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第五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5]九
[6]爾時,善財童子專求善知識,念因善知識生諸善法;善知識者,難見難遇;見善知識,滅諸亂想;見善知識,除滅一切諸纏障礙;見善知識,得薩婆若智慧光明;見善知識,深入佛海;見善知識,得正念法雲陀羅尼,受持一切佛淨法輪雲;見善知識,具大悲海,救護眾生;見善知識,智慧明淨,悉能普照諸法界海。
時,喜目觀察眾生夜天,以威神力加善財童子,讚善知識,詣善知識,恭敬供養;善知識者,則是菩提;善知識者,則是精進;善知識者,難見難遇;善知識者,是不可壞力。因善知識,遍遊十方,斷生死流,悉能成[7]辨一切大事;莊嚴正道,得普門法門,一切無礙;見善知識,不離本處,遍至十方一切佛所。
爾時,善財即時了知,見善知識,成滿無量諸大願海;得一切智,饒益眾生;滅除未來無量劫苦,以大莊嚴而自莊嚴。一一微塵中,修行一切諸法界法;見十方海,知未來劫諸語言法及菩薩行,究竟一切諸菩薩行;於念念中,得一切智,神力自在,諸莊嚴道;等三世佛淨法界流;不離法界境界,而能往詣充滿法界善知識所。
爾時,善財往詣喜目觀察眾生夜天,見彼夜天在如來所,於大眾中,處寶蓮華師子之座;正受菩薩普光喜幢法門,一切毛孔,出眾妙雲。其有見者,欣悅無厭,所謂:智慧行雲,饒益眾生,離於諍訟,不著諸法;以平等心,普攝眾生,顯三世菩薩修行布施,悉捨內外難捨之物,十方眾生,皆悉覩見。
又於一切毛孔,出眾生數等菩薩變化身雲,充滿法界,現眾生前;顯示正受不動三昧,覺悟眾生不樂三界。遠離世間,滅除生死,現天人中種種成敗;教諸眾生,修不淨觀,除淨想倒;說有為行,無常變易,苦惱之法;令諸眾生,深入佛戒,未曾暫離,受持諸佛清淨禁戒;現無疑[8]戒,及以香戒戒香,普熏一切眾生。
又於一切毛孔,出眾生數等妙色身雲,顯示眾生,截諸[9]肢節,皆悉能忍,堪受眾苦;一切[10]訶責惡罵,皆悉忍受。於彼眾生,不生恚心,恭敬讚歎,不生[11]愛心;於一切眾生,不起我慢,顯現諸法自性之忍,顯現無盡菩提心智;除滅一切眾生煩惱,修習忍法,行菩薩行;顯現清淨金剛之身,顯現如來清淨無上色身,隨其所應,教化眾生。
又於一切毛孔,出諸趣種種色身雲,勇猛精進,現一切智;勇猛精進,現菩提境界而不退轉;勇猛精進,降伏諸魔;勇猛精進,於生死海,悉能救度一切眾生;勇猛精進,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勇猛精進,壞無智山;勇猛精進,恭敬供養一切如來,心無疲倦;勇猛精進,受持守護諸佛法輪;勇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勇猛精進,嚴淨一切諸如來剎,得諸如來清淨精進,教化度脫一切眾生。
又於一切毛孔,出種種色身雲,以諸方便,除滅眾生愁憂苦惱,悉令歡喜;厭惡五欲,讚歎慚愧,調伏諸根,修行無上清淨梵行;身、口、意善,顯現世間一切所欲,皆不可樂;建立眾生,令樂正法,出生正受九次第定;除滅眾生一切煩惱,顯現菩薩諸三昧海,通明自在神力境界;令諸眾生,皆悉歡喜,身心柔軟,滅煩惱熱,得[12]清涼樂,長養正法。
又於一切毛孔,出諸趣種種身雲,詣一切剎諸佛師長,善知識所,恭敬供養,心無疲倦。受持一切諸佛法輪;究竟一切佛海;顯現一切法海;顯現一切諸法實相;顯現一切諸三昧門,清淨智慧;分別一切眾生心海,金剛智慧;壞散一切眾生諸邪見山,出生圓滿明淨慧日。於一念中,悉能除滅一切眾生愚癡闇冥,令諸眾生,皆悉歡喜,得薩婆若。
又於一切毛孔,出一切眾生數等身雲,現種種色身、不思議身,隨其所應,悉現其前;以無量音,為諸眾生,演說世間功德之藏。世間行業,一切三界,皆不可樂;歎離三界諸惡邪見,遠離邪道,向一切智,超出聲聞、緣覺之地。於有為無為,心無所著;背捨生死,正向涅槃;而亦不捨諸趣往來,不捨發菩提心,成等正覺,教化眾生,得一切智。
又於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等變化身雲,普現一切諸眾生前,修普賢行,滿普賢願,讚歎究竟一切大願。於念念中,嚴淨一切諸世界海;於念念中,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於念念中,悉能受持一切法海;於念念中,一一微塵中,出生一切世界海、微塵等法界方便海,住持一切剎、一切劫,淨一切智道,未曾休息;於念念中,悉入一切諸如來力,究竟三世方便海。於一切剎,現自在力,令一切眾生,修菩薩行,成滿大願,得一切智。
又於一一毛孔,出一切眾生心等身雲,悉現一切諸眾生前,顯現無量一切智力,不可窮盡,無能壞者;修不退轉菩薩諸行,於生死法,心無所染,降伏眾魔,滅煩惱力,壞散一切障礙山力,具大悲力。於一切劫,修菩薩行,心無疲倦,震動一切諸佛世界,令眾生喜,轉淨法輪,建立法幢,制諸外道;修菩薩行力波羅蜜,得一切智。
又於一一毛孔,出一切眾生心等種種色身雲,充滿無量諸眾生界,隨其所應,現菩薩行;智力精進,度眾生海,分別了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海、一切眾生[1]諸根海、一切眾生行海;教化眾生,未曾失時,明淨智慧,究竟法性。於念念中,明淨智慧,充滿法界,了知一切世界成敗,及其莊嚴自在神力;詣諸佛所,恭敬供養,守護受持正法輪雲。如是顯現智波羅蜜,悉令眾生,皆大歡喜,熙怡[2]悅樂,身心柔軟;除滅熱惱,遠離憂慼,棄捨眾惡,調伏諸根,心得解脫,於一切智,得不退轉。如顯現諸波羅蜜,化度眾生;顯現菩薩一切功德,化度眾生,亦復如是。
又於一切毛孔,顯現喜目觀察眾生夜天,從初發心所為功德,求善知識,往詣諸佛,恭敬供養,修習善根。行檀波羅蜜,難捨能施;行尸波羅蜜,棄捐天下宮殿眷屬,出家學道,淨修禁戒;行羼提波羅蜜,一切眾生,悉加惡言,無量逼切,皆悉能忍;行毘梨耶波羅蜜,修諸苦行,專求菩提,其心堅固而不退轉;行禪波羅蜜,諸方便道,滿足清淨禪波羅蜜,於諸三昧而得自在,究竟一切諸三昧海,相續次第,未曾斷絕;行般若波羅蜜,清淨菩薩圓滿智慧,出明淨慧日[3]無盡慧藏,究竟智海;行方便波羅蜜,出生一切諸方便身、方便功德、方便清淨、方便本事;行願波羅蜜,出生一切諸願淨身,成滿諸願,隨應行願,及願波羅蜜本事;行力波羅蜜、力波羅蜜因緣功德、力波羅蜜方便海,分別演說力波羅蜜本事;行智波羅蜜、智波羅蜜出生、智波羅蜜淨身、智波羅蜜說、智波羅蜜境界、智波羅蜜所攝、智波羅蜜光明、智波羅蜜本事、智波羅蜜分別行、智波羅蜜深入、智波羅蜜攝取諸法;隨順知法、知業、知剎、知劫、知三世、知佛出世、知佛智、知菩薩、知菩薩智、知菩薩住、知菩薩功德、知菩薩迴向、知諸大願、知轉法[A1]輪、知分別法、知入法海、知方便海、知法旋流、知諸法趣;如是等一切智波羅蜜,於一切毛孔,皆悉顯現,化度眾生。
又於一切毛孔,出無量身雲,所謂:阿迦尼吒天身雲、淨居天身雲、善現天身雲、不熱天身雲、果實天身雲、遍淨天身雲、無量淨天身雲、少淨天身雲、淨果天身雲、無量淨果天身雲、少淨果天身雲、光音天身雲、無量光音天身雲、少光音天身雲、大梵天身雲、梵輔天身雲、[4]梵身天身雲;他化自在天王,及他化自在天子、天女身雲;化自在天王,及化自在天子、天女身雲;兜率天王,及兜率天子、天女身雲;夜摩天王,及夜摩天子、天女身雲;三十三天王,及三十三天天子、天女身雲;提頭賴吒天王,及一切乾闥婆男女身雲;毘樓勒[5]叉天王,及一切鳩槃[6]荼男女身雲;毘樓[7]博叉天王,及一切龍男女身雲;毘沙門天王,及一切夜叉男女身雲;緊那羅王,及一切緊那羅男女身雲;摩睺羅伽王,及一切摩睺羅伽男女身雲;迦樓羅王,及一切迦樓羅男女身雲;阿脩羅王,及一切阿脩羅男女身雲;閻羅王,及一切閻羅王男女身雲;人王身雲;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身雲;出如是等一切諸趣身雲。聲聞、緣覺、仙人身雲;地水火風神、海神、河神、山神、林神、樹神、穀神、味神、藥草神、園觀神、城郭神、道場神、夜神、晝神、虛空神、方神、道路神、身形神、金剛力士神,出如是等一切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法界。
為一切眾生,現喜目觀察眾生夜天,從初發心所行功德,積集無量諸波羅蜜,次第受生,死此生彼,及其名號,近善知識,值遇諸佛,聞持正法,行菩薩行,得諸三昧,次第覩見一切佛剎,及諸如來次第諸劫;得淨智慧,深入法界,觀察眾生,知眾生海,死此生彼。得淨天耳,次第悉聞一切音聲;知他心智,次第了知眾生心念;無依神足,次第自在充滿十方;得諸菩薩次第法門,究竟菩薩諸法門海、菩薩自在、菩薩精進、菩薩得證正趣,離生眾生想、菩薩想、菩薩勝妙清淨功德。如是等類一切功德,彼化身雲悉為眾生,以諸音聲分別解說,開示顯現;所謂:風輪音聲、水輪音聲、火焰音聲、大海音聲、大地震動音聲、山王相擊音聲、天城震動音聲、天寶音聲、諸天音聲,龍王音聲,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等音聲,人王音聲、梵王音聲、天女歌頌音聲、天樂音聲、摩尼寶王音聲、如來音聲、菩薩音聲、如來化身音聲;以如是等種種音聲,為諸眾生,分別演說喜目觀察眾生夜天,從初發心一切功德。
彼一一身雲,說此法時,念念中,於一一方,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諸佛世界,無量無邊眾生滅惡道苦,無量無邊眾生成就天樂,無量無邊眾生度生死海,無量無邊眾生安立聲聞、辟支佛地,無量無邊眾生得菩薩不可思議喜幢自在法門,於念念中,無量無邊眾生住如來地。[1]
[2]爾時,善財童子皆得見聞,如上一切諸奇特事,正念思惟,觀察分別,深入定智,安住平等。何以故?與彼夜天,先同行故,佛護念故,成就不可思議諸善根故,具足菩薩根故,生佛家故,得善知識力故,一切諸佛神力持故,盧舍那佛本願力故,善根熟故,堪受普賢菩薩行故。
爾時,善財得菩薩歡喜淨光明海,得十方一切諸如來力,得彼夜天離垢喜幢法門,即恭敬合掌,以偈讚歎彼夜天曰:
爾時,善財童子偈讚歎已,白言:「天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幾時耶?得此法門,其已久如?」
爾時,夜天以偈答言:
「善男子!爾時,智慧轉輪王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童子是也;紹繼轉輪王姓,諸如來種,使不斷絕。時,王賢慧寶女者,我身是也,爾時,夜天覺悟我者,普賢菩薩所變化也。我於爾時,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道心已,於佛剎微塵等劫,不墮惡道,常生天人,覩見諸佛,乃至功德幢佛所,得此普光喜幢法門,得此法門已,饒益化度無量眾生。
「善男子!我唯知此法門,諸大菩薩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具足成就精進大海;於念念中,滿足一切諸大願海;於念念中,出生一切未來劫,菩薩諸行;於一一菩薩行中,出生一切佛剎微塵等身,彼一一身,充滿一切諸法界海;於一一法界中,顯現一切佛剎,隨其所應,現菩薩行;於一一佛剎中,究竟一切佛剎微塵等諸佛海;於一一佛所,究竟一切法界等,如來自在神力,一一如來所,分別過去諸劫,行菩薩行;一一如來所,守護受持一切法輪,究竟三世如來諸方便海。我當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眾中,有一夜天,名曰妙德救護眾生,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學菩薩行,具菩薩[4]行,淨菩薩行。」
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喜目觀察眾生夜天足,辭退而行。[5]
[6]爾時,善財童子正念思惟普光喜幢法門,分別深入,開發顯現。隨順善知識教,一向專求見善知識,身心諸根,普遊方面;求善知識,思念善知識道,勇猛精進,乃得值遇;同善知識一切善根,具足成就深妙方便;因善知識,出生長養一切善根,發諸大願,於一切劫,不離善知識,往詣妙德救護眾生夜天所。
爾時,夜天為善財童子顯現菩薩教化一切世間法門境界,相好嚴身,眉間白[1]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普慧焰燈淨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普照一切世界;照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
爾時,善財即得菩薩離垢圓滿三昧。得此三昧已,於一切地、水、火、風微塵,眾寶微塵、香微塵、金剛微塵、摩尼微塵、碎末微塵、一切莊嚴具微塵、一切境界微塵,如是等一一微塵中,悉見佛剎微塵等世界成敗。風輪、水輪、金剛輪、地輪,種種莊嚴,眾山圍遶、無量大海,諸天宮殿,諸雜寶樹,種種莊嚴;諸龍宮殿,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城郭宮殿,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處,悉見五道眾生,死此生彼。分別了知彼諸世界:或有世界淨,或有世界不淨,或有世界趣淨,或有世界趣不淨,或有世界淨不淨,或有世界不淨淨,或有世界一向淨,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世界其形如伏,或有世界其形四方;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見彼夜天,於一切時,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其所應而度脫之。
為地獄眾生,滅諸楚毒;為諸[2]畜生,滅惱害畏;為餓鬼眾生,除飢渴苦;為諸龍等,滅一切畏;為欲界眾生,除欲界苦,為諸人類,除闇冥畏、不活畏、惡名畏、大眾畏、惡道畏、死畏、失善根畏、失菩提心畏、近惡知識畏、失善知識畏、聲聞緣覺地畏、生死畏、不同意畏、非時受生畏、生惡人家畏、行惡業畏、業障畏、煩惱障畏、報障畏、諸貪著畏、諸繫縛畏,滅如是等一切怖畏。
又復教化[3]四生眾生,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眾生,常現其前而教化之。滿大願力故,菩薩三昧力故,諸通明力故,出生普賢菩薩行力故,出生長養大悲海故,無礙大慈覆一切眾生故,安樂一切眾生故,攝取一切眾生故,深入菩薩自在境界法門故,普現一切諸佛剎中為嚴淨故,在一切法中智慧覺悟故,在一切佛所恭敬供養故,在一切佛法中守護正法故,在一切眾生心海中度脫眾生故,在一切眾生諸根中調伏諸根故,在一切眾生欲海中為除障礙得清淨故,在一切眾生愚癡闇中出生一切智光明故。
爾時,善財見彼夜天自在神力,不可思議菩薩境界,一切世界,教化眾生,成就菩薩一切法門自在神力,歡喜無量,頭面禮足,恭敬合掌,於一面住,一心觀察。爾時,夜天即捨相好妙莊嚴身,現夜天形,而不捨離自在神力。爾時,善財以偈頌曰:
[3]爾時,善財偈讚歎已,白言:「天神!甚奇!甚特!此菩薩法門,最為甚深;此法門者,名為何等?得此法門,其已久如?本修何行而致之乎?」
「善男子!此處甚深,一切人天、聲聞、緣覺,所不能知,何以故?滿普賢菩薩行者境界;大悲菩薩藏境界;救護一切眾生菩薩境界;除滅一切惡道諸難菩薩境界;一切佛剎中,守護一切佛法,令不斷絕菩薩境界;一切劫中,修菩薩行,滿大願海菩薩境界;具足成就明淨慧光,滅一切眾生愚癡闇障,普照一切菩薩境界;於一念中,明淨智慧,普照三世諸方便海菩薩境界。
「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承佛神力,為汝解說。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等劫,有劫名離垢圓滿,世界名明淨妙德幢;有須彌山微塵等如來,出現於世。其佛世界,七寶合成,眾寶莊嚴;其土圓滿,離垢清淨,寶網羅覆,金剛圍山周匝圍遶。有十萬億那由他四域天下:或有天下清淨,眾生亦淨;或有天下不淨,眾生不淨;或有天下淨不淨雜,眾生亦雜;或有天下清淨,一切眾生,善根具足,無諸疾患;或有天下嚴淨殊勝,但諸菩薩。彼世界東際,近金剛山,有四天下,名華燈幢;妙寶樓閣,臺觀宮殿,上味飲食,自然具足。瞻蔔華樹,普覆一切;種種香樹,出妙香雲;諸寶鬘樹,普雨鬘雲,諸雜華樹,雨不思議眾妙華雲;諸末香樹,雨末香雲;諸香王樹,雨妙香雲;摩尼寶樹,雨種種寶;諸音樂樹,微風吹動,出和雅音,充滿虛空;日月明淨,妙寶光明,普照一切。彼四天下,有百萬億那由他諸王京都。一一王都,有千渠水,微流迴映,眾華普被,自然演出天[4]音樂聲;岸[5]植寶樹,行列莊嚴,眾寶為地。一一水間,有十億千城;彼一一城,有十億百千那由他聚落圍遶;彼一一城及一一聚落,各有無量億那由他妙寶樓閣而莊嚴之。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華燈;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此諸眾生,具足修行十善業道。
「時,彼城中有轉輪王,名曰明淨寶藏妙德;為大法王,治以正法,從蓮華生,具三十二大人之相,七寶成就。王有千子,端正勇猛,有十億大臣,王有寶女,名妙德成滿,端嚴姝妙,目髮紺色,身如天金。梵音清淨,身出光明,照千由旬。彼有一女,名妙德眼,一切諸行,皆悉具足,端正殊特,觀者無厭,有十億百千那由他諸[6]采女眾,皆與聖王同善根行,身真金色,一切毛孔,皆出妙香,眾寶莊嚴,超逾天女。
「爾時,眾生壽命無量,或有不定,或有中夭,形色不同,長短名號,音聲善根,精進方便,亦悉不同,有好有醜,有讚有毀。爾時,有人謂一人言:『我色端嚴,汝形鄙陋。』共相[7]陵毀,作惡業已,壽命色力,所受快樂,皆悉損減。
「時,彼城北有道場樹,名普光明;妙法音幢,眾寶為根,無能壞者,莖節枝葉,眾寶合成,皆悉齊等,出眾[8]寶雲,普覆一切,放眾寶光,普照十方,演妙音聲,宣揚如來自在神力。於其樹前,有香水池,名寶華光明真法音雲;眾寶為岸,有十億百千那由他寶樹圍遶。彼一一樹,如菩提樹、寶瓔珞樹,周匝垂下,清淨妙寶,以為莊嚴;眾寶樓閣,無量無數,周遍道場。
「彼香池中,有一蓮華,名三世一切[9]佛莊嚴境界雲。最初妙德幢佛,於彼華上,成等正覺,化眾生故,放大光明,名曰萬歲;眾生見者,知後萬歲,佛當出世。
「次後放光,名一切眾生離垢歡喜燈;眾生見者,知九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離垢燈妙德藏;眾生見者,悉覩妙色,知八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一切眾生業報音聲;眾生見者,分別了知自己業報,知七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起一切善根音聲;若有眾生,諸根不具,觸斯光明,皆悉具足,知六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曰顯現不可思議諸佛境界音聲;眾生見者,悉發明淨自在之心,知五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曰嚴淨一切佛剎;眾生見者,見一切如來嚴淨佛剎,知四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一切佛不可[10]壞境界明淨燈;眾生見者,知佛自在,無所不至,知三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普照三世一切諸佛本事音聲;眾生見者,知一切如來過去本事,無量大海,知二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離癡曀智如來淨燈;眾生見者,得平等淨眼,普見一切嚴淨佛剎、一切如來、一切眾生,知一千歲,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一切眾生見諸如來長養善根;眾生見者,知後七日,佛當出世。次後放光,名一切眾生歡喜音聲;眾生見者,一心歡喜,欲見如來。
「佛子!彼佛於一萬歲中,放如是等無量光明教化眾生,滿七日已,佛神力故,一切世界,六[A4]種震動。爾時,眾生於念念中,見一切佛剎,皆悉清淨,眾寶莊嚴。
「時,彼世界眾生,悉詣道場;一切金剛圍山須彌山王、一切諸山、一切變化、一切音聲、一切大地、一切城邑垣牆宮殿;如是等一切諸物,出微妙音,歌頌讚佛。又出一切香雲、一切寶光明雲、一切寶形像雲、一切寶衣雲、一切華雲、一切末香雲、一切寶莊嚴雲、一切如來圓滿光雲、一切如來大願聲雲、一切如來妙音聲雲、一切如來諸相好雲、顯現不可思議如來瑞應相雲;出如是等一切妙雲,供養如來。
「時,彼三世一切佛莊嚴境界雲,蓮華周匝,出生十佛世界微塵等眾寶蓮華;彼一一蓮華鬚上,有寶蓮華藏師子之座;彼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
「爾時,妙德幢佛於一切世界,隨其所應,轉[1]淨法輪;令無量眾生,離惡道苦;無量眾生,生[2]人天中;立無量眾生,於聲聞、緣覺之地;立無量眾生,於勇猛精進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離垢幢精進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法光明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清淨根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平等諸力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一向專求入正法城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至一切處,不可破壞神力自在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於一切方便菩薩之行;立無量眾生,出生菩薩三昧,安住菩提;立無量眾生,修一切淨行,安住菩提;立無量眾生,發菩提心;立無量眾生,住菩薩道;立無量眾生,清淨諸波羅蜜;立無量眾生,於菩薩初地;乃至立無量眾生,於菩薩十地;立無量眾生,於菩薩大願殊勝之行;立無量眾生,於普賢菩薩清淨願行。何以故?如來轉不可思議自在法輪故;於念念中,隨其所應,以種種身、種種方便、種種說法,度脫無量眾生。
「爾時,普賢菩薩知寶華燈城王都眾生,自恃色貌,陵蔑他人;化現[3]妙身,端嚴殊特,往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時,彼聖王身之光明、諸寶光明、寶女光明、寶樹光明、日月星宿光明、皆悉映蔽,猶如聚墨;在真金山,普賢菩薩身色光明,映蔽眾光,亦復如是。
「爾時,眾生各作是念:『今此光明,悉蔽我等,不復顯現;為是梵天諸天光耶?』[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二
校注
[0724003] 第五十二【大】,第五十三【宋】【元】【明】 [0724004] 三藏佛馱跋陀羅譯【大】,佛陀跋陀羅譯【宋】,三藏佛陀跋陀羅等譯【元】【明】 [0724005] 九【大】,四【宋】 [0724006] 不分卷品【宋】【聖】 [0724007] 辨【大】,辨【宋】【元】【明】【宮】 [0724008] 戒【大】,或【宋】,惑【元】【明】 [0724009] 肢【大】,支【聖】 [0724010] 訶責【大】,呵㥽【聖】 [0724011] 愛心【大】,惡心【宋】【元】【明】【宮】 [0724012] 清涼【大】,清淨【宋】【元】【明】【宮】 [0725001] 諸【大】,〔-〕【宮】 [0725002] 悅樂【大】,快樂【宋】【元】【明】【宮】 [0725003] 無盡【大】,無淨【宮】 [0725004] 梵身【大】,梵眾【宋】【元】【明】【宮】 [0725005] 叉【大】,〔-〕【聖】 [0725006] 荼【大】,茶【明】【宮】 [0725007] 博【大】,波【聖】 [0726001] 卷第四十三終【宮】 [0726002] 卷第四十四首,入法界品之八首【宮】 [0726003] 化【大】,度【聖】 [0726004] 中【大】,諸【明】 [0726005] 詳步【大】,庠步【宋】【元】【明】【聖】,祥步【宮】 [0726006] 已沒【大】,沒已【宋】【元】【明】【宮】 [0727001] 覺【大】,與【聖】 [0727002] 音【大】,陰【宮】 [0727003] 焰海【大】,炎佛【宋】【元】【明】【宮】 [0727004] 香【大】,光【宮】 [0728001] 主【大】,王【聖】 [0728002] 八十【大】,八千【宋】【元】【明】【宮】 [0728003] 王【大】,三【元】 [0728004] 行【大】,道【聖】 [0728005] 華嚴經卷第五十二終【聖】 [0728006] 爾時【大】,入法界品卷之九爾時【聖】,五十三首【聖】,但聖本缺譯號 [0729001] 毫【大】下同,豪【聖】下同 [0729002] 畜生【大】,眾生【明】 [0729003] 四生【大】,眾生【明】 [0729004] 殊勝【大】,殊妙【宋】【元】【明】【宮】 [0729005] 出【大】,悉【聖】 [0730001] 坐【大】,生【宮】 [0730002] 卷第五十三終【宋】【元】【明】 [0730003] 爾時【大】,入法界品之八爾時【宋】,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爾時【元】【明】,卷第五十四首【宋】【元】【明】 [0730004] 音【大】,香【宮】 [0730005] 植【大】,殖【聖】 [0730006] 采【大】,婇【宋】【元】【明】【宮】 [0730007] 陵【大】,凌【宋】【元】【明】【宮】 [0730008] 寶【大】,寶光【宋】【元】【明】【宮】 [0730009] 佛【大】,〔-〕【宮】 [0730010] 壞【大】,沮壞【聖】 [0731001] 淨法輪【大】,正法輪【明】 [0731002] 人天【大】,天人【宋】【元】【明】【宮】 [0731003] 妙身【大】,化身【宮】 [0731004] 不分卷品【宋】【元】【明】【宮】【聖】【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9 冊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輸入,眾生出版社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