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8]第三 拘薩羅相應
第一 拘薩羅品
〔一〕幼少[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拘薩羅之波斯匿王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交談敬重之見面禮,而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瞿曇曾宣示證悟無上之正等覺否?」
四
「大王!有正確言說證悟無上正等覺者,即是我。大王!我是證悟無上之正等覺。」
五
「瞿曇!有僧伽、有群〔眾〕、為群〔眾〕之師、有名、有名聲,為救濟者[2]、有受甚多人認定為善人[3]之沙門婆羅門。猶如富蘭那迦葉、末伽梨瞿舍羅、尼乾陀若提子、刪闍耶吠羅底子、迦據陀迦旃延、阿耆多翅舍飲婆羅門等。問彼等曾宣示證悟無上正等覺否?未曾宣示證悟無上之正等覺。何況尊者瞿曇,其生年青少,出家又日淺!」
[P.69]六
「大王!年少不可輕。年少不可輕有四種;何為四種耶?大王!年少不可輕,剎帝利是年少不可輕。大王!年少不可輕,蛇是年少不可輕。大王!年少不可輕,火是年少不可輕。大王!年少不可輕,比丘是年少不可輕視。
大王!年少不可輕,此四種者是年少之不可輕視者。」
七
世尊宣說此已、善逝更宣示曰:
八
如是語已,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白尊曰:「世尊!是最勝,世尊,是最勝。世尊!譬喻倒者立起,覆者顯現,迷者教示道,如有眼者見諸色,如暗中揭明燈,如是世尊說種種法。世尊!我歸依佛,及歸依法與僧。世尊,容受我從今日,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二〕第二 人[6]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詣於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於人中生幾何法,即成為人之不利、苦惱及不安住耶?」
四
「大王!三法生於人中,即成為人之不利、苦惱與不安住。」三者為何?大王!貪生於人中,即成為人之不利、苦惱與不安住。大王!瞋生於人中,即成為人之不利、苦惱與不安住。大王!癡生於人中,即成為人之不利、苦惱與不安住者。
五
〔世尊,宣說此已……乃至……〕
[P.71]〔三〕第三 王[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於有生者中,有能免老死者否?」
三
「大王!任何生物亦不能免老死。
四
大王!雖有大財富。有大富、有大受用、甚多金銀、甚多資財、甚多財穀之家主,因有生故,亦不能免老死。
五
大王!雖有大財之婆羅門,有大財富,有大富、有大受用、甚多金銀,甚多資財、甚多財穀之家主,因有生故,亦不能免老死。
六
大王!漏盡之應供者,行盡梵行,所作已辦,已捨重擔,達自利,盡有縛,依正智而解脫之比丘之身體,亦是破壞之法,應捨之法。」
七
〔世尊宣說此已……乃至……〕
〔四〕第四 愛者[8]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我於此獨坐靜觀,生如是思念:『自我為何人所愛者,不為何人所愛者乎?』世尊,我生如是思念:
[P.72]三
『任何人皆依身以行惡行、依語以行惡行、依意以行惡行。此等諸人乃非愛自我者。假若彼等雖云:「我等乃自我之愛者。」但彼等卻非自我之愛者。不論如何,非愛者所以為非愛者,乃彼等之自所作為。是故彼等非自我之愛者。
四
任何人皆依身以行善行、依語以行善行、依意以行善行、此等之諸人乃自我之愛者。假若彼等雖云:「我等乃非自我之愛者。」但彼等卻是自我之愛者。不論如何,愛者所以為愛者,乃彼等之自所作為。是故彼等乃自我之愛者。』」
五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任何人依身、語、意以行惡行,此諸人乃非自我之愛者。任何人依身、語、意以行善行,此諸人乃自我之愛者。」
六
〔世尊於此宣說已……乃至……〕
〔五〕第五 自護[9]
一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二
「世尊!我獨坐靜觀生如是念:『何人乃護自我;何人不護自我耶?』世尊!我如是思念:
[P.73]三
『任何人依身以行惡行、依語以行惡行、依意以行惡行者,其人即是不護自我。彼等如何受象軍之善護、馬軍之善護、車軍之善護、步軍之善護、但不護彼等之自我。何以故,此等外在之守護,此等非為內在之守護。是故非守護彼等之自我。
四
任何人依身以行善行、依語以行善行、依意以行善行者,其人乃護自我者。彼等雖云無任何象軍之守護、無馬軍之守護、無車軍之守護、無步軍之守護、但有守護彼等之自我。何以故?此等乃內在之守護,此等非外在之守護。是故乃守護彼等之自我。』」
五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任何人依身、語、意以行惡行者,其人不護自我。任何人依身、語、意以行善行者,其人乃護自我。」
六
〔世尊宣說此已……乃至……〕
〔六〕第六 少數[10]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我獨坐靜觀,生如是思念:於此世得巨大之富而不迷醉、不溺、不耽於欲樂、不誤於諸人中者,甚少。於此世[P.74]得巨大之富而迷醉、溺、耽於欲樂、誤於諸人中者,甚多。」
三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於此世得巨大之富而不迷醉、不溺、不耽於欲樂、不誤於諸人中者,甚少。於此世得巨大之富而迷醉、溺、耽於欲樂、誤於諸人中者,甚多。」
四
〔世尊宣說此已……乃至……〕
〔七〕裁斷[14]
一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二
「世尊!我坐於裁判之座,見有大富、有大財大產、甚多資財、甚多財穀之剎帝利、婆羅門、家主等,自知為欲樂,依於欲樂,欲樂之故而語妄語。故我生如是思念:『我今有充分裁斷,今當依裁斷以顯賢面[15]。』」
三
「大王!有大富,有大財大產,甚多金銀,甚多資財,甚多財穀之剎帝利、婆羅門、家主等,自知為欲樂,依於欲樂,欲樂之故而語妄語,彼等應長時之不利苦惱。」
四
〔世尊宣說此已……乃至……〕
[P.75]〔八〕第八 末利[16]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又,爾時,拘薩羅之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具在高樓之上。
三
時,拘薩羅之波斯匿王言末利夫人曰:「末利!可有其他之何人比汝更可愛耶?」
四
「大王!無有其他之何人比我更可愛者。大王!有其他之何人比汝自己更可愛耶?」
五
「末利!無有其他之何人,比我更可愛者。」
六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走下高樓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七
「世尊!我於此與末利夫人於高樓上,以此言末利夫人:『末利!可有其他之何人比汝更可愛耶?』世尊!如是言已,末利夫人以此言我曰:『大王!無有其他之何人,比我更可愛者。大王!可有其他之何人,比王我更可愛耶?』世尊!如是言已,以此我對末利夫人曰:『末利!無有其他之何人,比我自己更可愛者。』」
八
時,世尊了知此義,其時,唱此偈曰:
〔九〕第九 供犧[1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76]二
爾時,又作備辦大供犧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有:五百牡牛、五百牝犢、五百山羊、五百隻羊,為供犧,而受縛於柱[18]。
三
又有王之奴隸、僕人、男傭人,彼等亦害怕刑罰,恐怖戰抖,一面為作準備而一面哭泣流淚。
四
時,甚多比丘等晨早,著衣持鉢,入舍衛城行乞。於舍衛城行乞食已,收放鉢後,而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白世尊曰:
五
「世尊!此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有備辦大供犧:五百牡牛、五百牝犢、五百山羊、五百隻羊,均為供犧而繁縛於柱。又王之奴隸、僕人、男傭人等,彼等害怕刑罰,恐怖戰抖,一面哭泣流淚一面為作準備。」
六
時,世尊了知此義,於此時唱偈曰:
〔一〇〕第十 縛[19]
一
又,其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捕縛甚多人。有者以繩、有者以網、有者以鎖〔縛之〕。
[P.77]二
時,甚多比丘等,於晨早,著衣持鉢,入舍衛城行乞。舍衛城行乞食已,收放鉢後,詣世尊處。詣而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彼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捕縛甚多人:有者以繩、有者以網、有者以鎖〔縛之〕。」
四
時,世尊了知此義,於其時誦此偈曰:
此嗢陀南:
第二 拘薩羅品
〔一一〕第一 結髮行者[20]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東園鹿子母講堂。
二
又,其時將日暮世尊從獨坐靜觀起座,出而坐於門外之小屋。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P.78]三
其時有七名結髮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者,七名一衣者,七人名遊行者等,其腋下毛或身毛均長,爪亦長持遊方者之用具,通過離世尊不遠之處。
四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即從座起立,著上衣、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七名結髮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者,七名一衣者,七名遊方者合掌,三次稱呼其名:「尊者!我乃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尊者!我乃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
五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離開彼等七名結髮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者,七名一衣者,七名遊行者去後,直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六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此等之諸人,於此世間,為阿羅漢,或具足阿羅漢之諸人中耶?」
七
「大王!此等諸人是阿羅漢耶?為具足阿羅漢道者耶?即如王者之在家受用欲樂,住於子嗣之障礙中,即使用迦尸國[21]之栴檀,用華鬘、香、塗料,貯蓄金銀者亦不易知。
八
大王!彼之戒依於共住而且非短時,依長時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無智、應依有智慧而得知。
九
大王!彼之清淨是依於共語[22],而且非短時,依長時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無智,應依有智慧而得知。
一〇
大王!彼之確立[23],於不幸之時,而且非短時,依長時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無智,應依有智慧而得知。
[P.79]一一
大王!彼之智慧,依共同商量,而且非短時,依長時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無智,應依有智慧而得知。」
一二
「世尊!誠然希有。世尊!誠然未曾有。世尊,此事確實是依世尊之所說。」「大王!此事即使在家受用欲樂……乃至……貯蓄金銀亦不易知……乃至……。」
一三
「世尊!此等我密訪、訪察者[24]之諸人,於訪察各國歸來。最初依彼等之所察訪,於後我來作結論。
一四
世尊,如今彼等為去其塵垢,沐浴塗以香料,剃除鬚髮,穿著白衣,為五欲所纏繞,所具者是樂。」
一五
時,世尊了知此義,於此時唱偈曰:
〔一二〕第二 五王[26]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其時,波斯匿王初為五王,為五欲所圍纏,充分享受快樂。彼於此間生起如是言語:「何為欲愛之第一?」
[P.80]三
時,或有人作如是說:「色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聲是[A1]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香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味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觸是欲愛之第一。」當時[27]彼等諸王,互相皆不能承服。
四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以此謂彼等諸王曰:「友!請過來,我等何不往詣世尊處,請問此義。如世尊為我等所說,應予各自受持。」
五
彼等五王答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友!誠然。」
六
時彼等五王,以波斯匿王為先導,往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七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語白世尊:「世尊!於此我等五王,為五欲所纏,充分享受快樂。我等之間生出如此言語:『何為欲愛之第一耶?』或亦有人作如是說:『色是愛欲之第一。』或作如是說:『聲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香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味是欲愛之第一。』或作如是說:『觸是欲愛之第一。』世尊!何為欲愛之第一耶?」
八
「大王!我說限以人心[28]所好之程度,為欲愛之第一。大王!此等諸色,或為心之所好者,或為心之所不好者。有人或依色而歡喜,若能滿足所思,則更希望求其他更殊勝微妙之色。於彼而言,則其色乃無上之最殊勝。
九
大王!此等之聲……乃至……香……乃至……味……乃至……此等之觸,或為[P.81]心所好者,或為心所不好者。有人或依觸而歡喜,若得滿足所思,則不再希望其他更殊勝微妙之觸。於彼而言,其觸乃無上之最殊勝。」
一〇
爾時,亦有栴檀庵伽梨迦優婆塞坐其會座。時栴檀庵伽梨迦優婆塞即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合掌向世尊,以此謂世尊曰:「世尊!思我則不顯。善逝!思我則不顯。」
一一
世尊曰:「栴檀庵伽梨迦!顯此。」
一二
時,栴檀庵伽梨迦優婆塞於世尊座前,當場以相應之偈讚歎之:
一三
時,彼等五王,向栴檀庵伽梨迦優婆塞五件僧伽梨請穿著。
一四
時,栴檀庵伽梨迦優婆塞,即以此五件僧伽梨奉獻世尊。
〔一三〕第三 大食[29]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其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常食一陀那[30]之飯食。
二
時,拘薩羅之波斯匿王食後,就大息[31]而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其傍。
三
時,世尊知拘薩羅國波斯匿王飯食已訖,曾作大息,其時而唱此偈曰:
[P.82]四
爾時,善見摩納立於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之後。
五
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呼善見摩納:「善見!汝在我食時,於世尊前暗唱此偈!我常日日施百錢[32]與汝。」
六
善見摩納答覆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曰:「大王!承教。」則暗〔誦〕在世尊前之偈,於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食時即歌此偈:
七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即漸次滿足於一陀那量之飯食。
八
如是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即較以往身體康健,以手撫其身體,當時發此歡喜語:「世尊實以二利哀憐我:是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
〔一四〕第四 於戰之二語[33](其一)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時,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整備四軍,針對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攻入其迦尸國。
二
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聞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整備四軍,攻入我迦尸國。
三
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整備四軍,迎戰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於迦尸國。
[P.83]四
時,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與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生戰事。依其戰鬥,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攻破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則逃歸首都之舍衛城。
五
時,眾多比丘,朝晨著衣持鉢,入舍衛城行乞。舍衛城行乞飯食後置鉢,往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諸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曰:
六
「世尊!如今,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挑起戰事。依其戰鬥,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攻破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逃歸首都之舍衛城。」
七
「諸比丘!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有惡友、惡朋、惡伴。諸比丘!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有善友、善朋、善伴。諸比丘!但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今夜為敗者,應是苦眠。」
八
〔世尊,說此……乃至……〕
〔一五〕於戰之二語[34](其二)
[P.84]九
時,摩揭陀國韋提子阿闍世王,整備四軍,針對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戰〕,攻入其迦尸國。
一〇
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聞摩揭陀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整備四軍,攻入我迦尸國。
一一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整備四軍,於迦尸國,迎戰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
一二
如是摩揭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挑起戰事。於此戰鬥,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攻破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生擒彼〔王〕。
一三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如是思念:「如摩揭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雖無害,但謂害我,乃我之甥。我寧奪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所有之象軍、馬軍、車軍、步軍、以逐放彼。」
一四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奪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所有之象軍、馬軍、車軍、步軍而逐放彼。
一五
時,眾多比丘,晨早著衣持鉢,入舍衛城,於舍衛城乞食,食已置鉢,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諸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曰:
[P.85]一六
「世尊!如今,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整備四軍,針對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攻入其迦尸國。世尊!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聞悉亦以整備四軍迎戰。於此交戰,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攻破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生擒彼王。世尊!如是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如是思念:『如摩揭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雖無害,但謂害我,乃我之甥,我寧奪彼王之四軍,以逐放彼王。』世尊,如是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奪得摩揭陀國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之四軍,以逐放彼王。」
一七
時,世尊得知此義,其時,唱此偈曰:
[P.86]〔一六〕第六 公主[36]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若王,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三
時,有一人,坐近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進而耳語於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告曰:「王!末利夫人生王女。」
四
如是云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不喜。
五
時,世尊,知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之不喜,於是唱偈曰:
〔一七〕第七 不放逸[37](其一)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現世之利與未來之利,可有取得兩利之一法耶?」
三
「大王!有取得現在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
四
「世尊!有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何耶?」
[P.87]五
「大王!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是不放逸。大王!譬喻任何步行獸之足跡,皆入於象之足跡。即云象之足跡,其大為第一。大王!如是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以此二利取之為一法。」
六
世尊宣說此……乃至……
〔一八〕第八 不放逸[39](其二)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於獨坐靜觀以生思念:『依世尊之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三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依我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四
大王!爾時,我住釋迦族邑。
五
大王!時,阿難比丘詣我處。詣已,禮敬於我坐於一面,大王!坐於一面之阿難比丘謂我曰:『世尊!此善友、善朋,善伴即梵行之一半。』
[P.88]六
大王!我如是言已,以此謂阿難比丘曰:『阿難!不然。阿難!不然。阿難!此善友、善朋、善伴,乃是梵行之全部。阿難!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得以期待於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七
阿難!如何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屢修八支聖道耶?
八
阿難!此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見,捨離〔煩惱〕及轉向〔涅槃〕[40]。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思〔……乃至……〕正語〔……乃至……〕正業〔……乃至……〕正命〔……乃至……〕正精進〔……乃至……〕正念〔……乃至……〕正定,而捨離及轉向。阿難!如是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以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九
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一〇
阿難!不論如何,依以我為善友,生法之眾生,依生而解脫。老法之眾生,依老而解脫,病法之眾生,依病而解脫,死法之眾生,依死而解脫,愁悲苦惱悶之眾生,依愁悲苦惱悶而解脫。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一一
大王!是故,王不能不如是學。我應容有善友、善朋、善伴。大王!不能不[P.89]如是學。大王!欲有善友、善朋、善伴者,不能不依此一法而住,即於善法不放逸。
一二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王之後宮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三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剎帝利之侍臣等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四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國民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五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當亦護自己,亦護後宮,亦護庫藏。」
一六
〔世尊宣說……乃至……〕
〔一九〕第九 無子[41](其一)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日中[42]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於一面坐。世尊謂於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大王!王此日中從何處來耶?」
三
「世尊!於今舍衛城之長者家主死。彼無子,我來接收其財產。世尊!其金即有八百萬金、銀當更不待言。世尊!〔如是巨富〕之長者家主,以如是受用所食:混糠之酸粥;如是受用所衣:唯縫合三片之大麻粗布;如是用車乘;老舊朽車又持木[P.90]葉之蓋傘。」
四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卑[43]人乍得巨大之富,不令自樂、不令喜、不令父母樂、喜,不令妻子樂、喜,不令下男、下僕樂、喜。不令朋友樂、喜。對沙門、婆羅門、昇上界、導上界、轉生天界亦不行布施。彼之財富,不如是正當受用,則被王沒收、被盜賊奪、被火燒、被水流、被不喜愛之相續者奪取。大王!無如是正當受用之富,當是無用之破滅行。
五
大王!譬喻有池於無人之境,其水澄潔清冷,甘美澄白,岸亦甚善。但無人〔行〕樂,亦無人取水、故無人飲、浴、則是無何所用。大王!如是無正當受用之水,即是無用之消滅。如是卑人得富,不令自己、父母、妻子、下僕依此而樂、喜。如是無正當受用之富,是無用之破滅行。
六
大王!善人得巨大之富,令自己樂、喜;令父母樂、喜;令妻子樂、喜;令下男下僕樂、喜;令朋友樂、喜。對沙門、婆羅門、昇上界、導上界、有樂果、轉生天
[P.91]界者行布施。彼之財富,有如是正當受用。不被王沒收、不被盜賊奪、不被火燒、不被水流、不被不喜愛之相續者奪取。大王!如是正當受用之富,則無破滅。
七
大王!譬喻近村,或邑有蓮池。其水澄潔清泠,甘美澄白,岸甚善而有人行樂、其水眾人取去、或飲、或浴以供人用。大王!如是正當受用之水,有用而不行滅。如善人得巨大之富,令自己……乃至……朋友樂、喜,……乃至……如是正當受用之富,有用而無破滅行。」
八
〔世尊如是宣說……乃至……〕
〔二〇〕第十 無子[45](其二)
一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日中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對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世尊問曰:「大王!王日中從何而來耶?」
二
「世尊,於今舍衛城之長者家主死。彼無子,我來接收其財產。世尊,其金即有千萬金,銀當更不待言。世尊!〔如是巨富〕之長者家主,以如是受用所食:為混糠之酸粥;如是受用衣:為縫合三片之大麻粗布。如是受用車:老舊朽車又持用木[P.92]葉之蓋傘。」
三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往昔其長者家主,令供食於多伽羅尸棄辟支佛之行乞。令『供食於沙門』即從座起而去,來反後悔於『此食不如予下僕為勝。』又為財產而奪兄弟一子之生命。
四
大王!其長者家主、依令施食多伽羅尸棄辟支佛行乞之業果,七返生天界,七返之餘業,七返於此舍衛城,置長者之位。
五
大王!此長者家主、依施後反悔『此食不如予下僕為勝』之業果,其心不傾向於善食之受用,不傾向於善衣之受用,不傾向於善車乘之受用。不傾向五欲之善受用。
六
大王!其長者家主,依由為財產而殺兄弟之子其業果,得多年、多百年、多千年、多百千年受苦於地獄。依其餘業,當七返無子,其財富則被沒入王庫。大王!其長者家主,乃舊功德盡已,不積新功德。大王!其長者今日被煮於大叫喚地獄。」
七
「世尊!長者家主即如是生於大叫喚地獄。」
[P.93]八
「大王!長者家主如是生於大叫喚地獄。」
此嗢陀南:
第三 拘薩羅品
〔二一〕第一 人[46]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二
時,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於一面坐,世尊謂於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大王!世間有四種人。」
三
「四種者何耶?」「乃:由闇入闇,由闇入明,由明入闇,由明入明者是。
四
大王!如何之為由闇入闇耶?大王!今有人生卑賤家、生於旃陀羅家、作竹籠家、獵夫家、作皮家[47]、清潔夫家,貧窮而缺乏飲食,生計困難,難得衣食、醜陋[P.94][48],畸軀而駝背[49],多病、獨眼、曲手、跛足、半身不遂,不得飲食、衣服、車乘、華鬘、香、塗香、寢牀、住居、燈光。彼身為惡行、語為惡行、意為惡行。彼為此身、語、意之惡行,身體毀壞死後,墮於苦處、惡處、地獄。大王!譬喻人由闇入闇,由闇入闇,即由血暗[50]入血暗。大王!我說譬喻此人。大王!如是等人是由闇入闇。
五
大王!如何之人是由闇入明耶?大王!如今有人生卑賤、旃陀羅家、作竹籠家、獵夫家、皮匠家、清潔夫家,貧窮而缺乏飲食,生計困難,難得衣食,醜陋奇而駝背、多病、獨眼、曲手、跛足、半身不遂,不得飲食、衣服、車乘、華鬘、香、塗香、寢牀、住居、燈光。彼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彼於身語意善行。身體毀壞死後,生善趣天界。大王!譬喻有人由地乘輿,由輿移乘馬背,由馬背移乘象,由象肩移登高樓。大王!正如我以此人為喻。大王!如是之人是由闇入明。
六
大王!如何之為人由明入闇耶?大王!於今有人生高貴家。生大富剎帝利家、[P.95]大富婆羅門家、大富家主之家、富而有大財、大產、多金銀、多資財、多財穀之家。彼等美貌、見好、似樂見蓮葉具最上美色之皮膚。得飲食、衣服、車乘、華鬘、香、塗香、寢牀、住居、明燈。彼身為惡行、口為惡行、意為惡行。彼者身、口、意為惡行、身體毀壞死後,墮惡趣、苦處、地獄。大王!譬喻人由高樓下至象肩、由象肩下至馬背,由馬背下至輿,由輿下至地面,由地面降入於闇〔處〕。大王!我說譬喻此人,大王!如是之人,是由明入暗。
七
大王!如何之人為由明入明耶?大王!於今有人生高貴家,生大富剎帝利家、大富婆羅門家、大富家主之家、富而有大財、大產、多金銀、多資財、多財穀之家。得飲食、衣服、車乘、華鬘、香、塗香、寢牀、住居、明燈。彼之身為善行、口為善行、意為善行。彼者身、口、意為善行,身體毀壞死後,生善趣、天界。大王!譬喻有人,由輿移至馬背、由馬背移至象肩、由象肩移至高樓。大王!我說譬喻比人,大王!如是之人,是由明入明。
[P.96]八
大王!世有如此〔四種之〕眾人。」
九
〔世尊如此宣說……乃至……〕
〔二二〕第二 祖母[53]
[P.97]一
舍衛城因緣。
二
世尊謂於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大王!王日中從何處來耶?」
三
「世尊!我老祖母[54]年百二十歲死矣。
四
世尊!我祖母於我,是所思慕者。世尊,若我依於象寶,得令祖母不死者,我當予象寶不令祖母死。若我依馬寶,得令祖母不死者,我當予馬寶不令祖母死。得依善村或國,得令祖母不死者,我當予善村或國令祖母不死。」
五
「大王!一切眾生乃死法。終當必死,無得超越於死者。」
六
「世尊!希有。世尊,未曾有。此一切眾乃死法,終當必死,無能得超死者實是善說。」
七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一切眾生乃死法。終當必死,無得超越於死者。大王!譬喻作壺之任何所作之土器。或燒或不燒者,悉是破壞之法,終必破壞,無有免破壞者,如是一切眾生為死法,終當必死,無得超死者。」
八
〔世尊此宣說……乃至……〕
[P.98]〔二三〕世間[55]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世間有幾種法生,為不利苦惱不安住耶?」
三
「大王!世間有三法生,為不利苦惱不安住。
四
三者何耶?大王!於世間貪生,為不利苦惱不安住。大王!於世間瞋生,為不利苦惱不安住。大王!於世間癡生,為不利苦惱不安住。
五
大王!此等三法,生於世間,為不利苦惱不安住。」
六
〔世尊此宣說……乃至……〕
〔二四〕第四 弓術[5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布施應於何處為之耶?」
三
「大王!應於心之信樂處為作之。」
四
「世尊!於何處行施,有大果耶?」
五
「大王!布施應於何處為?與何處行施有大果者,有別也。大王!施於持戒者有大果;於惡戒者則不然。大王!誠然!今我問王,王之意云何耶?
六
大王!王之意如何耶?於此王興起戰爭,其戰激烈。時,有不學,不熟習、不[P.99]慣、不練、恐懼症而戰慄、恐怖、逃亡之剎帝利青年來,王扶持其人,如是其人有用耶?」
七
「世尊!不,我不扶持其人,其人無有用。」
八
「時,有不學〔……乃至……〕逃亡之婆羅門青年〔……〕毘舍之青年〔……〕首陀羅之青年來……乃至……不,我不扶持其人,其人無有用。」
九
「大王!王之意云何耶?於此王興起戰爭,其戰激烈。時,有有學、熟習、慣、練、無恐懼症、不戰慄、不恐怖、不逃亡之剎帝利青年來,王扶持其人,如是其人有用耶?」
一〇
「世尊,我扶持其人,如是之人為有用。」
一一
「時,有有學〔……乃至……〕不逃亡之婆羅門青年〔……〕毘舍之青年〔……〕首陀羅之青年來……乃至……王扶持此人,如是之人有用耶?」
一二
「世尊!我扶持此人,如是之人有用。」
一三
「大王!如是任何家族,從其家族,無家而出家,以離五支並具五支者,施彼有大果。
一四
如何為離五支耶?為離愛欲、離瞋、離惛眠、離掉悔、離疑、此謂離五支。
[P.100]一五
如何為具五支耶?為具無學戒蘊、具無學定蘊、具無學慧蘊、具無學解脫蘊、具無學解脫知見蘊,此謂具五支。
一六
施如是離五支、具五支者有大果。」
一七
世尊宣說於此……乃至……師其時唱偈曰:
〔二五〕第五 山之比喻[58]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世尊〕謂於一面坐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大王!王從何處來耶?」
三
「世尊!沉醉於主權之憍、耽於愛欲貪、得國家保全,征服廣大領土、剎帝利之灌頂王、有諸王事,我忙碌[59]於此等事。」
[P.101]四
「大王!王之意如何耶?於此可信、可賴者從東方來,彼詣王處,作如是言曰:『大王!請知我從東方來。於彼見如虛空之大山,而壓碎一切生物,大王!請作應作之事。』
五
時,有可信、可賴之第二人,由西方……乃至……第三人由北方……乃至……第四人由南方來,彼詣王處,作如是言曰:『大王!請知我從南方來,於彼見如虛空之大山壓碎一切生物。大王!諸作應作之事。』大王!如是大恐怖,已至人類滅盡之可怕,人身更難再受。於王應作何事耶?」
六
「世尊!如是大恐怖,已至人類滅盡之可怕,人身更難再受者;唯為法行、正行、善業、功德業之外、無何所為焉!」
七
「大王!我說王,我告於王:老死壓在王之上,如老死壓在王頭上,應何所為耶?」
八
「世尊!如老死壓在我上;應為法行、正行、善業、功德業之外,無何所為焉!
九
世尊!沉醉主權之憍,耽愛欲之貪,得國家之保全,征服廣大之領土,剎帝利種之灌頂王、有象軍戰。然而,世尊!此等象軍戰,亦於老死之壓來,無防老死之方法[60]與餘地。
[P.102]一〇
世尊!沈醉於主權之憍……乃至……剎帝利之灌頂王有馬軍戰〔……〕車軍戰〔……〕步軍戰。然而此步軍戰,亦於老死之壓來,無防〔老死〕之方法與餘地。
一一
世尊!王宮有善咒之大臣,彼等得以咒語破來攻之敵。然而,世尊!咒戰之壓來,無防老死之方法與餘地。
一二
又,世尊!於此王宮,有布滿地階[61]又布滿上階莫大之黃金。我等依此財寶,可說服攻來之敵,然而此財寶之戰,無防老死壓來之方法與餘地。
一三
世尊!老死壓來我頭上時;唯為法行、正行、善業、功德業之外,無何所為焉!」
一四
「大王!實者如是,大王!實者如是。老死壓來王之上,唯為法行、正行、善業、功德業之外,無何所為焉!」
一五
世尊此宣說……乃至……師唱此偈曰:
此之嗢陀南:
校注
[0127001] 雜阿含經卷四六.五(大正藏二.三三四c)。 [0127002] 救濟者 titthakarā 註釋為 laddhikarā(作見解者)。 [0127003] 為善人之被肯定 sādhu sammato = santo sappurisā ti evaṁ sammato。 [0129004] 薪 upādana 譯之。 [0129005] 於子孫云云 dāyādā vindare dhanaṁ = tassa dāyādā pi dhanaṁ na vindanti。 [0130006] 雜阿含經卷三八.四(大正藏二.二七六c)。 [0131007]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九(大正藏二.三三九c)。 [0132008] 雜阿含經卷四六.七(大正藏二.三三五c)。 [0134009] 雜阿含經卷四六.八(大正藏二.三三六a)。 [0135010] 雜阿含經卷四六.九(大正藏二.三三六b)。 [0135011] 於道之外 atisāraṁ = atikkamaṁ。 [0135012] 係蹄 kūṭaṁ = pāsaṁ。 [0136013] 彼等之後 pacchāsaṁ = pacchā tcsaṁ。 [0136014]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〇(大正藏二.三三六c)。 [0136015] 賢面(bhadramukho)幾謂我良友之意。指國王之將軍 Bandhula。此將軍後來專司裁判。請閱《印度佛教個有名詞辭典》之 Bandhula 之下。 [0136016] 同本無此。 [0138017]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三(大正藏二.三三八a)。 [0138018] 縛於柱 thūṇaṁ upanitāni = thūṇāya baddhāni。 [0139019]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四(大正藏二.三三八b)。 [0141020] 雜阿含經卷四二.四(大正藏二.三〇五c)。 [0142021] 迦尸國之栴檀 kāsika-candanaṁ = saṇha-candanaṁ。 [0142022] 說 samvohārena = kathanena。 [0142023] 確立 thāmo = ñāṇathāmo 人若不確立慧,生遇不幸時,不知所為,恰如直入無門戶之家屋,故云喻其狼狽。 [0143024] 偵察者 ocarakā = heṭṭhā carakā(人背囊而行)。 [0143025] 立即得見 ittara-dassanena = lahuka-dassanena(依輕易得見)。 [0144026] 雜阿含經卷四二.五(大正藏二.三〇六a)。 [0144027] 當時 yato = yadā。 [0145028] 心情愉悅之程度 manāpa-pariyantaṁ = manāpa-nipphattikaṁ, manāpa-koṭikaṁ。 [0146029] 雜阿含經卷四二.六(大正藏二.三〇六c)。 [0146030] doṇapāka 陀那乃量度名稱,此云一陀那量之飯食。 [0146031] 盡大息 mahassāsi = mahantehi assāsehi assāsati。 [0146032] 早餐時五十分錢(kahāpaṇa),晚餐時五十分錢之百錢。(註釋) [0147033]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五(大正藏二.三三八b)。 [0148034]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六(大正藏二.三三八c)。 [0150035] 當然之子 ṭhānaṁ = kāraṇaṁ。 [0151036] 同本無此。 [0152037]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八(大正藏二.三三九b)。 [0153038] 得 abhisamayā = paṭilābhā。 [0153039]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七(大正藏二.三三九a)。 [0154040] 煩惱之捨離與涅槃之迴轉 vossagga-pariṇāmi = kilesa-pariccāga, nibbāna-pakkhandana。(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40],今於此處加上[40]之註標。) [0155041]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一(大正藏二.三三七a)。 [0155042] 日中 divādivassa = divasassa divā, majjhantika samaya。 [0156043] 卑賤之人 asappuriso = lamakapuriso。 [0157044] 底本之 udakaṁ vasitaṁ 讀為 udakaṁ va sitaṁ。 [0158045]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二(大正藏二.三三七b)。 [0160046] 雜阿含經卷四二.二(大正藏二.三〇四b)。 [0161047] 在註釋中有 rathakārakula = cammakārakula。 [0161048] 怪軀 duddasiko = vijātamātuyā pi amañapadassano。 [0161049] 駝背 okoṭimako = lakuṇṭako。 [0161050] 血暗(lohitamala)視一切物,皆見紅色。 [0163051] Natthiko Natthi 可解釋為人,今 na-atthiko,解作(不思作為)。 [0163052] 心不混亂 abyagga-manaso = ekagga-citto。 [0164053] 雜阿含經卷四六.六(大正藏二.三三五b)。 [0164054] 原文 jiṇṇā vuḍḍhā mahallikā addhagatā vayo anuppattā 之邁向衰老(jarajiṇṇā)年事增長(vayo vuḍḍhā)老大(jāti-mahāllikā)渡過漫長生涯(addhaṁ cirakālaṁ atikkantā)達於人生最後時期(pacchima-vayaṁ sampattā)雖有五辭之敘列,但頗難為譯,故此只簡易作「老」。 [0166055] 雜阿含經卷三八.四(大正藏二.二七六c)。(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有二個對應之註標[56],今將此處的[56]註標修訂成[55]) [0166056] 比偈出相應第一品第二經。 [0166057] 雜阿含經卷四二.一(大正藏二.三〇四a)。 [0169058] 雜阿含經卷四二.三(大正藏二.三〇五b)。 [0170059] 忙碌 ussukkaṁ = vyāpāraṁ(職務、從事)。 [0171060] 手段 gati = nibbatti 餘地 visayo = okāso。 [0171061] 滿於地階 bhūmigataṁ = mahālohākumbhiyo pūretvā bhūmiyaṁ ṭhapitaṁ(裝入大銅壺置於地上者),布滿上階者 vehāsaṭṭhaṁ = cammapasibbake pūretvā tulā sanghāṭ adī'su laggetvā ceva niyyūhadisu ca pūretvā ṭhapitaṁ(裝入皮袋掛於天上之棋木或梁,留在上樓者)。【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