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教授之說與感想[1]
一、佛教之根本何在?曰:佛智境界,即指大覺之地位,是即為自內證之離言實性。為表現此自內證之離言自性,應千差萬別之機類,說大小乘之法門,然窮極則在開示眾生未具之離言自性。
二、於斯、起各教祖及高僧之判釋,乃當然之理。如世尊初說自內證時,阿難、迦葉聽之,一如世尊教敕,影入於心,而自內證移焉。其漸次現於文字,隨根機之差別,而成種種體系,隨變移發達而判教,蓋起於教理發達所不免之結果也。
三、大乘發達上、馬鳴、龍樹二論師所提倡之自內證,即進為同型之無著、世親;而教相判釋上,多少得見異點。佛在世時所說,唯修多羅,後加論註。向判教判釋方面發達,事非偶然,夫亦興所當興之理歟!
四、即於中國之例觀之,天台雖以慧思禪師之止觀,體得自內證分,而現於利他方面,智者大師則立五時、八教以成體系。又於華嚴法界觀之體系,至第二祖、第三祖之賢首大師,成立三時、五教之分別。更於禪宗,至第六祖時止,見幾多之變遷。然不論從何觀察,無忘自內證者。
五、再以如今之例,觀真言藏,在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三祖時,一系統且入西藏。其後、至不空三藏,為建設時代;傳之惠果、空海以後,乃達基礎上判教之機會。
六、弘法大師承第七祖惠果和尚為止之體系建設,因其出在建設材料已整之秋,由一方言之,遭遇於密教興隆之時代,即其時機,固非宣揚之不可,宣揚之手段,則判教判釋尚矣。大師因而依十住心論,著體系及判釋,實於宣揚時機有絕對必要。
七、大師所說之共通點,係緣法華、華嚴、淨土、一切法界而表現。又所體驗者,似為各大乘之共通點;唯顯乃通空修行,密則入自事相,由其得不經空而行,是為特長。又吾人特表敬意於大師之判教者,在不經空而由三密之加持力,逕達所行。此於判教上,大師之精神,置窮極於何處!為吾人不研究事相者之大問題,故非一朝一夕所可斷定。
八、原來大乘,乃具有特殊點,以平等一致點,建立於窮極者。佛教、則以菩提心為出發點,自利之外,利他為行,而成無上正覺,斯其共通者也。然立於今世界舞臺,與其立宗派而說佛之自內證,豈非佛之自內證包容經典一切,將佛菩薩祖師所修行之一切法門,體得於心,而各懷乘出機會於超越宗派之世界耶!
九、因體得根本佛教之法門,欲東亞佛教、目的向海外開拓思想上之大菩提心,故深幸今晚之會,得中日同志互相提攜,實所感謝!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第 X15 冊 No. TX15n0007 第七編 法界圓覺學(第19卷-第5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1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