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相應部經典

第二 天子相應

[P.46]第一 迦葉品

〔一〕第一 迦葉[A1][1](其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其時迦葉天子[2]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迦葉天子向世尊謂曰「世尊[3]請以比丘之教開示比丘及我等

「迦葉善哉然則當為汝說能起之事

以修說微妙[4]     以修沙門行[5]
獨住於一座     靜心以修法[6]

迦葉天子作如是言請大師嘉賞迦葉天子知受大師之嘉賞禮敬世尊右繞而形沒於其處

〔二〕第二 迦葉[7](其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立於一面之迦葉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禪思     以得心解脫
知世之興廢     心善不執著
若望心得達[8]     不能得其果

[P.47]〔三〕第三 摩佉[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摩佉天子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祇園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摩佉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殺何樂寢臥[10]     殺何而不悲
殺害何一法     瞿曇卿稱讚

〔世尊〕殺忿樂寢臥     殺忿而不悲
諸天以毒根     忿為最上蜜
聖讚此忿殺     殺之不悲傷

〔四〕第四 摩揭陀[11]

立於一面之摩揭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世有幾多光[12]     徧照此世間
我等問世尊     如何得知此

〔世尊〕世有四種光     此無第五光
晝乃太陽輝     夜乃月光照
時火於日夜     彼此相徧照
正覺最勝火     此為無上光

〔五〕第五 陀摩利[13]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陀摩利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陀摩利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精進勿倦怠     以捨離愛欲
依此不欲有     婆羅門所行[14]

(世尊曰陀摩利

[P.48]此婆羅門者     無有之所行
婆羅門應作     一切終已辦
人不得足基     四肢雖勤動
亦為流所衝     得立土足基
彼到於彼岸     不為流所動
天子陀摩利     此乃諸漏盡
賢善於禪思     以喻婆羅門
彼達生老終     以立於彼岸
不為所流逝

〔六〕第六 迦摩陀[15]

立於一面之迦摩陀天子以此白世尊曰

「世尊是者難為世尊是甚難

(世尊曰迦摩陀

難為彼等為     有學而依戒
寂靜又確立     於出家之人
致安樂知足

「世尊知足甚難得

(世尊曰迦摩陀

難得彼等得     樂心寂靜人
其心日或夜     悅樂於修習

「世尊心實難靜

(世尊曰迦摩陀

難靜彼等靜     諸根寂靜樂
彼破死魔網     迦摩陀天子
為聖者所行

「世尊此道嶮難行

〔世尊〕雖嶮雖難行     迦摩陀天子
聖者乃樂行     非聖於嶮道
彼等頭倒下     聖者之道平
不分嶮與平     聖者乃樂行

〔七〕第七 般闍羅旃陀[16]

立於一面之般闍羅旃陀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有大智慧人     障中知餘地
無有所著者     無比之聖者
佛陀知禪定

(世尊曰般闍羅旃陀

彼等於障中[17]     知到涅槃法
以得正念人[18]     善正心寂靜

[P.49]〔八〕第八 多耶那[19]

原本是外道師之多耶那天子[20]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多耶那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婆羅門斷流     精進滅愛欲
牟尼未離欲     不入於禪定[21]
欲作應作者     精進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塵垢
不為勝惡行     行惡後受苦
行善者為勝     行善無有苦
宛如握惡草     因之手受傷
沙門生活惡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業     污染於禁戒
懷疑於梵行     無有隨大果

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禮敬右繞世尊體形沒於此處

世尊其夜過後呼〔集〕比丘等

「諸比丘此夜名為多耶那本是外道師之天子於黎明時其勝光徧照祇園詣佛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天子〕於佛前唱此偈曰

婆羅門斷流     精進滅愛欲
牟尼未離欲     不入於禪定
[P.50]欲作應作者     精進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塵垢
不為勝惡行     行惡後受苦
行善者為勝     行善無有苦
宛如握惡草     因之手受傷
沙門生活惡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業     污染於禁戒
懷疑於梵行     無有隨大果

諸比丘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禮敬圍繞世尊形體沒於其處諸比丘應暗〔誦〕多耶那偈諸比丘多耶那偈具足利義屬最初之梵行

〔九〕第九 月天子[2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其時月天子被阿修羅王羅睺所捕月天子乃憶念世尊而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歸依於卿
卿障皆解脫     我今落障礙
然則從此我     置於歸依處

世尊關於月天子以偈向阿修羅王羅睺曰

月天子今乃     歸依於如來
應供正覺者     羅睺以放月
諸佛憐世間

阿修羅王羅睺以放月天子有所顧慮而詣阿修羅王吠波質底詣已恐怖毛髮豎立立於一面阿修羅王吠波質底對於立於一面之阿修羅王羅睺說偈曰

羅睺何恐怖     為放月者乎
汝今懼顫來     懼何而立此

〔羅睺〕我懼佛陀偈     若我不放月
我頭割為七     不得生安樂

[P.51]〔一〇〕第十 日天子

其時阿修羅王羅睺又捕日天子日天子憶念佛陀其時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歸依於卿
卿障皆解脫     我今落障礙
然則從此我     置於歸依處

世尊關於日天子以偈向阿修羅王羅睺曰

日天子今乃     歸依於如來
應供正覺者     羅睺以放日
佛陀憐世間     彼耀默闇中
徧照而周圓     熾燃炎熱火
羅睺不得吞     彼之飛空行
羅睺以放我     弟子日天子

阿修羅王羅睺以放日天子即顫慄而詣阿修羅王吠波質底詣已恐怖毛髮豎立而立於一面阿修羅王吠波質底對立於一面之阿修羅王羅睺語偈曰

羅睺何怖懼     為放日者乎
汝今顫懼來     何恐而立此

〔羅睺〕我畏佛陀偈     若我不放日
我頭割為七     不得生安樂

此嗢陀南

迦葉與摩佉     摩揭陀摩利
以及迦摩陀     般闍羅旃陀
乃至多耶那     月日等為十

第二 給孤獨品

〔一一〕第[A2]一 月自在[2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52]月自在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月自在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巧心集中     正念入禪定
猶如無蚊患     樹叢中走獸
可以平安行     不為於放逸
以離諍煩惱     而入禪定人
猶如破網魚     可以平安行

〔一二〕第二 毘紐[24]

立於一面之毘紐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奉侍於善逝[25]     順從瞿曇教
學不放逸人     實是幸福焉

〔世尊呼曰毘紐

從我所說教[26]     學句入禪定
始終不放逸     不入死魔領

〔一三〕第三 提伽羅低[27]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提伽羅低天子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照竹林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提伽羅低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禪思[28]     以得心解脫
知世之興廢     心善不執著
若望心得達     不能得其果

〔一四〕第四 難陀那天子[29]

立於一面之難陀那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大智之瞿曇     無有蓋覆事
奉問於世尊     大雄智見者
[P.53]何持等戒者     何等智慧者
何等超苦人     諸天崇何人

〔世尊〕具戒有智慧     勤修於心意
寂靜而禪樂     正念捨諸愁
諸漏皆盡已     最後身之人
如是之行人     稱為持戒者
如是之行人     稱為智慧者
如是超苦人     是人諸天敬

〔一五〕第五 栴檀[30]

立於一面之栴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日夜不惰怠     無有立足基
亦無攀著處     以何超瀑流
何人不深沈

〔世尊〕常於戒具足     智慧善靜心
精進不撓人     渡難超瀑流
遠離於欲想     越色之繫縛
已盡喜貪人[31]     是為不深沈

〔一六〕第六 須達多[32]

立於一面之須達多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猶如觸於劍[33]     猶如髮燃時
比丘捨欲貪     正念於出家

〔世尊〕猶如觸於劍     猶如髮燃時
捨身見比丘     正念於出家

〔一七〕第七 須梵[34]

立於一面之須梵天子[35]向世尊唱偈曰

此心常怖畏     此意常顫慄
[P.54]起時甚恐懼     不起亦恐懼
若有免畏道     願請以指教

〔世尊〕菩提分之外     勤修行之外[36]
制諸根之外     一切放棄外
我不得窺見     眾生之平安

〔一八〕第八 覺陀[37]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沙計多安闍那林之鹿野苑

覺陀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安闍那林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覺陀天子向世尊言此曰「比丘汝歡喜否」〔世尊曰〕「友得到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悲否」〔世尊曰〕「友失落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汝亦不喜亦不悲乎」〔世尊曰〕「友唯然

〔天子〕比丘汝不悲     汝亦不歡喜
唯獨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38]

〔世尊〕夜叉我不悲     亦無有歡喜
唯獨寂靜坐     無著思不足

〔天子〕比丘何不悲     如何亦不喜
唯獨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

〔世尊〕有悲者有喜     有喜者有悲
比丘無喜悲     如是友當知

〔天子〕無喜亦無悲     超愛世比丘
涅槃婆羅門     實久我所見

〔一九〕第九 優多羅[39]

王舍城因緣

立於一面之優多羅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P.55]

生導死壽短[40]     老導無庇護
觀死此恐懼     齎樂積功德

〔世尊〕生導死壽短     老導無庇護
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二〇〕第十 給孤獨[41]

立於一面之給孤獨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園[42]     聖僧伽住處
法王請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淨     又依姓氏富
非得於清淨     是故賢智者
以思自己利     並思擇正法
如是其清淨     依於戒智慧
乃至於寂靜     猶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應當是最勝

給孤獨天子言此已敬禮右繞世尊體形沒於其處

世尊於其夜過後集比丘等

「諸比丘此夜有一天子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詣我住處詣已禮敬我而立於一面比丘等立於一面其天子於我面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園     聖僧伽住處
法王請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淨     又依姓氏富
[P.56]非得於清淨     是故賢智者
以思自己利     並思擇正法
如是其清淨     依於戒智慧
乃至於寂靜     猶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應當是最勝

比丘等其天子作此語已敬禮右繞於我體形沒於其處

如是語已尊者阿難以此告世尊曰「世尊或許彼〔天子〕乃給孤獨天子給孤獨長者信樂於尊者舍利弗

「善哉善哉阿難只要依尋求終可得即依汝可使得阿難其實乃給孤獨天子

此嗢陀南

月自在毘紐     及提伽羅低
乃至難陀那     栴檀須達多
須梵與覺陀     第九優多羅
第十給孤獨

第三 種種外道品

〔二一〕第一 濕婆[43]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濕婆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濕婆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只與善人坐[44]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為善不為惡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依他不能得
而得之智慧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悲中無有悲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P.57]輝耀親族中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行善趣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有幸福

時世尊以偈答濕婆天子曰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可脫一切苦

〔二二〕第二 差摩[45]

立於一面之差摩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魯鈍無智慧     行為如自敵
以作諸惡業     以結苦痛果
不行其善業     終為而苦惱
咽鳴淚哭泣     以受其苦果
若行其善業     行訖無苦惱
歡喜心意樂     以受其樂果
為於自己知     智者及賢者
而作行準備     如是不若彼
車力者之思     勇猛精進之
宛如車力者     離於平大道
入於不平路     毀軸如沈思
如是法不進     從於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毀軸沈思

〔二三〕第三 世理[46]

立於一面之世理天子向世尊唱此偈曰

不論天及人[47]     皆以食為樂
時有不喜食     夜叉實何者

〔世尊〕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即勝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P.58]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實是世尊之善說

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世尊昔我是施者施主布施之讚歎者名為世理王世尊我於四門施與沙門婆羅門可憐之人眾旅行者無宿之人等求乞者

世尊妃妾等來言我曰『陛下之行施與我等不行施與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與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讚歎者我對於言「我等亦應行布施」者當作如何說耶』世尊如是我於第一門以與妃妾等於此妃妾等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世尊侍者之剎帝利等來言我曰『陛下之施與妃妾等之施與我等不施與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與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讚歎者對於言『我等亦行布施』者當如何說耶世尊如是我於第二門以與侍者之剎帝利等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P.59]

世尊軍隊來說我〔乃至〕世尊如是我於第三門與軍隊與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世尊婆羅門家主等來言我〔乃至〕世尊如是我於第四門與婆羅門家主等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世尊人人來說我曰『今陛下任何皆不施與

世尊如是言云我即向彼眾人曰『然則從城外諸州所收益之中一半納於宮庭一半施與沙門婆羅門可憐之人眾旅行者無宿之人求乞者等

一〇

世尊於是我如是長久所行之功德如是長久所行之善未達其終極有此諸功德此諸功德之果此諸之間當於天界〔其無終極〕

一一

世尊希有是最勝此依世尊實是善說

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P.60]〔二四〕第四 陶師[48]

立於一面之陶師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解脫有七人[49]     得上生於無煩天
欲貪瞋恚滅無餘     並超世間之愛著
難超死魔之領域     誰是超越泥地者
此世捨此人身後     亦離天軛者是誰
優波迦波羅犍陀     弗久左底為第三
跋提耶犍陀捉婆     婆睺羅祇頻祇耶
此等諸人捨人身     亦是離卻天軛人

〔世尊〕逃惡魔係蹄     言之何微妙
彼等知誰法     斷除有結縛

〔陶師〕無外世尊法     無外世尊教
彼等知其法     斷除有結縛
於此名與色     滅盡無有餘
此世知其法     彼斷有結縛

〔世尊〕知難悟又難     汝言深奧語
汝知何人法     以語如是語

〔陶師〕昔世我陶師     於耶發鄰加
行村作陶壺     以事父與母
迦葉如來世     乃為優婆塞
遠離於[泳-永+(瑤-王)]欲     無欲修梵行
我本同鄉者     前為卿之友
然而我正是     解脫七比丘
貪瞋滅無餘     知超世愛著

〔世尊〕跋伽婆如汝     之語有如是
汝前為陶師     於耶發鄰加
街村作陶壺     遠離於[泳-永+(瑤-王)]
無欲修梵行     我乃同鄉者
以前實我友

積此高修習     最後身二人
邂逅昔故友     真實如是者

[P.61]〔二五〕第五 姜睹[50]

如是我聞爾時眾多比丘等住於拘薩羅國雪山側之森林小屋掉舉而高慢多辯饒舌忘念不正知心不安靜散亂不制伏諸根

姜睹天子於其布薩十五日詣其比丘等〔處〕詣已向比丘等言偈曰

往昔彼瞿曇     弟子比丘等
而住於安樂     乞食無求心
無求之心住     知世之無常
彼等苦惱盡     今之比丘等
惡向於自己     如村長於村
心奪他家富     食餐而寢臥
僧伽無合掌     此有人禮我
被棄無主人     宛如於死屍
對放逸之人     我乃以語彼
住不放逸者     我乃行歸依

〔二六〕第六 赤馬[5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立於一面之赤馬天子向世尊言此曰「世尊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無生起之處步行之而知或見或得到彼世界之邊極耶

〔世尊曰〕「友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之即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世尊此實是由世尊所語『友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之即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P.62]

世尊我往昔名為赤馬仙人普奢之子而有飛行於空中之神通世尊我有如是迅速之力譬如精巧練習熟練取弓於輕矢其〔速力〕如以超越射透多羅樹之葉蔭

世尊斯我一足之幅度有如由東海至西海之廣於我起如是願我於步行得到世界之邊極

世尊我具有如是速力於如是足幅於飯食之外大小便之外睡以治疲勞外行我壽命百歲之間未達世界之邊極中途而死

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也世尊此實是由世尊所語『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而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世尊曰〕友我非說不達世界之邊極而成苦惱之邊極我說示於此一尋之有想有意之身體上到達世界與世界之果世界之滅與世界之滅道

步行於世界     不得達邊極
不達世邊極     不以脫苦惱
是故實賢者[52]     及世間解者
達世界邊極     終以成梵行
惡之澄靜者     知世之邊極
此世及後世     無有所求者

〔二七〕第七 難陀[53]

立於一面之難陀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時過日夜移[54]     青春棄我等
觀死此恐怖     齎樂積功德

〔世尊〕時過日夜移     青春棄我等
[P.63]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二八〕第八 難提毘舍羅[55]

立於一面之難提毘舍羅天子向世尊語偈曰

四輪九門孔[56]     污穢滿貪欲
乃是不淨性     大雄從如何
有此之出口

〔世尊〕以斷惡欲貪     乃至繩與網
拔棄渴愛根     如是有出口

〔二九〕第九 須尸摩[57]

舍衛城因緣

尊者阿難往詣世尊處禮敬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對坐於一面之阿難宣說「阿難汝亦喜舍利弗否

〔阿難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賢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大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廣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速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迅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銳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貫通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小欲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知足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遠離世尊尊者舍利弗是不共住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精進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辯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聽忠言之人世尊尊者舍利弗忠告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惡之責難者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A3]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

[P.64]

〔世尊曰〕「阿難確實如是阿難確實如是阿難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有不喜歡舍利弗者阿難舍利弗是賢者是大慧廣慧速慧迅慧銳慧貫通慧小欲知足遠離不共住精進辯者聽忠言者忠告者惡之責難者

須尸摩天子於讚歎彼尊者舍利弗之德中為天子大眾所圍繞而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須尸摩天子以此告世尊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尊者舍利弗是賢者乃至惡之責難者也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

須尸摩天之天子眾於讚歎尊者舍利之德時以生喜悅歡喜而顯其勝色光[58]

[P.65]

譬喻清淨而好性質八角善磨之吠琉璃珠置於黃毛布上其光之輝照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事眾讚歎尊者舍利弗之德時生喜悅歡喜而顯其勝色光

譬喻由精巧金工師以作巧妙之閻浮河金之頸飾置於黃毛布之上以輝耀其光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子眾乃至

一〇

譬如夜將曉明星輝照之光〔乃至〕

一一

譬如秋季太陽昇於澄雲之空以拂虛空所有之暗以輝耀其光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子眾於讚歎尊者舍利弗之德時以顯其勝色光

一二

須尸摩天子關於尊者舍利弗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無忿而小欲     柔和而調順
擔師譽聖者     知舍利弗智

一三

世尊關於尊者舍利弗以偈答須尸摩天子曰

無忿而小欲     柔和而調順
善調之庸人     如待薪資金
用以待死時     舍利弗智者
為世所皆知

〔三〇〕種種之外道師[59]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處

[P.66]

眾多之種種外道弟子之天子等阿舍摩舍波利任迦阿考吒迦吠坦婆利摩納婆伽彌耶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照竹林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阿舍摩天子關於富蘭那迦葉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世間之割殺     以及害與奪[60]
迦葉謂非惡     不見自功德
彼述實自信     相應為師尊

時舍波利天子關於末伽梨瞿舍羅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與厭離[61]     以善自制伏
與人語止爭     離於有罪語
平等於語實     何以彼如是
不為其惡耶

任迦天子關於尼乾陀若提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厭離巧比丘[62]     制御四種身[63]
開顯被見聞[64]     彼何無罪過

阿考吒迦天子關於種種之外道師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據陀迦旃延     乃至尼乾陀
又此末迦梨     以及富蘭那
為人人之師     達沙門果人
如何於彼等     遠離善人焉

吠坦婆利天子以偈答阿考吒迦天子曰

號吼卑野干[65]     畢竟是野干[66]
不管於如何     難等於獅子
裸形而妄語     以為眾之師
疑訝之行為     難等於善人

[P.67]

惡魔波旬隨從吠坦婆利天子而入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與厭離     守遠離生活[67]
物質入於心[68]     以樂喜天界
不導人他界[69]     彼等正教誨

世尊知此惡魔波旬以偈答惡魔波旬曰

此世及彼世     不管任何色
光顯輝中空     此等皆是實
那牟尼所讚     如對魚於餌
因為是不殺     而可令投棄

一〇

摩納婆伽彌耶天子關於世尊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王舍城諸山     尾布羅最勝
雪山之諸山     白山為最勝
行於空中者     太陽為最勝
海為水中勝     月為星中勝
世界及天界     云佛是第一

此嗢陀南

濕婆與差摩     世理並陶師
姜睹及赤馬     難提毘舍羅
難陀須尸摩     種種外道師
此等共為十

校注

[0083001]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四(大正藏二三六一c) [0083002] 不知其名時稱為 devatā已知其名時稱為 devaputta [0083003] 此天子於佛昇三十三天說示「對法」時曾聽聞今來述其自督 [0083004] 四諦十論事三十七菩提分四善語 [0083005] 行原文為 upāsana 三十八業道 [0083006] 八等至 [0084007]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五(大正藏二三六一c) [0084008] 心之得達 hadayassânuppattiṁ = arahattaṁ [0084009]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六(大正藏二三六〇b) [0084010] 同諸天相應〔七十一〕經之偈 [0085011]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七(大正藏二三六〇b) [0085012] 同諸天相應〔二十六〕經之偈 [0085013]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八(大正藏二三六〇c) [0086014] 婆羅門者為今之阿羅漢 [0086015]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〇(大正藏二二六一a) [0088016]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二(大正藏二三五八b) [0088017] 天子於障礙中讚嘆入覺者之禪定佛陀宣示豈可唯知禪定焉更應知達涅槃之道 [0088018] 得 paccaladdhaṁsu [0088019] 此經偈見於 Dhammapada vv. 313, 314, 311, 312: Thera-G. v. 277 [0089020] 此多耶那天子原為外道之師信仰業論而作種種善後生天上如今來詣佛歌頌讚偈 [0089021] 禪定 ekattaṁ = jhānaṁ [0091022] 雜阿含經卷二二八(大正藏二一五五a) [0094023]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〇(大正藏二三五八b)經名原文為 Candimaso 今用《雜阿含》之譯語 [0094024]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一(大正藏二三五八b) [0095025] 侍 payirupāsiya = payirupāsitvā 學 sikkhare = sikkhanti [0095026] 所教化 satthipade = anusatthipade [0095027] 雜阿含經卷四九八(大正藏二三五八a) [0095028] 此偈出於天子相應第一品第一經 [0095029]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二(大正藏二一六〇a) [0096030]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三(大正藏二三六一b) [0097031] 在底本雖作 nandibhava(喜有喜於有)但在錫蘭版及註釋則作 nandirāga漢譯又作喜貪因此今取 nandirāga [0097032]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一(大正藏二一五五c) [0097033] 此二偈出諸天相應第三品第一經 [0097034]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一(大正藏二一五九c) [0097035] 此天子在忉利天之難陀林晝度樹下與天女等嬉戲天女攀至樹上散花歌頌當其善業盡時即於彼處沒而墮地獄天子受此衝擊來至世尊處請益 [0098036] 修行 tapasā(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36]今於此處加上[36]之註標 [0098037]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〇(大正藏二一五五b) [0099038] arati nabhiklrati = ukkanthikā nābhibhavati [0099039] 雜阿含經卷三六九(大正藏二二六二b) [0099040] 此二偈出諸天相應第一品第三經 [0100041]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八(大正藏二一五八b) [0100042] 此四偈出諸天相應第五品第八經(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42]今於此處加上[42]之註標 [0102043] 雜阿含經卷四九九(大正藏二三五八a) [0103044] 此七偈出諸天相應第四品第一經 [0104045] 雜阿含經卷四八一〇(大正藏二三五〇c) [0105046] 雜阿含經卷三六七(大正藏二二六一c) [0105047] 此等數偈出諸天相應第五品第三經 [0108048]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〇(大正藏二一五九b) [0108049] 此等數偈出諸天相應第五品第十經 [0110050] 雜阿含經卷五〇一九(大正藏二三七〇a) [0111051]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四(大正藏二三五九a) [0112052] 在底本雖作 bhave 應讀為 have(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52]今於此處加上[52]之註標 [0113053] 別譯雜阿含經卷八八(大正藏二四二七b) [0113054] 此偈出諸天相應第一品第四經 [0113055]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三(大正藏二一五六a) [0113056] 此偈出諸天相應第三品第九經 [0114057]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三(大正藏二三五八c) [0115058] 原文 uccâvacaṁ paṇitaṁ-uccaṁ hinaṁ = avacaṁ今勝劣二字相重疊而特用勝字(註釋) [0116059] 雜阿含經卷四九一五(大正藏二三五九b) [0117060] 亦害亦奪(hatajānisu)hata = poṭhanesu jānisu = dhanajānisu [0117061] 依於厭離 jigucchāya = pāpa-jigucchanena [0117062] 厭離者 jegucchi = tapena pāpa-jigucchako [0117063] 四種之制御其身(cātuyāma-susaṁvuta)一sabba-vāri-vārito hoti = vārita-sabba-udako, patikhitta-sabba-sitodako(不受用一切水)sabba-vari-yutto = sabbena pāpa-vāranera-yutto(從於遠離一切惡)sabba-vāri-dhuto = sabbena pāpa-vāraṇena dhuta-pāpa(以遠離一切惡為己任)sabba-vāri-phuṭṭho = sabbena pāpa vāraṇena phuṭṭho(達於遠離一切惡) [0118064] diṭṭhaṁ sutañ ca ācikkhaṁ = diṭṭhaṁ diṭṭham me'ti, sutaṁ sutaṁ me'ti ācikkhanto, na nigūhanto(依我所見依我所聞開顯而不隱匿) [0118065] 底本之 sagāravenāpi 讀為 sahāravenapi [0118066] 底本之 kutthako 讀為 kotthuko [0118067] 守遠離生活 pālayaṁ pavivekiyaṁ= pavivckaṁ pālayantā [0118068] 注心於物質 rūpe niviṭṭhā = taṇhādiṭṭhihi rūpe patiṭṭhitā [0119069] 眾人 mātiyā = macca
[A1] [-]【CB】品【南傳】
[A2] [-]【CB】十【南傳】
[A3] 誰【CB】雖【南傳】(cf. N13n0006_p0114a07; N13n0006_p0115a09)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