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七
△大房不處分第七
(此是不共戒。尼得偷蘭遮)。
拘睒彌國或作拘睒毗。西域記云。憍賞彌國。舊曰拘睒彌國。譌也。中印度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地沃壤。地利豐植。稉稻多。甘蔗茂。氣序暑熱。風俗剛猛。好學典藝。崇樹福善。賓頭盧經云。其城殊妙。寬博嚴淨。晃爛宮觀。映飾綺麗。牕牖通疎。交絡珠網。樓觀千萬。莊校此城。街巷相當。阡陌齊整。市肆充盈。多諸珍寶。其城周帀。有好林苑。樹木翠蔚。華果茂盛。泉流清潔。生眾蓮華。青黃赤白。文色相映。鴻鴈。鴛鴦。孔雀。鸚鵡。迦陵頻伽。命命之鳥。其聲相和。猶如樂音。莊嚴之盛。如寄羅婆山王。崇巖峻嶽。而自莊嚴。又像帝釋。所居善見之城(云云)法顯傳云。波羅奈城。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旬。至拘睒彌國。因果經云。犢子國(睒。失冉切。音閃)。
瞿師羅園善見律云。瞿私多園者。此是長者名也。或云瞿史羅。此翻守護心。舊云瞿師羅。此譯為美音。由過去世。作狗子時。以聲吠請辟支佛。至家供食。故生生中。報得好音。是長者身長三尺。佛亦化身為三尺。以化彼令歸正法。西域記云。具史羅。舊云瞿師羅。譌也。城東南不遠。有故伽藍。具史羅長者舊園也。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立。高二百餘尺。如來於此。數年說法。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迹之所。復有如來髮爪窣堵波(長者因緣。根本律廣明)。
優填王或云憂陀延。又云憂陀延那。西域記云。鄔陀衍那。唐言出愛。舊云優填。譌也。破僧事云。佛初降誕時。大地震動。普放光明。時憍閃毗國。百軍大王。初誕一子時。見此光明。便作是念。我子福力。有大光明。如日初現。普照世間。宜與我子名曰出光。賓頭盧經云。千福王子。名優陀延。形貌端正。威相具足。聰明黠慧。武勇絕倫。才技兼修。靡所不知。善能呪象。令諸山象。咸來赴集。又能控御。皆令調順。又善彈琴。和雅中節。宮商相應。烏獸率舞。合眾香丸。用降怱敵。香氣所及。盡來歸順。善能刻畫。曲得相貌。其所圖像。真形無異。六十二藝。悉皆備具。衣服飲食。不尚豐奢。矝窮敬老。存恤民庶。正法治國。日夕忘倦。禮儀法律。一依古典。如昔哲王。什奢之等。國富民殷。庫藏盈溢。福德之人。集生其國。受王風化。咸皆修善。博通經學。明解諸論。世間典籍。無不綜練。勇健雄武。如羅摩延。阿純之等。由王先身。辟支佛所。種諸善根。獲報如是。王之威德。鄰國畏服。道化光被。聲聞天下。賢愚經云。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波羅捺國。仙人山。古昔諸佛。多住其中。若無佛時。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無辟支佛時。有諸五通學仙之徒依住。爾時有辟支佛。二千餘人。恒止其中。時彼國值乾旱。乞食叵得。國內有一長者。名散檀寧。其家巨富。即遣藏監者。出糧供養。監者喜悅。出糧供足。復差五百使者。供設飲食。恒令一人。知白時到。此人養一狗子。常逐隨往。時此使人。一日忘不往白。狗子知時[A1]已到。獨往山處。向諸辟支佛。高聲而吠。諸辟支佛。知彼來請。即往受食。
爾時長者散檀寧者。今佛是也。時藏監者。今給孤獨長者是。時日日往白時到人者。今優填王是。時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得好妙音。今美音長者是。時五百作食之人。今五百阿羅漢是也。增一阿含云。優婆塞中至心向佛。意不變易。優填王第一。
闡陀或云闡那。又云車匿。本為菩薩守馬臣。善見云。孱那者。此是供養菩薩人也。西域記云。闡釋迦。舊曰車匿譌也。亦釋種。太子出家。令車匿牽犍陟。犍陟。馬名。正云建他歌。譯云納。薩婆多論云。闡那者。是佛異母弟。優填王妹兒。生大豪族。出家為道。多住拘睒彌國性悷自用。作種種過惡。大智度論云。阿難問佛。佛涅槃後。惡口車匿。云何共住。佛言車匿比丘。如梵法治(謂默擯也)。若心軟伏者。應教那陀迦旃延經即可得道。毗婆沙薩婆多論云。闡那後因惡性不捨。眾僧與作梵罰。悶絕於地。雜阿含云。佛般泥洹未久。闡陀詣鹿野苑中。諸比丘所。而請教授。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闡陀。語諸比丘言。我[A2]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色無常。乃至涅槃寂滅。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如是三說[A3]已。復言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復作是念。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彼必堪能為我說法。即詣阿難所。具陳上事。阿難語言。善哉。闡陀。我意大喜。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虗偽[A4]刺。闡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無常。乃至涅槃寂滅。汝今堪受勝妙法。今為汝說。時闡陀。歡喜踊悅。阿難語言。我親從佛聞。教大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滅。尊者阿難。說是法時。闡陀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超越狐疑。不由於他。於大師教法。得無所畏。我今於一切行。皆空皆寂。悉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心樂正住解脫。不復轉還。不復見我。唯見正法。時阿難語闡陀言。汝今得大善利。於甚深佛法中。得聖慧明。
尼拘律陀樹律。亦作類。或云尼拘盧陀。此云無節。亦云縱廣。又云多根。苑師云。其葉。如此方柹葉。子。似枇杷子。子承蒂如柹。然其種類耐老。諸樹中最能高大者。雜阿含云。其身圓正。其葉青滑長廣。大論云。此樹種子。大如芥子。三分之一。高一多羅樹。樹名拘律陀。果名多勒。大如五升瓶。人有食者。能除熱病。罪福報應經云。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眾病皆除。眼目精明。
熊羆熊。胡容切。音雄。本草云。形類大豕。狀貌亦與豕同。而性輕捷過猿。暖日向高木攀援。見人反顛倒投下。寒冬入深穴藏蟄。充饑䑛自掌為䬸始春方出。其性惡鹽。食之即死。種類亦多。有人熊。牛熊。猪熊。狗熊。鷄熊等。羆。布眉切。音卑。猛獸也。似熊。黃白色。長頭高脚。似馬有髦。猛憨多力。能拔樹。關西名猳羆(猳。音加)。
△無根謗第八
(此是共戒。尼同制)。
沓婆摩羅子沓婆。或作達婆。或作陀婆。又曰陀驃陀驃。此云主。摩羅。此云力士。或云壯士。大婆沙論。譯為物㩌子。根本律云。波波國中。有一壯士大臣。名曰勝軍。大富多財。受用豐足。所有貲產。如毗沙門王。雖非王族。時諸壯士。作灌頂法。扶以為王。於勝族女。納以為妃。歡樂而住。雖淹歲月。竟無男女。為求子故。祈禱神祇。徧諸天廟。及同生天。希望後嗣。不遂所願後時彼王。業緣合會。時有一天。從勝妙天下。託蘊王妃。是最後生。樂修勝行。有解脫性。趣向涅槃。厭背生死。於諸有中。皆不欣樂。經九月[A5]已。便誕一息顏貌奇特。人所愛樂。額廣眉長。鼻高修直。頂圓若蓋。色美如金。垂手過膝。眾所稱歎。過三七日。聚會宗親。以兒立字。其兒生[A6]已。自然淨潔。未離牀褥。不為便利。諸人議曰。中國之法。若天然淨潔者。名之為實。然此童兒。稟識清淨。未離牀褥。便利不為。淨潔過人。便成實物。復是壯士大王之子。應與立字名實力子。善見律云。沓婆。是比丘名。摩羅。是王名。此王子出家。故名沓婆摩羅子。此大德。年七歲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得三達智。具六神通。四無礙辯。一切聲聞所知。無不通達。羅漢之中。[A7]已是第一(云云)。乃過去有佛。號波頭勿多羅。此摩羅子。生一居士。家是時國邑人民。共作大會。請佛入國。有六萬八千比丘圍繞。大會供養。七日布施。時有一羅漢比丘。於大眾中。以神通力。處分牀席。及諸飲食。是時摩羅子。見彼神通如此。心大歡喜。往至佛所。頭面作禮。而白佛言。願我後身。當來佛時。出家學道。速成羅漢。為諸眾僧。分布房舍牀席。及諸飲食。如今羅漢神力無異。是時世尊。觀當來世。此善男子。所願果得成遂不。世尊觀來世[A8]已。語摩羅子言。汝從此百千劫[A9]已。有佛號釋迦牟尼。汝年七歲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名沓婆摩羅子。具六神通。必得此願。摩羅子。從此以後。布施持戒。得生天上。天上命終。下生人間。如是展轉。乃至釋迦如來出世。從天下生人中。出家得道。於聲聞弟子中。分僧臥具。最為第一。婆沙論云。尊者物㩌子。左手放光。右手分僧臥具。令諸苾芻。種類同者。共在一處。談論寂默。互相隨順。修諸善法。無憂惱故(餘緣。詳見本律中)。
阿練若練。亦作蘭。或云阿練兒。大論翻為遠離處。或翻為無諍。謂所居不與世諍。即離聖落五里之處。恐其路徑若遠。則乞食勞妨。若近則人物相喧。不遠不近。乞食便易故。以制五里也。薩婆多論。翻為間靜處。四教儀云。不作眾事。名間。無憒閙處。名靜。應法師。翻為空寂。戒因緣經。翻為空間處。肇師云。忿競生乎眾聚。無諍出乎空間。故佛讚住阿蘭若者。獲八種功德。
慈地比丘善見律云。是六羣比丘中。第一惡者。於生生中。與摩羅子。常為怨惡。根本律云。實力子。由其昔日。惡謗母故。於多千歲。在捺洛迦。受燒鬻苦。彼餘殘業。於五百生中。常遭惡謗。雖於今日。獲阿羅漢。仍被惡謗。由此應知。純黑之業。得純黑報。純白之業。得純白報。黑白雜業。得黑白雜報。當離純黑雜業。勤修白品(詳如彼律)。
檀越或云檀那。寄歸傳云。梵云陀那鉢底。譯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而云檀越者。本非正譯。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轉名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捨。自可越渡貧窮。妙譯雖然。終乖正本。思大乘論云。能破慳恡嫉妬。及貧窮下賤苦。故稱陀。後得大富及能引福德資糧。故稱那(檀。此云施。越是此方之言)。
瞋恚梵語提鞞沙。此云瞋恚。瞋。稱人切。音嗔。怒而張目也。恚。胡桂切。音惠。怒恨也。文句云。自忿為恚。忿他為瞋。成論云。瞋恚者。非出家人法。出家人法。忍辱是也。又若比丘形服異俗。而瞋恚心同。則非所宜若行忍者。則為自具慈悲功德。又修忍者。能成自利所以者何。為瞋恚者。欲惱害人。而返自害。所有身口。加惡於人。自所得惡。過百千倍。故知瞋為大自損減。是故智者。欲令自利。得免大苦。及大罪者。應當行忍也。什師曰。若能行忍。則內不自累。外不傷物。是自護護彼也。無著禪師。遊五臺。遇文殊化作老翁。并均提童子。童子為無著。說偈云。
●律藏卷第四
△取片謗第九
(此是共戒。尼同制)。
羝羊羝。都黎切。音低。羖羊也。三蒼云。羝。特羊也。特即牡羊也(牡。音畝。畜父也。飛曰雌雄。走曰牝牡)。
異分事中取片異分事者。謂波羅夷法非解脫因。異涅槃分。以涅槃乖生死故。取片者。取諸威儀中。小小罪。謗他犯重也。或云餘分。餘即非波羅夷事。以餘事。而當波羅夷也。十誦律云。異分者。四棄是。是中若犯一事。非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故名異分。片者諸威儀中事。律攝云。異非分事者。異。謂涅槃乖生死故。四他勝法。非是彼因。名為非分。非分事謗。即是其諍。善見律云。餘分者。沓婆是人。羊是非人。以羊當沓婆處。是名餘分。以母羊當尼。亦名餘分。何以故。事相似故。
響聲許兩切。音享。實而精者曰聲。樸而淨者曰響。又應聲也。
△破僧第十
(此是共戒。尼同制)。
彌尼𢯱國。阿奴夷界彌尼𢯱國。即釋氏城也。阿奴夷。或云阿㝹耶。是林名也。此林。去釋氏城不遠。
阿那律或云阿那律陀。此云無滅。謂昔施食福。人天受樂。於今不滅。故云無滅。西域記云。阿泥𢫫陀。舊曰阿尼律者。譌也。淨名疏云。或云阿泥盧豆。或云阿㝹樓䭾。如楚夏不同耳。此云如意。或云無貧。過去餓世。曾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如意樂。故名如意。爾來無所乏斷。故名無貧。是佛從弟。斛飯王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根本律云。昔迦羅村䭾佛。制底之處。興大供養。時有羣賊。欲行竊盜入制底中。一賊見其燈闇。遂便挑舉。覩佛尊容。情生歡喜。即發大願。願我來世。得遇大師。承事無倦。得妙天眼。人中第一。由彼願力。今獲天眼。最為第一(迦羅村陀佛。即拘留孫佛)。
摩訶男此云大名。是斛飯王長子。先佛一月生。得斯陀含道。
五欲五欲者。五情之所須欲也。一色欲。謂男女形貌端莊。及世間寶物。玄黃朱紫。種種妙色。二聲欲。謂絲竹環珮之聲。及男女歌詠等聲。三香欲。謂男女身香。及世間一切諸香。四味欲。謂種種飲食肴饍等美味。五觸欲。謂男女身分柔輭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衣服等。種種好觸。此五種。皆能令眾生樂著無厭。止觀云。五塵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須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牽人入諸魔境故也。雜阿含經。佛告諸比丘。或有山。人獸共居。於猨猴行處。獵師以黐。塗其草上。有智慧猨猴。遠避而去。愚癡猨猴。不能遠避。以手小觸。即膠其手。復以兩手欲解求脫。即膠兩手。以足求解。復膠其足。以口齧草。輒復膠口。五處同膠。聯拳臥地。獵師。即以杖貫。擔負而去。比丘當知。愚癡猨猴。捨自境界。父母居處。遊他境界。致斯苦惱。如是比丘。愚癡凡夫。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眼見色[A10]已。則生染著。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皆生染著。愚癡比丘。內根外境。被五縛[A11]已。隨魔所欲。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於自所行處。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隨他處。他境界行。云何比丘。自所行處。父母境界。謂四念處。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云云)。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釋。財。色。食。名。睡。五種之欲。此不繁述(五塵。即色聲香味觸也)。
䟦提此云賢。或云賢善。甘露飯王之子。根本部云。爾時世尊。隨淨飯王根機。而為說法。令淨飯王。以智金剛杵。摧破二十身見高山。得預流果。既證果[A12]已。詣白飯王所。告言。太子。可受王位。彼報曰。有何意耶。王曰。我今見諦。不能為王。問言。何日。報言今日。彼便報曰。我於世尊。初來之日。即於彼時。我得見諦。次往斛飯王。及甘露飯王所。告受王位。彼悉自云。我[A13]已見諦。淨飯王曰。若如是者。我今欲灌誰頂。令受王位。彼報曰。釋迦童子。名曰賢善。可稱王位。時淨飯王。即便灌頂以其王位。授與賢善。百緣經。阿難白佛言。此䟦提釋比丘。宿植何福。生於豪族。出家未久。獲羅漢果。佛言。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捺國。有辟支佛。而行乞食。時有一人。貧窮饑餓。涉路而行。唯有少餅。規欲自食。見辟支佛。威儀庠序。心懷歡喜。即取餅施。辟支佛。受其餅[A14]已。現十八變。時施餅人。見[A15]已。甚懷信敬。發願而去。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三途。生天上人中。尊榮豪貴。常受快樂。乃至今者。值我出家得道。彼時施餅人者。今此䟦提釋王比丘是。於佛聲聞弟子中。尊榮豪族出家。最為第一。
難提此云喜。增一阿含經云。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謂難提比丘是。
金毗羅此翻威如王。或云金毗虜。增一阿含云。獨處靜坐專意念道。所謂金毗羅比丘是。分別功德論云。金毗羅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過七。所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時。欲福慶眾生。專心念道。無有貪想。若得好惡。不以增減。隨次乞食。不擇貧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時。更有布施者。足則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食者。便還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當至某家。不至某家。都無分別之想。故名七家沙門也。還則靜坐。斂心在道。故稱金毗羅。於七家乞食。為第一也。
難陀此云歡喜。是䟦難陀兄。非佛弟難陀也。出家後。是六羣中之一數也。
䟦難陀此云賢喜。或云優波難陀。或云鄔波難陀。此云近喜。於六羣中。最為貪者(舍利弗問經云。次上座婆修羅度提婆達多。及跋難陀)。
阿難陀略云阿難。此言慶喜。亦言欣樂。大論云。秦言歡喜。是先世因緣。及父母作名。亦依因緣立字。云何先世因緣釋迦文佛。先世作瓦師。名大光明。爾時有佛。名釋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犍連。阿難。到瓦師舍一宿。瓦師供養。而發願言。願我於當來五濁之世作佛。我及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無異。以佛願故。得字阿難。又自世世立願。我在釋迦文佛弟子。多聞眾中。願最第一。字阿難。又世世忍辱除瞋。生便端正。見者歡喜。以是故。立字阿難。云何父母作字。時佛成道。天報淨飯王知。王心大歡喜。是時斛飯王使。來白王言。季弟生男。王心歡喜言。今日大吉。是歡喜日。是兒當字。名為阿難。云何依因緣立名。阿難端正。清淨。如好明鏡。見者心眼歡喜。故名阿難。名慶喜者。謂生時。舉國欣慶故。或翻無染。雖殘思未盡。隨佛入天。人。龍宮。見女。心無染著。故增一阿含經。佛告諸比丘。阿難有大功德。智慧成就。阿難今在學地。智慧無與等者。所以然者。阿羅漢所應知者。阿難便知之。過去諸佛世尊。所應學者。阿難皆明了知。我聲聞中。博有所知。勇猛精進。念不錯亂。多聞第一。堪任執事。所謂阿難比丘是。涅槃經云。佛告文殊師利。阿難比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所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瀉水。置之一器。我涅槃後。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廣菩薩。當能流布。阿難所聞。自能宣通。文殊師利。阿難比丘。具足八法。何等為八。一者信根堅固。二者其心質直。三者身無病苦。四者常勤精進。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無憍慢。七者成就定意。八者具足從聞生智。文殊師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復具足如是八法。尸棄如來。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羅。毗舍浮佛。侍者弟子。名憂波扇陀。拘留孫佛侍者弟子。名曰拔提。拘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名曰蘇坻。迦葉佛。侍者弟子。名葉婆蜜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難。亦復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稱阿難比丘。為多聞藏。大論偈云。
十二遊經云。阿難身長一丈五尺三寸。婆沙論云。佛在世時三人第一多力。一者阿難。二者拘夷。三者有一釋種子。以三人力。大無能過者。阿難能轉四十里石。
提婆達多略言調達。或云提波達兜。提婆此云天。達多。此云授。亦云與。又云施。三義皆一。謂父母從天乞子。天授與之。故名天授。或翻為天熱。以其生時。人天等眾。心皆驚熱。是佛堂弟。阿難親兄。出家誦通六萬法聚。學滿十二韋陀書。十二遊經云。調達身長。一丈五尺四寸。
優波離剃髮師謂其本依賢王。作剃任故。稱為剃髮師也。破僧事云。諸苾芻白佛。此鄔波離。昔作何業。為王剃仕。佛告諸苾芻。往昔國王。有一剃頭人。有辟支佛來立門前。語彼人曰。善男子。與我剃頭。當獲善果。彼剃頭人。有一外甥。其舅告曰。我為王使。汝可於後。當為此人。如法而剃。如國王一種。時彼外甥。聞舅是言。即自思惟。遣與此人。如法剃頭。必應多得功德。作是念[A16]已。即便諦念。為辟支佛。如法剃頭。時辟支佛。復思念云。彼人與我如法剃頭。我當護助。必令此人。多獲利益。時辟支佛作是念[A17]已。即騰虗空。變現種種神變。彼人見[A18]已。甚生希有。合掌禮敬。五體投地。便發願言。我今既與此人剃頭。如國王相似。願我來生。於世世中。常得與諸國王剃頭。如我舅無異。佛告苾芻。彼甥者。今鄔波離是。由於先世與辟支佛剃頭發願故。今為王剃頭人。乃至於後值五辟支佛。皆發斯願。令我世世。為諸國王。作剃頭人。後於四生。值佛世尊。亦發斯願。時諸苾芻。復作是疑。鄔波離。作何福業。證阿羅漢。持律第一。佛言。其鄔波離。復有因緣。汝等善聽。我今為說。乃往過昔。於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有佛世尊。出現於世。號曰迦攝波如來。十號具足。時佛有一弟子。是阿羅漢持律為最。時鄔波離。為彼弟子。終身梵行。不獲果利。臨終之時。而發誓願。我所持戒。福業善根。願我當來。釋迦牟尼如來。出現世時。與彼世尊。作持律弟子。如我鄔波䭾耶無異。其弟子者。即鄔波離是。為先發願故。今獲斯果。
迦毗羅衛城此翻赤澤城。或翻為黃色。上古有仙人。名曰黃頭。依此修道也。淨法師云。劫比羅城。在雪山邊。分疆河側。劫比羅仙人所住之處。西域記云。劫比羅伐窣堵國。舊曰迦毗羅衛國。譌也。中印度境。周四千餘里。竺法蘭。答漢明帝曰。迦毗羅衛。者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之中心也。三世諸佛。皆在彼生。乃至天龍鬼神。有行願者。皆生於彼。受佛正化。咸得悟道。餘處眾生。無緣感佛。佛不往也。佛及轉輪聖王。皆生中方。不生邊地(詳如捨墮篇釋)。
白氎徒協切。音牒。細布也。西國織㲲。濶二肘。乃至三肘。長五肘。乃至九肘。橫被為服。南史云。高昌國。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白㲲。安子國人。取織以為布。甚軟白(纑。音盧。布縷也。繭。音蠒)。
毗羅荼律本云。上座毗羅荼。別度阿難。根本部云。十方迦葉。是阿難烏波䭾耶。今如來遣毗羅荼度阿難者。以阿難於如來所。不獲漏盡。佛涅槃後。乃證羅漢。凡佛度者。是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於如來所。現得漏盡。彼非現得。故佛不自度。而遣上座度之。
占婆國亦作瞻婆。婆亦作波。西域記云。瞻波國中印度境。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北背𠓆伽河。周四十餘里。土地蟄溼。稼穡滋盛。氣序溫暑。風俗淳質。都城疊甎。其高數丈。基址崇峻。却敵高險。在昔劫初人物伊始。野居穴處。未知宮室。後有天女。降迹人中。遊𠓆伽河。灈流自媚。感靈有娠。生四子。分王贍部洲。各擅區宇。建都築邑。封疆畫界。此則一子之國都。贍部洲。諸城之始也。長阿含經云。[A19]瞻婆城。其城人民眾多。熾盛豐樂。波斯匿王。即封此城。與種德婆羅門。以為梵分。
拘睒毗國亦云拘睒彌。或云拘舍彌。如作大房戒中釋。
迦休拘羅子或云迦俱羅。或云迦俱陀。迦休是名。拘羅是姓也。五分律云。拘舍彌國。先有憍陳如子。名曰柯烋。淨修梵行。得阿那含果。生梵天中。十誦律云。迦扶陀比丘。俱羅子。是長老目連弟子。是比丘。捨離五欲。修四梵行。命終生梵世。梵世是色界天。律本言。生化自在天。化自在。是欲界第五天也(四梵行者。慈。悲。喜。捨也。烋。音休)。
阿闍世西域記云。阿闍多設咄路。唐言未生怨。舊曰阿闍世。譌略也。妙樂云。母懷之日。[A20]已有惡心。於瓶沙王。未生[A21]已惡。故因為名。涅槃經云。阿闍名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則煩惱怨生。煩惱怨生故。不見佛性。以不生煩惱故。即見佛性。或呼為波羅留支。舊翻無指。妙樂云。生時相師占云。凶。王令升樓。撲之不死。但損一指。故為名也。內人將護。呼為善見。又云。提婆達多。語善見太子言。國人罵汝。為未生怨。善見言。何故名我為未生怨。誰作此名。達多言。汝未生時。一切相師占言。是兒生[A22]已。當殺其父。是故外人。悉號汝為未生怨。一切內人。護汝心故。謂為善見。韋提夫人。聞是語[A23]已。既生汝身。於高樓上。棄之於地。壞汝一指。以是因緣。人復號汝為婆羅留枝(云云)。爾時阿闍世王。如佛所說。觀色。乃至觀識[A24]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是觀者。則不作罪。又云。世尊。我見世間。從伊蘭子。生伊蘭樹。不見伊蘭生旃檀者。我今始見。從伊蘭子。生旃檀樹。伊蘭子者。我身是也。旃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時王及夫人。後宮[A25]采女。悉皆同發無上菩提心。即以種種寶幢旛蓋。香華纓絡。微妙妓樂。而供養佛。佛言。大王。汝昔[A26]已於毗婆尸佛。初發無上菩提心。從是以來。至我出世。於其中間。未曾復墮地獄受苦。大王當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無量果報。按世王經中。明佛為說。文殊為說王之重罪。如須彌山。一切皆滅。所不滅者。如芥子許。猶入賓吒地獄。雖復在中。而無苦痛。又為授記成佛。言無根信者。本時五根未立。今遂得信。故曰無根。普超經云。阿闍世。從文殊懺悔。得柔順忍。命終入賓吒羅地獄。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無生忍。彌勒出時。復來此界。名不動菩薩。後當作佛。號淨界如來(按梵音。婆羅留支。此翻愛護。或當時見其壞指。亦為護彼心故。而作此名。若直翻為無指。恐譌也)。
欶太欶。所角切。音朔。與𡂡同。吮也。通俗文云。含吸曰嗽。律文舊作𡂡。俗字也。
兇惡許容切。音𮌎。惡暴也。
老邁莫懈切。音賣。亦老也。詩云。日月其邁。廣雅云。邁歸往也。
老耄莫報切。音帽。惛忘也。又耄亂也。左傳云。老將智耄。曲禮云。八十九十曰耄。
䐗坎窟䐗同豬。此是欽婆羅夜叉所住石窟。在耆闍崛山。一小山側。法顯傳云。東南上十五里。到耆闍崛山。未至頭三里。有石窟。南岡。佛本於此坐禪。又西北三十步。復有一石窟。阿難於此坐禪。天魔化作鵰鷲。住窟前。恐怖阿難。故名鵰鷲窟。山窟前有過去四佛坐處。及諸羅漢坐禪石窟有數百。佛在石室前。東西經行。調達於山北嶮𡾟間橫擲其石。傷佛足指。
迸石或作𧻓。同比孟切。崩去聲。走也。逐也。又散走也。會意。
右顧猶如大龍顧。回視也。梵語那伽。此云龍。亦云象。世尊威儀。如大龍象。大論云。如象王視者。若欲迴身觀時舉身俱轉。大人相者。身心專一。是故若有所觀。身心俱迴。譬如師子。有所搏撮。不以小物故。而改其壯勢。佛亦如是。若有所觀。若有所說。身與心俱。常不分散。所以者何。從無數劫來。集一心法。以是業因緣故。頭骨與身為一。無有分解。又以世世破憍慢故。不輕眾生。觀則俱轉也。
自襞必歷切。音碧。摺疊衣也。
四疊徒協切。音牒。重也。又作褻。字林云。重衣也。或作揲。亦音牒。摺也。律文舊作牒。牒。簡也。書牒也。非此用。
三聞達多亦云三聞陀羅達。或云三沒達羅達多。或云三文陀羅[口*糸]頭。此人於四人中。最為智慧高才。故居四人之首也。
騫荼達婆荼。音徒。亦作陀。或云騫䭾羅達婆。或云騫荼達驃。是調達親友。有云。是彼弟子。百喻經云。昔有一人。聘取二婦。若近其一。為一所瞋。不能裁斷。便在二婦中間。正身仰臥。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墮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間凡夫。亦復如是。親近邪友。習行非法。造作結業。墮三惡道。長處生死。喪智慧眼。如彼愚夫。為其二婦故。二眼俱失。今騫荼與調達三聞為友。喪其二目。
拘婆離或作瞿婆離。又作瞿伽離。此云牧牛。又翻為惡時者。智論云。俱迦離。是調達大弟子。謗舍利弗。目犍連。命終墮蓮華地獄(詳如餘處)。
迦留羅鞮舍或云迦留陀帶。或云羯吒謨洛迦底灑。未詳的翻。按迦留羅。此翻為金脅。鞮舍是星名。十誦云。是人有姊妹比丘尼七人。一偷蘭難陀。二周那難陀。三提舍。四優波提舍。五提舍域多。六提舍和利。七提舍勒叉多(提舍。亦翻為方。優波。翻為近)。
四聖種一衣服知足聖種。二飲食知足聖種。三臥具知足聖種。四醫藥知足聖種。婆沙論。以醫藥攝前三中。第四出樂斷樂修聖種。論云聖謂一切無倒善法。此四能生。而相續故。說名為種。又聖者。即是佛獨覺聲聞。彼從此生。相續不斷。故名聖種。又正法名聖。此能住持。令久相續。故名聖種。是以正法住世。經於千載。而不滅者。皆是聖種之力。如椽梁持舍。使不散壞。由此等緣。故名聖種。所謂一依隨所得食。喜足聖種。二依隨所得衣。喜足聖種。三依隨所臥具。喜足聖種。四依有無有。樂斷樂修聖種。世尊為諸弟子。安立產業。及所作故。謂前三種。是安立產業。第四是安立所作。前三安立產業者。謂捨四種業。行一種業。捨四種業者。一農務為業。二商賈為業。三傭作為業。四自在為業。於此皆捨。行一種業者。惟以乞求為業。此聖種皆以無貪善根為自性。問曰。病緣醫藥所生喜足。何故不說聖種耶。答曰。[A27]已攝在前所說中。謂病緣醫藥有二種。一可食。二不可食。可食者攝食中。不可食者攝衣服臥具中。又為欲饒益病苾芻故。不說於醫藥喜足為聖種。謂有苾芻。身雖有病。以少務故。不求醫藥。若佛立此為聖種者。彼便守病。不能勤修聖道加行。為饒益彼。令勤修道。是故不說彼為聖種。如世尊言。此四聖種。是最勝知。是種性知。是可樂知。是無雜染。不可訶責。一切世間。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餘世間。無能如法說其過者。尊者世友。釋曰。佛知此四。能入聖胎。故名最勝知。一切聖者。皆從此生。故名種性知。是修行者。晝夜所樂。故名可樂知。遠離四種世間事業。故名無雜染。一切功德由此具。故名不可訶責。於自於他。俱無損害。故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無能如法說其過者。言樂斷樂修者。謂斷煩惱。樂修聖道。又無間道名樂斷。解脫道。名樂修。又見道名樂斷。修道名樂修。又樂斷者。顯諸忍。樂修者顯諸智。又名為四無垢性。心地觀經云。四無垢性。如是四事。隨有所得。麤細稱心。遠離貪求。是無垢性。諸佛如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從此生。佛法僧寶。常不斷絕。是故得名為無垢性。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七
音釋
上音屋。肥也。下音攘。柔土無塊。曰壤。
晃黃上聲。光明也。
孱鋤連切。音潺。
蟄沈入聲。藏也。
髦音毛。毛中之俊髦也。
驃飄。去聲。
㩌音費。擊托也。
毗沙門王北方多聞天王也。
四無礙辯捷疾辯。廣大辯。甚深辯。無盡辯。
捺洛迦此云地獄。
牝頻。上聲。母畜也。
𢯱與搜同。
𢫫音祿。
肴饍上音爻。凡非穀而食。皆謂之肴也。饍同膳。美食也。
黐音癡。黐膠所以黏鳥也。
甥音生。姊妹之子。曰甥。
媚音眉。悅也。又音妹。嫵媚。謟媚也。
吮前上聲。欶也。
嶮𡾟上同險。下音希。山相對。而危險也。
摺音懾。疊也。
霖音林。及時之雨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八目錄
- 同一水乳
- 增戒心慧
- 非法別眾
- 非法和合眾
- 法別眾
- 法相似別眾
- 法相似和合眾
- 䩭連
- 阿濕婆富那婆娑
- 倡妓
- 俳說
- 鼓簧吹貝
- 佯跛
- 或嘯
- 受雇
- 迦尸國
- 聚落
- 聖主
- 不受諫語
- 波羅提提舍尼
- 惡說
- 不定法
- 齋優婆私
- 屏覆
- 毗舍佉母
- 闚看
- 三衣
- 六羣比丘
- 畜長衣
- 尼薩耆波逸提
- 迦絺那衣
- 明相
- 不淨施
- 憍賖耶衣
- 劫貝衣
- 芻摩衣
- 讖摩衣
- 扇那衣
- 麻衣
- 翅夷羅衣
- 鳩夷羅衣
- 讖羅半尼衣
- 如來八指
- 波利迦羅衣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