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10](一一九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11]阿臈毘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阿臈毘比丘尼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持尼師壇著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禪

[12]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弟子阿臈毘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持尼師壇著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禪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詣彼比丘尼所語比丘尼言「阿姨欲何處去

比丘尼答言「賢者到遠離處去

魔波旬即說偈言

「世間無有出  用求遠離為
還服食五欲  勿令後變悔

阿臈毘比丘尼作是念「是誰欲恐怖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姦狡人耶

心即念言「此必惡魔欲亂我耳」覺知已而說偈言

「世間有出要  我自知所得
鄙下之惡魔  汝不知其道
譬如利刀害  五欲亦如是
譬如斬肉[1]  苦受陰亦然
如汝向所說  服樂五欲者
是則不可樂  大恐怖之處
離一切喜樂  捨諸大闇冥
以滅盡作證  安住離諸漏
覺知汝惡魔  尋即自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彼阿臈毘比丘尼已知我心」愁憂不樂即沒不現

[2](一一九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蘇摩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右肩上至安陀林坐禪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蘇摩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檀[3]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禪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至蘇摩比丘尼所問言「阿姨欲至何所

答言「賢者欲至遠離處去

魔波旬即說偈言

「仙人所住處  是處甚難得
非彼二指智  能得到彼處

蘇摩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等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此思惟已決定智生知是惡魔來欲嬈亂即說偈言

「心入於正受  女形復何為
智或若生已  逮得無上法
若於男女想  心不得俱離
彼即隨魔說  汝應往語彼
離於一切苦  捨一切闇冥
逮得滅盡證  [4]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5]惡魔  [6]即自磨滅去

魔波旬作是[7]「蘇摩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悔即沒不現

[8](一二〇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9]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至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10]著肩上入安陀林於一樹下結跏趺坐[11]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12]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於一樹下結跏趺坐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至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汝何喪其子  涕泣憂愁貌
獨坐於樹下  何求於男子

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作是念「為誰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者」如是思惟生決定[13]「惡魔波旬來嬈我耳」即說偈言

「無邊際諸子  一切皆亡失
此則男子邊  已度男子表
不惱不憂愁  佛教作已作
一切離[14]愛苦  捨一切闇冥
已滅盡作證  安隱盡諸漏
已知汝弊魔  於此自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已知我心」愁憂苦惱即沒不現

[15](一二〇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16]優鉢羅色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優鉢羅色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優鉢羅色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妙華堅固樹  依止其樹下
獨一無等侶  不畏惡人耶

優鉢羅色比丘尼作是念「為何等人欲恐怖我為是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即得覺知「必是惡魔波旬欲亂我耳」即說偈言

「設使有百千  皆是姦狡人
如汝等惡魔  來至我所者
不能動毛髮  不畏汝惡魔

魔復說偈言

「我今入汝腹  住於內藏中
或住兩眉間  汝不能見我

優鉢羅色比丘尼復說偈言

「我心有大力  善修習神通
大縛已解脫  不畏汝惡魔
我已吐三垢  恐怖之根本
住於不恐地  不畏於魔軍
於一切[1]愛喜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自當消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優鉢羅色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愁即沒不現

[2](一二〇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尸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尸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到尸羅比丘尼前而說偈言

「眾生云何生  誰為其作者
眾生何處起  去復至何所

尸羅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是思惟已即生知覺「此是惡魔欲作留難」即說偈言

[3]汝謂有眾生  此則惡魔見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苦生  住亦即苦住
無餘法生苦  苦生苦自滅
[4]捨一切[5]愛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則自消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尸羅比丘尼已[6]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7](一二〇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毘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毘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當往彼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毘羅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云何作此形  誰為其作者
此形何處起  形去至何所

毘羅比丘尼作是念「是何人來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即得知覺「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此形不自造  亦非他所作
因緣會而生  緣散即磨滅
如世諸種子  因大地而生
因地水火風  陰界入亦然
因緣和合生  緣離則磨滅
捨一切愛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惡魔以知汝  即自磨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毘羅比丘尼已知我心」生大憂慼即沒不現

[8](一二〇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毘闍耶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此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弟子毘闍耶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至其前而說偈言

「汝今年幼少  我亦是年少
當共於此處  作五種音樂
而共相娛樂  用是禪思為

毘闍耶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為姦狡人耶」如是思惟已即得知覺「是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歌舞作眾[1]  種種相娛樂
今悉[2]已惠汝  非我之所須
若寂滅正受  及天人五欲
一切持相與  亦非我所須
捨一切喜[3]  離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當自消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是毘闍耶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4](一二〇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遮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至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洗足畢舉衣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5]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遮羅比丘尼前而說偈言

「覺受生為樂  生服受五欲
為誰教[6]受汝  令厭離於生

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人欲作恐怖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而來[7]至此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生者必有死  生則受諸苦
鞭打諸惱苦  一切緣生有
當斷一切苦  超越一切生
慧眼觀聖諦  牟尼所說法
苦苦及苦[8]  滅盡離諸苦
修習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大師平等法  我欣樂彼法
我知彼法故  不復樂受生
一切離愛喜  捨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自當消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9](一二〇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優波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優波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優波遮羅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三十三天上  [10]炎魔[11]兜率陀
[12]化樂[13]他自在  發願得往生

優波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是姦狡人」自思覺悟「必是惡魔欲作嬈亂」而說偈言

「三十三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樂他自在  斯等諸天上
不離有為行  故隨魔自在
一切諸世間  悉是眾行聚
一切諸世間  悉皆動搖法
一切諸世間  苦火常熾然
一切諸世間  悉皆烟塵起
不動亦不搖  不習近凡夫
[14]隨於魔趣  於是處娛樂
離一切[15]愛苦  捨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覺汝惡魔  則自磨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優波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A1]即沒不現

[16](一二〇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尸利沙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尸利沙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當往彼為作留難[17]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到尸利沙遮羅比丘尼所而作是言「阿姨汝樂何等諸道

比丘尼答言「我都無所樂

魔波旬即說偈言

「汝何所諮受  剃頭作沙門
身著袈裟衣  而作出家相
不樂於諸道  而守愚癡住

尸利沙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已即自知覺「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此法外諸道  諸見所纏縛
縛於諸見已  常隨魔自在
若生釋種家  稟無比大師
能伏諸魔怨  不為彼所伏
清淨一切脫  道眼普觀察
一切智悉知  最勝離諸漏
彼則我大師  我唯樂彼法
我入彼法已  得遠離寂滅
離一切愛喜  捨一切[1]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如是自滅去

魔波旬作是念「尸利沙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2](一二〇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3]瞻婆國[4]揭伽池側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布薩時於大眾前坐月初出時有尊者[5]婆耆舍於大眾中作是念「我今欲於佛前歎月譬偈」作是念已即從[6]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欲說者便說

尊者婆耆舍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如月停虛空  明淨無雲翳
光炎明暉曜  普照於十方
如來亦如是  慧光照世間
功德善名稱  周遍滿十方

尊者婆耆舍說是偈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7](一二〇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尊者[8]阿若憍陳如久住空閑阿練若處來詣佛所稽首佛足以面掩佛足上而說是言「久不見世尊久不見善逝

爾時尊者[9]婆耆舍在於[10]會中作是念「我今當於尊者阿若憍陳如面前以上座譬而讚歎之」作此念已即從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欲說時便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上座之上座  尊者憍陳如
已度已超越  得安樂正受
於阿練若處  常樂於遠離
聲聞之所應  大師正法教
一切悉皆陳  正受不放逸
大德力三明  他心智明了
上座憍陳如  護持佛法[11]
增上恭敬心  頭面禮佛足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12](一二一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尊者舍利弗在供養堂有眾多比丘集會而為說法句味滿足辯才簡淨易解樂聞[13]閡不斷深義顯現彼諸比丘專至樂聽尊重憶念一心側聽

尊者婆耆舍在於會中作是念「我當於尊者舍利弗面前說偈讚歎」作是念已即起合掌白尊者舍利弗「我欲有所說

舍利弗告言「隨所樂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善能略說法  令眾廣開解
賢優[14]婆提舍  於大眾宣暢
當所說法時  咽喉出美聲
悅樂愛念聲  調和漸進聲
聞聲皆欣樂  專念不移轉

尊者婆耆舍說此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15](一二一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那伽山側五百比丘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尊者大目揵連觀大眾心一切皆悉解脫貪欲尊者婆耆舍於大眾中作是念「我今當於世尊及比丘僧面前說偈讚歎」作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導師無上士  住[16]那伽山側
五百比丘眾  親奉於大師
尊者大目連  神通諦明了
觀彼大眾心  悉皆離貪欲
如是具足度  [17]牟尼度彼岸
持此最後身  我今稽首禮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1](一二一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夏安居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斷除有結正智心善解脫除一比丘謂尊者阿難世尊記說彼現法當得無知證

爾時世尊臨十五日月食受時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諸比丘「我為婆羅門得般涅槃持後邊身為大醫師拔諸劍刺我為婆羅門得般涅槃持此後邊身無上醫師能拔劍刺汝等為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當懷受我莫令我若身若口若心有可嫌責事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眾會中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世尊向者作如是言『我為婆羅門得般涅槃持最後身無上大醫能拔劍刺汝為我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諸比丘當懷受我莫令我身心有可嫌責』我等不見世尊身心有可嫌責事所以者何世尊不調伏者能令調伏不寂靜者能令寂靜不穌息者能令穌息不般涅槃者能令般涅槃如來知道如來說道如來向道然後聲聞成就隨道宗道奉受師教如其教授正向欣樂真如善法

「我於世尊都不見有可嫌責身心行我今於世尊所乞願懷受見聞疑罪若身心有嫌責事

佛告舍利弗「我不見汝有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所以者何汝舍利弗持戒多聞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明利智慧出要智慧厭離智慧大智慧廣智慧深智慧無比智慧[2]寶成就亦常讚歎示為眾說法未曾疲倦

「譬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應受灌頂而[3]未灌頂已住灌頂儀法如父之法所可轉者亦當隨轉汝今如是為我長子[4]隣受灌頂而未灌頂住於儀法我所應轉[5]法輪汝亦隨轉得無所起盡諸有漏心善解脫如是舍利弗我於汝所都無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我無有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6]諸五百諸比丘得無有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耶

佛告舍利弗「我於此五百比丘亦不見有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所以者何此五百比丘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已捨重擔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除一比丘謂尊者阿難我記說彼於現法中得無知證是故諸五百比丘我不見其有身心見聞疑罪可嫌責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五百比丘既無有見聞疑身心可嫌責事然此中幾比丘得三明幾比丘俱解脫幾比丘慧解脫

佛告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中九十比丘得三明九十比丘得俱解脫餘者慧解脫舍利弗此諸比丘離諸飄轉無有皮膚真實堅固

尊者婆耆舍在眾會中作是念「我今當於世尊及大眾面前歎說[7]懷受偈」作是念已即從座[A2]整衣服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婆耆舍即說偈言

「十五清淨日  其眾五百人
斷除一切結  有盡大仙人
清淨相習近  清淨廣解脫
不更受諸有  生死已永絕
所作者已作  得一切漏盡
五蓋已雲除  拔刺根本愛
師子無所畏  離一切有餘
害諸有怨結  超越有餘境
諸有漏怨敵  皆悉已潛伏
猶如轉輪王  懷受諸眷屬
慈心廣宣化  海內悉奉用
能伏魔怨敵  為無上導師
信敬心奉事  三明老死滅
為法之真子  無有飄轉患
拔諸煩惱刺  敬禮日種胤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一二一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9]尼拘律相住於[10]曠野禽獸住處尊者婆耆舍出家未久有如是威儀依聚落城邑住晨朝著衣持鉢於彼聚落城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攝心繫念食已還住處舉衣鉢洗足畢入室坐禪速從禪覺不著乞食而彼無有隨時教授無有教[11]誡者心不安樂周圓隱覆如是深住

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不得利難得非易得[12]我不隨時得教授教誡不得欣樂周圓隱覆心住我今當讚歎自厭之[A3]」即說偈言

「當捨樂不樂  及一切貪覺
[1]隣無所作  離染名比丘
於六覺心想  馳騁於世間
惡不善隱覆  不能去皮膚
穢污樂於心  是不名比丘
有餘縛所縛  見聞覺識俱
於欲覺悟者  彼處不復染
如是不染者  是則為牟尼
大地及虛空  世間諸色像
斯皆磨滅法  寂然自決定
法器久修習  而得[2]三摩提
不觸不諂偽  其心極專至
彼聖久涅槃  繫念待時滅

尊者婆耆舍說自厭離偈心自開覺於不樂等[3]開覺已欣樂心住

[4](一二一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陀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以尊者婆耆舍為伴尊者婆耆舍見女人有上妙色見已貪欲心起

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今得不利得苦非得樂我今見年少女人有妙絕之色貪欲心生今為生厭離故而說偈言

「貪欲所覆故  熾然燒我心
[5]今尊者阿難  為我滅貪火
慈心哀愍故  方便為我說

尊者阿難說偈答言

「以彼顛倒想  熾然燒其心
遠離於淨想  長養貪欲者
當修不淨觀  常一心正受
速滅貪欲火  莫令燒其心
諦觀察諸行  苦空非[6]有我
繫念正觀身  多修習厭離
修習於無相  滅除[7]憍慢使
得慢無間等  究竟於苦[8]

尊者阿難說是語時尊者婆耆舍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9](一二一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長者請佛及僧就其舍食入其舍已尊者婆耆舍直日住守請其食分

有眾多長者婦女從聚落出往詣精舍尊者婆耆舍見年少女人容色端正貪欲心起

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今不利不得利得苦不得樂見他女人容色端正貪欲心生我今當說厭離偈」念已而說偈言

「我已得出離  非家而出家
貪欲隨逐我  如牛念他苗
當如大將子  大力執強弓
能破彼重陣  一人摧伏千
今於日種胤  面前聞所說
正趣涅槃道  決定心樂住
如是不放逸  寂滅正受住
無能於我心  幻惑欺誑者
決定善觀察  安住於正法
正使無量數  欲來欺惑我
如是等惡魔  莫能見於我

尊者婆耆舍說是偈已心得安住

[10](一二一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尊者婆耆舍自以智慧堪能善說[11]法聰明梵行所生憍慢心即自心念「我不利不得利得苦不得樂我自以智慧輕慢於彼聰明梵行者我今當說能生厭離偈」即說偈言

「瞿曇莫生慢  斷慢令無餘
莫起慢覺想  莫退生變悔
莫隱覆於他  [12]埿犁殺慢墮
正受能除憂  見道住正道
其心得喜樂  見道自攝持
是故無[13]礙辯  清淨離諸蓋
斷一切諸慢  起一切明處
正念於三明  神足他心智

尊者婆耆舍說此生厭離偈已心得清淨

[14](一二一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尊者婆耆舍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獨一思惟不放逸住專修自業逮得三明身作證

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獨一靜處思惟不放逸住專修自業起於三明身作證今當說偈讚歎三明」即說偈言

「本欲心狂惑  聚落及家家
遊行遇見佛  授我殊勝法
瞿曇哀愍故  為我說正法
聞法得淨信  捨非家出家
聞彼說法已  正住於法教
勤方便繫念  堅固常堪能
逮得於三明  於佛教已作
世尊善顯示  日種苗胤說
為生盲眾生  開其出要門
苦苦及苦因  苦滅盡作證
八聖離苦道  安樂趣涅槃
善義善句味  梵行無過上
世尊善顯示  涅槃濟眾生

[1](一二一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法句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

[2]賢聖善說法  是則為最上
愛說非不愛  是則為第二
諦說非虛妄  是則第三說
法說不異言  是則為第四

「諸比丘是名說四法句

爾時尊者婆耆舍於眾會中作是念「世尊於四眾中說四法句我當以四種讚歎稱譽隨喜」即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若善說法者  於己不惱迫
亦不恐怖他  是則為善說
所說愛說者  說令彼歡喜
不令彼為惡  是則為愛說
諦說知甘露  諦說知無上
諦義說法說  正士建立處
如佛所說法  安隱涅槃道
滅除一切苦  是名善說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一二一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那伽山側與千比丘俱皆是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4]離諸重擔逮得[A4]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爾時尊者婆耆舍住王舍城寒林中丘塜間作是念「今世尊住王舍城那伽山側與千比丘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我今當往各別讚歎世尊及比丘僧」作是念已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而說偈言

「無上之導師  住那伽山側
千比丘眷屬  奉事於如來
大師廣說法  清涼涅槃道
專聽清白法  正覺之所說
正覺尊所敬  處於大眾中
德陰之大龍  仙人之上首
興功德密雲  普雨聲聞眾
起於晝正受  來奉[5]覲大師
弟子婆耆舍  稽首而[6]頂禮

「世尊欲有所說唯然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汝所說莫先思惟

婆耆舍即說偈言

「波旬起微惡  潛制令速滅
能掩障諸魔  令自覺知過
觀察解結縛  分別清白法
明照如日月  為諸異道王
超出智作證  演說第一法
出煩惱諸流  說道無量種
建立於甘露  見諦真實法
如是隨順道  如是師難得
建立甘露道  見諦崇遠離
世尊善說法  能除人陰蓋
明見於諸法  為調伏隨學

尊者婆耆舍說是偈已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7](一二二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8]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為比丘眾說四聖諦相應法謂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

尊者婆耆舍在會中作是念「我今當於世尊面前讚歎拔箭之譬」如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唯然世尊欲有所說唯然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我今敬禮佛  哀愍諸眾生
第一拔利箭  善解治眾病
迦露醫投藥  波睺羅[9]治藥
及彼瞻婆耆  耆婆醫療[10]
或有病小[11]  名為善治病
後時病還發  抱病遂至死
正覺大醫王  善投眾生藥
究竟除眾苦  不復受諸有
乃至百千種  那由他病數
佛悉為療治  究竟於苦邊
諸醫來會者  我今悉告汝
得甘露法藥  隨所樂而服
第一拔利箭  善覺知眾病
治中之最上  故稽首瞿曇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1](一二二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有尊者[2]尼拘律想住於曠野禽獸之處疾病委篤尊者婆耆舍為看病人瞻視供養

彼尊者尼拘律想以疾病故遂般涅槃

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3]和上為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我今當求其相

爾時尊者婆耆舍供養尊者尼拘律想舍利已持衣鉢向王舍城次第到王舍城舉衣鉢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而說偈言

「我今禮大師  等正覺無[4]
於此現法中  一切疑網斷
曠野住比丘  命終般涅槃
威儀攝諸根  大德稱於世
世尊為制名  名尼拘律想
我今問世尊  彼不動解脫
精進勤方便  功德為我說
我為釋迦種  世尊法弟子
及餘皆欲知  圓道眼所說
我等住於此  一切皆欲聞
世尊為大師  無上救世間
斷疑大牟尼  智慧已具[5]
圓照神道眼  光明顯四眾
猶如天帝釋  曜三十三天
諸貪欲疑惑  皆從無明起
若得遇如來  斷滅悉無餘
世尊神道眼  世間為最上
滅除眾生[6]  如風飄遊塵
一切諸世間  煩惱覆隱沒
[7]設餘悉無有  明目如佛者
慧光照一切  令同大精進
唯願大智尊  當為眾記說
言出微妙聲  我等專心聽
柔軟音演說  諸世間普聞
猶如熱渴逼  求索清涼水
如佛無[8]減知  我等亦求知

尊者婆耆舍復說偈言

「今聞無上士  記說其功德
不空修梵行  我聞大歡喜
如說隨說得  順牟尼弟子
滅生死長縻  虛偽幻化縛
以見世尊故  能斷除諸愛
度生死彼岸  不復受諸有

佛說此經已尊者婆耆舍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五[9]


校注

[0325010] S. 5. 1. Āḷavikā.[No. 100(214)] [0325011] 阿臈毘 Aḷavikā. [0325012] 魔波旬 Māra pāpimant. [0326001] 形【大】刑【宋】【元】【明】 [0326002] S. 5. 2. Somā.[No. 100(215)] [0326003] 右【大】〔-〕【宋】【元】【明】 [0326004] 安【大】女【聖】 [0326005] 惡魔【大】應【宋】應去【元】【明】【聖】 [0326006] 即自磨滅去【大】〔-〕【宋】【元】【明】【聖】 [0326007] 念【大】念即時磨滅去【宋】【元】【明】【聖】 [0326008] S. 5. 3. Gotamī.[No. 100(216)] [0326009] 吉離舍瞿曇彌 Kisā-gotamī. [0326010] 壇【大】*檀【聖】* [0326011] 晝【大】*盡【聖】* [0326012] 食【大】〔-〕【聖】 [0326013] 智【大】智知【宋】【元】【明】知【聖】 [0326014] 愛【大】憂【宋】【元】【明】 [0326015] S. 5. 5. Uppalavaṇṇā.[No. 100(217)] [0326016] 優鉢羅色 Uppalavaṇṇā. [0327001] 愛【大】*受【聖】* [0327002] S. 5. 10. Vajirā.[No. 100(218)] [0327003] 汝【大】女【聖】 [0327004] 捨【大】於【宋】【元】【明】【聖】 [0327005] 愛【大】*憂【宋】*【元】*【明】* [0327006] 知【大】為【宋】【元】 [0327007] S. 5. 9. Selā.[No. 100(219)] [0327008] S. 5. 4. Vijayā.(毘闍耶)[No. 100(220)] [0328001] 伎【大】妓【元】【明】 [0328002] 已【大】以【宋】【元】【明】 [0328003] 歡【大】樂【宋】【元】【明】【聖】 [0328004] S. 5. 6. Cālā.(遮羅)[No. 100(221)] [0328005] 化【大】即化【宋】【元】【明】 [0328006] 受【大】授【宋】【元】【明】【聖】 [0328007] 至【大】到【宋】【元】【明】【聖】 [0328008] 集【大】業【宋】【元】【明】 [0328009] S. 5. 7. Upacālā.(優波遮羅)[No. 100(222)] [0328010] 炎魔 Yāmā. [0328011] 兜率陀 Tusitā. [0328012] 化樂 Nimmānaratin. [0328013] 他自在 [Paranimmita-]Vasavattin. [0328014] 隨【大】墮【宋】【元】【明】 [0328015] 愛【大】憂【宋】【元】【明】 [0328016] S. 5. 8. Sīsupacālā.(尸利沙遮羅)[No. 100(223)] [0328017] 化【大】即化【宋】【元】【明】 [0329001] 闇冥【大】耶導【聖】 [0329002] S. 8. 11. Gaggarā.[No. 100(224)] [0329003] 瞻婆 Campā. [0329004] 揭伽 Gaggarā. [0329005] 婆耆舍 Vaṅgīsa. [0329006] 坐【大】*座【宋】*【元】*【明】* [0329007] S. 8. 9. Koṇḍañña.[No. 100(225)] [0329008] 阿若憍陳如 Aññāsi-Koṇḍañña. [0329009] 婆耆舍 Vangīsa. [0329010] 會【大】舍【聖】 [0329011] 財【大】教【明】 [0329012] S. 8. 6. Sāriputta.[No. 100(226)] [0329013] 閡【大】礙【宋】【元】【明】 [0329014] 婆【大】波【聖】 [0329015] S. 8. 10. Moggallāna.[No. 100(227)] [0329016] 那伽 Nāga. [0329017] 牟尼 Muni. [0330001] Pravāraṇa (Hoernle, Ms. Remains, p. 36) S. 8. 7. Pavāraṇā.〔Nos. 100 (228,) 26 (121), 125 (32.5), 61-63, 分別功德論中〕 [0330002] 寶【大】實【宋】【元】【明】 [0330003] 未【大】來【聖】 [0330004] 隣【大】應【聖】 [0330005] 法輪【大】〔-〕【聖】 [0330006] 諸【大】〔-〕【宋】【元】【明】 [0330007] 懷【大】聽【聖】 [0330008] S. 8. 2. Arati.[No. 100(229)] [0330009] 相【大】想【宋】【元】【明】尼拘律相 Nigrodha-Kappa [0330010] 曠【大】廣【聖】 [0330011] 誡【大】*戒【聖】* [0330012] 我【大】非【宋】【元】【明】 [0331001] 隣【大】憐【聖】 [0331002] 三摩提 Samāhita. [0331003] 開【大】聞【聖】 [0331004] S. 8. 4. Ānanda.[No. 100(230)] [0331005] 今【大】令【宋】【元】【明】【聖】 [0331006] 有我【大】我有【聖】 [0331007] 憍【大】*高【宋】*【元】*【明】* [0331008] 邊【大】道【宋】【聖】 [0331009] S. 8. 1. Nikkhanta.[No. 100(250)] [0331010] S. 8. 3. Pesalātimaññanā.[No. 100(251)] [0331011] 法【大】彼【明】 [0331012] 埿犁殺慢墮 Māngatā nirayam upapannā. [0331013] 礙【大】閡【聖】 [0331014] S. 8. 12. Vaṅgīsa.[No. 100(252)] [0332001] S. 8. 5. Subhāsitā.[No. 100(253)] [0332002] 賢聖【大】聖賢【明】 [0332003] S. 8. 8. Parosahassa. [0332004] 作【大】辦【宋】【元】【明】 [0332005] 覲【大】現【聖】 [0332006] 頂【大】現【宋】【元】【明】 [0332007] [No. 100(254)] [0332008] 㮈【大】柰【宋】【元】【明】 [0332009] 治藥【大】醫藥【聖】 [0332010] 病【大】治【聖】 [0332011] 差【大】瘥【宋】【元】【明】 [0333001] Sn. II. 12. Vaṅgīsa.[No. 100(255)] [0333002] 尼拘律想 Nigrodha-Kappa. [0333003] 和上【大】和尚【宋】【元】【明】 [0333004] 滅【大】減【宋】【元】【明】 [0333005] 備【大】修【宋】【聖】 [0333006] 愚【CB】【麗-CB】遇【大】過【宋】【元】【明】【聖】 [0333007] 設【大】諸【明】【聖】 [0333008] 減【大】滅【聖】 [0333009] (光明皇后願文)【聖】
[A1] 慼【CB】【麗-CB】寂【大】(cf. K18n0650_p1161b11; T02n0099_p0328b15)
[A2] 起【CB】【磧乙-CB】超【大】(cf. QC057_p0575a14)
[A3] 偈【CB】【磧乙-CB】【大】(cf. QC057_p0576a03)
[A4] 己【CB】已【大】巳【磧乙-CB】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