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十門三位與賴耶十門二位之同異(附註)
- 一 能詮上之同異
- 甲 形式上之對辨
- 乙 名次上之對辨
- 二 所詮上之同異
- 甲 法類上之對辨
- 乙 義理上之對辨
此題所重不在材料而在條理,遇此種繁雜之思想,必有精密之方法,乃能分析綜合而組織表顯之。通觀諸篇,法尊於法義所得較多——密鎪近之,而猶有相混。滿智能分為名目及義理二綱,是其勝處,惜內容錯誤尚多!會覺——能學、翠華、性林近之,按同及異等四綱以數列舉,頗有長處。若善樸之祇在門名之次第上逐條言同,致皆成為同而異者,殊為不善用思。其餘或得題不全,或未能做到題上,故為此篇以示方略;各人將自作一篇對觀之,可知得失之何在矣!
一 能詮上之同異
甲 形式上之對辨
1.同者二:一、末那頌與賴耶頌各分十門。二、末那釋與賴耶釋各分八段。
2.異者二:一、末那有三頌,而賴耶二頌半。二、末那分三位為總束,而賴耶分二位。
3.同而異者一:末那釋與賴耶釋雖同八段,然末那以四段合解四、五、二門,五段合解六、七、二門,其八段祇解十門。而賴耶以一段合解一、二、三、三門,二段合解四、五、二門,正解十門祇七段。其第六段係別解觸等故。
4.異而同者一:雖末那分三位,賴耶分二位,而皆同總束前之十門八段故。
乙 名次上之對辨
1.同者三:一、末那第五門與賴耶第五門同辨行相故。二、末那第八門與賴耶第八門同辨三性故。三、末那第十門與賴耶第十門同辨伏斷故。
2.異者十一:謂末那有出名、所依、自性、染俱、界繫之五門,而賴耶無之;賴耶有自相、因相、果相、受俱、法喻之五門,而末那無之。對辨之成十異,而三位與二位名次全異,總為一異,故成十一異。
3.同而異者二:謂末那與賴耶同列所緣門,而一居第三,而一居第四。又、末那與賴耶同列相應門,而一居第七,一居第六,名同次不同故。
4.異而同者七:十門中除第五、第八、第十、三門,餘末那與賴耶七門相對,皆名異而次同故。
二 所詮上之同異
甲 法類上之對辨
1.同者四:一、末那「緣彼」,與賴耶「不可知執受處」,同是辨所緣故。二、、末那「思量為相」,與賴耶「不可知了」,同是辨行相故。三、末那「有覆無記攝」,與賴耶「是無覆無記」,同是辨三性故。四、末那「出世道、滅定、阿羅漢無有」,與賴耶「阿羅漢位捨」,同是辨伏斷故。
2.異者二:謂「末那」辨所依而賴耶無之,賴耶辨受俱而「末那」無之,對之成二異故。
3.同而異者二:一、末那「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與「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雖同是出名,然末那祇約性相出一名,而賴耶約自相、果相、因相出三名者,有異。二、末那「四煩惱常俱,謂我癡、我見、并我慢、我愛,及餘觸等俱」,與賴耶「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雖同是辨相應心所,然末那約染俱、餘俱、分為二門,而與賴耶但一門異。
4.異而同者三:一、末那「思量為性」,與賴耶不出自性雖異,而賴耶「不可知了」,與亦出自性同,二、末那「隨所生所繫」,與賴耶明果相雖異,而賴耶「異熟」,亦與明界繫同。三、末那三位與賴耶二位雖名數有異,而同是總明生佛聖凡之識有染淨差別。
乙 義理上之對辨
1.同者一:謂同捨受。
2.異者五:一、賴耶之異熟果相義,末那無。二、賴耶之一切種因相義,末那無。三、賴耶之恆轉如瀑流義,末那無。四、末那之染俱義,賴耶無。五、末那之界繫義,賴耶無。
3.同而異者五:一、所緣義雖同,而末那以八見為所緣,賴耶以執受、處、為所緣,則異。二、行相義雖同,而末那以思量,賴耶以不可知了,則異。三、心所相應義雖同,而末那有十八心所,賴耶惟五遍行,則異。四、三性中無記義雖同,而末那有覆,賴耶無覆,則異。五、伏斷中阿羅漢位雖同,而出世道、滅定捨與無有,則異。
4.異而同者一:末那與阿賴耶之名義雖異,而依自相義以立名,則同。
5.異而同同而異者三——此單在義,本唯是同而異,須兼類言乃明,故成此式:一、賴耶雖不明所依,而寄明亦有所依義,故異而同。雖同明所依,而一以自種自前滅及賴耶現為依,一以自種自前滅末那現為依,又同而異。二、賴耶雖不明自性,而亦曾帶明自性義,故異而同。雖同明自性,而末那自性是思量,賴耶自性是不可知了,又同而異。三、末那三位,賴耶二位雖異,而皆是明識之通於因果染淨義者,故異而同。雖同明識通因果染淨義,而末那淨義通大小乘因果位,謂唯法執相應位,有小乘學無學淨位,佛前平等性智現前位為菩薩淨位,賴耶淨義則惟佛果,又同而異。此條可如法尊所表。
(附註)海刊原題為『對於末那十門三位與賴耶十門二位之同異一題各試卷之總批』,法相唯識學中改作『對於唯識試題之總批』,今改此題。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第 X09 冊 No. TX09n0006 第六編 法相唯識學(第16卷-第49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