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相應部經典

[P.294]第八 阿那律相應

第一 獨一品

〔一〕第一 獨一[1](一)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阿那律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具壽阿那律獨於一靜處生如是心念

「若對四念處有失者則正如失順苦盡之聖道若對四念處有得者則正如得順苦盡之聖道

具壽大目犍連心知具壽阿那律之心念譬如力士之屈腕伸展伸腕屈以如是之速現於具壽阿那律之前

具壽大目犍連對具壽阿那律言曰

「友阿那律云何比丘得四念處耶

[P.295]

「友於此有比丘於內身觀集法於內身觀滅法於內身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外身觀集法於外身觀滅法於外身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內外身觀集法於內外身觀滅法於內外身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彼若於非違逆欲以違逆想而住者即以違逆想住若於違逆欲以非違逆想住者即以非違逆想住若於非違逆與違逆欲以違逆想住者即以違逆想住若於違逆與非違逆欲以非違逆想住者即以非違逆想住若將非違逆與違逆俱遮欲以捨正念正知住者即捨正念正知而住

於內受觀集法於內受觀滅法於內受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一〇

於外受觀集法於外受觀滅法於外受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P.296]一一

於內外受觀集法於內外受觀滅法於內外受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一二

彼若乃至

一三

於內心乃至

一四

於外心乃至

一五

於內外心觀集法於內外心觀滅法於內外心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一六

彼若乃至

一七

於內法乃至

一八

於外法乃至

一九

於內外法觀集法於內外法觀滅法於內外法觀集滅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二〇

彼若於非違逆欲以違逆想而住者即以違逆想住乃至以捨正念正知住

二一

如是比丘得四念處

〔二〕第二 獨一[1](二)

舍衛城因緣

具壽阿那律獨一靜處生如是心念

「若對四念處有失者正如失順苦盡之道若對四念處有得者正如得順苦盡之道

[P.297]

具壽大目犍連心知具壽阿那律之心念譬如力士之將屈腕伸或將伸腕屈如是之速出現於具壽阿那律之前

具壽大目犍連對具壽阿那律言曰

「友阿那律云何比丘得四念處耶

「友於此有比丘於內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外身觀身於內外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內受觀受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外受觀受於內外受觀受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內心於外心於內外心觀心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於內之諸法於外之諸法於內外之諸法觀法以熱法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如是比丘得四念處

〔三〕第三 手成浴池[1]

一時具壽阿那律住舍衛城手成浴池之側

有眾多比丘來至具壽阿那律住處至已與阿那律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

[P.298]

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對具壽阿那律曰

「具壽阿那律對何法之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等我對四念處之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何為四念處耶

友等於此我於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悟劣法為劣法悟中法為中法悟勝法為勝法

〔四〕第四 坎它契[1](一)

一時具壽阿那律與具壽舍利弗及具壽大目犍連住於裟祇城坎它契林

具壽舍利弗與具壽大目犍連夕時由宴默起來至具壽阿那律住處至已與具壽阿那律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對具壽阿那律曰

「友阿那律有學之比丘應具足何法而住耶

「友舍利弗有學之比丘應具足四念處而住何為四念處耶

[P.299]

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舍利弗有學之比丘應對此四念處具足而住

〔五〕第五 坎它契[1](二)

一~二

裟祇城因緣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對具壽阿那律言曰

「友阿那律無學之比丘應具足何法而住耶

「友舍利弗無學之比丘應具足四念處而住何為四念處耶

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舍利弗無學之比丘應對此四念處具足而住

〔六〕第六 坎它契[1](三)

一~二

裟祇城因緣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對具壽阿那律曰

「具壽阿那律對何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我對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何為四念處耶

於此我於身觀身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

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悟千世間[2]

[P.300]〔七〕第七 愛盡

舍衛城因緣

於此具壽阿那律對諸比丘告曰乃至

「友等對四念處之修習多修者則資於渴愛之滅盡何為四念處耶

友等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等對此四念處之修習多修者則資於渴愛之滅盡

〔八〕第八 松林精舍[1]

一時具壽阿那律住舍衛城松林精舍

於此具壽阿那律對諸比丘告曰乃至

「友等譬如恆河趣向於東傾向於東臨入於東時有眾人持鋤與筐來謂曰『我等作此恆河使趣向於西傾向於西臨入於西』友等於汝等之意云何彼眾人得作將恆河使趣向於西傾向於西臨入於西否

「友不也

「何以故耶

「友恆河乃趣向東傾向東臨入東而欲將之趣向西傾向西臨入西者為非易事彼眾人唯蒙困苦損惱而已

「友等如是比丘對四念處修習對四念處多修者縱令王王臣[P.301]親戚親族以財物相伴而引誘云『當今汝意云何於此袈裟衣為煩耶云何作剃髮往來者耶不如還俗受用財物作福業』友等彼比丘對四念處修習對四念處多修者則無棄學還俗之理何以故友等其心若長夜趣向遠離傾向遠離臨入遠離則絕無還俗之理

友等云何比丘對四念處修習對四念處多修耶

友等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等如是比丘對四念處修習對四念處多修

〔九〕第九 一切

一時具壽阿那律與具壽舍利弗住毘舍離城菴婆婆梨園

具壽舍利弗於夕時分由宴默起至具壽阿那律住處至已與具壽阿那律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對具壽阿那律曰

「友阿那律汝之諸根是清澄顏色是清淨皎潔具壽阿那律今多依何而住令住耶

「友我今多於四念處善能將心繫住何為四念處耶

[P.302]

於此我於身觀身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我今多對此四念處善能將心繫住

若比丘成阿羅漢諸漏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捨重擔逮得己利盡有結正悟解脫者則多對此四念處善能將心繫住

「友幸哉[A1]甚幸哉我等得聞具壽阿那律之親說雄辯

〔一〇〕第十 重患[1]

一時具壽阿那律住舍衛城安陀林因病困苦重患

有眾多比丘來至具壽阿那律住處至已對具壽阿那律言曰

「具壽阿那律依何而住令住故已生之身苦受永盡於心而不住耶

「友等我對四念處善能繫心而住故則已生之身苦受永盡於心而不住何為四念處耶

友等於此我於身觀身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以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友等我對此四念處善能繫心而住故已生之身苦受則永盡於心而不住

第一 獨一品(終)

此中攝頌曰

[P.303]二種之獨一
與手成浴池
坎它契愛盡
松林一切患

第二品

〔一一〕第一 千[1]

一時具壽阿那律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二~三

有眾多比丘來至具壽阿那律住處至已與具壽阿那律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對具壽阿那律曰

「具壽阿那律對何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等我對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何為四念處耶

友等於此我於身觀身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於受於心於諸法觀法熱誠正知正念對世間之貪憂調伏而住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得大神通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之故憶念一千劫也

〔一二〕第二 神變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領受多端神變以一身成多身乃至至梵世以身威而及

[P.304]〔一三〕第三 天耳界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以清淨超人之天耳界對遠近天人之聲俱得聞

〔一四〕第四 心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他有情他人之心以心可徧了知對有貪心者了知為有貪心乃至了知為解脫心

〔一五〕第五 處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處為處非處為非處如實可了知

〔一六〕第六 業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過去未來現在業報之異熟其處與因可如實了知

〔一七〕第七 道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徧行道得如實了知

〔一八〕第八 世間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多界種種界之世間得如實了知

[P.305]〔一九〕第九 種種勝解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眾生之種種勝解得如實了知

〔二〇〕第十 根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得如實了知

〔二一〕第十一 靜慮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對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之雜染清淨出離得如實了知

〔二二〕第十二 明(一)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隨念種種之宿住謂一生二生乃至具如是行相名稱隨念宿住

〔二三〕第十三 明(二)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以清淨超人之天眼乃至有情隨業而受者可了知

〔二四〕第十四 明(三)

※五

「友等我對此四念處修習多修故依諸漏盡而對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P.306]現法自證知現證具足而住

此中攝頌曰

千神變天耳
心處業[1]與道
世間種勝解
根靜慮三明

校注

[0140001] 雜阿含一九三二(大正藏二一三九a) [0143001] 雜阿含一九三三(大正藏二一三九b) [0144001] 雜阿含二〇一(大正藏二一三九c) [0145001] 雜阿含二〇六(大正藏二一四〇c) [0146001] 雜阿含二〇七(大正藏二一四一a) [0147001] 雜阿含二〇二(大正藏二一四〇a) [0147002] 「千世間」此乃說長老之殊勝住長老早晨洗顏憶念過去未來一千劫現在思念一千鐵圍山(出原註) [0148001] 相應部經典原典五五三頁(漢譯南傳大藏經第十七卷一九九頁)雜阿含二〇九(大正藏二一四一b) [0151001] 雜阿含二〇五(大正藏二一四〇b) [0153001] 雜阿含二〇三(大正藏二一四〇a) [0156001] 括弧內相當於原文部分不明瞭
[A1] 甚【CB】其【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