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3]第四 惡魔相應
第一 惡魔品
〔一〕第一 苦業[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初成正覺時,住優留毘羅林之尼連禪河邊,阿闍波羅尼俱律陀樹下。
二
時,世尊獨坐靜觀,而作如是思念:「我今實已脫離彼苦行[2]。善哉!我今實已脫離彼無利益之苦行。善哉!證得堅毅、正念、菩提。」
三
爾時,惡魔波旬,知世尊心之所念,而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白世尊曰:
四
爾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答惡魔波旬曰:
五
爾時,惡魔波旬苦惱而曰:「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即萎身沒於彼處。
〔二〕第二 象[6]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初成正覺時,住優留毘羅林之尼連禪河邊,阿闍波羅尼俱律陀樹下。
[P.104]二
爾時,世尊闇夜坐於露地,雨絲霏霏而下降。
三
爾時,惡魔波旬欲令世尊生起恐怖毛髮豎立,乃化作大象王,來詣世尊前。
四
彼頭實如大黑岩[7],其牙如淨銀,其鼻如大鋤柄。
五
時,世尊知此惡魔波旬,而以偈言惡魔波旬曰:
六
時,惡魔波旬苦惱而曰:「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即萎身沒於其處。
〔三〕第三 淨[9]
一
〔爾時,世尊〕住優留毘羅林……
二
爾時,世尊闇夜坐於露地,雨絲霏霏下降。
三
時,惡魔波旬欲令世尊生起恐怖,毛髮豎立,來詣世尊坐處。
四
詣已,於世尊之近處,以顯或高或下之種種淨、不淨形相。
五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言惡魔波旬曰:
六
時,惡魔波旬……乃至……苦惱萎身於其處。
[P.105]〔四〕第四 係蹄[11](其一)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波羅奈仙人墮處鹿野苑。於此,世尊呼諸比丘:「諸比丘!」彼等諸比丘亦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二
世尊乃宣說:「諸比丘!我依正思惟,我依正精進,實證到達無上解脫。諸比丘!汝等亦依正思惟、正精進、亦實證到達無上解脫。」
三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四
五
時,惡魔波旬……乃至……形體沒於其處。
〔五〕係蹄[12](其二)
一
爾時,世尊住波羅捺仙人墮處鹿野苑。於此世尊呼「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唯然!世尊!」以奉答世尊。
二
世尊曰:「諸比丘!我解脫天、人等所有之係蹄。諸比丘!汝等亦解脫天、人等所有之係蹄。諸比丘!為眾人之利益、幸福以憐憫世間。為人天之利益、幸福以遊[P.106]方!二人勿走一條路。諸比丘!說具初善、中善、終善之文與義之法。說一切圓滿清淨之梵行。有眾生生來不少塵垢,不聞法亦得令滅,彼等應是知解法者。諸比丘!我亦為說法,而詣優留毘羅將軍村。」
三
時,惡魔波旬詣世尊前。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四
〔六〕第六 蛇[13]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爾時,世尊,闇夜中坐於露地,雨絲霏霏下降。
三
時,惡魔波旬欲使世尊生起恐怖,毛髮豎立,化作大蛇王相。來詣世尊前。
四
其軀體大如木舟,其頭如酒屋之箕,其兩眼如拘薩羅國之銅鉢,其口如雷鳴,出電光。吐舌,其呼吸聲如鐵工之火具音。
五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六
時,惡魔波旬:「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即形體沒其處。
〔八〕第八 歡喜[19]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前。詣已,向世尊唱此偈曰:
三
四
時,惡魔波旬:「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形體即沒於其處。
〔九〕第九 壽命[21](其一)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於此,世尊呼諸比丘:「諸比丘!」彼諸比丘以「唯然!世尊!」奉答世尊。
三
世尊曰:「諸比丘!此人壽命短,不可不行於未來,不可不為善,不可不行梵行,生者無不死。諸比丘!則長壽者,亦少多於百歲!」
四
時,惡魔波旬,詣世尊前。詣已,以偈白世尊曰:
五
六
時,惡魔波旬……乃至……沒於其處。
〔一〇〕第十 壽命[22](其二)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
時,世尊曰:「諸比丘!人類壽命短。不可不行未來,不可不為善,不可不行梵行,生者無不死。諸比丘!則長壽者,亦少多於百歲。」
二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前。詣已,以偈白世尊曰:
三
四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而萎身隱沒於其處。
此嗢陀南:
第二 惡魔品
〔一一〕第一 巖[23]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靈鷲山。
二
爾時,世尊闇夜中坐於露地。雨絲霏霏下降。
三
時,惡魔波旬欲令生恐怖,毛髮豎立。以詣世處。詣已,於世尊不遠之處,以碎大石巖。
四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謂惡魔波旬曰:
[24]五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而萎身沒形於其處。
〔一二〕第二 獅子[25]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為大會眾所圍繞而說法。
[P.110]二
時,惡魔波旬作如是思惟:「此沙門瞿曇,為大會眾所圍繞而說法、我寧[26]可昏昧諸人眼目,以往詣沙門瞿曇。」
三
時,惡魔波旬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四
五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萎身沒形於其處。
〔一三〕第三 巖石之破片[27]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摩達屈闍之鹿野苑。
二
爾時,世尊其足被石片所傷。世尊足痛、銳、烈,苦痛不快。世尊正念正心,以克服、忍耐。
三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四
五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而萎身隱形沒於其處。
〔一四〕第四 非相應[32]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名一葦村[33]之婆羅門村。爾時,世尊受在家大眾所圍繞而說法。
二
時,惡魔波旬作如是思惟:「今沙門瞿曇受在家大眾所圍繞而說法,我寧可昏昧諸人眼目,以詣沙門瞿曇。」
三
時,惡魔波旬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四
五
時,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一五〕第五 意[36]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三
四
時,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P.112]〔一六〕第六 鉢[3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爾時,世尊以五取蘊為諸比丘說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注心、傾耳,諦聽於法。
二
時,惡魔波旬作如是思惟:「今沙門瞿曇,以五取蘊,為諸比丘說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注心、傾耳,諦聽於法。我寧可為昏昧彼等眼,以詣沙門瞿曇。」
三
爾時為〔晾乾〕眾多諸鉢,而置於露地。
四
時,惡魔波旬化作牡牛之形,以近其鉢。
五
時,一比丘語於另一比丘曰:「比丘!比丘!此牡牛將破此鉢!」
六
如是言時,世尊言此比丘曰:「比丘!此非牡牛。此為昏昧汝等眼目之惡魔波旬。」
七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告惡魔波旬曰:
八
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一七〕第七 處[38]
一
爾時,世尊住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
[P.113]二
爾時,世尊以六觸處為諸比丘說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注心、傾耳,諦聽於法。
三
時,惡魔波旬作如是思惟:「此沙門瞿曇以六觸處、為諸比丘說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注心、傾耳,諦聽於法。我寧可昏昧彼等眼目、以詣沙門瞿曇。」
四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於世尊之不遠處,號大恐怖聲,如大地破裂。
五
時,一比丘謂於另一比丘曰:「比丘!比丘!此大地會破裂。」
六
如是語時,世尊告彼比丘曰:「比丘!此非大地之破裂、此乃惡魔波旬為來昏昧汝等眼目。」
七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告惡魔波旬曰:
八
時,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一八〕第八 團食[39]
一
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名五葦村之婆羅門村[40]。
[P.114]二
其時,五葦婆羅門村,青年男女等[41],舉行互換禮物式典。
三
時,世尊清晨,持鉢,著衣入五葦婆羅門村乞食。
四
時,五葦村婆羅門家主等,為惡魔波旬所執取:「沙門瞿曇不予得食。」
五
時,世尊入(村)乞食時,清洗其鉢而歸。
六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白世尊曰:「沙門!得食耶?不得耶?」
七
「如我之不得食,豈非汝波旬之所為?」
八
「然則!世尊!再入五葦婆羅門村,如得食,應是我為!」
九
時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一九〕第九 農夫[42]
一
舍衛城因緣。爾時,世尊〔對諸比丘〕說涅槃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注心、傾耳諦聽於法。
[P.115]二
時,惡魔波旬生是思惟:「今沙門瞿曇說涅槃法、教示、獎勵,令歡喜。彼等諸比丘,理解、思惟、全心、傾耳,諦聽於法。我寧可昏昧彼等眼目,以詣沙門瞿曇。」
三
時惡魔波旬化作農夫,肩扛大鋤,持趕牛棒,散髮,衣大麻粗布,足塗泥漿而詣世尊處。詣已,白言世尊曰:
四
「沙門!見牡牛否?」
五
「波旬!牡牛於汝有何用?」
六
「沙門!眼是我有,色是我有。眼觸之識處是我有。沙門!去往何處汝能脫我否?沙門!耳是我有,聲是我有,……乃至……沙門!鼻是我有,聲是我有,……乃至……沙門!舌是我有,味是我有,……乃至……沙門!身是我有,觸是我有,……乃至……沙門!意是我有!法是我有,意觸之識處是我有。沙門!去往何處能脫我否?」
七
「波旬!眼是汝有,色是汝有,眼觸之識處是汝有。波旬!無眼、無色、無眼觸之識處者,則非汝之行處。
八
波旬!耳是汝有,聲是汝有,……〔乃至〕……。
九
波旬!鼻是汝有,香是汝有,……〔乃至〕……。
[P.116]一〇
波旬!舌是汝有,味是汝有,……〔乃至〕……。
一一
波旬!意是汝有,法是汝有,意觸之識處是汝有。波旬!無意、無法,無意觸之識處,則非汝之行處。」
一二
一三
一四
時,惡魔波旬……乃至……隱形沒於其處。
〔二〇〕第十 統治[44]
一
爾時,世尊住拘薩羅國,雪山森林小屋。
二
時,世尊獨作靜觀,作如是思念:「能不殺、不害、不勝、不令勝、不悲、不念悲、以行如法,不行〔非法〕否?」
三
時,惡魔波旬知世尊之所念,來詣世尊處,白世尊曰:「世尊!世尊自為統治。善逝不自殺,不害、不勝、不令勝,不悲、不令悲、行如法統治。」
四
「波旬!汝見於何者,如是云我:『世尊自行統治……乃至……如法統治。』」
五
「世尊!世尊修、習四如意足,無如乘用之車、無立處,常行、慣行圓滿。若世尊,欲以雪山山王為金,應予決心[45]令山為金。」
[P.117]六
七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萎身隱形沒於其處。
此嗢陀南:
第三 惡魔品
〔二一〕第一 多數[46]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釋迦族之尸羅越底。
二
爾時,眾多比丘住於世尊不遠之處,不放逸、虔誠、精進。
三
時,惡魔波旬化作一老婆羅門相,結髮,著羚羊背皮衣。背曲如垂木,咽喉呴呴響鳴,執鬱曇鉢羅樹杖,來詣諸比丘處。詣已,謂諸比丘曰:「諸大德!盛壯髮黑、具是青春為人生之第一期,未味愛欲而出家。諸大德!先享受人之愛欲!勿放棄現前以追隔時者。」
四
「婆羅門!我等非放棄現前以追隔時者。婆羅門!我等乃放棄隔時者,以追遂現前者。婆羅門!愛欲[47]為隔時物,多苦,多惱,凶禍亦越強烈,此法乃現前物而非隔時,世尊宣說:可謂來見者,即導向涅槃,識者應各所應知。」
[P.118]五
如是言已。惡魔波旬乃垂頭卷舌,現三皺於額頭,抱杖而去。
六
時,彼等諸比丘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彼等諸比丘,以此白世尊:
七
「世尊!於此我等住離世尊不遠,不放逸、虔誠、精進。時,世尊!有一老婆羅門,結髮著羚羊背皮衣,背曲如垂木,咽喉之呼吸,呴呴響鳴,執鬱曇鉢羅樹杖,詣我等住處。詣已,以此白我等曰:『諸大德!盛壯髮黑,具足青春,為人生第一期,未味愛欲而出家。諸大德!先享受人之愛欲!勿棄現前以追隔時物。』
八
世尊,作如是言已。我等即謂婆羅門:『婆羅門!我等非棄現前以追隔時。婆羅門!我等乃放棄隔時以追現前。婆羅門!愛欲是隔時物,多苦、多惱,凶禍亦越強烈,此法於現前,非隔時。世尊宣說,可謂來見者,即導向涅槃,識者應各所應知。』
九
世尊!作如是言已。彼婆羅門即垂頭卷舌,現三皺於額頭,抱杖而去。」
一〇
「諸比丘!此非婆羅門。此乃惡魔波旬,為來昏昧汝等之眼目。」
一一
時,世尊了知此義,是時即唱此偈曰:
[P.119]〔二二〕第二 三彌提[48]
一
爾時,世尊住釋迦族之尸羅越底。
二
時,尊者三彌提住離世尊不遠,不放逸、虔誠、精進。
三
時,尊者三彌提,於獨坐靜觀,作如是思念:「我師乃應供者、正等覺者,我實得大利益。我如是於善說之律與法出家。我實得大利益。我之同梵行者、乃諸善人之持戒者。我實得大利益。」
四
時,惡魔波旬知尊者三彌提心之所念,來詣尊者三彌提住處。詣已,於尊者三彌提之不遠處,作大恐怖聲,宛如大地破裂。
五
時,尊者三彌提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一面已,尊者三彌提以此告世尊曰:
六
「世尊!我於獨坐靜觀,作如是思念:『我師乃應供者、正等覺者,我實得大利益!我於善說之律與法出家,我實得大利益。我同梵行者,諸善人之持戒者,我實得大利益。』世尊!〔此時〕於離我不遠處,作大恐怖聲,宛如大地破裂。」
七
「三彌提!此非大地之破裂,此乃惡魔波旬為來昏昧汝等眼目者。三彌提!汝於此行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
[P.120]八
「唯然!世尊。」尊者三彌提奉答世尊,禮敬世尊右遶而去。
九
復次,尊者三彌提,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復次,尊者三彌提於獨坐靜觀、作如是思念:「我師乃應供者、正等覺者……乃至……諸善人之持戒者,我實得大利益。」復次,惡魔波旬知尊者心所思念……乃至……宛如大地破裂。
一〇
時,尊者三彌提,知此乃惡魔波旬,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一一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三彌提比丘已知我。」萎身隱沒於其處。
〔二三〕第三 瞿低迦[49]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爾時,尊者瞿低迦住伊師耆利山麓之黑曜巖。
三
時,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50]之心解脫。時,尊者瞿低迦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
四
復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尊者瞿低迦又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
[P.121]五~八
三次……〔乃至〕……四次……〔乃至〕……五次……〔乃至〕……六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
九
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
一〇
時,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轉一時之心解脫,我寧可將執劍!」
一一
時,惡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詣於世尊處。詣已以偈語世尊:
一二
其時,尊者瞿低迦執劍。
一三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一四
時,世尊呼諸比丘:「諸比丘!我等今往伊師耆利山麓之黑曜巖,良家之子瞿低迦於彼執劍。」
一五
「然唯!世尊。」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
一六
時,世尊與眾多比丘俱,到伊師耆利山麓之黑曜巖。世尊由遠處見尊者瞿低迦,於牀上抱肩[51]仰臥。
[P.122]一七
其時,又見朦朧如煙霧,行往東方、行往西方、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於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維。
一八
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見矇朧如煙者,行往東方、行往西方、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往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維者否?」
「世尊!誠如所說。」
一九
「諸比丘!此惡魔波旬,以求良家子瞿低迦之識。良家子瞿低迦之識,住何處耶?然則!諸比丘!良家子瞿低迦之識已般涅槃而無住處。」
二〇
時,惡魔波旬取耶慮瓦樹之黃色箜篌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白世尊曰:
二一
二二
〔二四〕第四 七年[52]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優留毘羅之尼連禪河邊,阿闍波羅尼俱律陀樹下。
二
其時,惡魔波旬跟蹤世尊七年,以求空隙,而無所得。
[P.123]三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語世尊曰: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惡魔:〕「世尊!猶如離村邑不遠處有池,蟹住於此。世尊!時眾多之童男童女,出由村邑,以到其池。到已由水中舉蟹置於陸上。世尊!若蟹豎立其剪,彼童男童女,即以木片、小石予破斷。如是世尊。蟹皆破斷其足剪,不能再入於池。世[P.124]尊亦如是,以前任何彎曲[54]、歪斜、歪曲、皆由世尊所破斷,伺其間隙之我等,不得再近至世尊。」
一〇
時,惡魔波旬於世尊前,氣餒[55]而唱偈曰:
一一
時,惡魔波旬於世尊前,氣餒以唱偈,離座而去。於離世尊不遠,趺坐於地上、默然、悄然、落肩、氣餒、困惱,以杖搔地而坐。
〔二五〕第五 魔女[56]
一
時,渴愛、不快、貪欲之三魔女,來至惡魔波旬處,至已,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二
三
時,渴愛、不快、貪欲之三魔女,來詣世尊處。詣已,以此白世尊曰:「沙門!奉事卿足下。」然則得盡煩惱依,卻於無上解脫之世尊,不為一顧。
四
時,渴愛、不快、貪欲之三魔女,退於一面,具如是思惟:「諸之興趣各異,我等各化作一百童女相。」
[P.125]五
時,渴愛、不快、貪欲三魔女,各化作一百童女相,以詣世尊前。詣已,白世尊曰:「沙門!奉事卿足下。」然而得盡煩惱依則於無上解脫之世尊,不為一顧。
六~一一
時,渴愛、不快、貪欲三魔女,退於一面、具如是思惟:「諸人興趣各異。我等各化作,未生子之百人女。」……〔乃至〕……「化作生一次子之百人女。」……〔乃至〕……「化作生二次子之百人女。」……〔乃至〕……「化作中年之百人女。」……〔乃至〕……「化作高年之百人女。」時,三魔女各化作高年女百人,來詣世尊前。詣已,白世尊曰:「沙門!奉事卿足下。」然而盡煩惱之依,於無上解脫之世尊,不為一顧。
一二
時,渴愛、不快、貪愛三魔女、退於一面、以言此曰:「我等父之所言,確是真實。
一三
我等依此攻擊未離欲之沙門婆羅門者,令破其心臟,口吐熱血,亂心狂氣,[P.126]猶如割青葦乾、萎、枯、應令之乾、萎、枯。」
一四
時,渴愛、不快、貪欲三魔女,來詣世尊處。詣已,立於一面。
一五
立一面之魔女渴愛以偈言世尊曰:
一六
一七
時,魔女不快以偈白世尊曰:
一八
[P.127]一九
時,魔女貪欲,於世尊處,以唱此寂靜偈曰:
二〇
二一
惡魔波旬,見渴愛、不快、貪欲三魔女從遠而來,見已以偈曰:
二二
此嗢陀南:
校注
[0179001]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四(大正藏二.二八七c)。 [0179002] 苦行(dukkara-kārikāya)指六年之苦行。(註釋) [0179003] 不死,底本之 aparaṁ 讀為 amaraṁ。 [0180004] 如陸舟之艫舵 piyarittaṁ va dhammani-araññe thale piy'ārittaṁ viya。 [0180005] 於戒含:正語、正業、正命;於定含:正精進、正念、正定;於慧含:正見、正思,此謂八正道;次句之菩提道,為八正道。 [0180006]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三(大正藏二.二八七c)。 [0180007] 黑巖 ariṭṭhako maṇi = kālako pāsâṇo。 [0180008] alaṁ te tena = alaṁ tuyhaṁ etena, māra vihims'ākāra-dassana-vyāpārena(此等惡魔害之所行者,應已充分)。(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8],今於此處加上[08]之註標。) [0181009]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三(大正藏二.二八七c)。 [0181010] 弟子。在底本作 paccagu;註釋為 baddhagū。 [0181011]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六(大正藏二.二八八a)。 [0182012]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六(大正藏二.二八八a)。 [0183013] 雜阿含經卷三九.九(大正藏二.二八五b)。 [0184014] 依 upadhi = khandha-upadhi 五蘊即指此身體,佛謂恐怖而逃入洞穴,但猶不能保護此身。(註釋) [0184015] 雜阿含經卷三九.七(大正藏二.二八五a)。 [0185016] 如死 dubbhayo 讀為 dubbhago = mato viya。 [0185017] 盡一切有依 sabba-upadhinaṁ parikkhayā = sabbesaṁ khandha-kilesa-abhisaṅ khāra-kāma-guṇa-bhedānaṁ upadhinaṁ parikkhayā(蘊、煩惱行、欲德、一切依之盡)。 [0185018] 覺者,底本之 Budho 讀為 Buddho。 [0185019] 雜阿含經卷三六.一二(大正藏二.二六三a)。 [0185020] 此偈出諸天相應第二品第二經。 [0185021] 雜阿含經卷三九.四(大正藏二.二八四b)。 [0186022] 雜阿含經卷三九.五(大正藏二.二八四c)。 [0187023] 雜阿含經卷三九.八(大正藏二.二八五b)。 [0188024] 惡魔立於山頂投石,巖與巖相撞擊而碎。 [0188025] 雜阿含經卷三九.二一(大正藏二.二八九c)。 [0188026] vicakkhukammāya = parisāya paññā-cakkhuṁ vināsetu-kamvatāya(欲滅會眾之慧眼) [0189027]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〇(大正藏二.二八五c)。 [0189028] 註釋:沈湎於思考,想應說法。 [0189029] sampacurā = bahavo。 [0190030] 為煩惱箭所傷之眾生。 [0190031] 意指:如或有眾人於獅子道等徬徨怖畏,而我卻不躊躇。(註釋) [0190032]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七(大正藏二.二八八b)。 [0190033] 一葦 Ekasālā [0191034] 貪與瞋 anurodha-virodha = rāga-paṭigha。 [0191035] 繫縛 sajjittha = laggittha。 [0191036] 雜阿含經卷三九.六(大正藏二.二八四c)。 [0191037] 雜阿含經卷三九.二二(大正藏二.二九〇a)。 [0193038] 雜阿含經卷三九.二三(大正藏二.二九〇a)。 [0194039]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五(大正藏二.二八八a)。 [0194040] 五葦 Pañcasālā。 [0194041] 良家子弟,男、女各自相聚,歡敘致意,並贈物與子女同事之祭儀。 [0195042] 同本無此。 [0196043] yaṁ vadanti mamaṁ ti(以之謂我有)。te vadanti mamaṁ ti(彼等謂我有)。 [0197044]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八(大正藏二.二八八c)。 [0197045] 決心 adhimucceyya = cinteyya。 [0198046]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九(大正藏二.二八九a)。 [0199047] 在底本 vuttā 之前,漏脫 kāmā 一詞。 [0200048] 雜阿含經卷三九.二〇(大正藏二.二八九b)。 [0202049]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一(大正藏二.二八六a)。 [0202050] 一時,底本之 sāmādhikaṁ 讀為 sāmāyikaṁ。於心志集中之剎那剎那,由所對之法解脫,又註解為境。此世俗之三摩底,名為一時之心解脫。譯作:所謂時解脫者,即指此。 [0204051] 抱肩 vivatta-kkhandha = parivatta-kkhandha。仰臥 semānam = uttānaṁ hutvā sayitaṁ hoti。如斯即稱作:頭向北,面向西之師子臥。 [0205052] 雜阿含經卷九.二一(大正藏二.五九a)。 [0206053] 離去 pehi 在註釋,如一本讀為 apehi,解釋作 apayāhi。 [0207054] 彎曲者,底本之 sukāyikāni 讀為 visukāyikāni。歪曲 visevitāni = viruddha sevitāni,扭彎(vipphanditāni)此指或如象王,或如蛇王惡魔之變形。 [0207055] 氣餒 nibbejaniyā = ukkaṇṭhiniyā。 [0207056] 雜阿含經卷三九.一二(大正藏二.二八六b)。 [0209057] 失落 cittaṁ nu 讀為 vittaṁ nu。 [0210058] 眼耳鼻舌身五門之煩惱瀑流。 [0210059] 第六意門之煩惱瀑流。 [0210060] 遠離三業之為作 asaṅkhārāno = tayo kammâbhisaṅkhāre anabhisankharonto(不行於三業之行)。 [0210061] 不貪著 anoko = anālayo。 [0211062] 底本之 gaṇa-saṅgha-vāri 讀為 gaṇa-saṅgha-cāri。 [0211063] 由魔王之手云云 acchejja = Maccurājassa hatthato acchinditvā。【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