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相應部經典

[P.1]相應部經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犍度篇

第一 蘊相應

第一 根本五十經

第一 那拘羅父品

〔一〕第一 那拘羅父[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婆祇國設首婆羅山之恐怖林鹿園

彼時有那拘羅父居士來詣世尊之住處詣已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那拘羅父居士白世尊曰

「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年高齡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見世尊與意修習[2]之諸比丘請大德世尊教導我請大德世尊教誡我使我於長夜得利益安樂

「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須臾自言無病耶但除愚癡是故居士汝於此處應如是學〔謂〕我身雖病而得心無病居士汝應如是學

[P.2]

那拘羅父居士隨喜歡喜世尊之所說從座而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往具壽舍利弗之處往已敬禮具壽舍利弗坐於一面

具壽舍利弗謂坐於一面之那拘羅父居士曰

「居士汝諸根和悅面貌清清潔白無非今日於世尊之處得聞說法耶

「大德何其不然大德今世尊以說法之甘露灌潤於我

大德於此我來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我坐於一面而白世尊『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衰晚年高齡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見世尊與意修習之諸比丘請大德世尊教導我請大德世尊教誡我使我長夜得利益安樂

大德敬白如是而世尊言我曰『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須臾自言無病耶但除愚癡是故居士汝於此處應如是學〔謂〕我身雖病而得心無病居士汝應如是學

大德世尊以如是說法之甘露灌潤於我

「居士汝無再問世尊耶」「大德如何身病而為心病如何身病為心無病耶

[P.3]

大德我等從遠方而來至具壽舍利弗處為欲知此所說之義具壽舍利弗願為分別此所說之義

一〇

「居士然則諦聽當善思念我當說

「唯唯大德」那拘羅父居士以應諾具壽舍利弗

一一

具壽舍利弗如是說曰

「居士如何身病而為心病耶

一二

居士於此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住纏於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變易[3]變異彼人於色之變易[A1]變異而生愁

一三

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變易變異彼人於受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一四

觀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變易變異彼人於想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一五

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變易變異彼人於行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一六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纏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P.4]人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彼識變易變異彼人於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一七

居士如是為身病而心病

一八

居士何者為身病而心無病耶

一九

居士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變易變異彼人於色之變易變異不生愁

二〇

不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變易變異彼人於受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二一

不觀想是我我以想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變易變異彼人於想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P.5]二二

不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變易變異彼人於行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二三

不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而彼識變易變異彼人於識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二四

居士如是為身病而心無病

二五

具壽舍利弗如是說已那拘羅父居士喜悅而喜歡於具壽舍利弗之所說

〔二〕第二 天現[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釋迦國天現之釋迦聚落

有眾多之西方遠行比丘來詣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等白世尊曰

「大德我等往西方國土欲住於西方國土

「諸比丘汝等曾向舍利弗〔告〕辭否

「大德我等未向具壽舍利弗〔告〕辭

「諸比丘應向舍利弗告辭諸比丘舍利弗是賢人是同梵行諸比丘之饒益者

[P.6]「唯唯大德」彼諸比丘應諾世尊

爾時具壽舍利弗於離世尊不遠之耶羅伽羅叢林中坐

彼諸比丘歡喜於世尊之所說隨喜從座而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往具壽舍利弗住處往已與具壽舍利弗互俱交換慶慰[A2]感銘之談話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等言具壽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我等往西方國土欲住於西方國土我等已向尊師〔告〕辭矣

「友等有往處處之異國問比丘者〔謂〕是賢剎帝利賢婆羅門賢居士賢沙門友等諸賢人好觀察問具壽等之師[A3]教何說何[2]具壽等善聞善持善思念善觀法具壽等之說時有得說世尊之所說否有無以非實毀害世尊耶說法之隨法以同法人之論隨論有無墮於呵責處耶

「友我等欲知此所說之義從遠方來具壽舍利弗處具壽舍利弗願請分別此所說之義

「友等然則諦聽善思念我當說

「唯唯」彼比丘等應諾具壽舍利弗

具壽舍利弗如是說

[P.7]一〇

「友等有往處處之異國問比丘者〔謂〕剎帝利乃至友等諸賢人好觀察問具壽等之師說何[A4]教何耶友等若如是問者應如是說應如是說『友等〔謂〕我等之師以教調伏欲貪

一一

友等作如是說而有重問者〔謂〕是賢剎帝利乃至賢沙門也友等諸賢人好觀察問具壽等之師於何教令調伏欲貪耶友等如是問者應如是答『友等〔謂〕師於色教令調伏欲貪於受教令於想於行於識教令調伏欲貪

一二

友等作如是說而有重問者〔謂〕是賢剎帝利乃至賢沙門友等諸賢人好觀察問具壽之師見何之過患故於色教令調伏欲貪耶於受教令於想於行於識教令調伏欲貪耶友等若如是問者應如是說『友等〔謂〕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熱煩不離渴愛者彼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若於受於想於行不離貪不離渴愛者彼行之變易變異而生愁若於識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熱煩不離渴愛者彼識之變易變異生愁友等我等之師見如是過患故於色教令調伏欲貪於受於想於行於識教令調伏欲貪

[P.8]一三

友等如是說而有重問者〔謂〕是賢剎帝利賢婆羅門賢居士賢沙門心友等諸賢人好觀察具壽等之師見何之福利故於色以教調伏欲貪耶於受以教於想於行於識以教調伏欲貪耶友等若作如是問者應如是說『友等〔謂〕若於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者彼色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若於受於想於行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者彼行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若於識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者彼識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友等我等之師見如是福利故於色以教調伏欲貪於受以教於想於行於識以教調伏欲貪

一四

友等若具足諸不善法而住而且得現法樂住無障礙無熱煩身壞命終而得善趣者世尊即不讚歎斷諸不善法

一五

友等雖然具足諸不善法而住者於現法苦住有障礙有憂惱有熱煩身壞命終當得惡趣故世尊讚歎斷諸不善法

一六

友等若諸善法具足而住而且於現法苦住有障礙有憂惱有熱煩[P.9]熱煩身壞命終當得惡趣者世尊即不讚歎具足諸善法

一七

友等雖然具足諸善法[3]而住者得現法樂住無障礙無憂惱無熱煩身壞命終當得善趣故世尊讚歎具足諸善之法

一八

具壽舍利弗如是說已彼比丘等喜悅歡喜具壽舍利弗之所說

〔三〕第三 訶梨(一)[1]

如是我聞爾時具壽摩訶迦旃延住於阿槃提國[2]之拘留歡喜山曲中

有訶梨居士來具壽摩訶迦旃延處敬禮具壽摩訶迦旃延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訶梨居士言具壽摩訶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於摩犍提所問而說義品經[-1]

牟尼無家無住處
無絕近習於聚落
以空諸欲無希望[4]
何不與人事諍論

大德應如何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識之家色界中貪所繫之識名為住家居士受界是識[P.10]之家受界中貪所繫之識名為住家居士想界是識之家想界中之識名為住家居士行界是識之家行界中之識名為住家

居士如是為住家

居士以何為不住家耶

居士色界之諸欲意之攝受現貪隨眠者如來已斷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家

一〇

居士受界之乃至

一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一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一三

居士識界之諸欲貪喜乃至使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家

一四

居士如是為不住家

一五

居士以何為住處耶居士色之因為住處流出[5]與繫名為住處居士聲之因為住處乃至香之因為住處乃至味之因為住處乃至所觸之因為住處法之因為住處流出與繫名為住處

一六

居士以何為不住於住處耶居士色因住處之流出與繫如來已斷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住處

居士聲之因為住處乃至香之因為住處乃至味之因為住處乃至所觸之因為住處乃至

[P.11]居士法之因為住處之流出與繫如來已斷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住處

一七

居士如是為不住住處

一八

居士以何為近習於聚落者居士此處有人與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憂樂彼所樂苦彼所苦所生作為以竭自力居士如是為近習聚落者

一九

居士何為不近習聚落者居士此處有比丘不與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同憂不樂彼所樂不苦彼所苦所生作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為不近習聚落者

二〇

居士以何為未空諸欲者居士此處有人於諸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熱煩不離渴愛居士如是為未空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為已空諸欲者居士此處有人於諸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居士如是為已空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為希望者居士此處有人為思惟『我於來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識』居士如是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為無希望者居士此處有人不為思惟『我於未來世得如是[P.12]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識』居士如是為無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為與人爭論者居士此處有人作如是論『汝不知此法我知此法如何汝不知此法汝為邪行我為正行汝應說於前者而說於後應說於後者而說於前我〔言〕相應汝〔言〕不相應汝常覆所行汝雖立論為脫論而遊行汝墮負處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為與人爭論者

二五

居士何為不與人爭論者居士此處有比丘作如是論不言『汝不知此法乃至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為不與爭論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於摩犍提所問而說義品經

牟尼無家無住處
無絕近習於聚落
以空諸欲無希望
向不與人事爭論

居士應如是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

〔四〕第四 訶梨(二)[1]

如是我聞爾時具壽摩訶迦旃延住阿槃提國之拘留歡喜山曲中

[P.13]

有訶梨居士來詣具壽摩訶迦旃延處乃至

坐於一面之訶梨居士謂於具壽摩訶迦旃延

「大德世尊於帝釋[2]所問而說『若沙門婆羅門渴愛盡而解脫者以究竟終畢究竟安隱究竟梵行究竟邊際為人天之最上』大德應如何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耶

「居士盡色界之諸欲意之攝受現貪隨眠依離此滅此棄此而定棄則謂心善解脫者

居士受界乃至

居士想界乃至

居士行界乃至

居士盡識界之諸欲意之攝受現貪隨眠依離此滅此棄此定棄則謂心善解脫者

一〇

居士是世尊於帝釋所問而說『若沙門婆羅門渴愛盡而解脫者究竟終畢究竟安穩究竟梵行究竟邊際為人天之最上』居士應如是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

〔五〕第五 三昧[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於此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大德」彼諸比丘應諾世尊世尊乃如是說曰

「諸比丘應修習三昧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應如實了知

[P.14]

何為如實了知耶〔謂〕色集與滅受集與滅想集與滅行集與滅識集與滅是

諸比丘以何為色集耶以何為受集耶以何為想集耶以何為行集耶以何為識集耶

諸比丘於此處歡喜歡呼耽著而住何為歡喜歡呼耽著而住耶

歡喜歡呼耽著於色而住依歡喜歡呼耽著而彼生喜喜取於色緣取而彼有生緣有而彼生生緣生而老惱生如是於此處悉皆有苦蘊之集

七~九

歡喜於受乃至歡喜於想乃至歡喜於行乃至

一〇

歡喜歡呼耽著於識而住依歡喜歡呼耽著於識而住而彼生喜喜取於識緣取而彼有生緣有而生生緣生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集

一一

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乃至乃至乃至是識之集

一二

諸比丘何為色之滅耶乃至乃至乃至乃至是為識之滅

諸比丘於此處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而住何為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而住耶

一三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色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色而住彼於色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有滅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

一四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受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受而住[P.15]受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乃至如是而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

一五

不歡喜於想乃至

一六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行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行而住則彼於行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乃至如是而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

一七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識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識而住則彼於識喜滅乃至喜滅故彼取滅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

一八

諸比丘此色之滅乃至受之滅想之滅行之滅識之滅

〔六〕第六 宴默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於宴默得瑜伽諸比丘為宴默之比丘如實了知

以何為如實了知耶〔謂〕色之集與滅受之集與滅[1]之集與滅行之集與滅識之集與滅

(應如始經之廣說)」

〔七〕第七 取著恐懼(一)[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取著恐懼與不取著不恐懼諦聽善思念我將說

[P.16]「唯唯大德」彼諸比丘應諾世尊

世尊說

「諸比丘以何為取著恐懼耶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色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生起[2]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

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於受變易變異彼人有受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受之變易所生之恐懼法生起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

乃至

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於行變易變異彼人有行變易變異隨轉行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行之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永盡而住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P.17]之變易變異隨轉識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識之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

諸比丘取著恐懼者即如是

一〇

諸比丘何為不取著不恐懼耶

一一

諸比丘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法以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色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

一二

不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於受變易變異彼人有受之變易變異隨轉受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受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

一三

乃至

一四

不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於行變易變異彼人[P.18]有行之變易變異隨轉行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行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

一五

不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隨轉識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識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

一六

諸比丘不取著不恐懼為如是

〔八〕第八 取著恐懼(二)[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取著恐懼及不取著不恐懼諦聽乃至

「諸比丘何為取著恐懼耶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觀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2]變異而生愁

此受是我所乃至

此想是我所乃至

此行是我所乃至

觀此識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諸比丘取著恐懼為如是

一〇

諸比丘何為不取著不恐懼耶

[P.19]一一

諸比丘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觀此識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一二

此受非我所乃至

一三

此想非我所乃至

一四

此行非我所乃至

一五

觀此識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

一六

諸比丘不取著不恐懼者為如是

〔九〕第九 過去未來現在(一)[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無常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受是無常乃至

想是無常乃至

過去未來之行皆無常何況現在之〔行〕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行不悅未來之行對現在之行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過去未來之識皆無常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一〇〕第十 過去未來現在(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20]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苦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受皆苦乃至

想皆苦乃至

行皆苦乃至

過去未來之色皆是苦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一一〕第十一 過去未來現在(三)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無我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受皆是無我乃至

想皆是無我乃至

行皆是無我乃至

過去未來之識皆是無我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第一 那拘羅父品 終

此品之攝頌曰

謂那拘羅父     天現訶梨二
[P.21]三昧與宴默     取著恐懼二
過未與現在     是故名此品

第二 無常品

〔一二〕第一 無常[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於此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乃至

四~六

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色厭離色厭離受厭離想厭離行厭離識厭離而離欲離欲而解脫解脫即生解脫智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

〔一三〕第二 苦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七

「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識是苦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一四〕第三 無我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七

「諸比丘色無我受無我想無我行無我識無我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P.22]〔一五〕第四 無常者[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受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相是無常

行是無常

識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一六〕第五 無常者(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

受是苦

想是苦

行是苦

識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一七〕第六 無常者(三)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23]

「諸比丘色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四~六

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

識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一八〕第七 因[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以色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常諸比丘依無常之〔因緣〕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常耶

受是無常以受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常諸比丘依無常之〔因緣〕所生起之受如何是有常耶

想是無常乃至

行是無常以行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常諸比丘依無常之〔因緣〕所生之行如何是有常耶

識是無常以識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常諸比丘依無常之〔因緣〕所生起之識如何是有常耶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一九〕第八 因(二)[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苦以色所生起之因緣亦是苦諸比丘依苦之〔因緣〕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樂耶

受是苦乃至

想是苦

行是苦

[P.24]

識是苦以識所生起之因緣亦是苦諸比丘依苦之〔因緣〕所生起之識如何是有樂耶

諸比丘乃至不受後有

〔二〇〕第九 因(三)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我以色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我諸比丘依無我之〔因緣〕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我耶

四~六

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

識是無我以識所生起之因緣亦是無我諸比丘依無我之〔因緣〕所生起之識如何是有我耶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不受後有

〔二一〕第十 阿難[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具壽阿難來詣世尊之止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曰

「大德曾說於滅大德如何法之滅故而說滅耶

「阿難色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為盡法壞法離法滅法者彼之滅故說是滅

受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為盡法壞法離法滅法者彼之滅故說是滅

[P.25]六~七

想是無常行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為盡法壞法滅法者

識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為盡法壞法滅法者彼之滅故說是滅

阿難如是之法滅故說是滅

第二 無常品 終

此品之攝頌曰

無常苦無我
無常其他三
依因亦為三
阿難問為十

第三 重擔品

〔二二〕第一 重擔[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重擔擔者取擔捨擔且諦聽

諸比丘以何為重擔耶

應名為五取蘊以何為五耶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諸比丘此名為重擔

諸比丘以何為擔者耶應名為士夫(補特迦羅)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壽

[P.26]

諸比丘以何為取擔耶

當來有渴愛而喜貪俱行樂著於彼彼是謂欲愛有愛非有愛者諸比丘以此名為取擔

諸比丘以何為捨擔耶

即前之渴愛無餘之離滅棄捨定棄解脫無執著是諸比丘以此名為捨擔

世尊如是說如是說已師善逝更說曰

(一)重擔是五蘊
擔者名士夫
世間取擔苦
捨擔為安樂
(二)已捨重擔者
不再取重擔
根絕渴愛者
無欲般涅槃

〔二三〕第二 徧智[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將說所知法與徧智且諦聽

諸比丘以何為所知法耶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行是所知法識是所知法諸比丘如是名為所知法

諸比丘以何為徧智耶諸比丘乃貪欲之滅盡瞋恚之滅盡愚癡之滅盡諸比丘如是名為徧智

〔二四〕第三 徧智[1](證知)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27]

「諸比丘若於色不證知不徧知不離不斷色者即不能滅盡於苦

若於受不證知乃至

五~六

著於想不證知於行不證知

若於識不證知不徧知不離不識者即不能滅盡於苦

諸比丘若於色能證知徧知斷色者即能滅盡於苦

九~一一

若於受能證知

一二

若於識能證知徧知斷識者即能滅盡於苦

〔二五〕第四 欲貪[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須斷色之欲貪如是斷色者即如斷其根本截去多羅樹頭以歸於無令不生於未來

須斷受之欲貪如是斷受者即如斷其根本截去多羅樹頭以歸於無令不生於未來

須斷想之欲貪

須斷行之欲貪如是斷行者即如斷其根本截去多羅樹頭以歸於無令不生於未來

須斷識之欲貪如是斷識者即如斷其根本截去多羅樹頭以歸於無令不生於未來

〔二六〕第五 味[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昔做菩薩未現正等正覺時作如是思惟

『以何為色味以何有過患以何為出離耶以何為受之想之行之識之味以何過患以何為出離耶

[P.28]

諸比丘於此我如是思惟

『緣於色而生喜樂此為色之味色是無常苦而有變壞法此為色之過患調伏色之欲貪以斷欲愛此為色之出離

緣於受

緣於想

緣於行而生喜樂此為行之味行是無常苦而有變壞法此為行之過患調伏行之欲愛以斷欲愛此為行之出離

一〇

緣於識而生喜樂此為識之味識是無常苦而有變壞法此為識之過患調伏識之欲愛以斷欲愛此為識之出離

一一

諸比丘我於此五取蘊未味如是之味過患為過患出離為出離未如實證知之時諸比丘我於天梵天之世界沙門天之眾生界未稱現等覺之無上正等覺

一二

諸比丘然則我於此五取蘊已味如是之味過患為過患出離為出離如實證知故諸比丘我於天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之眾生界稱現等覺之無上正等覺

一三

又於我生智我心解脫不動此乃我之最後生不再受後有

[P.29]〔二七〕第六 味(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於色行味之尋求證得色之味以慧善見其色味

諸比丘我於色行過患之尋求證得色之過患以慧善見色之過患

諸比丘我於色行出離之尋求證得色之出離以慧善見色之出離

六~八

諸比丘我於受

九~一一

諸比丘我於想

一二~一四

諸比丘我於行

一五

諸比丘我於識行味之尋求證得識之味以慧善見識之味

一六

諸比丘我於識行過患之尋求證得識之過患以慧善見識之過患

一七

諸比丘我於識行出離之尋求證得識之出離以慧善見識之出離

一八~一九

諸比丘我於此五取蘊未以味為味以過患為過患以出離為出離未如實證知之時

二〇

於我生知我心解脫不動此乃我之最後生更不再受後有

〔二八〕味(三)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30]

「諸比丘若無色之味有情即不染於色諸比丘然則有色味故有情染於色

諸比丘若無色之過患有情即不厭患於色諸比丘然則有色之過患故有情厭患於色

諸比丘若無色之出離有情即不出離於色諸比丘然則有色之出離故有情由色出離

六~八

諸比丘若受

九~一三

諸比丘若想乃至

一四

諸比丘若無行之出離有情即不出離於行諸比丘然則有行之出離故有情由行出離

一五

諸比丘若無有識之味有情即不染於識諸比丘然則有識之味故有情染於識

一六

諸比丘若無識之過患有情即不厭患於識諸比丘然則有識之過患故有情厭患於識

一七

諸比丘若無識之出離有情即不出離於識諸比丘然則有識之出離故有情由識出離

一八

諸比丘有情[1]於此五取蘊以味為味以過患為過患以出離為出離[P.31]未如實證知之時諸比丘有情不出離離繫解脫天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之眾生界以住於自在心

一九

諸比丘然則有情於此五取蘊以味為味以過患為過患以出離為出離如實證知故諸比丘有情出離離繫解脫天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之眾生界以住於自在心

〔二九〕第八 歡喜[-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若歡喜色者即歡喜苦歡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脫

若歡喜受者

若歡喜想者

若歡喜行者

若歡喜識者即歡喜苦歡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脫

諸比丘不歡喜色者即不歡喜苦不歡喜苦[2]即已由苦解脫

不歡喜受者

一〇

不歡喜想者

一一

不歡喜行者

一二

不歡喜識者即不歡喜苦不歡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脫

〔三〇〕第九 生[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32]

「諸比丘若色之生現者則生苦住病現老死

四~六

若受

若識之生現者則生苦住病現老死

諸比丘然則若色之滅沒者則苦滅病息老死沒

九~一一

若受

一二

若識之滅沒者則苦滅病息老死沒

〔三一〕第十 痛根[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將說痛與痛根且諦聽

諸比丘以何為痛耶

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識是痛諸比丘此名為痛

諸比丘以何為痛根耶

當來有渴愛而喜貪俱行樂著於彼彼是謂欲愛有愛非有愛者諸比丘此名為痛根

〔三二〕第十一 壞法[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將說壞法與不壞法且諦聽

諸比丘以何為壞法何為不壞法耶

[P.33]

諸比丘色是壞法彼若滅沒者則是不壞法

受是壞法彼若滅沒者則是不壞法

想是壞法

行是壞法彼若滅沒者則是不壞法

識是壞法彼若滅沒者則是不壞法

第三重擔品 終

此品之攝頌曰

重擔與徧智
徧知四欲貪
味三八歡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說壞法

第四 非汝所應法品

〔三三〕第一 非汝應法[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非汝所應法當斷汝等若斷此此則得利益安樂

諸比丘以何為非汝等所應之法耶

諸比丘色為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受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乃至

[P.34]

行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識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一〇

諸比丘譬如祇樹林之草木枝葉有人或奪或燒或隨意處置汝等作思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奪或燒或隨意處置』否

「大德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

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一一

「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受是想是行是識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三四〕第二 非汝所應法(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若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諸比丘以何為非汝等所應之法耶

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六~八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識是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一〇

諸比丘若非汝等所應之法於此當斷汝等若斷此則得利益安樂

〔三五〕第三 比丘[1](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35]第一章

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請為我略說法要我從世尊聽法以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精進而住

「比丘若有所執者[2]依此有稱若無所執者依此非稱也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若執著色者依此有稱若執著受者依此有稱若執著想者依此有稱若執著行者依此有稱若執著識者依此有稱

大德若不執著者依此非稱若不執著受識者依此非稱大德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若執著色依此有稱若執著受依此有稱比丘若不執著色依此非稱若不執著受依此非稱比丘[3]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P.36]

時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則從座而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去

第二章

一〇

彼比丘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精進而住不久善男子是於正當出家以出家之本意為現法究竟無上之梵行自具足證知現證而住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受後有

一一

彼比丘則成為羅漢

〔三六〕比丘(二)[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時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之處乃至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請為我略說法要我由聞依於世尊法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精進而住

「比丘若有執處則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稱若無所執則不令比知若無所比知此非有稱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若執色者則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稱若執受識者則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稱

[P.37]

大德若不執色者則不令比知若無所比知依此則非有稱若不執受識者則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則無所有依此而非有稱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善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2]若執色者則令比知若有所比知者依此而有稱若執受識者則令比知若有所比知者依此而有稱比丘若不執色者則不令比知若無所比知者依此而非有稱若不執受識者則不令比知若無所比知者依此而非有稱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則從座而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去

一〇

彼比丘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精進而住乃至

一一

彼比丘成為阿羅漢

〔三七〕第五 阿難[1](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具壽阿難乃至

一面坐時世尊言具壽阿難曰

「阿難若有向汝如是問『友阿難於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阿難若如是問汝應如何作答耶

[P.38]

「大德若有如是問我『友阿難於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大德若如是問我應如是作答

『友於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受於想於行於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大德若如是問我應如是作答

「阿難善哉善哉阿難於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受於想於行於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阿難於此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阿難若如是問汝應如是作答

〔三八〕第六 阿難(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具壽阿難乃至

坐於一面時世尊謂於具壽阿難曰

「阿難若有如是問汝『友阿難於過去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於未來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於現在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阿難若如是問汝應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問我『友阿難於過去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P.39]於未來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於現在何等之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耶』大德若如是問者我應如是答

『友於過去已滅已壞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過去已滅已壞之受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過去已滅已壞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

於未生未現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乃至於未來未現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

於已生已現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乃至於已生已現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大德若如是問我應如是作答

[P.40]

「阿難善哉善哉阿難於過去已滅已壞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受於想於行於過去已滅已壞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阿難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

阿難於未生未現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受於想於行於未生未現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阿難於此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

一〇

阿難於已生已現之色知生知滅知住之異於受於想於行於已生已現之識知生知滅知住之異阿難於此等之諸法知生知滅知住之異

一一

阿難若如是問汝應如是作答

〔三九〕第七 隨法(一)[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向法隨法比丘得此隨法〔謂〕於色多厭患而住於受多厭患而住於想多厭患而住於行多厭患而住於識多厭患而住

彼於色多厭患而住於受識多厭患而住者則徧知於色徧知受

[P.41]

彼徧知於色徧知於受識者則由色解脫由受識解脫由生惱解脫由苦解脫

〔四〇〕第八 隨法(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五

「諸比丘向法隨法之比丘得此隨法〔謂〕於色觀無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脫

〔四一〕第九 隨法(三)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五

「諸比丘於法隨法乃至於色觀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脫

〔四二〕第十 隨法(四)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向法隨法之比丘得此隨法〔謂〕於色觀無我而住於受於想於行於識觀無我而住

彼於色觀無我而住乃至徧知色徧知受

彼徧知於色徧知於受識者則由色解脫由受識解脫由生憂惱解脫由苦解脫

第四汝所應品〔終〕

[P.42]攝頌曰

非汝所應二
比丘亦有二
阿難同是二
說隨法為四

第五 自洲品

〔四三〕第一 自洲[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以自為洲以自為依不為異依以法為洲以法為依不為異依而住

諸比丘以自為洲以自為依不為異依以法為洲以法為依不為異依而住應如理[2]觀察惱由何而生由何而現耶

諸比丘惱由何而生由何而現耶

諸比丘於此處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以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因有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觀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於受變易變異彼人因有受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觀想是我

觀行是我

一〇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因[P.43]有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

一一

諸比丘於色知無常變易離欲滅盡前色以及現在一切色皆是無常苦而有變易之法如是以如實正慧觀者則愁惱斷令斷彼等故不恐懼不恐懼故樂住名樂住比丘為一向涅槃者

一二

諸比丘於受知無常變易離欲滅盡前受以及現在一切受皆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如是以如實正慧作觀則愁惱斷令斷彼等故不恐懼不恐懼故樂住名樂住比丘為一向涅槃者

一三

諸比丘於想乃至

一四

諸比丘於行知無常變易離欲滅盡前行以及現在一切行皆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如是以如實正慧觀者則愁惱斷令斷彼等故不恐懼不恐懼故樂住名樂住比丘為一向涅槃者

一五

諸比丘於識知無常變易離欲滅盡前識以及現在一切識皆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如是以如實正慧觀者則愁惱斷令斷彼等故不恐懼不恐懼故樂住名樂住比丘為一向涅槃者

〔四四〕第二 道[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44]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順有身集起之〔道〕與順有身滅盡之道且諦聽

諸比丘何為順有身集起之道耶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六~八

觀受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

一〇

諸比丘此名順有身集起之道為順有身集起之道諸比丘故於此處此義即說見順苦集之觀

一一

諸比丘何為順有身滅盡之道耶

一二

諸比丘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一三~一五

不觀受

一六

不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

一七

諸比丘此名順有身滅盡之道為順有身滅盡之道諸比丘故於此處此義即說見順苦滅之觀

〔四五〕第三 無常[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45]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則苦苦者則無我無我者此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如是以正慧如實觀之以如是正慧如實觀者其心則無所取而離諸漏解脫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識是無常無常者其心則無所取而離諸漏解脫

諸比丘若於色界比丘之心無所取而離諸漏解脫於受界想界行界於識界比丘之心無所取而離諸漏解脫者令解脫[2]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懼不恐懼而自般涅槃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四六〕第四 無常[1](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則苦苦者則無我無我者此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如是以正慧如實觀之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識是無常無常者則苦苦者則無我無我者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如是以正慧如實觀

如是以正慧如實觀者則不隨前邊之見不隨前邊[2]之見者[P.46]則不隨後邊之見不隨後邊之見者則不執拗[3]妄取不執拗妄取者於色識則心無所取而離諸漏解脫解脫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懼不恐懼而自般涅槃知生已盡不受後有

〔四七〕第五 觀見[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一類之沙門婆羅門觀種種有我之觀見彼等皆觀五取蘊或觀其隨一

以何為五耶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乃至不順善知識之法觀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觀受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有如是觀見謂不離[2]

諸比丘又謂不離我者則有諸根之入〔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諸比丘有意有法有無明界[3]觸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之無聞凡夫思惟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無思惟有色思惟無色思惟有想思惟無想思惟非想非非想

[P.47]

諸比丘亦即於其處住於五根然則有聞之聖弟子斷無明而生明彼人離無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無不思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

〔四八〕第六 蘊[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五蘊及五取蘊且諦聽

諸比丘以何為五取蘊耶

諸比丘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名為色蘊

六~七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所有行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名為行蘊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名為識蘊

一〇

諸比丘此等名為五蘊

一一

諸比丘何為五取蘊耶

一二

諸比丘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為色取蘊

一三~一五

所有受之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為受取蘊所有想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為想取蘊

[P.48]一六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為識取蘊

一七

諸比丘此等名為五取蘊

〔四九〕輸屢那(一)[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園

有居士子輸屢那來詣世尊之住處詣而乃至

一面坐時世尊謂於居士子輸屢那曰

「輸屢那若諸沙門婆羅門以無常變易法之色觀我是勝觀我是等觀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見如實耶

以無常變易法之受觀我是勝觀我是等觀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見如實耶

以無常變易法之想

以無常變易法之行觀我是勝觀我是等觀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見如實耶

以無常變易法之識觀我是勝觀我是等觀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見如實耶

[P.49]

輸屢那若諸沙門婆羅門以無常變易法之色不觀我是勝不觀我是等不觀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見如實耶

一〇~一二

以無常變易法之

一三

以無常苦變易法之識不觀我是勝不觀我是等不觀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見如實耶

一四

輸屢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若是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若無常變易之法得觀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受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一六~一七

一八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若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若無常變易之法者得觀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九

「輸屢那是故於此處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以如是正慧如實見

二〇~二二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P.50]二三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以如是正慧如實見

二四

輸屢那如是有聞之聖弟子厭患於色厭患於受厭患於想厭患於行厭患於識厭患而離欲離欲故解脫令解脫故謂解脫智生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五〇〕第八 輸屢那(二)[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園

有居士子輸屢那來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一面坐時世尊謂於居士子輸屢那曰

「輸屢那若諸沙門婆羅門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滅不知順色滅之道不知受不知受集[2]不知受滅不知順受滅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滅不知順行滅之道不知識不知識集不知識滅不知順識滅之道者輸屢那彼沙門婆羅門不相應於我沙門中之沙門不相應婆羅門中之婆羅門者又彼具壽等亦非於現法自證知現證具足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而住

[P.51]

輸屢那若諸沙門婆羅門知色知色集知色滅知順色滅之道知受知識知識集知識滅知順識滅之道者輸屢那彼沙門婆羅門相應於我沙門中之沙門相應於婆羅門中之婆羅門者又彼具壽等亦於現法自證知現證具足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而住

〔五一〕第九 喜盡[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色為無常者則得[2]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受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想為無常者乃至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行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識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五二〕第十 喜盡[1](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52]

「諸比丘對色如理作意且如實以觀色之無常性諸比丘比丘若對色如理作意如實以觀色之無常性者則厭患於色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對受如理作意且如實以觀受之無常性諸比丘比丘若對受如理作意如實以觀受之無常性者則厭患於受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對想

諸比丘對行如理作意且如實以觀行之無常性諸比丘比丘若對行如理作意如實以觀行之無常性者則厭患於色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諸比丘對識如理作意且如實以觀識之無常性諸比丘比丘若對識如理作意如實以觀識之無常性者則厭患於識喜盡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第五自洲品〔終〕

此品之攝頌曰

自洲以及道
無常等皆二
觀見蘊輸那
喜盡皆有二

根本五十經終

根本五十經品之攝頌曰

[P.53]名那拘羅父
無常及重擔
非汝所應法
自洲五十經
是名為第一

第二 中五十經

第一 封滯品

〔五三〕第一 封滯[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封滯者不解脫不封滯者則解脫

諸比丘於色封滯而住於識者以色為所緣止住於色近倚喜而住令生長增廣乃至以行為所緣止住於行近倚喜而住令生長增廣

諸比丘如說『我離於色離於受離於想離於行而施設於識之來往死生長益廣大』者無有是處

六~一〇

諸比丘比丘若於色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諸比丘比丘若於受界於想界於行界於識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P.54]一一

識無依止無增長無現行而解脫以解脫故住以住故知足知足故無恐怖無恐怖而自般涅槃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五四〕第二 種子[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有五種之種子以何為五耶〔謂〕根之種子莖之種子枝之種子節之種子種子之種子是

諸比丘此五種之種子不壞不腐不害於風熱有堅核[2]雖善貯藏若無地無水者諸比丘此五種之種子得生長增廣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3]此五種之種子害於風熱核不堅[4]不善貯藏若有地有水者諸比丘此五種之種子得生長增廣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此五種之種子不壞乃至善貯藏若有地有水者諸比丘此五種之種子得生長增廣耶

「大德是也

「諸比丘地界者譬如可見四識住[5]諸比丘水界者譬如可見喜貪諸比丘五種之種子者譬如可見識與食[6]

[P.55]

諸比丘於色封滯而住識者以色為所緣止住於色近依喜而住生長增廣

諸比丘於受封滯而住識者近依喜而住生長增廣

一〇

諸比丘於想封滯乃至

一一

諸比丘於行封滯而住識者以行為所緣而止住於行近倚喜而住生長增廣

一二

諸比丘如說『我離於色離於受離於想離於行而施設於識之來往死生長益廣大』者無有是處

一三

諸比丘比丘若於色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一四~一六

諸比丘比丘若於受界想界行界

一七

若於識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一八

於識無依止無增益無現行而解脫以解脫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不恐怖不恐怖而自般涅槃生已盡乃至不受後有

〔五五〕第三 優陀那[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於此世尊為唱優陀那曰

非我非我所[2]
應無我我所[3]
[P.56]若如是勝解
則斷下分結

如是說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以何為非我非我所應無我無我所比丘若如是勝解者為得斷〔五〕下分結耶

「比丘此處有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乃至不順善知識見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識是我識以我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

彼不如實知色是無常為色無常不如實知受是無常為受無常不如實知想是無常乃至行是無常為行無常不如實知識是無常為識無常

不如實知色是苦是為色是苦不如實知受是想是行是識是苦是為識苦

不如實知色是無我為色無我不如實知受是無我為受無我不如實知想行是無我為行無我不如實知識是無我為識無我

不如實知色是有為為色有為不如實知受是有為想是有為行是有為識是有為是識有為

不如實知色是應壞不如實知受是應壞想是應壞行是應壞識是應壞

[P.57]一〇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乃至不觀受識是我

一一

彼如實知色是無常是為色無常如實知受是無常想是行是行是無常識是無常是為識無常

一二

色是苦乃至識是苦

一三

色無我乃至識無我

一四

色有為乃至識有為

一五

如實知色應壞如實知受識應壞

一六

於彼色壞受壞行壞識壞故如是比丘非我非我所應無我無我所比丘若如是勝解者則斷〔五〕下分結

一七

〔時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比丘如是勝解者則斷〔五〕下分結大德又如何知如何見以得無間諸漏盡耶

一八

「比丘此處有無聞凡夫於無畏之處生起恐畏比丘無聞凡夫於非我非我所應無我應無我所者生恐畏

一九

比丘有聞之聖弟子於無畏之處不生怖畏比丘有聞之聖弟子於非我非我所應無我應無我所者不生怖畏

[P.58]二〇

比丘於色封滯而住識者則以色為所緣止住於色近倚於喜而住生長增廣

二一~二二

比丘於受封滯於想封滯

二三

於行封滯而住於識者則以行為所緣止住於行近倚於喜而住生長廣大

二四

比丘如彼說『我離於色離於受離於想[4]離於行而施設於識之來往死生長益廣大』者無有是處

二五

比丘比丘若於色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二六

比丘比丘若於受界

二七

比丘比丘若於想界

二八

比丘比丘若於行界

二九

比丘比丘若於識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所緣依止

三〇

於識無依止無增長無現行而解脫以解脫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無恐怖無恐怖則自般涅槃生已盡乃至不受後有

三一

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則得無間諸漏盡

〔五六〕取轉[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59]

「諸比丘有五取蘊以何為五耶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

諸比丘我未如實證知此五取蘊之四轉之間諸比丘我於天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生界不稱無上正等覺為現等覺

諸比丘然則我已如實證知五取蘊之四轉故諸比丘我於天乃至天之眾生界稱無上正等覺為現等覺

以何為四轉耶我證知色證知色集證知色滅證知順色滅之道證知受證知識集[2]證知識滅證知順識滅之道

諸比丘以何為色耶諸比丘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名為色依食之集[3]而有色之集依食之滅而有色之滅此順色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者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集證知如是色滅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而向色之厭患離欲滅盡則為善向[4]善向者則為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乃至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於色厭患離欲滅盡依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則無以轉[5]之可施設

一〇

諸比丘以何為受耶諸比丘是六受身〔謂〕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P.60]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是諸比丘此名為受由觸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觸之滅而受之滅此順受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一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證知如是集證知如是受滅證知如是順受滅之道而向受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一二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而證知如是受乃至證知如是順受滅之道乃至則無以轉之可施設者

一三~一五

諸比丘以何為想耶諸比丘六想身是〔謂〕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法想是此名之為想依觸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觸之滅而想之滅此順想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乃至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一六

諸比丘以何為行耶諸比丘六思身是〔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此名之為行依觸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觸之滅而有行之滅此順行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七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P.61]證知如是順行滅之道而向於行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一八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順行滅之道而對行之厭患離欲滅盡由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得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者

一九

諸比丘以何為識耶諸比丘六識身是〔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此名為識依名色之集而有識之集依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此順識滅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二〇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而向識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二一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而對識厭患離欲滅盡不依取而解脫者為善解脫得善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五七〕第五 七處[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比丘於七處善巧而有三種觀察於此法與律純一而已立者名為最上人

諸比丘何為比丘於七處善巧耶

[P.62]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知色知色之集知色之滅知順色滅之道知色之味知色之過患知色之出離

六~八

知受

知識知識之集知識之滅知順識滅之道知識之味知識之過患知識之出離

一〇

諸比丘以何為色耶諸比丘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名之為色由食之集而有色之集由食之滅而色之滅此順色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一

緣色而生樂與喜為色之味有色之無常苦而變壞之法為色之過患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是為色之出離

一二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之集證知如是色之滅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證知如是色之味證知如是色之過患證知如是色之出離而向色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為入此法[2]與律

一三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之集證知如是色之滅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證知如是色之味證知如是色之過患證知如是色之出離[P.63]而對色之厭患離欲滅盡依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一四

諸比丘以何為受耶諸比丘六受身是〔謂〕眼觸所生之受乃至意觸所生之受是諸比丘此名為受依觸之集而有受之集依觸之滅而有受之滅此受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六

[3]緣受而生樂與喜為受之味有受之無常苦而變壞之法為受之過患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為受之出離

一七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證知如是受之集證知如是受之滅證知如是順受滅之道證知如是受之味證知如受之過患證知如是受之出離而向受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則入此法與律

一八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乃至無以轉之可施設

一九~二一

諸比丘以何為想耶諸比丘六想身是〔謂〕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法想是諸比丘此名為想乃至無以轉之可施設

二二

諸比丘以何為行耶諸比丘六思身是〔謂〕色思乃至法思[P.64]諸比丘此名為行依觸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觸之滅而有行之滅此順行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二三

緣於行所生樂與喜為行之味有行之無常苦而變壞之法為行之過患於行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行之出離

二四~二五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之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順行滅之道乃至向於行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則入此法與律乃至無以轉之可施設

二六

諸比丘以何為識耶諸比丘六識身是〔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此名為識依名色之集而有識之集依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法此順識滅之道是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

二七

緣識而生樂與喜為識之味有識之無常苦而變壞之法為識之過患於識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識之出離

二八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證知如是識之味證知如是識之過患證知如是識之出離而向識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則入此法與律

[P.65]二九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證知如是識之味證知如識之過患證知如是識之出離對識厭患離欲滅盡依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三〇

諸比丘如是比丘為於七處是善巧

三一

諸比丘以何為比丘有三種之觀察耶諸比丘此處有比丘觀察界觀察處觀察緣起諸比丘如是為比丘有三種之觀察

三二

諸比丘比丘於七處善巧而有三種之觀察於此法與律純一而已立者名為最上人

〔五八〕第六 等覺者[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不取於色由厭患離欲滅盡而解脫則名為正等覺者諸比丘慧解脫之比丘亦不取於色由厭患離欲滅盡而解脫名為慧解脫者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不取於受由厭患離欲滅盡而解脫則名為正等覺者諸比丘慧解脫之比丘亦受之厭患乃至名為慧解脫者

五~七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乃想不取於識由厭患離欲[P.66]滅盡而解脫名為正等覺者諸比丘慧解脫之比丘亦不取於識由厭患離欲滅盡而解脫名為慧解脫者

諸比丘於此如來應供正等覺者與慧解脫之比丘有何之差別有何之特相有何之殊異耶

「大德我等於法乃以世尊為根以世尊為眼以世尊為依大德世尊願顯示此所說之義諸比丘當從世尊聞而受持

「諸比丘然則諦聽善思念我當說

「唯唯大德」彼諸比丘應諾世尊

一〇

世尊乃如是說曰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乃令起未起之道令生未生之道說未說之道知道覺道悟道諸比丘如今諸弟子隨於道隨從而成就

一一

諸比丘此乃如來應供正等覺者與慧解脫比丘之差別特相殊異是

〔五九〕五群比丘[1]

波羅捺國鹿野苑之因緣

二~三

於此世尊告五比丘曰乃至如是說曰

※三

「諸比丘色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色[2]有我者此色則無致病於色則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諸比丘然而色無我故色乃致病於色不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P.67]

受是無我諸比丘若此受是有我者此受則無致病於此受乃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諸比丘然而受是無我故受乃致病於受不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想是無我

行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行是有我者則此行無致病於此行則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諸比丘然而行是無我故行乃致病則於行不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一〇

識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識是有我者則此識無致病於此識則得謂『我用此識不用彼識

一一

諸比丘然而識是無我故識乃致病則於識不得謂『我用此識不用彼識

一二

諸比丘汝等於意云何色是常耶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以觀見無常苦而變易之法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三~一五

一六

「識是常住耶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P.68]「大德是苦

「觀見無常苦而變易之法者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七

「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一八

所有受之

一九

想之

二〇

行之

二一

識之過去未來現在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二二

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作如是觀者則厭患色厭患受厭患者則離貪離貪者則解脫解脫者則生已解脫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二三

世尊如是說已五群比丘信受歡喜世尊之所說又說此教時五比丘無取著而從諸漏令心解脫

〔六〇〕第八 摩訶利[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毘舍離城大林重閣講堂

[P.69]

離車人摩訶利來詣世尊之住處乃至坐於一面之離車人摩訶利白世尊曰

「大德富蘭那迦葉如是說『無因無緣而有眾生之雜染無因無緣而致眾生雜染無因無緣而有眾生之清淨無因無緣而致眾生清淨』世尊於此當如何說耶

「摩訶利有因有緣而有眾生之雜染有因有緣而致眾生雜染摩訶利有因有緣而有眾生之清淨有因有緣而致眾生清淨

「大德有何因何緣而有眾生之雜染有何因何緣而致眾生[2]雜染耶

「摩訶利若於此色一向於苦隨於苦以隨苦不隨樂者眾生不染著此色摩訶利然而色樂而隨於樂伴樂不伴苦故眾生為色所染著染著故為結縛故而致雜染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而有眾生之雜染有此因此緣而為眾生雜染

摩訶利若於此受而一向於苦隨於苦伴於苦而不伴於樂者眾生則不為此受所染著摩訶利然而樂於受隨於樂伴樂不伴苦故眾生染著於受染著故而被縛結被縛故致雜染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而有眾生之雜染有此因此緣而致眾生雜染

摩訶利若於此想

摩訶利若於此行而一向於苦隨於苦伴於苦而不伴於樂者眾生則不為此[P.70]行所染著摩訶利然而樂於行隨於樂伴樂不伴苦故眾生染著於行染著故被縛結被縛結故致雜染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有眾生之雜染有此因此緣而致眾生雜染

一〇

摩訶利若於此識而一向於苦隨於苦伴於苦而不伴於樂者眾生則不染著於識摩訶利然而樂於識隨於樂伴樂不伴苦故眾生染著於識染著故被縛結被縛結故致雜染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而有眾生之雜染有此因此緣而致眾生雜染

一一

「大德有何因何緣而有眾生之清淨耶有何因何緣而眾生致雜染耶

一二

「摩訶利若於此色而一向於樂隨於樂伴於樂不伴於苦者眾生則不厭患此色摩訶利然而色是苦隨於苦伴於苦而不伴於樂故眾生厭患於色厭患故離貪離貪故為清淨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而有眾生之清淨有此因此緣而致眾生清淨

一三

摩訶利若於此受

一四

〔行〕

一五

於識而一向於樂隨於樂伴於樂不伴於苦者眾生則不厭患此識摩訶利然而識是苦隨於苦以伴於苦不伴於樂故眾生厭患於識厭患於識故則離貪離貪故致清淨

[P.71]一六

摩訶利有此因此緣而有眾生之清淨有此因此緣致眾生清淨

〔六一〕第九 熾然[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乃熾然受乃熾然想乃熾然行乃熾然識乃熾然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觀者則厭患於色厭患於受厭患故離貪離貪故解脫解脫已而生解脫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六二〕第十 言路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有三種之言路增語路施設路未令雜亂未曾令雜亂現前不令雜亂當不令雜亂不為有智之沙門婆羅門所訶譏以何為三耶

諸比丘於過去已滅已變壞之色謂有『曾有』名數謂有『曾有』名目謂有『曾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於過去已滅已變壞之受謂有『曾有』名數謂有『曾有』名目謂有『曾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於過去已滅已變壞之想

於過去已滅已變壞之行謂有『曾有』名數謂有『曾有』名目謂有『曾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P.72]

於過去已滅已變壞之識謂有『曾有』名數謂有『曾有』名目謂有『曾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諸比丘於未生未現之色謂有『當有』名數謂有『當有』名目謂有『當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曾有』名數

一〇

於未生未現之受謂有『當有』名數謂有『當有』名目謂有『當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曾有』名數

一一

於未生未現之想乃至

一二

於未生未現之行謂有『當有』名數謂有『當有』名目謂有『當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曾有』名數

一三

於未生未現之識謂有『當有』名數謂有『當有』名目謂有『當有』施設謂無『現有』名數謂無『曾有』名數

一四

諸比丘於已生現生之色謂有『現有』名數謂有『現有』名目謂有『現有』施設謂無『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一五

於已生已現之受謂有『現有』名數謂有『現有』名目謂有『現有』施設謂無『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一六

於已生已現之想

一七

於已生已現之行謂有『現有』名數謂有『現有』名目謂有『現有』施設謂無『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一八

於已生已現之識謂有『現有』名數謂有『現有』名目謂有『現有』施設謂無『曾有』名數謂無『當有』名數

一九

諸比丘此三種之言路增語路施設路未令雜亂未曾令雜亂現前不[P.73]令雜亂當不令雜亂不令有智之沙門婆羅門訶譏

二〇

諸比丘彼鬱迦羅之住人瓦沙與槃若是無因論者無所作論者無有論者於此三種之言路增語路施設路予以訶責訶毀者所以者何乃畏嘲笑輕侮非難故也

中五十經中 第一封滯品〔終〕

此品之攝頌曰

封滯及種子
優陀那取轉
七處等覺者
五群之比丘
以及摩訶利
熾然與言路

第二 阿羅漢品

〔六三〕第一 取[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我願從世尊聽聞法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專精而住

「比丘執取時則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則由波旬解脫

[P.74]「世尊〔我〕承知矣善逝〔我〕承知矣

「比丘汝於我略說之義如何作廣解耶

「大德執取色時則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即由波旬解脫執取受時即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則由波旬解脫執取想識時則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則由波旬解脫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2]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執取色時則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則由波旬解脫執取受識時則為魔所縛不執取時則由波旬解脫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義之義

彼比丘歡喜隨善世尊之所說即從座而起敬禮右繞[3]世尊而去

彼比丘獨自靜居不放逸熱誠專精不久而住善男子之正當出家以出家之本意於現法無上梵行究竟具足自證知現證而住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四〕第二 思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75]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思時則為魔所縛不思時則由波旬解脫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思色時則為魔所縛不思時則由波旬解脫思受識時則為魔所縛不思時則由波旬解脫

[P.76]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思色時則為魔所縛不思時則由波旬解脫思受識時則為魔所縛不思時則由波旬解脫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五〕第三 歡喜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歡喜時則為魔所縛不歡喜時則由波旬解脫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歡喜色時則為魔所縛不歡喜時則由波旬解脫歡喜受識時則為魔所縛不歡喜時則由波旬解脫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歡喜色時則為魔所縛不歡喜時則由波旬解脫歡喜受識時則為魔所縛不歡喜時則由波旬解脫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六〕第四 無常[1]

一~三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乃至熱誠專精而住

「比丘於無常者汝則應斷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色是無常我於此應斷欲識是無常我於此應斷欲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色是無常汝於此應斷欲識是無常汝於此應斷欲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P.77]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七〕第五 苦

一~三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於苦者汝應斷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色是苦我於此應斷欲識是苦我於此應斷欲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色是苦汝於此應斷欲識是苦汝於此應斷欲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八〕第六 無我[1]

一~三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汝於無我者則應斷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P.78]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色是無我我於此應斷欲識是無我我於此應斷欲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色是無我汝於此應斷欲識是無我汝於此應斷欲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六九〕非自所應[1]

一~三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願請為我略說法要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汝於非自所應者應斷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色乃非自所應我於此應斷欲識乃非自所應我於此應斷欲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P.79]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色乃非自所應汝於此應斷欲識乃非自所應汝於此應斷欲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七〇〕第八 止住所染[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願請為我略說法要我願從世尊聽聞法乃至專精而住

「比丘汝止住於所染者應斷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廣解我所略說之義耶

「大德色是止住於所染於此應斷欲識是止住於所染我於此應斷欲

大德我如是廣解世尊所略說之義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廣解我所略說之義比丘色是止住於所染汝於此應斷欲識是止住於所染汝於此應斷欲

比丘應如是廣觀我所略說之義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羅漢

〔七一〕第九 羅陀[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80]

具壽羅陀來詣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具壽羅陀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觀者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滅我慢我所慢慢隨眠耶

「羅陀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所有之受

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如是以正慧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羅陀如是知如是觀者則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滅我慢我所慢慢隨眠

一〇

乃至時具壽羅陀得成阿羅漢

〔七二〕第十 修羅陀[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二~三

具壽修羅陀〔乃至〕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觀者則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離心我慢我所慢超越種種相而得善解脫耶

「修羅陀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體則無執取而解脫

五~七

所有之受

[P.81]

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則無執取而解脫

修羅陀如是知如是觀者則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離心我慢我所慢超越種種相而得善解脫

一〇

乃至時具壽修羅陀得成阿羅漢

第二阿羅漢品〔終〕

此品之攝頌曰

取思及歡喜
無常苦無我
以非自所應
及止住所染
羅陀修羅陀
此等共為十

第三 所食品

〔七三〕第一 味[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不能如實知色之味與過患及出離

四~六

不能如實知識之味與過患及出離

[P.82]八~一二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識之味與過患及出離

〔七四〕第二 集(一)[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不能如實知色之集過患出離

四~六

不能如實知識之集過患出離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之集過患出離

九~一一

一二

能如實知識之集過患出離

〔七五〕第三 集(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集過患出離

四~六

能如實知識集過患出離

〔七六〕第四 阿羅漢[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P.83]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則是苦苦則無我無我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

四~六

識是無常無常則是苦苦則無我無我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此觀而厭患於色厭患於受

厭患而離貪離貪而解脫解脫而謂生解脫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〇

諸比丘乃至於有情居乃至有頂以如是人為第一以如是人為世間最勝謂是阿羅漢

一一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已師更說曰

一二

(一)安樂阿羅漢
渴愛已無跡
應斷此我慢
以裂愚昧網
(二)獲得不動性[2]
遠離心污濁
世名無染者
等梵亦無漏
(三)徧知五之蘊
七正法為境[3]
善士應讚歎
此佛之愛子
(四)具足七之寶[4]
當以學三學
逍遙為大雄
已無恐怖畏
(五)十分已具足[5]
定入為龍象
此世最勝者
渴愛已無跡
(六)已生無學智
此為最後身
若得梵行果
則無他所緣
[P.84](七)無搖種種想
輪迴轉解脫
獲得調御位
為此世勝者
(八)上下亦左右[6]
絕無有歡喜
師子吼宣說
世間無上佛

〔七七〕第五 阿羅漢(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應如是以正慧如實觀色是無常無常則是苦苦則無我無我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四~七

應觀受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而厭患於色厭患於受

厭患而離貪離貪而解脫解脫而謂生解脫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〇

諸比丘乃至有情居乃至有頂以如是人為第一以如是人為世間最勝謂是阿羅漢

〔七八〕第六 師子(一)[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獸王師子暮時出居處出居處而奮迅奮迅而普觀四方乃作三次之師子吼三次師子吼後而出求食

[P.85]

諸比丘凡畜生聞獸王師子吼聲則墮大怖畏戰慄恐懼棲穴者入穴棲水者入水棲林者入林鳥則就於虛空

諸比丘國王有象以繩堅固縛於村邑王都彼等亦一破截彼縛怖畏而失大小便以所有之方便而逃走

諸比丘獸王師子於畜生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勢力有如是大威力

諸比丘如是如來應供正等覺者明行具足者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出生於世時說法謂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識之滅

諸比丘彼諸長壽天雖是多樂久住於高殿中聞如來之說法則墮大怖畏戰慄恐怖『我等無常而謂常住我等不堅固而謂堅固我等不恆常而謂恆常我等無常不堅固不常恆而謂有身所攝

諸比丘如來於世間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勢力有如是大威力

一〇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已更說曰

[P.86](一)佛於現證知
於人天世間
常轉法之輪
比如無師教
(二)如是有身滅
如是有身生
八支之聖道
乃滅苦之道
(三)形體勝有譽
長壽之諸天
聞名則戰慄
似獸見師子
(四)如應已解脫
聞羅漢教言
此乃無常身
我等超有身

〔七九〕第七 師子(二)[1]

一~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憶念種種之宿住憶念者則憶念此一切五蘊或隨其一

諸比丘我於過去世謂有如是色者則憶念色諸比丘我於過去世謂有如是受者則憶念受諸比丘我於過去世謂有如是想識者則憶念識

諸比丘說名為色者何耶諸比丘為所惱壞故名為色也何以為所惱壞耶以寒受惱壞以熱受惱壞以飢受惱壞以渴受惱壞以虻蛇所觸而為所惱壞諸比丘為所惱壞故名為色

[P.87]

諸比丘說名為受者何耶諸比丘領受故名為受領受者何耶領受於樂領受於苦領受不苦不樂是諸比丘領受故名為受

諸比丘說名為想者何耶諸比丘了解故名為想了解者何耶了解青了解黃了解赤了解白是諸比丘了解故名為想

諸比丘說名為行者何耶諸比丘現行於有為故名為行現行於有為者何耶以色為色性故現行於有為以受為受性故現行於有為以想為想性故現行於有為以行為行性故現行於有為以識為識性故現行於有為諸比丘現行於有為故名行

諸比丘說名為識者何耶諸比丘了知故名為識了知者何耶了知醋了知苦了知辛了知甘[2]了知苛了知不苛了知鹹了知不鹹諸比丘了知故名為識

一〇

諸比丘於此有聞之聖弟子乃如是思擇

一一

如『我今為色所食我於過去世亦為色所食如今現在為色所食我若樂著於未來之色者則我於未來世亦應為色所食乃如今現在為色所食』彼如是思擇則不顧過去之色不樂著未來之色則於現在之色向厭患離貪滅盡

一二

如『我今為受所食我於過去世亦為受所食乃如今現在為受所食我若[P.88]樂著於未來之受者則我於未來世亦應為受所食乃如今現在為受所食』彼如是思擇則不顧過去之受不樂著未來之受則於現在之受向厭患離貪滅盡

一三

如『我今為所想所食

一四

如『我今為行所食我於過去世亦為行所食乃如今現在為行所食我若樂著未來之行者乃如今現在為行所食我若樂著於未來之行者則我於未來世亦應為行所食乃如今現在為行所食』彼如是思擇則不顧過去之行不樂著未來之行則於現在之行向厭患離貪滅盡

一五

如『我今為識所食我於過去世亦為識所食乃如今現在為識所食我若樂著未來之識者則我於未來世亦應為識所食乃如今現在為識所食』彼如是思擇則不顧過去之識不樂著未來之識則於現在之識向厭患離貪滅盡

一六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若觀此無常苦變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七~一九

[P.89]二〇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若觀此無常苦變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二一

「諸比丘應如是以正慧如實作觀是故諸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近之一切色乃非我所非我非我體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應如是以正慧如實作觀識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遠近之一切識乃非我所非我非我體

二六

諸比丘聖弟子以此名為減而不增捨而不取退而不近離薰而不徧薰

二七

何以減而不增耶以減色而不增以減受識而不增

二八

何以捨而不取耶以捨色而不取以捨受識而不取

二九

何以退而不近耶以退去色而不近退去受識而不近

[P.90]三〇

何以離薰而不徧薰耶以離薰色而不徧薰離薰受識而不徧薰

三一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作如是觀以厭患於色厭患於受厭患而離貪離貪而解脫解脫而生解脫智則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三二

諸比丘比丘以此為不增不減已減而住不捨不取已捨而住不退不近已退而住不離薰不徧薰

三三

已離薰而住何以不增不減耶已減而住以色不增不減已減而住識不增不減

三四

已減而住何以不捨不取耶已捨而住以色不捨不取已捨而住以受識不捨不取

三五

已捨而住何以不退不近耶已退而住由色不退不近已退而住由受識不退不近

三六

已退而住何以不離薰不徧薰耶已離薰而住以色不離薰不徧薰已離薰而住以受識不離薰不徧薰

三七

已離薰而住諸比丘如是心解脫之比丘是帝釋天梵天生主之諸天所遙望而歸依

[P.91]三八

歸命人良馬
歸命最勝人
汝所依靜慮
我等所難知[3]

〔八〇〕第八 乞食[1]

爾時世尊住釋迦國之迦維羅衛城尼拘律園

世尊為少諍事故斥比丘眾後清晨著下衣持鉢入迦維羅衛城乞食

行於迦維羅衛城乞食食已從乞食還到大林以行晝日坐入大林坐於毘羅婆若樹下以行晝日坐

世尊靜居宴默心生如是思念

「我雖退卻比丘眾但此處有新參之諸比丘出家不久初入此法與律彼等不見我或生別異或生變易猶如幼犢不見母或生別異或生變易

如是此處有新參之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與律彼等不見我或生別異或生變易猶如種子不得水或生別異或生變易

如是此處乃至彼等不見我或生別異或生變易我宜如前往攝取比丘眾如是今應攝取此比丘眾

時有索訶主梵天知世尊心之所思念譬喻力士之屈伸腕伸屈腕速沒於梵天界現於世尊之前

[P.92]

索訶主梵天偏袒上衣之一肩合掌奉世尊白世尊曰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大德世尊難避卻比丘眾

一〇

此處有新參之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與律彼等不見世尊或生別異或生變易猶如幼犢不見母或生別異或生變易

一一

如是此處有新參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與律彼等不見世尊或生別異或生變易猶如種子不得水或生別異或生變易

一二

如是此處有新參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與律彼等不得見世尊或生別異或生變易

一三

大德世尊令比丘眾歡喜大德世尊令比丘眾歡呼大德世尊應如先前之攝取比丘眾如今當攝取比丘眾

一四

世尊默然而許

一五

索訶主梵天知世尊之允許敬禮世尊右繞即沒於其處

一六

世尊暮時由宴默而起到尼拘律園到已坐於所設之座坐已世尊如是示現神通變化彼諸比丘[2]自或各二人以懷慚愧之色令來我處

[P.93]一七

彼諸比丘獨自或各二人懷慚愧之色來詣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一八

坐於一面時世尊則謂彼諸比丘曰

「諸比丘[3]於此處乞食者乃諸活命中之下端於世間如是禁咒[4]謂汝乞食者手持鉢遊方諸比丘然而知如是義趣諸善男子之到此乃緣於有義趣非為王所強迫非為賊所強迫非為負債之故非為苦於活命[5]我等[6]沈沒於生沈於苦為苦所圍不知盡此純一之苦蘊

一九

諸比丘如是而出家之彼善男子以起貪欲於諸欲生極染著心有瞋恚意有害想失念而不正知不入於定心散亂乃凡俗諸根是諸比丘[7]猶如焚屍火槽燃燒兩端而中間塗糞於村亦不用材於林間亦不用之材諸比丘我乃說如是此人既棄在家人之受用亦不圓滿於沙門之義

二〇

諸比丘有三不善覺〔謂〕貪覺恚覺害覺是諸比丘或修習無相三昧時此三不善覺之無餘滅盡於四念處[8]安住而住

二一

諸比丘然則修習無相三昧亦善諸比丘多作修習無相三昧者果多功德多

[P.94]二二

諸比丘有二種見〔謂〕有見非有見是諸比丘此中有聞之聖弟子如是思擇之謂於世間有少法我取之而為無罪過者否

二三

彼如是知謂於世間乃少法而我取之而非為無罪過我若取色者則有所取若取受識者則有所取然則緣取而生有緣有而生生緣生而生老如是而有此純一之苦蘊集

二四

諸比丘汝等於意云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若是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若觀此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者可得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二五~二八

識是常[9]乃至

二九~三〇

「諸比丘於此如是觀故乃至更不受後有

〔八一〕波陀聚落[1]

爾時世尊住拘睒彌國瞿師多羅園

[P.95]

世尊清晨著下衣持鉢入拘睒彌乞食行於拘睒彌乞食食已從乞食還自收藏臥坐具持鉢未告侍者不顧比丘眾獨去遊方

有一比丘於世尊出去未久來至具壽阿難處來而言於具壽阿難曰

「友阿難世尊自收藏臥坐具持鉢未告侍者不顧比丘眾[2]去遊方矣

「友世尊自收藏臥坐具持鉢未告侍者不顧比丘眾獨往遊方時世尊欲獨住任何人皆不得隨從

世尊順次遊方到波陀聚落於此世尊住於波陀聚落跋陀薩羅樹下

有眾多比丘來至具壽阿難之處與具壽阿難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言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言具壽阿難曰

「友阿難已久不親聞世尊之說法友阿難我等欲親聞世尊之說法

具壽阿難與彼諸比丘眾俱來詣波陀聚落跋陀薩羅樹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時世尊為彼諸比丘說法教示勸導讚歎勉勵令之歡喜

[P.96]一〇

爾時有一比丘心生如是思念

「如何知如何觀者得無間盡諸漏耶

一一

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思擇而說法思擇而說四念處思擇而說四正勤[3]思擇而說四如意足思擇而說五根思擇而說五力思擇而說七覺分思擇而說八聖道分

諸比丘如是乃我思擇之說法

一二

諸比丘如是我思擇說法[4]此處有一比丘心生是念『如何知如何觀者得無間盡諸漏

一三

諸比丘如何知如何觀者得無間盡諸漏耶

一四

諸比丘於此處有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乃至不隨善知識之法以見色為我諸比丘彼以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若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於無聞之凡夫生渴愛依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有為緣無間盡諸起所生彼渴愛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受彼觸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受彼觸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無明亦是無常有為[P.97]緣起所生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一七

雖不見色是我卻見我有色諸比丘彼以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若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於無聞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諸比丘彼渴愛無明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而盡諸漏

一八

雖不見色是我亦不見我有色卻見我中有色諸比丘彼以見為行此行以何因以何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於無聞之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渴愛無明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一九

不見色是我不見我有色亦不見我中有色卻見色中有我諸比丘彼以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於無聞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P.98]緣起所生彼渴愛無明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諸比丘如是知乃至盡諸漏

二〇

雖不見色是我亦不見我有色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二一

但見受是我見我有受見我中有受見受中有我

二二~二三

見想行是我見我有行見我中有行見行中有我

二四

見識是我見我有識見我中有色見識中有我諸比丘彼以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乃至從何而現耶諸比丘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無聞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渴愛無明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二五

不見色是我不見受是我亦不見想識是我以起如是見〔謂〕此是我此是世間死後有我有常永住而不變易之法諸比丘彼以常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乃至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P.99]二六

雖不見色是我亦不見受識是我以起如是見而雖不以為此是我此是世間死後有我永住不變易之法但起如是見〔謂〕應非有我非有我所應非我非我所

二七

諸比丘彼以斷見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無聞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乃至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二八

不見色是我不見受識是我以起如是之見但不以為此是我此是世間死後有我永住不變易之法起如是之見不以為非有我非有我所非我非我所唯疑惑猶豫而不追究於正法

二九

諸比丘彼疑惑猶豫而不追究於正法為行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從何而生從何而現耶諸比丘於無明觸所生之所受觸者無聞凡夫生渴愛由此而生行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渴愛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受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觸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彼無明亦是無常有為緣起所生

三〇

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於無間盡諸漏

[P.100]〔八二〕第十 滿月[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俱

世尊於十五日布薩滿月之夜為比丘眾所圍繞而坐於露地

有一比丘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許答我問者我願聊問世尊

「比丘然則坐於己座而如所欲問

「唯唯大德」彼比丘應答世尊則坐於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蘊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此事然耶

「比丘有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是

「善哉大德」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再問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蘊以何為根耶

「比丘此五取蘊乃以欲為根

乃至

「大德彼五取蘊即是取耶以離五取蘊有取耶

[P.101]「比丘彼五取蘊亦非即取亦非離五取蘊有取於彼有貪欲者乃取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問世尊言

「大德於五取蘊應有欲貪之差別耶

「比丘世尊當說比丘於此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色我於未來世得如是受我於未來世得如是想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行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識比丘於如是五取蘊當有欲貪之差別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如何蘊名為蘊耶

「比丘[2]以色之過去未來現在近名為色蘊以受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名為識蘊比丘以此等之蘊名為蘊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緣名為色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受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想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行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識取蘊耶

「比丘以四大為因以四大為緣而為色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P.102]受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想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行取蘊以名色為因以名色為緣而為識取蘊

一〇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見耶

「比丘於此處之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以見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見受識是我我乃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比丘如是而起有身見

一一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見耶

「比丘於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之法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以受識是我我乃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比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見

一二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以何為色之味以何為過患以何為出離耶以何為受識之味以何為過患以何為出離耶

[P.103]「比丘緣色所生喜樂為色之味色之無常變易之法為色之過患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色之出離緣受識所生喜樂為識之味識之無常苦變易之法為識之過患於識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識之出離

一三

「善哉大德」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而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觀者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隨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色之過去未來現在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受識之過去未來現在近之一切識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則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隨眠

一四

其時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無我識乃無我〔然〕無我所作之業何者之我應受

一五

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諸比丘曰

[P.104]「諸比丘此處有一愚人以無智無明渴愛所礙之心思惟能越師教而言〔謂〕『如是色乃無我識乃無我〔然〕無我所作之業何者之我應受』諸比丘處處於彼諸法受我質問之調練

一六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一七~一九

二〇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無常變易之法者以見於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二一

「是故於此處乃至如是觀知更不受後有

二二

蘊二即未來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識
以應比丘問
以此說為十

所食品第三(終)

此品之攝頌曰

味及集之二
阿羅漢亦二
師子及所食
乞食與波陀
滿月等為十

[P.105]第四 長老品

〔八三〕第一 阿難[1]

如是我聞爾時具壽阿難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於此具壽阿難告諸比丘曰「友諸比丘

「友唯然」彼諸比丘[2]應諾具壽阿難

具壽阿難曰

「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於我等新參時為所饒益極多彼教誡我等則以如是之教誡

『友阿難計取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以何計取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耶

以計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以計取受識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友阿難譬如男女之壯年少年而好裝飾者於清淨潔白之明鏡及於明澄之水鉢以觀察自己之面相時取之故見不取者則不見如是友阿難以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以計取受識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友阿難汝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七~一〇

『受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一一

『故於此處乃至

一二

如是觀知更不受後有

[P.106]一三

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於我等新參時為所饒益極多彼以教誡我等則以如是之教誡我由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聞此說法於法現觀

〔八四〕第二 低舍[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

爾時具壽低舍乃世尊之從弟言眾多之比丘曰

「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諸方不分別法我心纏於惛眠不樂修梵行於法疑惑

眾多之比丘來詣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之從弟具壽低舍言眾多之比丘曰『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諸方不分別法我心纏於惛眠不樂修梵行於法疑惑』」

世尊告一比丘曰

「比丘汝以我名往告比丘低舍『友低舍師呼汝』」

「唯然大德」彼比丘應諾世尊則到具壽低舍之處到已而以言具壽低舍曰「友低舍師呼汝

「唯然」具壽低舍應諾彼比丘則來詣世尊之處詣而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一面時世尊言具壽低舍曰

[P.107]「低舍汝言於眾多之比丘『友等我身倦怠乃至於法疑惑』真實耶

「唯唯大德

「低舍於汝意如何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熱煩不離渴愛者彼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惱耶

「大德如是

一〇~一三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於色不離貪於受行不離貪彼行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惱耶

「大德如是

一四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於行不離貪於識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熱煩不渴愛者彼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惱耶

「大德如是

一五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於識不離貪

一六

低舍於汝意如何若於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者彼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惱耶

「大德不也

[P.108]一七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如是於色離貪於受行離貪於識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熱煩離渴愛者彼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惱耶

「大德不也

一八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於識離貪

一九

低舍汝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二〇~二三

「受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二四

「故於此處乃至

二五

如是觀乃至不更受後有

二六

低舍譬如有二男子一男子不知路一男子知路不知路之男子問知路之男子彼言曰『男子此路如是從此道須臾赴往從此道須臾往者則見二道然則當捨左道以從右道從此道須臾往赴從此道須臾往者則見大叢林從此道須臾往赴從此道須臾往者則見甚大而深之沼澤從此道須臾往赴從此道須臾往者則見嶮峻從此道須臾往赴從此道須臾往者則見平坦安樂之地

二七

低舍我為示其義以說此譬喻此義如是

二八

低舍不知路之男子者名為凡夫低舍知路之男子者名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

[P.109]二九

低舍二路者名為疑惑左道者名為八邪道分〔謂〕邪見乃至邪定低舍右路者名為八正道分〔謂〕正見乃至正定

三〇

低舍大叢林者名為無明低舍甚大而深之沼澤者名為諸欲嶮峻者名為忿憂悲是低舍平坦安樂之地者名為涅槃

三一

低舍當歡喜低舍當歡喜我所教授我所攝受我所教誡

三二

世尊如是說已具壽低舍乃喜悅歡喜世尊之所說

〔八五〕第三 焰摩迦[1]

爾時具壽舍利弗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有比丘名為焰摩迦起如是惡見〔謂〕「我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

眾多比丘聞名為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惡見〔謂〕「我如解世尊無有

彼諸比丘來到具壽焰摩迦之處到而與焰摩迦俱交談慶慰可歡喜感銘之語而坐於一面

坐至一面彼諸比丘言具壽焰摩迦曰

[P.110]「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惡見真實耶〔謂〕『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

「友等如是我解所說之法〔謂〕『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

「友焰摩迦勿作如是言勿讒誣世尊讒誣世尊者不善世尊不曾如是說〔謂〕『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

彼諸比丘如是說已具壽焰摩迦仍執著妄取現貪而說「我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

彼諸比丘不能使具壽焰摩迦離此惡見諸比丘則從座起來到具壽舍利弗之處到而言於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名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惡見〔謂〕『我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而斷滅無有』具壽舍利弗願憐愍故請到焰摩迦比丘之處

一〇

具壽舍利弗默然聽許

一一

具壽舍利弗於暮時從宴默而起即到具壽焰摩迦之處到而與具壽焰摩迦俱相交談慶慰乃至

一二

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言於具壽焰摩迦曰

[P.111]「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惡見者真實耶〔謂〕『我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即斷滅無有』」

一三

「友我如是解世尊所說之法〔謂〕『漏盡比丘身壞命終斷滅無有』」

一四

「友焰摩迦於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一五~一八

「受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一九

「是故於此處乃至

二〇

如是觀者即知不更受後有

二一

友焰摩迦於汝意如何見如來是色耶

「友不也

二二~二六

「見如來是受識耶

「友不也

二七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見於色中有如來耶

「友不也

「見離色有如來耶

「友不也

二八

受中離受

二九

想中離想

三〇

行中離行

三一

「見於識中有如來耶

「友不也

「見離識有如來耶

「友不也

三二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見如來是色[2]識耶

「友不也

[P.112]三三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見如來是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耶

「友不也

三四

「友焰摩迦此處於現法真實如應[3]如來為無所得汝能記說而言『我如解世尊所說之法者漏盡比丘身壞命終是斷滅無有』耶

三五

「友舍利弗我於先無知故以起彼惡見今聞具壽舍利弗之說法則斷彼惡成見於法則現觀

三六

「友焰摩迦有如是問汝者〔謂〕友焰摩迦比丘漏盡之阿羅漢身壞命終為如何耶友焰摩迦有如是問者當如何答耶

三七

「友有如是問我者〔謂為如何耶有如是問者則如是答〔謂〕友色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識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有如是問者則如是作答

三八

「善哉善哉友焰摩迦友焰摩迦然則當為汝說譬則得廣知

三九

友焰摩迦譬如有居士或居士之子富裕而財多物多具足守護有一人[P.113]欲彼之無益不利不安穩欲奪〔彼〕命彼如是思惟『此居士或居士子富裕財多物多具足守護以力不易奪其命我宜強入以奪命』彼則到彼居士或居士子之處作如是言曰『尊者我奉侍汝』彼居士或居士子令彼奉侍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愛語令喜悅彼居士或居士子[4]彼為親友信彼為心友而信賴彼彼人如是此居士或居士子思惟信賴我之時見彼獨居則以利刀以奪其命

四〇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彼人到此居士或居士子之處到而如是言『尊者我奉侍汝』之時彼為害者耶為害者而且不知為我害者耶

四一

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愛語以令喜悅時彼乃為害者耶為害者而且不知為我害者耶

四二

見彼之獨居以利刀奪其命時彼為害者耶為害者而且不知為我害者耶

「友如是

四三

「友如是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故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P.114]觀受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

四四

[A5]彼不如實知無常之色色為無常不如實知無常之受受為無常不如實知無常之想行為無常不如實知無常之識識為無常

四五

不如實知苦為色色為苦不如實知苦為受識為苦

四六

不如實知無我之色色為無我不如實知無我之受識為無我

四七

不如實知有為之色色為有為不如實知有為之受識為有為

四八

不如實知害者之色色為害者不如實知害者之受識為害者

四九

彼攝持[5]依色執為我體攝持依執受識為我體彼依執此五取蘊以資長夜不利苦惱

五〇

有聞之聖弟子以見聖人乃至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觀受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

[P.115]五一

彼如實知無常之色為色是無常如實知無常之受為識是無常

五二

如實知苦之色為色是苦如實知苦之受為識是苦

五三

如實知無我之色為色是無我如實知無我之受為識是無我

五四

如實知有為之色為色是有為如實知有為之受識為識是有為

五五

如實知害者之色為色是害者如實知害者之受為識是害者

五六

彼不攝持不依色執為我體不攝持不依受執為我體彼不依執此五取蘊而資長夜利益安樂

五七

「友舍利弗若諸具壽如是哀愍欲利益以教導教誡同梵行者則等於此我於此[6]聞具壽舍利弗所說法無取著由諸漏得心解脫

五八

具壽舍利弗如是說已具壽焰摩迦喜悅而歡喜具壽舍利弗之所說

[P.116]〔八六〕第四 阿㝹羅度[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毘舍離城大林重閣堂

其時具壽阿㝹羅度住離世尊不遠之林間小屋

有眾多之外道出家眾到具壽阿㝹羅度之處到而與具壽阿㝹羅度俱相交談慶慰可感銘歡喜之言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諸外道出家眾言具壽阿羅度曰

「友阿㝹羅度彼如來是最上人最勝人已獲得最勝彼如來有施設此四句〔謂〕如來死後有耶或如來死後無耶或如來死後亦有亦無耶或如來死後非有非無耶

如是言已具壽阿㝹羅度言彼諸外道出家眾曰

「友等彼如來是最上人最勝人已獲得最勝彼如來不用施設此四句〔謂〕如來死後有耶或如來死後無耶或如來死後亦有亦無耶或如來死後非有非無耶

如是言已彼諸外道出家眾言於具壽阿㝹羅度曰

「此比丘乃新參而出家未久或若長老則愚癡不聰明

諸外道出家眾言新參言愚癡以毀罵具壽阿㝹羅度即從座起而去

[P.117]

彼諸外道出家眾離去未久具壽阿㝹羅度乃生思念

「若彼諸外道出家眾重來問我我將如何作答為彼諸外道出家眾說世尊之所說不以非實讒誣世尊以隨法說法以順法之順正說[2]不得令墮呵責處

具壽阿㝹羅度來詣世尊之住處詣而乃至

一〇

於一面坐之具壽阿㝹羅度白世尊曰

「大德我住離世尊不遠之林間小屋大德有眾多外道出家眾來到我處言我曰『友阿㝹羅度彼如來是最上人最勝人已獲得最勝彼如來有施設此四句〔謂〕「如來死後有耶乃至如來死後非有非無耶」』

一一

大德如是言已我言彼諸外道出家眾曰『友等彼如來是最上人最勝人已獲得最勝彼如來不用施設此四句〔謂〕「如來死後有耶乃至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一二

大德如是言已彼諸外道出家眾言我曰『此比丘乃新參而出家未久或若長老則愚癡不聰明

一三

大德彼諸外道出家眾言新參言愚癡以毀罵我即從座起而去

[P.118]一四

大德彼諸外道眾出家離去未久我乃生思念『若彼諸外道出家眾重來問我我將如何作答為彼諸外道出家眾說世尊之所說不以非實讒誣世尊以隨法說法以順法之順正說不得墮呵責處』」

一五

「阿㝹羅度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一六

「是故於是處乃至

一七

如是觀之乃至不受後有

一八

「阿㝹羅度汝意如何觀色是如來耶

「大德不也

「觀受識是如來耶

「大德不也

一九

「阿㝹羅度汝意如何觀色中有如來耶

「大德不也

「觀離色有如來耶

「大德不也

「觀受識中有如來耶

「大德不也

「觀離識有如來耶

「大德不也

二〇

「阿㝹羅度汝意如何見此如來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耶

「大德不也

二一

「阿㝹羅度汝於是處於現法不得真實之如來汝得說『友等彼如來[P.119]乃最上人最勝人已獲得最勝彼如來不用施設此四句〔謂〕「如來死後有耶或如來死後無耶或如來死後亦有亦無耶或如來死後非有非無耶」』」

「大德不也

二二

「善哉善哉阿㝹羅度阿㝹羅度以前及現在我乃施設苦與苦之滅

〔八七〕第五 跋迦梨[1]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

其時具壽跋迦梨住陶師之家患重疾病而甚痛苦

具壽跋迦梨告諸侍者言

「友等去詣世尊之住處詣而以我語頭面頂禮世尊足而白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困苦彼以頭面禮世尊足』再如是白之『大德世尊願以哀愍故請來跋迦梨之處』」

「唯唯」彼諸比丘應諾具壽跋迦梨去而詣世尊之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而甚痛苦彼以頭面禮世尊足復言曰『大德願以哀愍故請來跋迦梨之處』」

世尊默然而聽許

世尊著下衣持鉢往具壽跋迦梨之處

[P.120]

具壽跋迦梨遙見世尊來見而起牀

世尊言跋迦梨曰

「止止具壽跋迦梨勿起牀此處有設座我坐此處

世尊坐於所設之坐

坐而世尊言具壽跋迦梨曰

「跋迦梨堪忍否足否苦受之損為不增耶知損失而不知增長耶

「大德不忍不足苦受增而不損知增長而不知損失

一〇

「跋迦梨有少分之惡作否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實不少惡作不少追悔

一一

「跋迦梨汝於自戒有所責否

「大德我於自戒無所責

一二

「跋迦梨若於自戒無所責者有何惡作有何追悔

「大德欲詣見世尊已久但雖欲往見世尊唯我身缺乏力

一三

「止止跋迦梨何必見此爛壞之身跋迦梨得見法者則見我見我者乃見法跋迦梨見法則見我見我乃見法

一四

跋迦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