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舍利來島〕
大賢者之大長老於雨安居畢,於迦剌底迦月[1]、滿月之日行自恣,以告王:(一)「人間之王!我等大師,久不謁正覺者,我等,無依怙而來住,於此處我等無有應崇敬者。」(二)「大德!〔貴僧非〕曾向余言正覺者已入滅?」〔王〕言而回答:「謁舍利謁勝者。」(三)「余應建立塔婆為大德之意思,余知此。余營建塔婆,大德對舍利所配慮。」(四)長老向王言:「可與須末那相談。」王言:彼沙彌「舍利由何處得耶?」(五)如斯彼沙彌須末那〔喜悅告王〕:「人間之王!莊嚴都城與道路,與眾共[P.265]守布薩戒,乘王象,(六)翳白傘,伴樂人於黃昏時可赴大龍王園,(七)王!於彼處知舍利之分散,可得〔佛〕之舍利。」(八)
於是,長老由王宮赴支提耶山,言達善心〔境〕之須末那沙彌,〔九〕「汝賢者須末那!來。赴妙之布波普羅〔華氏城〕,對汝祖父大王如斯傳我等之言。(一〇)『大王!汝友天愛大王於佛教起信心,欲建立塔婆。(一一)能贈牟尼尊之舍利與師所用之鉢。此於大王之處有此甚多之遺身舍利。』(一二)攜其滿鉢赴妙天宮,向彼帝釋天王如斯傳我等之言:(一三)『應受三界供養〔佛〕之右齒舍利於御身之處,天王!右之鎖骨亦然。(一四)御身唯供養佛齒!師之鎖骨請與我等。天王!楞伽島之務勿怠慢。』」(一五)「諾,大德!」斯言者,彼通力者沙彌於其剎那來至正法阿育〔王〕之前,(一六)於其處〔王之〕沙羅樹下置美麗大菩提樹,見捧迦剌底迦祭之[P.266]供養。(一七)[2]聞長老之語攜王所得舍利之滿鉢,沙彌赴雪山。(一八)置舍利與上妙之鉢於雪山而赴天王之前,申述長老之言,(二九)天主帝釋由周羅摩尼周提耶〔髻珠塔〕取出右鎖骨與沙彌。(二〇)由此,行者須末那取其舍利與舍利鉢來至支提耶山,親手與長老。(二一)
[P.267]於黃昏時〔前〕述鹵簿,王〔立〕於王軍之先頭而赴大龍王園。(二二)長老於其處之山安置所有舍利,由此,眉沙迦山為支提耶山。(二三)長老置其舍利之鉢於支提耶山,取鎖骨,伴眾而赴固定之場所。(二四)「若此是牟尼尊之舍利者,我天蓋自傾,象當跪下,此舍利函與舍利共來,當止停我頭上。」王如斯思惟,而依其所[P.268]思惟。(二五、二六)大地之王者如灌甘露大為喜悅,由頭上取置於象背上。(二七)喜悅之象咆哮,大地震動。由此,象返迴伴長老、軍隊,由東門進入美麗之都中,由此更由南門出,(二八、二九)赴於塔波園支提場所背後所建,瑪黑夾〔夜叉〕堂地,由菩提樹之處還來,面東而立,其時此塔婆之場所充滿迦曇婆花及阿陀利蔓草[P.269]蔓延。(三〇、三一)於其間人王使清掃莊嚴為天人所護之此淨地,(三二)舍利由象背降下時,象不欲如此,王問長老之意,(三三)彼〔答〕:「彼望安置與己背等〔高〕之場所。」是故謂:「不欲降下舍利。」(三四)王直令由乾燥之阿婆耶池〔持來〕乾土塊,積與彼象同高,(三五)王於此奇妙場所,莊嚴種種樣樣,由象背降下舍利,安置於其處。(三六)立舍利之守護役,置象於彼處,王心急於建立舍利塔、(三七)用多數之人人速造磚瓦,熟慮〔供養〕舍利之儀式,伴家臣入都。(三八)大摩哂陀長老一行俱向美麗之摩訶眉伽林,定住於彼處。(三九)
[P.270]象於夜間往來彼舍利〔奉安之〕場所,晝則負舍利立菩提樹處於堂內。(四〇)大地之王者從長老之提案,須數日於彼敷地上築造及膝〔高〕之塔,(四一)於彼處來觸奉安之舍利,大眾亦徧由處處來會。(四二)於彼等之來會,舍利由象背騰空,見止於七多羅樹高之虛空中。(四三)舍利令眾人感動,於有瘤之菴羅樹下如佛之所〔為〕,行驚奇之二種神通,由〔其舍利〕出火炎,又水流,楞伽之地自然光輝為唯一色。(四四、四五)
[P.271]臥於般涅槃牀之五眼〔具有〕之勝者,行五大決意。(四六)「大菩提樹之南枝阿育〔王〕之取此耶!自斷插入花瓶,(四七)所插之彼枝,輝耀諸方,由果實樹葉放六種美麗之光,(四八、四九)彼〔樹枝〕與可愛之金瓶俱上騰而不見,七日〔間〕止於雪〔雲之〕胎中,安置於塔波園中,我右鎖骨上昇於虛空,行二種之神通,(五〇)安置於楞伽島莊嚴之醯摩摩利伽祠中,余無多那量之舍利,(五一)具佛之相,上騰立於虛空中,行二種之神通而止。」(五二)〔如斯〕如來定五種之決意。是故,[P.272]其時舍利行其神變。(五三)由空而下其〔舍利〕止於王之頭上,王大悅而奉安於靈祠中。(五四)奉安其之舍利之靈祠耶!其時有可驚愁悶大地震動,(五五)如斯諸佛是不可思議,諸佛之法是不可思議,信不可思議者之果〔又〕是不可思議。(五六)
[P.273]目擊此神變之人人,對勝者起信心,王弟之末多婆耶王子亦(五七)對聖王〔佛〕懷具信心,乞求人王與一千人人共出家於〔佛〕教。(五八)由且陀衛村,又由多瓦羅曼陀羅,更由衛哈羅比伽,又由同一之伽羅伽比陀,(五九)並由烏婆提莎村一一之五百人青年喜悅,對如來起信心而出家。(六〇)如斯其時由都〔之內〕外,入勝者之教而出家者共三萬人之比丘。(六一)大地之王者於塔波園營建妙塔,常以多數之珠寶行供養。(六二)王之後宮、武士族、家臣,同都人士及所有地方民等各各供養。(六三)於此處先塔婆而建立精舍,此塔波園精舍為世所知。(六四)
世間導師雖入般涅槃尚以己遺身舍利由種種方法為人人行利益安樂。況勝者之存於此〔世〕耶?(六五)
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而〔起〕作大王統史
[P.274]名舍利來島之第十七章〔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33 大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