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卷第九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八)
復次普光燄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間暗解脫門。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眾生諸惑漂流熱惱苦解脫門。大光徧照主火神。得無動福力大悲藏解脫門。眾妙宮殿主火神。得普能除煩惱塵解脫門。無盡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曜無邊虛空界解脫門。種種燄眼主火神。得種種福莊嚴寂靜光解脫門。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得能滅一切世間諸趣熾然苦解脫門。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開悟一切世間解脫門。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癡執著見解脫門。雷音電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願力大震吼解脫門。
【疏】有云。準梵本。此脫第四。一以進力現世除物無明。以最初故。偏從火義。
二惑有二義。一漂。二惱。善巧迴轉。則能息之。
三稱性之福。相惑不動。與大悲合。自利不動。俱能攝德無盡.名藏。
四有云。準梵本.神名勝上蘂光普照。法門。名普能除煩惱塵。謂劫海行滿故。今能現通滅惑。偈云眾妙宮神。同前列名。眾妙即勝上義耳。然諸本多無。或有本則具云。眾妙宮殿主火神。得大慈悲廣蔭眾生解脫門。恐是傳寫脫漏耳。
五光明照曜等者。日光合空.等空無際。智符實相。稱實無邊。雖曠劫修成。全同本有。窮靈極數.妙盡難思。實為惑本。即是正因。智照心源。即是了因。(【鈔】日光合空等者。初舉喻也。智符已下。二合。以智合日。以實相合空。符者。分而合也。實相體上。本有智光。無始迷之。今方朗悟。即我始會之。非照今有。故與實相。分而合也。實相無邊。智亦無邊。如空無際。光亦無際。雖曠劫修成。全同本有者。以偈文會義也。偈云。億劫修成不可思。求其邊際莫能知。義乃修成。智無際耳。何得分而合之。故今答云。雖則修成。全同本有。是以經云。演法實相令歡喜。故疏結云。窮靈極數。即是修成。妙盡難思。即符本有。亦猶始覺同本覺。無復始本之異。為究竟覺。窮靈極數之言。即肇論劉遺民所難般若無知論語。謂窮其靈鑑。極其數運。妙無不盡。則合心體難思耳。)如空與日。今略申十義。以辨難思。一謂日與空.非即非離。二非住非不住。三而日善作破闇良緣。顯空之要。四雖復滅暗顯空。空無損益。五理實無損。事以推之。暗蔽永除。性乃無增。空界所含。萬像皆現。六而此虛空。性雖清淨。若無日光。則有闇起。七非以虛空空故。自能除暗。暗若除者。必假日光。八日若無空。無光無照。空若無日。暗不自除。九然此暗性。無來無去。日之體相.亦不生不滅。十但有日照空。則乾坤洞曉。以智慧日。照心性空。亦有十義。準喻思之。非唯釋此一文。乃遠通眾經。該羅前後。
六體寂發照。名寂靜光。以斯成福。莊嚴身相。
七八可知。
九分別法相。永離不了愚癡。悟法實性。便無執著之見。
十以行扶願。故能現世。作師子吼。(【校】案經長行第四法。疏主所見諸本多無。纂要據他本補入眾妙宮殿等十七字。)
爾時普光燄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火神眾而說頌言。
【疏】頌加第四。餘並可知。
○第七主水神十法。
復次普興雲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海潮雲音主水神。得無邊法莊嚴解脫門。妙色輪髻主水神。得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福橋光音主水神。得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知足自在主水神。得無盡大悲海解脫門。淨喜善音主水神。得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普現威光主水神。得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吼聲徧海主水神。得觀察一切眾生發起如虛空調伏方便解脫門。
【疏】一無緣大慈。是曰平等。
二無邊行法.莊嚴自他。
三寂然不動以觀機。感而遂通以隨攝。若冬則積雪凝白。夏則無處不流。
四妙音演佛深旨。令悟妙法漩澓。
五身智二光.徧覺開化。大充法界。清淨無垢。
六證淨法界.性相俱絕。德無不見。則大用不亡。
七眾生不窮。故大悲無盡。滿而不溢。有知足義焉。流止從緣。斯為自在。
八處處見佛。故大喜無窮。喜從佛生。即佛名藏。若聆泉流之響。無不悅也。
九性相無礙之福。故能普現神通。若空色相映之流。威光蕩漾。
十調生行廣.如空無邊。用靡暫停。如空無盡。
爾時普興雲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水神眾而說頌言。
【疏】偈中。第一偈前半。辨一相因果。次句例餘。後句辨益。初言清淨者。離過無緣故。門如塵數者。隨宜利樂故。以慈為因。得妙相果。以相為因。得無厭果。然如來相。有純有雜。此就純門。若以雜門.則隨一相一毛.皆收如來法界行盡。亦相相皆爾。純雜無礙。因果相融。圓成非分成。故佛一相一毛。即同法界。無有分量。今此神從一慈門。入無盡相耳。此約十身之相。(【鈔】前半辨一相因果等者。疏文有二。先消經文。辨十身相。後引經論。辨三身相。今初言純雜無礙因果相融者。然如來相。亦具四句。一一因一相。二一因一切相。此皆純門。三一切因一相。四一切因一切相。皆是雜門。正純恆雜。雜而常純。故云無礙。由因無礙。果相亦無礙。故得圓成非分成耳。以一切純雜無礙之行。成一相故。故此一相。即同法界。况因果交徹。因中有無盡之果。果中有難思之因。)若三十二相之因。但說一相一因。如智度瑜伽等論。涅槃大集等經。至相海品當引。(若三十二相下。第二引經及論。說三身相。唯語化身。而總指在餘。智論當三十二。瑜伽當四十九。涅槃二十九經云。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持戒不動。施心不移。安住實語如須彌山。以是因緣。得足下平如匳底相。若於父母所。和尚師長。乃至畜生。以如法財。供養供給。以是因緣。得足下千輻輪相。若菩薩不殺不盜。於父母師長。常生歡喜。以是因緣。得成三相。一手指纖長。二足跟修長。三其身方直。若菩薩修四攝法。攝取眾生。以是因緣。得網縵指。如白鵝王。若菩薩父母師長。若病苦時。以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因緣。得手足柔軟。若菩薩持戒聞法。惠施無厭。以是因緣。得節踝𦟛滿。身毛上靡。若菩薩專心聽法。演說正教。以是因緣。得鹿王腨。若菩薩於諸眾生不生害心。飲食知足。常樂惠施。瞻病給藥。以是因緣。其身圓滿。如尼拘陀樹。立手過膝。頂有肉髻。無見頂相。若菩薩見怖畏者。為作救護。見裸露者。施與衣服。以是因緣。得陰藏相。若菩薩親近智者。遠離愚人。善喜問答。掃治行路。以是因緣。皮膚細滑。身毛右旋。若菩薩常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香華燈明施人。以是因緣。得身金色。常光照曜。若菩薩行施之時。所施之物。能捨不吝。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以是因緣。得七處滿相。若菩薩布施之時。心不生疑。以是因緣。得柔軟聲相。若菩薩如法求財。以用布施。以是因緣。缺骨充滿。師子上身。臂肘𦟛纖。若菩薩遠離兩舌。惡口恚恨。以是因緣。得四十齒。白淨齊密。若菩薩於諸眾生修大慈悲。以是因緣。得二牙相。若菩薩常作是願。有來求者。隨意給與。以是因緣。得師子頰。若菩薩隨諸眾生所須之食。悉皆與之。以是因緣。得味中上味。若菩薩自修十善。兼以化人。以是因緣。得廣長舌。若菩薩不訟彼短。不謗正法。以是因緣。得梵音聲。若菩薩見諸怨憎。生於慈心。以是因緣。得目睫紺色。若菩薩不隱他德。稱揚其善。以是因緣。得白毫相。善男子。若菩薩修習如是三十二相業因緣時。則得不退菩提之心。)
【疏】第五偈。初言無盡。以顯光常。次充法界。以辨光徧。不思議者。以顯光深。非色現色。非青黃而青黃故。其第三句。是顯光用。餘五可知。
○第八主海神十法。
復次出現寶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不雜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癡暗解脫門。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普持光味主海神。得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癡性解脫門。寶燄華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金剛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
【疏】頌脫第三。一為物供佛。是等施福德。眾寶相以莊嚴身。
二巧隨根欲.說法護善。使其長成。
三謂演深廣法.體煩惱空。梵本偈云。一切世間眾導師。法雲大雨不可測。消竭無窮諸苦海。此離垢塵入法門。若準此文.乃竭苦海。
四若見佛境。則惑亡苦息。準現經文。三是煩惱。四是於苦。若依梵本。前苦後惑。既譯人脫漏。致使文義參差。故古德云。脫第四頌。結名既同。故知脫第三。恆住波浪者。即是普用水為宮殿。
五以智滅癡。
六為行所遷。一切皆苦。菩提因起。則生滅苦亡。便得涅槃寂滅安樂。
七將智滅癡。未免於見。了癡見性。癡見自亡。真妄等觀.是佛境也。
八一切眾生。有佛種性。圓明可貴。具德稱寶。佛眼普觀。佛智普示。正因令顯。如出金藏。大心若起。如種生芽。故云出生。緣了二因。為能悟之妙道。(【鈔】正因令顯。如出金藏。即涅槃經。如貧女家中寶藏之喻。)
九了如不取。則心不搖動。湛如停海。萬德攸歸故。須彌可傾。魔豈能嬈。一念降魔。如本行集。(了如不取。則心絕動搖者。金剛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須彌可傾。魔豈能嬈者。即高僧傳中。慧嵬禪師之事。雲林修定。有一惡鬼而現其前。有身無首。令禪師懼。公安然不懼。而慰之言。喜汝無頭痛之患。次現無腹之鬼。復云。喜汝無五藏之憂。如是隨來隨遣。竟不能惑。魔又化為天女云。天帝令我以備掃灑。公曰。我心如地。難可傾動。無以革囊見試。天女乃騰雲而去。讚曰。大海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執志堅貞。今用一句。義意全同。)
十入法界定。如法界徧。(【校】疏云頌脫第三。案下離垢塵所入法門一偈。纂要已補入。)
爾時出現寶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海神眾而說頌言。
【疏】偈文可知。
○第九主河神十法。
復次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解脫門。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離塵淨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滌一切眾生諸惑塵垢解脫門。十方徧吼主河神。得恒出饒益眾生音解脫門。普救護眾生主河神。得於一切含識中。恒起無惱害慈解脫門。無熱淨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涼善根解脫門。普生歡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眾生永離慳著解脫門。廣德勝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歡喜福田解脫門。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雜染者清淨。瞋毒者歡喜解脫門。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恒受具足樂解脫門。
【疏】一行成雨法。若霈然洪霔。滅惑生德。若懸河迅流。無所滯礙。
二現身息惱。若泉澗洗心。
三真實滌垢。慈智相資。若碧沼澄潭。空色交映。故名離塵淨眼。
四圓音徧益。若崩浪發響。
五拯救漂溺。
六善根無惑。可謂清涼。若阿耨達池。永無熱惱。
七施門無量。令彼無慳。若薀藻菱蓮。普令物喜。
八行福契實。故見無不欣。若深湖廣陂。是為廣德。
九方便慧力。雜染皆淨。慈彼怨害。瞋反成歡。若萬頃波澄。光映天下。
十總收萬善。令會涅槃。若彼百川。咸會大海。由智海故。名海德光明。(【校】怨害。纂要作冤害。)
爾時普發迅流主河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河神眾而說頌言。
【疏】偈亦可知。
○第十主稼神十法。
復次柔軟勝味主稼神。得與一切眾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時華淨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解脫門。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圓滿法門淨諸境界解脫門。增益精氣主稼神。得見佛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解脫門。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現佛福田.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妙嚴環髻主稼神。得普發眾生淨信華解脫門。潤澤淨華主稼神。得大慈愍濟諸眾生.令增長福德海解脫門。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廣開示一切行法解脫門。見者愛樂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眾生.捨離懈怠憂惱等諸惡普清淨解脫門。離垢光明主稼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令眾會歡喜滿足解脫門。
【疏】一功德智慧二種法味.資成佛身。
二喜樂由於苦除。
三眾生為所淨之境。
四悲深故通廣。
五下種佛田.必至果無壞。
六智敷物信。獲果稱華。
七慈眼視物。故福聚無量。慈則恬和怡悅。偈云勝道。
八以行成佛。故始成即宣。
九懈於修習.憂惱是生。勤策諸根.眾惡清淨。
十隨根為說.遂求故喜。
爾時柔軟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稼神眾而說頌言。
【疏】偈文可知。
○第十一主藥神十法。
復次吉祥主藥神。得普觀一切眾生心而勤攝取解脫門。栴檀林主藥神。得以光明攝取眾生.俾見者無空過解脫門。離塵光明主藥神。得能以淨方便滅一切眾生煩惱解脫門。名稱普聞主藥神。得能以大名稱增長無邊善根海解脫門。毛孔現光主藥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脫門。破暗清淨主藥神。得療治一切盲冥眾生令智眼清淨解脫門。普發吼聲主藥神。得能演佛音說諸法差別義解脫門。蔽日光幢主藥神。得能作一切眾生善知識。令見者咸生善根解脫門。明見十方主藥神。得清淨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脫門。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疏】一順情則易攝。逆意則難調。故普觀之。
二三可知。
四始學者.以名為實賓。大士以名為佛事。
五以慈善根力.放月愛等光。身心兩病.纔念便滅。(【鈔】慈善根力者。慈善根.即涅槃第十五經云。復次善男子。菩薩四無量心。能為一切諸善根本。下廣說慈心行施。發起大願竟。云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習慈心。能生如是無量善根。謂不淨觀等。皆從此生。結云。如是等法.慈為根本。善男子。以是義故。慈是真實。非虛妄也。若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根本。當言慈是。以是義故。實非虛妄。善男子。能為善者。名實思惟。實思惟者。即名為慈。慈即如來。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是如來。如來即慈。次廣說慈德.是一切善法。下廣說慈德。如提婆達多.欲害如來。令阿闍世王.放護財醉象。我即入慈定。舉手示之。即於指端.出五師子。即便怖畏。舉身投地。敬禮我足。善男子。我時手指實無師子。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調伏。廣說緣起。皆悉結歸慈善根力。放月愛等光。即涅槃二十經。爾時世尊.在雙林間。見阿闍世王。悶絕躃地。爾時世尊.為阿闍世王.入月愛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疾即愈。鬱蒸除滅。乃至云。問耆婆。何等名為月愛三昧。耆婆答言。有六義似。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華。開敷鮮明。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善心開敷。是故名為月愛三昧。二如月.能令行路歡喜。此三昧能令修習涅槃道者歡喜。三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漸明。此能令善根增長。四十六至三十日。形色漸減。此能令漸滅煩惱。五能除鬱蒸。此能除貪惱熱。六如月眾星中王。甘露一味。人所愛樂。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諸善中王。甘露一味。一切眾生之所愛樂。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六迷理迷報.二愚盲冥。起惑造業.備受眾苦。佛以正法金錍.開其智眼。令明三諦.故云清淨。(佛以正法金錍者。即涅槃第八。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者。云何甚深。難見難入。佛言。善男子。如百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錍。抉其眼膜。以一指示。問言見不。盲人答言。我猶未見。復以二指.三指示之。乃言少見。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如來未說。亦復如是。無量菩薩。雖已具足諸波羅蜜。乃至十住.猶未能得見於佛性。如來既說。即便少見。是菩薩既得見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為無我之所惑亂。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十地。尚不了了知見佛性。何况聲聞緣覺之人能得見耶。澤州釋云。十地菩薩。各修十度。名為百人。涅槃為金錍。經初一說。名一指示。中間重說。名二指示。經末復說.名三指示。下合中.未見佛性.並如盲人。延公云。金錍喻教。抉膜者。教能生解。喻破無明。即今疏意。故云正法金錍。而言三指。喻三僧祇。乃至十地。未了分明。故言少見。若準澤州。則涅槃為錍。三說為三指者。若俱約教。則錍指不殊。若以涅槃為所詮者。又不順喻。寧取延公。然三僧祇為三指者。亦順前示。及與後示。亦順十住少見之言。今不取者。遂令佛說.一時之中.不具三指。又以時喻指。以未全同。故疏自釋。以三諦為三指。指為旨趣。義甚分明。一時橫觀。皆觀三諦。豎至十住。亦證三諦。第一指者。即示俗諦。言凡是有心。定當作佛。皆有佛性。二示真諦為第二指。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三示中道為三指。經云。佛性即是無上菩提中道種子故。非有如虛空。非無如兔角。故知三諦。喻於三指。)
七八可知。
九無愛見之大悲。生物德故名藏。
十世醫療治。雖差還生。永滅生德。無先念佛。因病因光.皆是方便。謂佛有無邊相。相有無邊好。好放無邊光。光攝無邊眾。言隨念者。佛德齊均.隨緣隨樂。趣稱一佛.三昧易成。敬一心濃.餘盡然矣。况心凝覺路。闇蹈大方。
爾時吉祥主藥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藥神眾而說頌言。
【疏】頌可知。
○第十二主林神十法。
復次布華如雲主林神。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擢榦舒光主林神。得廣大修治普清淨解脫門。生芽發耀主林神。得增長種種淨信芽解脫門。吉祥淨葉主林神。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解脫門。垂布燄藏主林神。得普門清淨慧恒周覽法界解脫門。妙莊嚴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眾生行海而興布法雲解脫門。可意雷聲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香光普徧主林神。得十方普現昔所修治廣大行境界解脫門。妙光逈曜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解脫門。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
【疏】一佛德無邊.皆依智海。含德流光.所以名藏。
二等眾生悲。是為廣大。一一離障。名普清淨。
三一切勝因.皆為佛道。各各心淨。則種種芽生。
四一切功德。莊嚴一毛。一一皆然。故佛為德聚。良以佛果攬因.皆圓成非分成。是故一因生一切果。一果收一切因。皆圓融無礙耳。
五智通萬法.故曰普門。客塵不生.故曰清淨。悟如日照.頓周法界。功如拂鏡.說智漸明。明是本明。漸為圓漸。(【鈔】悟如日照等者。楞伽經有四漸四頓。今唯用一。四漸四頓.多依地位。古今同為此釋。亦順經文。今釋通於橫豎。則位位之中.皆有頓義。然約橫論頓.復有多義。一頓悟漸修。如見九層之臺.則可頓見。要須躡階而後得升。今亦如是。頓了心性。即心即佛。無法不具。而須積功.徧修萬行。此約解悟。二者頓修漸悟。即如磨鏡。一時徧磨。明淨有漸。萬行頓修。悟則漸勝。此約證悟。三頓修頓悟。如利劍斬絲.千莖齊斬.一時齊斷。亦如染絲.一時齊染.一時成色。萬行齊修。一時朗悟。四漸修漸悟。猶如斬竹.節節不同。此非今用。今言悟如日照.即解悟證悟.皆悉頓也。即頓修頓悟。功如拂鏡。亦非漸修。是頓修漸悟義。言明是本明漸為圓漸者。此融上二。恐人謂拂鏡非頓。明鏡本來淨。何用拂塵埃。故為會之。此是六祖直顯本性。破其漸修。今為順經。明其漸證。隨漸漸明。皆本明矣。故云明是本明。即無念體上.自有真知。非別有知.知心體也。言漸為圓漸者。即天台智者意。彼有言。云漸漸非圓漸。圓圓非漸圓。謂漸家亦有圓漸。圓家亦有圓漸。漸家漸者。如江出岷山。始於濫觴。漸家圓者。如大江千里。圓家漸者。如初入海。雖則漸深。一滴之水.已過大江。况濫觴耶。圓家圓者。如窮海涯底。故今云。漸是圓家漸。尚過漸家之圓。况漸家之漸。)
六知徧趣行。如應布法。
七了音聲性.皆同佛音。故無不可意。能令世間.皆聞佛音。方云清淨。
八昔行稱周法界.是廣大境。神通普令物見.倣而行之。如下喜目.即其事也。
九眾生諂佞.自不修德。寗有進賢之心。今福智益他.則物我兼利。偈云譣詖.即諂佞也。(眾生諂佞自不修德者。詩云。內有進賢之志。而無譣詖之心。蒼頡篇曰。詖謂諂佞也。)
十敬念則佛興。佛興則莊嚴德藏。障重者.不念不見。於佛豈無常哉。故應見常見也。
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林神眾而說頌言。
○第十三主山神十法十頌。
復次寶峯開華主山神。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脫門。華林妙髻主山神。得修習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解脫門。高幢普照主山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心所樂嚴淨諸根解脫門。離塵寶髻主山神。得無邊劫海勤精進無厭怠解脫門。光照十方主山神。得以無邊功德光普覺悟解脫門。大力光明主山神。得能自成熟.復令眾生捨離愚迷行解脫門。威光普勝主山神。得拔一切苦使無有餘解脫門。微密光輪主山神。得演教法光明顯示一切如來功德解脫門。普眼現見主山神。得令一切眾生乃至於夢中增長善根解脫門。金剛堅固眼主山神。得出現無邊大義海解脫門。
【疏】一寂而常照.故光無不闡。
二相光熟機.皆慈善根力。如涅槃廣明。
三修因嚴根.本為順物。故矚蓮目而欣樂。覩月面而歡心。或見諸根.一一皆周法界。喜亦深矣。
四如空不染.故長劫無怠。
五癡故長眠。唯福智之能覺。
次三可知。
九若睡若寤.皆令聞法進行。斯為佛業。如大瓔珞經說。過去有佛。凡欲說法.令大眾眠。夢中說法。令增善根。覺得道果。涅槃亦云。其人夢中見羅剎像等。亦表萬法皆夢。大夢之夜.必有大覺之明。(【鈔】涅槃亦云。其人夢中見羅剎像。即當第九如來性品。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未發菩提心者。得菩提因。佛告迦葉。若有聞是大涅槃經。言我不用發菩提心。誹謗正法。是人即於夢中見羅剎像。心中怖懼。羅剎語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發菩提心。當斷汝命。是人惶怖。寤已。即發菩提之心。是人命終。若在三趣。及在人天。續復憶念菩提之心。當知是人.名大菩薩摩訶薩也。)
十稱性法門.無邊大義.一音能演。是出現也。
爾時開華帀地主山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山神眾而說頌曰。
○第十四主地神十法。
復次普德淨華主地神。得以慈悲心.念念普觀一切眾生解脫門。堅福莊嚴主地神。得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妙華嚴樹主地神。得普入諸法.出生一切佛剎莊嚴解脫門。普散眾寶主地神。得修習種種諸三昧.令眾生除障垢解脫門。淨目觀時主地神。得令一切眾生常遊戲快樂解脫門。金色妙眼主地神。得示現一切清淨身調伏眾生解脫門。香毛發光主地神。得了知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解脫門。寂音悅意主地神。得普攝持一切眾生言音海解脫門。妙華旋髻主地神。得充滿佛剎離垢性解脫門。金剛普持主地神。得一切佛法輪所攝持普出現解脫門。
【疏】一念念無間.平等普觀。修慈護法.故得金剛之體。金剛即內照之實也。(【鈔】修慈護法。故得金剛之體。亦涅槃意。彼第三問云。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故以長壽品.答長壽問。由不殺及施僧之食為因。金剛身品答金剛不壞身問。因於護法故。經初明金剛身義云。爾時世尊。復告迦葉。善男子。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下迦葉難。次如來廣答金剛身相。後迦葉徵因云。唯然世尊。如來法身.金剛不壞。而未能知.所因云何。佛告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迦葉。我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弓箭矛矟。守護持戒清淨比丘。此後廣說護法之相。便引往昔此拘尸城.有歡喜增益如來.末法之中.覺德比丘。能師子吼。為破戒比丘刀杖所逼。時有國王。名為有德。與破戒比丘共戰。時王被鏘。舉身周徧。覺德讚王。王聞法已。即便命終。生阿閦佛國。為彼如來第一弟子。覺德比丘.卻後壽終。亦生彼國。為第二弟子。故知能護。功高所護.生公釋金剛身云。長壽之與金剛.皆共談丈六。但內外之異。長壽與外應之迹。金剛與內照之實。實照體圓。故無方也。然則長壽金剛.並義通內外。而金色示滅.故以實照為常。實則至妙之色.亦常不變矣。然長壽對凡夫之夭促。金剛對凡身之危脆。故無長無短.方為長壽。非實非虛.始曰金剛。而推其因。由護法者。護法令法久住。護法身矣。今疏文中.言修慈護法者。護法即涅槃文。修慈即今偈意。)
二一毛福力。頓現眾福。
三證入無生.不礙嚴剎。
四一向為他。
五觀機出現.名為游戲。
六現淨惑身。方調物惑。
七內具德海.現威力身。如地含海潤.發生百穀。百穀苗稼.皆地香毛故。
八長行.一言盡攝無餘。偈頌.則一言普徧無極。
九燄雲普徧。令物離垢為性。
十法能攝持心行.如金剛之輪。佛則不動現世.若須彌出海。(【校】上鈔長壽與外應之迹.金剛與內照之實。兩與字.準嘉興藏疏本及涅槃集解引生公釋.應皆作為。)
爾時普德淨華主地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地神眾而說頌言。
【疏】此下頌中.亦有二句.結法屬人。可以意得。
○第十五主城神十法。
復次寶峯光曜主城神。得方便利益眾生解脫門。妙嚴宮殿主城神。得知眾生根教化成熟解脫門。清淨喜寶主城神。得常歡喜.令一切眾生受諸福德解脫門。離憂清淨主城神。得救諸怖畏大悲藏解脫門。華燈燄眼主城神。得普明了大智慧解脫門。燄幢明現主城神。得普方便示現解脫門。盛福威光主城神。得普觀察一切眾生令修廣大福德海解脫門。淨光明身主城神。得開悟一切愚暗眾生解脫門。香幢莊嚴髻主城神。得破一切煩惱臭氣.出生一切智性香氣解脫門。(【校】上二十七字.疏主所見經本原無。纂要依疏補入。)寶峯光目主城神。得能以大光明破一切眾生障礙山解脫門。
【疏】有云。脫第九法。十頌具足。一光等方便。成熟利益。
二應病與藥。令得服行。
三護法法存。則物受福德。教理行果皆有護也。(【鈔】教理行果皆有護也者。有毀謗教。不惜身命。折伏護持。為護教也。得旨契經。便為護理。修行無缺。即為護行。此三若護。正覺果圓。即為護果。)
四悲救無盡名藏。
五了佛大智。
六方便現身。
七同修佛德。
八迷真俗理。故云愚暗。佛出開示。令其悟入。本迷無始。猶若生盲。雖聞譬喻。竟不識乳。唯佛出世。方能曉之。(本迷無始等者。即涅槃經第十四。南本十三。喻諸外道。不識常樂我淨。以四種喻。謂貝.稻米末.雪.鶴。經云。如生盲人。不識乳色。便問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如白貝。盲人復問是乳色者。如貝聲耶。答言。不也。後問貝色為何似耶。答言。如稻米末。盲人復問。乳色柔軟。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如雪。盲人復問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似。答言。猶如白鶴。是生盲人雖聞如是四種譬喻。竟不能得識乳真色。釋曰。貝可喻常。末可喻樂。雪可喻淨。鶴可喻我。然經中前三.各誤領解。而鶴一種.略無誤領。應言。如鶴動耶。然其四喻.皆是眼境。彼但身觸。何能知耶。非唯外道.不知四德。智眼未開。空欲暗證。如彼盲人.觸四境也。言唯佛出世方能曉之者。示其出世常樂我淨。開其智眼。了見分明。)
九準梵本云。香幢莊嚴髻主城神。得破一切煩惱臭氣.出生一切智性香氣解脫門。謂正使為臭物。殘習為臭氣。智性為香體。利物為香氣。香氣若高山之出雲.稱智性而無盡。臭氣若香風之捲霧.等性空之無邊。煩惱則塵習雙亡。智慧則自他兼利。有本亦具云。香髻莊嚴主城神。得開發眾生清淨妙智解脫門。亦恐傳寫之脫漏耳。義不異前。偈云現夢中者。夢是神遊。亦見聞之氣分也。夢中尚調.况於覺悟。如迦旃延為弟子現夢境界等。(夢是神遊。漢武故事。昔漢武帝欲試善圓夢者。乃詐為夢云。朕夢見殿上兩瓦.化為鴛鴦飛去。是何徵耶。圓夢者曰。宮中必有暴死之者。帝曰。戲之耳。言未畢。監司奏云。宮人相殺。帝曰。朕實不夢。而有徵者。何耶。對曰。夢是神遊。陛下欲言。即是夢也。亦見聞之氣分者。即智論五夢之中.見聞多故為夢也。言五夢者。一熱氣多故夢火。二冷氣多夢水。三風氣多飛空。四見聞多入夢。五天神與夢。如下夢忍。如迦旃延為弟子現夢者。莊嚴論說。迦旃延有弟子為希羅王。捨王位出家。於山林中修道。有一鄰國王。名阿盤地。遊獵至山。其王安寢。宮人詣比丘所。比丘為其說法。王覺。謂誘我宮人。遂鞭撻比丘。比丘痛苦。心生怨恨。我不相犯非理見辱。遂欲還家為王伐彼。師勸不止。便言且留一宿。明當任去。即留一宿。夜中迦旃延示之以夢。夢見還國。國人迎之。卻立為王。與大臣商議。徵兵伐怨。而戰敗失道。遂被彼擒。將欲刑戮。忽遇本師。本師告言。前苦相勸。何為不從。此王夢中號訴師言。大師救命。失聲便覺。悲泣白師。不復還家。是為迦旃延之善巧。覺化不得。夢化便遂。)
十二障五蓋.重疊如山。非智光明.莫之能破。
爾時寶峯光曜主城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城神眾而說頌言。
○第十六道場神十一法。
復次淨莊嚴幢道場神。得出現供養佛廣大莊嚴具誓願力解脫門。須彌寶光道場神。得現一切眾生前成就廣大菩提行解脫門。雷音幢相道場神。得隨一切眾生心所樂令見佛於夢中為說法解脫門。雨華妙眼道場神。得能雨一切難捨眾寶莊嚴具解脫門。清淨燄形道場神。得能現妙莊嚴道場廣化眾生令成熟解脫門。華纓垂髻道場神。得隨根說法令生正念解脫門。雨寶莊嚴道場神。得能以辯才普雨無邊歡喜法解脫門。勇猛香眼道場神。得廣稱讚諸佛功德解脫門。金剛彩雲道場神。得示現無邊色相樹莊嚴道場解脫門。蓮華光明道場神。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徧十方解脫門。妙光照曜道場神。得顯示如來種種力解脫門。
【疏】一出現字兩用。謂有佛出現。即出現莊嚴具而為供養。佛昔如是。神以大願倣之。
二對物成行。令物倣之。施為行先。故偈偏舉。
三夢覺皆化。則時處俱徧。
四外寶內眼.重重難捨。為物捨行.故云能雨。
五清淨燄形神。前列中無。謂色相道場.俱妙莊嚴。並為熟物。
六疑境界者。以唯心為正念。疑法性者。以無得為正念。實則無正無邪。方稱曰正。無念不念。是真念矣。諸念不生。正念方生耳。故隨根雨法。斷疑生智。
七辯才雨法。稱根故喜。
八深廣讚佛。故名實雙美。
九樹王眷屬.並如經初。
十即前.身徧十方而無來往.智入諸相了法空寂也。
十一種種力者。佛有無量力故。因行亦然。皆嚴具顯示。既是道場之神。故得道場事中解脫。
爾時淨莊嚴幢道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神眾而說頌言。
○第十七足行神十法。
復次寶印手足行神。得普雨眾寶生廣大歡喜解脫門。蓮華光足行神。得示現佛身.坐一切光色蓮華座令見者歡喜解脫門。最勝華髻足行神。得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來眾會道場解脫門。攝諸善見足行神。得舉足發步.悉調伏無邊眾生解脫門。妙寶星幢足行神。得念念中化現種種蓮華網光明普雨眾寶出妙音聲解脫門。樂吐妙音足行神。得出生無邊歡喜海解脫門。栴檀樹光足行神。得以香風普覺一切道場眾會解脫門。蓮華光明足行神。得一切毛孔放光明演微妙法音解脫門。微妙光明足行神。得其身徧出種種光明網普照曜解脫門。積集妙華足行神。得開悟一切眾生.令生善根海解脫門。
【疏】初二可知。
三內則念念安於理事。外則處處建立道場。
四舉足下足.海印發揮。諸有威儀.無非佛事。
五以華以光。雨寶雨法。
六眾生無邊。是佛化境。見佛聞法。故生歡喜。
七圓音警物.等栴檀之香風。暫一熏修.覺身心之調順。
餘三可知。
爾時寶印手足行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足行神眾而說頌言。
○第十八身眾神十法。
復次淨喜境界身眾神。得憶佛往昔誓願海解脫門。光照十方身眾神。得光明普照無邊世界解脫門。海音調伏身眾神。得大音普覺一切眾生令歡喜調伏解脫門。淨華嚴髻身眾神。得身如虛空周徧住解脫門。無量威儀身眾神。得示一切眾生諸佛境界解脫門。最勝光嚴身眾神。得令一切飢乏眾生色力滿足解脫門。淨光香雲身眾神。得除一切眾生煩惱垢解脫門。守護攝持身眾神。得轉一切眾生愚癡魔業解脫門。普現攝化身眾神。得普於一切世主宮殿中顯示莊嚴相解脫門。不動光明身眾神。得普攝一切眾生皆令生清淨善根解脫門。
【疏】一淨喜境界神者。初列處.名華髻莊嚴。或是名廣。略舉其半。或梵音相類。譯者之誤。未勘梵本。
二三可知。
四相即無相。故如空徧住。空非獨虛.亦徧於色。住非分住.一塵亦周。如芥子空.即不可盡。身與法性.不可分故。(【鈔】空非獨虛者。意云。非謂無物處是虛空。出現品云。譬如虛空。徧至一切色非色處故。住非分住.一塵亦周者。如來在一塵中。亦全法界之廣大身。皆具在故。舉芥子空證。已如前引。)
五威儀施化.無心頓現。斯即佛境.難以言思。
六佛為良田.出世難遇。一興微供.果獲五常。略言色力。亦有常命.安樂.辯才。此五皆常。方云滿足。受報無盡。故悉離貧窮。(果獲五常者。疏文具列。即涅槃第二純陀施食處說。下迴向施食中.當廣明之。受報無盡者。亦純陀事。即三十一經。師子吼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告純陀云。汝今已得見於佛性。得大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義云何。世尊。如佛所說。施畜生者。得百倍報。乃至云。施不退菩薩.及最後身諸大菩薩.如來世尊。所得福報。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可思議。純陀大士若受如是無量報者。是報無盡。何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下廣說施相。下佛答意云。如向難言。純陀報無盡者。謂世間報。然業有多種。不必定受。隨人所造。愚智等殊。今純陀大智。將此施業。唯為菩提。及利眾生。云何令受人天之報。不得菩提。况所造業。及受果報。皆是垂跡。若善若惡。非現生後.受是業報。下廣說業有定不定。愚智輕重。一切聖人.為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等。則報無盡者。是約世間。今疏為順悉離貧窮。故引世間受無盡報耳。非取彼經師子吼菩薩之難意。)
七齒光除垢。表所說淨故。
八有染於五塵。無慈於六趣者。愚癡魔業也。體五欲性.虛己兼亡。彼業斯轉。而名云守護攝持者。善守根門.攝散持德。則遠魔矣。然魔事惑.不出三毒.及慢。魔惱眾生.不出三事。謂上妙五欲。及諸苦具。為說邪法。則三毒是生。三毒內著.即為魔業。今守護覺察。魔如之何。即偈中解脫道也。
九此有三意。一身雖周於法界。多示為王。攝御自在故。二八相處於王宮.俯接物故。三法界菩提樹下。法王宮故。
十迷於本空.故有妄苦。無漏本有.是淨善根。
爾時淨喜境界身眾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身眾神眾而說頌言。
○第十九執金剛神十法。
復次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得佛身一一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解脫門。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得化現無量身大神變解脫門。清淨雲音執金剛神。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開悟眾生解脫門。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得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解脫門。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得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解脫門。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解脫門。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為現威嚴身解脫門。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得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
【疏】一見如來身.普現非別。豈唯凡現之處即無邊相。亦隨一一色相.皆無有邊。
二三四可知。
第五神。初卷中名諸根美妙。今但云妙臂。文義俱闕。又加天主。以現為世主故。
六法海深奧.槃節差別。巧說令現。無有遺餘。
七約神.且說寶飾為嚴.巧攝己眾。約佛。方便相好為嚴.無不攝也。
八因深故.大福為能嚴。果勝故.德相皆明足。
九惡謂十惡。險者。惡之因也。能陷自他。及險道故。
十若以現文.則摩尼髻是所雨。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亦得髻是能雨。一切菩薩嚴具是所雨。表菩薩智光圓滿故。
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眾而說頌言。
【疏】偈中第六云。漩澓者。水之旋流洄澓之處。一甚深故。二迴轉故。三難渡故。法海旋澓亦然。一唯佛能究故。二真妄相循。難窮初後故。三聞空謂空.則沉於旋澓。聞有謂有等.皆類此知。故云一切差別義也。(【鈔】真妄相循難窮初後故者。若言先妄後真。真則有始。若謂先真後妄。妄由何生。若妄依真起。真亦非真。若妄體即真。妄亦無始。為破始起。立無始言。始既不存。終從何立。無終無始。豈有中間。故中論云。大聖之所說。本際不可得。生死無有始。亦復無有終。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是故於此中。先後共亦無。真妄兩亡。方說真妄。真妄交徹.何定始終。聞空謂空則沉於旋澓者。大分深義.所謂空也。以空為空。雖深而沉矣。餘三句亦然。不取空相則無所沉。何以故。空相不可得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故。空即有故。有等亦然。)
【疏】餘並可知。(上來異生眾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卷第九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3 冊 No. 2 華嚴經疏論纂要(第1卷-第46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2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第六主火神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