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相應部經典

[P.1]相應部經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有偈篇

第一 諸天相應

第一 葦品

〔一〕瀑流[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天神於黎明放其殊勝妙光徧照祇園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立於一面

立一面已彼天神白世尊曰「友卿如何度瀑流耶」〔世尊曰〕「友我不住不求以度瀑流」「友卿如何不住不求以度瀑流耶」〔世尊曰〕「友我住時沈求時溺我如是不住不求以度瀑流

「不住與不求     度世間執著[2]
涅槃婆羅門     久久我見知」

彼天神作如是言得大師嘉賞認證天神知得大師認證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P.2]〔二〕解脫[3]

〔爾時世尊〕舍衛城

時有天神於黎明放其殊勝妙光徧照祇園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天神白世尊「友卿知眾生之解脫[4]令解脫遠離耶」世尊曰「友我知眾生之解脫令解脫遠離」〔天神曰〕「友卿如何知眾生之解脫令解脫遠離耶

〔世尊〕有喜之滅盡     亦盡想與識
受滅皆寂靜     友我之如是
知眾生解脫     令解脫遠離

〔三〕引導者[5]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生導死壽短     導老無庇獲
觀死此恐怖     齎樂積功德

〔世尊〕生導死壽短     導老無庇獲
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P.3]〔四〕時乃過去[6]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時過日夜移     青春棄我等
觀死此恐怖     齎樂積功德

〔世尊〕時過日夜移     青春棄我等
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五〕幾何斷[7]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幾斷幾何棄     且更修幾何
超越幾何結     稱度瀑流僧

〔世尊〕五斷與五棄[8][9]     上修五無漏[10]
超越五種結     稱渡瀑流僧

〔六〕不眠[11]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而唱偈曰

他醒幾何眠     他眠幾何醒
染塵依幾何     依幾何得清

〔世尊〕他醒於五眠[12]     他眠於五醒[13]
染塵依於五[A1]     依五而得清[A2]

[P.4]〔七〕不了知[14]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而唱偈曰

因法不了知[15]     引入於異教
此人眠不醒     今正彼醒時

〔世尊〕因以了知法     不入於異教
彼等正證知     以平行不平

〔八〕迷亂[16]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而唱偈曰

以迷於法故     引入於異教
深眠彼不醒     今正彼醒時

〔世尊〕因以不迷法     不入於異教
彼等正證知     以平行不平

〔九〕慢之欲[17]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而唱偈曰

欲慢無調順     不靜心無寂
獨林住放逸     無越死魔岸

〔世尊〕去慢心寂靜     智慧悉解縛[18]
獨住不放逸     可度死魔岸

[P.5]〔一〇〕住森林[19]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住於森林者     寂靜清淨行
日唯取一食     如何悅顏色

〔世尊〕不悲過去事     未來勿憧憬
若持身現在     顏色即朗悅
憧憬於未來     悲於過去事
諸愚之為此     如刈綠葦萎

此嗢陀南

導解脫瀑流     時過斷幾何
不眠不了知     迷亂與慢欲
第十謂林住     依此有品名

第二 歡喜園品

〔一一〕歡喜園[20]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於此世尊以「比丘等」言諸比丘「世尊」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昔有屬於三十三天之天神於歡喜園為天女群侍隨圍繞給與五欲具足爾時唱此偈曰

享譽三三天     天神之住家
如非見此園     不知此快樂

[P.6]

諸比丘如是說已有天神以偈答彼天神曰

汝為愚癡者     不知如來語
諸行實無常     乃是生滅性
生者必有滅     寂此正悅樂

〔一二〕歡喜[21]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有子依子喜     牛主依牛喜
人喜依四依[22]     無依即無喜

〔世尊〕有子依子悲     牛主依牛悲
人悲依於依     無依即無悲

〔一三〕無有如子者[23]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而唱偈曰

可愛莫若子     致富莫若牛
光明莫若陽     海為最上湖

〔世尊〕可愛莫若己     致富莫若穀
光明莫若慧     雨為最上湖

〔一四〕剎帝利[24]

〔天神〕剎利兩足尊     四足牡牛勝
妻中貴姓勝     子中長子勝

〔世尊〕正覺兩足尊     良駿四足勝
柔順為賢妻     孝順子最勝

[P.7]〔一五〕大林鳴(寂靜身)[25][26]

〔天神〕麗日正盛時     鳥停不飛動
以鳴於大林     恐怖以襲我

〔世尊〕麗日正盛時     鳥停不飛動
於是大林鳴     其樂現於我

〔一六〕睡[A3]懶惰[27]

〔天神〕沈睡懶欠呿     飽食氣塞臉
為是諸人眾[28]     聖道不顯現

〔世尊〕睡眠惰欠呿     過食阻塞氣
精進以拂此     聖道即自清

〔一七〕難為(龜)[29]

〔天神〕無智沙門行     難為並難忍
愚者墮障礙     於此人最多
若不制伏心     幾日沙門行
思念之為囚     步步當沈溺

〔世尊〕如龜以己殼     藏頭尾手足
比丘攝意念     無著無害他
以離於煩惱[30]     誰亦不得貶

〔一八〕慚[31]

〔天神〕誰於此世間     有慚止惡者
如鞭影駿馬     彼悟離非難[32]

〔世尊〕有慚制止惡     常行正念少
達苦之邊際     以平行不平

[P.8]〔一九〕茅屋[33]

〔天神〕卿有茅屋否     如何無有巢
如何無繼系     如何脫繫縛

〔世尊〕我實無茅屋     於我實無巢
我實無繼系     我實脫繫縛

〔天神〕何謂汝茅屋     何謂汝之巢
何謂汝繼系     何知汝繫縛

〔世尊〕汝以母謂屋     以妻謂巢窟
言子為繼系     我云渴愛縛

〔天神〕善哉卿無屋     善哉無巢窟
善哉無繼系     善哉卿脫縛」

〔二〇〕三彌提[34]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溫泉精舍

爾時尊者三彌提為洗浴身體黎明即起來至溫泉溫泉洗身已起身著一衣站立以待身乾

爾時有天神於夜將曉以其勝光徧照溫泉林而往詣尊者處詣已立於空中以偈告尊者三彌提曰

〔天神〕比丘不享樂     精進以行乞
比丘行享樂     享樂勿行乞
青春盛壯時     勿為徒空費
[P.9]〔尊者〕汝時我不知[35]     為時無隱顯
如是之故我     行乞不享樂
時之以捨我     是即為畏怖

爾時天神降立於地上言尊者三彌提曰

「比丘汝具青少年壯膚美髮黑摒棄人生最盛期之欲樂而出家比丘享樂人之五欲勿捨現實〔樂〕勿逐時要之物

「友我捨現實樂不逐時要物何以故世尊宣說『時要之欲樂不安苦多於此有大禍此〔聖〕法乃現實非隔時得言來看——可導〔涅槃〕智者應自證知』」

「比丘如何世尊宣說『時要之欲樂苦多不安於此有大禍此〔聖〕法是現實非隔時得言來看可導〔涅槃〕智者應自證知』耶

「友我乃出家未久是新〔學〕人初參者不能廣說此法與律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今〔住〕溫泉精舍此義詣問彼世尊尚請汝如世尊所說受持

「比丘彼世尊有大威力為諸天所圍繞我等不易親近比丘汝若以此義詣問世尊我等為聽法應得親近

尊者三彌提答其天神「友唯諾」即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P.10]坐於一面之尊者三彌提敬白世尊曰

一〇

「世尊我為洗浴身體黎明即起去至溫泉於溫泉洗身已起身出著一衣站立以待身乾世尊爾時有天神於夜將曉以其勝光徧照溫泉林來立於空中以偈語我曰

比丘不享樂     精進以行乞
比丘行享樂     享樂勿行乞
青春盛壯時     勿為徒空費

一一

世尊如是言已我以偈答天神曰

汝時我不知     為時無隱顯
如是之故我     行乞不享樂
摒捨時之我     是即為恐怖

一二

世尊爾時天神降立於地上以此言我曰

『比丘汝具青少年壯膚美髮黑勿樂人生最盛期之欲樂而出家比丘享樂人之〔五〕欲勿捨現實〔樂〕勿逐時要物

一三

世尊如是言已我如是言天神曰『友我捨現實〔樂〕不逐時要物我捨時要物以逐現實〔樂〕何以故世尊宣說「時要之欲樂不安苦多於此有大禍此〔聖〕法乃現實不隔時得言來看可導〔涅槃〕智者應自證知」』

[P.11]一四

世尊言已天神如是言我曰『比丘如何世尊宣說「樂欲是時要之物不安苦多於此有大禍此〔聖〕法是現實非隔時得言來看可導〔涅槃〕智者應自證知」耶

一五

世尊如是言已我語天神曰『友我出家未久是新〔學〕人初參者不能廣說此法與律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今〕住溫泉精舍此義詣問彼世尊尚請汝如世尊所說受持

一六

世尊如是說已天神語我曰『比丘彼世尊有大威力為諸天所圍繞我等不易親近比丘汝若以此義詣問世尊我等為聽法應得親近』世尊其天神之語若為真實其天神當不遠

一七

如是言已天神語尊者三彌提曰「比丘比丘等我來矣

一八

爾時世尊以偈語天神曰

知名表面者[36]     唯執是顯名
不知名真義     死魔繫縛去
了知名真義[37]     不思語說者
其人不如此     依此人無罪
如果汝夜叉     知如是人言

一九

「不然世尊我不知所略說之意義善哉世尊得請說世尊所略說者令我能得廣知其義耶

[P.12]二〇

我勝等或劣     人思依此爭
此等三種別     若心不動者
其人無勝劣     如果汝夜叉
知如是人言

二一

「不然世尊我不知世尊所略說之義善哉世尊得請說世尊所略說者令我能得廣知其義耶

二二

拂思勿行慢[38]     斷世名色愛
不動絕結縛     無欲之彼者
後世於天界     於所有住處
雖求人天跡     亦無有所得
如果汝夜叉     知如是人言

二三

世尊我如是知世尊廣宣所略說之意義

於所有世界     依語與心身
勿為惡業行     離欲正念心
無有伴利者     即無受痛苦

此嗢陀南

歡喜園歡喜     無有如子者
剎利大林鳴     睡眠懶作難
慚與第九屋     十云三彌提

[P.13]第三 劍品

〔二一〕第一 依劍[39]

舍衛城因緣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天神〕如依劍所觸     猶燃頭髮時
比丘捨欲貪     正念於出家

〔世尊〕猶如觸於劍     猶燃頭髮時
捨身見比丘     正念於出家

〔二二〕第二 觸[40]

〔天神〕不觸者無觸[41]     觸故應有觸
故無污惡者     於觸故而觸

〔世尊〕清淨無污惡     以污無垢者
其惡返愚人     如同於逆風
撒布微細塵

〔二三〕第三 纏縺[42]

〔天神〕內外之纏縺     人人纏纏縺
奉敬向瞿曇     誰離此纏縺

〔世尊〕住戒智慧人     修心及智慧[43]
熱誠慎比丘     彼離此纏縺
遠離貪與瞋     乃至於無明
漏盡阿羅漢     解脫此纏縺
消滅名與色     障想及色想
無所殘餘者     此總斷纏縺

[P.14]〔二四〕第四 制止心[44]

〔天神〕心所制止者     不行心苦事
若總制止心     心脫一切苦

〔世尊〕非總制止心     非制自制心[45]
正於起惡處     應制此之心

〔二五〕第五 阿羅漢[46]

〔天神〕完了應所為     漏盡最後身
阿羅漢比丘     猶言如我語
人人語我物[47]     應如是言乎

〔世尊〕完了應所為     漏盡最後身
阿羅漢比丘     猶言如我語
人人語我物     雖然如是言
世稱巧知者     唯依慣例稱

〔天神〕完了應所為     漏盡最後身
阿羅漢比丘     彼依於我慢
猶言如我語     人人語我物

〔世尊〕皆捨我慢鎖     盡除不存在
超謬想賢者[48]     猶言如我語
[P.15]人人語我物     此世巧稱呼
唯依慣例稱

〔二六〕第六 光明[49]

〔天神〕世有幾何光     普照此世間
我等問世尊     如何可得知

〔世尊〕世有四種光     此無第五光
於晝太陽光     於夜月普照
時有日夜火     彼此皆遍照
正覺最勝火     此為無上光

〔二七〕第七 流[50][51]

〔天神〕流何處不流     渦於何處止
名色何處滅     無有餘殘留

〔世尊〕地水與火風     四大之滅處
由此流不流[52]     於此止渦流
於此滅名色     無有餘殘留

〔二八〕第八 大富[53]

〔天神〕有大富大財     領國剎帝利
勿飽於愛欲     互為貪嫉妒
此等嫉妒性     隨有流中流
誰於世無嫉     以捨貪渴愛

〔世尊〕捨家以出家     財子可愛捨
以捨貪與瞋     以及離無明
漏盡阿羅漢     彼等於此世
成為無嫉者

[P.16]〔二九〕第九 四輪[54]

〔天神〕四輪九門孔[55][56]     污穢滿貪欲[57]
乃是不淨性     大雄從如何
有此之出口

〔世尊〕以斷惡欲貪     乃至繩與綱[58]
拔除渴愛根     如是有出口

〔三〇〕第十 [A4]麋鹿之縛[59]

〔天神〕如[A5]麋鹿之縛     悠悠而柔順
食少不貪味     猶如獅子象
雄雄之獨行     不欲於愛欲
我等來請問     脫苦應如何

〔世尊〕世間有五欲[60]     意示為第六
於此離欲愛     如是苦解脫

此嗢陀南

依劍之所觸     制止心纏縺
阿羅漢光明     流乃至大富
第九於四輪     [A6]麋鹿縛第十

第四 沙睹羅巴天群品[61]

〔三一〕第一 與善人為伴[62]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甚多沙睹羅巴天群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P.17]

立於一面之一天神於世尊前而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63][64]     為善不為惡

爾時其他天神於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依他不能得
而得之智慧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悲中無有悲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輝耀親族中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人人行善趣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人人有幸福

爾時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誰之〔偈〕為善說耶」〔世尊曰〕依汝等各各之善說然則亦聞我偈

[P.18]唯與善人坐     唯與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當脫一切苦

〔三二〕第二 慳貪[65]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甚多沙睹羅巴天神等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一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依慳貪放逸     如是不布施[66]
因明知其果     由欲功德者
而行於布施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慳貪畏布施     畏彼不施與
慳貪所恐怖     乃是飢與渴
愚人此世後     必然以觸此
是故滅慳貪     布施勝垢穢
功德實人人     後世之淺渡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導曠野旅     分與貧困者
滅中有不滅     此為永久法
有人與貧困     或人富不與
施與貧困者     功德計千倍

[P.19]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難與而與之     難為而為者
不善人難慣     從善人法難
是故善與惡     後世趣所異
惡人行地獄     善人趣天堂

爾時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誰之偈為善說耶」〔世尊曰〕依汝等各各皆善說然則以聞我偈

雖以拾落穗     為生與養妻
貧困以行施     是行善業法
雖千之供犧     百千之供犧
斯施猶不值     十六分之一

爾時其他之天神向世尊說此偈曰

如何豐供犧     不值於正施[67]
千之供犧者     百千之供犧
此犧何不值     十六分之一

爾時世尊以偈語其天神曰

或人之錯誤     立施於三業
傷殺又惱施     淚污殺害施
不值於正施     雖此千供犧
百千之供犧     斯施猶不值
十六分之一

[P.20]〔三三〕第三 善哉[6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沙睹羅巴天神等其勝光徧照祇園黎明往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偈曰

友善哉布施     慳貪與放逸
如是不行施     由知以明果
欲為功德者     而行於布施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69]偈曰

善哉行布施     善哉貧困施
或人貧亦施     或富不好施
貧困之施與     功德計千倍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貧困施善哉
依信施亦善     布施戰同謂
如少數善人     以勝於多數
若貧依信施     利他人安樂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偈曰

友善哉布施     貧困施善哉
[P.21]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精進於如法     以得布施者
以越夜摩界     衛多羅尼川[70]
而往於天界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貧困施善哉
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辨別施亦善[71]     辨別之施者
善逝所讚歎     此世值供養
行施有大果     猶善田蒔種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歡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貧困施亦善
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辨別施亦善     自制於有生
不害有生者     善哉求生活
懼人之責難     以致不為惡
如是讚懼者     責不懼勇者
善人懼責難     以不為惡事

爾時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誰之偈為善說耶」〔世尊曰

依汝等各各皆善說然則且聞我〔歡喜偈

[P.22]依信之布施     被受種種譽
法句施尤勝[72]     其以前之世
過去世善人     有智慧諸人
皆行於涅槃

〔三四〕第四 非然[7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甚多沙睹羅巴天神等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往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人人中愛欲     乃非是常住
於此有愛樂     人人被繫縛
於此以放逸     而無作歸來
人人死魔領     如是不歸來
禍從欲望生[74]     苦惱從欲生
以調伏欲望     是則禍調伏
若已調伏禍     則調伏苦惱
世之諸對象     乃非是愛欲
於貪之思念     此人之愛欲[75]
於世諸對象     依舊猶留存
於此之賢者     乃調伏欲望
[P.23]離忿及捨慢     超越一切縛
不執著名色     斯人無何物[76]
亦無陷入苦     除念不行慢
於此斷名色     乃至於渴愛
斷結離煩惱     乃至無欲心
斯人此世後     於人與天界
及一切住處     無須求其跡

(尊者摩加拉奢如是問[77]

此世及後世     若天與人共
不見解脫人     以敬仰禮拜
拜無上利行[78]     亦讚彼等否

(世尊呼摩加拉奢尊者而予回答

比丘若禮拜     如是解脫人
亦應讚彼等     若知法離疑[79]
比丘彼等亦     超越結縛人

〔三五〕第五 嫌責天[80][8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甚多嫌責天神等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往詣世尊住處詣已立於空中

[P.24]

立於空中之一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非如有自己     異而誇示人
如賭博詐術     其人所受用
皆依於偷盜     以語之所行
勿語虛無為     雖語不為者
賢者以知此

〔世尊〕唯語此道跡     只是於聽聞
不能隨之行     此道跡堅固
賢者依道跡     以修於禪定
解脫魔之縛     賢者知世法
如不云不作     賢者依智慧
而入於涅槃     以度世執著

爾時彼天神等下來立於地上頭面頂禮世尊足向世尊言「世尊是我等之罪是我等之過恰如愚者迷者不善者我等想可如是責難世尊否願世尊饒恕我等之罪為未來不〔再〕犯

世尊微笑

彼天神等更怒而昇空

一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我等以謝罪     而不受饒恕
內蓄恚怒重     其人更結怨
若無有罪過     豈有此過失
怨恚若不靜     於此何有善
誰無有罪過     誰無有過失
誰不隨失念     誰賢常正念

[P.25]

〔世尊〕憐愍諸有情     於如來覺者
無有諸罪過     亦無有過失
失念佛不墮     彼賢常正念
雖然以謝罪     不得受寬恕
內蓄恚怒重     其人更結怨
若我不喜恚     即納汝罪過

〔三六〕第六 信[8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甚多沙睹羅巴天神等其勝光徧照祇園黎明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一天神於世尊前喝此偈曰

信仰人之侶[83]     若人不無信
而在於此世     有譽及稱讚
死後生天界

〔天神〕捨慢離忿恨     超越一切縛
不執名色者     無何所結縛
魯鈍無智慧     人人耽放逸
如護最勝富     賢守不放逸
莫耽於放逸     莫交愛欲樂
禪思不放逸     以達最勝樂

[P.26]〔三七〕第七 會[84]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與諸阿羅漢之五百比丘共住於釋迦族迦毘羅城之大林十世界之多數諸天亦為謁見世尊及比丘眾而會集

爾時四淨居之諸天如是思念〔今〕世尊與諸阿羅漢之五百比丘共住於釋迦族迦毘羅城之大林十世界之多數諸天為謁見世尊及比丘眾而會集我等亦詣世尊之處詣已於世尊前各唱其偈

如是彼等諸天恰如有力人之伸屈臂腕屈伸臂腕如是沒於淨居天現於世尊處

爾時彼等諸天禮敬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一天神於世尊前唱偈曰

林中大集會     天眾共會集
見無敗僧伽     我等亦來赴
此法之集會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於此比丘等     自心靜且直
如御執手綱     賢者守諸根

[P.27]

爾時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割柱碎閂銓[85]     除柵離貪欲
有眼者清淨     不污於遊行
善調若幼象

爾時其他之天神唱此偈曰

誰歸命於佛     不墮於惡趣
此人以捨身     應滿於天集

〔三八〕第八 岩石之破片[86]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摩達屈支之鹿野苑

爾時世尊之足為岩石破片所傷世尊甚感痛楚[87]身之所受非常強烈心中頗有不快世尊以正心正念之忍耐而不為之所惱

世尊將僧伽梨疊為四重正心正念兩足相疊以作右脇師子臥

七百沙睹羅巴天神等夜中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照摩達屈支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一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P.28]「沙門瞿曇實是龍象[88]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為依其龍象之性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沙門瞿曇實是師子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師子之性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沙門瞿曇實是良駿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良駿之性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沙門瞿曇實是牡牛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牡牛之性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沙門瞿曇實是忍耐強牛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忍耐強牛之性

一〇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沙門瞿曇是調馴不為所生起之強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惱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此調馴之性

一一

其他之天神於世尊前發此歡喜語曰

「善修三昧與見解脫心不躍上不沈下於有行[89]發而非抑其行制伏煩惱[90]如是人中之龍象人中之師子人中之良駿人中之牡牛人中之忍耐強牛人中之調馴者有人若想侵害是人中之調順者彼何以非無智耶

[P.29]人於百歲間[91]     學習五吠陀[92]
精修嚴苦行     婆羅門行人
彼等之心行     乃非正解脫
彼等其性劣     不得達彼岸
渴愛之所囚     禁戒之所縛
百年雖強烈     以修嚴苦行
彼等之心行     乃非正解脫
彼等其性劣     不得達彼岸
於此不調馴     憍慢與愛欲
不使心靜者     不得有寂默
雖獨住森林     亦行於放逸
於死魔領域     不得度彼岸
以捨憍慢行     令心善寂靜
諸行皆清淨     由是得解脫
單獨住森林     不行於放逸
渡脫死魔域     可到達彼岸

〔三九〕第九 雲天公主(其一)[93]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毘舍離之大重閣講堂

雲天之紅蓮公主其勝光徧照大林於黎明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彼雲天之紅蓮公主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住毘舍離林     眾生之上首
[P.30]無上正覺者     我雲天公主
紅蓮恭禮奉     有眼者之證
此法我先聞     我今眼當知
善逝牟尼說     不論任何人
以謗此聖法     閑蕩之愚人
墮叫喚地獄     長劫受痛苦
不論任何者     寂靜與忍辱
近此聖法人     以捨此身時
應滿天之集

〔四〇〕第十 雲天公主(其二)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毘舍離之大林重閣講堂

雲天公主[94]小紅蓮於黎明時其勝光徧照大林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雲天公主小紅蓮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色鮮之電光     我雲天公主
紅蓮來至此     禮敬佛與法
奉說有益偈     如此之聖法
[P.31]種種之方法     雖以如何多
於分別而說     只要我有心
略說此意義     即使身口意
而在於此世     不作一切惡
以離於愛欲     於正心正念
不受無利益     之一切苦惱

此嗢陀南

與善人相處     慳貪與善哉
否則嫌責天     信會岩破片
以及雙雲天     紅蓮之公主

第五 燃燒品

〔四一〕第一 正在燒[95]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有天神於黎明時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天神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由火燄燃家     搬出諸物品
惟只於此家     是善不為燒
如是於此世     老死火熾燒
布施而搬出     施者為搬出
施乃得樂果     不施無此果
[P.32]依盜王者奪     被火燒消滅
如是富此身     死時無不捨
賢者以知此     享富且善施
從力用且施     行天無難責

〔四二〕第二 以與何[96]

〔天神〕與何與力耶     與何美貌耶
與何安樂耶     與何與眼耶
與何一切耶     問之對我說

〔世尊〕與食物與力     與衣與美貌
與車乘與樂     與燈明與眼
與住處人者     是為與一切
教與正法者     是與不死人

〔四三〕第三 食[97]

〔天神〕不論天及人     皆以食為樂
時有不喜食     夜叉實何者

〔世尊〕以信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克眼垢
功德即人人     後世航渡頭

〔四四〕第四 一根[98]

〔天神〕僅此有一根無明     亦復有二面斷常
亦有三種垢三毒     復有五地場五欲

〔其本〕十二渦(十二處)大海(不滿足)

有地窖地獄聖者得超越

[P.33]〔四五〕第五 完人[99]

〔天神〕其名無有缺     而於見秘義
若以施智慧     不著愛欲家
知一切賢者     以行於聖道
即得見大聖

〔四六〕第六 天女[0]

〔天神〕天女所侍者     如事吸血鬼
此名愚癡林     如何得出口

〔世尊〕此道稱真直     此地稱無怖
車稱無轢聲     具足斯法輪
慚為依靠臺     正念是帷帳
以法我稱御     正見是先行
如是乘車人     是女或是男
依於此車乘     到達於涅槃

〔四七〕第七 植林[1]

〔天神〕任何人功德     日夜常增長
具戒止住法     誰亦往天界

〔世尊〕植園以植林     以是作橋梁
以掘飲水井     作水小屋者
其人之功德     日夜必增長
法住戒具足     是人行天界

〔四八〕第八 祇園[2]

〔天神〕此乃彼祇園     聖僧伽住處
[P.34]法王請住此     思之我生喜
善意智明戒[3]     法定及正命
依此人清淨     又依氏姓富
非得於清淨     是故賢智者
以思自己利     並思擇正法
如是其清淨     依於戒智慧
乃至於寂靜     猶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應當是最勝

〔四九〕第九 慳貪[4]

〔天神〕此世有慳貪     吝嗇不與施
詈退求乞者     雖是他人施
亦為阻礙者     其人此世後
結果應如何     來此問世尊
我等於如何     應以知此耶

〔世尊〕此世有慳貪     吝嗇不與施
詈退求乞者     雖是他人與
亦為阻礙者     此人人乃生
於地獄畜生     夜摩之世界
雖即來人界     當生貧窮家
於此難獲得     衣食遊享樂
彼等愚人望     難獲浮世樂
此世有此果     未來墮惡道

〔天神〕我等知是說     更另問瞿曇
此世得人身     慈深離慳貪
歡喜信世尊     深敬法與僧
此人此世後     結果有如何
今來問世尊     我等應何知

〔世尊〕此世得人身     慈深離慳貪
歡喜信世尊     深敬法與僧
[P.35]此諸人之生     光輝徧天界
若使來人間     當生富貴家
於此則易獲     衣食遊享樂
未來他所蓄[5]     自由樂享用
此世有此果     未來生天界

〔五〇〕第十 陶師[6][7]

〔陶師〕比丘解脫有七人     而上生達無煩天[8]
欲貪瞋恚滅無餘     並超世間之愛著
難超死魔之領域     誰是超越泥地者
此世捨此人身後     亦離天軛者是誰[9]
優波迦波羅犍陀     弗久左底為第三
跋提耶犍陀提婆     婆睺羅祇頻祇耶
此等諸人捨人身     亦是離於天軛人

〔世尊〕逃惡魔係蹄     言之何微妙
彼等知誰法     斷除有結縛

〔陶師〕無外世尊法     無外世尊教
彼等知其法     斷除有結縛
於此名與色     滅盡無有餘[10]
此世知其法     彼斷有結縛

〔世尊〕知難復悟難     汝言深奧語
汝知何人法     以語如是言

〔陶師〕昔世我陶師     於耶發鄰加
[P.36]街村作陶壺     以事父與母
迦葉如來世     乃為優婆塞
遠離於[泳-永+(瑤-王)]欲     無欲修梵行
我本同鄉者     前為卿之友
然而我正是     解脫七比丘
貪瞋滅無餘     知超世愛者

〔世尊〕跋伽婆如汝     所語有如是
汝前為陶師     於耶發鄰加
街村作陶壺     遠離於[泳-永+(瑤-王)]
無欲修梵行     我乃同鄉者
以前實我友

積此高修習     最後身二人
邂逅昔故友     真實乃如是

此嗢陀南

燃燒及與何     一根及完人
天女植林園     慳貪是陶師

第六 老品

〔五一〕第一 老[11]

〔天神〕老時善何物     何者善安住
何者為人寶     何者盜不奪

〔世尊〕老時戒最善     信仰善住處
智慧乃人寶     功德盜不奪

〔五二〕第二 依不老[12]

〔天神〕何物不老善     何者善基礎
何者為人寶     何者盜不搬[13]

[P.37]

〔世尊〕戒善老平安     信仰善基礎
智慧乃人寶     功德盜不搬

〔五三〕第三 友[14]

〔天神〕何為旅人友     何為自家友
何為肇事友     何為未來友

〔世尊〕商主遊人友     母為自家友
朋友事起時     屢次皆為友
自作功德者     乃為未來友

〔五四〕第四 支持[15]

〔天神〕何者人支持     此世最上友
生物依大地     何精以育此

〔世尊〕子乃人支持     妻為最上友
生物依大地     雨精以育此

〔五五〕第五 生因[16](一)

〔天神〕何物以生人     人何奔迴走
何者墮輪迴     何者人大畏

〔世尊〕渴愛以生人     人心奔迴走
眾生墮輪迴     苦惱人最畏

〔五六〕第六 生因[17](二)

〔天神〕何物以生人     人何奔迴走
何者墮輪迴     依何不解脫

〔世尊〕渴愛以生人     人心奔迴走
眾生墮輪迴     依苦不解脫

[P.38]〔五七〕第七 生因[18](三)

〔天神〕何物以生人     人何奔迴走
何者墮輪迴     何者人依怙

〔世尊〕渴愛以生人     人心奔迴走
眾生墮輪迴     業為人依怙

〔五八〕第八 非道[19]

〔天神〕何者謂非道     何者盡日夜
何為梵行垢     無水何沐浴

〔世尊〕貪欲謂非道     青春盡日夜
女為梵行垢     於此人執著
苦行與梵行     為無水沐浴

〔五九〕第九 伴[20]

〔天神〕何者為人伴     又以何教人
又愛樂何物     人脫眾苦惱

〔世尊〕信為人之伴     智慧以教人
愛樂涅[A7]槃者     人脫眾苦惱

〔六〇〕第十 詩[21]

〔天神〕何物偈頌因     何為其標記
偈頌依何物     何物偈住家

〔世尊〕韻為偈頌因     文字其標記
偈頌依題名     詩人此住家

此嗢陀南

依老不老友     支持三生因
非道以及伴     此依詩人滿

[P.39]第七 勝品[22]

〔六一〕第一 名[23]

〔天神〕何者勝一切[24]     無有勝此者
以何之一法     一切所從屬

〔世尊〕名為勝一切     無有勝名者
以名之一法     一切所從屬

〔六二〕第二 心[25]

〔天神〕世間依何導     依何物所惱
以何之一切     一切所從屬

〔世尊〕世間依心導     依心之所惱
以心之一法     一切所從屬

〔六三〕第三 渴愛[26]

以何之一法     一切所從屬

〔世尊〕世間依愛導     依渴愛所惱
渴愛之一法     一切所從屬

〔六四〕第四 結[27]

〔天神〕世間依何縛     世步是何物[28]
離卻何物者     是名為涅槃

〔世尊〕世間依喜縛     尋求世步脚
離卻愛欲者     是名為涅槃

〔六五〕第五 縛[29]

〔天神〕世依何物縛     世步是何物
離卻何物者     是斷一切縛

[P.40]

〔世尊〕世間依喜縛     尋求世脚步
離卻渴愛者     是斷一切縛

〔六六〕第六 窘迫[30]

〔天神〕世何所窘迫     依何為覆蓋
為鎗之所貫     依何常灼燻

〔世尊〕世間死窘迫     依老為覆蓋
依愛投鎗串     依欲常灼燻

〔六七〕第七 為繼[31][32]

〔天神〕世間依何繼     依何為覆蓋
世間何禁閉     何物上安立

〔世尊〕世依渴愛繼     依衰老為覆
為死所禁閉     世立苦惱上

〔六八〕第八 禁閉[33]

〔天神〕世為何禁閉     安立何物上
世間依何繼     依何為覆蓋

〔世尊〕世為死閉禁     世立苦惱上
世依渴愛繼     依衰老為覆

〔六九〕第九 欲望[34]

〔天神〕世依何所縛     依何伏解脫
依離卻何物     以斷一切縛

〔世尊〕世依欲望縛     伏欲得解脫
依離於欲望     以斷一切縛

[P.41]〔七〇〕第十 世間[35]

〔天神〕何生世間生[36]     和合何物上
世間依何物[37]     依何世間苦

〔世尊〕六生世間生[38]     和合於六上
依六而執著     於六世間苦

此嗢陀南

名心與渴愛     是為結與縛
窘迫繼禁閉     欲世等為十

第八 斷品

〔七一〕第一 殺[39]

立於一面之天神以偈向世尊曰

殺何樂寢臥     殺何而不悲
殺害何一法     瞿曇卿稱讚

〔世尊〕殺忿樂寢臥     殺忿為不悲
諸天以毒根     而為最上蜜[40]
聖讚忿殺害     殺而不悲傷

〔七二〕第二 車[41]

〔天神〕何物車相標     何為火相標
何為[A8]國相標     何為婦相標

[P.42]

〔世尊〕幡乃車相標     煙乃火相標
王乃國相標     夫乃婦相標

〔七三〕第三 富[42]

〔天神〕人於此世間     何為最勝富
善修何種事     能帶來安樂
何物之果實     其味為最上[43]
如何之生活     為生活最勝

〔世尊〕信在此世間     乃人最勝富
若修諸善法     帶來安與樂
真實乃果實     是最上美味
智慧之生活     謂生活最勝

〔七四〕第四 雨[44]

〔天神〕何物生最上     何物降最上
運步何最上     語者何最上

〔他神〕種子生最上[45]     雨乃降最上
牝牛步最上     子語中最勝[46]

〔世尊〕明乃生最上[47]     無明降最上
僧伽步為最     佛陀語為最

〔七五〕第五 恐怖[48]

〔天神〕道實種種說     何多恐此世
具大智慧者     瞿曇我請問
以立於何者     人不恐此世

〔世尊〕正確語與意     以身不為惡
若於富裕家[49]     有信有柔和
善辨仁慈深     立此之四法
此世不恐怖

[P.43]〔七六〕第六 不老[50]

〔天神〕何老何不老     何者云非道
何者障礙法     何者盡日夜
何者穢梵行     何者無水浴
世有幾多穴     心意不停滯
我等來問佛     我等以何知

〔世尊〕色體乃衰老     人姓氏不老[51]
貪欲云非道     慳貪障礙法
青春盡日夜     女人穢梵行
人人執著此
苦行與梵行     乃無水沐浴
世有六孔穴     心不得滯此
懶惰與放逸     不勤不抑制
耽睡眠怠慢     應離此一切

〔七七〕第七 主[52]

〔天神〕何為世間主     何為最上器
何為劍之銹     此世何作獄
何物拒持離     何者好持離
何者屢屢來     賢者得歡喜

〔世尊〕勢力世間主     女人最上器
忿為世劍銹     盜賊於此世
以作苦地獄     盜賊拒持離
沙門好持離     沙門屢屢來
賢者乃歡喜

[P.44]〔七八〕第八 欲愛[53]

〔天神〕追求利益者     以何不得與
人何不施捨     應放何之善
不應放何惡

〔世尊〕人追求利益     不以與自己
自己不施捨     應放善良語
不得放惡語

〔七九〕第九 食糧[54]

〔天神〕何者包糧食     何為富住家
何者令人苦     何者世難捨
猶如鳥縛蹄     凡人何物縛

〔世尊〕信仰包糧食     吉祥富住家
欲望令人苦     世捨欲望難
猶如縛蹄鳥     凡人欲望縛

〔八〇〕第十 光炎[55]

〔天神〕於世何光炎     於世何不眠
何為共同者     何為威儀路
猶如母養子     何者養怠慢
亦養精進者     以何者之精
以養於地上     倚著之生物

〔世尊〕智慧世光炎     正念世不眠
牛乃共事者     畦乃威儀路
猶如母養子     雨養怠慢者
亦養精進人     乃以雨之精
養育於地上     倚著之生物

〔八一〕第十一 無諍[56]

〔天神〕此世誰無諍[57]     誰生活不滅
誰遍知欲望     常為自由人
如是立己道     父母兄弟禮
[P.45]其生雖卑賤     以受剎帝利
所尊敬者誰

〔世尊〕沙門世無諍[58]     沙門生不滅
沙門知欲望     常為自由人
沙門立己道     父母兄弟禮
其生雖卑賤     剎帝利尊敬

此嗢陀南

殺之車與富     雨怖與不老
主欲愛糧食     光炎及無諍

校注

[0001001] 雜阿含經卷四八一(大正藏二三四八b) [0002002] 世間執著(loke visattikaṁ)執著於世間是指渴愛但亦有被解釋為有關毒(visa)(visavā)之意義(Atthasālini P. 364) [0002003]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大正藏二三四八b) [0002004] 解脫(nimokkha)是道令解脫(Pamokkha)是果遠離(viveka)是涅槃關於令解脫之譯則依梵漢辭典 [0003005] 雜阿含經卷三六九(大正藏二二六二b) [0003006] 別譯雜阿含經卷八八(大正藏二四二七b) [0004007]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〇(大正藏二二六二c) [0004008] 五是五蓋 [0004009] 五是五結 [0004010] 五是五無漏根 [0004011]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一(大正藏二二六二c) [0004012] 五是五蓋 [0004013] 五是五無漏根 [0005014] 雜阿含經卷二二四(大正藏二一五四a) [0005015]是指四諦法 [0005016] 雜阿含經卷二二五(大正藏二一五四b) [0005017] 雜阿含經卷三六四(大正藏二二六一a) [0006018] 原文為 sucetaso(持善心)其註釋於去慢屬戒靜心屬定而此 sucetaso則配屬於慧以此解釋今則譯為智慧明 [0006019] 雜阿含經卷三六三(大正藏二二六〇c) [0007020]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大正藏二一五三c) [0008021]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二(大正藏二二六三a) [0008022] 依(upadhi)則有四種依欲依五蘊依五欲依行依等如註釋一般指人之所依著 [0008023]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四(大正藏二二六三b) [0009024]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五(大正藏二二六三b) [0009025] 雜阿含經卷五〇一一(大正藏二三六八b) [0009026] 大林之鳴 sakamāno 讀為sanamāno 而譯 [0009027]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三(大正藏二一六〇a) [0009028] 眾人 pāṇinaṁ = sattānaṁ [0010029] 雜阿含經二二二五(大正藏二一六〇b) [0010030] 離煩惱 parinibbuto = kilesaparinibbānena parinibbuto [0010031] 雜阿含經卷二二三(大正藏二一五四a) [0010032] 離非難而悟 nindaṁ appabodhati = garahaṁ apaharanto bujjhati [0011033] 雜阿含經卷二二九(大正藏二一五五b) [0011034] 雜阿含經卷三八一七(大正藏二二八一c) [0012035] 於此「時」有二種解釋其初時是死時故云不知死時云無是處其後之時則修行時故云畏怖空費 [0015036] 顯人獸名之本體不外於五蘊無有實體以起執著者即是被惡魔所囚拘 [0015037] 了知(pariññā)即遍知在此分為知遍知(ñāta-pariññā)度遍知(tirana-pariññā)斷遍知(pahāna-pariññā)等三種 [0016038] 思念(saṅkha)在註釋則標出三種 saṅkha於此 paññatti 即施設義今則譯為思念 [0017039]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一(大正藏二一五五c) [0018040] 雜阿含經卷四八九(大正藏二三五〇C) [0018041] 於此觸有二義前者之觸是指造業後者之觸是指得其業果應見為此意義(註釋) [0018042]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四(大正藏二一六〇b) [0018043] 於此之修心者即指修定 [0019044] 雜阿含經卷四八一五(大正藏二三五二c) [0019045] 天神乃言各方面制止其心世尊對此布施心持戒心不予制止宣示須制止惡心(註釋) [0019046] 雜阿含經卷二二六【南傳】~七(大正藏二一五四b) [0019047] 原文 mamaṁ vadanti 應譯為「眾人皆語我」但在註釋則釋為屬格故從之英譯亦同 [0020048] 底本 yamataṁ 應讀為 yaṁmataṁ錯誤之思考即謬想 [0020049]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七(大正藏二三六〇b) [0021050]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六(大正藏二一六〇c) [0021051] 流 sarā = saṁsāra-sarā 輪迴之流 [0021052] 由此其流乃不流 ato nivattanti = nibbāṇato na pavattanti [0021053]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四(大正藏二一五六b) [0022054]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三(大正藏二一五六a) [0022055] 四車輪者即是四威儀(註釋) [0022056] 九種門孔 navadvāra = nava vaṇamukha [0022057] 污穢充滿 puṇṇaṁ = asuci-pūraṁ [0022058] 在底本有 nandiṁ 應讀作 naddhiṁ [0022059]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七(大正藏二一六一a) [0023060] 原文 pañcakāmaguṇā 乃五欲德生起五欲之功能 [0023061] Satullapa-kāyikā = sataṁ dhammaṁ samādānavasrna ullapetvā sagge nibbatā 善人即執持佛陀之法而語以生天界之諸天在註釋中出於此一因緣者有七百商人乘船遇水難持五戒者生於忉利天今來至世尊處 [0023062]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一(大正藏二三五四c) [0024063] 善人「佛陀等善人」之意義 [0024064] 正法(saddhamma)為五戒十戒四念處等之正法 [0025065]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二(大正藏二三五四c) [0026066] evaṁ者解釋作與名譽施與得達施與樂施等如是之施 [0027067] 正(sama)者乃對九之「誤」(visama)可譯為正與誤 [0028068] 無有相當於此經 [0029069] 歡喜偈(udāna)如油之漏篩水之漏網歡喜充滿於懷而不外露是為歡喜偈 [0030070] Vetaraṇi 入地獄前應渡之河川譯作撓撈河灰河等 [0030071] 辨別(viceyya)喻辨別受施者之如何 [0031072] 法句(dhammapada)稱為止觀或稱作涅槃者法之(dhamma koṭṭhāsa)部分者(Jātaka, III. P. 472)而一向稱為三十七道分者(同)今註釋為涅槃之法句 [0031073] 雜阿含經四八二〇(大正藏二三五四b) [0032074] 禍(agha)Pañcakkhandha dukkha 註釋為(五蘊之苦)(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74]今於此處加上[74]之註標 [0032075] 思念之貪(san kapparāga = san kappita rāga)在此所舉非事之愛欲(vatthu kāma)乃煩惱之愛欲(kilesa kāma)故註有此語(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75]今於此處加上[75]之註標 [0032076] 無任何物(akiñcana)在此註釋為 rāga kiñcânadi virahitaṁ(遠離貪等煩惱)之意 [0033077] Mogharāja Bāvari 之弟子與其他十五人俱奉師命見佛北上遇佛而歸依佛今於座上而請問此事 [0033078] 利行人 行大眾利益之人 [0033079] 法者指四諦之法 [0033080] 雜阿含經卷四八一一(大正藏二三五一a) [0033081] 嫌責天(Ujjhānasaññika)此天群乃對世尊之四依受用懷有不平而來責世尊命其樹下石上而住托鉢著糞掃衣用腐牀藥而責自違背此嫌責天之譯語乃依《雜阿含經》之用語 [0036082]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〇(大正藏二三五四b) [0036083] 原文為 dutiya 乃第二自己之意(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83]今於此處加上[83]之註標 [0037084] 雜阿含經卷四四一五(大正藏二三二三a) [0038085] 橫柱=貪欲閂銓=瞋恚柵門=愚癡 [0038086]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三(大正藏二三五五a) [0039087] 在底本雖作 bhūsā 可讀作 bhusā(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87]今於此處加上[87]之註標 [0039088] 以下一龍象(nāga)喻依有 balavantatthena 力之義獅子(siha)喻依 asantāsanatthena 無有恐怖之義良駿(ājaniya)喻依 bhatta-paricariyâtthena kāranâ kāraṇa-jānanena 了知御者所作義牡牛(nisabha)喻依 appatisamatthena 無可比擬義而牡牛者尚有usabha(百牡牛之最勝)vasabha(千牡牛之最勝)nisabha(百千牡牛之最勝)等三種此乃依最後者忍耐強之牛(dhorayha)喻依 dhuravahanatthena 負重運載義 [0040089] 於有行法為非抑制 na sasaṅkhāraniggayha = na sappayogena niggayha(於有加行非抑制) [0040090] 於底本之 cāritavataṁ 讀作 vāritavataṁ [0040091] 於底本之 pāñcavedasataṁ 讀為 pañca veda vassa sataṁ [0040092] 五吠陀指四吠陀與第五之 Itihāsa(傳說)在漢譯作五百歲讀誦吠陀 [0042093] 雜阿含經卷四八八(大正藏二三五〇a) [0043094] 小紅蓮(Cullā-kokanadā)前者乃紅蓮之妹 [0044095] 雜阿含經卷四八七(大正藏二三四九c) [0045096] 雜阿含經卷三六六(大正藏二二六一b) [0046097] 雜阿含經卷三六七(大正藏二二六一c) [0046098] 以歌頌渴愛者同本無此 [0047099] 同本無此 [0047100]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二(大正藏二一五六a) [0048101] 雜阿含經卷三六五(大正藏二二六一a) [0048102]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八(大正藏二一五八c) [0048103] 善意 kammaṁ = magga-cetanā(道思)智明 vijjā = magga-paññā(道慧)法定 dhammo = samādhi-pakk hikā dhammā(定分之法) [0049104] 同本無此 [0051105] 生於他化自在天 [0051106]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〇(大正藏二一五九b) [0051107] 陶師世尊之前生於迦葉佛世為 Jotipāla 陶師之友為陶師所導引而歸依佛見事跡經典 [0051108] 無煩天 Aviha [0051109] 天之軛(dibbayoga)註釋作五上分結 [0052110] 涅槃之境此語出上之第二十三經(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110]今於此處加上[110]之註標 [0053111]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四(大正藏二二六五b) [0054112]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五(大正藏二三五五c) [0054113] 底本之 hāriyan 讀為 ahāriyan [0054114] 雜阿含經卷三六八(大正藏二二六二b) [0055115]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三(大正藏二二六三a) [0055116]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七(大正藏二二六五a) [0055117]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五(大正藏二二六五b) [0056118]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六(大正藏二二六五c) [0056119]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八(大正藏二二六六a) [0056120]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三(大正藏二二六五a) [0057121] 雜阿含經卷三六三〇(大正藏二二六六b) [0058122] 底本之 Addha-vagga 在註釋為 Anva-vagga乃由第一經之 anvabhavi, anvagu所採取之品名採取 anvabhavi 之勝名為品名 [0058123]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九(大正藏二二六六a) [0058124] 在底本為 addhabhavi 依註釋讀為 anvabhavi在註釋上此語解釋為 abhibhavati(殊勝優異)及 anupatati(於上落)之兩義均謂凡物無不有名無名者亦稱無名故名勝一切乃從屬一切之義 [0058125]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八(大正藏二二六四a) [0058126] 同本無此 [0059127]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九(大正藏二二六四b) [0059128] vicāraṇa = caraṇāpāda [0059129] 同本無此 [0059130] 同本無此 [0060131] 繼續 aḍḍito = ullanghito [0060132] 同本無此 [0060133]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〇(大正藏二二六四b) [0060134] 同本無此 [0061135]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七(大正藏二二六四a) [0061136] 於何物之生 kismiṁ = kismiṁ uppanne [0061137] 依 upadāya = āgamma, paticca [0061138] 六者註為六內處 [0062139] 雜阿含經卷四八一〇(大正藏二三五四a) [0062140] 伴忿之快感喻於蜜 [0062141] 雜阿含經卷三六三一(大正藏二二六六b) [0063142]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二(大正藏二二六四c) [0063143] sādutaraṁ = madhurataraṁ [0063144]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六(大正藏二二六三c) [0063145] 以天神上偈問佛其餘之天神從旁以此偈作答先前之天神則以「我非問汝」而更問佛 [0063146] 為子者不語雙親不利之語故所語為最上 [0064147] 明(vijjā)此指智慧 [0064148]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一(大正藏二一五九c) [0064149] 原文 bahvannapānaṁ gharaṁ(多飲食之家)在註釋作如須達給孤獨長者之家 [0064150] 雜阿含經卷三六二八(大正藏二二六六a) [0065151] 如佛陀之姓 [0065152]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六(大正藏二三五六a) [0066153] 同本無此 [0066154] 雜阿含經卷四八二六(大正藏二三五六a) [0067155] 同本無此 [0068156] 同本無此 [0068157] 無諍 araṇa = nikkilesa 無煩惱 [0068158] 沙門 samaṇā = khiṇasava. samaṇā 指無漏之沙門
[A1] [-]【CB】[12]【南傳】
[A2] [-]【CB】[13]【南傳】
[A3] 眠【CB】眼【南傳】
[A4] 麋【CB】靡【南傳】
[A5] 麋【CB】靡【南傳】
[A6] 麋【CB】靡【南傳】
[A7] 槃【CB】樂【南傳】
[A8] 國【CB】王【南傳】(cf. S. 1.72 (PTS 1990: I 41,23); T02n0099_p0266b22)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