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中阿含經

中阿[24]含經卷第三十三

(一三四)大品[26]釋問經第十八[27](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28]㮈林村北[29]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爾時天王釋聞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天王釋告五結樂子「我聞世尊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五結汝來共往見佛

五結樂子白曰「唯然」於是五結樂子[1]挾琉璃琴從天王釋行三十三天聞天王釋其意至重欲往見佛三十三天亦復侍從天王釋行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猶如力士屈[2]伸臂頃於三十三天忽沒不現已住摩竭陀國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去石室不遠

爾時鞞陀提山光[3]耀極照明如火㷿彼山左右居民見之便作是念「鞞陀提山火燒普[4]

天王釋住一處已告曰「五結世尊如是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5]燕坐有大威德諸天共俱樂彼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等未通不應便前五結汝往先通我等然後當進

五結樂子白曰「唯然」於是五結樂子受天王釋教已挾琉璃琴即先往至因陀羅石室便作是念「知此處離佛不近不遠令佛知我聞我音聲」住彼處已調琉璃琴作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而歌頌曰

「賢禮汝父母  月及[6]耽浮樓
謂生汝殊妙  令我發歡心
煩熱求涼風  渴欲飲冷水
如是我愛汝  [7]猶羅訶愛法
如收水甚難  著欲亦復然
無量生共會  如施與無著
池水清且涼  底有[8]金粟沙
如龍象熱逼  入此池水浴
猶如鈎牽象  我意為汝伏
所行汝不覺  窈窕未得汝
我意極著汝  煩冤燒我心
是故我不樂  如人入虎口
如釋子思禪  常樂在於一
如牟尼得覺  得汝妙淨然
如牟尼所樂  無上正盡覺
如是我所樂  常求欲得汝
如病欲得藥  如飢欲[9]得食
賢汝止我心  猶如水滅火
若我所作福  供養諸無著
彼是[10]悉淨妙  我共汝受報
願我共汝終  不離汝獨[11]
我寧共汝死  不用相離生
釋為與我願  三十三天尊
汝人無上尊  是我願最堅
是故禮大雄  𥡳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從三昧起讚歎五結樂子曰「善哉善哉五結汝歌音與琴聲相應琴聲與歌音相應歌音不出琴聲外琴聲不出歌音外五結汝頗憶昔時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耶

五結樂子白曰「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大仙人昔時世尊初得覺道[12]欝鞞羅[13]尼連[14]禪河岸[15]阿闍[16]惒羅尼拘類樹下爾時躭浮樓樂王女[17]賢月色有天名結摩兜麗御車子求欲彼女大仙人彼當求欲於彼女時我亦復求欲得彼女大仙人求彼女時竟不能得我於爾時住彼女後便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大仙人我歌頌此偈時彼女迴顧怡然含笑而語我曰『五結我未曾見彼佛世尊然我已從三十三天聞彼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五結若汝能數稱歎世尊者可與汝共事大仙人』我唯一共會自後不復見

於是天王釋而作是念「五結樂子已令世尊從定覺起已通我於善逝」彼時天王釋告曰「五結汝即[18]往彼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作如是語『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五結樂子白曰「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捨琉璃琴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爾時世尊告曰「五結[19]今天王釋安隱快樂及諸天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安隱快樂五結天王釋欲見我者隨其所欲

於是五結樂子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稽首佛足[20]遶三匝而去往詣天王釋所白曰「天王我已為白世尊世尊今待天王唯願天王自當知時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往詣佛所天王釋稽首佛足再三自稱名[1]姓言「唯大仙人我是天王釋我是天王釋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拘翼汝是天王釋

天王釋再三自稱名姓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却住一面時天王釋白曰「唯大仙人我去世尊近遠坐耶

世尊告曰「汝近我坐所以者何汝有大天眷屬」於是天王釋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爾時因陀羅石室忽然廣大所以者何佛之威神及諸天威德

天王釋坐已白曰「唯大仙人我於長夜欲見世尊欲請問[2]大仙人往昔一時世尊遊舍衛國住石巖中大仙人我爾時自為及為三十三天乘千象車往至鞞沙門大王家爾時鞞沙門大王家有妾名槃闍那爾時世尊入定寂然彼妾叉手禮世尊足大仙人我語彼曰『妹我今非往見世尊時世尊入定若世尊從定[3]寤者妹便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作如是說「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大仙人彼妹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世尊為憶不耶

世尊告曰「拘翼彼妹為汝稽首我足具宣汝意問訊於我我亦憶拘翼當汝去時聞此音聲便從定寤

「大仙人昔時我[4]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於世時增諸天眾[5]減阿修羅大仙人我自眼見世尊弟子比丘從世尊修習梵行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至善處生於天中大仙人[6]瞿毘釋女是世尊弟子亦從世尊修習梵行憎惡是女身愛樂男形轉女人身[7]受男子形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生妙處三十三天為我作子彼既生已諸天悉知[8]瞿婆天子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大仙人我復見有世尊弟子三比丘等亦從世尊修習梵行不捨離欲身壞命終生餘下賤[9]伎樂宮中彼既生已日日來至三十三天供事諸天奉侍瞿婆天子天子見彼已而說頌曰

「『與眼優婆[10]  我字名瞿毘
奉敬佛及法  淨意供養眾
我已蒙佛恩  釋子大祐德
妙生三十三  彼知祐天子
見彼本比丘  受生伎樂神
叉手面前立  瞿婆為說偈
是本瞿曇子  我本為人時
來至到我家  飲食好供養
[11]此本與聖等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我本承事汝  聞聖善說法
得信成就戒  妙生三十三
汝本受奉事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12]汝以何為面  受持佛法已
反背不向法  是眼覺善說
我昔見汝等  今[13]生下伎樂
自行非法行  自生於非法
我本在居家  觀我今勝德
轉女成天子  自在五欲樂
「彼訶瞿曇[14]  厭已歎瞿曇
「『我今當進行  天子真諦說
「二於彼[15]懃行  憶瞿曇法律
知欲有災患  即彼捨離欲
彼為欲結縛  即得捨遠離
如象斷[16]羈靽  度三十三天
因陀羅天梵  一切皆來集
即彼[17]坐上去  雄猛捨塵欲
「帝釋見已厭  勝天天中天
「『彼本生下賤  度三十三天
厭已妙息言  瞿婆後說曰
「『人中有佛勝  釋牟尼知欲
彼子中失念  我訶更復得
[18]於三中之一  則生伎樂中
二成等正道  在天定根樂
汝說如是法  弟子無有惑
度漏斷邪疑  禮佛勝伏根
若彼覺諸法  二得[19]昇進處
彼得昇進已  生於梵天中
我等知彼法  大仙來至此』」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此鬼長夜無有[20]諛諂亦無欺誑無幻質直若有問者盡欲知故不欲觸[21]嬈彼之所問亦復如是我寧可說甚深阿毘曇」世尊知已為天王釋說此頌曰

「於現法樂故  亦為後世樂
拘翼自恣問  隨意之所樂
彼彼之所問  盡當為決斷
世尊已見聽  [1]日天求見義
在摩竭陀國  賢婆娑婆問

於是天王釋白曰「世尊阿修羅[2]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幾結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慳及嫉也彼各各作是念『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彼作是念『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慳嫉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不愛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愛不愛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欲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欲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念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念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3]純大苦陰生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4]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生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何者滅戲道跡比丘何行趣向滅戲道跡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滅戲道跡者謂八[5]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拘翼是謂滅戲道跡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滅戲道跡者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大仙人是為滅戲道跡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云何為三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拘翼念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念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拘翼求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求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云何為三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大仙人說念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念增長惡不善法[1]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念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大仙人說求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求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求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幾法護從解脫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2]「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也云何為六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甞味身覺觸意知法拘翼眼視色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眼視色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眼視色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甞味身覺觸意知法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意知法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意知法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者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云何為六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甞味身覺觸意知法大仙人說眼視色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眼視色增長惡不善法[A1]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眼視色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3]成就彼故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甞味身覺觸大仙人說意知法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意知法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意知法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三法行三法云何為三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拘翼喜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喜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喜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拘翼捨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捨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捨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斷三法行三法云何為三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大仙人說喜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喜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喜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大仙人說捨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若捨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捨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一切沙門梵志不同[4]一說[5]一欲一愛一樂一意也

天王釋復問曰「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以何等故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拘翼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6]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大仙人以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天王釋復問曰「大仙人以何等故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答曰「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天王釋聞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天王釋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白曰「大仙人我於長夜有疑惑刺世尊今日而拔出之所以者何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世尊問曰「拘翼汝頗憶昔時曾問餘沙門梵志如此事耶

天王釋答曰「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大仙人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各懷愁慼[1]數歎說我等若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者必當往見大仙人然我等不得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便行具足五欲功德大仙人我等放逸行放逸已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便命終大仙人我見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命終時便生極厭身毛皆竪莫令我於此處速命終

「大仙人我因此厭因此憂慼故若見餘沙門梵志在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2]燕坐彼樂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見彼已便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即往奉見彼不識我而問我言『汝為是誰』我時答彼『大仙人我是天王釋大仙人我是天王釋』彼復問我『我曾見釋亦見釋種姓以何等故名為釋以何等故為釋種姓』我便答彼『大仙人若有來問我事者我便隨所能隨其力而答彼是故我名為釋』彼作是說『我等若隨其事以問釋者釋亦隨其事答我彼問我事我不問彼彼歸命我我不歸命彼』大仙人從彼沙門梵志竟不得威儀法教況復得如是問耶

天王釋而說頌曰

「釋往釋往已  釋今作是說
遠離意所念  除疑諸猶豫
久遠行於世  推求索如來
見沙門梵志  在遠離燕坐
謂是正盡覺  往奉敬禮事
云何得昇進  如是我問彼
問已不能知  聖道及道跡
世尊今為我  若意有所疑
所念及所思  其意之所行
知心隱及現  [3]明者為我說
尊佛尊為師  尊無著牟尼
尊斷諸結使  自度度眾生
覺者第一覺  御者最上御
息者尊妙息  大仙自度度
故我禮[4]天尊  稽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問曰「拘翼汝頗憶昔時得如是離得如是歡喜謂於我得法喜耶

天王釋答曰「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大仙人昔一時天及阿[5]修羅而共鬪戰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我作是念『令天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天便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大仙人爾時有離有喜[6]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不得神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大仙人今日得離得喜不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世尊問曰「拘翼汝何因得離得[7]謂於我得法喜耶

天王釋答曰「大仙人我作是念『我於此命終生於人間彼若有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謂剎利長者族梵志長者族居士長者族及餘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生如是族已成就諸根如來所說法律有得信者得信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學智[1]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若有諸天有大福祐色像巍巍[2]耀煒燁極有[3]威力安隱快樂長住宮殿生於最上我生彼中』」

於是天王釋[4]而說頌曰

「捨離於天身  來下生人間
不愚癡入胎  隨我意所樂
得身具足已  逮質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  常樂於乞食

「學智學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當作最上[5]妙天諸天聞名色究竟天往生彼中大仙人願當得阿那[6]大仙人我今定得須陀洹

世尊問曰「拘翼汝何因得此極好極高極廣差降而自稱說得須陀洹耶

天王釋以偈答曰

「不更有餘尊  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  未曾有此處
大仙我此坐  即於此天身
我更得增壽  如是自眼見

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天王釋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從他無有猶[7]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即從[8]坐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於是天王釋稱歎五結樂子曰「善哉善哉汝五結大益於我所以者何由汝故佛從定寤以汝先使世尊從定寤故令我等後得見佛五結我從此歸[9]躭浮樓伎樂王女賢月色嫁與汝作婦及其父樂王本國拜與汝作伎樂王

於是天王釋告三十三天曰「汝等共來若我等本為梵[10]天王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今盡為世尊恭敬禮事所以者何世尊梵天梵天當造化最尊生眾生[11]眾生有及當有彼所可知盡知可見盡見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若本為梵天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盡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12]再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佛足[13]遶三匝已即於彼處忽沒不現

爾時梵天色像巍巍光耀煒燁夜將向旦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即時以偈白世尊曰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大仙人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14]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世尊告梵天曰「如是如是[15]梵天所說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梵天我說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佛說如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并大梵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6]釋問經第十八竟[17](七千三百六十八字)

(一三五)[18]中阿含大品[19]善生經第十九[20](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饒蝦蟆林

爾時善生居士子父臨終時因六方故遺勅其子善教善訶曰「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善生居士子聞父教已白父曰「唯當如尊勅

於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終後平旦沐浴著新蒭[21]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彼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時遙見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著新蒭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見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問曰「居士子受何沙門梵志教教汝恭敬供養禮事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耶』」

善生居士子答曰「世尊我不受餘沙門梵志教也世尊我父臨命終時因六方故遺勅於我善教善訶曰『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世尊我受父遺教恭敬供養禮事故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1]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聞已告曰「居士子我說有六方不說無也居士子若有人善別六方離四方惡不善業垢彼於現法可敬可重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上生天中居士子眾生有四種業四種穢云何為四居士子殺生者是眾生業種穢種不與取[2]妄言者是眾生業種穢種」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殺生不與取  邪婬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  慧者不稱譽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云何為四行欲行恚行怖行癡」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欲恚怖及癡  行惡非法行
彼必滅名稱  如月向盡沒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云何為四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癡」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斷欲無恚怖  無癡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  如月漸盛滿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3]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4]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

「居士子若人種種戲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負則生怨二者失則生恥三者負則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懷喜五者使宗親懷憂六者在眾所說人不信用居士子人博戲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不自護二者不護財物三者不護妻子四者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為人所謗居士子人非時行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鬪諍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癡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親近賊二者親近欺誑三者親近狂醉四者親近放恣五者逐會嬉戲六者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5]憙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憙聞歌二者憙見舞三者憙往作樂四者憙見弄鈴五者憙拍兩手六者憙大聚會居士子若人憙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有[6]懶惰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大早不作業二者大晚不作業三者大寒不作業四者大熱不作業五者大飽不作業六者大飢不作業居士子若人懶惰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種種戲逐色  嗜酒憙作樂
親近惡知識  懶惰不作業
[1]放恣不自護  此處壞敗人
行來不防護  邪婬犯他妻
心中常結怨  求願無有利
飲酒念女色  此處壞敗人
重作不善行  [2]佷戾不受教
罵沙門梵志  顛倒有邪見
[3]凶暴行黑業  此處壞敗人
自乏無財物  飲酒失衣被
[4]債如涌泉  彼必壞門族
數往至酒鑪  親近惡朋友
應得財不得  是伴黨為樂
多有惡朋友  常隨不善伴
今世及後世  二俱得敗壞
人習惡轉減  習善轉興盛
習勝者轉增  是故當習勝
習昇則得昇  常[5]逮智慧昇
轉獲清淨戒  及與微妙[6]
晝則[7][8]眠臥  夜則好遊行
放逸常飲酒  居家[9]不得成
大寒及大熱  謂有懶惰人
至竟不成業  終不獲財利
若寒及大熱  不計猶如草
若人作是業  彼終不失樂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云何為四一者知事非親[10]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A2]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云何為四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為利狎習」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為事  言語至柔軟
怖為利狎習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云何為四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惡三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制妙善法  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  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  亦復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  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云何為四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三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  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云何為四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三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干種戲  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  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三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云何為四一者為彼捨己二者為彼捨財三者為彼捨妻子四者所說堪忍」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捨欲財妻子  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云何為四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惡法三者面前稱說四者却怨家」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制惡  面稱却怨家
知善親愍念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云何為四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為喜四者不得利不憂」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  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云何為四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常以愍念」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  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云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為五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令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居士子[1]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云何為五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為五一者教[2]技術二者速教三者盡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居士子若人慈順於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云何為五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作瓔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云何十三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3]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讚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觀奴婢使人大家當以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云何為五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二者隨時食之三者隨時飲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給湯藥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當以九事善奉大家云何為九一者隨時作業二者專心作業三者一切作業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七者急時不遠離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讚歎九者稱大家庶幾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北方者謂大家奴婢使人也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云何為五一者愛敬二者不輕慢三者不欺誑四者施與珍寶五者[4]拯念親友臣親友以此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親友臣亦以五事善念親友云何為五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5]已供給財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愛念五者急時可歸依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觀沙門梵志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云何為五一者不禁制門二者見來讚善三者敷設床[6]四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五者擁護如法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沙門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云何為五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聞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沙門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上方者謂施主沙門梵志也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有四攝事云何為四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行利四者等利」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惠施及愛言  常為他行利
眾生等同利  名稱普遠至
此則攝持世  猶如御車人
若無攝持者  母不因其子
得供養恭敬  父因子亦然
若有此法攝  故得大福祐
照遠[7]猶日光  速利翻捷疾
不麤說聰明  如是得名稱
[8]獲無功高  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賴  如是得名稱
常起不  [9]憙施人飲食
將去調御正  如是得名稱
親友臣同恤  愛樂有齊限
謂攝在親中  殊妙如師子
初當學技術  於後求財物
後求財物已  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  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  急時赴所須
[1]耕作商人給  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  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  不增快得樂
彼必饒錢財  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  猶如蜂採[2]
長夜求錢財  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  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財與  兇暴及豪強
東方為父母  南方為師尊
西方為妻子  北方[3]為奴婢
下方親友臣  上沙門梵志
願禮此諸方  二俱得大稱
禮此諸方已  施主得生天

佛說如是善生居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善生經第十九竟[5](四千二百五十五字)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6][7](萬一千六百二十三字)[8]


校注

[0632024] 含【大】鋡【聖】 [0632025] (東譯)十三字【大】〔-〕【聖】 [0632026] ~D. 21. Sakkapañha suttanta.[No. 1(14), No. 15] [0632027] 第三念誦【大】〔-〕【明】【聖】 [0632028] 㮈林【大】~Ambasaṇḍā. [0632029] 鞞陀提【大】~Vediyaka. [0633001] 挾琉璃【大】*協流離【聖】* [0633002] 伸【大】申【宋】【元】【明】【聖】 [0633003] 耀【大】曜【宋】【元】【明】【聖】 [0633004] 然【大】燃【聖】 [0633005] 燕【大】宴【宋】【元】【明】 [0633006] 耽浮樓【大】~Timbaru. [0633007] 猶【大】猶如【聖】 [0633008] 金粟沙【大】~Kiñjakkha. [0633009] 得【大】求【宋】【元】【明】【聖】 [0633010] 悉【大】志【宋】【元】【明】 [0633011] 沽【大】活【宋】【元】【明】【聖】 [0633012] 欝鞞羅【大】~Uruvela. [0633013] 尼連禪河【大】~Nerañjarā. [0633014] 禪【大】然【宋】【元】【明】【聖】 [0633015] 阿闍惒羅尼拘類【大】~Ajapālanigrodha. [0633016] 惒【大】*和【聖】* [0633017] 賢月色【大】~Bhaddā Suriya. [0633018] 往【大】任【宋】住【元】【明】【聖】 [0633019] 今【大】樂子【宋】【元】【明】令【聖】 [0633020] 遶【大】繞【聖】 [0634001] 姓【大】*性【聖】* [0634002] 法【大】汝【聖】 [0634003] 寤【大】*覺【宋】【元】【明】【聖】* [0634004] 聞【大】問【宋】【元】 [0634005] 減【大】滅【聖】 [0634006] 瞿毘【大】~Gopikā. [0634007] 受【大】得【宋】【元】【明】 [0634008] 瞿婆【大】~Gopaka. [0634009] 伎【大】*妓【元】【明】* [0634010] 私【大】夷【聖】 [0634011] 此【大】汝【宋】【元】【明】 [0634012] 汝以【大】以汝【宋】【元】【明】 [0634013] 生【大】坐【聖】 [0634014] 等【大】子【宋】【元】【明】【聖】 [0634015] 懃【大】勤【元】【明】 [0634016] 羈靽【大】羈絆【宋】【元】【明】 [0634017] 坐【大】座【元】【明】 [0634018] 於【大】施【聖】 [0634019] 昇【大】*升【聖】* [0634020] 諛【大】*諭【聖】* [0634021] 嬈【大】繞【聖】 [0635001] 日【大】曰【明】 [0635002] 揵沓惒【大】~Gandhabha. [0635003] 純【大】結【元】 [0635004] 憎【大】慳【元】【明】 [0635005] 支【大】枝【聖】 [0636001] 減【大】滅【聖】 [0636002] 曰【大】〔-〕【聖】 [0636003] 智【大】知【聖】 [0636004] 一【大】〔-〕【宋】【元】 [0636005] 一欲【大】〔-〕【聖】 [0636006] 彼隨【大】隨彼【宋】【元】【明】 [0637001] 數【大】〔-〕【聖】 [0637002] 燕【大】*宴【宋】*【元】*【明】* [0637003] 明【大】眼【宋】 [0637004] 天尊【大】大雄【宋】【元】【明】【聖】 [0637005] 修【大】*脩【元】【明】* [0637006] 雜【大】*離【聖】* [0637007] 喜【大】菩【宋】 [0638001] 智【大】*知【聖】* [0638002] 耀煒燁【大】*曜暐曄【宋】【元】【明】【聖】* [0638003] 威【大】盛【宋】【元】【明】【聖】 [0638004] 而說【大】說此【宋】【元】【明】【聖】 [0638005] 妙天【大】天妙【宋】 [0638006] 含【大】鋡【聖】 [0638007] 豫【大】預【宋】【元】 [0638008] 坐【大】座【元】【明】 [0638009] 躭【大】耽【明】 [0638010] 天王【大】志天【聖】天【宋】【元】【明】 [0638011] 眾生【大】〔-〕【宋】【元】【明】【聖】 [0638012] 再【大】再三【宋】【元】【明】【聖】 [0638013] 遶【大】繞【聖】 [0638014] 離【大】〔-〕【聖】 [0638015] 梵【大】如梵【宋】【元】【明】【聖】 [0638016] (釋問竟)七字【大】〔-〕【明】 [0638017] (七千字)八字【大】〔-〕【宋】【元】【明】【聖】 [0638018] 中阿含【大】〔-〕【明】 [0638019] ~D. 31. Siṅgālovāda-suttanta.[No. 1(16), Nos. 16, 17] [0638020] 第三念誦【大】〔-〕【明】 [0638021] 磨【大】*摩【宋】*【元】*【明】* [0639001] 事【大】〔-〕【聖】 [0639002] 婬【大】*淫【聖】* [0639003] 妓【大】伎【聖】 [0639004] 懶惰【大】事墮【聖】 [0639005] 憙【大】*喜【聖】* [0639006] 懶【大】*嬾【聖】* [0640001] 放【大】於【元】【明】 [0640002] 佷【大】很【宋】【元】【明】 [0640003] 凶【大】兇【元】【明】 [0640004] 債【大】*責【聖】* [0640005] 逮【大】逐【聖】 [0640006] 上【大】止【宋】【元】【明】【聖】 [0640007] 喜【大】憙【聖】 [0640008] 眠【大】睡【宋】【元】【明】 [0640009] 不【大】安【宋】【元】【明】【聖】 [0640010] 似【大】以【宋】【元】 [0641001] 若【大】若人【宋】【元】【明】 [0641002] 技【大】*伎【宋】【聖】* [0641003] 侍【大】*待【聖】* [0641004] 拯【大】極【宋】【元】【明】 [0641005] 已【大】以【聖】 [0641006] 待【大】侍【聖】 [0641007] 猶【大】於【元】【明】 [0641008] 獲無功【大】護無貢【宋】【元】【明】護無功【聖】 [0641009] 憙【大】善【聖】 [0642001] 耕【大】𮇛【宋】𥞩【元】【明】𥞩【聖】 [0642002] 花【大】華【聖】 [0642003] 為奴婢【大】奴婢使【宋】【元】【明】 [0642004] (善生竟)七字【大】〔-〕【明】 [0642005] ((四千二百五十五字))八字【大】〔-〕【宋】【元】【明】第三念誦【聖】 [0642006] 三【大】三第三念誦【宋】【元】 [0642007] (萬一千字)九字【大】〔-〕【宋】【元】【明】【聖】 [0642008] 〔-〕【大】光明皇后願文【聖】
[A1] 減【CB】【磧乙-CB】滅【大】(cf. QC055_p0131a15)
[A2] 居【CB】【磧乙-CB】[-]【大】(cf. QC055_p0139b17)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