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鑑法林卷七十一
大鑒下三十六世
信州博山無異元來禪師(壽昌經嗣)
因登廁覩上樹人大悟。見壽昌。昌曰近日如何。師曰有箇活路祇是不許人知。曰因甚不許人知。師曰不知不知。
寒松操云。若論者條活路。非但他師資拈弄不出。直饒達磨到來也做手脚不及。
古宅門開趁曉行。風飄香帶錦衣輕。高情人話滄洲上。碧海雲空柳絮橫。(全越祖)
逼歲不堪殘臘盡。梅花喜見綻枝頭。錦衣公子恣狂態。勒馬翩翩雪徑遊。一歌一曲。故友是投。醉眠村酒樂悠悠。(南菴依)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黑歷智)
獨步空堦曙色微。風高卉木露全機。轉身不蹋來時路。贏得清風滿袖歸。(寒松操)
山月縞中庭。幽人醉初醒。不是怯春寒。愁蹋梅花影。(誕登清)
博山因壽昌以玄則禪師答僧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話命頌。師衝口頌曰。殺活爭雄各有奇。糢糊肉眼何能知。吐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蹏。
棲霞成云。掀翻海嶽須還㧞地之才。驅走雷霆要有滔天之作。博山此頌㧞地之才有矣。滔天之作具矣。要五百年名世。鳳舞岐山。十萬里傳心。龍吟枯木。又須別有話會處始得。
轉天關還他作者。掀地軸須是其人。恁麼龍爭蛟鬬。那知鱉苦魚辛。廓情塵。鍛凡煉聖。掃玄路。雷卷雷轟。咦。會見皇風成一片。山青水綠舊乾坤。(慈雲文)
龜毛拂上。兔角杖頭。面皮撥轉。自在風流。(興善康)
博山因僧問如何是道。師曰紅綃。曰紅綃莫是道麼。曰不是道。曰既不是道因甚麼答以紅綃。師曰因你問道答你紅綃。
回雁高飛太液池。新花低發上林枝。年光到處皆堪賞。春色人閒總不知。(南菴依)
江南春動雪初消。澹蕩風光夜色饒。遊子貪觀天上月。那知春色在梅梢。(寒松操)
一度咨詢一度親。樓臺烟雨釀春溫。無端掩映池塘裏。梳羽鴛鴦入畵屏。(靈燄燭)
建陽東苑晦臺元鏡禪師(壽昌經嗣)
因有省。以偈呈壽昌曰。識破不值半文錢。可憐摸索幾多年。宗流盡是欺心漢。說甚祖師別有禪。昌曰你且道那裏是趙州勘婆子處。師厲聲曰和尚莫作怪。昌為大笑曰。參禪要到者一著。始不受人牢籠。師禮拜。
棲霞成云。東苑被壽昌冷地一錐。若無後語。禍事禍事。
自掘深坑自活埋。偷生無計怨誰來。翻身拾得泥團子。錯認驪珠作寶懷。(慈雲文)
烏藤七尺趁閒行。打雨敲風過一生。轉過溪橋逢舊友。忽然蹋斷艸鞵筋。
東苑見僧來便曰。者漢子失了魂。來者裏作甚麼。僧擬對。即以棒逐去。
鼇頭一醉曹山酒。家業渾然不知有。憑將此個奪魂丹。電雷却教顛倒走。休亂走。道道。(梅逢忍)
赤骨聿雙窮相手。精光邋遢一藤根。全身坐斷鬼門路。要與閻浮人返魂。(海慧惺)
福州鼓山永覺元賢禪師(壽昌經嗣)
師讀法華經。至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遂問昌曰。如何是清淨光明身。昌挺身而立。師曰祇此更別有。昌起行。師當下豁然。如釋重負。隨入方丈通所得。昌遽棒之三。曰向後不得艸艸。仍示偈曰。直饒跨上金毛背。也教棒下自翻身。師疑之因甚。更要棒下翻身。越四載因過延津聞僧誦經曰。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徧至十方諸佛世界。由是徹見壽昌用處。
自從拾得摩尼寶。一到延津徹底傾。赤骨貧來無一物。依然眉下露雙睛。(覺海文)
四月新荷香滿池。熏風拂拂透羅帷。黑甜驚起心何快。說向時人幾得知。(葉舟順)
懸巖碧落眼生花。吞吐三千曉嶂霞。個裏分明原底事。從他門外駕三車。(真嬾定)
一步行來一步高。誰知棒下不相饒。臥龍得水興波浪。舶主輕舠過海潮。(即成見)
是二音聲閉口談。清光搖落海門寬。一時彈指全機露。棒下翻身毛骨寒。(子愚喆)
大鑒下三十七世
苕溪指南明徹禪師(雲門澄嗣)
一日同麥浪懷侍雲門次。門曰。老僧四大不調和。汝能療否。師曰蒼天蒼天。浪曰譫語作麼。門曰不如者箇不識字底。
誕登清云。瞑眩之藥難瘳不治之疾。雲門結胸之症漫以參苓是投。無怪雲門自用硝黃。
青天白日鼓風雷。雲鎖蒼山霧鎖巖。俊鳥𠴨𠴨啼不徹。分明有眼不曾開。
老子一身三雜病。兒童競進三陳湯。料當祇得三年活。淚盡難辭哭彼蒼。
夜明符執在機先。深入洪波浪潑天。縱使鯨鯢能變化。一鉤搭上釣魚船。
明因寺麥浪明懷禪師(雲門澄嗣)
示眾。洛陽牛犢食禾頭。荊益田疇減半收。舜若多神枵腹死。江河淮濟淚長流。
誕登清云。明因借別家墳墓。哭自[A1]己心事。瞞不干涉者即得。倘遇彼之親眷。未免令人絕倒。
一段真風畵不成。明吹暗度送君行。泥牛吼破澄潭月。石馬加鞭不進程。(天寧鴻)
佛日石雨明方禪師(雲門澄嗣)
住雲門時因黃端伯訪。問明頭來時如何。師曰耶溪不許扁舟宿。曰暗頭來時如何。師曰此去錢塘尚隔津。
青門林云。橫抽寶劍不犯鋒鋩。須讓作家居士。發揮偏正。宏闡先宗。還他沒量師翁。諸仁還識二老落處麼。若也識得。正如楊修見幼婦。自然一覽便知妙。設若未委。更聽一頌。
一語投機話更長。白蘋紅蓼滿瀟湘。月船夜半乘風去。不犯東西用意良。
佛日因僧問如何是主中主。師曰江南不曾帶得來。曰為甚不曾帶來。師曰也虧你。
萬花叢裏沽村酒。九曲河邊泊釣船。醉把絲綸隨手擲。蓑衣斜挂夕陽天。
佛日初閱楞嚴。至如汝文殊更有文殊處。身心世界打成一片。後因病。值雲門上堂曰放下。著師通身慶快。呈偈有會得竿頭舒卷意。放生原是釣來魚。門痛加呵斥。後聞僧舉大慧剝茘枝話。遽然軒渠一笑。
萬仞峰頭擲釣竿。茘枝吞吐逼人寒。烟蓑箸笠斜陽外。狼藉珊瑚碧玉盤。(好木材)
蘆灣深處月三更。紅蓼花開江水清。尀耐若耶溪上客。箕裘續得振家聲。(谷雲清)
月映澄潭徹底清。金鱗夜靜向光行。忽然一躍翻身轉。便是桃花浪裏鯨。(雨樵愚)
因風凝寒。冰結不瀾。玉龍遊泳在深潭。迅雷擊發蒼溟窟。大放鯤鯨吸海乾。(雪筠赤)
一聞放下便抽身。罷釣歸來別有春。舒卷竿頭無限意。海天空湛月華新。(輻虗轂)
佛日因僧問如何始得不染污去。師曰巡人犯夜。
岸眉乳云。白刃橫施鋒鋩不露。須是師翁始得。芝山又且不然。有問如何始得不染污去。但道新荷擎雨蓋。風動遠香生。
佛日問白巖甚處來。曰贛州。師曰崆峒和尚即今在甚麼處。巖近前問訊曰恭惟和尚起居萬福。師曰錯了也。曰情知和尚慣壓良為賤。師曰錯錯。
相逢[A2]圯上敘情餘。納履分明要抑渠。逗到末梢無可奈。殷勤只得授仙書。(獨芳櫟)
佛日再住天華。因僧問。石繖已收。天華再布。盡力舉不起底句。乞師指示。師曰班門弄斧。曰。西河震㖃未為奇。北斗藏身猶是鈍。師曰賣油娘子水搽頭。曰。恁麼則知恩有地。酬價無涯去也。師曰大眾看取者僧。
惟一楫云。者僧雖能看孔著楔。始終要見盡力舉不起底句子。未免錯自承當。寶壽毫力不著。轉轉有出身之路。檢點將來。猶未劋絕。或有問山僧。石城已離。寶泉復到。如何是盡力舉不起底句。但向道試看道人巖畔月。夜來清照飲牛溪。
杭州愚菴三宜明盂禪師(雲門澄嗣)
因僧問二親俱喪時如何。師曰好箇消息。曰還假保任否。師曰一翳在眼空花亂墜。
堂上[A3]已無親父母。眼中撥出翳空花。行盡三更明月路。黑漫漫地渡流沙。(海慧惺)
愚菴問僧何去。僧曰弁山。師曰吾有一信煩帶得麼。曰得。師震威一喝。僧罔措。師轉身便行。僧至弁山如前舉畢。山曰。者漢若來。可居第一座。
維新起云。愚菴師翁太虗空裏著色。弁山伯祖沒絃琴上知音。若是起上座又且不然。待僧云得。便就地畵一圓相而坐。不惟使者僧立身有地。亦且鴻信可通。何故[妳-女+口]。回頭盡屬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輕財不吝因家富。點額無依窮子哀。徒自竛竮晤親友。訴衷情又被穿顋。(肇暹昇)
鼻頭拽脫笑呵呵。俊逸風流有許多。昨夜大蟲遭虎齩。天明不見舊時窠。(正觀喆)
愚菴參雲門。進堂約不語戒。正提撕。忽門入堂。高聲曰放下著。師不覺掀眉一笑。門問。懹州牛喫禾。為甚益州馬腹脹。師曰問取露柱。曰。祇如樹倒藤枯。畢竟句歸何處。師曰長江翻白浪。曰尚疑你在。師遂呈偈曰。觸處逢伊識得伊。石繖峰前一帶溪。門遂揄之。師拂袖出曰。落花無限春山暮。就路還家聽鳥嗁。
石繖峰高萬木秋。耶溪溪畔毒龍游。落花無限春無限。樹倒藤枯笑未休。(雨樵愚)
震法雷兮雨法雨。玻璃盞貯獅王乳。僻愛蘇堤山水閒。風流月夜誰堪語。(乾予裕)
掀眉一笑達心空。抹過須彌不露踪。滄海蹋翻藏不得。逆流洞水鎮寰中。(幅虛轂)
東山爾密明澓禪師(雲門澄嗣)
因探友德清。舟中聞鑼聲有省。舉似雲門。門曰此夙根所致耳。尚須知有向上一著。師唯唯。一日門上堂曰放下著。師忽全身脫落。作偈曰。夜半霜寒月忽低。行人到此盡遲疑。翻身蹋斷來時路。點點星暉斗柄垂。
鑼聲驚起碧潭龍。頭角崢嶸宇宙空。作浪雙江無遮覆。琵琶曲裏顯宗風。(雨樵愚)
決志參詢寢食忘。銅鑼聲裏證圓常。竿頭月映耶溪水。流出光華滿大唐。(爾卓璨)
鑼聲一擊豁心空。古鏡堂前不樹功。直待虗空成粉碎。一毫頭上定綱宗。(崇効玉)
爾密示眾。立功勳。存照用。大似緣木求魚。收視聽。除聰明。何異牯牛取乳。又道。道非見聞覺知。不離聲色言語。據如上說。畢竟如何行履。良久曰。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兒盛將歸。
青山疊疊水重重。說與行人路不通。莫若歸來桑柘裏。村歌社舞樂從容。(海慧惺)
香雪具足明有禪師(雲門澄嗣)
因僧問久滯不通時如何。師曰數珠在手。曰音聲未息時如何。師曰葶藶子。曰六牕未靜時如何。師曰相見了也。
等閒𢹂手入紅塵。步步相隨不是親。終日與渠離不得。有時發笑有時瞋。(界弘量)
海客臨淵問路頭。漁翁一一為君酬。可憐不遇弄潮手。直至而今在半途。
機輪軋軋暗相投。話到傷心淚欲流。一陣金風吹落葉。天涯何處不驚秋。
弁山瑞白明雪禪師(雲門澄嗣)
參雲門。門舉斬貓䛡。師於言下知有。將蒲團拋出曰。一語下徐州。後於過橋次。門曰。谿水潺潺。汝試道看。師曰。敲空有響。擊木無聲。門笑而頷之。越六日。師聞鐘聲乃大徹。
耶溪水清清。過於水弁。嶽山高高過於山。敲空有響兮大地咸聞。擊木無聲兮搗碎須彌。相將父子兮越國風流。拋出蒲團兮月照蜃樓。蹋徧天涯路。收回一指頭。(石嵩乾)
爐火均調煉鐵錘。重輕分兩不曾虧。等閒拋出青霄去。打落天邊白鳳兒。(拙菴朴)
鐘聲吼出迸雲雷。曠劫無明當下灰。跨脚上船便歸去。閻浮在處却春開。(圓鑑達)
蒲牢驚落午天星。百丈山頭亂點金。不看花梢流夜月。且張石繖蔭天人。放牛歸馬寰中主。打鳳羅龍化外賓。倒騎虎頭收虎尾。家聲何處不新新。(獅乳器)
金鐘一扣透雲門。擊木敲高格外論。水過橫橋流不悉。清聲朗朗古今存。(世調迪)
虗空粉碎得無由。却使蒲團笑未休。一擊鐘聲天地淨。花梢明月五湖秋。(超目諳)
弁山問萬仞壁。園房下事作麼生。壁曰清明下種。師曰佛法不似者箇道理。曰二年一春。師曰未離聲色在。壁拈起棗子曰者箇喚作色得麼。師曰不喚作色喚作什麼。壁曰青州有。
兩刃交鋒勢莫休。旌旗閃爍海山愁。一聲戰罷歸來晚。明月清風滿御樓。(宗楷元)
將軍雖有收番志。怎奈番人不肯降。戰罷歸來天未曉。滿庭狼藉盡刀槍。(慈雲文)
烟波江上泛輕舟。慣向驚人浪裏遊。但得竿頭逢稱意。不須輪櫂下青州。
弁山晚參。一葉扁舟浪裏顛。絲綸拋去看浮錢。鉤頭忽爾金鱗現。不負漁翁冒晚煙。遂以拂子作擲釣勢曰。山僧今夜拋鉤擲釣。莫有負命底鯤鯨麼。出來吞啗看。時有僧出禮拜。師曰元來是箇蝦蟇。
樂禪耀云。駕無底船。撒漫天網。老漢固是善為。撿點將來。大似無風起浪。者僧雖是慣入洪波。不合貪他香餌。一釣便上。縱使有金鱗之作。未免甘作蝦蟆。彼時若遇山僧。便好奪却拂子。掀倒禪牀。管取老漢一場懡㦬。
想見田門鼎食喧。大開東閣待英賢。當時不有雞鳴客。朱履三千也枉然。(慈雲文)
弁山晚居崆峒時。以禪版東敲西唱。凡有僧請益。亦敲禪版示之。
雲巖祥云。虗靈神會。妙應無方。不知支那國裏有幾許世界。正恁麼時。還有知弁山落處底麼。霜天月落夜將半。誰共澄潭照影寒。復頌。
一聲鐘徹曉天星。拜別丹墀不奉君。自此寒光空大野。優曇悉向火中生。
弁山因居士問一念未起時如何。師曰石人戴鐵帽。曰渾然忘念時如何。師曰夜半日頭落。
雲巖祥云。弁山師翁意欲與伊拈却炙脂帽子。脫下鶻臭汗衫。殊不知。月明山靜夜。空淚子規聲。
弁山上堂。飄零黃葉振古佛之家風。遊衍行雲顯當人之面目。快覩戒珠晃燿罏岳。崔嵬一道神光貫穿今古。雖然。更須知有轉身一路。且作麼生是轉身一路。化功歸[A4]己琴堂冷。退位朝君古殿寒。
雲巖祥云。芳叢俱斂艶。枯木有花開。劫外春風吹散一湖冰月則固是。若論轉身一路。須是讓別人道去始得。
弁山參金粟。適上堂次。師出眾便喝。粟便打。師又喝。粟又打。師曰者老漢敗闕了也。便歸位。
福善品云。黑豆未生芽。青黃的辨。龍馬忽浮圖。誰分奇偶。果乃寶印當陽。那管千差異致。二大老驀劄相逢。逗到節角交頭。灼然賓主不異。祇如弁山道敗闕了也。且道敗闕在甚麼處。放去直衝金鼓陣。收來卷却萬鋒威。
弁山因僧問如何是不思議境界。師曰螺螄吞大象。
當頭不顧按龍泉。劈破虗空血濺天。鐵壁銀山俱粉碎。毗藍風起電機旋。(珙堂樹)
弁山一日指桃花示眾曰。靈雲見桃花悟道。諸人見桃花因甚不悟。一僧曰和尚見桃花時如何。師曰老僧不曾眼花。曰爭奈即今何。師作咳𠻳聲曰。老僧有病。出去。
昔日靈雲曾失眼。如今舉起誑兒孫。時來一陣摧花雨。又見飛英落滿村。(雪岸睿)
弁山到金粟。值擡船次。問虗空駕鐵船時如何。粟便打。師接住拄杖曰。波浪湧千尋時如何。粟欲打。脫拄杖不得。師曰情知和尚無下手處。粟曰且道承誰恩力。師彈指一下。
碧空雲外玉輪懸。萬里銀河浪拍天。兩岸蘆花兩岸雪。扁舟應逐好風還。(雪岸睿)
弁山上堂。月鉤雲餌整常拋。湛水澄潭正寂寥。有時浪裏吞鉤去。收卷絲綸喜氣高。大眾。且道收綸卷釣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柳條橫串花籃裏。街坊高叫賣新鮮。
香餌閒拋逐浪浮。水深魚密暗吞鉤。老漁得意歌歸去。明月蘆花滿釣舟。(慈度傳)
瀛山雪關智誾禪師(博山來嗣)
初參博山。事槽廠。因見磨鼻拽脫忽有省。呈偈曰。直下相逢處。由來絕覆藏。舌頭原是肉。嚼碎也無妨。一日山令首眾問。如何是人天眼目。師曰頂門上。曰還假照鑑也無。師曰山不見山。曰不虗參見作家來。師掩耳而出。
夕陽斜畔路頭賒。東望鄱湖水似車。蹋碎山前行履處。幾回風月落梅花。(殊音宜)
銀山雪夜結冰花。磨鼻呵呵笑作家。昨日藍關無阻礙。朝陽傾刻是天涯。(禪指培)
幾度歸家未到家。乾坤推轉轉周遮。自從蹋碎梅花月。青白眼中愛著沙。(崇効玉)
方塘細艸夕陽斜。隱隱柳梢歸暮鴉。脚下芒鞵宜緊捎。肯隨明月蹋蘆花。(維新起)
磨盤無脚顛倒走。拈得鼻孔失却口。擉瞎人天正眼睛。虗空大作獅子吼。(海慧惺)
淮安檀度嵩乳道密禪師(博山來嗣)
因[A5]采茶次。忽白雲從㵎底起。師覩之有省。呈偈博山。山曰。者且置。祇如一口氣不來。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師曰不向和尚通去處在。山曰莫便是你安身立命處麼。師曰道密終不作此見解。山曰好與三十棒。
㵎底白雲生嶺上。橋邊樵子過前溪。仙源望去無他樹。萬丈龍湫家最西。分付遊人看路滑。幾多天外著雲迷。笑殺倚門傍戶漢。只將鶴唳當鶯啼。(南菴依)
白雲㵎起豁雙瞳。謾謂安身不與通。父子機關真險峻。烏藤三十闡宗風。(弘機猷)
檀度上堂。枯木寒巖時節至。春風吹起律筒灰。石人撫掌呵呵笑。莫認春牛是土堆。
誕登清云。恁麼為人。只有殺人刀且無活人劒。誕登不然。春牛只是土安排。及節逢時亦俊哉。贏得東風生大野。百花香自此中開。
浪高巴峽洪波滾。倒卷煙霞帶日傾。兩岸未歸江上客。更聞猿叫斷膓聲。
檀度因僧問如何是類墮。師曰靈犀翫月。曰如何是隨墮。師曰木馬遊春。曰如何是尊貴墮。師曰坐不當堂。
誕登清云。以折箸攪滄溟。能使魚龍知命。則不無嵩祖。只是未愜曹山之意。顧左右云。者裏具三墮。
太平治業元無象。野老家風古至淳。只管邨歌并社飲。那知舜德與堯仁。(天寧鴻)
長慶宗寶道獨禪師(博山來嗣)
因僧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震聲一喝。
一喝當陽誰會得。忙忙宇宙錯商量。秋風昨夜來何處。大地如銀一片霜。(德實信)
風掃陣雲清。海嶽龍施膏。雨潤蒼生。枯枝朽石渾無賴。徒費雷公電女情。
獨峰竹山道嚴禪師(博山來嗣)
嘗牓三問勘驗方來。一曰。獨峰路險。把關令嚴。欲到者試借公驗看。
水陸一般到帝京。寒風朔雪不勝情。磨穿脚底何如坐。得意方知手眼精。(正觀喆)
青山突屼水長流。翠竹黃花爛熳秋。此景此時人得意。百年公子忽封侯。
回龍古航道舟禪師(博山來嗣)
因僧問。真覺有言。石卵爆盡。檉枝掃地。吾當再來。師今繼席。莫再來麼。師曰誣人之罪以罪加之。曰恁麼則據款結案也。師曰一狀領過。
石卵爆開黃鶴去。檉枝低亞鳳凰來。白蘋紅蓼秋江冷。鐵笛無端奏落梅。(海慧惺)
逢場作戲逞英豪。兩陣交鋒志氣高。今遇太平無象日。旌旗不動酒旗搖。(德實信)
蕩盡家園赤骨貧。白雲巖下暗移身。蹋翻鳥道虗空轉。錦繡乾坤絕點塵。(崇効玉)
古航因博山上堂。師出問。鐘未鳴。鼓未響。還有佛法也無。山曰。木人井底吹。石女溪邊舞。師曰語中玄一句如何道。山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德實信云。博山高高山頂立。立不見頂。古航深深海底行。行不溼脚。要問佛法二字。猶欠悟在。
春暖相呼出翠微。時行時坐渾忘歸。黃昏一陣東風雨。難免渾身透溼衣。(誕登清)
枯木寒巖絕點塵。凍雲深鎖嶺頭春。冰肌梅萼傳音信。隱隱馨香冷醉人。
鳳樓高卷曙光寒。太古文明見也難。直入禁闈忘扃鎖。彤雲翻作雪花看。(天寧鴻)
博山雪磵道奉禪師(博山來嗣)
聞雞鼓翅叫。大悟曰。柏子焚殘燄欲無。鄰雞忽聽一聲呼。昔年錯認驢覰井。今日方知井覰驢。
譙樓鼓歇夢初醒。忽聽雞聲報曉鐘。莫道井驢從此悟。井驢拈却始心空。(非臺鏡)
冶父星朗道雄禪師(博山來嗣)
因僧問。跨虎頭收虎尾猶是時人窠臼。如何得絕斷眾流萬機寢息。師曰如汝所問。
云冶父卸却頂上鐵枷。要且無人証盟。
勞勞亭上十分春。忍把離情付水濵。唱罷陽關三疊曲。借他官柳送行人。(海慧惺)
夾岸桃花紅似火。滿堤柳絮白如銀。天風一陣來何處。狼藉枝頭多少春。
朗師機慣得其便。却將貓尾拌貓飯。獲兔蒼鷹早[A6]已歸。幾多犬被枯樁賺。(非臺鏡)
金陵天界覺浪道盛禪師(東苑鏡嗣)
因荊國主請陞座。僧問。今日荊國主設齋。還有受得王者供養也無。師曰。香風吹萎花。更雨新好者。曰恁麼則梵王帝釋皆當稱讚也。師曰莫怪山僧不下牀。
紫琈岠云。寧可戴角披毛。斷不肯瞎却一師僧眼。浪老人較些子。者裏則不然。還有受得王者供養也無。有甚饆饠䭔子快下將來。
內使頻添寶鴨香。彤庭月落正當堂。有人借問宮中事。尊貴天然懶下牀。(海慧惺二)
出處何如聚處多。各擡身價歎懡㦬。風流不在搽𧹬粉。只要情真對阿婆。
淩雲鳳閣奏簫韶。引出仙姬越㨾嬌。細語含情歸洞府。惟聞環珮響飄颻。(金鐸文)
天界參東苑。苑問曾聞博山提唱維摩經否。師曰曾聞。苑曰彌勒得一生受記作麼生。師曰大有人疑著。苑曰你又恁麼去。師異之。圍爐次。師舉古德劫火洞然話。有云壞。有云不壞。此意如何。苑曰你又恁麼來。師後呈生平所見。苑然之。
黑白分明神妙局。當頭一著似難逢。巖前快遇知音者。斧爛柯銷看不窮。(亭山充)
虎嘯巖前興獨誇。驀然枯木產新芽。親承雨露空今古。別轉生涯吹玉笳。(無葉花)
悟了還須出見人。武夷山裏喪家珍。誰知一種生涯別。夢筆花開大地春。(智圓鑒)
一語機投志可酬。家私蕩盡轉風流。夜來石女呵呵笑。萬里天邊擁玉樓。(子愚喆)
天界因僧問。如何是大藏教詮不出底意旨。師曰淚出痛腸。曰末後拈花又作麼生。師曰要頭斫將去。
堪嗟認影迷頭人。指出重關又問津。恨殺口門生太窄。只將肝膽一時傾。
花冠卸却忘尊貴。輸與傍人坐翠微。大義經詮重剖露。言言見諦不相違。(弘鼎教)
天界一日問僧。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你道香嚴在那裏安身立命。曰。錐也無。立甚麼命。師曰亡命漢向艸裏輥作麼。曰何處是艸裏輥。師曰黃連作馬鞭。
玉管頻吹劫外心。喚回枯骨作龍吟。雲蒸碧海無人會。空引金波貫古今。(普濟龍)
蹋碎乾坤絕點塵。無踪跡處莫藏身。蟭螟眼裏翻筋斗。躍馬揚鞭過孟津。(崇効玉)
太平無事傳邊將。苜蓿烽前立信旗。喝起陣雲彌海上。一聲鼙鼓挫全師。(海慧惺)
太平時節論干戈。萬里沙場艸也無。若是久經行陣者。收兵惟在一聲鑼。(正覺喆)
開元為霖道霈禪師(鼓山賢嗣)
上堂。無見頂相箇箇圓滿。為什麼我顯汝隱。鐙王座子人人有分。為什麼我坐汝立。知麼。鏌鎁未出匣。游絲千萬丈。等閒拈出來。一斷一切斷。
明月清風孤嶼外。白雲流水斷橋西。寒光一片明如鏡。混不得兮類不齊。(崇効玉)
子陵深隱富春山。閒把絲綸釣碧灣。蝦蠏寥寥秋水靜。空將明月伴鉤還。(慈雲文)
宗鑑法林卷七十一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66 冊 No. 1297 宗鑑法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CBETA 提供基本句讀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