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6]第十一 帝釋相應
第一 帝釋品
〔一〕第一 須毘羅[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世尊於此言諸比丘:「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三
世尊以此宣說:
四
「諸比丘!遠昔阿修羅攻擊諸天。諸比丘!時天帝釋呼須毘羅天子:『愛子須毘羅!今此等阿修羅攻擊諸天。愛子須毘羅!汝往迎討阿修羅!』諸比丘!須毘羅天子奉答天帝釋:『唯然!尊者。』而耽於放逸。
五
諸比丘!……再度〔乃至〕
六
諸比丘!天帝釋三度呼須毘羅天子:『愛子須毘羅!此等阿修羅,今攻擊諸天。愛子須毘羅!汝往迎討阿修羅。』諸比丘!『唯然!尊命。』須毘羅天子奉答天帝釋,而耽於放逸。
[P.217]七
諸比丘!時天帝釋,以偈語須毘羅天子: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諸比丘!其實天帝釋,自生功德果報,以統理忉利天,應是勤勉精進之稱讚者。諸比丘!汝等於此,於此善說之法與律出家。未達者為達,未到者為到,未實現者為實現而勤勉、奮勵、精進者,汝等能顯耀此事。」
〔二〕第二 須師摩[3]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世尊於此,言諸比丘:「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三
世尊以此宣說:
四
「諸比丘!遠昔阿修羅攻擊諸天。諸比丘!時天帝釋呼須師摩天子:『愛子須師摩!此等阿修羅,今攻擊諸天,愛子須師摩!汝往迎討阿修羅。』須師摩天子奉答天帝釋:『唯然!尊者。』而耽於放逸。
[P.218]五
諸比丘!再度……〔乃至〕……
六
諸比丘!天帝釋三度呼須師摩天子:『愛子須師摩!此等阿修羅,今攻擊諸天。愛子須師摩!汝往迎討阿修羅。』諸比丘!須師摩天子奉答天帝釋:『唯然!尊者。』而耽於放逸。
七
諸比丘!時天帝釋,以偈語須師摩天子: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諸比丘!其實天帝釋,自生功德果報,以統理忉利天,應是努力精進之稱讚者。諸比丘!汝等於此,於此善說之法與律出家,未達者為達,未到者為到,未實現者為實現而努力、奮勵、精進者,汝等能顯耀此事。」
〔三〕第三 旗尖[4]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其時,世尊言諸比丘:「諸比丘!」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三
世尊以此宣說:
[P.219]四
「諸比丘!遠昔天與阿修羅挑起戰爭。
五
諸比丘!時天帝釋呼忉利諸天:『友!若赴天部之戰,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者,汝等當看我旗尖!汝等若看我旗尖者,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當可去除。
六
汝等若不看我旗尖者,則看波闍波提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波闍波提天王之旗尖者,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當可去除。
七
汝等若不看波闍波提天王之旗尖者,則看婆羅那天王之旗尖……〔乃至〕……
八
汝等若不看婆樓那天王之旗尖者,則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者,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當可去除。』
九
諸比丘!若看天帝釋之旗尖、波闍波提天王之旗尖、婆樓那天王之旗尖、伊舍那天王者,或可去除;或未可去除其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
一〇
何以故?天帝釋未離貪、未離瞋、未離癡、有膽怯病而戰慄、恐怖,是逃避者。
一一
諸比丘!我亦語如是:『汝等或往森林,或於樹下,或入空屋而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者,其時當念我!彼世尊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二
諸比丘!汝等若憶念我者,當可去除其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
[P.220]一三
若不憶念我者,則以憶念法,法乃由世尊之所善說者。有現在果報、不隔時,當得云來見者,導引於涅槃者,是有識之士之各自所當知。
一四
諸比丘!汝等若憶念法者,當可去除其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
一五
若不憶念法者,則憶念僧伽。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真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道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可尊教之修行者。即四雙八輩是。此世尊之弟子僧伽值得供養、值得尊敬、值得布施、值得合掌禮拜、是世間無上福田。
一六
諸比丘,若憶念僧伽者,當可去除其起毛髮豎立之恐怖、戰慄。
一七
何以故?諸比丘!如來、應供、等正覺者,乃離貪、離瞋、離癡、無膽怯、無戰慄、無恐怖、無逃避者。」
一八
世尊如此宣說。善逝說已、師更宣說次偈曰:
〔四〕第四 吠波質底(忍辱)[5]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世尊宣說於此:
[P.221]三
「諸比丘!遠昔有天與阿修羅之戰。
四
時,諸比丘!吠波質底阿修羅王呼阿修羅:『友!若諸天與阿修羅激戰時,阿修羅勝,天敗者,當以五縛其綑縛天帝釋之頸,捉來阿修羅城我處。』
五
諸比丘!天帝釋亦呼忉利天之諸天:『友!天與阿修羅激戰時,天勝,阿修羅敗者,當以五縛縛其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之頸,捉來正法殿我處。』
六
諸比丘!其戰,天勝,阿修羅敗也。
七
諸比丘!時忉利諸天,以五縛縛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之頸,捉來正法殿之天帝釋處。
八
諸比丘!於此以五縛縛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之頸、入正法殿而又走出,並以激烈之惡語誹謗天帝釋。
九
諸比丘!時御者摩多利,以偈語天帝釋曰: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P.222]一四
一五
諸比丘!天帝釋自生功德果報,統理忉利之諸天,猶為忍辱、柔和之稱讚者。
一六
諸比丘!就此汝等於如是善說法與律出家,忍辱而柔和者,則能輝耀此事。」
〔五〕第五 善語之勝利[6]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諸比丘!遠昔天與阿修羅激戰。
三
時,諸比丘!吠波質底阿修羅,以此謂天帝釋曰:『諸天王!善語致勝利!』『吠波質底!善語致勝利!』
四
諸比丘!時天與阿修羅,於其會眾應知誰是善語、惡語者。
五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以此謂天帝釋:『帝釋!唱偈!』
六
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釋以此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吠波質底!汝往昔於此是天。吠波質底!請說偈!』
[P.223]七
諸比丘!如是言已,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以說此偈:
八
諸比丘!吠波質底阿修羅王語此偈時,阿修羅歡呼,諸天則默然。
九
諸比丘!其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以此謂天帝釋:『帝釋!唱偈!』
一〇
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釋唱此偈:
一一
諸比丘!天帝釋唱此偈時,諸天歡呼,阿修羅默然。
一二
諸比丘!時天帝釋以此謂吠波質底阿修羅曰:『吠波質底!唱偈!』
一三
諸比丘!又吠波質底阿修羅王唱此偈時,阿修羅歡呼,諸天默然。
一四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以此謂天帝釋:『帝釋!唱偈!』
一五
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釋唱此偈:
一六
諸比丘!天帝釋唱此偈時,諸天歡呼,阿修羅默然。
一七
諸比丘!諸天與阿修羅之會眾,於此謂曰:
一八
『吠波質底阿修羅王所語之偈語,屬於力、劍、爭、不和與激戰。』
一九
『天帝釋之偈語、非屬力、劍、爭、不和、激戰。勝利在於天帝釋之有善語。』
二〇
諸比丘!勝利在於天帝釋之致善語。」
〔六〕第六 鳥巢[7]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諸比丘!遠昔天與阿修羅之激戰。
三
諸比丘!於其戰阿修羅勝,而諸天敗。
四
諸比丘!戰敗之諸天向北逃走,阿修羅隨後追逐。
五
諸比丘!時天帝以偈告御者摩多利。
六
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釋:『唯然!尊者。』則以繫千頭駿馬之車輛回頭反馳。
[P.225]七
諸比丘!時阿修羅如是思惟:『天帝釋今以繫千頭駿馬返車輛回頭反馳。諸天則再戰阿修羅。』恐怖而入阿修羅宮殿。
八
諸比丘!如是天帝釋依法乃有勝利。」
〔七〕第七 無譎詐[8]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獨居靜坐,而如是起心念:『我即使對敵,亦不譎詐。』
三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知天帝釋心之所念,來到天帝釋處。
四
諸比丘!天帝釋見吠波質底阿修羅王從遠而來。以此言吠波質底阿修羅王:『吠波質底站住!汝已被捕。』
五
『友!勿捨以前汝心之所念。』
六
『吠波質底!我不譎詐,可得對汝明誓[9]。』
七
〔八〕第八 毘留奢那阿修羅王[14]
一
舍衛城因緣。
二
時,世尊日中入室靜觀。
三
時,天帝釋與毘留奢那阿修羅王詣世尊之處。詣已,各依門之兩側而立[15]。
四
時,毘留奢那阿修羅王,於世尊前說此偈曰:
[P.226]五
六
七
〔九〕第九 森林聖者(香)[1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諸比丘!遠昔甚多聖者,持戒而具優美性質,集森木之葉葺小屋而住。
三
諸比丘!時,天帝釋與吠波質底阿修羅王[18],來到持戒而具優美性質之聖者處。
四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穿革履背劍,持傘,從正門而入小屋,冒犯侮蔑其聖者等。
五
諸比丘!時天帝釋脫革履,令他人持劍,收傘由側門入,立於彼等持戒善性之聖者等下方,合掌禮敬而立。
六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之聖者等,以偈語天帝釋:
七
〔一〇〕第十 海邊聖者(參婆羅)[20]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諸比丘!遠昔持戒具優美性質之甚多聖者,集海岸之木葉葺小屋而住。
三
諸比丘!其時天與阿修羅又行激戰。
四
諸比丘!時其持戒善性之聖者等生思念:『諸天如法阿修羅不如法。我等從阿修[A2]羅起恐怖亦不知。我寧可到參婆羅阿修羅王,乞無畏之施。』
五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聖者等,猶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沒於海邊小屋,現於參婆羅阿修羅王之前。
六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聖者等,以偈語參婆羅阿修羅王:
七
八
九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之聖者等,詛咒參婆羅阿修羅王,猶如力士之伸屈腕,沒於參婆羅阿修羅王之前,現於海岸小屋。
[P.228]一〇
諸比丘!時參婆羅阿修羅王,為其持戒善性之聖者等所詛咒,其夜三度被襲而醒。」
此嗢陀南:
第二 帝釋品
〔一一〕第一 諸天(禁戒足)(一)[21]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二
「諸比丘!天帝釋為人時,以完滿執持七禁戒足。依此執持之天帝釋乃得天帝釋之地位。
三
何為七禁戒足耶?
四
應終生孝養父母。應終生尊敬家之長老。應終生語柔和。應終生不誹謗。終生心離慳貪之垢而住家。有意寬、仁而常布施[22]、喜施捨、從乞求者、樂施分配。應終生語真實。應終生無忿恨,若忿起則速制伏。
五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完滿執持此七禁戒足。依此執持,天帝釋得天帝釋之地位。」
六
〔世尊宣說已……乃至……師更說此偈。〕
[P.229]〔一二〕第二 諸天(二)[23]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以此告諸比丘:
三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名為摩怯儒兒童,是故今稱摩怯婆[24]。
四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施與各街市,是故稱富蘭陀羅[25]。
五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恭敬而與施,故稱釋羅[26]。
六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以與住處,故稱婆娑婆[27]。
七
諸比丘!天帝釋以前為人時,一剎那間能思慮千事,故稱千眼者[28]。
八
諸比丘!天帝釋稱須闍者,乃有阿修羅女之妻,故稱須闍之夫。
九
諸比丘!天帝釋乃統治三十三天之主權者,故稱為天王[29]。」
一〇~一二
〔同前經之二~五〕
[P.230]〔一三〕第三 諸天〔三〕[30]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毘離大林重閣講堂。
二
時,離車人之摩訶梨,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三
坐一面之離車人摩訶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世尊曾見天帝釋否?」
四
「摩訶梨!我曾見天帝釋。」
五
「世尊!彼非似天帝釋者?世尊,天帝釋是難見者。」
六
「摩訶梨!我知帝釋,又依執持其法而為天帝釋,並知帝釋之因、法。」
[P.231]七~一八
〔同前經三~一二〕
〔一四〕第四 貧人[31]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二
其時,世尊言諸比丘:「諸比丘!」
三
彼等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四
世尊以此宣說:
五
「諸比丘!此王舍城有可憐之貧困者窮人。
六
彼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執持信,執持戒,執持聞,執持捨,執持慧。
七
彼如是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執持信,執持戒,執持聞,執持捨,執持慧,死[P.232]後生忉利天為伴之善趣、天界。彼之容貌榮光,超越其他諸天。
八
諸比丘!因此忉利之諸天謂譏嫌、愚癡,而作細言:『實希有,實未曾有。此天子以前為人時,可憐貧困窮苦,死後生忉利天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榮光,超越其他諸天。』
九
諸比丘!時,天帝釋呼忉利諸天:『友!汝等勿譏嫌此天子。此天子以前為人時,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執持信,執持戒,執持聞,執持捨,執持慧。彼依如來所說之法與律,執持信,執持戒、執持聞,執持捨,執持慧,死後生忉利天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與榮光,超越其他之諸天。』
一〇
諸比丘!時天帝釋寬恕忉利諸天,此時唱彼等偈:
〔一六〕第六 供犧者[34]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靈鷲山。
二
時,天帝釋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三
立一面之天帝釋,以偈白世尊曰:
四
〔一七〕第七 禮敬[35]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世尊日中入室靜觀。
三
時,天帝釋與梵天與沙巷婆提來詣世尊處,詣已,各立於門側。
四
時,天帝釋於世尊處,唱此偈曰:
[P.234]五
「天王[36]!不應如是禮敬如來。天王!不應如是禮敬如來。」
〔一八〕第八 帝釋之禮敬(一)[37]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宣說:
三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準備千頭駿馬之車!我將往園林觀賞美景。」
四
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釋:「唯然!尊者。」牽繫千頭駿馬之車,以告知天帝釋:「尊者!千頭駿馬車已備齊,請知今時。」
五
諸比丘!時天帝釋走下勝利殿,合掌拜四方。
六
諸比丘!時御者摩多利,以偈語天帝釋:
七
八
九
一〇
[P.235]〔一九〕第九 帝釋之禮敬(二)[38]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牽繫千頭駿馬車!我將往囿園觀賞美景。』
三
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釋:『唯然!尊者。』牽繫千頭駿馬車,以告知天帝釋:『尊者,千頭駿馬已備齊,尊者,請知今時。』
四
諸比丘!時天帝釋走下勝利殿,合掌禮世尊。
五
諸比丘!時御者摩多利,以偈語天帝釋:
六
七
〔二〇〕第十 帝釋之禮敬(三)[39]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宣說:
[P.236]三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牽繫千頭駿馬車,我將往囿園觀賞美景。』
四
御摩多利答天帝釋:『唯然!尊者。』牽繫千頭駿馬車,以告知天帝釋:『尊者!千頭駿馬車備齊。尊者!請知今時。』
五
諸比丘!時天帝釋走下勝利殿,合掌以禮比丘眾。
七
諸比丘!時御者摩多利,以偈語天帝釋:
八
九
一〇
此嗢陀南:
[P.237]第三 帝釋品
〔二一〕第一 殺[41]
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時,天帝釋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三
立一面之天帝釋,以偈語世尊曰:
四
〔二二〕第二 醜陋[43]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宣說:
三
「諸比丘!遠昔有醜陋矮小一夜叉,坐於天帝釋之座。」
四
「諸比丘!其時,忉利之諸天,以譏嫌、愚癡,而作細語曰:『實希有,實未曾有。此醜陋矮小夜叉,坐天帝釋之座。』
五
諸比丘!忉利諸天,因譏嫌、愚癡而作細語,其夜叉成為美麗、美觀而宏偉。
六
諸比丘!時,忉利之諸天到天帝釋處。到已,以此言天帝釋:
[P.238]七
『尊者!醜陋矮小一夜叉,坐汝之座,是故忉利之諸天,實希有,實未曾有,此醜陋矮小一夜叉,坐天帝釋之座。語譏嫌、細言。尊者!因忉利之諸天譏嫌、愚癡而作細語,其夜叉則成為美麗,美觀而宏偉。尊者!彼或許是食忿夜叉耶?』
八
諸比丘!時天帝釋來到食忿夜叉處,到已,一肩著衣,右膝著地,合掌禮其食忿夜叉,三度自報其名:『尊者!我乃天帝釋,尊者!我乃天帝釋。』
九
諸比丘!天帝釋自報其名,其夜叉則成醜陋而矮小。成為醜陋短小,則遂沒其形。
一〇
諸比丘!時,天帝釋則坐自座,以寬恕忉利之諸天,其時而唱此偈曰:
〔二三〕第三 幻術[44]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世尊,以此宣說:
三
「諸比丘!遠昔吠波質底阿修羅王患病,其苦痛烈。
四
諸比丘!時,天帝釋為探望其病,來到吠波質底阿修羅王處。
五
諸比丘!吠波質底阿修羅王,見天帝釋從遠方而來,以此語天帝釋:『請醫我!天王!』
[P.239]六
『吠波質底!教我參婆羅之幻術。』
七
『友!我與諸阿修羅敘談。』
八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與諸阿修羅敘談:『我以參婆羅之幻術,教天帝釋耶?』
九
『不!勿以參婆羅之幻術教天帝釋。』
一〇
諸比丘!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以偈語天帝釋:
〔二四〕第四 罪過(無忿)[45]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其時,又有二比丘爭議。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當謝罪,彼比丘不許諾,因而起爭議。
三
時,甚多比丘來詣世尊處,禮敬世尊坐於一面,以此事白世尊:
四
「世尊!二比丘起爭;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當謝罪,彼比丘不許諾。」
五
「諸比丘!於罪不見為罪之比丘,不許諾此如法以謝罪之比丘,兩者俱為愚者。」
六
諸比丘!於罪見為罪之比丘,如法以謝罪,比丘許諾於此,此兩具賢者。
七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於正法殿,寬恕忉利諸天,其說此偈曰:
〔二五〕第五 無忿(無害)[46]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於此世尊言諸比丘,並對諸比丘宣說。
三
諸比丘!遠昔天帝釋於正法殿,寬恕忉利諸天,其時說此偈曰:
此嗢陀南:
校注
[0370001]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四a)。 [0371002] taṁ me Sakka varaṁ disaṁ = Sakkadevasettha taṁ me varaṁ uttamaṁ ṭhānaṁ okasaṁ disaṁ ācikkha kathehi(為我說其最勝地點)。 [0372003] 同本闕如。 [0373004] 雜阿含經卷三五.一二(大正藏二.二五五a)。 [0376005] 雜阿含經卷四〇.七(大正藏二.二九二b)。 [0379006] 雜阿含經卷四〇.六(大正藏二.二九一C)。 [0382007] 雜阿含經卷四六.一(大正藏二.三三三b)。 [0383008]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八(大正藏二.二九六c)。 [0384009] sapassu = mayi adunbbhattāya sapathaṁ karohi(我誓不質詢譎詐)。 [0384010] 在註中作如瞿迦利比丘(Kokalika)。 [0384011] 如有關於 Mahākapi-jātaka 者。 [0384012] 如提婆達多。 [0384013] Sujampati Suja 之夫之意義,乃帝釋天之稱名。Sujā 乃波質底阿修羅王之妹。 [0384014]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七(大正藏二.二九六b)。 [0384015] 註作恰如看守門戶之人。 [0384016] 利(attha)註為應作之事(kicca)。 [0385017]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四c)。 [0385018] 天帝釋之妻須闍,如係吠波質底阿修羅王之妹,則成為親戚。因時而一起作戰,時而一起遊步。 [0386019] ciradikkhitānaṁ = cira samādinna vatānaṁ(長時執持禁戒)。 [0386020]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五a)。 [0389021]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大正藏二.二九〇b)。 [0389022] payata-pāṇi 為行布施,洗手清淨。 [0390023] 雜阿含經卷四〇.三(大正藏二.二九〇c)。 [0390024] 摩佉婆(Maghava)乃屬於摩佉(Magha)者之義。 [0390025] purindada 原為城市之破壞者之意義,今則轉化為街市之主施者義。 [0390026] 由 Sakkaccaṁ 至 Sakka。 [0390027] 婆娑婆(Vāsava)擁有住處者。 [0390028] 千眼者 Sahassakkho。 [0390029] 天之王 Devānam indo。 [0391030] 雜阿含經卷四〇.二(大正藏二.三九〇c)。 [0391031] 雜阿含經卷四六.二(大正藏二.三三三c)。 [0393032] 同本無此。 [0393033] cetya = cetiya = cittikataṭṭhena cetyaṁ veditabbo(為各種顏色所裝飾之美麗)。 [0393034] 雜阿含經卷四六.三(大正藏二.三四四a)。 [0394035] 同本無此。 [0395036] 乃梵天沙杭巴提之語。 [0395037] 雜阿含經卷四〇.八(大正藏二.二三九a)。 [0397038]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〇(大正藏二.二三九b)。 [0398039]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一(大正藏二.二三九c)。 [0399040] sumantitamantino 說示應諷誦之經、應行頭陀、應吞飲之甘露等善語。(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40],今於此處加上[40]之註標。) [0401041]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四(大正藏二.二九五b)。 [0401042] 此二偈,出諸天相應七十一經。 [0401043] 雜阿含經卷四〇.四(大正藏二.二九一a)。 [0403044] 雜阿含經卷四〇.一六(大正藏二.二九六a)。 [0404045] 雜阿含經卷四〇.五(大正藏二.二九一b)。 [0405046] 雜阿含經卷四〇.四(大正藏二.二九一a)。【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