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0]第七 婆羅門相應
第一 阿羅漢品
〔一〕第一 陀然闍仁[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其時,有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妻,名陀然闍仁,信樂佛、法、僧。
三
時,陀然闍仁,將近於運食與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發三次之歡喜語:「歸命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乃至……歸命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
四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以此謂陀然闍仁曰:「此賣女不論何時、常語彼禿頭沙門之功德。賣女!今我應論破汝師。」
五
「否也!婆羅門!包含世界於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得能論破我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然則,汝婆羅門!去!去即當自知。」
六
時,婆羅墮婆闍之婆羅門、忿怒不喜而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相致問交談而坐一面。
[P.161]七
坐一面之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以偈言世尊曰:
八
九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瞿曇是最勝。瞿曇!猶如令倒者起,覆者顯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見物形,如闇中之燈明,如是瞿曇請說種種法。我歸命世尊瞿曇、法、僧伽。我得於世尊瞿曇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〇
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得於世尊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羅墮婆闍,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為成就無上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於現法得入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二
於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二〕第二 讒謗[3]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沙門瞿曇之處,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P.162]三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以激烈惡語讒謗、非難世尊。
四
作如是言已,世尊於此告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婆羅門!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親戚骨肉者、客等來造訪汝否?」
五
「唯然,瞿曇!時常有朋友親戚骨肉者、客等來造訪我。」
六
「婆羅門!汝如何思惟耶?汝予與彼等堅食、軟食及美食否?」
七
「唯然,瞿曇!我時常與彼等堅食、軟食及美食。」
八
「婆羅門!若彼等不受者,則將成為誰之物耶?」
九
「瞿曇!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當屬我者。」
一〇
「婆羅門!如是汝讒謗不應讒謗我,誹謗不應誹謗我,非難不應非難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羅門!彼則是汝之物。讒謗返還其讒謗者,誹謗返還其誹謗者,非難返還其非難者。婆羅門!此謂〔主客〕共食[4]、共來往。我不與汝共食、共來往。婆羅門!此是汝物。婆羅門!此是汝物。」
一一
「王與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曇:『沙門瞿曇是應供者,然瞿曇亦將怒。』」
一二
[P.163]一三
如是言已,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乃至……我今歸依世尊瞿曇、法、僧伽。願於世尊瞿曇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一四
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於世尊之處出家及具足戒。
一五
又,尊者讒謗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具足戒不久,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為成就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於現法得入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六
又,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為一阿羅漢。
〔三〕第三 阿修羅王[5]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於沙門瞿曇之處,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以激烈不善之語,讒謗、誹謗世尊。
四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五
時,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沙門!汝勝利!沙門!汝勝利。」
六
[P.164]七
如是言已,阿修羅王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八
又,此尊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四〕第四 毘蘭耆迦[6]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聞婆羅墮婆闍姓之婆羅門,於沙門瞿曇座前,由家〔出〕無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來詣世尊處。詣已,默然而立一面。
四
時,世尊知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心之所念,以偈告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
五
如是言已,毘蘭耆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世尊!是最勝者。我今歸依世尊瞿曇、法、僧伽。願於世尊處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六
又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五〕第五 不害[7]
一
舍衛城因緣。
[P.165]二
時,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坐一面之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我是不害。瞿曇!我是不害。」
四
五
如是言已,不害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乃至……」
六
又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六〕第六 縈髻[8]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坐一面之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四
五
如是言已,縈髻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六
又其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七〕第七 淨者[9]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6]二
時,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坐一面之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世尊處,語此偈曰:
四
五
如是言已,淨者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六
又,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八〕第八 拜火[11]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時,其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行火供,煮酪米飯,為拜火供犧。
三
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於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家。至而立於一面。
四
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五
六
「尊者瞿曇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羅門。」
七
八
如是言已,拜火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九
又,此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九〕第九 孫陀利迦[12]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之孫陀利迦河邊。
二
時,又有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孫陀利迦河邊行火供,作拜火供犧。
三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犧、立座、回顧四週:「誰應受食我此剩餚供物耶?」
四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包頭坐於樹下。見已,以手持剩餚供物,右手執水瓶,以趣近世尊。
五
時,世尊聞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之足音,摘去頭包。
[P.168]六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此人禿頭,此人禿頭者。」從此欲折迴。
七
然則,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又生如是思念:「婆羅門亦有禿頭者,我寧詣而以問其生。」
八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尊瞿曇!然則我此剩餚供犧,應與何人耶?」
[P.169]一三
「婆羅門!我如來與如來弟子外,即包含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食此剩餚供犧能消化者。婆羅門!是故汝從此剩餚供犧,捨於無草處,或沉於無蟲之水中。」
一四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從此剩餚供犧,沉於無蟲之水中。
一五
時,其剩餚供犧,沉於水中時,唧唧出聲,生煙出炎。喻於日中太陽所熱之鐵板投入水中,唧唧出聲,生煙出炎。
一六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驚恐、毛髮豎立,來詣世尊處。詣而立於一面。
一七
世尊以偈言於立一面之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
[P.170]一八
如是言已,孫陀利迦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勝者……乃至……」
一九
又,此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成為一阿羅漢。
〔一〇〕第十 婆富提低[20]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繁茂森林。
二
時,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有十四頭牛,去處不明。
三
時,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尋牛至森林。至而見世尊,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坐於繁茂森林。
四
見已詣世尊處,詣而於世尊前白此偈曰:
五
六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瞿曇!是最勝者。瞿曇!猶如起倒者,顯覆者,示道於迷者,如有眼者,得見物見形,如暗揭燈明。如是尊者瞿曇種種說法。我今歸依世尊、法、僧伽。願於尊者瞿曇之處,得出家及具足戒。」
七
婆羅墮婆闍婆羅門,得具足戒不久,單獨隱棲,不放逸,虔誠、精勤不久,良家之子,成就清淨梵行,由家〔出〕無家而出家,入於自知自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A1]已辦,不受後有。」
八
又尊者婆羅墮婆闍,成為一阿羅漢。
此嗢陀南:
[P.172]第二 優婆塞品
〔一一〕第一 耕田[2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南山一葦婆羅門村。
二
時,又有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於播種時,裝五百犁具。
三
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之農作場。
四
時,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為分配食物與予於諸人。
五
時,世尊到分配食物處,而立一面。
六
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為乞食而立。見而言世尊曰:「沙門!我乃耕種。耕種而食。沙門!汝亦須耕種,耕種而得食。」
七
「婆羅門!我亦耕種。耕種而食。」
八
「然則!我等未見尊瞿曇之軛、鋤、犁、鑱、刺棒、牡牛。而且尊者瞿曇作如是言:『婆羅門!我亦耕種、耕種而食。』」
九
時,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一〇
一一
「尊者瞿曇且請受食。尊者瞿曇農夫。瞿曇之耕耘,乃為不死果。」
一二
一三
如是言已,耕田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瞿曇!是最勝者。瞿曇!是最勝者。瞿曇!喻倒者起,覆者露。示道於迷者,如暗中揭燈明,有眼者得見諸形。如是尊者瞿曇說種種法。我今歸依世尊、法、僧伽。願尊者瞿曇,納受我今日以後,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二〕第二 優陀耶[25]
一
舍衛國因緣。
二
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優陀耶婆羅門之住家。
三
時,優陀耶婆羅門,以白飯盛滿世尊之鉢。
四
第二次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優陀耶婆羅門家,……乃至……
[P.174]五
第三次優陀耶婆羅門,以白飯盛滿世尊之鉢,而言曰:「甚煩!沙門瞿曇勿屢次、屢次來。」
六
七
如是言已,優陀耶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容納我,從今日以後,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三〕第三 提婆比多[26]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世尊,患感冒,尊者優波婆那,為世尊之侍者。
三
時,世尊呼尊者優波婆那曰:「優波婆那,為我取溫水來。」
四
「唯然!世尊。」尊者優波婆那奉答世尊,即著衣持鉢,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默然立於一面。
五
提婆比多婆羅門,見尊者優波婆那,默然立一面,以偈白尊者優波婆那曰:
六
七
時,提婆比多婆羅門,施一擔溫水、一瓶糖蜜予尊者優波婆那。
八
時,尊者優波婆那返詣世尊處,詣而奉世尊溫水沐浴。融糖蜜於溫水以奉世尊。
九
如是世尊,其病痊癒。
一〇
時,提婆比多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相致問候交談,坐於一面。
一一
坐於一面之提婆比多婆羅門,以偈白世尊曰:
一二
一三
如是言已,提婆比多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受納我,從今日以後,歸依為優婆塞。」
〔一四〕第四 大富者[27]
[P.176]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有大富婆羅門,裝作衰萎貧窮,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世尊對坐一面之大富婆羅門曰:「婆羅門!汝何故裝作衰萎貧窮而來?」
四
「尊者瞿曇!我有四子。彼等與其妻等共謀,將我逐出。」
五
「婆羅門!若然,汝須暗記此偈,當彼等集聚會堂,時子輩等之在座時唱之:
六
時,此大富婆羅門,在世尊處暗記此偈,待眾等集聚會堂,子輩在座時而唱。
[P.177]七
時,其子等即將大富婆羅門領歸家中,予沐浴,各予穿著一夾衣。
八
時,大富婆羅門,持一夾衣,來詣世尊處。詣而與世尊相致問交談,坐於一面。
九
坐一面其大富婆羅問,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等婆羅門,求我等之師,受納酬謝。願尊者瞿曇,我師受納之報謝。」
一〇
世尊哀憐而納受。
一一
時,其大富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歸依為優婆塞。」
〔一五〕第五 憍傲[28]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名為憍傲之婆羅門住舍衛城。彼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師亦不敬長者。
三
時,世尊為大眾所圍繞而說法。
四
時,憍傲婆羅門作如是思念:「此沙門瞿曇為大眾圍繞而說法。我今詣沙門瞿曇處。若沙門瞿曇語我者,我即亦語彼。若沙門瞿曇不語我者,我即亦不語彼。」
五
時,憍傲婆羅門詣世尊處。詣而默然立於一面。
六
時,世尊不言彼。
七
時,憍傲婆羅門,以此沙門瞿曇無何所知而欲歸。
[P.178]八
時,世尊知憍傲婆羅門心之所念,以偈告憍傲婆羅門曰:
九
時,憍傲婆羅門:「沙門瞿曇知我心。」即於立處,投身垂頭於世尊之足,禮吻世尊之足,以手自指,並自呼報其名曰:「尊者瞿曇!我名憍傲者,尊者瞿曇!我名憍傲者。」
一〇
時,大眾起未曾有之心,「實乃希有!實乃未曾有。此憍傲婆羅門,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師,亦不敬長者,且對沙門瞿曇行如是最勝五體投地之禮敬。」
一一
時,世尊以此言[A2]憍傲婆羅門曰:「婆羅門!可起立,以坐自座,汝心已信樂我。」
一二
時,憍傲婆羅門,就坐自座,以偈白世尊曰:
一三
一四
如是言已,憍傲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P.179]〔一六〕第六 違義[29]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名喚違義[30]之婆羅門住舍衛城。
三
時,違義婆羅門如是思念:「我今詣沙門瞿曇處。其沙門瞿曇之所說,即皆反對而述。」
四
時,世尊於露地經行。
五
時,違義婆羅門詣世尊處,順世尊之經行,而自經行,以此白世尊曰:「沙門!說法。」
六
七
如是言已,違義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七〕第七 木匠[31]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森林。
二
其時,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亦因事入此森林。
三
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見世尊於沙羅樹下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
四
見而如是思念:「我為來此森林工作而快樂。此沙門瞿曇,何為而樂耶?」
[P.180]五
時,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詣世尊之處。詣而以偈白世尊曰:
六
七
如是言已,木匠婆羅墮婆闍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做優婆塞。」
〔一八〕第八 採薪[33]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之森林。
二
其時,有婆羅墮闍姓婆羅門之眾多弟子,為採薪而來至此森林。
三
至而見世尊於林中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見而來到彼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處。
四
到已,以此告婆羅墮婆闍婆羅門曰:「尊師!請知!彼森林有一沙門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
五
時婆羅墮婆闍婆羅門,與彼其青年等,俱到森林。見世尊在森林中結跏趺坐,身正直,樹立正念而坐。見已,詣世尊之處,以偈白世尊曰:
六
七
如是言已,婆羅墮婆闍姓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孝養婆羅門來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一面坐之孝養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於如法求食。如法求食以養父母。尊者瞿曇!我如是行,是以應為而為耶?」
[P.182]四
「婆羅門!汝確實如是行應所行。婆羅門!如法求食以養父母者,乃生甚多功德。」
五
如是言已,孝養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世尊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二〇〕第十 乞食[40]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乞食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詣而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三
一面坐之乞食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我亦乞食者。尊者亦乞食者。於此則無何差異。」
四
五
如是言已,乞食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做優婆塞。」
〔二一〕第十一 參伽羅婆[44]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名喚參伽羅婆婆羅門住舍衛城。是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45],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三
時尊者阿難,清晨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於舍衛城乞食後,收鉢而來詣世尊處,詣而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P.183]四
坐一面尊者阿難,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於此名喚參伽羅婆婆羅門住舍衛城。是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世尊,願垂哀憐,到參伽羅婆婆羅門家。」
五
世尊,許允此而默然。
六
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到參伽羅婆婆羅門家,即坐於所設之座。
七
時參伽羅婆婆羅門,近詣世尊前,與世尊互相致問,坐於一面。
八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參伽羅婆婆羅門曰:「婆羅門!汝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實否?」
九
「尊者瞿曇!是真實。」
一〇
「婆羅門!汝見有如何利益,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一一
「尊者瞿曇!我於此日間所為之惡業,依夕時沐浴洗落,夜間所為之惡業,依清晨沐浴將之洗落。尊者瞿曇!我見此利益故,為水淨行者,依水求得清淨,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一二
一三
如是已言,參伽羅婆婆羅門,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P.184]〔二二〕第十二 庫摩都薩邑[46]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釋迦族之庫摩都薩邑。
二
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入庫摩都薩乞食。
三
其時,庫摩都薩邑之婆羅門與家主等,因事而集聚於集會堂。雨綿綿下降。
四
時,世尊來到其集會堂。
五
庫摩都薩婆羅門與家主等,見世尊從遠而來。
六
見而言曰:「彼禿頭沙門等是誰耶?彼等何以不知集會法耶[47]?」
七
時世尊以偈謂語庫摩都薩婆羅門家主等曰:
八
如是言已,庫摩都薩婆羅門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曇!是最勝者……乃至……願尊者瞿曇從今日以後,受我等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此嗢陀南:
校注
[0269001]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四(大正藏二.三〇八b)。 [0270002] 此偈出自(諸天相應)第七十一經。 [0271003] 雜阿含經卷四二.八【南傳】,~九(大正藏二.三〇七a)。 [0272004] sambhuñjati = ekato bhuñjati 之共食,作 vitiharati = katassa paṭikāyaṁ karoti 之返還者。 [0273005] 雜阿含經卷四二.七(大正藏二.三〇六c)。 [0274006]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〇(大正藏二.三〇七b)。 [0275007]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二(大正藏二.三〇七c)。 [0276008] 雜阿含經卷四四.九【南傳】,~一〇(大正藏二.三二一b)。 [0277009]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六(大正藏二.三〇九b)。 [0278010] 明 vijjā = tayo veda 行 caraṇa = gotta-caraṇa。 [0278011]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七(大正藏二.三〇九c)。 [0280012] 雜阿含經卷四四.七(大正藏二.三二〇b)。 [0281013] 原語 ājāniyo 乃駿馬之義。今在註釋中解為 kāraṇa-akāraṇa-jānanako(作不作了知人)。 [0281014] vedantagu 原為達於吠陀之支分義,今為達於聖道之智義。 [0281015] kālena = kālo bhante niṭṭhitaṁ bhattaṁ(尊者!告知飯菜已準備妥當)。 [0283016] 依於常火,依一切智之火而燃燒。 [0283017] 重擔(khāribhāro)穀物之數量,將之負肩背而一步一步行走時,其重量直如重壓大地。關於汝生慢心,於人眾起嫉垢而墮獄。 [0284018] 真 sacca = saccavādi 法 dhamma = diṭṭhi, saṅkappa, vayāma, sati, samādhi 自制 Saṁyāmo = kammanta, ājiva 於上述中涵括八正道。(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18]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修訂為[18]之註標。) [0284019] brahmapatti,讀為 brahmuppatti,seṭṭhi-uppatti(生最勝者)解之。(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19],今於此處加上[19]之註標。) [0284020] 雜阿含經卷四四.二(大正藏二.三一八b)。(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18]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18]註標修訂成[20]註標。) [0289021] 雜阿含經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二七a)。 [0290022] 原語 tapo 今稱諸根之制御。(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2],今於此處加上[22]之註標。) [0290023] 原語 mano 今指禪定。(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3],今於此處加上[23]之註標。) [0290024] 註解為 soraccaṁ = sundare nibbāne ratattā soraccaṁ 樂善涅槃。(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24],今於此處加上[24]之註標。) [0291025]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三(大正藏二.三〇八a)。 [0292026] 雜阿含經卷四四.四(大正藏二.三一九b)。 [0294027] 雜阿含經卷四.九(大正藏二.二六b)。 [0296028] 雜阿含經卷四.五(大正藏二.二三c)。 [0298029]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一(大正藏二.三〇七c)。 [0298030] 違義原語 Paccanikasāta 為經常喜歡唱反調之人,今從漢譯成語。(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30],今於此處加上[30]之註標。) [0299031] 雜阿含經卷四四.五(大正藏二.三一九c)。 [0300032] 原語 visukaṁ 且作樹叢之譯。 [0300033] 雜阿含經卷四四.六(大正藏二.三一九c)。 [0301034] 底本之 sucārurūpaṁ 讀作 sundararūpaṁ 註釋為 atisundararūpaṁ。 [0301035] 此處之 tidivaṁ 乃指梵天界。梵天界乃由梵天,梵輔天,梵眾天三者所成立故。 [0302036] 欲 kankhā = taṇhā。 [0302037] 不接近於 anupayo = anupagamano。 [0302038] 雜阿含經卷四.一(大正藏二.二二b)。 [0302039] 如按文字作釋,當為「養母」。(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39],今於此處加上[39]之註標。) [0303040] 雜阿含經卷四.一〇(大正藏二.二六c)。 [0304041] 底本之 visaṁ dhammaṅ 讀作 vissamd。註為 duggandhaṁ akusaladhammaṁ(惡臭不善法)。 [0304042] 修功德期求生天界之俗人之境界。超越此境之比丘,則捨棄此類功德。 [0304043] saṅkhāya = ñāṇena。 [0304044] 同本缺。 [0304045] pacceti = icchati, pattheti。 [0306046] 雜阿含經卷四四.三(大正藏二.三一九a)。 [0306047] 集會之法,謂眾人集會時,進入其殿堂,大眾須振作精神,不可從正門入,須從邊門進入。今則世尊為教化大眾降雨以作進入殿堂之口實,特從正門進入。【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