參伽羅婆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P.184]〔二二〕第十二 庫摩都薩邑[46]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釋迦族之庫摩都薩邑

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入庫摩都薩乞食

其時庫摩都薩邑之婆羅門與家主等因事而集聚於集會堂雨綿綿下降

世尊來到其集會堂

庫摩都薩婆羅門與家主等見世尊從遠而來

見而言曰「彼禿頭沙門等是誰耶彼等何以不知集會法耶[47]

時世尊以偈謂語庫摩都薩婆羅門家主等曰

無善人之處     並非是集會
語不如法者     並非是善人
若以滅貪欲     瞋恚與愚癡
能語於如法     始稱為善人

如是言已庫摩都薩婆羅門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等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此嗢陀南

耕田優陀耶     並提婆比多
大富婆羅門     憍傲與違義
木匠及採薪     孝養並乞食
及參伽羅婆     庫摩都薩等
總合為十二

校注

[0269001]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四(大正藏二三〇八b) [0270002] 此偈出自(諸天相應)第七十一經 [0271003] 雜阿含經卷四二八【南傳】~九(大正藏二三〇七a) [0272004] sambhuñjati = ekato bhuñjati 之共食作 vitiharati = katassa paṭikāyaṁ karoti 之返還者 [0273005] 雜阿含經卷四二七(大正藏二三〇六c) [0274006]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〇(大正藏二三〇七b) [0275007]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二(大正藏二三〇七c) [0276008] 雜阿含經卷四四九【南傳】~一〇(大正藏二三二一b) [0277009]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六(大正藏二三〇九b) [0278010] 明 vijjā = tayo veda 行 caraṇa = gotta-caraṇa [0278011]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七(大正藏二三〇九c) [0280012] 雜阿含經卷四四七(大正藏二三二〇b) [0281013] 原語 ājāniyo 乃駿馬之義今在註釋中解為 kāraṇa-akāraṇa-jānanako(作不作了知人) [0281014] vedantagu 原為達於吠陀之支分義今為達於聖道之智義 [0281015] kālena = kālo bhante niṭṭhitaṁ bhattaṁ(尊者告知飯菜已準備妥當) [0283016] 依於常火依一切智之火而燃燒 [0283017] 重擔(khāribhāro)穀物之數量將之負肩背而一步一步行走時其重量直如重壓大地關於汝生慢心於人眾起嫉垢而墮獄 [0284018] 真 sacca = saccavādi 法 dhamma = diṭṭhi, saṅkappa, vayāma, sati, samādhi 自制 Saṁyāmo = kammanta, ājiva 於上述中涵括八正道(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18]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修訂為[18]之註標 [0284019] brahmapatti讀為 brahmuppattiseṭṭhi-uppatti(生最勝者)解之(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19]今於此處加上[19]之註標 [0284020] 雜阿含經卷四四二(大正藏二三一八b)(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18]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18]註標修訂成[20]註標 [0289021] 雜阿含經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二七a) [0290022] 原語 tapo 今稱諸根之制御(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2]今於此處加上[22]之註標 [0290023] 原語 mano 今指禪定(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3]今於此處加上[23]之註標 [0290024] 註解為 soraccaṁ = sundare nibbāne ratattā soraccaṁ 樂善涅槃(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4]今於此處加上[24]之註標 [0291025]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三(大正藏二三〇八a) [0292026] 雜阿含經卷四四四(大正藏二三一九b) [0294027] 雜阿含經卷四九(大正藏二二六b) [0296028] 雜阿含經卷四五(大正藏二二三c) [0298029]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一(大正藏二三〇七c) [0298030] 違義原語 Paccanikasāta 為經常喜歡唱反調之人今從漢譯成語(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30]今於此處加上[30]之註標 [0299031] 雜阿含經卷四四五(大正藏二三一九c) [0300032] 原語 visukaṁ 且作樹叢之譯 [0300033] 雜阿含經卷四四六(大正藏二三一九c) [0301034] 底本之 sucārurūpaṁ 讀作 sundararūpaṁ 註釋為 atisundararūpaṁ [0301035] 此處之 tidivaṁ 乃指梵天界梵天界乃由梵天梵輔天梵眾天三者所成立故 [0302036] 欲 kankhā = taṇhā [0302037] 不接近於 anupayo = anupagamano [0302038] 雜阿含經卷四一(大正藏二二二b) [0302039] 如按文字作釋當為「養母」(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39]今於此處加上[39]之註標 [0303040] 雜阿含經卷四一〇(大正藏二二六c) [0304041] 底本之 visaṁ dhammaṅ 讀作 vissamd註為 duggandhaṁ akusaladhammaṁ(惡臭不善法) [0304042] 修功德期求生天界之俗人之境界超越此境之比丘則捨棄此類功德 [0304043] saṅkhāya = ñāṇena [0304044] 同本缺 [0304045] pacceti = icchati, pattheti [0306046] 雜阿含經卷四四三(大正藏二三一九a) [0306047] 集會之法謂眾人集會時進入其殿堂大眾須振作精神不可從正門入須從邊門進入今則世尊為教化大眾降雨以作進入殿堂之口實特從正門進入
[A1] 已【CB】己【南傳】
[A2] 憍【CB】僑【南傳】
[A3] 繫【CB】繁【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