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門論的宇宙觀
交蘆子曰:百法明門論,天親大士作也。法者、軌範物解,任持自性;故法與物,異名同義,百法猶云百物耳。列舉此百法者,則以統攝群有也。統攝群有之論,天竺之勝論師六句,數論師二十五法,近世英吉利人穆勒約翰之意、神、形、法四句胥是也。然勝論、數論,吾教大、小乘論師破斥殆盡;而穆勒四句,余亦嘗論大略,其抉擇當否,可概見已。抑穆勒辯家也,其正鵠在盡列可名可言之物耳,逾此則非所思存。今百法明門論則不然,蓋詳列百法,僅明所由之門耳。門者,由義、通義、入義,今舉百法以明能通入之門,而由百法明門所通入者,猶別有宗趣存焉。
宗趣維何?約之不出二義;一、斷染成善。案:歷來釋斯論者,均以百法區為五對:一、無為有為,二、假實,三、心色,四、心王心數,五、善心數染心數。第一對綜該百法,第二對則遺無為,第三對則更遺假法,第四對則更遺色法,第五對則更遺心王及遍行、別境、不定心數,但十一善心數、二十六染心數而已。所以如是分別者,欲令修佛法者,知改流轉為常寂、淨煩惱為菩提,唯在成此十一善心數、斷此二十六染心數,得其捨凡成聖之樞要也。二、祛執證理。案:中道大乘,一切唯心,今列陳百法,正以明百法皆不離心識耳。心識之宗,曰如來藏。如來藏無執,末那執之、則曰阿賴耶。執阿賴耶見分為自內我,則曰末那。由之而辨其體相、業用、本末、因果,乃有八識心王。與心王定相應者,則有五十一心數。心王、心數、變起見分所了別境,則有十一色法。依心、心所、色、分位差別,則有二十四不相應假法。其無為法則心識之實性也。故五位百法、皆唯有識,一切愚夫執有實體、執有主宰。若了唯識,則知我法皆橫計起。但離橫計、實無我法,我法執祛,則契證如來藏性矣。
然大乘諸論,陳列法相或有增減詳略,五位亦別有開合。如大宗地玄文本論則開五位為十種,加色主、非有為非無為、亦有為亦無為、俱俱、俱非五種。言色主者,猶近人所云原質,即四大種——堅、濕、煖、輕;楞嚴七大、瑜伽十界、皆詳言之。乃隨俗假說,非實物有,故茲不列。言非有為非無為者、即法性真如也。言亦有為亦無為者、即心心所之業用也。言俱俱者、即百法之都稱也。言俱非者、遣相歸性,百法皆不可思不可說也。義有開合、法無多寡,其宗趣亦莫不一致。舉一反三,在學者之善悟耳。至小乘諸部,大都依根本一切有宗建立七十五法。雖法相略減,非大小乘殊別之要義也。其要義在小乘法有而我空,色法、不相應法、無為法皆心外實有;大乘法我雙空,決定無心外實法,則大小乘所由判也。然不能思擇群有,窮盡無遺,又焉知心外無物,決定唯識乎!此觀百法所以尚矣。
為令學者易明,製一統攝分類表如下:
┌心分位 ┌假┤心所分位 │ │心心所分位 │ └心心所色分位 │ ┌真 ┌有為┤ ┌性境┤ │ │ ┌色境┤ └似 │ │ │ └質影─── │ │ │ ┌本識 │ └實┤ ┌心主┤ ┌有覆染淨 │ │ │ └轉識┤ ┌任運 │ │ │ ┌遍行└三性染淨┤ 法─┤ └心識┤ │ └計度 │ │ │別境 │ │ │ ┌自性 │ └心伴┤淨善┤ │ │ └世俗 │ │ ┌根本 ┌行相 │ ┌似 │染惡┤ ┌無記惡┤別體 └無為┤ ┌聖解脫 │ └流別┤ ┌行相 └真┤ └不定 └純 惡┤ └法實性 └別體
┌有情 ┌無根┤ ┌一合┤ └無情 ┌自然┤ └有根 │ └雜聚 ┌作具 ┌聚集┤ ┌人群 ┌間接┤ │ └人偽┤ ┌資生┤ └產業 ┌覺境┤ ┌比量└人業┤ └直接 ┌似帶┤ └相續┤ └觀玩 │ └夢境 └非量 ┌帶質┤ ┌非量 │ └真帶┤ ──質影┤ └比量 │ ┌有質 └獨影┤ ┌假想色 │ │病見色 └無質┤極略色 │極逈色 │ ┌擬人 └妄執色┤擬體 └擬器
此表所類別者,以法為幹,首區為有為、無為。無為區真似二支。似無為者,即論中虛空、不動滅、想受滅三全分,及非擇滅、緣闕不生一分。以真無為為幹,又分二支:一、聖解脫。謂三乘果人所證無餘涅槃,即論中擇滅無為也;二、法實性。即論中真如無為及非擇滅本性清淨之一分也。然無為法唯一真如,云何有六?蓋隨有為所顯、假說差別,猶以破人法二執、說人法二空,依三性說三真如,依十地說十種真如耳。
次依有為區假實二支:實者實物,一一皆實有種相體用。假有三種,曰聚集假,相續假,分位假。此二十四種不相應行,乃分位假,以即是心、心所、色實法上之分位差別故。然是依他所起,非遍計所執。蓋心、心所、色上本具之分位差別,與心、心所、色實法同一仗因托緣生起,非若獨影無質之境可由遍計妄執而有也。穆勒之相似不相似、並存不並存二法,攝論之世識、數識等十一識,康德之十二原型觀念,雖或盡理或不盡理,胥此分位假法也。此假區四;一、心分位,即命根是,以唯依異熟識種連持功能假立故。二、心所分位,即異生性是,以唯依煩惱所知二障染種假立故。三、心、心所分位,即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是,以此三位皆依心、心所二法斷滅假立故。四、心、心所、色分位,即餘十九種不相應行是。以得、流轉、勢速等,心法、心所法、色法皆有,即依此三法假立故。但色法不能獨有,必由心、心所變起,故一切唯識。
次依有為實物,區心識色境二支。心識又區為二:一、心主,二、心伴。心主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八識。又區為二:一、本識,即阿賴耶識。二、轉識,謂前七識,依本識轉變而起。又區為二:一、有覆染淨,即末那識。二、三性染淨。又區為二:一、計度,即第六意識;二、任運,即眼、耳等前五識。
次及心伴。心伴者,為心伴侶、定相應心,不能自在,必依心起也。大區為五:一、遍行有五,二、別境有五,三、淨善有十一,四、染惡有二十六,五、不定有四,悉如論中自分。而淨善又二:一、自性,即善心所中信等前八也。二、世俗,即行捨、不放逸、不害也。染惡亦二:一、根本,即根本煩惱也。二、流別,乃根本之差別分位、等起流類也。又區為二。一、純惡有二:曰、別體,謂別有自體者,即無慚、無愧是。曰、行相,謂但是根本之差別行相,即忿、恨、惱、覆、害、嫉、慳是。以此九族、定不與善心所共起,故曰純惡。二、無記惡亦有二:曰、別體,即不信、掉舉、懈怠、惛沉、散亂是。曰、行相,即諂、誑、憍、放逸、失念、不正知是。以此十一族、亦通無記,可與善心所並作不悖,故曰無記、惡,謂其無記與惡之二性也。
次依色境,又分為二:一、性境,二、質影。性境者:第八識、第六識,及前五識依第八中色種變起自見分所緣親相分也;如見黑、白,如觸冷、煖,得境自性非共差別,不可言尋,故曰性境。此又分二:一、真性境,即前五識及同時意識未起分別所緣色聲等六塵親得其自相者,兼五、八識所緣及定果色等。二、似性境。若五淨色根、無表色等,但從發識防過殊勝功能建立,不能親得其自相,故曰似性境。案:此論百法,六種無為、是圓成實性,餘九十四種、皆依他起性,無遍計所執性。而色境中質影之境、則屬於世間世俗法,繫屬遍計執性;亦是我法等分別執見所安足處,故百法論之所不攝。然世間愚夫,顛倒執著、由來久矣。近今浮辯相尚,惡慧彌深,順時機故、遣迷情故,強為解說,誠不能已。否則昧者且以為百法論攝法不盡;俾知質影、皆唯識心變起,都無本質,故隨世分別、表中以質影獨建一幹,廣攝諸無體假法。
質影無自體相,但由周遍計度之妄念、執心心所及所緣性境與原型分位等增益而起。此又分二:一、帶質,二、獨影。帶質雖不得色、聲等自相,猶挾帶色、聲等相質而起,譬如觸之得堅、因名曰堅,堅之一名雖遍於一切堅物上轉,而今名曰堅、實因觸得之堅而起。觸得之堅即身識所領觸塵自相,親得自相名曰性境;今堅之意言、實挾帶身識所領堅觸自相而起,非無因憑空而起、故曰帶質。特嘉爾所云意境,義頗符順。此又分二:一、真帶質。以心緣心,中間相分從兩頭生,兩頭有質。此有比、非二量:云何非量?謂末那緣阿賴耶見分為自內我,及意識緣諸心所法而比度錯謬者。云何比量?謂意識緣諸心所法、比度不錯謬者。
二、似帶質:以心緣境,中間相分從能緣生,一頭有質。此又分二:一、夢境:對覺言夢,覺時夢空,夢時非空同乎覺境,其相廣如覺境中辨。二、覺境,指吾人現前之對境也。又分為二:一、相續相:案:凡相有五:一曰自相、性境是也,二曰共相,三曰差別相,四曰因相,五曰果相、帶質境是也。而帶質境中因相、果相、曰相續相,在心心所所緣性境上依時、數、名、句、文、命根等原型分位而增益起者也。此亦有比非二量:云何比量?如佛說三世染淨因果等,又如生者必滅、人皆有死等。云何非量?如達爾文取證地質中殭石、妄計萬物進化等。要之、凡因果例合於正理,不畔現量者,皆曰比量。其乖悖現量、不應道理者,皆曰非量。
二、聚集相。即帶質境中之共相、差別相,在心心所所緣性境上依方、數、名、句、文、眾同分、命根等原型分位而增益起者也,但指剎那現境。前後三世相續相攝,則非此所攝矣。此又分自然、人偽二種。自然者、猶近人所云自然界之事物也。自然又二:一、雜聚:雜聚者,身非一身,與身俱生,共眾多身聚在一處,如曰草叢木林石聚等,凡未經人為設置者皆是也。即小兒初生、雖不自辨為何姓、何族、何國,逮其能自辨時、必為所生之姓、族、國人無疑。夫種族、國、姓、誠由人偽增踴而起,然是前人所為,而彼孩稚茲陊數中,則但是夙業所招無記果,故亦可屬之自然雜聚。餘動物等、可以類推。然木叢石聚等,一經人類栽砌攝受,則又屬於人偽矣。故雜聚通自然、人偽,此所詮者、則自然之雜聚也。二、一合:一合者,色心等多物合成一身者也。積聚曰身,一身猶云一聚耳。此又分二:一、無根:世俗曰五官,聖教曰五根,故無根即世人所云無官品也。根者,增長、滋養、執受、連持之義,凡物無此諸義者、概曰無根。一滴水與一海水無殊也,一微塵與一地球無殊也,一寸石與千仞崗無殊也,一爟火與一日輪無殊也。無官品之別別一體者、及有根無情之枯木等,有根有情之死屍等,皆此所攝。然今所詮者,在自然而合成一聚者。若範金為圜、則曰一圜等,則又人偽所攝矣。二、有根者,又分為二:一、無情族:情者情識,無現行之覺知者則曰無情,草身、樹身等植物皆是。二、有情族:有現行之覺知者也,蟲身、魚身、禽身、獸身、人身等動物皆是。自然界物,盡於是矣。
次釋人偽:人偽者,由人之作為積習而起者也。然有情之類,皆有作為積習而起者,如蜂窩、如蟻穴、如蛛網、如鵲巢;今對人類說法、重在人事,故單言人偽耳。此又區二:一、人群:若家屬、種族、國民、教徒、軍隊、政府、士、農、工、商團等,皆隨習俗而異,定其倫眷,若震旦有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師友之五倫者。今此但辨人群之相耳,而群倫中之義務、道德等,則又人業所攝矣。二、人業:凡人群所取受作為之事業,皆屬之。此又分資生、觀玩二種,資生之業又二:一、直接者,衣被、飲食、床座、宮室等。二、間接者,又分為二:一、作具,農器、工器、軍器、舟車、書契、法律、禮制、錢幣等。二、產業,領土、田宅、倉廩、菽帛,及主所攝受畜養之臣妾子女牛馬禽蟲等。而人所造作、人所攝受,非直接間接之資生事物,無關活命因緣者,則皆屬之觀玩之業。人偽界物,亦盡於是矣。以上皆質影中帶質之境也。
次依獨影境又分為二:一、有質獨影:非無實質,但界代間隔、不親得質,不托質起,唯從見生,故曰獨影;如佛無漏假智能緣有漏界色等。二、無質獨影:絕無本質,但由意識強思計度想像刻畫而起,或由病狂迷罔而起。此共分為五:一、假想色:如意識所分別之受所引色、觀想色,及散心追憶過去、幻想未來之色境等。二、病見色:若病目者、空中見華起滅,及病狂者無中見有、有中見無等。三、極略色:如近人所云無窮小之莫破質等;此在聖教,本屬假想觀慧境之一,愚夫縛於原型之七識法見我、執著為實,故別出之。四、極逈色:如愚夫所執著之明暗分齊、宇宙邊際等;在聖教亦但是假想觀慧境之一,蓋依名、句、時、方、數量等原型分位析之極微極遠之謂。但是自心之礙相,更無他物。五、妄執色:此妄執色,皆由獨頭亂識託原型之名、句、文及我法見、隨順邪教邪思計度刻想而成,唯是無法;雖龜毛兔角不得喻也。此又分三:一、擬人者:若震旦所計昊天上帝,歐美、大食所計造物主,天竺所計大自在天等;凡擬同人、畜、言有士夫用而生化萬物,為萬物本原及主宰者,皆是也。二、擬體者:如震旦所計太極、元氣,天竺所計實性、大有,歐美所計原神、原形、原質、原力等;凡執心外實有一物或二物為宇宙真體者,皆是也。三、擬器者:除前二計,餘一切等。略出三種,概舉妄執。要之,凡不親現量、不合比量,所計非量境界之無法妄執為實者,皆此妄執色所攝。
觀此統攝分類表及其說明,可知百法論該攝宇宙萬有,罄盡無遺矣。持斯論以研覈觀察乎萬物,物將何遁者!
作者初研究唯識學,文雖大致可觀,而名相間有錯誤之處,未及詳審,請閱者指教之!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第 X09 冊 No. TX09n0006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第16卷-第49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