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舍利室裝置〕
大王敬拜所有之〔比丘〕,招待供養:「塔之〔建造〕完畢山,悉受余之供食。」但〔比丘〕眾不受諾,次第請及七日,由半數之比丘等得受七日間之承諾。彼〔王〕喜得此,於〔建塔〕地之周圍十八箇所,(二、三)構置假舍,如是七日間對僧伽行大施,由此遣還僧伽。(四)
[P.386]由此巡迴打擊大鼓,速集甎工,其數有五百人,(五)王問:「如何作〔此事業〕?」一人答彼:「余得百人從僕〔撒一車量之土〕而過一日。」王斥彼。(六、七上)由此半〔車量〕之土與二安摩那〔量之土〕〔撒〕而申述,王對訓斥此等四人之甎工。彼時有一人賢才有知能之甎工,向王申訴:(七下、八)「余於臼,搗〔土〕,以箕而簸一安摩那量之土,以碾磨於臼〔過一日〕。(九)如斯云耶?」似帝釋天努力家〔大〕地之主,許諾:「如是於〔大〕塔不〔生〕草及其他。」(一〇)
[P.387]「汝以如何之形作此塔?」〔王〕問彼〔瓦工〕,於此之剎那毘首羯磨憑此瓦工。(一一)瓦工滿水於金鉢,用掌受水打水面,(一二)生似玻璃球之大水泡。言將似此作之塔,王喜彼,(一三)有一千金價之一套衣裳,同付飾之履並施彼一萬二千伽哈波那。(一四)
「無煩人人如何令來齎瓦?」如斯王於夜分思惟,而知此天人等,(一五)日日只得〔積瓦工〕之瓦,夜夜運來置於塔之四門。(一六)聞此王開心始〔建造〕塔業。知:「此非金錢而不作事業。」(一七)每門一供百八十萬之伽哈波那貨,更許多衣服(一八)種種飾具,軟硬之食物飲料、香、華鬘、糖等,並五種之薰口料,(一九)「隨意而作業,隨意而取〔此等〕之物」,見〔王命〕如斯事,王臣等取之而施彼等。(二〇)
[P.388]希望加入〔建造〕塔之羣眾,有一人比丘自揑攜一塊之土,(二一)赴〔大〕塔之處,欺騙王之從業者等,以此與〔彼之〕瓦工,彼受取而知此。(二二)見彼之〔疑〕樣,其〔所集人人之間〕湧起感興,王次第傳聞,來問此瓦工。(二三)〔答:〕「王!比丘等一手攜華,一〔手〕〔握〕土塊與余。然余(二四)此外來之比丘,此知是常住〔之比丘〕。」聞此語王,為發見獻土塊行者〔比丘〕,彼王查問一使官。彼使官指示〔其比丘〕,使官以此報王(二五、二六)彼王[1]令備蕾〔入〕素馨花三大花瓶於菩提樹園,使官呈於比丘。(二七)不知而獻〔彼花〕於站立之彼比丘,經使臣明白此,彼行者〔比丘〕其時始知〔慚愧〕。(二八)
[P.389]於啟利瓦陀[2]地方之美央迦羅〔精舍〕住,有彼瓦工之親族,希望入支提〔建造之〕羣中,長老來此處,知此所用瓦之大小,以造〔一〕瓦,(二九、三〇)欺騙從事者等之甎工交出其〔瓦〕。彼命用之〕,又在此立風聲。(三一)王聞之而問彼甎工:「可得知其瓦耶?」甎工雖知但對王言:「不能〔知〕。」(三二)又問:「汝知彼長老耶?」彼答:「然。」知彼〔長老〕,王查問一使官。(三三)使官由彼而知〔長老〕,為得王之承認而往,於陀哈羅之僧房會見長老而談話,(三四)知長老出行日與前往[P.390]處,言:「與汝共旅汝村。」(三五)一切報告王,王對彼〔使臣〕施一千金價一對衣服及高價之赤毛布。(三六)布施沙門用之多資具、糖、一那利量之善香油而遣彼。(三七)彼〔使臣〕與長老共同旅行,示毘耶伽羅迦〔精舍〕,令長老坐於有流水而清涼之樹蔭,(三八)供養糖水,塗油於足,使穿履,施與種種之資具。(三九)「此等往來余之家為長老乃余素所準備者,而彼一對之衣服余兒之物。此等悉布施長老。」(四〇)如斯言而施,取此〔欲離〕去之〔長老〕,以王之語禮拜,傳王之命言。[P.391](四一)大塔[3]之建造,依賃銀從事此業之無數人人〔得〕淨信心趣於善處。(四二)只對善逝〔佛〕有淨信心,知得趣於勝處,有智慧人應供養大塔。(四三)此處依賃銀從事此業有二婦人,大塔之建造畢,上生三十三天。(四四)有現〔世之福〕業之果,兩者回顧前世之福業,攜香鬘來獻於〔大〕塔。獻香鬘禮拜支提,於其瞬時,〔名〕摩訶西哈住於巴提萬伽之長老,(四六)夜入而「禮拜大塔」見來〔其處〕彼〔天〕女等贈添大七葉樹。(四七)不現己身而目擊未曾有之榮幸。彼女等之禮拜畢起立向二人問:(四八)「由汝等之身光,輝燿此處全島。作如何事〔汝等〕由此處得往天上界。」(四九)「對大塔所作業。」天人等語彼長老。對如來如斯淨信有大果報。(五〇)
以瓦積上塔,每至三段之花供養臺,有通力之〔人人〕使沈下等同大地。(五一)九度積累,彼等斯皆如是彼等由令沈,王已催比丘眾之集會。(五二)集於此處比丘之〔數〕有八萬人。於王近於僧伽,禮拜供養,(五三)問瓦沈下之原因,〔比丘〕眾說明曰:「有通力之比丘等〔將來〕不使塔沈下而為此。大王!今將勿為此。不移往他處,汝築大塔畢。」(五四、五五)
[P.392]聞此王心神愉快行造塔之業,十箇花供養臺需要一億瓦。(五六)比丘眾等鬱陀羅沙彌與蘇摩那〔沙彌〕:「為〔設〕塔之舍利室而持來雲色之石。」〔言〕遣者,彼等赴北俱盧洲持來長幅共八十肘量如太陽之光輝,厚八指量而美似甘提花雲色之牢石。(五七、五八、五九)於花供養臺上,於〔其〕中之處據下一〔石〕,四〔石〕於四方,覆為箱形,(六〇)一石閉彼箱,此大神通家等〔據於〕東方下令不見之。(六一)
[P.393]王於舍利室之中央,點所有殊妙寶玉製之菩提樹。(六二)其幹長為十八肘,五根之枝亦相同,根為珊瑚製立於青玉之上。(六三)有極純銀之幹,有摩尼珠葉之光。黃色之葉及果物是黃金所造,蕾是珊瑚〔所造〕。(六四)其幹之果物、蔓亦有八種之吉相,四足獸並又美麗之白鳥。(六五)上而以美麗覆蓋之下,有真珠鈴之網,處處列金水瓶,亦列〔寶珠〕之華鬘。(六六)覆蓋之四隅,懸真珠之絲,其價一一成為九十萬金。(六七)以寶玉造日月星之形與種種之蓮華,同懸覆蓋。(六八)高價[P.394]而染種種色達一千八枚之多種類衣服,又懸而覆蓋。(六九)迴繞菩提樹有用種種之寶玉所造之欄杆,其間敷阿摩勒果大之大形真珠。(七〇)於苦提樹之下並列種種之寶玉花,並列四種之香水滿瓶。(七一)於菩提樹之東方設置價貴之座席放光明,安置黃金之佛像,(七二)其像之肢體適宜以種種之寶玉所造而美妙。(七三)
於此,大梵天取銀傘而立,帝釋天給灌頂〔水〕,又取〔名為〕伊奢優陀羅之螺貝而〔立〕。(七四)〔樂神〕般奢西伽以手彈琵琶,〔龍王〕伽羅與舞踊者共千手之魔羅,伴象與從僕〔而立〕。(七五)似東方之座席,一一有萬金價之座席,其他三[P.395]方亦備之。(七六)以種種之珠而飾,值一千金財之臥牀,頭部設向菩提樹。(七七)〔佛成道後七日〕〔過〕七日於七高處,於其各處起示適宜之事,梵天之勸請,(七八)於波羅捺斯轉法輪及耶舍之出家、跋陀羅之羣眾出家、結鬘〔外道〕等之懷柔,(七九)頻畏沙羅〔王〕之來訪,〔佛〕入王舍城,得受竹林園之〔奉施〕,同八十人之弟子等〔事〕,(八〇)〔佛〕赴迦毘羅衛城,同寶珠經行處之〔經行〕,羅睺羅,難陀之出家,受祇陀林〔之奉施〕,(八一)於菴摩羅〔樹〕下〔顯示〕神通,於三十三天〔為母〕說法。為降天人而行之神通,與〔舍利弗〕長老問〔答時〕之集,(八二)大會經[4],羅睺羅誡經[5],大吉祥經[6]〔佛會過醉象〕達那波羅,(八三)〔曠野鬼〕阿羅瓦伽,〔兇賊〕安具利摩羅,以手懷〔怪龍〕阿波羅羅,婆羅耶那伽〔婆羅門〕之集會,同〔佛〕[7]捨壽命事〔告魔王〕,(八四)受旃檀樹耳[8]〔之供養〕,受一對辛義金色[9]之〔衣服〕,飲澄水[10]已般涅槃,(八五)人天悲嘆〔迦葉大〕長老禮敬佛足,火葬、火消,有人天之恭敬,(八六)多那〔婆羅門〕佛舍利之配分,善生〔睹多伽摩尼王〕常生喜悅心造本生譚。(八七)衛桑咀囉[11]本生譚,〔特別〕[P.397]詳造,由兜率天宮至菩提道場皆同。(八八)
四大王立彼四方,三十三天子,三十二童女,(八九)有二十八人夜叉軍將,於其上合掌之天人,由此〔持花天人〕,持滿瓶〔水天人〕,(九〇)亦有歌舞天人,取樂器〔天人〕,歌唱天人,取鏡天人,同持花枝〔天人〕,(九一)手持蓮華天人,亦有其他種種之天人,成貴重寶珠之一列,法輪之〔一列〕,(九二)持刀天人之列,同持鉢天人之〔列〕,彼等之頭上以香油滿〔鉢〕,大有五肘。(九三)〔其〕常點一列之麻絲之燈心,於〔舍利舍之〕四隅〔嵌〕貴重之玻璃,〔於其上〕〔嵌〕陷一一大摩尼珠。(九四)於四方之隅堆積黃金、摩尼、真珠並金剛石,堆積四箇所放光輝。[P.398](九五)雲色輝電火懸於石墻壁之上,是舍利室之裝飾。(九六)此處美麗舍利室所[P.403]〔裝飾〕一切像,王以磨碎純金之所作。(九七)音多具陀大長老是六神通之大智者,為事業之監督者,按排一切事業。(九八)此依王之神通力,依天人之通力,依聖[P.404]者之通力,無障魔一切安定。(九九)世間最上者無迷之黑闍。以供養人人最長者在世之善逝〔尊〕之供養,所分之舍利由心冀望世之利益而供養,知其功德同一,如〔供養〕生存之善逝〔尊〕,〔以〕飾淨信之德之智者、賢者應善供養舍利。(一〇〇)
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起作大王統史
名舍利室裝置第三十章〔畢〕
校注
[0312001] 王雖對一塊土不付代價亦不用來建造此塔,然此比丘(二一以下)持來一握之土塊奉獻。王以素馨花獻與比丘,比丘由受此花之供養為支付土塊代價。 [0312002] 協會本為寇提瓦羅。 [0313003] 四二~五〇提伽亦未加註,非後日之入竈四一偈完畢,雖有「傳王命之言」,以下應有彼王命,却沒有。概為逸脫耶? [0316004] 長部第二〇經(漢譯南傳藏七.二一二頁)。 [0316005] 中部第六一經(同一〇.一七二頁)。 [0316006] 經集第二小品第四經(同二七.七〇頁)。 [0316007] 大般涅槃經第三誦品之九(同七.五七頁),自說經六.七(同二六.一三四)參照。 [0316008] 大般涅槃經四.六(同七.七九頁)自說經八.五(同二六.一五八頁)參照。 [0316009] 大般涅槃經四.三五(同七.八七頁)參照。 [0316010] 大般涅槃經三.二一(同七.八一頁)自說經八.五(同二六.一六〇頁)參照。 [0316011] 本生經第五四七(同四二.一七四頁)參照。【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33 大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