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經疏注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七十四(入第四十五經)

○阿僧祇品第三十

△初來意有二一通辨者謂前三品別答前問此下三品總明等覺勝德深奧故二別辨者前既智圓證極此品校量行德難思故次來也又難思佛德菩薩盡窮故亦為遠答變化海故下偈廣明變化大用即其意也又通顯一部之數量故

二釋名者阿之言無僧祇曰數全帶數名若晉本云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兼能問人即人法雙舉及菩薩所問之筭數梵本同此然僧祇是十大數之創首經論多用故以標名亦顯此數即離數故寄無數標名

三宗趣者寄數顯德分齊為宗令知普賢及知諸佛離數重重無盡為趣

四釋經文此下三品總顯深奧即為三別此品明勝德無數次品明盡一切時後品明徧一切處然此三品初一通明佛菩薩德次品正顯佛之勝德兼明菩薩後品唯明菩薩之德所以爾者亦是等覺亦名佛故位後普賢是佛菩薩故今初一品文分為二先問二初牒佛所說

爾時心王菩薩

所以心王問者表數不離心數與非數皆自在故又顯此數統收前後辨超勝故

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至)不可說不可說

所以偏問十者舉後攝初顯無盡故前後文中多用此故故後文云如來演說但問本數[A1]已攝諸轉

△二正明諮問

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

△二答四初讚問成益

佛告心王菩薩言善哉善哉(至)而問如來應正等覺

令入佛所知數者以是圓教所明深廣無涯唯佛方測不同凡小之所能知如黃帝筭法但有二十三數始從一二終至正載[A2]已說天地不容小乘六十[A3]已至無數此有百二十四倍倍變之故非餘測故數終極寄不可說況復偈初更積不可說歷諸塵剎以顯無盡所以佛自答者表難思故又明此品統語因位終德故佛說之

△二誡聽許說

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三敬受尊命

時心王菩薩唯然受教

△四正答所疑二初長行明能數之數廣多

佛言善男子一百洛叉(至)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

問乃舉後難知答則始終具說初言一百洛叉為一俱胝者是中等數洛叉是萬俱胝是億故光明覺品云過一億梵本皆云俱胝故若依俱舍以洛叉為億則俱胝當兆也若兼取一十百千萬等下等數法則通有百三十七數由前易故略不說之俱胝[A4]已下並是上等數法倍倍變故餘如光明覺品中說其中多存梵音但是數名更無別理末後云此又不可說不可說者若類前具牒便有四箇不可說字故譯家云此又二字替一不可說不可說為譯之巧

△二偈頌顯所數之德無盡有一百二十偈大分為二初六偈明普賢德廣說不可盡二初四偈半明能數多

爾時世尊為心王菩薩而說頌言

不可言說不可說(至)一塵十萬不可說

積數自有十重以顯無盡是知上至不可說轉尚約順機據佛所知實無盡故言十重者一初句積不可說至不可說然此應積最後不可說不可說轉而但積不可說者有二義故一取言易故下偈多用故二表言所不及之數故次三句將上所積充滿一切不可說初句標後二句釋謂何者是一切不可說釋云不可說劫中說不盡者三半偈將上諸不可說一一是一剎皆碎為塵四半偈即前一一塵有不可說剎五有半偈將前諸塵中剎一念徧碎為塵六有半偈念念碎塵復盡多劫七有一句明前所碎塵復有多剎八有一句即此多剎復碎為塵九有半偈以多筭數經於多劫數上諸塵云如是數十以上諸塵數劫一塵有十萬箇不可說劫如是重重無盡無盡

△二一偈半顯所數廣

爾劫稱讚一普賢(至)如是乃至徧法界

略舉三重一將上諸劫讚一普賢之德不盡二況一塵中有多普賢三況徧法界塵皆有多矣是知普賢德無盡故若不以稱性之心思之心惑狂亂

△二有一百一十四偈明佛德深廣普賢窮究即廣顯變化之相文二初明果德無礙因位善窮二明果德深廣因能趣入初中分二初果法無礙二初三偈依報自在

一毛端處所有剎(至)種種奇妙不可說

△二明依正融攝即入自在於中五初依中現正

於彼一一毛端處(至)咸放光明不可說

△二有十一偈半明正中現依文二初現蓮華光明

於彼一一光明中(至)不可言說不可說

△二有二偈半現淨土之用

彼如須彌一妙寶(至)皆出光明不可說

△三有五偈依中現正說法調伏

光中現佛不可說(至)調伏眾生不可說

△四有二偈明現時常住

或復於一毛端處(至)復現於化不可說

△五有九偈半明自在調生

彼佛法身不可說(至)於中差別不可說

△第二明因位善窮文分為二初有半偈結前生後

菩薩悉能分別說諸明筭者莫能辨

△二正顯因德於中有十初八偈明帝網身土是起行處

一毛端處大小剎(至)[A5]已所作不可說

又前文明其展徧此明包容文影略耳言毛孔悉能受諸剎等者稱法性之一毛故受多剎而無外不壞相之多剎安徧語者之一毛內外緣起非即離故

△二三業勤勇行

意根明了不可說(至)了達一切不可說

△三有四偈半明應器攝生行

一切眾生不可說(至)利益一切諸世間

△四有五偈半明游方供佛行

普現其身不可說(至)恭敬諸佛不可說

△五有十一偈半明廣修十度行

修行於施不可說(至)念念恒住不可說

△六有二偈半游剎自在行

諸佛剎海不可說(至)雜染世界不可說

△七有四偈明調伏眾生行

了知眾生不可說(至)令眾生淨不可說

△八有七偈半三業深淨行

一一毛孔不可說(至)演說讚歎不可說

△九有八偈半願智自在行

彼諸菩薩不可說(至)哀愍世間不可說

△十有一偈結德無盡

不可言說一切劫(至)不可說德不可盡

△二明果德深廣因能趣入文二初果三初六偈總歎佛德

不可言說諸如來(至)歎佛功德無能盡

△二有三偈別明依報

一微塵中能悉有(至)剎海分布不可說

此中所明蓮華世界賢首如來即是次品最後世界賢勝如來勝者為首其義可知

△三有三偈別明正報

一一剎中有如來(至)獲深智藏不可說

△三明因德趣入於中二初有六偈半明自分行

種種數量不可說(至)一一了知不可說

△二有三偈半明勝進行

能於一時證菩提(至)菩薩一切皆明見

且從相顯略申科判然上諸德德德圓融無盡無盡惟忘懷體之

○壽量品第三十一

△初來意者夫玄鑒虗朗出乎數域之表豈有殊形萬狀脩短之壽哉然應物隨機[1]寧無不形而無不壽故上品彰其實德此品以辨隨機雖積少至多顯時無不徧即前多德之一故粗廣之亦為遠答壽量海故所以來也

二釋名者壽謂報命量即分限染淨土之報壽隨機見之分限以顯無盡之命無限之量壽之量故壽有斯量通二釋也別行經名無邊佛土經即以處顯人

三宗趣者應物脩短為宗顯窮來際無限為趣以就同教且積劣之勝若就別教則脩短圓融故

次正釋文二初集經者敘

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

而心王說者以領旨故佛壽自在故

△二正說三初別舉十剎相望巧明

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月智佛剎為一日一夜

△二舉略顯廣

佛子如是次第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

△三舉其玄極

最後世界一劫(至)大菩薩等充滿其中

且如以劫為日未歷十重則劫不可說況百萬僧祇則最後之剎[A6]已鄰剎海平等故舉普賢等充滿其中者明極位所居由此名為兼顯菩薩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七十四


校注

[0777001] 寧疏鈔作能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