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受納大精舍〕
因「象舍亦無餘地,集其處彼虔敬之眾於都之南門外〔名〕快樂難陀園」,為長老設座席令蔭涼濃,清涼而翠綠深之王苑。(一、二)又長老由南門出而坐於彼處。只埋於〔王〕苑多數之名門婦女等亦來其所,坐於長老之近側,長老為彼女等說[1]賢愚經。(三、四)其內千人之婦女得達初果,如是在其苑已黃昏時侯。(五)
由此,長老等謂:「我等可赴彼〔眉沙迦〕山。」出去,若此報告王,王立即來。(六)來向長老謂:「已〔夜〕深,山又甚遠。可樂住此難陀園。」(七)如是〔答此〕言:「過近於都不適。」〔王〕云:「摩訶眉伽林苑不過遠,亦不過近,(八)〔樹〕蔭、水具備而快。可樂居住彼處。大德等,可還來。」長老返還彼處。(九)彼返還之處[P.239]所,於伽丹巴河之畔造名「返還之塔」而建立靈祠。(一〇)車駕之王者由其難陀苑之南方向東方門之摩訶眉伽苑自為長老之帶路。(一一)於此處愉快王舍中之調良臥牀與座榻,謂:「此處寬請住。」(一二)王禮拜長老等,伴家臣而入都,彼長老等其夜宿於其處。(一三)
大地之王者,翌日早持華近長老等,禮拜,供養華(一四)更問:「住於安穩耶,愉快王苑耶?」「住於安樂,大王!行者愉快王苑。」(一五)彼王問曰:「遊園適於僧團耶、否耶,大德!」謂:「適當。」熟知適,不適(一六)長老語〔佛陀〕受納竹林精舍事。聞此,彼〔王〕大悅,大眾亦踴躍歡喜。(一七)
[P.240]為拜長老而來之阿㝹羅妃與五百婦女共得第二果。(一八)彼阿㝹羅妃與五百之婦等共向大地之王者言:「我等應出家,大王!」彼王以此語長老:(一九)「請令此者等出家。」長老〔答〕王言:「我不適令此等婦女出家。(二〇)有我妹於波吒梨子城為尼,知名謂僧伽蜜多,見聞廣大。(二一)大王!由沙門王〔佛〕之大菩提樹王取南枝,同伴優秀比丘尼等(二二)來,遣〔使者〕於我父王之處,彼長老尼來此令婦女等出家。」(二三)曰:「善哉。」王取最上之水瓶:「此摩訶眉伽林園布施與僧團。」(二四)注奉施水於摩哂陀長老之手,水落於地上時大地震動。(二五)大地之守護者〔王〕問彼〔長老〕:「何故大地震動耶?」彼〔答〕:「樹立教於楞伽島故。」(二六)
[P.241]貴人〔王〕向長老獻素馨之花,長老赴王宮,向立於彼南方之棉樹[A1]撒八摑之華。於其處又大地震動,〔長老〕受彼〔王〕問,語彼因由:(二七、二八)「〔過去〕三佛之時亦於此處有道場。大王!今又有僧團行事之箇所。」(二九)長老赴王宮之北方美麗蓮池,於其處又散同量之華。(三〇)大地於彼處亦又震動,而又問,於語彼〔王〕其理由言:「大王!此為浴室之蓮池。」(三一)上人赴彼王宮之樓門,於其場所供養同量之華。(三二)彼時大地亦震動。身毛甚良之彼王問此理由,而長老以此語彼云:(三三)「此劫中由〔過去〕三佛取來菩提樹南枝植於此處,大地之護者![P.242](三四)我等如來之菩提樹南枝亦植此處,大地之主!」(三五)由此,大長老往摩訶姆奢羅之〔道場〕以散同量之華於其處,(三六)然問此處又起大地震動,語彼其理由言:「僧團之布薩堂可設於此處,大王!」(三七)大賢由此,赴菴羅〔樹〕問答之道場處,王園之守衛,甚熟,以色香味最上之大菴羅果捧獻於王,王以美妙之〔果實〕獻與長老。(三八、三九)民眾慈念之長老示將坐之樣子,王則於其處使敷以上妙之毛氈。(四〇)長老坐於其處,大地之王者獻菴羅果,長老味彼後,為蒔彼菴羅果種子與王,而王自播其處。長老為其成長,洗手於其上。(四一、四二)於其剎那,彼種子發芽,不久則著葉與實成巨大之樹木。(四三)王含彼群眾,見彼神通,身毛彌立,敬禮諸長老而止立。(四四)此時長老[A2]撒八摑華於其處,其當場又大震動,[P.243]而〔王〕問而語彼理由:(四五)「人間之主!此處獻種種施物於僧團為配分場所。」(四六)由此,長老赴四寶堂之處,於彼處散同量之華,其處亦大地震動。(四七)王問震動之原因,長老回答:「過去三佛之受納王苑時(四八)島民由諸方齎來施物積於此處,同供養三善逝〔佛〕僧團。(四九)然今此處有四室堂,此可為僧園之食堂。」(五〇)由此辨適處、不適處,〔楞伽〕島之燈明摩哂陀大長老赴立大塔之場所,(五一)其時王苑之構內名伽庫多之小池,於彼高明之水邊(五二)有適於建塔之陸地,長老赴彼處,為王齎八籠之簷葡華。(五三)王以彼等簷葡華獻於長老,長老以簷葡華供養彼土地。(五四)於彼處又大地震動,王問彼震動之原因,長老次第語[P.244]彼理由:(五五)「大王!此為生類之利益安樂,〔過去〕四佛之常訪處適於建塔。」(五六)於此劫最初勝利者拘留孫〔佛〕出世,通一切法之師,為一切世間之慈愍者。(五七)此摩訶眉伽林稱為摩訶提陀,都名阿婆耶(無畏)在伽丹波河之對岸,在彼處有阿婆耶王。彼時,此島名為摳闍洲。(五八、五九)為羅剎鬼,此處之人民起惡疫頭熱病,十力拘留孫〔佛〕見此災害,(六〇)為撲滅此,於此島化導眾生,果為教流通,押慈悲之力,(六一)伴此等四萬之人人由虛空而來立於提婆鳩吒〔天峰〕山。(六二)於此依正覺者之神力,大王!此時滅全島之頭熱病。(六三)立於其處,人王!牟尼王之大牟尼使誓願:「摳闍洲所有之民,今日可見於我。(六四)又願來余處之人人皆安穩而且迅速而來。」(六五)放光此牟尼王與浴其光見為山,王及都民速行近之,(六六)捧供物於天神,來此處人人,思伴僧團世間之導師〔佛〕為天[P.245]神。(六七)彼王大歡喜,會釋彼聖、王〔佛〕,伴來近都招待食事,(六八)與僧團共適於聖王之坐,思此美麗優良座席是無邪障之場所,(六九)大地之王者,華麗之假堂設上妙之牀,此處彼僧團共令坐正覺者。(七〇)見世間之導師在此處與僧團共著座,島民由四方持來贈物,(七一)彼王以己之硬軟食物並於彼等由手至手持來之物,令世間導師與僧團共滿足。(七二)彼王食後,向坐此處之勝者為絕妙之布施,[P.246]以獻摩訶提陀伽王苑,(七三)此時摩訶提陀王苑不時飾華,請佛之受納,大地發生震動。(七四)彼導師坐於此處說法,四萬之人人達於向果。(七五)勝者於摩訶提陀林為日中休息,黃昏之時,赴適〔植〕菩提樹之土地,(七六)坐彼處入於三昧,由彼起,正覺者為〔楞迦〕島之住民之利益而思惟,(七七)「[2]魯波蘭多尼與〔他〕尼等同持來由我菩提樹尸利沙〔樹〕之南枝。」(七八)彼長老尼覺此心,立即伴王近於彼處之樹,(七九)大通力者(長老尼)以瑪諾西羅石附印南枝,切彼插入黃金之花瓶,(八〇)大王!彼女依神力與五百人之比丘尼等共攜菩提樹,伴天神等來此處,(八一)伸出正覺者之右手,連同載黃金之花瓶。如來受取其菩提樹,(八二)[P.247]令植此與阿婆耶王,王以此植於摩訶提陀王苑。(八三)正覺者由此再赴北,如來坐於美麗尸利沙樹之圍中,(八四)為眾說法,大王!於彼處領解法之眾生有兩萬。(八五)勝者〔佛〕由此又赴北方,坐彼處塔波園之地,入於三昧,由此而起,(八六)正覺者為群眾而說法,其處又一萬生類達向果。(八七)己水瓶為人人崇拜而與,彼比丘尼與其從者共留停此處,(八八)又弟子摩訶提婆與千人之比丘共留停此地,正覺者東方,(八九)立於羅陀那道場教化人人,勝者伴僧團昇於虛空而赴閻浮洲。(九〇)
[P.248]於此劫,第二名拘那含牟尼金智之師,為一切世間之慈愍者。(九一)此之摩訶眉伽林名為[3]摩訶那摩,名為跋闍摩之都在南方。(九二)此時於此名沙滅地之王,時名此〔楞伽〕島為婆羅洲。(九三)此時於此婆羅洲有旱魃之災害,彼勝者拘那含牟尼〔佛〕見彼災害,〔九四〕滅此,於此島為果眾生之化導與教之流通,壓於慈悲之力,(九五)伴此等三萬之比丘,由虛空而來,立於須摩那峰山,(九六)由正覺[P.249]者之威神力終止旱魃,由〔拘那含牟尼佛之〕教消滅時為[A3]豐作。(九七)立於彼處,人王!聖王之大聖〔佛〕誓願:「婆羅洲之民眾,今日總可見我。(九八)又願來我處之人人皆安穩且速來。」(九九)王及都人,見放光牟尼王及浴光之山速近之(一〇〇)又彼處來之人人呈獻供物天神,思伴〔比丘〕眾之世間導師〔佛〕是天神。(一〇一)彼王大歡喜,會釋彼聖王〔佛〕招待食事伴來近都,(一〇二)思與僧團共適於聖王之坐,美麗殊勝此座席,此無邪障場所,(一〇三)大地之王者,設華麗之假堂與上妙之牀,於此處請其〔比丘〕眾與共正覺者就座。(一〇四)島民見世間之導師於此處與〔比丘〕眾共就座,由四方持來贈物,(一〇五)此王以為自己所作之硬軟之食物及以彼等持來之食物,供養世間之導師與〔比丘〕眾充分至飽。(一〇六)彼王食後向坐此處勝者呈獻彼絕妙施物摩訶那摩伽王苑。(一〇七)彼時摩訶那摩林,莊嚴非時之華,請佛受納!大地震動。(一〇八)彼導師坐此處說法,三萬之眾達向果。(一〇九)勝者於摩訶那摩林為日中休息,日暮赴昔立菩提樹之地,(一一〇)坐彼處住三昧,由此而起,正覺者為〔楞伽〕島民之利益,如是思惟:(一一一)「[4]伽那伽達陀比丘尼與諸比丘尼共持來由我菩提樹之烏曇跋羅〔樹〕南枝。」(一一二)彼長老尼知彼之此心,立即伴王近彼處之樹,(一一三)大通力者〔長老[P.250]尼〕用瑪諾西羅石附印南枝,自斷而插入黃金之花瓶,(一一四)彼女依神力持來菩提樹,五百人之比丘尼同伴天神,大王!來此所,(一一五)正覺者伸出右手載彼黃金之花瓶,如來受取,(一一六)令植彼,若與沙滅地王,大地之王者令植彼處之摩訶那摩王苑。(一一七)正覺者由其處赴北尸利沙道場,坐那伽道場為眾說法、(一一八)大王!於彼處聞其說法,領解法之生類其數二萬。(一一九)〔更〕赴都之北過去佛所坐之場所,坐於其處入三昧,由此而起,(一二〇)正覺者為眾而說法,又於其處一萬之生類達向果。(一二一)彼為人人之崇敬,與腰帶遺品,伴隨從者比丘尼留停此處,(一二二)留停佛弟子[5]摩訶孫摩與一千比丘,正覺者由羅陀那道場此方、(一二三)而立於蘇多莎那道場教眾,勝者與〔比丘〕眾共昇虛空赴閻浮洲。(一二四)
於此劫,第三名迦葉姓勝者,金智之師,為一切世間之慈愍者。(一二五)摩訶眉伽林稱為摩訶沙伽羅,名毘沙羅都位於其西方。(一二六)其時於彼處有自稱支衍[P.251]多王,其時,此島名為慢陀洲。(一二七)此時支衍多王與王弟起淒慘而傷害人之戰鬥、(一二八)彼大悲之聖者、十力之迦葉〔佛〕由其戰而見失生類之夥,(一二九)滅彼〔爭〕為此島化導眾生,果為教之流通,壓慈悲之力,(一三〇)伴此等二萬人人,由虛空而來立於須巴庫陀〔清淨峰〕山,(一三一)立於彼處,人王!聖主大牟尼已誓願:「慢陀洲之人人,今日皆見我,(一三二)又願來我處者,皆安穩速來。」(一三三)王及都人,見放光之牟尼王與浴光之山,速來附近,(一三四)多數之眾各各為自獲勝利,呈獻供物於天神,近於彼山、(一三五)思伴〔比丘〕眾世間之導師是天神。彼王與王子〔王弟〕亦驚而中止戰爭。(一三六)彼王大歡喜會釋彼聖王,招待食事伴來近都,(一三七)適於聖王之〔比丘〕眾共坐,思此最上美麗座席為無邪障之場所,(一三八)大地之王者令設華麗之假堂與上妙之牀,於此處伴彼僧團之正覺者就座。(一三九)見世間導師於此處與〔比丘〕眾共就座,島民由四方持來贈[P.252]物,(一四〇)彼王以己所作之硬軟食物與彼等持來之食物,供養世間導師與眾共飽食。(一四一)彼王食後,向坐此處勝者呈獻絕妙之布施物摩訶沙伽羅王苑。(一四二)摩訶薩伽羅林,莊嚴不時之華,請佛受納,大地震動。(一四三)彼導師座於此處說法,二萬之人人達向果。(一四四)善逝〔佛〕於摩訶沙伽羅林為日中之休息,夕時赴昔菩提樹所立之地,(一四五)坐於彼處住入三昧,由此而起,正覺者思惟為楞伽島民利益:(一四六)「須丹摩比丘尼攜余菩提樹之尼拘律南枝今伴諸比丘尼來此。」(一四七)彼長老尼知彼之此心,立即伴王於彼處近彼樹,(一四八)大通力者〔長老尼〕用摩那西羅石附印南枝,自斷,插入黃金之花瓶(一四九)彼女以神力運菩提樹,與五百人比丘尼共為天神所圍繞來至此處,交大地之王者,(一五〇)正覺者伸出右手,如來受取,載黃金之花瓶,(一五一)令植彼,與支衍多王,王令植彼處摩訶沙伽羅王苑,大王!(一五二)由此,正覺者赴北方之那伽道場,坐於阿索伽道場為眾說法。(一五三)聞其說法於彼處領解法之生類為四千,人人之王者!(一五四)更赴都之北方彼過去佛所坐之場所,坐其處住三昧,由此而起,(一五五)正覺者為眾於此說法,達向果生類其數有一萬。(一五六)為人人之崇敬以洗浴衣為遺物而與,伴隨從者比丘尼留此處,(一五七)佛弟子[6]薩婆難陀與一千比丘共停留,[P.253]由河之北方蘇達沙那道場,(一五八)往蘇瑪那沙道場教誡眾之勝者伴僧團昇虛空往閻浮洲而去。(一五九)
於此劫第四通一切法之師,一切世間之慈愍者,勝者瞿曇。(一六〇)最初彼來此處追除夜叉,第二再來壞諸龍。(一六一)更於伽魯耶尼〔河〕為摩尼眼龍所招請,三度來島與〔比丘〕眾共取食於彼處、(一六二)昔日立菩提樹之場所,此塔婆之地,寬坐受用物舍利〔塔〕之處,(一六三)世間之燈明大聖赴過去佛所立地之此方,於其時楞伽島無有人之住居,(一六四)教化住島之天人眾及諸龍,與僧團共昇於虛空,返還閻浮洲。(一六五)「如斯,王!四佛常訪此場所。此場所將來當有塔婆,(一六[P.254]六)安置一多納〔量〕之佛舍利,高有百二十羅陀那〔量〕,知為海摩摩利〔祠〕。」(一六七)「我建立〔其塔〕。」大地之王者如斯言:「御身有他多數之務,大地之王!(一六八)彼等當實行,又汝子孫造營此,御身之令弟,副王摩訶那伽之子(一六九)彼為耶陀羅耶伽提沙將來之王,名寇陀波耶王,彼子,(一七〇)彼子名伽伽灣那提沙,王!彼王子當為大王。(一七一)多陀伽摩尼之名為世所知,此大威光神通精進之阿婆耶於此處建立塔婆。」(一七二)
長老如斯語。由長老之語,王於此處立石柱,記下此之事,(一七三)彼大賢、大通力者大摩哂陀長老,由摩訶眉伽林受納快樂提沙遊園,(一七四)無震動,〔長老〕於八箇所使震大地,為行乞如海入於都,(一七五)於王宮食後,由宮殿出,坐於難陀林,於此處為眾說火聚喻經,於其處一千之人人達向果,住於摩訶眉伽林。(一七六、一七七)
[P.255]於第三日長老於王宮攝食,坐於難陀林說蛇喻經,(一七八)令千人之眾達領解,由此,大長老赴提沙遊園。彼王欲聞說法,(一七九)坐於長老之側問:「勝者之教樹立否,大德!」大長老〔答〕:「未然,人人之王者!(一八〇)為布薩等之作法,從勝者之教廻,人王!若於此處設定結界,則可樹立教。」(一八一)大長老所言,王則對彼說:「我住正覺者於教令之內,持光者!(一八二)為速建都,內設定結界。」大王如此申述,長老告彼:(一八三)「如是者,大地之主!汝自量達結界之處,我等決定此。」(一八四)言:「善哉!」大地之主出難陀園如天王,由樂摩訶眉伽林而入自己之宮殿。(一八五)
第四日長老於王宮食事後坐於難陀林,說無始終經,(一八六)於彼處千人之眾令服甘露之水,大長老赴摩訶眉伽林園。(一八七)晨早〔打〕大鼓巡迴宏大之都,向精舍之道路並徧莊嚴精舍,(一八八)車駕之王者駕車,施身所有裝飾,與家臣、後宮、荷車、象馬俱,(一八九)與多數之隨從者共近己遊園,於彼處近會釋值得尊敬之諸長老、(一九〇)克服[7]伽丹波河之對岸而造溝緣,達於河終止〔結界決定[P.257]事〕。(一九一)由[8]王依溝標明記號,〔亦明標〕三十二之道場與塔波園。(一九二)明標耶!大賢大長老隨法亦明瞭結界內之標,(一九三)聖者其同日定所有之結界。決定此結界事畢,大地震動。(一九四)
第五日目長老於王宮中攝事,坐於難陀林為大眾說[9]應噉經,於此處一千之人人令服甘露之水,住於摩訶眉伽林。(一九五、一九六)
第六日長老亦於王宮內食事,坐於難陀林,通於說法之人,說[10]牛糞塊經,令一千之人人達於領解,住於摩訶眉伽林。(一九七、一九八)
第七日長老於王宮中食事,坐於難陀林,說轉法輪經,令千人之眾達於領解,住於摩訶眉伽林。(一九九、二〇〇)如斯持光之人〔長老〕,七日間令八千五百之人人得領解。(二〇一)
[P.258]彼大難陀林為如是之人而成教光輝之場所,而稱為光明林。(二〇二)王先為長老,速以炬火乾粘土,於提沙遊園令營造塔樓。(二〇三)其塔樓黑色而有光,是故,此於彼處得黑重閣寮之名。(二〇四)由此,令巧造大菩提寺、青銅殿及籌食堂、食堂。(二〇五)多數之寮舍,設殊勝之蓮池、晝間處、夜間處等。(二〇六)彼洗惡業人〔長老〕之浴池畔寮舍稱為善浴庵,(二〇七)島之善燈明〔長老〕之經行處,彼寮室稱為長經行。(二〇八)彼〔長老〕之頂果〔阿羅漢果〕,達等至定之處,以其故,稱此為頂果寮。(二〇九)[11]彼長老於其處據脇息而坐之箇所,是故稱為「長老所凭之寮舍。」(二一〇)多數之諸天群神,近彼側坐之箇所、為此,稱為群神寮。(二一一)彼王之將軍[12]提伽桑達伽,為長老由八根之大柱建塔樓,(二一二)於此,[P.259]此殊勝之優勝者源泉之寮舍,稱為提伽桑達將軍寮。(二一三)提婆蘭毘耶〔天愛〕之語冠以其名,彼善意之王者〔帝須〕為無垢意大摩哂陀長老,於楞伽島此處建立此第一大精舍。(二一四)
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作大王統史
[P.260]名大精舍受納第十五章〔畢〕
校注
[0227001] 相應部一二.一九(漢譯南傳藏一四.二七頁)? [0232002] 協會本為魯奢蘭陀。 [0233003] 協會本為摩訶諾瑪。 [0234004] 協會本為康陀伽蘭陀。 [0235005] 協會本為摩訶孫波。 [0237006] 協會本為沙波難陀。 [0239007] 錫蘭本之一九一-一二〇之二十偈於協會本無,協會本之一九一及二一〇之兩偈於錫蘭本中無。此部分依協會本。 [0239008] 本譯及協會本之一九二偈是錫蘭本二一一偈。即有一九之齟齬。 [0239009] 相應部三.七八、七九師子品(漢譯南傳一五.一二六【南傳】,~一二七頁)? [0240010] 相應部三之九六。(同一五.二〇三頁) [0240011] 此一偈錫蘭本中無,故以下之章末為一八之齟齬。 [0240012] 協會本為提伽桑達那。【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33 大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