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12]卷第九

[16]初發心菩薩功德品第十三

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初發心菩薩為成就幾功德藏

法慧答言「佛子是處甚深難知難信難解難說難通難分別雖然我當承佛神力具足演說佛子假使有人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一劫然後教令淨修五戒西北方四維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言「佛子除諸如來其餘一切不能稱量彼人功德

法慧菩薩語帝釋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千分百千分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百那由他分千那由他分百千那由他分億那由他分百億那由他分千億那由他分百千億那由他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1]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百劫然後教令淨修十善教十善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千劫然後教令淨修四禪教四禪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然後教行四無量心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億劫然後教行四無色定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億劫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劫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億劫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盡成緣覺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白言「佛子彼人功德唯除諸佛其餘一切悉不能知

法慧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故出興於世亦不為教爾所眾生淨修五戒十善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出興於世欲不斷佛種故發菩提心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悉度脫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起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所念故發菩提心欲悉分別三世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發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無量世界彼人以此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二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此第二人從此東行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三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四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五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六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七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八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九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十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彼第十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十方世界亦復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尚可了知得其邊際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2]不齊限為爾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悉為十方一切世界眾生故欲度一切眾生故欲分別知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於一毛孔中悉分別知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中悉分別知一毛孔性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成敗之數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猶不能知又第二人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如是展轉乃至第十彼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不為齊限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欲知長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無佛劫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知異劫中有無異劫知無異劫中有異劫知有盡劫是無盡劫知無盡劫是有盡劫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知一切劫入無劫知無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1]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如是展轉至第十人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精勤方便所知眾生種種欲樂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如是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2]摩訶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菩提心欲悉知十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知種種無量欲樂即是一欲而亦不壞一切欲性欲悉知一切眾生欲樂海欲知一眾生欲即是一切眾生欲欲悉知一切眾生去現在種種欲樂欲悉知相似欲不相似欲欲知一切欲即是一欲一欲即是一切欲欲得具足如來種種欲樂力欲知有上欲無上欲有餘欲無餘欲等欲不等欲有所依欲無所依欲共欲不共欲有邊欲無邊欲善欲不善欲世間欲出世間欲大智欲淨欲勝欲無礙智欲無礙智佛解脫欲清淨欲不清淨欲廣欲狹欲細欲麁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欲所謂因苦生欲方便欲希望欲著味欲隨因生欲隨緣生欲盡欲一切欲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悉分別了知此諸欲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以此智慧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根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希望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希望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方便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念念心意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心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業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業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知東方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如是展轉乃至第十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種種煩惱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乃至十方亦復如是爾所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尚可得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3]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分別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故發菩提心所謂欲悉知輕煩惱重煩惱結使煩惱纏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一切眾生種種覺觀煩惱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貪欲不善根煩惱瞋恚不善根煩惱愚癡不善根煩惱等分煩惱一切煩惱根本煩惱我我所煩惱我慢煩惱邪憶念虛妄生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等諸煩惱蓋煩惱障礙煩惱欲悉了知一切眾生煩惱惑網具足大慈[1]大悲一切種智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見東方無量無邊世界現在諸佛及彼一切眾生此人悉能恭敬禮拜尊重讚歎一心觀察種種供養無量上味[2]肴膳飲食香華瓔珞繒綵幢蓋上妙宮殿嚴飾帳幔寶網羅覆眾寶莊嚴師子之座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以如是等眾妙供具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又復勸教彼諸眾生以如是等眾妙供具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彼諸如來般涅槃已復為一一諸如來故以無量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一一周滿無量無邊世界又以上妙眾寶而莊嚴之一一塔中有無量無數如來形像彼諸形像光明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又復勸彼一一眾生為諸如來起眾寶塔嚴好如前十方世界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帝釋答言「彼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及

法慧答言「佛子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佛子假使有人於第一人及所勸眾生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作功德諸供養具於一念中皆悉能[3]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功德廣說如前如是展轉乃至第十人廣說亦復如前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彼菩薩不為齊限供養爾所如來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供養十方法界虛空界等世界中三世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得知盡過去際諸佛無障礙智得信盡未來際諸佛功德得知盡現在際一切諸佛所說智慧彼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此菩薩摩訶薩悉皆信向受持修習得證身證悉等諸佛一切功德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不斷一切諸佛性故發菩提心欲令慈悲心充滿一切世界眾生悉無餘故欲悉度脫[4]一切眾生故欲悉知一切世界成敗故欲悉知一切世界眾生垢淨起故欲令三有眾生悉得清淨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念煩惱習故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眾生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淨法故欲悉知三世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智慧因緣清淨故欲悉知長養三世諸佛智慧力故欲悉具足三世諸佛無畏法故欲悉具足莊嚴三世諸佛不共法故欲悉得法界等無量無邊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亦與三世佛境界等悉與三世佛正法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眾生皆悉同等悉能震動一切世界悉能普照一切世界悉能休息一切世界諸惡道苦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悉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悉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悉令一切眾生解深法界悉能護持諸佛種性悉得諸佛智慧光明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三世諸佛及諸佛法一切菩薩緣覺聲聞及所行法世間出世間法眾生及眾生法專求菩提智慧無礙[5]

[6]爾時佛神力故說初發心菩薩功德藏力故十方各萬佛剎塵數世界六種震動雨眾天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寶天莊嚴具自然演出微妙樂聲又復震吼師子之音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爾時十方各過十佛剎塵數世界有萬佛剎塵數諸佛悉號法慧各現其身示法慧菩薩而告之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我等萬佛剎塵數如來亦悉演說發心菩薩功德之藏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亦復如是法慧菩薩說是發心菩薩功德藏時萬佛世界塵數眾生皆得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彼記於未來世各於十方一時成佛同號淨心如來應供等正覺我等悉當護持此法普為未來諸菩薩故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閻浮提菩提樹下須彌山頂妙勝殿上敷演此法教化眾生十方世界千億那由他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無有邊際不可說法界虛空界等諸世界中亦說是法教化眾生彼說法者悉名法慧佛神力故佛本願力故顯示佛法故智慧光明普照故解第一義故法如是故諸菩薩歡喜故讚歎諸佛功德故悉知諸佛平等故解法界無有二故

爾時法慧菩薩普觀十方[1]普觀一切大眾觀虛空界觀成就眾生界不違業報清淨如虛空界欲拔三有垢穢眾生欲令眾生得廣解脫欲知種種諸根等觀三世正趣涅槃及現自身甚深清淨諸功德故承佛神力以偈頌曰

「大慈大悲心  充滿十方界
分別諸佛剎  佛法及三世
欲具佛功德  菩薩法藏海
饒益眾生故  初發菩提心
欲悉分別知  虛空等法界
一切群生類  諸佛及佛法
欲得一切佛  諸道至處力
成就不退轉  饒益諸群生
一切眾生中  常起大慈悲
遠離瞋恚念  修習饒益心
慈光照十方  為眾作歸依
諸佛悉護念  功德難思議
欲悉分別知  一切諸佛剎
如來妙法身  甚深難思議
無量功德藏  智慧甚深廣
因是初發心  專求佛菩提
欲悉分別知  一切眾生類
十方世界中  智慧無障礙
麁細諸世界  或狹廣無量
一切中知一  一中知一切
菩薩於彼行  精勤不放逸
苦樂無厭[2]  欲度眾生故
一切佛現前  樂觀無厭足
悉入甚深法  無量功德海
五道諸群生  愍之如一子
令除眾垢穢  具足清淨法
欲令諸佛種  究竟不斷絕
降伏一切魔  摧滅無有餘
平等觀如來  三世諸法相
甚深微妙法  常修不放逸
菩薩常樂觀  一切佛境界
是故諸如來  甘露慧灌頂
信心不可[3]  堅固如金剛
於諸如來所  知恩而報恩
最勝之境界  無量智慧光
自悟不由他  菩薩初發心
悉能分別知  五道眾生欲
種種諸業報  一切心所行
知諸根利鈍  無量無數性
一切勝境界  菩薩初發心
菩提心無量  清淨法界等
無著無所依  無染如虛空
成就佛智慧  其心無障礙
諦了真實際  寂滅離虛妄
了達眾生心  而無眾生想
方便分別法  究竟到[4]彼岸
無量無數劫  悉能分別知
往詣諸佛剎  明解甚深法
若能分別知  無量諸佛法
清淨法界藏  諦了無疑惑
深解眾生根  究竟到彼岸
平等觀諸法  則與如來等
清淨無量心  常在諸佛前
恭敬而尊重  供養人師子
[5]覲一切佛  樂觀無厭足
彼諸如來等  護念此菩薩
於諸深妙法  分別無障礙
無著無所依  心淨如虛空
彼知人師子  智慧海深廣
寂然[6]入正受  三世觀無礙
堅固不可沮  一切莫能壞
專念無上道  未曾有斷絕
離闇趣明正  志學諸善法
常樂觀寂滅  具足真實性
寂默語言道  平等無異觀
於法不分別  是則從如生
悉能分別知  諸佛深境界
寂然入正受  三達無障礙
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佛剎
菩薩自在力  一念悉周遍
無量不可數  方便悉具足
普遊十方界  是名真佛子
具足大悲心  清涼除渴愛
大慈念一切  無礙如虛空
於彼眾生類  不生眾生[1]
悉已離虛妄  清淨遊十方
於彼諸群生  常施以無畏
如此真實行  是則等如來
常說甚深法  清淨無所著
是故十方佛  一切悉護念
過去未來世  無量無數劫
次第悉憶念  具足分別知
菩薩於現在  一切十方界
悉能普周遍  濟度諸群[2]
深智正觀察  明了無障礙
悉知因緣合  磨滅無堅固
一切眾生類  諸有疑難者
菩薩悉除滅  安住法性中
菩薩無畏力  降伏一切魔
悉能為眾生  滅除愚癡闇
世界若成[3]  悉皆分別知
若能如是觀  佛境無疑惑
觀察三世法  疑網永已除
一切如來所  淨信不可壞
信力安隱住  智慧力成就
智慧清淨故  決定解真實
盡於未來際  饒益眾生故
欲令一切眾  究竟得解脫
無際生死中  精勤不厭倦
一切地獄處  受苦為眾生
功德智慧藏  具足皆成就
悉能善分別  一切眾生[4]
又能分別知  眾生種種業
隨彼業對治  菩薩為說法
以大慈悲心  隨順世間行
悉於一切法  解達空無我
一一音聲中  演說無量教
菩薩放大光  種種微妙色
[5]普照十方界  除滅一切闇
一一光明端  清淨寶華座
菩薩悉處上  為眾演說法
於一毛孔中  普見十方剎
彼剎妙莊嚴  諸佛菩薩會
一一如來所  無量眾圍遶
清淨妙智慧  明了眾生心
十方世界中  無量諸佛剎
菩薩神通力  一念悉遍至
恭敬供養佛  饒益眾生故
一一導師所  諮決甚深義
普於諸世尊  先起慈父想
饒益眾生故  分別菩薩行
明淨利智慧  解達深法藏
出生無量智  佛法無所礙
無量無數劫  分別說法界
劫數可究竟  法界無窮盡
平等觀諸法  其心無所染
不厭生死苦  智慧無障礙
無上佛種性  三世法王家
一切如來法  菩薩由此生
清淨妙法身  應現種種形
猶如大幻師  所樂無不見
或處為眾生  究竟菩薩行
或復現初生  出家行學道
或於樹王下  自然成正覺
[A1]或處為眾生  示現入[6]泥洹
現住甚深妙  無量自在法
聲聞辟支佛  一切莫能測
菩薩身口意  寂滅無生相
[7]應一切世  方便無不現
如是佛真子  境界甚深妙
眾生若思議  迷亂心發狂
一切悉具足  安住無礙智
普現諸如來  無量自在力
菩薩功德藏  世間無與等
何況最勝尊  無量難思議
菩薩雖未得  具足一切智
無量諸法門  究竟到彼岸
一切勝妙法  皆悉已具足
一向求菩提  究竟一乘道
於彼諸群生  善知時非時
為欲利益故  示現大神[8]
一身悉充滿  一切諸佛剎
演出淨光明  [9]輝耀無倫匹
遍照十方界  除滅一切闇
普降妙法雨  如海大龍王
觀察一切法  虛妄猶如幻
煩惱業力故  生死常輪轉
以大慈悲心  普覆諸群生
清淨妙方便  度脫無量眾
菩薩功德力  與諸如來等
無量智慧海  清淨如虛空
無量無數劫  具修菩薩行
精進勤方便  欲度一切眾
眾生種種行  悉能分別知
令修清淨業  志求無上道
菩薩摩訶薩  行是勝妙法
決定不退轉  諦觀一切智
一切諸世界  無量難思議
菩薩能於彼  一念悉周遍
遠離虛妄想  其心如虛空
清淨法身一  普應一切世
湛然常不動  十方無不現
分別一切法  不取諸法相
了達一切法  其心無所染
濟度一切眾  而無解脫者
一切群生類  種種諸希望
善惡無記法  寂滅如虛空
隨順眾庶類  種種欲樂相
無量自在力  悉能應化之
猶如工幻師  能現種種身
菩薩自在力  充滿十方界
菩薩淨法身  無量等虛空
隨眾所欲樂  一切無不現
其心無所染  真實無虛妄
清淨煩惱法  皆悉無所有
解脫非解脫  其心無所染
普施苦眾生  無上涅槃樂
悉於諸世間  智慧無所畏
具足眾相好  究竟無上道
一念悉分別  一切諸法相
去來現在世  求之無所有
菩薩觀前際  了達過去世
分別後際相  究竟亦如是
一切佛世界  分別皆悉知
除滅眾煩惱  具足諸功德
常好觀寂靜  究竟趣涅槃
樂無諍三昧  其心無所依
菩薩等實際  一切無與等
究竟堅固行  決定不退轉
彼修[1]眾勝行  寂滅無所依
其心常安住  不動如須彌
菩薩淨妙行  充滿諸法界
諸佛及菩薩  皆悉分別知
欲求導師慧  究竟最勝道
甚深一切智  無上解脫王
勇猛勤精進  速[2]發菩提心
欲求最勝樂  應疾斷諸漏
菩薩摩訶薩  初發清淨心
彼心功德藏  說之不可盡
饒益眾生故  讚歎如來行
一心善諦聽  最勝所行道
無量諸佛剎  悉[3]末為微塵
一塵置一剎  悉能分別知
是諸剎土中  一切諸如來
說初功德藏  猶故不可盡
善分別眾生  而無眾生想
善解一切語  而無言語想
甚深無礙智  分別諸世界
善解劫成敗  而無成敗想
清淨廣大心  猶如虛空性
明解三世法  一切諸世間
除滅諸煩惱  永盡無有餘
無礙寂滅觀  是則佛正法
十方世界中  一切如來所
一念悉遍至  其心無所染
善解不生法  如如真實際
一切種種相  皆悉無真實
無量不可數  一切諸如來
清淨眷屬俱  悉往禮供養
常樂問如來  甚深微妙法
一切諸菩薩  誓願清淨行
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導師
一念悉覩見  而心無所依
一切三有中  最勝妙功德
以此清淨行  莊嚴諸佛剎
慧眼無障礙  善解一切生
分別無所有  遠離無染著
善解眾生根  煩惱及習氣
眾生種種欲  了達不思議
菩薩摩訶薩  先知眾生心
隨彼所應度  慧者為說法
善知時非時  眾生淨穢行
漸令彼清淨  究竟得解脫
無量那由他  甚深諸三昧
菩薩自在力  一念悉能入
三昧起住相  悉善分別知
無量諸境界  善解住起緣
如是等智慧  皆悉已具足
不久得菩提  一切無障礙
常為利眾生  正趣智慧光
彼能與眾生  無上丈夫法
悉能善分別  一切劫長短
晝夜及歲月  斯亦善觀察
正念不放逸  善解諸世間
分別諸佛剎  真實無差別
能善分別知  一切諸世界
於彼十方國  無有分別想
如是正觀察  十方諸世界
嚴淨一切國  而心無所著
成就智慧力  與諸如來等
是處非處力  分別知眾生
悉知眾生類  善惡諸業報
過去未來世  明達無障礙
一切諸世界  眾生種種性
於彼三有中  悉能分別知
一切群生類  諸根上中下
菩薩摩訶薩  悉能分別知
一切眾生類  欲樂上中下
清淨不清淨  悉能分別知
分別知眾生  一切至處道
永斷相續緣  究竟離三有
一切諸三昧  正受禪解脫
垢穢清淨起  悉能分別知
次第知宿命  隨所[1]受苦樂
如是分別者  是則如來力
一切善不善  眾生煩惱業
分別五道生  究竟得泥洹
諸漏若未盡  能[2]趣處處生
煩惱習已滅  究竟無上道
方便度眾生  滅垢具淨道
慧者能分別  是則人中雄
具足十種力  慧光除眾冥
安住最勝力  疑惑究竟滅
一一毛孔中  無量諸佛剎
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悉見
穢濁或清淨  種種妙莊嚴
隨彼諸行業  皆悉分別知
一一微塵中  一切諸佛剎
諸佛及菩薩  佛子皆悉見
諸剎不積聚  不亂不迫迮
一切入一剎  而亦無所入
十方諸國土  虛空法界等
能於一毛孔  具足分別知
普見十方界  一切諸最勝
微妙淨莊嚴  一切諸佛剎
一切諸如來  及彼嚴淨國
於一毛孔中  慧者皆悉見
三世差別相  一切諸法界
時節歲相續  分別得解脫
如是真佛子  具足無所畏
是名人中雄  明達智慧者
如是深法門  慧者悉分別
彼於如來所  恭敬喜無量
無量無數劫  長養功德藏
供養一切佛  度脫眾生故
無量自在力  種種能示現
彼智慧境界  與諸如來等
無量諸佛所  所學皆成就
寂靜深法藏  [3]悉樂無厭足
一切導師所  恭敬尊重心
彼修菩薩行  常飲法甘露
悉能善分別  長養智慧法
菩提無礙辯  甚深諸三昧
信心不可動  猶如須彌山
長養諸[4]眾生  一切功德藏[5]
[6]菩薩摩訶薩  大慈悲無量
普念一切眾  其心無所著
一切種智樂  惠施諸眾生
悉欲救世間  永離煩惱垢
菩薩摩訶薩  大悲心無量
佛及己眾生  等觀無有異
樂觀寂滅相  諸法如虛空
慧者如是觀  一切真實性
菩薩初發心  甚深功德藏
無量無數劫  說之不可盡
出生諸如來  緣覺閑靜樂
自在聲聞眾  一切賢聖故
十方世界中  無邊諸佛剎
所有眾生類  供養無量劫
又教修五戒  十善及四禪
四等無色定  寂滅諸解脫
復於無量劫  供施諸樂具
又復教轉勝  漏盡成羅漢
如此諸功德  猶尚可稱量
發心功德藏  無譬不可說
又化無量眾  悉成辟支佛
寂靜三摩提  甚深諸功德
彼人功德聚  比初發心藏
百分不及一  乃至不可說
無量無有邊  微塵等佛剎
[1]使神力人  一念悉能過
如是神足力  無量劫中行
彼剎猶可數  發心藏難知
去來現在劫  無量無有邊
如是等諸劫  猶可知其數
菩薩初發心  無量功德藏
猶如虛空界  分際不可知
去來現在世  一切諸劫數
菩薩於一念  悉能分別[2]
菩薩發心寶  欲達去來今
一念悉明了  利益眾生故
十方世界中  無量剎眾生
所有欲希望  一念悉分別
知諸根方便  念念心所行
虛空尚可量  菩提心難知
所以不可量  大慈無量故
普施一切樂  充滿十方界
欲令悉得佛  法藏解脫樂
初發寶藏心  功德力無量
眾生欲希望  方便[3]願求想
隨彼種種根  身口意所行
能於一念中  彼彼悉覺知
欲得一切智  發心願菩提
一切眾生類  無量煩惱業
由斯結業故  趣趣受諸有
如此結業報  猶可知邊際
發心功德藏  不可得思議
所以不可議  能發無上願
供養一切佛  永離諸煩惱
兼除群生類  一切煩惱業
濟拔三世苦  究竟大悲心
十方諸世界  無量無數佛
一念悉供養  兼以勸眾生
熏以殊妙香  寶幢諸幡蓋
天衣珍妙[4]  上味甘露漿
隨時諸宮觀  床臥莊嚴具
清淨經行地  安身順道心
斯等眾供[5]  無量寶莊嚴
摩尼發光[6]耀  皆是快樂因
如是供養佛  兼以勸眾生
不可思議劫  常行此供養
斯等諸功德  尚可究竟說
發心功德藏  無可為譬諭
一切諸譬諭  如前廣分別
欲比初發心  無量不及一
三世人中尊  一切功德業
無上菩提果  皆由初發心
無數億劫中  修行無上道
無數無有量  出過一切量
究竟一切智  其力不可量
到彼菩提岸  超度群生趣
初發[7]菩薩心  廣大如虛空
出生諸功德  其相同法界
等觀諸法性  如實無異相
永離一切有  性同堅固士
甚深真法性  妙智隨順入
無邊諸佛土  一念悉周遍
一切智所知  無不遍觀察
無量佛境界  了達無障礙
常修妙功德  一切無與等
具足微妙戒  清淨無瑕穢
內外一切施  等心施一切
一切時常施  精勤不退轉
專念修正受  諸禪功德藏
常習微妙智  深廣無[8]涯底
於此最勝地  成就佛真子
逮得如實智  平等甚深行
去來現在世  一切諸如來
悉以威神護  初發菩提心
甚深諸三昧  無量陀羅尼
諸佛自在力  莊嚴初發心
一切諸世間  莫能稱算者
無量無有邊  猶如虛空界
初發菩提心  無量無有邊
一切人師子  皆由初發心
如來十種力  四[9]辯無所畏
無量諸功德  皆由初發心
一切諸導師  十八不共法
斯等殊勝[1]  皆由初發心
諸佛妙色身  種種相莊嚴
究竟離虛妄  清淨真法身
天人所應供  甚深無礙智
如是等功德  皆由初發心
一切辟支佛  無量聲聞眾
斯等諸賢聖  皆由初發心
四禪無色定  甚深諸三昧
斯等無量樂  皆由初發心
去來今現在  十方天人類
一切世界中  趣趣受生樂
方便勤精進  諸根悉調伏
斯等無量樂  皆由初發心
所以然者何  菩薩摩訶薩
因初發心故  具六波羅蜜
化諸群生類  棄邪入正道
故能令三界  受[2]茲種種樂
菩薩深妙智  通達無障礙
開導諸眾生  淨修殊勝業
滅除眾煩惱  一切不善行
修習[3]涅槃道  度脫一切眾
無量智慧明  猶如淨日光
具足清白行  譬如月盛滿
無邊功德藏  猶如十方海
無垢無所染  清淨如虛空
菩薩初發心  稱讚不可盡
悉令諸眾生  具受一切樂
無量無數劫  廣修諸大願
常習功德業  調伏眾生故
無量無有數  淨願難思議
皆悉具足滿  令眾得清淨
普觀一切法  悉空無相願
弘誓願力故  心淨無所畏
解法真實性  清淨如虛空
定亂悉平等  寂滅無所有
甚深諸妙法  無量難思議
常為大眾說  其心無染著
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如來
彼佛常讚歎  菩薩初發心
無量妙功德  莊嚴初發心
至彼清淨岸  性同諸如來
一切眾生類  無量無數劫
稱讚初發心  功德不可盡
諸佛功德藏  菩薩由是生
於諸三有中  最勝無倫匹
欲得一切佛  明淨智慧燈
應建弘誓願  速發菩提心
一切功德中  菩提心為最
能得無礙智  從佛法化生
一切眾生心  悉可分別知
一切剎微塵  尚可算其數
十方虛空界  一毛猶可量
菩薩初發心  究竟不可測
因初菩提心  出生三世佛
一切諸眾生  種種上妙樂
佛所讚功德  因此悉具足
於佛境界中  其心無疑惑
若能永遠離  一切諸疑惑
則能滅眾生  無量諸障礙
因初菩提心  嚴淨諸佛國
普令一切眾  具足微妙智
欲見十方剎  三世一切佛
又欲得無量  甚深功德藏
若欲滅眾生  無量生死苦
應建堅誓願  速發菩提心[4]

[5]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6]


校注

[0449012] 卷第九【大】十【聖】 [0449013] 東晉譯【大】〔-〕【聖】 [0449014] 馱【大】陀【元】【明】 [0449015] 譯【大】等譯【元】【明】 [0449016] 初【大】大方廣佛華嚴經初【宋】【宮】不分卷【宋】【宮】 [0450001] 諭【大】下同喻【宮】【聖】下同 [0450002] 不【大】*不為【宋】*【元】*【明】* [0451001] 邊【CB】【麗-CB】【宋】【元】【宮】【聖】數【大】明註曰數南藏作邊 [0451002] 摩訶薩【大】〔-〕【宋】【元】【明】【宮】【聖】 [0451003] 可【大】能【明】 [0452001] 大悲【CB】【麗-CB】【宋】【元】【明】【宮】【聖】悲大【大】 [0452002] 肴膳【大】餚饍【宋】【元】【明】【宮】【聖】 [0452003] 辨【大】辦【宋】【元】【明】【宮】 [0452004] 一切【大】一切世界【宋】【元】【明】【聖】 [0452005] 梵行品第十二終【宋】卷第七終【宮】 [0452006] 卷第八首【宮】初發心菩薩功德品下首【宋】【宮】 [0453001] 普觀【大】〔-〕【聖】 [0453002] 著【大】足【宋】【元】【明】【宮】 [0453003] 沮【大】下同俎【聖】下同 [0453004] 彼【大】波【明】 [0453005] 覲【大】近【聖】 [0453006] 入【大】而【宮】 [0454001] 想【大】相【明】 [0454002] 萌【大】生【聖】 [0454003] 壞【CB】【麗-CB】【聖】敗【大】 [0454004] 根【大】想【明】 [0454005] 普【大】悉【宋】【元】【明】【宮】 [0454006] 泥洹【大】涅槃【聖】 [0454007] 應【大】現【聖】 [0454008] 力【大】通【聖】 [0454009] 輝耀【大】軍曜【宋】【元】【明】【宮】【聖】 [0455001] 眾【大】最【宋】【元】【明】【宮】 [0455002] 發【大】求【聖】 [0455003] 末【大】抹【明】 [0456001] 受【大】更【宋】【元】【明】【宮】 [0456002] 趣【大】起【宋】【元】【明】【宮】 [0456003] 悉【大】志【宋】【元】【明】【宮】【聖】 [0456004] 眾【大】群【宋】【元】【明】【宮】 [0456005] 卷第九終【宋】 [0456006] 卷第十首【宋】 [0457001] 使【大】有【宋】【元】【明】【宮】【聖】 [0457002] 故【大】知【宋】【元】【明】【宮】 [0457003] 願求【大】求願【聖】 [0457004] 饌【CB】【宋】【元】【明】【宮】【聖】䉵【大】 [0457005] 具【大】養【聖】 [0457006] 耀【大】曜【宋】【元】【明】【宮】【聖】 [0457007] 菩薩心【大】菩提心【宋】【元】【明】【宮】【聖】 [0457008] 涯【大】崖【宋】【元】【宮】岸【聖】 [0457009] 辯【大】辨【聖】 [0458001] 慧【大】妙【宮】 [0458002] 茲【大】斯【宮】 [0458003] 涅槃【大】泥洹【宋】【元】【明】【宮】 [0458004] 不分卷【宋】【宮】 [0458005] 大方廣佛【大】〔-〕【聖】 [0458006] 九【大】十【聖】
[A1] 或【CB】【麗-CB】【磧-CB】成【大】(cf. K08n0079_p0065a11; Q07_p0400a07)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