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入第四卷經第三紙)
復次出現寶光主海神(至)眾寶莊嚴身解脫門。
為物供佛。是等施福。得眾寶相。以莊嚴身。
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至)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
巧隨根欲。說法護善。使其長成。
不雜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
謂演深廣法。體煩惱空。梵本偈云。一切世間眾道師法雲大雨不可測。消竭無窮諸苦海。此離垢塵入法門。苦準此文。乃竭苦海。四若見佛境。則惑亡苦息。準現經文。三是煩惱。四是於苦。若依梵本。前苦後惑。既譯人脫漏致使文義參差。故古德云。脫第四頌。結名既同。故知脫第三。
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
恒住波浪。即是普用。水為宮殿。
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癡闇解脫門。
以智滅癡。
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
為行所遷。一切皆苦。菩提因起。則生滅苦亡。便得涅槃寂滅安樂。
普持光味主海神(至)一切眾生諸見愚癡性解脫門。
將智滅癡。未免於見。了癡見性。癡見自亡。真妄等觀。是佛境也。
寶𦦨華光主海神(至)種性菩提心解脫門。
一切眾生。有佛種性。圓明可貴。具德稱寶。佛眼普觀。佛智普示。正因今顯。如出金藏。大心若起。如種生芽。故云出生。緣了二因。為能悟之妙道。
金剛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
了如不取。則心不動搖。湛如渟海。萬德攸歸。故須彌可傾。魔豈能嬈。一念降魔。如本行集。
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
入法界定。如法界徧。
△二偈頌讚佛。
爾時出現寶光主海神(至)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大劫海(至)海潮音神所行處。
△九主河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解脫門。
行成雨法。若霈然洪霔。滅惑生德。若懸河迅流。無所滯礙。
普潔泉㵎主河神(至)令永離煩惱解脫門。
現身息惱。若泉㵎洗心。
離塵淨眼主河神(至)普滌一切眾諸惑塵垢解脫門。
真實滌垢。悲智相資。若碧沼澄潭。空色交映。故名離塵淨眼。
十方徧吼主河神得恒出鐃益眾生音解脫門。
圓音徧益。若崩浪發響。
普救護眾生主河神(至)恒起無惱害慈解脫門。
拯救漂溺。
無熱淨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涼善根解脫門。
善根無惑。可謂清涼。若阿耨達池。永無熱惱。
普生歡喜主河神(至)永離慳著解脫門。
施門無量。令彼無慳。若蘊藻蔆蓮。普令物喜。
廣德勝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歡喜福田解脫門。
行福契實。故無不欣。若深湖廣陂。是為廣德。
光照普世主河神(至)瞋毒者歡喜解脫門。
方便慧力。雜染皆淨慈。彼冤害瞋反成歡。若萬頃波澄。光映天下。
海德光明主河神(至)恒受具足樂解脫門。
總收萬善。令會涅槃。若彼百川。咸會大海。由智廣故。名海德光明。
△二偈頌讚佛。
爾時普發迅流主河神(至)而說頌言。
如來往昔為眾生(至)此海光神之解脫。
△十主稼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柔輭勝味主稼神(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
功德智慧。二種法味。資成佛身。
時華淨光主稼神(至)受廣大喜樂解脫門。
喜樂。由於苦除。
色力勇健主稼神(至)圓滿法門淨諸境界解脫門。
眾生。為所淨之境。
增益精氣主稼神(至)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解脫門。
悲深故通廣。
普生根果主稼神(至)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
下種佛田。必至果無壞。
妙嚴環髻主稼神得普發眾生淨信華解脫門。
智敷物信。獲果稱華。
潤澤淨華主稼神(至)令增長福德海解脫門。
慈眼視物故。福聚無量。慈則恬和怡悅。偈云勝道。
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廣開示一切行法解脫門。
以行成佛故。始成即宣。
見者愛樂主稼神(至)諸惡普清淨解脫門。
懈於修習。憂惱是生。勤䇿諸根。眾惡清淨。
離垢光明主稼神(至)令眾會歡喜滿足解脫門。
隨根為說。遂求故喜。
△二偈頌讚佛。
爾時柔輭勝味主稼神(至)而說頌言。
如來無上功德海(至)此淨光神解脫門。
△十一主藥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吉祥主藥神(至)而勤攝取解脫門。
順情則易攝。逆意則難調。故普觀之。
栴檀林主藥神(至)滅一切眾生煩惱解脫門。
二三可知。
名稱普聞主藥神(至)增長無邊善根海解脫門。
如學者。以名為實賓。大土。以名為佛事。
毛孔現光主藥神(至)一切病境界解脫門。
以慈善根力。放月愛等光。身心兩病。纔念便滅。
破闇清淨主藥神(至)令智眼清淨解脫門。
迷理迷報。二愚盲冥。起惑造業。備受眾苦。佛以正法金錍。開其智眼。令明見三諦。故云清淨。
普發吼聲主藥神(至)令見者咸生善根解脫門。
七八可知。
明見十方主藥神(至)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脫門。
無愛見之大悲。生物德。故名藏。
普發威光主藥神(至)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世醫療治。雖差還生。永滅生德。無先念佛。因病因光。皆是方便。謂佛有無邊相。相有無邊好。好放無邊光。光攝無邊眾。言隨念者。佛德齊均。隨緣隨樂。趣稱一佛。三昧易成。敬一心濃。餘盡然矣。況心凝覺路。闇蹈大方。
△二偈頌讚佛。
爾時吉祥主藥神(至)普觀一切主藥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智慧不思議(至)此發威光解脫門。
△十二主林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布華如雲主林神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
佛德無邊。皆依智海。含德流光。所以名藏。
擢幹舒光主林神得廣大修治普清淨解脫門。
等眾生悲。是為廣大。一一離障。名普清淨。
生芽發曜主林神得增長種種淨信芽解脫門。
一切勝因。皆為佛道。各各心淨。則種種芽生。
吉祥淨葉主林神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解脫門。
一切功德。莊嚴一毛。一一皆然。故佛為德聚。良以佛果攬因。皆圓成非分成。是故一因生一切果。一果收一切因。皆圓融無礙耳。
垂布𦦨藏主林神(至)恒周覽法界解脫門。
智通萬法。是曰普門。客塵不生。故曰清淨。悟如日照。頓周法界。功如佛鏡。說智漸明。明是本明。漸為圓漸。
如莊嚴光主林神(至)而興布法雲解脫門。
知徧趣行。如應布。
可意雷聲主林神(至)演清淨音解脫門。
了音聲性。皆同佛音故無不可意。能令世間皆聞佛音。方云清淨。
香光普徧主林神(至)廣大行境界解脫門。
昔行稱周法界。是廣大境。神通普令物見。倣而行之。如下喜目。即其事也。
妙光迥曜主林神(至)饒益世間解脫門。
眾生諂佞。自不修德。寧有進賢之心。今福智益他。則物我兼利。偈云譣詖。即諂佞也。
華果光味主林神(至)莊嚴功德藏解脫門。
敬念則佛興。佛興則莊嚴德藏。障重者。不念不見。於佛豈無常哉。故應見者。常見也。
△二偈頌讚佛。
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至)而說頌言。
佛昔修集菩提行(至)此味光神所觀察。
△第十三主山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寶峯開華主山神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脫門。
寂而常照故。光無不闡。
華林妙髻主山神(至)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解脫門。
相光熟機。皆慈善根力。如涅槃廣明。
高幢普照主山神(至)心所樂嚴淨諸根解脫門。
修因嚴根。本為順物故。矚蓮目而欣樂。覩月面而歡心。或見諸根一切皆周法界。喜益深矣。
離塵寶髻主山神(至)勤精進無厭怠解脫門。
如空不染。故長劫無怠。
光照十方主山神得以無邊功德光普覺悟解脫門。
癡故長眠。唯福智之能覺。
大力光明主山神(至)顯示一切如來功德解脫門。
上三可知。
普眼現見主山神(至)於夢中增長善根解脫門。
若睡若寤。皆令聞法進行。斯為佛業。如大瓔珞經說。過去有佛。凡欲說法。令大眾眠。夢中說法。令增善根。覺得道果。涅槃亦云。其人夢中。見羅剎像等。亦表萬法皆夢。大夢之夜。必有大覺之明。
金剛堅固眼主山神得出現無邊大義海解脫門。
稱性法門。無邊大義。一音能演是出現也。
△二偈頌讚佛。
爾時開華帀地主山神(至)而說頌言。
往修勝行無有邊(至)入此方便金剛目。
△十四主地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普德淨華主地神(至)普觀一切眾生解脫門。
念念無間。平等普觀。修慈護法。故得金剛之體。金剛即內照之實也。
堅福莊嚴主地神得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
一毛福力。頓現眾福。
妙華嚴樹主地神(至)出生一切佛剎莊嚴解脫門。
證入無生。不礙嚴剎。
普散眾寶主地神(至)令眾生除障垢解脫門。
一向為他。
淨目觀時主地神(至)常游戲快樂解脫門。
觀機出現。名為游戲。
金色妙眼主地神(至)清淨身調伏眾生解脫門。
現淨惑身。方調物惑。
香毛發光主地神(至)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解脫門。
內具德海。現威力身。如地含海潤。發生百穀。百糓苗稼。皆地香毛故。
寂音悅意主地神得普攝持一切眾言音海解脫門。
長行一言。盡攝無餘。偈頌一言。普徧無極。
妙華旋髻主地神得充滿佛剎離垢性解脫門。
𦦨雲普徧。令物離垢為性。
金剛普持主地神(至)法輪所攝持普出現解脫門。
法能攝持心行。如金剛之輪。佛則不動現世。若須彌出海。
△二偈頌讚佛。
爾時普德淨華主地神(至)而說頌言。
此下頌中。亦有二句。結法屬人。可以意得。
如來往昔念念中(至)普持得見生歡喜。
△十五主城神二。初長行十法。有云。脫第九十。頌具足。
復次寶峯光曜主城神得方便利益眾生解脫門。
光等方便。成熟利益。
妙嚴宮殿主城。神得知眾生相教化成熟解脫門。
應病與藥。令得服行。
滿淨喜寶主城神(至)令一切眾生受諸福德解脫門。
護法法存。則物受福德。教理行果。皆有護也。
離憂清淨主城神得救諸怖畏大悲藏解脫門。
悲救無盡名藏。
華燈𦦨眼主城神得普明了大知慧解脫門。
了佛大智。
𦦨幢明現主城神得普方便示現解脫門。
方便現身。
盛福威光主城神(至)得開悟一切愚闇眾生解脫門。
迷真俗理。故云愚闇。佛出開示。令其悟入。本迷無始猶若生盲。雖聞譬喻。竟不識乳。唯佛出世。方能曉之。九準梵本。云香幢莊嚴髻主城神得破一切煩惱臭氣出生一切智性香氣解脫門。謂正使為臭物。殘習為臭氣。智性為香體。利物為香氣。香氣若高山之出雲。稱智性而無盡。臭氣若香風之捲霧。等性空以無邊。煩惱則塵習雙亡。智慧則自他兼利。有本具云香髻莊嚴主城神德開發眾生清淨妙智解脫門。亦□寫之脫漏耳。義不異前。偈云現夢中者。夢是神遊。亦見聞之氣分也。夢中尚調況於覺悟。如迦旃延。為弟子現夢境界等。
寶峯光目主城神(至)破一切眾生障礙山解脫門。
二障五蓋。重疊如山。非智光明。莫之能破。
△二偈頌讚佛。
爾時寶峯光曜主城神(至)而說頌言。
導師如是不思議(至)如是寶峯之所入。
△十六道場神二。
初長行十一法。
復次淨莊嚴幢道場神(至)誓願力解脫門。
出現字兩用。謂有佛出現。即出現莊嚴具。而為供養。佛昔如是。神以大願倣之。
須彌寶光道場神(至)成就廣大菩提行解脫門。
對物成行。令物倣之。施為行先。故偈徧舉。
雷音幢相道場神(至)於夢中為說法解脫門。
夢覺皆化。則時處俱徧。
雨華妙眼道場神(至)眾寶莊嚴具解脫門。
外寶內眼。重重難捨。為物說行。故云能雨。
清淨𦦨形道塲神(至)廣化眾生令成熟解脫門。
清淨𦦨形神。前列中無。謂色相道場。俱妙莊嚴。並為熟物。
華纓垂髻道場神得隨根說法令生正念解脫門。
疑境界者。以唯心為正念。疑法性者。以無得為正念。實則無正無邪。方稱曰正。無念不念。是真念矣。諸念不生。正念方生耳。故隨根雨法。斷疑生智。
雨寶莊嚴道場神(至)普雨無邊歡喜法解脫門。
辯才雨法。稱根故喜。
勇猛香眼道場神得廣稱讚諸佛功德解脫門。
深廣讚佛故。名實雙美。
金剛彩雲道場神(至)莊嚴道場解脫門。
樹王眷屬。並如經初。
蓮華光明道場神(至)而充徧十方解脫門。
即前身徧十方。而無來往。智入諸相。了法空寂也。
妙光照曜道場神得顯示如來種種力解脫門。
佛有無量力故。因行亦然。皆嚴具顯示。既是道場之神故。得道場事中解脫。
△二偈頌讚佛。
爾時淨莊嚴幢道場神(至)而說頌言。
頌亦十一。
我念如來往昔時(至)此妙光神能聽受。
△十七足行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寶印手足行神(至)令見者歡喜解脫門。
初二可知。
最勝華髻足行神(至)一切如來眾會道場解脫門。
內則念念安於理事。外則處處建立道場。
攝諸善見足行神(至)悉調伏無邊眾生解脫門。
舉足下足。海印發揮。諸有威儀。無非佛事。
妙寶星幢足行神(至)普雨眾寶出妙音聲解脫門。
以華以光。雨寶雨法。
樂吐妙音足行神得出生無邊歡喜海解脫門。
眾生無邊。是佛化境。見佛聞法。故生歡喜。
栴檀樹光足行神(至)普覺一切道場眾會解脫門。
圓音警物。等栴檀之香風。暫一熏修。覺身心之調順。
蓮華光明足行神(至)一切眾生令生善根海解脫門。
△二偈頌讚佛。
爾時寶印手足行神(至)而說頌言。
佛昔修行無量劫(至)見[A1]已心生大歡喜。
△十八身眾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淨喜境界身眾神得憶佛往昔誓願海解脫門。
初列處。名華髻莊嚴。或是名廣。略舉其半。或梵音相類。譯者之誤。未勘梵本法門。
光照十方身眾神(至)令歡喜調伏解脫門。
初三可知。
淨華嚴髻身眾神得身如虗空周徧住解脫門。
相即無相故。如空徧住。空非獨虗。亦徧於色。住非分住。一塵亦周。如芥子空。即不可盡。身與法性。不可分故。
無量威儀身眾神得示一切眾生諸佛境界解脫門。
威儀施作。無心頓現。斯即佛境。難以言思。
最勝光嚴身眾神(至)飢乏眾生色力滿足解脫門。
佛為良田。出世難遇。一興微供。果獲五常。略言色力。亦有常命安樂辯才。此五皆常。方云滿足。受報無盡。故悉離貧窮。
淨光香雲身眾神得除一切眾生煩惱垢解脫門。
齒光除垢。表所說淨故。
守護攝持身眾神得轉一切眾生愚癡魔業解脫門。
有染於五塵。無慈於六趣者。愚癡魔業也。體五欲性。虗[A2]己兼亡。彼業斯轉。[1]而名云守護。攝持者。善守根門。攝散持德。則遠魔矣。然魔事惑。不出三毒及慢。魔惱眾生。不出三事。謂上妙五欲。及諸苦具。為說邪法。則三毒是生。三毒內著。即為魔業。今守護覺察。魔如之何。即偈中解脫道也。
普現攝化身眾神(至)顯示莊嚴相解脫門。
此有三意。一身雖周於法界。多示為王。攝御自在故。二八相。處於王宮。俯接物故。三法界。菩提樹下。法王宮故。
不動光明身眾神(至)皆令生清淨善根解脫門。
迷於本空。故有妄苦。無漏本有。是淨善根。
△二偈頌讚佛。
爾時淨喜境界身眾神(至)而說頌言。
我憶須彌塵劫前(至)不動光神所觀見。
△十九執金剛神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至)無邊色相身解脫門。
見如來身普現非別。豈唯凡現之處即無邊相。亦隨一一色相。皆無有邊。
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至)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
上三可知。
妙臂天主執金剛神(至)開悟眾生解脫門。
初卷中。名諸根美妙。但云妙臂。文義俱闕。又如天主。以現為世主故。
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至)咸盡無遺解脫門。
法海深奧。槃節差別。巧說令現。無有遺餘。
大樹雲音執金剛神(至)攝一切樹觀解脫門。
約神。且說寶飾為嚴。巧攝[A3]己眾。約佛。方便相好為嚴。無不攝也。
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至)皆具足明了解脫門。
因深故。大福為能嚴。果勝故。德相皆明足。
密𦦨吉祥目執金剛神(至)為現威嚴身解脫門。
惡謂十惡。險者惡之因也。能陷自他。及險道故。
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至)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
若以現文。則摩尼髻是所雨。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亦得髻是能雨。一切菩薩嚴具。是所雨。表菩薩智光圓滿故。
△二偈頌讚佛。
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至)而說頌言。
汝應觀法王法王法如是(至)示佛所行處。
第六偈。云漩澓者。水之漩流洄澓之處。一甚深故。二迴轉故。三難渡故。法海漩澓亦然。一唯佛能究故。二真妄相循。難窮初後故。三聞空謂空。則沈於漩澓。聞有謂有等。皆類此知。故云一切差別義也。異生眾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 冊 No. 234 華嚴經疏注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八主海神二初長行十法。頌脫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