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

因明概論

  • 第一章 何謂因明
    • 第一節 因明之名義
    • 第二節 因明之宗旨
  • 第二章 因明之綱目
  • 第三章 因明之解析
    • 第一節 能立
      • 第一項 宗支
      • 第二項 因支
      • 第三項 喻支
      • 第四項 結成
    • 第二節 能破似立似破
      • 第一項 能破
      • 第二項 似立
        • 第一目 分釋論文
          • 一 宗過
            • 甲 標名
            • 乙 釋例
            • 丙 結類
          • 二 因過
            • 甲 標類
              • 1 不成因過
              • 2 不定因過
              • 3 相違因過
          • 三 喻過
            • 甲 總標
            • 乙 分釋
              • 1 似同法喻
              • 2 似異法喻
        • 第二目 結論諸過
      • 第三項 似破
    • 第三節 現量比量
      • 第一項 並標
      • 第二項 分釋
        • 第一目 現量
        • 第二目 比量
        • 第三目 雙結
    • 第四節 似現似比
      • 第一項 似現
      • 第二項 似比
  • 第四章 泛論因明
    • 第一節 因明之歷史
    • 第二節 新舊因明之異點
    • 第三節 因明與邏輯之比較

第一章 何謂因明

印度之因明雖非佛學所專有然因明藉佛學始臻完成而佛學亦廣用因明為立正破邪之術故二者有不可相離之勢焉佛藏中關于因明之著作曾譯梵為華者散見經論得八九種然自商羯羅主所著之因明入正理論由唐玄奘三藏譯出其門弟多研習之大乘基師尤深究此論之玄奧援徵決擇諸家之說著疏以發揮光大之古近學因明者莫不奉此論疏為圭臬故今亦依之以傳述焉述此之先有須說明「何謂因明」之必要茲分兩節言之

第一節 因明之名義

因明一名其所名之義若何此須先審知者茲有數義焉

一曰明者猶云學術明名字語言之學術則謂聲明明身命心性之學術則謂內明明工藝技巧之學術則謂工巧明明醫方藥物之學術則謂醫藥明在此明立言所因之學術則謂因明蓋「因」為此科學術所專明之理由而「明」為各科學術能通明之學說以能通明之「明」明所專明之「因」是因之明故名因明然此所明之因有二一曰生因二曰了因由立言者之言親生聞言者所起之智是謂生因由聞言者之智得了立言者所示之義謂之了因細分之則為六生因與了因各有三生因三者曰智生因曰義生因曰言生因蓋智持乎義智能生義義形乎言義能生言故能立之智與義亦間接為能生之因也了因三者曰言了因曰義了因曰智了因蓋言詮乎義藉言解義義顯乎智藉義發智故所聞之言與義亦間接為所了之因也最後之果即是立者之宗義為聞者所了故此生了各三皆為因也

二曰因者正指立言者之言論以是能生聞言者明智之因故亦兼含立者之智義明者正指聞言者之明智以是立言者言論所生之明故亦兼含聞者之言義是明之因故名因明

三曰因者或即照了言義之智或即發生智解之言此之因體持有明顯之用能明顯於宗果因即是明故名因明

四曰生因曰因了因曰明因能生乎明智明能照乎宗義舉因及明故名因明

舉此四義則因明一名之涵義不越此矣然於四義中以第一義為最完備蓋所以立言者無非欲令聞者得了所言之宗旨耳欲達到此目的必須於生了各三之為因者無虛謬乃可故於此因不可不有專科之學術以明之故因明者換言之即講明何者為達到立言目的所必由途徑之學術也

第二節 因明之宗旨

名義既知體相已悉但尚未知功用安在故繼之以論其宗旨夫不明立言之因而妄冀立言之果恣立言論此世之所由多詖辭淫說詭辯窾言以惑亂乎人心使正智障蔽不發也洵能明立言之所因瞭然無惑則邪說不待剪除而自滅依之以立言論皆能發聞者之智以照了所立正理而契入之此則因明宗旨之所存也故云『菩薩求法當於一切五明處求』求因明者為破邪論安立正理而商羯羅主之論得名為因明入正理論也

第二章 因明之綱目

夫因明之目的唯在能運用正當之言論以建立所欲令他人了解之真理俾皭然輝耀于世間如日月之恆照不為浮議之雲所蒙蔽而已故首明能立焉宗為所立因喻為能立乃陳那之正義合宗因喻多言謂之能立者以所詮之宗義為所立而能詮之宗言及因喻皆為能立故且須明所立之宗始彰能立因喻為何者之能立故雖正明能立之因喻必兼明所立之宗以助顯之次明能破者若知邪論過謬之所在則能一一取而摧蕩廓清之如掃浮雲而顯天日故欲立正言必繼之以破邪論也無可立而妄立無可破而妄破則謂似立似破言其似是而非也抑此似立似破即能破者所破除之邪論然言形乎義義持乎智設非先有自悟之智雖欲立言令他了解又安能取義建言以令他了解哉故次明不從名言以直證之現量智及從聞名言以推知之比量智以明能立能破之正論所由生起之本然非辨明似現似比則混濫不分必難極成真智而邪論仍不免依以萌生故終之以斷似現似比之惑於是根源肅清自悟圓明可以達悟他之目的矣因明之大綱細目胥攝乎是論嘗結集為二十字之一頌以二悟八義總括之云

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

第三章 因明之解析

第一節 能立

此中宗等多言名為能立由宗喻多言開示諸有問者未了義故

按此須用宗喻三支總成為一能立性若闕一支便有闕支之過於能立性即不圓滿故此總以宗喻多言名能立不單指因喻為能立以宗為所立也蓋三支自為相對時宗為所立喻乃名能立是對所立之能立也八義為相對時則宗喻皆名能立是對能破等七之能立也能立之名雖同名為能立之義不同各據一義故不相違夫一切法自相成就各自安立己法性中復何因緣須建立宗喻以成立之耶但為令他得生信解非曰能生成諸法性相也然宗喻三所以次第如是者為先顯示自所愛樂之宗義故為欲開顯依現見事決定道理令他攝受所立之宗義故為欲顯示能成道理之所依止現見事故假如有人問云佛學院在何處答云佛學院在湖北(宗)假如其人未能信解又進問云何以知佛學院在湖北耶答云在武昌故(因)假如其人雖知佛學院在武昌而未知武昌之必在湖北猶不能決有進問云佛學院雖在武昌何以知其必在湖北耶答曰諸在武昌者必在湖北如武昌之湖北省公署(喻)此中但使其已先了知佛學院在武昌者至此必更無疑問矣故開示諸有問者未了義令得完全了知須有此宗喻三支之多言也茲即析為三項解之

第一項 宗支

此中宗者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差別性故隨自樂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如有成立聲是無常

宗者立一言論所尊崇宗要之主義失此者則便為窾言無當之論必有此所欲成立之宗義然後用因喻以成之乃有所為不然則因喻不猶無的放矢耶此先言宗體所依以構成之成分有二一為極成之有法一為極成之能別謂之宗依此二宗依各有四名茲列舉之如下

  • 有法     法

  • 所別     能別

  • 自性     差別

  • 前陳     後陳

然前陳於有法之義為最勝後陳於能別之義為最勝故獨用有法能別二名耳論中亦間用所別自性差別等頗不一例法以軌生他解任持自相為義前陳一名雖能任持自相未能軌生他解但能有於法而未足云法故曰有法後陳一名能分別前陳一名為常為無常為實為不實故曰能別然此二者須立言者對詰者旁證者皆認可為然始能用為結構成宗體所依之材料否則於此材料先未成就又安所用以構成宗體耶故須是「極成」之名物乃可適用極成是至極成就義乃立言者對詰者旁證者皆認可為然之名物是也用此二個極成名物為構成宗體所依之材料以構成此二名物前後互為差別之不相離義是為宗體論云差別性故此也但宗依之二名物必極成此二極成名物所互為差別不相離之一宗體必不極成蓋宗體若先已成就則已了解而不待出因引喻以成立之矣待用因喻成就故名為宗若不待因喻即不得有宗故宗體必不極成也宗體必不極成故可隨自意不隨他意而立之尤應隨自意所樂為成立之義而成立之不然則所立者非所尊崇主要之義不成其為宗矣故論云隨自樂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也論所舉聲是無常之一例聲之一名是前陳之極成有法無常一名是後陳之極成能別聲是無常非非無常之聲聲是無常非色香等無常此即互為差別不相離性若此於二宗依一宗體皆完備之義是即可以隨自樂為以成立之宗也

第二項 因支

因有三相何等為三謂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云何名為同品異品謂所立法均等義品說名同品如立無常瓶等無常是名同品異品者謂於是處無其所立若有是常見非所作如虛空等此中所作性或勤勇無間所發性遍是宗法於同品定有於異品遍無是無常等因

因者立宗義之所以然也假如立聲無常有人語云何以知聲是無常耶答之以因曰是所作性故由此知聲之所以是無常宗義乃因之成立也因有三相謂有三方面也以因對宗上前陳之有法一面及對宗上後陳法同品異品之正反二面或對喻中同喻異喻二面成為三面故云三相非謂因有三個體相謂之三相下之三句即因於三方面所關係之形勢茲先作圖示之

                   ┌同品定有性──對宗法同品同喻    對宗上有法──遍是宗法性──因┤                   └異品遍無性──對宗法異品異喻

遍是宗法性者謂所用因其性質必須完全是宗上有法所有之差別義——法宗中有法上所有之差別義法有未共許而欲令他人共許者則立之為宗法有已共許而可令他人信解未許之宗義者則用之為因法設此因法有一點非宗中有法上所有之法義則便不能決定有法之必有此因法更不能用此以決定有法之必是彼宗法矣故此因法之第一條件必遍是宗中有法上所有之法義而後可也同品定有性者按論以所立宗之後陳法均等義為同品用以作因之法有時彼所立法均等義之同品必定須隨之以俱有若不定隨之以俱有則此能成立法之因與彼所成立法之宗上後陳法無定關係今雖有此因法仍不足以決定必有彼宗上後陳法故此因有時彼同品法必定隨有為因之第二必要條件也異品遍無性者按論以無所立宗上後陳法之諸法處為異品謂此作因之法必須於彼宗上後陳法所無之法處完全不有方能適用若宗上後陳法無處此因法仍有者則此因法即為不定而不能決定成立彼宗上前陳有法必是彼宗上後陳法矣故若無所立宗上後陳法處之異品中必須遍無因法為之第三必要條件也此因之三要件為全論最重要之處此三要件若能完備而無錯誤則其餘之過謬自易離矣

瓶等無常是舉同品虛空等常是舉異品此所舉例隨前所舉聲是無常之宗用所作性為因所作性遍是聲所有是所作性定有無常若是常遍無所作性故三條件皆合可作為因然可作因之法不限一性故對聲是無常之宗並舉所作性故或勤勇無間所發性故以為因亦由所欲覺悟之人不同用以為因之法當隨之而不同以宗法不須共許而須不共許故可唯隨自樂而立因法必須共許故須隨順他意所許之義方可用之既須順他所許之義為因則聲是所作非聲顯論家所許欲對之以立聲是無常宗非另用勤勇無間所發性不可故此雙舉所作性及勤勇無間所發性是無常等因

第三項 喻支

喻有二種一者同法二者異法同法者若於是處顯因同品決定有性謂若所作見彼無常譬如瓶等異法者若於是處說所立無因遍非有謂若是常見非所作如虛空等此中常言表非無常非所作言表無所作如有非有說名非有

喻之一名直譯應曰見邊此能令他見理究竟故云見邊又此舉其已見一邊令知未見一邊其義平等故云見邊借此方言曰喻則憑譬況以令曉了之義喻所以有二者以宗上後陳之法有是非二面為諍論之所依不徒是其所是且必非其所非乃能完全解決故喻有同法異法之二也

顯有因之法處彼同品法必定隨有若有所作性之瓶等法處彼無常性定有名同法喻顯無彼同品法處則因遍非有若無有無常性之虛空等法處所作性必完全無有名異法喻異喻但是於宗法無處說因法必無以反顯有因法處必有宗法耳故但是遮而非是表說常但是遮非無常非是立常說非所作但是遮無所作之性非是另立一非所作之性假如有人遮一切有說曰非有其說非有但遮於有不是另立一個非有此皆說明異喻但遮非表之功用者

第四項 結成

已說宗等如是多言開悟他時說名能立如說聲是無常是立宗言所作性故者是宗法言若是所作見彼無常如瓶等者是隨同品言若是其常見非所作如虛空者是遠離言唯此三分說名能立

上所說宗喻三支皆為能立於宗義之言論故今結之此名因為宗法指因是宗上前陳有法所有差別義中之已共許法能用以成立宗體者古來或四支或五支陳那決定唯用三支故云唯此三分也將此宗喻三分所構成之一段論今列如下

        宗依   宗依       (有法) (能別)    (宗)聲  是  無  常       └──┬───┘          宗體    (因)所  作  性  故       同法喻若是所作見彼無常(同法喻體)如瓶等(同法喻依)    (喻)       異法喻若是其常見非所作(異法喻體)如虛空等(異法喻依)

此之一論於支有三一宗二因三喻於物有七宗依宗體同喻體同喻依異喻體異喻依於言有九無常所作性所作性無常瓶等非無常非所作虛空等所作性及無常二言皆見三次瓶及虛空皆一見其通常論式雖如此然臨應用時不必定拘其格式但云

瓶等是所作瓶等是無常

聲既是所作聲亦是無常

即可以令前人曉了之矣故因明法即在平常談話之中若吾人所談合於理者必一一皆不與因明法相違也

第二節 能破似立似破

欲令他人了解己之宗義雖在能善成立宗喻三支圓滿無過之言論然與彼帶有過失之言論相形之時即能破彼不得成立抑偽言亂真若非指出其過失之所在一一破除之則正論雖建而邪言未息猶足搖惑聞者俾莫知所準從故能立之後即須繼以能破也第能破之所破即是似立故當詳敘似立之過俾立者知其過失而不犯破者能善出其過而祛其迷謬然破之而不當則於無過能立妄出其過其為失言且尤甚於似立故於似破亦不可不論也此三者相連之關係極為密切乃變更論文之先後分三項以說明之

第一項 能破

復次若正顯示能立過失說名能破謂初能立缺減過性立宗過性不成因性不定因性相違因性及喻過性顯示此言開曉問者故名能破

此中剋舉能破之體即是能顯示出他人建立宗喻中過失之言至其所顯出之過失第一即為能立缺減過性但陳那以前所云能立缺減過指宗喻三支或有宗無因或有宗因無喻等言陳那專指因為能立故能立缺減過亦指缺減於因之三相言其所出因或缺於遍是宗法性或缺於同品定有性或缺於異品遍無性或缺於前次二性或缺於次後二性或缺於前及後二性或復三性皆缺假如立聲無常宗而以眼所見故為因次後二性可有但聲非眼所見則眼所見非遍是宗上有法所有之法性於因三相便缺少第一相又如立聲為常所聞性故缺第二相所量性故缺第三相又如立聲非勤勇發眼所見故缺前次之二相又如對佛教立我常非勤發故缺初後之二相如立聲常所作性故缺次後之二相眼所見故則三相俱缺矣此之缺減過性過失最重故先舉之其次立宗過性有九不成因過有四不定因過有六相違因過有四異喻過有十共三十三過於下似立中詳示

第二項 似立

商羯羅主之因明入正理論中以說明似立之文為最多以詳出三十三過之例故茲別解之

第一目 分釋論文

一 宗過

甲 標名

雖樂成立由與現量等相違故名似立宗現量相違比量相違自教相違世間相違自語相違能別不極成所別不極成俱不極成相符極成

言宗過者即是立宗之言不與前能立中所云宗之條件符合故成過失論文有標有釋有結此標也言但有成立之意樂無成立之能力貌似有立實不能立所標相違之過五名不極成過三名極成之過一名總為似立之宗過也

乙 釋例

此中現量相違者如說聲非所聞

言論即是曲屈之聲凡在立言論之時處未有不聞聲者立言者對辯者中證者旁聽者無不耳現能聞聲現聞得此立聲非所聞為宗豈不全與當場共同親證之事實相違乎既違反現前自他親證之事實則事實不能為言論消滅而所立言論即為事實所取消徒資人之一笑毫無效力之可生矣

比量相違者如說瓶等是常

假如此講臺上有一磁瓶我等今雖不見此瓶從作而成從成而壞之無常相然磁瓶之成壞無常在前固嘗見之縱未見瓶之壞於碗等之破壞必曾見之者然則於比類而量定之知識上對于此瓶之必為可壞無常之一物孰不知之今曰此瓶及餘瓶等是常寧不與自他所校量審定之知識相違乎既違自他已經認定之理則此言即無成立之餘地

自教相違者如勝論師立聲為常

勝論乃印度哲學六派之一立六句義大有同異和合實之九物屬常聲屬德句非常此其一家所傳言教如是今彼立聲是常即為與彼自家所傳之言教相違背即能為對辯者舉彼所傳言教而破之矣

世間相違者如說懷兔非月有故又如說言人頂骨淨眾生分故猶如螺貝

可破壞有遷流曰世落在世中者曰世間一切世間從其本際展轉傳來想自分別共所成立不由思維籌量觀察然後方取瑜伽師地論真實品謂之世間極成真實於此又有其二一者通俗世間即世人常識所知事二者學者世間為諸治學說者或諸習止觀者所共知事凡此世間所共知事立論者不得遽與之相違與世相違則為世間共不聽許即不能立之矣此中所舉之例如世間共傳月中懷有靈兔如世間共信死人頂骨不淨今違之云懷兔非月以有體故如日星等人頂骨淨眾生分故如螺貝等喻雖具所立宗為世間不許遂成宗過

自語相違者如言我母是其石女

所立宗言皆用前陳之有法及後陳之法合成有法是一法體法是有法所有之差別義此差別義法必為有法所有之差別義法依於有法隨順不離乃可成為一語我母者乃曾親生育我身之女人也石女者乃不能生育之虛女也若是我母則既經生育而決非石女若是石女則不能生育而決非我母乃云我母是其石女此語之前陳與後陳即自相違故云自語相違又如立言皆是妄等皆為自語相違

能別不極成者如佛弟子對數論師立聲滅壞

後陳之法謂之能別前能立中曾說立宗須有極成能別為依此中能別之滅壞言既為數論派哲學所不認有遂犯不極成過蓋數論派祗認一切法有變化絕對不認有滅壞者換言之滅壞乃數論哲學中所絕無之物彼聞滅壞之言殊不知其為何言也故聲滅壞在佛弟子雖可立宗對數論師則犯能別不極成過

所別不極成者如數論師對佛弟子說我是思

所別即前陳之有法此中我之一字即是前陳有法乃數論派所立神我在佛教之三乘共法曾通破外道所執之我無則彼之神我乃佛弟子絕不承認為有者今彼對佛弟子立我是思在佛弟子但認其所謂思而莫知其所云我者謂何則雖成後陳之能別而前陳之所別不成宗依不成則宗體更無從依之成立此如今之實驗哲學不承認舊哲學上所說明之宇宙本體等則任彼說宇宙本體是何皆不能有成效蓋先當解決宇宙本體是有或是無若認是有乃可進言為何義也

俱不極成者如勝論師對佛弟子立我以為和合因緣

勝論及數論等所執之我為佛弟子所否認為無者勝論派六句義中所云之和合亦佛弟子所破為非有者故此一句在彼勝論派中雖可成立對佛弟子言之猶言蛇毛以為馬角二俱非有故前陳有法及後陳之法兩俱不極成也

相符極成者如說聲是所聞

前三不極成過即是對于宗依須有極成而犯不極成過此相符極成即是對於宗體須不極成而犯極成過蓋有法及法互為差別之不相離性是名宗體此之宗體既經立敵相符義已極成則無復是非然否之爭矣更何須建之以為宗出因喻以成立之乎未立先已相符極成則立之應更無效果可生說同不說何勞辭費故陳那將遍所許宗先業稟宗傍憑義宗皆廢除之而祗存不顧論宗也即如此中所舉聲是所聞之例若知有聲則必已知聲是所聞若不知聲是所聞則且并不知有聲故聲是所聞必為一切人所已知已許者今更建以為宗用因喻成立之豈非虛功浪施之甚者乎故因明非傳述陳言之器乃建立新義之具也

丙 結類

如是多言是遣諸法自相門故不容成故立無果故名似立宗過

上來所陳九過束為三類五相違過是遣諸法自相門過使了解所示之諸法自相則以聽者之智為門此相違宗排遣聽者之智令不能起故云遣諸法自相門又以諸法自相為門能生聽者之智此相違宗排遣諸法自相使不能生聽者之智故云遣諸法自相門三不極成是不容成之過以宗依未極成不容依之立體故蓋尚有先決問題未解決則不容即解決後決之問題也立無果過即是相符極成以立之無有功效利益故由此三義之故總名似立宗過

二 因過

甲 標類

已說似宗當說似因不成不定及與相違是名似因

此先總標因過以為三類不成因過有四不定因過有六相違因過有四即分三類釋之

1 不成因過

不成有四兩俱不成隨一不成猶預不成所依不成如成立聲為無常等若言是眼所見性故兩俱不成

假如兩人對辯一立聲為常住一立聲為無常其立聲為常者詰立聲為無常者云汝何以見得聲為無常耶遂說因云眼所見故則此所說之因不但不能使對辯者認可聲為無常用以成立聲為無常之宗而且自亦不許聲是眼之所見此眼所見故之因絕非宗上有法所有之法義故立敵兩俱不許成因也

所作性故對聲顯論隨一不成

凡為因喻之法必須立言者敵辯者雙方共同認可之法始得有用若敵方未許祗可為所立宗不得為能立因若此所舉之聲顯論乃不承認聲有所作性者若佛弟子對彼立聲無常以所作性為因在佛弟子一方雖可以為能成立聲無常宗之正因而在彼聲顯論則可翻曰聲非無常非所作故故隨有一方不成為因也

於霧等性起疑惑時為成大種和合火有而有所說猶預不成

假如多人望見遠處如煙如霧如雲如塵如蚊等相尚在疑惑未定之中遽云所遠望處大種和合火有以見霧煙等故喻如灶等此不但不能使聽者決知彼處有火即立者亦猶預未決彼處果否有火須能決成宗義乃成因法此既猶預不能決定宗義故不成因以使所見為煙彼處固是有火若使所見非煙而為塵或蝱霧則豈云有火哉

虛空實有德所依故對無空論所依不成

無空論師說虛空即是完全都無之別名故絕無所謂虛空者而勝論師則說虛空定為實有德所依故對無空論師在未能成立虛空是實有前遽說德所依故為因則彼無空論師可反詰云虛空且無德何所依故犯所依不成之過亦兼隨一不成之過

2 不定因過

不定有六不共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俱品一分轉相違決定此中共者如言聲常所量性故常無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為如瓶等所量性故聲是無常為如空等所量性故聲是其常

假如有人立聲是常為宗而舉是心心所法所量度故為因然諸是常法若虛空等固為心心所之所量度諸非常法若瓶等亦為心心所之所量度故此所量性因為常之同品無常之異品之所共有而違背須是異品遍無之條件遂出其不定之過曰汝舉所量性因為指聲如瓶等是無常耶聲如虛空等是常耶故此因隨於兩可而不定

言不共者如說聲常所聞性故常無常品皆離此因常無常外餘非有故是猶預因此所聞性其猶何等

假如有人說聲是常或說聲是無常其所舉因必須於聲之外別有可通於常之品或無常之品者乃可援引之以證成彼聲是常或是無常今乃獨舉所聞性以為因夫所聞性法祗是聲除聲以外其餘一切常住之法無常之法更無有是所聞性者然則此舉所聞性因其譬猶何等之事物也耶既無可援譬證成者遂無從決定聲之是常是無常而墮於猶預矣此由無從決定故成不定乃違背於同品定有之一條者

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者如說聲非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此中非勤勇無間所發宗以電空等為其同品此無常性於電等有於空等無非勤勇無間所發宗以瓶等為異品於彼遍有此因以電以瓶等為同法故亦是不定為如瓶等無常性故彼是勤勇無間所發為如電等無常性故彼非勤勇無間所發

此所舉之無常性因對于此所立宗上非勤勇無間所發之同品不定是有以無常性法僅少分若電等是非勤勇無間所發故而於勤勇無間所發之異品不遍是無且遍是有以勤勇無間所發者若瓶等皆無常故故此無常性因對于同品定有異品遍無兩俱違背而不能決定彼聲之是否非勤勇無間所發也

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者如立宗言聲是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勤勇無間所發宗以瓶等為同品其無常性於此遍有以電空等為異品於彼一分電等是有空等是無是故如前亦為不定

此中所舉無常性因不但能成立聲如瓶盆等是勤勞勇力所發生亦能成立聲如閃電等非是勤勇無間所發生此亦於同品定有異品遍無兩俱違背者蓋無常之物不定是勤勇所發則非同品定有非勤勇發不定無無常性則非異品遍無故亦如前不定

俱品一分轉者如說聲常無質礙故此中常宗以虛空極微等為同品無質礙性於虛空等有於極微等無以瓶樂等為異品於樂等有於瓶等無是故此因以樂以空為同法故亦名不定

此中所出無質礙因對於所立聲是常宗在常宗之同品有無質礙者若虛空等有質礙者若極微等故於同品僅有一分不能定有在常宗之無常異品亦復有無質礙者若所受樂等有有質礙者若所用瓶等故於異品亦一分轉不能遍無此因一分通於樂之無常異品及空之常同品故亦不能決定宗上有法之聲果常果無常也

相違決定者如立宗言聲是無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有立聲常所聞性故譬如聲性此二皆是猶預因故俱名不定

此相違決定因乃用兩個不同之因若一為所作性一為所聞性等對於宗上之前陳有法聲成立為同異兩反之常無常宗勝論及佛弟子所立聲是無常所作性故如瓶之量固自成立即在聲生論所立聲常所聞性故如聲性之量對勝論派亦可成立以勝論派與聲生論同認另有一常住之聲性又同認聲與聲性並屬所聞性故亦可全成立此則聲生論與勝論二派其對於一宗上有法之聲各用一因以決定其為二個相違之宗法不能判定孰真孰偽孰是孰非無常二相違義並立於一聲法上使聽者莫知其所可遂墮猶預疑惑中矣但在佛教用所作性因以成立聲無常宗卻不墮於猶預以不承認離聲之外別有一常住之聲性故可先破其聲性非是常再進而破其聲之非常也若云聲性無常所聞性故如響聲是無常所聞性故如聲性則破聲常而成無常矣

3 相違因過

相違有四謂法自相相違因法差別相違因有法自相相違因有法差別相違因等

相違因者謂此能立之因與彼所立之宗相違反也因為能違反者宗為所違反者若就能違反之因言不止有四故加等言然就所違反之宗言則但有四以宗有前陳有法及後陳法之二體此二又各有言上表陳意中含許之二義故成為四圖表如下——

            ┌言上表陳──自相     ┌前陳──有法┤     │      └意中含許──差別    宗┤     │      ┌言上表陳──自相     └後陳───法┤            └意中含許──差別

此中言自相與差別與他處所言自性與差別不同蓋他處以前陳之有法為自性而後陳之法為差別此則不問其位置於前陳有法或後陳法但屬顯示上所表陳之全名詞即謂自相若屬曖昧中所含許之特意義即云差別假如天之一字可含多義或指真神上帝或指大圜空界或指自然或指理性如泛言曰富貴在天自力致故人或反之曰富貴不在天自力致故即用其所出自力致因以違彼富貴在天宗之後陳法直斥其不在天是為法自相相違因又假如基督徒亦言富貴在天不可強故雖言天同然其意則特指上帝不及其餘今不能用其因以斥其言之非乃採其言內所含許之意實是專指於上帝者可反之云富貴必但在自然之天而不在上帝之天不可強故則彼不可強因便成為法差別相違因矣若將天字用之前陳或曰天不可知或曰天道無親若其所出之因乖返亦可成有法自相相違因及有法差別相違因故相違因之所違有茲四宗也

前不定過中之相違決定立敵前後各成二量此相違因亦立敵前後各成為二量似乎相同然其不同之點則由不定中之相違決定乃各用一因以各成一宗故其結果二量並存而不能決使人墮於猶豫立敵皆似能立所攝此相違因則用同一之因以成二相違宗使有一是餘一必非故其過祗在立者之一面屬似能立而敵者之一面則屬真能破能起人決定之智解也又由宗以見因上之相違屬宗上之比量相違由因以見宗之相違屬此相違因過在因明入正理論以相違因過一節為最難解故茲述之較詳

此中法自相相違因者如說聲常所作性故或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此因唯於異品中有是故相違

此舉所作性因對於聲常宗上後陳法之常言決相違反以若是所作性決非是常若是常決無所作性故也故可即用彼所作性為因破彼聲常宗云

聲不是常——宗

所作性故——因

同喻如瓶等

異喻如虛空等

則彼聲常宗即為所破而不存立矣勤勇無間所發之因亦然

法差別相違因者如說眼等必為他用積聚性故如臥具等此因如能成立眼等必為他用如是亦能成立所立法差別相違積聚他用諸臥具等為積聚他所受用故

此中所舉之例乃數論師欲立其所立之神我然立量云

眼等必為他用——宗

積聚性故————因

如臥具等———同喻

其宗上後陳法所云他用他之一字可泛指一切之事物其意義極為曖昧者然數論派之立此量其意既在立其神我故他之一字乃為其神我之代名詞探其言中所含許之意思而敘出之則其宗言應云眼等必為非積聚性之神我他用如此則可即用其積聚性之因以破其為神我用云

眼等必但為積聚性之他——意指五蘊和合假我——所用而決不為非積聚性之他所用——宗

積聚性故———因

如臥具等———喻

蓋積聚性等之臥具既但為積聚性之眼等五根身所用則積聚性之眼等五根亦決但為積聚性者所用而不為非積聚性者所用神我既本有常住而非積聚性則必不能用於眼等且不論眼等為他用不為他用就許為他用亦決不為汝數論所執非積聚性之神我用則汝數論所執非積聚之神我復何從證明其必有而立之耶

有法自相相違因者如說有性非實非德非業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如同異性此因如能成遮實等如是亦能成遮有性俱決定故

宗上前陳是謂有法言表所陳是謂自相若此中所言之有性其所出因能與宗上有法言表所陳自相相違是名有法自相相違此所舉例乃勝論派祖師之一似立相傳勝論初祖立六句義大有性同異性和合性嗣授其學說於弟子至第四句弟子疑非實德業外別有一大有性存在勝論祖先說五六句已乃立此量云

有性非實非德非業——宗

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因

如同異性———————喻

平常立宗本是成立後陳不離於前陳之宗體即如此量祗應是立有性非實德業非是為成有性然此乃由其弟子疑有性不另存在而立其所欲成立之者乃在有性之自身並不是有性之如何蓋先犯有有法不極成過者也嗣其所出之因又與所陳有法之自相相違反遂為破云

汝所執有性應非有性——宗

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因

如同異性———————喻

如同異性能有於實德業同異性非有性則有性能有於一實等有性亦非有性此與作相違者不在有性之是何而直取消其有性故成有法自相相違

有法差別相違因者如即此因即於前宗有法差別作有緣性亦能成立與此相違作非有緣性如遮實等俱決定故

有法差別相違乃與彼前陳有法中所特含許之意相違也假如其立量云

有性——能作心心所緣實等為有之大有有緣性——非實非德非業——宗

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因

如同異性——喻

今即破云

汝所執非實德業之有性應非作心心所緣實等為有之大有有緣性——宗

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因

如同異性——喻

非實德業有實德業之同異性非是作大有之有緣性者汝非實德業有實德業之有性亦應非大有有緣性蓋此有性是有法之自性作大有有緣性及非作大有有緣性彼本意欲成立作大有有緣性者今即用其因喻使成相違之非作大有有緣性

三 喻過

甲 總標

論云已說似因當說似喻似同法喻有其五種能立法不成所立法不成俱不成無合倒合似異法喻亦有五種所立不遣能立不遣俱不遣不離倒離

乙 分釋

1 似同法喻

能立法不成者如說聲常無質礙故諸無質礙見彼是常猶如極微然彼極微所成立法常性是有能成立法無質礙無以諸極微質礙性故

因曰能成立法所舉之喻為因所無曰能立法不成即如此舉極微之喻在彼雖許是常然不許無質礙故此喻對于因不成

所立法不成者謂說如覺然一切覺能成立法無質礙有所成立法常住性無以一切覺皆無常故

仍以聲常為宗及無質礙為因而說「如覺」為喻此喻雖可是無質礙覺乃心心所法攝故然心心所生滅無常故於所成立法之常乃不相成蓋即以不離前陳之後陳法為所成立法也

俱不成者復有二種有及非有若言如瓶有俱不成若說如空對無空論無俱不成

有體喻俱不成如瓶瓶既非常復非無質礙故無體喻俱不成對無空論如空空且自無何論空之如何

無合者謂於是處無有配合但於瓶等雙現能立所立二法如言於瓶見所作性及無常性

此舉聲是無常為宗所作性因乃舉喻曰

      ┌見所作性    於瓶┤      └見無常性

此言雖舉仍不能用所作性以決定是無常性以二語不聯為一故

倒合者謂應說言諸所作者皆是無常而倒說言諸無常者皆是所作——如是名同法喻品

立量本是用因以成立宗上不離於前陳之後陳法者故當以所作性之因成無常宗而合云諸所作皆無常不當倒合云諸無常皆為所作且所作皆無常而無常或不為所作以正因有異品遍無同品有非有之例故

2 似異法喻

似異法中所立不遣者且如有言諸無常者見彼質礙譬如極微由於極微所成立法常性不遣彼立極微是常住故能成立法無質礙無

此極微喻對所立常不能遣離以彼許是常故故祗能遣能立之無質礙因耳以彼許極微有質礙故

能立不遣者謂說如業但遣所立不遣能立彼說諸業無質礙故

業是善惡業行是無質礙而生滅者故如業喻可遣所立之常但不能遣能立之無質礙

俱不遣者對彼有論說如虛空由彼虛空不遣常性無質礙性以說虛空是常性故無質礙故

在於主張虛空是有之哲學派彼既認有虛空復認虛空是常是無質礙則舉虛空作聲常宗無質礙因之同喻乃可於此舉作異喻遂成二俱不遣

不離者謂說如瓶見無常性有質礙性

此仍是對於聲常宗之異法喻但應曰若是無常見有質礙耳

倒離者謂如說言諸質礙者皆是無常

此亦是聲常宗之異法喻但應曰諸無常者皆有質礙耳

第二目 結論諸過

如是等似宗因喻言非正能立

此論文乃以非正能立結成諸過者然似立過基疏細析甚多印度古師列有詳略商羯羅主裁為三十三過學者準焉今就察之若在通常建立言論非兩派爭辯之對決則宗過雖有九僅有現量相違比量相違自語相違相符極成之四過耳至於自教相違世間相違與三不極成過皆因處於特殊形勢之下受彼束縛所致非自由思維之理法所必然也且對辯時雖列為過仍可言前寄言簡除若自教相違隨自不成可用「汝執言」以簡世間相違及自教相違與兩俱不成可用「勝義」言簡隨他不成可用「自許」言簡故但注重不犯現量相違等四過耳然此四過在較能知理發言者殆不至犯故過之重者乃在因不在宗也因中四不成過兩俱不成猶預不成必不可犯隨一不成所依不成亦非定然有過此不成過乃犯遍是宗法一條所成六不定過則犯同品定有異品遍無二條所成六過概不可犯四相違過二種法之相違則由同品有無異品定有所成二種有法相違雖似犯遍是宗法之所喻其實彼所欲成立者乃不在於不離有法之法而在不離法之有法則彼之有法及法實屬倒置者故彼有性非實非德非業之語乃同於非實非德非業是有性而有性實已為所成立之後陳法矣故所犯亦仍是同品有無異品定有二條此四相逢唯法自相相違顯然易見餘三皆用曖昧委曲之言以隱藏躲閃護持其意旨為能乃最能惑亂無智而難為察覺之詭辯也此四相違過亦決不可犯犯則必非正能立論故因之十四過僅二過可不決定是過耳喻之十過頗輕雖則說三不成及三不遣實則所舉喻事不易犯此至於無合倒合不離倒離乃言語上之排列不當耳是故但須於因三相考審無誤則所立言必寡過矣

第三項 似破

若不實顯能立過言名似能破謂於圓滿能立顯示缺減性言於無過宗有過宗言於成就因不成因言於決定因不定因言於不相違因相違因言於無過喻有過喻言如是言說名似能破以不能顯他宗過失彼無過故

若不能真實顯示他人立言之過失而妄言他人所言之過失名似能立此應有二對于實有過失之言論以不知其過失故而不能實顯對於實無過失之言論以妄見其過失故而謬指其為過今此論中所列陳者屬第二義乃似能破中之過失尤重者也

第三節 現量比量

第一項 並標

復次為自開悟當知唯有現比二量

現量比量皆能立之具以有現量比量之智乃能明于義而發于言故以人之手持斧斷木為譬宗因喻言為親能立如斧親斷於木現比量智為能立具如手間執於斧敵證共決宗義成立如木之斷目的本在斷木故先論成斧之方法次論持斧手法之當如何此亦如是故繼論現比二量也此云當知唯有現比二量以古師或有立三量及四量者商羯羅主親承陳那遮無餘量故唯有二

第二項 分釋

第一目 現量

此中現量謂無分別若有正智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現別轉故名現量

言現量者謂無分別此標定之詞也分別義寬此云無分別亦但無一部分之分別非全無分別也以分別即是了知之別名若全無分別者復何名為量耶然此所無一部分之分別乃是現量與非現量所區判之最要關鍵要之必無此一部分之分別乃得成現量若帶有此一部分之分別決非真正現量故特以無分別三字標定現量之義然現量無分別云者是何於何無何分別耶答曰是正智於色等事理無彼由名言種類等所起分別故曰若有正智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凡在名辭之所命與種類之所分者不問若事若理皆屬非現量智之所分別然此不分別云非同木石以是智故又非邪闇是正智故必先明其是正智而後言其無分別斯得之也然此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之正智何以立名為現量耶答曰以此正智於色等義現現別轉以量定一切法相故五根明現五塵之境五識依之現行故名現現又現在顯現明了之心境名為現現各別緣於自境名為別轉若眼識緣色不緣聲等故

然此但從前五識及同時意識之見分以說明現量因是平常人所易知且易錯認者故若夫各心心所之內二分現量與第八識之現量則平常人雖具有之然全不能知也其定中獨頭現量與根本後得二智現量則又非修證到不能知有故此皆不舉焉

第二目 比量

言比量者謂藉眾相而觀於義相有三種如前已說由彼為因於所比義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無常等是名比量

藉具足三種因相之因而觀察於所觀法之義而有決定之智生起俗事比量若見煙故而知有火勝義比量若所作故而知無常是為比量之智觀此因相是否彼前陳有法之法觀此因法於前陳有法下所欲觀之後陳法是否有決定隨有之關係觀與後陳法相反方面之異品法是否完全無此因法三相觀察完全無謬比量之智即生此比量智在吾人之知識皆是假如吾今認識一人曰人即此人之認識亦比量智觀此與人類一一相同故即是同品定有異此者即非人類故即是異品遍無人類性是此一人所全有即為遍是宗法作能立云

此人是人——宗

是人類故——因

如某人等——喻

若非經過此之比量吾人決不能有正確之智知之為人故吾人一一關于名言種類之知識其成就皆經過比量特未經解說則不知其所由成就耳

第三目 雙結

於二量中即智名果是證相故如有作用而顯現故亦名為量

此結出量果故相分為所量境見分為能量智量之結果安在今答即智名果以心心所皆有三分智心所亦三分其相分即所量其見分即能量其自證分即為量果故果即智以自證分是能證之體故彼見相分是自證分如有作用而顯現故自證分亦名為量

第四節 似現似比

現量比量雖已從正面為說明而世人往往不能得真正之現量與比量以種種似是而非錯誤謬妄之知識自認是現量智及比量智故必須將反面種種誤謬知識所依隱之黑幕完全揭破乃足肅清邪論之源而建植正言之本也故以論似現比終焉

第一項 似現

有分別智於義異轉名似現量謂諸有智了瓶衣等分別而生由彼於義不以自相為境界故名似現量

何謂似現量耶有分別智於義異轉者是也何等於何境起何分別而生之智曰有分別智耶對於帶名言種類之瓶衣等所有分別而生之智是名有分別智復何謂於義異轉耶謂此有分別智以名言種類等所指之物為所觀境而不以五識所觀色等自相為境界故證色等法自相者曰現量此有分別智不證色等法自相而於名物為所緣義故世人認以為現量其實乃現量與比量間之誤謬祗可名曰似現量也既屬誤謬則非是量以量是量度楷定之不錯謬知識故是以餘處亦名非量

第二項 似比

若似因智為先所起諸似義智名似比量似因多種如先已說用彼為因於似所比諸智生不能正解名似比量

由前似立中所說不成不定相違等似因成立謬宗而生邪智不能得成正解名似比量以謬霧為煙而成立有火不能稱境相而生正解故

前來四節解析因明義蘊略盡明能立能破及似則言生因具矣明現量比量及似則智了因具矣

且止是事已宣少句義為始立方隅其間理非理妙辯於餘處

第四章 汎論因明

第一節 因明之歷史

一 因明之創始

因明之創始者名足目為印度六大哲學派第二尼牙耶派之開祖其時代疏稱劫初據今世學者之考證劫初當即有史之初大約在今五千年以前也當時足目於因明論如何研求發明創立雖不可詳然依從來傳說則九句因十四過類實創自彼九句因者就論法之應用以考訂因之正否者十四過類在駁斥他說中所生之誤謬也近代西洋人調查得尼牙耶派之論式即五分作法與彌勒龍樹無著世親等論中所陳論式大致相同雖傳世親改五分作法為三支作法而如實論中仍援用五分作法也故足目所創者不但為古因明之全抑且為新因明所出其功勳較希臘演繹論開祖之亞里斯多德過無不及而早於亞里斯多德者殆三千年其開化之早實足驚人也

二 因明之革新

因明綱領成自足目則因明固外道之學非佛教之論也顧吾謂因明實由佛學以完成之者不唯疏稱因明源惟佛說而改革成新因明以流傳及今世者實成就於佛教徒之手也於佛之說在解深密經亦略見端倪逮于龍樹著有方便心論及迴諍論彌勒瑜伽師地之十五卷無著顯揚之第十卷雜集之十六卷及世親之如實論——世親更著有論軌論式論心之三部未經譯傳——均於因明大有發揮然猶為古因明之支流也無著世親之後佛滅將及千年外道跋扈抗論漸盛應時勢之潮流感實用之必要時有陳那論師出世奮其雄大之力將古因明改革一新在因明上重開一新紀元故後之言因明學者皆以自足目至世親為古因明自陳那後為新因明陳那關于因明著作有數十部之多譯來者僅因明正理門之一論其門弟商羯羅主紹宏斯學著為因明入正理論實為新因明之標準則今此所依以講論者也

三 因明之流傳

自足目迄龍樹之前史不可考龍樹以來佛教諸論師漸多注重因明其傳述及應用之處往往可見逮于陳那之後若護法清辯諸論師尤皆極深研幾用為建立言論之準大有非因明不能下一筆吐一詞之勢焉故今欲讀成唯識及掌珍等論非諳因明必不能讀故吾謂因明與佛學有不相離之勢也唐貞觀間玄奘法師留學印度就眾稱戒賢勝軍諸論師學習因明歸國譯傳正理門論入正理論二書復以巨細要義授其弟子窺基大師著因明入正理論疏慧沼智周道邑如理諸師師資相承播揚因明之學於我國時稱極盛焉元明後唐疏既失傳學者闇中摸索多失真相輓近瀛海交通日本借助於西洋邏輯學因明之說頗昌而我國亦得取回唐疏重刊行於世學者鑽研漸多斯學庶其中興於今後乎

第二節 新舊因明之異點

舊因明之概要即九句因與五分作法也九句因者

同品有異品有         共不定因

同品有異品非有        正因

同品有異品有非有       同品遍轉異品一分轉不定因

同品非有異品有        相違因

同品非有異品非有       不共不定因

同品非有異品有非有      相違因

同品有非有異品有       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不定因

同品有非有異品非有      正因

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     俱品一分轉不定因

上列古因明九句因下即與今因明對照之者二種正因具因之同品定有異品遍無之二相然未明遍是宗法之相也其不正因之七可攝五不定因及相違總因過其相違決定因及四不成因過此亦未明

五分作法者今舉例如下

宗 聲是無常

因 所作性故

喻 如瓶等

合 瓶有所作性瓶是無常聲有所作性聲亦無常

結 故知聲是無常

今因明決唯宗喻三支以合攝為喻體而結即同宗故別加異喻則五分之所有三支皆有三支之所具非五分之所具故三支較五分為完密也

大概陳那新因明之改革古因明者五分改為三支但因喻為能立而以宗為所立宗依與宗體之判定古來有以前陳有法為宗依而後陳法為宗體者亦有以前陳為宗體而後陳為宗依者亦有以前後並為宗體者今批評審定前後並為宗依而以不相離性為宗體於因三相具闕之注重喻體喻依之判別異法喻之增設廢除遍所許宗先業稟宗旁憑宗義而但取不顧論宗審定唯有現比二量攝譬喻聖教於現比此皆犖犖大端之可觀者故壁壘一新準繩千古也

第三節 因明與邏輯之比較

今世所知立論之學可分為二為邏輯為因明邏輯為希臘亞里斯多德創立不論為何事物皆取之規定入吾人之思想軌則中者也略同於因明論中自悟之比量與因明目的在立言悟他故注重發明立言所據之因者不同今比較以見其不同之處分二條說明之

一 形式之不同

           ┌大前提(同喻體)凡炭素物皆可燃    通常的邏輯論式┤小前提(因)  金剛石是炭素物           └斷 案(宗)  故金剛石可燃           ┌宗(斷案)   金剛石可燃    通常的因明論式┤因(小前提)  炭素物故           │        若炭素物見彼可燃同喻體如薪油等同喻依           └喻(大前提)  若不可燃見非炭素物異喻體如冰雪等異喻依

今據此以審其不同之點三段之中段相同而前後相翻殆正由一為自悟一為悟他之故歟邏輯之中段亦兩個名詞構成因明但用一個名詞殆以宗上有法陳之在前順勢說下不須重故邏輯之大前提但有因明之同喻體而缺少同喻依異喻體異喻依之三件因明之同喻體多用若如何見如何之字下復限於所舉某某等同喻依故通於歸納法而有現見已知之經驗為確實證明不落空泛邏輯之大前提多用凡如何皆如何之字使小前提斷案所論之物已確定在凡皆之內則更言此物之為何所以如何豈非辭費而毫無所獲乎若未確定在凡皆內則言凡言皆但空言假擬由此空言假擬所推定者寧必有當故為歸納論所批駁而無以自完也蓋合歸納演繹祗當得因明之自悟比量未能悟他況彼演繹與歸納又各成偏枯而不一致耶然則據此不同之點因明與邏輯勝劣之數已大可知矣

二 性質之不同

隅舉如下邏輯僅考理之法式因明兼立言之規則邏輯用假擬演繹斷案因明用實證解決問題邏輯以範己觀察於物所生之思想為目的因明以令他決了於我所立之宗義為目的邏輯非如因明之含有歸納方法邏輯非如因明之注重立論過失

(附註)本論實即因明入正理論之解說惟文段略有移易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