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4]第五 迦葉相應
第一 滿足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此迦葉〔自得〕任何之衣皆滿足。彼〔自得〕任何之衣,皆滿足稱讚。不因衣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衣,亦心不動搖,得衣亦不執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三
諸比丘!此迦葉,〔彼得〕任何之鉢食皆滿足。〔自得〕任何之鉢食皆滿足稱讚。不因鉢食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鉢食,亦心不動搖,得鉢食亦不執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四
諸比丘!此迦葉,〔彼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自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稱讚。不因牀座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牀座,亦心不動搖,得牀座亦不取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五
諸比丘!此迦葉,〔自得〕任何於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彼自得〕任何之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稱讚,不因於病所需之藥、資具,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病所需之藥、資具,心亦不動搖,若得於病所需之藥、資具,亦不取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六
諸比丘!汝等不可不如是學,即:『我等〔得〕任何之衣皆滿足。對任何之衣皆滿足稱讚。不因衣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衣,亦心不動搖,得衣亦不取著。[P.195]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一切不可不如是學。又:『我等對〔自得〕任何鉢食亦滿足……我等〔自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我等〔自得〕任何於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對任何之藥所要之藥、資具,皆滿足稱讚。〔我等〕若不得於病所要之藥、資具,亦心不動搖。對病所要之藥、資具,得之亦不取著。無惑溺、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諸比丘!汝等不可不如是學。
七
諸比丘!我依迦葉,或依如迦葉者,教示汝等。汝等依所教,不能不如是得達。」
第二 無愧
一
如是我聞。一時尊者大迦葉,尊者舍利弗住波羅奈之仙人墮處鹿野苑。
二
爾時,尊者舍利弗,暮時由宴坐起,來近大迦葉……禮敬後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對尊者大迦葉作是言曰:
[P.196]四
「友,迦葉!於此不熱誠、不知愧,則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然熱誠與知愧、則得達菩提,得達涅槃,得達無上之安穩。」
五
「友!如何不熱誠、無愧,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耶?如何熱心知愧、得達菩提、得達涅槃、達無上之安穩耶?」
一
六
「友!此有比丘,對『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時,為不利』,此為不熱誠。對『已生之惡不善法、不捨離,為不利』,此為不熱誠。對『未生之善法,於我不使生,為不利』,則為不熱誠。對『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為不利』,此為不熱誠。
友!如是為不熱誠。
二
七
友!無愧者何耶?
友,於此有比丘,對『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時,為不利』,此為不知愧。對『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不捨離,為不利』,此為不知愧。對『未生之善法,於[P.197]我不使生,為不利』,則不知愧。又,對『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時,為不利』,此為不知愧。
友!如是為無知愧。
八
友!如是之不熱誠與不知愧,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
三
九
友!熱誠者何耶?
友!此有比丘,對『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是為不利』,如此是為熱誠。對『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不捨離,是為不利』,是為熱誠。對『未生之善法,於我使……』,是為熱誠。
友!如是為熱誠。
四
一〇
友,愧者何耶?
友!於此有比丘,對『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是為不利』,此則知愧。對『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不捨離,是為不利』,此是為愧。對『未生之善法,我使不生,是為不利』,是為愧。對『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是為不利』,此為愧。
友!如是者為愧。
一一
友!如是之熱誠與知愧,得達菩提、得達涅槃、得達無上之安穩。」
第三 月喻[1]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98]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入於在俗之家,當如月喻,整身調心而走近。入於在俗之家,應常如新來比丘之謙虛。
三
諸比丘!譬如有人,對眺望古井、山崖、川淵,宜整身調心。諸比丘!同此,入於在家,得整身調心近以趨近,對於在俗人眾應謙虛。
諸比丘!迦葉如月喻,整身調心近於在俗之家。於在俗之家如新來比丘之謙虛。
四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應如何適於進入在俗之家耶?」
五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為我等之教導者,世尊為我等之歸依處。善哉,大德!世尊顯示此所說義,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當受持奉行。」
六
爾時世尊,以手揮向虛空曰:「諸比丘!譬如此手之對虛空,無著、無捉、無縛。諸比丘!同此,比丘如何趣於在俗之家耶?於俗家,當心亦無著、無捉、無縛。應念:『欲得者將得,欲為功德,則將成就。』
七
又如對己之所得歡喜滿足,於他之所得亦歡喜滿足。比丘!如是之比丘,適宜入於在家。諸比丘!迦葉雖近任何之家,於在俗之家,為心無著、無捉、無縛,彼念欲得者將得,欲為功德,則將成就。
八
又如對己之所得歡喜滿足,對他之所得亦歡喜滿足。
九
諸比丘!如是之比丘,適宜入於在俗之家。
[P.199]一〇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之不淨說法者,為如何耶?比丘之淨說法者,為如何耶?」
一一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為教導者,世尊為歸依處。善哉,大德!世尊顯示此等所說之義,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當受持奉行。」
一二
「諸比丘!若然,當諦聽,當善思念,我將說。」
彼等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
一三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對他人說法者:『實為我聞法,聞法生歡喜,歡喜而向我示其歡喜之表態。』諸比丘!如是為比丘之不淨說法。
一四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對他人說法者:『法乃由世尊善說者,於現世不隔時而有果報,可得說來見之法,而導於涅槃。識者各各應自知之法。實為我聞法,聞法而予瞭解,瞭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於善法之性質,向他說法,由悲愍、哀憐之哀愍為始,向他人說法。諸比丘!如是乃比丘之淨說法。
一五
諸比丘!迦葉以如是之心說法:『法由世尊所說者。於現世不隔時而有果報,[P.200]可得說來見之法,以導於涅槃者,識者各各應知之法。實為應我聞之法,聞法而予瞭解,瞭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於善法之性質,由悲愍、哀憐之哀愍為始,向他人說法。
一六
諸比丘!我囑迦葉,或囑如迦葉者,教誨汝等。依所教誨者、汝等須如是修行。」
第四 入在家[2]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應如何[3]適宜入於在俗之家耶?比丘應如何不適入在家耶?」
三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曰:
四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入於在家:『對我唯行施、勿不施。對我唯多施、勿少施、對我唯施勝,勿施麤。對我唯速施、勿緩施。對我唯尊重施、勿不恭。』
五
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若不施與,因此彼比丘生怒,彼因之感受苦、憂,『少施非多……施麤非勝……施緩非速。』因此比丘生怒。彼因之感[P.201]受苦、憂。施不恭敬、非尊重。因此比丘生怒,因之感受苦、憂。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乃不適宜入在俗之家者。
六
諸比丘!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於他家對此事得作如何考慮耶?即:『唯對我施、勿不施、唯對我多施、勿少施,唯對我施勝,勿施麤,唯對我速施、勿緩施。唯對我施尊重、勿不恭。』
七
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俗之家,雖不施與,比丘亦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少施非多,施麤非勝,施緩非速,施不恭敬,非尊重。』比丘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
諸比丘!如是之比丘,適於入在俗之家。
八
諸比丘!迦葉以如是之心入於在家。於他家得作如何之考慮耶?即:『唯對我施、勿不施,唯對我多施、勿少施,唯對我施勝、勿施麤,唯對我速施、勿緩施,唯對我施尊重、勿不恭。』
九
諸比丘!若彼迦葉,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雖不施,迦葉因此亦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施少而非多,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施麤而非勝,[P.202]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施緩而非速,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施不恭而非尊重,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憂。
一〇
諸比丘!我囑迦葉,或囑如迦葉者教誨汝等,對所教誨,汝等應如是行。」
第五 老[4]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三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齡老矣,此等可棄捨之粗布糞掃衣,於汝猶重。迦葉!然則,汝可執家主之衣,食所請之食,住於我側。」
四
「大德!我於長夜,住阿蘭若,而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而讚歎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而讚歎著糞掃衣。為持三衣者,而讚歎持三衣。我少欲,而讚歎少欲。我知足而讚歎知足。我遠離,而讚歎遠離。我無交往而讚歎無交往。我精勤,而讚歎精勤。」
五
「迦葉!汝觀幾何之義,長夜住阿蘭若,而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往……精進而讚歎精進耶?」
[P.203]六
「大德!我以觀二義,長夜以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
七
其一方面,觀自之現法樂住;他方面,為切望後人入隨見,哀愍後人。彼等實乃為佛、隨佛之弟子,彼等長夜住阿蘭若者,讚歎住阿蘭若者……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者。彼等如是為入,此長夜為彼等之利益與幸福。
八
「大德!我觀此等二義,長夜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
九
「善哉,善哉!迦葉!為眾多人之利益而行,為眾多人之幸福,為世聞之哀憐,為人天之利益、幸福而行。」
一〇
「然則迦葉!汝可捨棄所執之粗布糞掃衣,行乞食、住於森林。」
第六 教誡(之一)[5]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
[P.204]三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可教誡諸比丘。迦葉!汝可對諸比丘設示法語。迦葉!我或汝應對一切諸比丘教誡。我或汝應為說一切法語。」
四
「大德!今告諸比丘甚難,告諸彼等有難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執受。大德!我見此處與阿難共住之班達比丘及與阿那律共住之阿賓吉伽比丘,互為卓越之論議:『請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耶?』」
五
爾時,世尊言告一比丘曰:「比丘,汝來!可告以我語:『師喚尊者等。』即向與阿難共住之班達比丘及與阿那律共住之阿賓吉伽比丘。」
六
「唯然!大德!」彼比丘奉答世尊,然後近至彼等諸比丘處。近已,告彼等諸比丘曰:「師喚尊者等。」
七
「友!唯然。」彼等答彼比丘,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八
對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世尊作如是言曰:「諸比丘!汝等相互論議卓越之事,為真實耶?『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耶?』」
「大德!唯然。」
九
「諸比丘!我對汝等曾作如是說法:『諸比丘!汝等應論義相互卓越之事。』如何知說如是法?『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耶?』」
「大德!是不然。」
[P.205]一〇
「諸比丘!若知我未對汝等說如是之法者,何故汝等愚人、得知、得見,於如是善說之法、律下出家,相互:『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耶?」
一一
爾時彼等諸比丘,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言:
「大德!我等本為闇愚,本為癡愚,本為不善,罪制伏我等。我等於如是善說之法、律出家,相互:『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大德!我等已知其為罪,以後當再不犯,望世尊攝受。」
一二
「諸比丘!實汝等本為闇愚,本為癡愚,本為不善、罪制伏汝等。汝等如是,於善說之法、律出家,相互:『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諸比丘!汝等已見其罪,且如法懺悔,我對汝等之懺悔攝受。
一三
諸比丘!見罪為罪,如法懺悔,以後入於自制,乃於聖者之律有利益。」
第七 教誡(之二)[6]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處……
[P.206]三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宜教誡諸比丘。迦葉!汝宜向諸比丘說示法語。迦葉!我或汝皆應教誡諸比丘。我或汝皆應法語說示。」
四
「大德!今甚難向諸比丘說示,彼等對所說有難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執受。
五
大德!無論何人於善法不信,不知慚於善法,不知愧於善法,無精進於善法,無慧於善法者,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唯有退沒不能增大。
六
大德!譬如月之黑分,夜或晝來,色減退,圓減退,光減退、廣袤減退。大德!同此,無論何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無精進,無慧於善法,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退沒,不能增大。
七
大德!不信之人為退轉。大德!不知慚之人為退轉。大德!不知愧之人為退轉。大德!懈怠之人為退轉。大德!惡慧之人為退轉……忿怒之人……大德!瞋恨之人為退轉。大德!不受教誡之比丘為退轉。
八
大德!無論何人有信於善法,知慚於善法,知愧於善法,有精進於善法,有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增大,無退沒。
[P.207]九
大德!譬如月之白分、夜或晝來,色增長,圓增長,光增長,廣袤增長。大德!同此,凡人於善法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於善法有慧,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增大,無退沒。
一〇
大德!有信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知慚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知愧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精勤之人為不退轉。大德!持慧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無忿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無恨之人為不退轉!大德!受教誡之比丘為不退轉。」
一一
「善哉,善哉!迦葉!迦葉!任何之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無精進,無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退沒於善法,無增大。
一二
迦葉!譬如於月之黑分,夜或晝來,色減退……廣袤減退。迦葉!同此,任何之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無精進,無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退沒,無增大。
一三
迦葉!不信之人為退轉。……不知慚……不知愧……懈怠、惡慧、忿恨之人,迦葉!此為退轉。迦葉!無教誡之比丘為退轉。
一四
[7]迦葉!任何之人,有信於善法……知慚、知愧、有精進,有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增大於善法。
一五
迦葉!譬於如月之白分、夜或晝來,色增長、圓增長、光增長、廣袤增長,[P.208]迦葉!同此,任何之人,有信於善法,知慚、知愧、有精進,有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增大於善法,無退沒。
一六
迦葉!有信之人為不退轉,知慚之人……知愧、精勤、持慧、無忿、無恨之人,迦葉!此為不退轉。迦葉!受教誡之比丘為不退轉。」
第八 教誡(之三)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飼養所。
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
三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如是曰:「迦葉!汝宜教誡諸比丘。迦葉!汝宜對諸比丘說示法語。迦葉!我或汝須教誡諸比丘。我或汝應說任何之法語。」
四
「大德!今對諸比丘說法甚難,彼等對所說有難色。彼等不忍,對所教不能率直執受。」
五
「然則迦葉!往昔有長老比丘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讚歎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讚歎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讚歎持三衣者。為少欲者,讚歎少欲者。為知足者,讚歎知足。為遠離者,讚歎遠離者。為無交往者,讚歎無交往。[P.209]為精勤者,讚歎精進者。
六
今有比丘,為住阿蘭若者,讚歎住阿蘭若者。為乞食者,讚歎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讚歎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讚歎持三衣者。為少欲者,讚歎少欲者。為知足者,讚歎知足者。為遠離者,讚歎遠離者。為無交往者,讚歎無交往者。為精勤者,讚歎精勤者。長老之諸比丘,對彼比丘以座相請:『請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實為幸,此比丘實以學為欲。請來,比丘!請坐此座。』
七
迦葉!如今,年少之比丘,如是思惟:『實今有比丘,為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往……精勤者讚歎精進。』長老之諸比丘,以座請彼比丘:『汝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實為幸,此比丘實欲學。請來,比丘!請坐此座。』令彼等入此狀況,乃為彼等長夜之利益與幸福。
八
迦葉!又,今有長老之諸比丘,住則非為阿蘭若,對住阿蘭若不讚歎。非乞食者,不讚歎乞食者。非著糞掃衣,不讚歎著糞掃衣者,非持三衣者,不讚歎持三衣[P.210]者,非少欲,不讚歎少欲者。非知足,不讚歎知足者。非無交往,不讚歎無交往者。非精進,不讚歎精進者。
九
今有著名而有譽、得衣、鉢食、牀座、治病必要之藥、資具之比丘。長老之諸比丘,請彼比丘就座:『且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為幸,欲與此比丘為同學者。且來,比丘!請就此座。』
一〇
迦葉!年少之比丘,如是思惟:『彼比丘,實為著名而有譽、得衣、鉢食、牀座、治病必要之藥、資具者。』長老於諸比丘,請彼比丘:『且來,比丘!此比丘名云何?此比丘實為幸,實欲與此比丘為同學。且來,比丘!請就此座。』令彼等入如是狀況,乃長夜彼等之不利與苦。
迦葉!若人謂正梵行者,因梵行之弊所惱,梵行者因梵行之壓迫所壓抑者,迦葉!此乃謂正梵行者,因梵行之弊所惱,梵行者因梵行之壓迫所壓抑。」
第九 定與勝智[8]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
「諸比丘!我由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依遠離生喜與樂之禪而住。」[P.211]「諸比丘!迦葉亦由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入住而依遠離生喜與樂之初禪而住。
三
諸比丘!隨我欲,而靜覺與觀,內心寂靜,使心專注於一境。無覺無觀,入於依定所生之喜與樂之第二禪而住。
諸比丘!迦葉亦由欲,靜覺與觀……入於二禪而住。
四
諸比丘!隨我欲,而離喜成捨,住於正念正心,一身感受樂於:『賢聖之所謂捨,而正念者住於樂』而入於第三禪住。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而離喜成捨……入而於第三禪住。
五
諸比丘!隨我欲而捨樂、捨苦,滅前之悅與憂,入住於不苦不樂,捨念清淨之第四禪。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捨棄……入於第四禪住。
六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色想,終盡障礙之想,不思惟變異之想,入住於所謂『空無邊際』之空無邊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超越一切色想……入住於空無邊處。
七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空無邊處,入住於所謂『識無邊際』之識無邊處。[P.212]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識無邊處。
八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識無邊處,入住於所謂『無所有』之無所有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無所有處。
九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無所有處,入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一〇
諸比丘!我由欲,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處,入住於想受滅。
諸比丘!迦葉亦……入住於想受滅。
一一
諸比丘!隨我欲,證得種種之神通。即以一身成多身,以多身成一身,或現、或沒、通牆、透壁、無有障礙。穿山恰如行於空中。出沒大地恰如行於水中。涉水不沈,恰如行於地上。於虛空趺坐、經行,恰如有翼之鳥。彼有大神力,有大威德,善能以手觸摸、把握日月,以身可到達梵界。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證得種種之神通……以身到達梵界。
一二
諸比丘!隨我欲,以清淨超人之天耳界,得聞人天兩界及遠近雙方之聲音。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清淨……天耳界……得聞遠近雙方之聲音。
[P.213]一三
[9]諸比丘!我從欲,以自心,徹知其他眾生與其他人之心。如次得知:對有貪心者,知有貪心。對離貪心知離貪心。對有恚心者……對離恚心者……對有癡心者……對離癡心者……對集注心者……對散亂心者……對廣大心者……對非廣大心者……對有上心者……對無上心者……對定心者……對無定心者……對解脫心者……對不解脫心者,知不解脫心。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自心對其他眾生與其他人之心,如次知之:對有貪心者,知有貪心……對不解脫心者知不解脫心。
一四
諸比丘!隨我欲,憶念宿世之種種住處。憶念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種種之成劫、種種之壞劫、種種之成壞劫。憶念:『於彼處為如是名、如是姓、如是容貌、如是食、經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彼由其處沒生他處,於其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貌、如是食、經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彼由其處沒、來生於此處。』具如是形相與方處,種種宿世之住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憶念種種宿世之住處。如憶念一生……具如是形相與方處,種種之宿世與住處。
[P.214]一五
諸比丘!隨我欲,以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之死而又生,應眾生所為之業,知有卑與貴、美與醜,幸與不幸,即:『諸賢!此等之眾生,身具惡行、語具惡行、意具惡行、謗賢聖、懷邪見,執持邪見業。彼等身壞命終後,生於苦處、惡趣、無樂處、地獄。諸賢!此等之眾生,身具善行、語具善行、意具善行,不謗賢聖,不壞正見,執持正見業,彼等身壞命終後,生於善趣、天界。』以如是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之死,而又生,知眾生應業而有賤與貴、美與醜、幸與不幸。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應業……知幸與不幸。
一六
諸比丘!我已漏盡,對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知,入住於實證。
諸比丘!迦葉亦漏盡,對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知,實證而入住。」
第十 止住處[10]
一
如是我聞。一時,尊者迦葉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一
[P.215]二
爾時,尊者阿難!清晨著衣、持鉢,詣尊者大迦葉之處。
三
詣已,向尊者大迦葉作是言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
「友!阿難!汝可往,汝應多作,多有所為。」
四
尊者阿難,再度白尊[A1]者大迦葉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
「友,阿難!汝可往,汝應多作,多有所為。」
五
尊者阿難!三度白尊者大迦葉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
六
如是尊者大迦葉,清晨著衣,持鉢,隨尊者阿難之後,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詣已,就所設之座。
二
七
爾時,眾多之比丘尼,來詣尊者大迦葉之前。詣已,禮敬尊者大迦葉,坐於一面。
八
對坐於一面之彼等比丘尼,尊者大迦葉以法語而教示、鼓勵,使彼等歡喜。
九
尊者大迦葉,對彼等比丘尼,以法語教示、鼓勵、使之歡喜,即起座而去。
[P.216]一〇
爾時,偷羅低舍比丘尼不喜,發出不喜之語:「如何?尊者大迦葉於[11]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面前,思惟欲說法耶?恰如針商人於針師之前思惟欲賣針,尊者大迦葉,於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面前,思惟欲說法耶?」
一一
尊者大迦葉聞得偷羅低舍比丘尼所作之此語。
三
一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如是言尊者阿難曰:「友,阿難!我為針商人,汝為針師耶?或我為針師,汝為針商人耶?如何?」
「大德迦葉!請當忍耐。女人乃愚者。」
一三
「友,阿難!汝來,僧伽不得如上追究汝。
友,阿難!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
一四
汝亦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耶?如何?——『諸比丘!隨我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入住於初禪。諸比丘!阿難亦隨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入住於初禪。』」
「大德!無此事。」
一五
「友!我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諸比丘!隨我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住於初禪。諸比丘!迦葉亦隨欲、離欲,離不善法……入住於初禪。』」
一六~二九
九次第定及五通之略說,亦復如是。
[P.217]三〇
「友,阿難!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亦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耶?『諸比丘!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諸比丘!阿難亦漏盡無漏,對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大德!無此事。」
三一
「友,我依世尊齎身親近之比丘僧伽:『諸比丘!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諸比丘!迦葉亦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三二
「友!今如有人,思惟以多羅樹之一葉,可掩得高七肘或七肘半之象,然彼得思惟能掩我之六通耶?」
四
三三
然則,偷羅低舍比丘尼終由梵行退沒矣。
第十一 衣[12]
一
一時,尊者大迦葉,住王舍城之竹林粟鼠養餌所。
一
二
爾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等共遊於南山。
三
時,尊者阿難有約三十之同住比丘,捨學還俗完全唯是童子。
[P.218]二
四
尊者阿難,隨欲遊方於南山,近至王舍城竹林粟鼠養餌所之大迦葉之前,近至已,禮敬尊者大迦葉,坐於一面。
五
大迦葉言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曰:「友,阿難!對世尊之在俗所施設之三食,有幾何福利耶?」
六
「大德迦葉!對世尊之在俗施設之食,有三種福利。為制惡戒之比丘,為使敬虔之比丘住於安樂,為使惡欲之徒黨不破僧伽,不惱在俗。大德迦葉!此等三種福利,為世尊對在俗所施設之三食福利。」
七
「友,阿難!如何汝與於諸根不守[A2]護,於食無節制,於夜坐不虔誠之此等年少比丘,相共遊方耶?想來,汝是踐踏穀物之徘徊者。想來,汝為害良家之徘徊者。友,阿難!汝之徒眾被破壞,友!汝之年少徒眾被消滅。此年少之童子不知量。」
八
「大德迦葉!我頭髮亦呈灰白矣。然今日我等仍為尊者大迦葉,尚未除卻童子之語。」
[P.219]九
「友,阿難!如何汝與於諸根不守[A3]護、於食不節制、於夜坐不虔誠之此等年少比丘,相共遊方耶?想來,汝為踐踏穀物而徘徊者。想來,汝為害良家之徘徊者。友,阿難!汝之徒眾被破壞。友!汝之年少徒眾被消滅。此年少之童子不知量。」
三
一〇
偷羅難陀比丘尼聞尊者大迦葉,對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以童子之語予以責咎。
一一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不喜而出不喜之語:「如何,曾為異學之尊者大迦葉,對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思惟欲以童子語責咎耶?」
一二
尊者大迦葉,聞偷羅難陀比丘尼所作之此語。
一三
爾時,尊者大迦葉,對尊者阿難作如是言曰:「友!阿難!偷羅難陀比丘尼是作無謀、無思慮之語。友!我剃髮,著袈裟衣,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除世尊、應供、正等覺者外,不認其他之師。
一四
友!我曾於在俗時,生此念:『在俗之生活障多,亦為塵垢之道。出家則如露天;住家欲能令定而成一向圓滿,行一向清淨之梵行,則甚難。我寧剃髮著袈裟衣,由家出家而為無家。』
[P.220]一五
友,我於〔今〕後將衣截斷為僧伽梨,從世間阿羅漢之列、剃髮、著袈裟衣,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
一六
如是則出家,行半途,於王舍城與那羅(聚落)中間,謁見坐於多子廟之世尊。謁見已,我作此念:『實欲我所謁見之師,則只僅所見之世尊。實欲我所謁見善逝,只僅所見之世尊。實欲我所謁見之正等覺,只僅所見之世尊。』
一七
友!我稽首世尊之足,向世尊白是言:『大德!世尊為我之師,我為世尊之弟子。』
一八
友,如是白已。世尊對我作是言:『迦葉!如是心具足而不知一切,即謂「我知」,不見而謂「我見」,如是之弟子,彼之頭將破裂。迦葉!我對知而謂「我知」,對見而謂「我見」。
一九
迦葉!然則汝應如是學:「先對長老、年少、中老、以住大慚愧。」迦葉!汝應如是學。
二〇
迦葉!汝應如是學:「我之欲聞,基於任何善法,一切皆以其義饒益、思惟。皆以心屢屢思考,以傾耳聞法。」迦葉!汝應如是學。
二一
迦葉!汝應如是學:「當於我身,伴喜之念,為不可捨。」迦葉!汝應如是學。』
二二
友!彼時,世尊對我作此等之教誡後,由座起立而去。
[P.221]二三
友,我七日之間有漏[13],食依信[14]所施與之食,於第八日,證得智。
二四
友!時世尊,由路中來至一大樹下。
二五
友!時我以衣服之僧伽梨,疊為四疊設座,白世尊曰:『大德世尊!為我長夜之利益幸福,請坐於此處。』
二六
友!世尊坐所設之座。
二七
友!世尊落座而對我作是言曰:『迦葉!此衣服僧伽梨甚為柔軟。』
『大德世尊!為哀憐,請納受我之衣服僧伽梨。』
二八
『迦葉!汝受我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耶?』
『大德世尊!我願受受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
二九
友!如是我以柔軟之僧伽梨,奉獻世尊,我亦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
三〇
友!若欲正為世尊之子、嗣子,由世尊之口生、由法生、法之化生、法之相續者,謂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者,則我正為世尊之子、嗣子,由世尊之口生、由法生、法之化生、法之相續者,謂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者。
[P.222]三一
友!隨我欲而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而入住於初禪。
三二~四六
友!隨我欲而……九次第定,五通之解說亦復如是。
四七
友!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四八
友!今如有人,欲以多羅之一葉,思惟可掩得高七肘或七肘半之象,然則,彼得思惟能掩得我之六通耶?」
四
四九
然則,偷羅難陀比丘尼將退沒梵行。
第十二 死後[15]
一
爾時,尊者大迦葉與尊者舍利弗住於波羅奈之仙人墮處鹿野苑。
二
爾時,尊者舍利弗,暮時由宴坐起,走近尊者大迦葉……禮而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向尊者大迦葉作如是言曰:「友迦葉!如來死後,是存在者耶?如何?」
「友!如來死後是存在者,世尊不說。」
四
「友!如來死後,為非存在者耶?如何?」
「友!如是,如來死後,為非存在者,世尊亦不說。」
[P.223]五
「友!如來死後,為存在、非存在者耶?如何?」
「友!如是,如來死後,為存在、非存在者,世尊亦不說。」
六
「友!如來死後,為非存在、非不存在耶?如何?」
「友!如是,如來死後,為非存在、非不存在,世尊亦不說。」
七
「友!世尊何故不說此事耶?」
「友!此事亦非自己之利益、亦非為梵行,亦非為厭離,亦非為離貪,亦非為滅、為寂靜、為勝智、為菩提、為到達涅槃,故世尊不說於此。」
八
「友!然則世尊所說為何耶?」
「友!世尊說『此是苦。』世尊說:『此為苦之集。』世尊說:『此為苦之滅。』世尊說:『此為趣苦滅之道。』」
九
「友!何故?世尊說此耶?」
「友,此事乃自己之利益,是為梵行,為厭離、為離貪、為滅、為寂靜、為勝智、為菩提、為涅槃故,世尊乃說此。」
第十三 像法[16]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P.224]三
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白世尊言:「大德!依如何之因、如何之緣,於前,學者則少,而多數比丘,得立智耶?大德!又依如何因、如何緣,於今,學者則多,而少數比丘少得立智耶?」
四
「迦葉!此為如是:眾生衰,正法將滅之時,學者則多,少數比丘得立智。
五
迦葉!只要正法之未滅,像法之世則不生,迦葉!像法之世生時,則有正法之滅。
六
迦葉!譬如只要金之不滅、則偽金之世不生,迦葉!偽金之世生時,乃有金之滅。
七
迦葉!同此只要,正法之未滅,則像法之世不生。迦葉!像法之世生時,則有正法之滅。
八~一一
迦葉!地界不能令正法滅。水界不能令正法滅……火界……風界不能令正法滅。
一二
於是,彼等愚人之生時,能令此正法滅。
一三
迦葉!譬如船之先沈。迦葉!如是正法不應有滅。
一四
迦葉!有此等五正法之混亂,有滅之退法。五者何耶?
一五
迦葉!於此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不尊重師、住不隨順,不[P.225]尊重法、住不隨順,不尊重僧伽、住不隨順,不尊重學、住不隨順,不尊重定、住不隨順。
迦葉!此等之五退法,為正法之混亂與滅。
一六
迦葉!此等之五退法,為正法之確立、不混亂、不滅者。五者何耶?
一七
迦葉!於此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尊重師、住隨順,尊重法、住隨順,尊重僧伽、住隨順,尊重學、住隨順,尊重定、住隨順。
一八
迦葉!此等之五法,為正法之確立,不混亂、不滅。」
此頌曰:
校注
[0248001]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二九九c),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四a)及月喻經(大正藏二.五四四b)。 [0251002]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四c)。 [0251003] 入在家原文有 kulūpako 應為 kulupago 才對。 [0253004]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一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六b)。 [0254005]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b)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五a)及增一阿含三一(大正藏二.六七三b)。 [0257006] 第七、第八離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五b)。 [0259007] 原本為一三及一四之誤,以下之號碼順次有一倒置。 [0262008]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六c)。 [0264009] 原本一四誤為一三,以順次有一倒置。 [0266010]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七a)。 [0267011] 鞞提訶之聖者 是第二世尊,為尼眾所嘉之尊稱。 [0269012]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七c)。 [0273013] 漏(sāṇa)註為 sakileso。 [0273014] 依信所與之食 原文雖有 raṭṭhapiṇḍa,今依原註。 [0274015] 雜阿含三二(大正藏二.二二六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九a)。 [0276016] 雜阿含三二(大正藏二.二二六b)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九b)。【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