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1]卷第二十三

[3]十地品第二十二[4]之一

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殿上與大菩薩眾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轉從他方世界俱來集會

此諸菩薩一切菩薩智慧行處悉得自在諸佛如來智慧入處悉皆得入善能教化一切世間於念念中普能示現神通等事具足一切菩薩所願於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國土常修一切諸菩薩行具足菩薩福德智慧而無窮盡能為一切而作饒益能到一切菩薩智慧方便彼岸能令眾生背生死道向涅槃門不斷一切菩薩所行善遊一切菩薩禪定解脫三昧神通明慧諸所施為善能示現一切菩薩無作神足皆悉已得於一念頃能至十方諸佛大會勸發諮請受持法輪常以大心供養諸佛常能修習諸大菩薩所行事業其身普現無量世界其音遍聞無所不至其心通達明見三世一切菩薩所有功德具足修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功德無量無邊於無數劫說不可盡其名曰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藏菩薩月藏菩薩淨月藏菩薩照一切世間莊嚴藏菩薩智慧照明藏菩薩妙德藏菩薩栴檀德藏菩薩華德藏菩薩優鉢羅華德藏菩薩天德藏菩薩福德藏菩薩無礙清淨智德藏菩薩功德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無垢藏菩薩離垢藏菩薩種種樂說莊嚴藏菩薩大光明網藏菩薩淨明威德王藏菩薩大金山光明威德王藏菩薩一切相莊嚴淨德藏菩薩金剛焰德相莊嚴藏菩薩焰熾藏菩薩宿王光照藏菩薩虛空無礙妙音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持一切世間願藏菩薩海莊嚴藏菩薩須彌德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德藏菩薩解脫月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說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即時十方世界於一方過[5]億佛土微塵數世界有十億佛土微塵數[6]佛皆現其身名金剛藏十方世界皆亦如是同聲讚言「善哉善哉金剛藏乃能入是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如是十方世界微塵數等諸佛皆同一號加汝威神所謂盧舍那佛本願力故[7]本威神力故汝有[8]大智慧故欲宣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諸佛法明故所謂入智慧地故攝一切善根故善分別一切佛法故廣法智故決定說諸法故無分別智善分別故一切世間法不能染故出世間善根清淨故得不可思議智力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所謂如實說菩薩十地差別故菩薩安住十地故分別說無漏法故大智慧光明善分別以自莊嚴故入具足智門故隨所應住次第說故得無礙樂說光明故具足大無礙智地故不忘失菩薩心故教化[9]成熟一切眾生界故得至一切處決定智故

「金剛藏汝當說此法門差別所謂諸佛神力故汝能堪受如來智慧神力故自善根清淨故清淨法界故饒益眾生故入法身智身故於一切佛得[10]授記故得一切世間高大身故過一切世間道故淨出世間善根故」即時十方諸佛與金剛藏真實無上身與無障礙樂說[11]與善分別清淨智慧與善憶念不忘與善決定慧與至一切智處與諸佛無壞力與諸佛無所畏與諸佛無礙智分別諸法善開法門與一切諸佛上妙身意業

何以故以得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故亦是菩薩本願力故直心清淨故智慧明白故善集助道法故善修本業故念持無量法故信解清淨光明法故善得陀羅尼門不可壞故法界智印善印故

爾時十方諸佛皆申右手摩金剛藏菩薩頂金剛藏菩薩即從三昧起告諸菩薩言「諸佛子是諸菩薩願決定無有過不可壞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遍覆一切十方諸佛世界眾生為救度一切世間為一切諸佛神力所護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入過去諸佛智地亦入未來現在諸佛智地

「何等是諸菩薩摩訶薩智地菩薩摩訶薩智地有十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今說當說為是地故我如是說何等為十一曰歡喜二曰離垢三曰明四曰焰五曰難勝六曰現前七曰遠行八曰不動九曰善慧十曰法雲是十地者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不見有諸佛國土不說是十地者何以故此十地是菩薩最上妙道最上明淨法門所謂分別十地事諸佛子是事不可思議所謂菩薩隨順諸地智慧」金剛藏菩薩說諸菩薩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復分別[1]一切菩薩聞說菩薩十地名已咸皆渴仰欲聞解釋各作是念「何因何緣金剛藏菩薩說十地名已默然而住

大菩薩眾中有菩薩名解脫月知諸菩薩心之所念以偈問曰

「淨念智慧人  何故說菩薩
諸地名號已  默然不解釋
今諸大菩薩  心皆懷猶[2]
何故說是名  而不演其義
大智諸菩薩  咸皆欲聽聞
如是諸地義  願為分別說
是諸菩薩眾  清淨無瑕穢
安住堅實中  具足智功德
皆以恭敬心  瞻仰於仁者
願欲聞所說  如渴思甘露

[3]金剛藏菩薩聞說是已欲令眾悅以偈答曰

「諸菩薩所行  第一難思議
分別是十地  諸佛之根本
微妙甚難見  非心所能及
從佛智慧出  若聞則迷[4]
持心如金剛  深信佛智慧
以為第一妙  心無有疑難
遠離計我心  及心所行地
如是諸菩薩  爾乃能聽聞
寂滅無漏智  分別說甚難
如畫於虛空  如執於疾風
我念佛智慧  第一難思議
眾生少能信  是故我默然

解脫月菩薩聞說此已語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是大菩薩眾直心清淨善行菩薩道善集助道法[5]善恭敬供養諸佛於無量佛多種善根成就無量深厚功德離癡疑悔無有貪著及諸結礙深心信解安住不動於是法中不隨他教是故佛子當承佛[6]力敷演此義是諸菩薩於是深法皆能證知

解脫月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願說安隱法  菩薩無上行
分別於諸地  令智慧清淨
眾智淨無垢  安住深信解
於諸[7]無量佛  證知十地義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是諸大眾雖皆清淨離癡疑悔於是法中不隨他教其餘樂小法者聞是甚深難思議事或生疑悔是人長夜受諸衰惱我愍此等是故默然

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是眾雖清淨  深智離疑悔
其心已決定  不復隨他教
無動如須彌  不亂如大海
其餘不久行  智慧未明了
隨識不隨智  聞已生疑悔
彼將[8]墮惡道  愍念故不說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願承佛力善分別此不可思議法佛所護念事令易信解所以者何善說十地義十方諸佛法應護念一切菩薩護是事故勤行精進何以故是菩薩最上所行得至一切諸佛法故譬如一切文字皆初章所攝初章為本無有一字不入初章者如是佛子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薩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是故佛子願說此義諸佛護念加以神力令人信受不可破壞

解脫月菩薩欲明顯此義以偈頌曰

「善哉智慧子  清淨行具足
願說十地行  所入十地法
具足於智慧  得以成菩提
所有十方佛  最勝人中尊
皆共護念汝  說是十地義
十地為根本  是名智行處
亦為究竟道  佛無量法聚
譬如諸文字  皆攝在初章
諸佛功德智  十地為根本

爾時諸菩薩一時同聲以偈請金剛藏菩薩言

「上妙智慧人  樂說無有量
德重如山王  哀愍說十地
戒念慧清淨  說是十地義
十力之根本  無礙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  集在仁者心
憍慢諸邪見  皆悉已滅盡
是眾無疑心  唯願聞善說
譬病思良醫  如飢思美膳
我等亦如是  聞甘露法味
是故[1]曠大意  願開初地門
乃至第十地  次第為我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眉間白[2]毫相放菩薩力光明百千阿僧祇光以為眷屬普照十方諸佛世界靡不周遍三惡道苦皆得休息悉照十方諸佛大會說法之眾顯現如來不思議力是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大會諸菩薩身已於上虛空中成大光明雲臺十方諸佛亦復如是從眉間白毫俱放菩薩力光明百千阿僧祇光以為眷屬普現如來不思議力悉照一切諸佛大會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一切大眾并金剛藏菩薩及師子座照已於上虛空中成大光明雲臺諸大光明雲臺中諸佛神力故而說頌曰

「無等等諸佛  功德如虛空
十力無畏等  最尊世間主
於釋迦佛前  而現此神力
以佛力開現  法王無畏藏
說諸地所行  諸地義差別
承諸佛神力  無有能壞者
若人聞法寶  則為諸佛護
漸次具諸地  得以成佛道
若人堪任聞  雖在於大海
及劫盡火中  必得聞此經
若人癡疑悔  終不能得聞
是故今佛子  說諸地智道
入勢力觀法  次第而修行
得至於餘地  各得所利益
利一切世間  願說勿令斷[3]

[4]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欲令大眾增益信敬以偈頌曰

「諸佛聖主道  微妙甚難解
非思量所得  唯智者行處
其性從本來  寂然無生滅
從本已來空  滅除諸苦惱
遠離於諸趣  等同涅槃相
無中亦無後  非言辭所說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虛空
諸佛所行處  清淨深寂滅
言說所難及  地行亦如是
說之猶尚難  何況以示人
諸佛之智慧  離諸心數道
不可得思議  非有陰界入
但以智可知  非識之所及
如空迹難說  何可示其相
十地義如是  非心意所行
是事雖為難  發願行慈悲
漸次具諸地  智者所能及
如是諸地行  微妙甚難見
不可以心知  當承佛力說
汝等當恭敬  咸共一心聽
智慧所隨順  諸地相入行
於無量億劫  說之不可盡
今如實略說  其義無有餘
一心恭敬待  今承佛力說
大音唱因[5]  義名不相違
佛神力無量  今皆在我身
我之所說者  如大海一渧

金剛藏菩薩說此偈已告於大眾「諸佛子若眾生厚集善根修諸善行善集助道法供養諸佛集諸清白法為善知識所護入深廣心信樂大法心多向慈悲好求佛智慧如是眾生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得一切種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具足佛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心故為向十方無餘無礙智故為淨一切佛國令無餘故為於一念中知三世事故為自在轉大法輪[6]廣示現佛神力故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

「諸佛子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護直心深心淳至量同佛力善決定眾生力佛力趣向無礙智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菩薩發如是心即時過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在佛家種姓尊貴無可譏嫌過一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住菩薩法中在諸菩薩數等入三世如來種中畢定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歡喜地以不動法故

「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歡喜地多喜多信多清淨多踊悅多調柔多堪受不好鬪諍不好惱亂眾生不好瞋恨

「諸佛子諸菩薩住是歡喜地念諸佛故生歡喜心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心念諸菩薩摩訶薩故生歡喜心念諸菩薩所[7]行故生歡喜心念諸波羅蜜清淨相故生歡喜心念諸菩薩與眾殊勝故生歡喜心念諸菩薩力不可壞故生歡喜心念諸如來教化法故生歡喜心念能為利益眾生故生歡喜心念一切佛一切菩薩所入智慧方便門故生歡喜心菩薩復作是念『我轉離一切世間境界生歡喜心入一切佛平等中生歡喜心遠離凡夫地生歡喜心近智慧地生歡喜心斷一切惡道生歡喜心與一切眾生作依止生歡喜心近見一切諸佛生歡喜心生諸佛境界生歡喜心入一切諸菩薩數生歡喜心離一切恐怖生歡喜心』所以者何是菩薩得歡喜地所有怖畏即皆遠離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墮惡道畏大眾威德畏離如是等一切諸畏何以故是菩薩離我相故尚不貪身況所用物是故菩薩無不活畏心不[1]希望恭敬供養我應供養眾生供給所須是故菩薩無惡名畏遠離我見無我相故無有死畏又作是念『我若死已所生必見諸佛菩薩是故無有墮惡道畏我所志樂無與等者何況有勝是故無有大眾威德畏』如是菩薩永離一切諸恐怖事

「諸佛子是菩薩以大悲為首於一切眾[2]心無嫌恨直心堅固自然清淨轉復勤修一切善根所謂信心增上多行淨心解心清淨多以信心分別出生大悲成就大慈心不疲懈以慚愧莊嚴成就忍辱柔和敬順諸佛教法信重善知識日夜常修一切善根常愛樂法求多聞無厭如所聞法正念觀察心不貪著不求名聞不求利養資生之物常生[3]寶心無有厭足樂一切智地欲得諸佛力[4]不共法求助諸波羅蜜法離諸諂曲如說能行常行實語不污諸佛家不捨菩薩戒生薩婆若心不動如山王不樂世間事成就出世間善根[5]善助菩提法無有厭足常求勝中勝道菩薩成就如是淨地法名為安住歡喜地菩薩如是安住歡喜地發諸大願生如是定心所謂我當以清淨心供養一切諸佛皆無有餘一切供具隨意供養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供養一切劫中所有諸佛以大供養[6]具無有休息又一切諸佛所說經法皆悉受持攝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諸佛所教化法悉皆隨順一切諸佛法皆能守護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皆守護一切劫中一切佛法無有休息又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從兜率天下入胎處胎初生出家成佛道時勸請[7]轉大法輪示入大涅槃我於爾時盡往供養攝法為首三時轉故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奉迎供養一切諸佛無有休息

「又一切菩薩所行廣大無量不可壞無分別諸波羅蜜所攝諸地所淨生諸助道法總相別相有相無相有成有壞一切菩薩所行諸地道及諸波羅蜜本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中菩薩所行以諸教化成熟眾生無有休息

「又一切眾生若有色若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入於六道一切生處名色所攝教化成熟斷一切世間道令住佛法一切智慧使無有餘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教化一切眾生無有休息

「又一切世界廣[8]狹及中無數無量不可分別不可壞不可動不可說麁細正住倒住平坦方圓隨入如是世界智如因陀羅網差別如是十方世界差別皆現前知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如是世界皆現前知無有休息

「又一切佛土入一佛土一佛土入一切佛土一一佛土無量莊嚴離諸垢穢具足清淨智慧眾生悉滿其中常有諸佛大神通力隨眾生心而為示現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淨如是國土無有休息

「又一切菩薩同心同學共集諸善無有怨嫉同一境界等心和合常不相離隨其所應能現佛身自於心中悉能解知諸佛境界神通智力常得隨意神通悉能遊行一切國土一切佛會皆現身相一切生處普生其中有如是不可思議大智慧具足菩薩行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行如是大智慧道無有休息

「又乘不退[1]行菩薩道意業所作不空眾生見者即必定佛法聞我音聲即得真實智慧有見我者心即歡喜離諸煩惱如藥樹王為得如是行菩薩道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行不退道所作不空無有休息

「又於一切世界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一毛端示現入胎出家坐道場成佛道轉法輪度眾生示大涅槃現諸如來大[2]神智力隨一切眾生所應度者念念中得佛道知一切法如涅槃相以一音聲令一切眾生皆發歡喜示大涅槃而不斷菩薩所行示眾生大智地使知一切法皆是假偽以大智慧神通自在出生變化充滿法界發如是大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得佛道事求大智慧大神通等無有休息

「諸佛子[3]菩薩住歡喜地以十願為首生如是等百萬阿僧祇大願以十不可盡法而生是願為滿此願勤行精進何等為十眾生不可盡世界不可盡虛空不可盡法界不可盡涅槃不可盡佛出世不可盡諸佛智慧不可盡心所緣不可盡起智不可盡世間轉[4]法轉智轉不可盡若眾生盡我願乃盡若世界虛空法界涅槃佛出世諸佛智慧心所緣起智諸轉盡我願乃盡而眾生實不可盡世界虛空法界涅槃佛出世諸佛智慧心所緣起智諸轉實不可盡我諸願善根亦不可盡

「諸佛子菩薩決定發是大願則得利安心柔軟心調順心寂靜心不放逸心寂滅心直心和潤心不恚心不濁心如是則成信者樂以信分別功德信諸佛本所行道信行諸波羅蜜而得增長信善入諸地得殊勝功德信得成佛十力信具足四無所畏信不共法不可壞信諸佛法不可思議信諸佛自在神力無量無邊信諸如來無量行門信從因緣以成果報舉要言之信諸菩薩普行諸佛功德智慧威神力等

「諸佛子菩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離相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作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廣大如是難壞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無明癡冥蔽其慧眼常立憍慢幢墮在渴愛網隨順諂曲常懷慳嫉而作後身生處因緣多集貪欲瞋恚愚癡起諸重業嫌恨猛風吹罪心火常令熾然有所施作皆與顛倒相應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相續起心[5]種於三界地生苦惱[6]所謂名色名色和合增長六入根塵相對生觸觸故生受貪樂受故生愛愛增長故生取取因緣故復起後有有因緣故有生[7]如是因緣集諸苦聚受諸苦惱是中無我無我所無作者無受者無知者如草木瓦石又如影凡夫可愍不知不覺而受苦惱菩薩於此見諸眾生不免諸苦即生大悲智慧是諸眾生我應救護令住畢竟佛道之樂即生大慈智慧』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慈悲法以深妙心住在初地於一切物無所貪惜尊重諸佛大妙[8]智故學行大施即時所有盡能施與金銀摩尼硨磲碼碯瑠璃珊瑚[9]琥珀珂貝珍寶[10]瓔珞嚴身之具及象馬輦輿人民奴婢國土城邑園林遊觀妻妾男女一切所愛皆悉施與[11]肢節手足深重佛故而不貪惜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能行大施是菩薩以大悲心大施心救一切眾生故勤求世間出世間利益之事心無疲懈是故菩薩生無疲倦功德於諸經書能自開解是故生知經書功德得如是知經書智慧善能籌量應作不[12]於上下眾生隨宜利益是故菩薩生世智功德得世智功德則知時知量慚愧莊嚴修習自利利彼之道是故則生慚愧功德如是功德精勤修行心不懈退是精進不退功德即得堪受力得堪受力已勤行供養一切諸佛隨佛所說如說修行諸佛子是菩薩悉知生起如是淨地法所謂無有疲倦知諸經書善解世法慚愧堪受供養諸佛如所說行又是菩薩住歡喜地少見諸佛以願力故廣見數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世尊心大歡喜深心愛敬以上樂具供養諸佛及一切僧以是福德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因供養諸佛故生教化眾生法多以二攝攝取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後二攝法以信解力行未善通達是菩薩隨所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能受行諸淨地法如是諸功德皆迴向薩婆若轉益明顯堪任有用譬如金師[1]鍊金隨以火力調柔可用增益光色如是菩薩供養諸佛教化眾生行淨地法此諸功德皆迴向薩婆若轉益明顯隨意所用

「諸佛子是菩薩摩訶薩於初地中行果相貌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諮受請問成地之法無有厭廢是菩薩住初地中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諮受請問第二地中行果相貌無有厭足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行果相貌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諮受請問成十地法無有厭廢是菩薩善知諸地對治法善知諸地成壞善知諸地行果善知分別得諸地善知諸地清淨行善知諸地從一地至一地行善知諸地是處非是處善知諸地轉所住處善知諸地勝進業善知諸地得不退轉乃至善知一切菩薩淨地法入如來智地諸佛子如是菩薩善知諸地行未發初地[2]知十地無有障礙得諸地智慧光明乃至知諸佛智慧光明如大商主多將賈人欲至大城先問道路退還過咎在道利害未發初處知道宿時乃至善知到彼城事能以智慧思惟籌量具諸資用令無所乏正導人眾得至大城於險道中免諸患難身及眾人皆無憂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初地而善知諸地對治法乃至善知一切菩薩淨地法入如來智地爾時菩薩集大福德智慧資糧為眾生商主隨宜教化令出生死險難惡處示安隱道乃至令住薩婆若智慧大城無諸衰惱是故菩薩常應心不疲倦勤修諸地本行乃至善知入如來智地

「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入歡喜地廣說則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事菩薩住歡喜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而無窮盡所作善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是諸福德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諸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所行道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十地不離念諸力無畏不共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大為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止者』諸佛子是菩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於佛法中便能捨家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進須臾之間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飛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3]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門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

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若有諸眾生  厚修集善根
成就清白法  親近於諸佛
清淨信樂力  隨順慈悲心
如是人能發  無量之佛智
諸佛一切智  無量力清淨
堪受力堅牢  成就諸佛法
悲心救世間  淨修諸佛國
敷演轉法輪  發此無上願
一念知三世  而無有別異
種種時差別  以示於世間
略說則盡求  諸佛之功德
發於廣大心  猶若如虛空
悲心智慧首  方便[4]合修行
深直心淳至  其力無有量
心向無障礙  而不隨他教
同諸佛平等  而生於大心
諸佛子發生  如是之[5]寶心
即離凡夫地  入於佛所行
即生如來家  無有可譏嫌
則同於諸佛  必成無上道
生如是心時  即便得初地
其心不可動  猶如大山王
是菩薩便有  大喜相顯現
其心常清淨  堪受於大事
心不樂鬪[6]  不好惱眾生
無有瞋恨心  樂慚愧恭敬
又習行直心  守護於諸根
常念救世間  念求諸佛智
心生於歡喜  我當得此事
得於歡喜地  即過五恐怖
不活死惡名  惡道眾威德
以不貪著我  及與我所故
是諸佛子等  遠離諸怖畏
常行慈悲心  恒有信恭敬
慚愧功德備  晝夜增善法
樂功德實利  不樂於諸欲
如有所聞法  能常善思惟
無有貪著[1]  斷諸利養心
常樂於菩提  一心求佛智
行諸波羅蜜  離於諂曲心
隨說而能行  安住實語中
不污諸佛家  不捨菩薩學
遠世間事願  樂出於世間
求善法無厭  精進轉增益
諸菩薩如是  好樂諸功德
而發於大願  求欲見諸佛
護法至佛所  行菩薩妙行
化一切眾生  淨一切佛土
我佛國土中  滿諸大菩薩
諸菩薩同心  見聞皆不空
一切微塵中  諸佛成佛道
發於如是等  無量無邊願
是願無窮盡  如虛空眾生
法界世涅槃  諸佛出[2]智慧
心緣起智轉  我願如是住
如是發大願  心柔軟調順
能信佛功德  而觀於眾生
知從因緣起  則生慈悲心
即於苦眾生  我當救度之
為是眾生故  而行種種施
所謂妙國土  一切諸珍寶
象馬及車乘  眷屬與人民
頭目及手足  肌肉施無悔
求種種經書  心無有疲倦
得解其義趣  能隨世[3]而行
慚愧堪受力  漸令得增長
能以恭敬心  供養無量佛
智者於日夜  如是常修行
善根轉明淨  猶若成鍊金
菩薩住是地  能了知十住
展轉修行時  無有諸障礙
譬如賈客主  欲利諸商人
先問道路中  諸險艱難事
菩薩住初地  善知諸地行
而無有障礙  能至於佛地
住是初地中  多作閻浮王
善知於諸法  常行慈悲心
如法而化導  一切皆信敬
勸令行布施  以求佛智慧
菩薩若捨國  佛法中出家
勤行於精進  即得百三昧
能見百諸佛  震動百國土
光明照百國  飛行亦如是
化百土眾生  入於百法門
念知百劫事  示現於百身
能以百菩薩  眷屬而示現
若以其願力  過是數無量
今明初地義  但以略解說
若欲廣說者  億劫不能盡
是初菩薩地  名之為歡喜
利益眾生者  今已分別竟[4]

[5]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


校注

[0542001] 卷第二十三【大】卷第十九【宮】二十五【聖】 [0542002] (東晉譯)十二字【大】〔-〕【聖】 [0542003] 十地品【大】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元】前頁[03]不分卷【宋】【元】【明】 [0542004] 之一【大】〔-〕【宋】【宮】【聖】 [0542005] 億【大】十億【宋】【元】【明】 [0542006] 佛【大】諸佛【元】【明】 [0542007] 本【大】大【元】【宋】 [0542008] 大智慧【大】大智慧力【宋】【元】【明】【聖】 [0542009] 成熟【大】下同成就【宋】【元】【明】【宮】【聖】下同 [0542010] 授記【大】受記【宋】【元】【明】【宮】【聖】 [0542011] 辯【大】辯才【宋】【元】【明】【聖】 [0543001] 時【大】爾時【宋】【元】【明】 [0543002] 豫【大】預【聖】 [0543003] 時【大】爾時【宋】【元】【明】【聖】 [0543004] 沒【大】悶【宋】【元】【明】 [0543005] 善【大】善能【宋】【元】【明】【聖】 [0543006] 力【大】*神力【宋】*【元】*【明】*【聖】 [0543007] 無【大】於【明】 [0543008] 墮惡道【大】墜惡趣【宋】【元】【明】【宮】【聖】 [0544001] 曠【大】廣【宮】 [0544002] 毫【大】下同豪【聖】下同 [0544003] 卷第二十三終【宋】【元】【明】 [0544004] 卷第二十四首【宋】【元】【明】十地品第二十二首【宋】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二首【元】【明】 [0544005] 諭【大】喻【宮】【聖】 [0544006] 廣【大】廣為【聖】 [0544007] 行【大】生【聖】 [0545001] 希【大】悕【宮】 [0545002] 生【大】〔-〕【宮】 [0545003] 寶【大】實【宋】【元】【明】【宮】 [0545004] 畏【大】所畏【宋】【元】【明】 [0545005] 善【大】〔-〕【宋】【元】【明】【宮】【聖】 [0545006] 具【大】具足【宋】【元】【明】【宮】 [0545007] 轉【大】諸【明】 [0545008] 狹【大】陋【宋】【元】【明】【宮】 [0546001] 輪【大】轉【聖】 [0546002] 神【大】神通【宋】【元】【明】 [0546003] 菩薩【大】菩薩摩訶薩【宋】【元】【明】 [0546004] 法轉【大】法輪【宋】【元】【明】【宮】 [0546005] 種【大】種子【宋】【元】【明】 [0546006] 芽【大】牙【宮】 [0546007] 老【大】老病【宋】【元】【明】【聖】 [0546008] 智【大】智慧【宋】【元】【明】 [0546009] 琥珀【大】虎魄【聖】 [0546010] 瓔珞【大】纓絡【聖】 [0546011] 肢【大】支【宮】 [0546012] 作【大】應作【宋】【元】【明】 [0547001] 鍊【大】*練【聖】* [0547002] 知【大】至【明】 [0547003] 百【大】百佛【宋】【元】【明】【聖】 [0547004] 合【大】念【元】【明】令【聖】 [0547005] 寶【大】實【宋】【元】【明】【宮】【聖】 [0547006] 訟【大】諍【元】【明】 [0548001] 行【大】身【元】【明】 [0548002] 智慧【大】慧心【宮】 [0548003] 而【大】所【宋】【元】【明】 [0548004] 不分卷【宋】【元】【明】【宮】 [0548005] 大方廣佛【大】〔-〕【聖】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