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12]卷第九
[16]初發心菩薩功德品第十三
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初發心菩薩為成就幾功德藏?」
法慧答言:「佛子!是處甚深!難知、難信、難解、難說、難通、難分別,雖然,我當承佛神力,具足演說。佛子!假使有人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一劫,然後教令淨修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言:「佛子!除諸如來,其餘一切,不能稱量彼人功德。」
法慧菩薩語帝釋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千分、百千分、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百那由他分、千那由他分、百千那由他分、億那由他分、百億那由他分、千億那由他分、百千億那由他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1]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百劫,然後教令淨修十善;教十善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千劫,然後教令淨修四禪;教四禪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然後教行四無量心;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億劫,然後教行四無色定;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億劫,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劫,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億劫,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盡成緣覺。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白言:「佛子!彼人功德唯除諸佛,其餘一切悉不能知。」
法慧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故,出興於世;亦不為教爾所眾生,淨修五戒、十善、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出興於世;欲不斷佛種故,發菩提心;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悉度脫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起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所念故,發菩提心;欲悉分別三世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發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無量世界,彼人以此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二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此第二人從此東行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三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四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五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六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七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八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九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十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彼第十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十方世界亦復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尚可了知得其邊際,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2]不齊限,為爾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悉為十方一切世界眾生故,欲度一切眾生故,欲分別知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於一毛孔中悉分別知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中悉分別知一毛孔性;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成敗之數,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猶不能知;又第二人,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如是展轉,乃至第十;彼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不為齊限,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欲知長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無佛劫;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知異劫中有無異劫,知無異劫中有異劫;知有盡劫是無盡劫,知無盡劫是有盡劫;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知一切劫入無劫,知無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1]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如是展轉至第十人,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精勤方便,所知眾生種種欲樂,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如是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2]摩訶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菩提心;欲悉知十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知種種無量欲樂即是一欲,而亦不壞一切欲性,欲悉知一切眾生欲樂海,欲知一眾生欲即是一切眾生欲,欲悉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種種欲樂,欲悉知相似欲、不相似欲,欲知一切欲即是一欲、一欲即是一切欲,欲得具足如來種種欲樂力、欲知有上欲、無上欲,有餘欲、無餘欲,等欲、不等欲,有所依欲、無所依欲,共欲、不共欲,有邊欲、無邊欲,善欲、不善欲,世間欲、出世間欲,大智欲、淨欲、勝欲、無礙智欲、無礙智佛解脫欲、清淨欲、不清淨欲、廣欲、狹欲、細欲、麁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欲,所謂:因苦生欲、方便欲、希望欲、著味欲、隨因生欲、隨緣生欲、盡欲、一切欲、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悉分別了知此諸欲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以此智慧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根。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希望,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希望。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方便。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念念心意,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心。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業,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業。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知東方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如是展轉乃至第十;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種種煩惱,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乃至十方亦復如是;爾所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尚可得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3]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分別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故,發菩提心;所謂:欲悉知輕煩惱、重煩惱、結使煩惱、纏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一切眾生種種覺觀煩惱、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貪欲不善根煩惱、瞋恚不善根煩惱、愚癡不善根煩惱、等分煩惱、一切煩惱、根本煩惱、我我所煩惱、我慢煩惱、邪憶念虛妄生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等諸煩惱、蓋煩惱、障礙煩惱,欲悉了知一切眾生煩惱惑網,具足大慈[1]大悲一切種智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見東方無量無邊世界現在諸佛及彼一切眾生,此人悉能恭敬、禮拜、尊重、讚歎、一心觀察種種供養,無量上味[2]肴膳飲食,香華、瓔珞、繒綵、幢蓋、上妙宮殿嚴飾、帳幔、寶網羅覆、眾寶莊嚴師子之座,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以如是等眾妙供具,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又復勸教彼諸眾生,以如是等眾妙供具,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彼諸如來般涅槃已,復為一一諸如來故,以無量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一一周滿無量無邊世界,又以上妙眾寶而莊嚴之,一一塔中有無量無數如來形像,彼諸形像光明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又復勸彼一一眾生為諸如來,起眾寶塔,嚴好如前,十方世界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答言:「彼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及。」
法慧答言:「佛子!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佛子!假使有人於第一人及所勸眾生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作功德諸供養具,於一念中,皆悉能[3]辨,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功德,廣說如前;如是展轉乃至第十人,廣說亦復如前;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彼菩薩不為齊限,供養爾所如來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供養十方法界、虛空界等世界中三世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得知盡過去際諸佛無障礙智,得信盡未來際諸佛功德,得知盡現在際一切諸佛所說智慧,彼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此菩薩摩訶薩悉皆信向受持修習,得證身證,悉等諸佛一切功德,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不斷一切諸佛性故,發菩提心;欲令慈悲心充滿一切世界眾生悉無餘故;欲悉度脫[4]一切眾生故;欲悉知一切世界成敗故;欲悉知一切世界眾生垢淨起故;欲令三有眾生悉得清淨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念煩惱習故;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眾生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淨法故;欲悉知三世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智慧因緣清淨故;欲悉知長養三世諸佛智慧力故;欲悉具足三世諸佛無畏法故;欲悉具足莊嚴三世諸佛不共法故;欲悉得法界等無量無邊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亦與三世佛境界等,悉與三世佛正法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眾生,皆悉同等;悉能震動一切世界,悉能普照一切世界,悉能休息一切世界諸惡道苦,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悉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悉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悉令一切眾生解深法界,悉能護持諸佛種性,悉得諸佛智慧光明;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三世諸佛及諸佛法,一切菩薩、緣覺、聲聞及所行法,世間、出世間法,眾生及眾生法,專求菩提智慧無礙。」[5]
[6]爾時,佛神力故,說初發心菩薩功德藏力故,十方各萬佛剎塵數世界六種震動,雨眾天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寶、天莊嚴具,自然演出微妙樂聲;又復震吼師子之音,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爾時,十方各過十佛剎塵數世界,有萬佛剎塵數諸佛,悉號法慧,各現其身,示法慧菩薩而告之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我等萬佛剎塵數如來,亦悉演說發心菩薩功德之藏,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亦復如是;法慧菩薩說是發心菩薩功德藏時,萬佛世界塵數眾生,皆得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彼記,於未來世,各於十方一時成佛,同號淨心如來、應供、等正覺,我等悉當護持此法,普為未來諸菩薩故;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閻浮提、菩提樹下、須彌山頂、妙勝殿上、敷演此法,教化眾生,十方世界千億那由他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無有邊際、不可說法界、虛空界等諸世界中,亦說是法教化眾生,彼說法者,悉名法慧,佛神力故、佛本願力故、顯示佛法故、智慧光明普照故、解第一義故、法如是故、諸菩薩歡喜故、讚歎諸佛功德故、悉知諸佛平等故、解法界無有二故。」
爾時,法慧菩薩普觀十方,[1]普觀一切大眾,觀虛空界,觀成就眾生界,不違業報,清淨如虛空界,欲拔三有垢穢眾生,欲令眾生得廣解脫,欲知種種諸根,等觀三世正趣涅槃,及現自身甚深清淨諸功德故,承佛神力,以偈頌曰:
校注
[0449012] 卷第九【大】,十【聖】 [0449013] 東晉…譯【大】,〔-〕【聖】 [0449014] 馱【大】,陀【元】【明】 [0449015] 譯【大】,等譯【元】【明】 [0449016] 初【大】,大方廣佛華嚴經初【宋】【宮】,不分卷【宋】【宮】 [0450001] 諭【大】下同,喻【宮】【聖】下同 [0450002] 不【大】*,不為【宋】*【元】*【明】* [0451001] 邊【CB】【麗-CB】【宋】【元】【宮】【聖】,數【大】,明註曰數南藏作邊 [0451002] 摩訶薩【大】,〔-〕【宋】【元】【明】【宮】【聖】 [0451003] 可【大】,能【明】 [0452001] 大悲【CB】【麗-CB】【宋】【元】【明】【宮】【聖】,悲大【大】 [0452002] 肴膳【大】,餚饍【宋】【元】【明】【宮】【聖】 [0452003] 辨【大】,辦【宋】【元】【明】【宮】 [0452004] 一切【大】,一切世界【宋】【元】【明】【聖】 [0452005] 梵行品第十二終【宋】,卷第七終【宮】 [0452006] 卷第八首【宮】,初發心菩薩功德品下首【宋】【宮】 [0453001] 普觀【大】,〔-〕【聖】 [0453002] 著【大】,足【宋】【元】【明】【宮】 [0453003] 沮【大】下同,俎【聖】下同 [0453004] 彼【大】,波【明】 [0453005] 覲【大】,近【聖】 [0453006] 入【大】,而【宮】 [0454001] 想【大】,相【明】 [0454002] 萌【大】,生【聖】 [0454003] 壞【CB】【麗-CB】【聖】,敗【大】 [0454004] 根【大】,想【明】 [0454005] 普【大】,悉【宋】【元】【明】【宮】 [0454006] 泥洹【大】,涅槃【聖】 [0454007] 應【大】,現【聖】 [0454008] 力【大】,通【聖】 [0454009] 輝耀【大】,軍曜【宋】【元】【明】【宮】【聖】 [0455001] 眾【大】,最【宋】【元】【明】【宮】 [0455002] 發【大】,求【聖】 [0455003] 末【大】,抹【明】 [0456001] 受【大】,更【宋】【元】【明】【宮】 [0456002] 趣【大】,起【宋】【元】【明】【宮】 [0456003] 悉【大】,志【宋】【元】【明】【宮】【聖】 [0456004] 眾【大】,群【宋】【元】【明】【宮】 [0456005] 卷第九終【宋】 [0456006] 卷第十首【宋】 [0457001] 使【大】,有【宋】【元】【明】【宮】【聖】 [0457002] 故【大】,知【宋】【元】【明】【宮】 [0457003] 願求【大】,求願【聖】 [0457004] 饌【CB】【宋】【元】【明】【宮】【聖】,䉵【大】 [0457005] 具【大】,養【聖】 [0457006] 耀【大】,曜【宋】【元】【明】【宮】【聖】 [0457007] 菩薩心【大】,菩提心【宋】【元】【明】【宮】【聖】 [0457008] 涯【大】,崖【宋】【元】【宮】,岸【聖】 [0457009] 辯【大】,辨【聖】 [0458001] 慧【大】,妙【宮】 [0458002] 茲【大】,斯【宮】 [0458003] 涅槃【大】,泥洹【宋】【元】【明】【宮】 [0458004] 不分卷【宋】【宮】 [0458005] 大方廣佛【大】,〔-〕【聖】 [0458006] 九【大】,十【聖】【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9 冊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輸入,眾生出版社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