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睹多伽摩尼之勝利〕
由此,睹多伽摩尼王徵募人民,附舍利於槍〔尖〕,率戰車、軍兵、馬車,(一)赴提沙大精舍禮拜僧團。言:「為我教之光輝,願赴河之彼方。(二)與我等共行可尊敬諸比丘,與我等,能見此諸比丘乃我等之吉瑞,又為守護者。」(三)謂為贖罪僧團與五百人之行者,大地之王者伴此比丘眾離此而去,(四)於摩羅耶地方來此,令淨掃中途,乘康睹羅象,伴戰士等,(五)與大軍兵共戰鬥而出行,彼軍兵已至具陀哈羅伽,〔而尚〕續至於摩訶伽摩。(六)
[P.341]來至摩喜楊伽那,捕達彌羅人奢陀,於彼處斃〔他之〕達彌羅人,於河與濠之安婆渡來,(七)征討達彌羅人提坦婆,與精銳之大軍戰及四個月,(八)以見母親,依其誘惑捕提坦婆。由此王以下〔流〕,七人強勢之達彌羅等(九)於一日中捕之,大威力者行和睦,與軍隊財物,乃至被稱為凱摩羅摩〔和睦精舍〕。(一〇)
於安他羅索婆以摩訶寇陀,於睹那捕伽瓦羅,於哈拉寇羅捕伊薩利耶,於那利[P.342]蘇巴捕那利伽(一一)於提第伽哈耶伽羅伽又捕提伽婆耶,在伽奢之渡口〔要〕四個月逮捕伽毘西沙。(一二)又於寇陀城捕寇陀,順於哈羅瓦哈那伽,於瓦喜多,達彌羅人瓦喜多,更於伽摩尼,(一三)又於群婆村、難提村捕難提伽,於伽奴村捕伽奴,尚又在丹婆溫那摩伽叔父與甥名為丹婆與溫那摩瑪伽二人,更捕恙普,如各各之村,呼各各之名。(一四、一五)
王聞如是言:「不知自己之軍隊,倒斃自己之眾。」王於此處誓言:(一六)「我為此之努力,絕不為王位之安泰。我此之努力,乃為樹立正覺者之教。(一七)由此真實〔語〕,我軍隊之纏甲冑,可為火炎之色。」其時為如是。(一八)
[P.343]於河岸之戰時討漏之達彌羅人為避難皆入於維吉陀城,(一九)王則快開其地,設置〔陣營峰〕之,由康達瓦羅毘提〔陣營〕名而知。(二〇)人王為占取維吉陀城,於試驗中見難提密陀之行,放康多羅〔象〕,(二一)難提密陀來捕此象,用兩手押兩牙蹲踞而使坐。(二二)彼難提密陀於此處與象鬥,於此地造村呼為哈提波羅。(二三)王試兩者〔之力〕,赴維吉陀城,戰士等於南門凄涼交戰,(二四)又乘馬彼耶魯斯那於東門擊斃數阿僧祇之達彌羅人。(二五)
達彌羅人等閉門,王遣戰士等,於康多羅、難提密陀並於蘇羅尼彌羅南門,(二六)同時彼摩訶索那、構陀與提羅普陀三人活躍於他之三門。(二七)有三濠,護高[P.344]城壁,有鐵製之門扉,實難破敵之城,(二八)此象以膝立,用牙食石、漆喰並崩瓦,迫鐵門。(二九)達彌羅人由城門投下種種武器,熱鐵塊及溶化金屬液體,(三〇)康多羅〔象〕脊背被投下熱鐵溶化之金屬續發煙痛楚不堪,赴水邊躍入其中。(三一)寇大因婆羅云:「此非為汝之勝酒。破壞鐵門〔乃汝之勝酒〕。去!以破門。」(三二)生誇最勝之象心,咆哮由水上升立於地上。(三三)同時象醫拭塗以西雷沙之藥[P.345]王乘此象以掌摸撫顳顬:(三四)「汝康多羅!於全楞伽島之王權言慰汝。」與上妙之食物,(三五)卷付布,善使武裝,於皮膚上縛付折七重水牛皮,(三六)於其上〔浸油〕與皮以放之。彼則如雷咆哮堪危難而堪進,(三七)以牙製造門縫,以足攤打門閾,彼門與門柱一同起音而倒。(三八)城門上之物塊崩掛於象脊背上,難提密陀以腕推拂,(三九)康多羅〔象〕見彼之所作心喜,捨棄最初押下〔戰士之〕牙怨,(四〇)為〔乘〕己背入〔城〕,為最勝之象康多羅,引返見其處之戰士。(四一)戰士思惟「不可由我象作路入〔城〕」以腕打城壁,(四二)其倒及高十八肘,〔長〕八宇沙巴。〔象〕則見下蘇羅尼密羅,而彼又不欲〔取〕其路,(四三)〔以馬〕飛越城壁下於城內。庫達與蘇那破各各門扉而入〔城〕。(四四)象取車輪,米羅取車臺,庫達[P.346]取椰子樹,尼密羅取最上之劍,(四五)摩訶蘇那取多羅樹,提羅普陀〔攜〕大棍棒,各各別別赴街,粉碎各處之達彌羅人。(四六)王族士〔剛摩尼〕要四個月破義質陀城,由此,赴義利羅伽,擊斃達彌羅人義利耶。(四七)由此,赴摩貨羅城,然有三大濠,徧被蔓草包圍而花開之加單婆,(四八)有一門而入困難,大地之護者止其處四個月,以戰略捕摩貨羅王。(四九)由此王赴阿㝹羅陀城,於加沙山之對面張野營,(五〇)於逝瑟吒月[1]在其處造池塘,行水之祭,其處之村被稱為波索那城[2]。(五一)
[P.347]大地之護者耶羅羅聞彼多達伽摩尼王為戰而來此,招集家臣等:(五二)「聞彼王自為戰士,彼有數多之戰士。家臣等應作如何耶?彼等將對我等作〔何等〕耶?如是思之。」如是云已,(五三)提伽恙睹始耶羅羅王之戰士等,如是決意:「我等明日將戰。」(五四)睹他伽摩尼王亦與母共謀,由彼女之案築三十二之城塞,(五五)於其處置持王傘者與王之人形,王自留於塞中。(五六)武裝之耶羅羅王乘摩訶婆巴達象,由戰車軍兵。馬象所伴來於其此,(五七)戰爭開始,有大力凄涼提伽恙睹,取劍與楯續戰鬥,(五八)跳上空中十八肘以劍毀王之人形,破第一之城塞。(五九)如是大力者〔提伽恙睹〕殘餘之城塞亦皆被破,而伽摩尼王之所護城塞已被迫,(六〇)大力戰士彼蘇羅尼密羅對王續行使,自舉姓名而駡彼。(六一)一人惱怒,騰入空中「斃彼」,一人向降來者差出楯牌,(六二)彼思以「諸楯斬殺此者」,以劍打楯,[P.348]又一人放下彼〔之楯〕(六三)而擊打大力者打〔提伽恙睹〕所放之楯而落於其處,蘇羅尼密羅起以劍誅殺落者。(六四)一度吹起普提瓦貝,達彌羅人之軍隊崩潰,耶羅羅王亦一度退卻,〔如是〕多數之達彌羅人被屠殺。(六五)其處之池之水已為所打,濁污多人之血,其故池,由庫蘭多瓦毘[3]〔一族終焉之池〕博知其名。(六六)
大地之王者睹達伽摩尼在此處〔打〕大鼓:「除余他〔之者〕不可殺耶羅羅王。」如是巡迴宣告。(六七)自行武裝之〔王〕身著武具,乘康多羅象,追耶羅羅王至南[P.349]門。(六八)於城之南門兩王相戰,耶羅羅王投槍,伽摩尼避彼,(六九)使己象以其牙[A1]刺彼象,並向耶羅羅投槍,使彼與象共倒於其處。(七〇)戰勝之〔王〕伴以戰車、軍兵、馬象,使楞伽島統一於一王傘〔之下〕而入都,(七一)於都巡迴打大鼓集四方一由旬之眾,為行供養耶羅羅王,(七二)彼身體所倒之箇所〔構〕柩舍,終於荼毘,又於其處造靈祠表示恭敬之意。(七三)楞伽王等今尚近赴彼地,為表恭敬彼而[A2]鳴樂器。(七四)如是彼睹達伽摩尼捕三十二人之達彌羅王,於一王傘中統制楞伽〔島〕之王位。(七五)
[P.350]義質多城之被破,彼戰士提伽恙睹加以甥之戰士事告耶羅羅(七六)彼名拔魯伽之甥〔申告〕來此處之事,拔魯伽聞彼之〔言〕(七七)耶羅羅荼毘日之第七日同六萬人之眾於此處上陸。(七八)上陸後彼聞彼王之斃事,心恥〔言〕:「我戰鬥。」由大渡海場來此處(七九)於寇蘭巴哈羅加村設置陣營,王聞彼來而出戰。(八〇)以全身武具著鎧乘康多羅象,象、馬、車、戰士並步兵無所缺,(八一)以十種之武具著鎧之溫摩達普沙提婆乃為島中第一之弓手,其餘之戰士亦從〔彼〕而行。(八二)騷動之戰起,武裝之拔魯伽向其處接近王,象王康多羅(八三)彼勢弱而次第退卻,[P.351]軍隊亦與彼共次第退卻。(八四)彼王〔問〕:「此過去二十八次之戰未曾一次退卻,普沙提婆!此何故耶?」(八五)「王!無雙之勝利在於我等,此象見勝利之地而退卻,勝利之場所可立止於彼。」(八六)由此,彼象退卻,為大精舍之境地,都神之傍固踏而止立。(八七)
於象王之彼處立時,達彌羅人拔魯伽其處向王而來,己嘲王曰,(八八)王以劍覆己之口而駡,彼放一箭射射王之口,(八九)箭打劍刃而落於地上,拔魯伽思於口[P.352]中揚起歡聲,(九〇)坐王背後之大力者彼普沙提婆彼射彼〔拔魯伽〕之口,箭掠〔過〕王之耳環,(九一)對彼〔拔魯伽〕以足向王倒去,彼〔拔魯伽〕放第二箭,貫彼之膝。(九二)用手之輕妙如拔魯伽而頭向王倒去,彼之倒去,頗昇起一時之勝鬨。(九三)普沙提婆於自告白己之過失,自切耳朵,示王以一掌量之血,(九四)王見此而問:「何事?」彼向大地之王者答云:「臣自行王刑。」(九五)問曰:「汝之罪過者何?」答:「射大王之耳飾。」「兄弟!以無罪而解為罪,何為如是之事耶?」(九六)有報恩心之大王更謂:「汝之名譽可與箭大相應。」(九七)
[P.354]達彌羅人之倒斃得一切勝利之王,由此上昇高台著師子座,(九八)於舞妓,家臣等之中,普沙提婆持來彼箭,以箭羽垂直使立於地上,(九九)由上再由上伽哈波那〔金貨〕被注其箭,於其座與普沙提婆。(一〇〇)人王其時有莊嚴,點妙香之燈火,和種種之好香,參於舞人以天女飾於人王之高臺上,被敷延無價柔妙之臥榻(一〇一、一〇二)以橫張展,曾顧〔己〕光輝之大成果,回憶殺戮阿寇喜尼〔數〕〔之生類〕乃不得幸福。(一〇三)美央具島之阿羅漢等知彼之此之思,為慰其主派遣八[P.355]阿羅漢,(一〇四)彼等而於中夜來降王宮之門,報而行空昇於高臺上。(一〇五)大王拜彼等使著座,表樣樣之敬意問來訪之理由,(一〇六)答:「人間之主!我等由美央具島之僧,為慰御身受遣而來。」王再言彼等:(一〇七)「諸大德!如何安慰我耶?我為行阿寇喜尼〔數〕大軍之殺戮。」(一〇八)「因彼業無障御身上天之道。人王!於此處唯殺一人半之人。(一〇九)一立於〔三〕歸依者,一人〔立於五戒〕者。他是邪見並惡行之徒而思等於獸類。(一一〇)御身又種種之法光輝佛之教。如[P.356]是人王!御身拂去心之憂慮」(一一一)如是彼等安慰大王得如是安堵之思,拜送彼等出己,臥而又思:(一一二)「余之幼時,父母於食時誓:『無論如何之時,不與僧團共食。』(一一三)不與比丘眾而有食耶?」〔如是顧慮〕,於早上之食莢一黑胡椒,無意識供養僧團,見此事,又「因此,余思應謝罪。」(一一四、一一五)於此,善人思念害此等幾俱胝之人眾,此應思惟此乃為諸欲,總傾喜此應思惟此是患難。如斯應善〔思惟〕〔世之〕無常,善人不久而苦惱之解脫,或達善趣。(一一六)
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起作大王統史
[P.357]名睹多伽摩尼之勝利第二十五章〔畢〕
校注
[0290001] 單謂同逝瑟多月。 [0290002] 協會本為波周陀。 [0291003] 於一本中有庫蘭達瓦毘。協會本、錫蘭本共為庫羅達瓦毘。【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33 大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