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的名義
「慈宗」,就是「彌勒宗」。梵語彌勒,此譯為慈氏,依據慈氏為宗,乃立「慈宗」的名義。民國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學院,選集瑜伽真實義品以明其境,菩薩戒本以軌其行,彌勒上生經以明其果,叫做慈宗三要。在敘文有幾句話:「遠稽乾竺,仰慈氏之德風;邇徵大唐,續慈恩之芳燄;歸宗有在,故曰慈宗」。是定這個慈宗名義的緣起。在平常看起來,慈宗似乎就是慈恩宗,其實不然,慈恩宗是唐高宗皇帝建大慈恩寺於[A1]陜西長安,時玄奘三藏大宏新譯經論,高宗請玄奘法師住持大慈恩寺,其高足窺基法師繼起,都稱慈恩大師;主弘法相唯識教觀,此慈恩宗之所由立名也。但與慈宗雖不無小異,亦實有密切關係,然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薩,以上生內院,比如念阿彌陀佛以求生極樂世界,專以阿彌陀佛為宗奉,持名、觀想之所念皆在阿彌陀佛,此亦如是,專在慈氏如來。玄奘、窺基法師雖亦生兜率,然習法相唯識者不一定以上生彌勒內院為宗;也有宗慈氏生兜率的不習法相唯識。中國淨土初祖廬山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法師,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內院,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氏宗流行的事實。考求生西方彌陀淨土的盛行中國,在唐朝善導大師以後,唐朝以先還是修彌勒宗的特多;如中國唐以前的古像以彌勒為多,後唐以後才雕刻彌陀或西方三聖像,所以現在依慈氏為宗的慈宗淵源甚古。
法相唯識教觀,都依慈氏為根本。故慈宗可以包括慈恩宗;慈恩宗則不能該括慈宗。今慈宗三要乃舉其最宗要的三種,已備經律論三藏:真實義品明教理、屬論,菩薩戒本軌行持、屬律,上生經修證上生果、屬經。再推而廣之,則唯識宗所依的六經十一論——華嚴經、解深密經、厚嚴經、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大乘阿毘達摩經,十一論謂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論、顯揚聖教論、辨中邊論、成唯識論、百法明門論、唯識二十論、集論、雜集論、攝大乘論及觀所緣緣等——,慈氏菩薩所說金剛經論、現觀莊嚴論等法性經論,以及經、律、論三藏中之宣說慈氏行果者,都是慈宗的法藏。然這還不過就慈宗的主體上說,若依全體廣用來說: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宏揚的法門,教化之生類,都付囑慈氏菩薩。在各種經律上也都講到彌勒菩薩的因緣:如無量壽經中,佛以彌陀淨土付囑彌勒菩薩宣揚;禪宗的初祖迦葉尊者,也肩持釋迦佛衣入定雞足山,以待彌勒當來下生成佛時候出來交付。所以,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稱大小性相顯密禪淨等法門,皆為當來下生彌勒佛所承前啟後的慈氏宗之所宗;現在一切五乘、三乘、大乘性相顯密的佛法,都是彌勒菩薩所擔當宣揚的佛法,由是融攝各宗派以慈氏為大歸依處。
觀察古今流傳世界之佛法,在印度流行有三個五百年不同:初五百年三乘或小乘的佛法,現在流行世上是錫蘭緬甸暹羅等處。第二五百年,龍樹、馬鳴、無著、天親等出世,將佛滅後隱沒的大乘佛法發揚光大出來;即現今流行中國、日本、朝鮮等者皆是。笫三五百年,顯密大乘並行而密宗獨盛的時候;今流行西藏、西康、青海、蒙古之佛教,皆是。此諸佛法皆應各時各地之機宜而差別;溯其根源,都從釋迦佛大圓覺海之所流出,而皆會於一生補處慈氏菩薩為承前啟後之總樞。如是觀察隨機攝化的佛法,皆可得證無上菩提之果;而向來宗派的區別,也可不須執定的是一非餘了。
由是以觀一切佛法,可分三類:一、為世出世間共修之五乘法,二、為出世共修之三乘法,第三、為不共大乘法。一大乘法於其偏勝又可分境、行、果三,其實仍是互攝互涵的:例如真實義門理境,其中也有所修法空觀及四攝六度等行,由行趣證離言法性,終得涅槃菩薩妙果。菩薩戒本注重於行,但是也有境與果的意義,先觀境、發大菩提心,才修菩提戒行,行滿自然得果。彌勒上生經屬於得果,然慈氏之現在一生補處果、當來究竟佛果,也莫不由自證離言之理境,而方便設立教化有情之內院淨土使上生者得不退菩薩果位,亦由修行以成。經云:於釋迦法中發菩提心者,行十善者,皆得往生兜率淨土。依境起行,由行趣果,雖然互相通攝,也有各各特殊處以分齊限;大略可分五乘、三乘、一乘,及一乘的境、行、果的區別。也有經論可為共不共佛法總綱要之概論者,慈宗即以此共不共法總明一切佛法義理淺深之意旨,故慈宗就是一切佛法的總樞機。也就是從釋迦佛大圓覺海中,流布於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全體大用、皆會歸宗依於當來下生慈氏佛,謂之曰慈宗也。
(附註)此文原為「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的第四節,今離出獨立,題目仍舊。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第 X09 冊 No. TX09n0006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第16卷-第49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