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三
毗摩那房或云毗摩羅。此是閻浮提中大師子王名。彼所作房。形如大師子王也。
象形房房似象形也。內法傳云。西國房迮。居人復多。臥起之後。牀皆舉攝。或內置一邊。或移安戶外。牀濶二肘。長四肘半。褥席同然。輕而不重。然後牛糞乾揩其地。令使清淨。安置座牀。及木枮小席等。隨尊卑而坐。如常作業。所有資生之具。並棚上安之。其牀前。並無以衣遮障之法。其不合者。自不合臥。如其合者。何事遮身。其眾僧臥具。必須安儭。方合受用。坐具。意在於此。如其不爾。還招累背之辜。聖有誠言。不可不慎。
牀梐梐應作陛。即牀陛也。按梐。是周禮天官掌舍。設梐枑再重。若今行馬。以為衛也。非此用。餘如九十事中釋。
縫䌥䌥。於謹切。音隱。縫衣曰䌥。又合秩曰䌥也。
作枕佛言。聽作枕。若四方。若圓。若三角。義淨三藏云。南海十島。西國五天。並皆不用木枕支頭。神州獨有斯事。其西方枕囊樣式。其類相似。取帛或布。染色隨情。縫為直袋。長一肘半。寬半肘。中間貯者。隨處所出。或可填毛。或盛麻縕。或蒲黃柳絮。或木棉荻苕。或輭葉乾苔。或決明麻豆。隨時冷熱。量意高下。斯乃取適安身。實無堅強之患。然為木枕踈鞕。頂下通風。致使時人多苦頭。疾然則方殊土別。所翫不同。聊述異聞。行否隨好。既而煖物除風。麻豆明目。且能有益。用成無爽。又為寒鄉凍頂。多得傷寒冬月鼻流。斯其過也。適一時溫頂。便無此患。諺云。凍頂溫足。未必常可依之矣。
舍㝹牀舍㝹。亦作扇那。或云奢那。即是麻類。其樹高與人等。皮堪緝織為衣。用此織為繩牀。
跋磨草草體堅靭有勢。少力不能斷。故西國取以為繩。用織作繩牀。如此方菅草也(按梵音䟦摩。此言鎧。義當固也。菅。居顏切。音姦。其葉似茅。而滑澤。莖有白粉。柔靭可為索。左傳曰。或取一編菅。是也。晉有神僧名道開。於照德寺內。重閣上。編管為禪室。如十斛籮大。常坐其中)。
蛇蝎蝎。應作蠍。如上釋。雜事云。時有龍女。信心純善。勸令其子。往聽經法。年少苾芻。未離欲者。皆生恐怖。即以毛繩。繫其龍項。擲於寺外。佛告諸苾芻。勿以毛繩繫龍蛇項。若見來時。即可彈指告言。賢首。向不見處去。隨言去者善。若不去者。以羊甲杖。緩杈其頭。置甖𤬪中。傍穿孔口。以物塞。擎之出外。此杖無者。以輭絛等。繫項牽出。此亦無者。應以杖徐按。繩索繫項。舉置瓨中。如前棄外。彼放草叢中。蛇縱瞋火。焚燒此草。蛇亦命終。佛言。不應棄草叢內。彼棄露地。不久觀察。便有諸蟲來相唼食。佛言。棄[A1]已。不應即去。可於露地棄之。待入穴[A2]已。然後可去。
衣架雜事云。佛言。應作衣架者。蘭若苾芻。求竹無處。佛言。應將葛蔓橫繫置衣。或葛亦無。佛言。以繩為笐。
蝙蝠蝙。音鞭。蝠音福。一名蟙䘃。一名靈鼠。一名翼鼠。一名飛鼠。以方言別故。有此多號。因其晝伏夜飛。又稱伏翼。蝙蝠是原名。𣮪毛灰色。五百歲色白。頭重累。則倒懸。名之倒掛。能伏氣。冬月不食。因能伏氣。故多壽。復名仙鼠。西域記云。曩者南海之瀕。有一枯樹。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諸商侶。止此樹下。時屬風寒。人皆饑凍。聚積樵酥。蘊火其下。煙焰漸熾。枯樹遂然。時商侶中。有一賈客。夜分[A3]已後。誦阿毗達磨藏。彼諸蝙蝠。雖為火困。愛好法音。忍而不出。於此命終。隨業受生。俱得人身。捨家修學。乘聞法聲。聰明利智。並證聖果。為世福田。近迦膩色迦王。與脇尊者。招集五百賢聖。於迦溼彌羅國。作毗婆沙論。斯並枯樹之中五百蝙蝠也(𣮪。音茸)。
燕鳥伊甸切。音晏。鳦鳥也。其名自呼曰鳦。故隨其聲呼為鳦。聲多稍小者名漢燕。紫𮌎輕小者名越燕。𮌎斑黑聲大者。名胡燕。此等鳥作巢。皆避戊[A4]己。別作䴏鷰並非。
櫺子離呈切。音陵窻楯間隔子也。今言窻櫺是也。
橫槩古外切。音貴。杖也。雜事云。窻扇被風吹開。佛言。應著轉樞。上復安扂。彼開閉時難。佛言。應用羊甲杖。而開閉之。
摩醯陀羅像陀。亦作首。如上釋。今以此為印也。印者信也。所以對物為驗也。又楷定不可改易也。根本雜事云。時諸苾芻。僧物及私物。並無記驗。佛言。可畜其印。凡印有二種。一是大眾。二是私物。若大眾印。可刻作轉法輪像。兩邊安鹿伏跪而住。其下應書元本造寺施主名字。若私印者。刻作骨鎖像。或作髑髏形。欲令見時生厭離故。不聽寶作。應用鍮右。赤銅。白銅。牙角。不應刻作男女行非法像(亦聽木作)尼陀那云。佛言。苾芻衣物。應為記驗。不知云何記驗。佛言。應為紐結。或墨點淨。及餘記驗。方乃持之。
三臘佛言。聽若大三臘者。共一牀坐。雜事云。佛言。老少不應雜坐。若無夏者。得共二夏者同座。一夏者。得與三夏者同座。若二夏[A5]已去。共大三夏者。皆得同座。若在俗舍。座難得者。雖親教。軌範。亦得同座。以物隔中。無致疑惑。
作棬驅圓切。音圈。屈木為之。謂之棬也。
洗脚處雜事云。佛言。苾芻不應隨處洗足。然洗足處。應在寺東南角。如龜背形。時諸苾芻作[A6]已太滑。不堪揩足。佛言。應可澀作。注曰。此洗足處。亦堪洗浴。西方諸寺。及在處皆有。大小無定。露地而作。或大如牀。小可半席。四畔疊甎。高一尺許。中間甎砌作龜背形。以礓石灰泥。水洗不去。傍通一穴。令水外流。濯足洗身。最宜要用。
水盆律言。時諸比丘冬月洗脚患冷。佛言。安澡槃。洗脚器。在屋裏洗。雜事云。老苾芻。身體羸弱。不能往彼洗足之處。應使執事人。令其洗足。應作洗足盆。洗足之器不合用寶。應以瓦作。如象足蹋地。其中稍高。合得支足。或可於中作蓮臺形。當須澀鞕若是眾物。用洗足[A7]已。應可覆在隱屏之處。若是私物。安門扇後。
須達多或云蘇達多。此云善施。謂彼常好。給施窮乞孤獨。無親人食。因此行故。時人共美其德。更號為阿那他賓茶揭利呵跛底。此云給孤獨食長者。乃勝軍王之大臣也。西域記云。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
親友須達多長者。親友名珊檀那。此云護彌。乃王舍城大富長者也。
尸呵城門或云尸婆。又云始縛迦。此翻能活。毗婆沙論云。始縛迦門。彼門神前生。名末度塞建陀。中阿含經云。息城門神名蜜器。大論云。安城門神名蜜膊。涅槃經云。佛言。時彼城門有一天神。告須達言。仁者若往如來所者。多獲善利。須達多言。善男子。汝是誰耶。天言長者。我是勝相婆羅門子。是汝往昔親友。我因往日見舍利弗。大目犍連。心生歡喜。捨身得作北方天王毗沙門子。專知守護此王舍城。我因禮拜舍利弗等。生歡喜心。尚得如是妙好之身。況當得見如來大師。禮拜供養。須達長者。聞是事[A8]已。即還復道來詣我所。
僑客僑。同㝯。祁堯切。音橋。旅寓而居也。
祗陀此云戰勝。謂生時。父波斯匿。戰勝外國故。新云逝多。又曰誓多。此言勝。譬喻經云。卑先匿王。第一夫人子名瑠璃。第二夫人子名祇。祇初生之日。四方奉寶。一時俱至。王曰。吾諸子生。未曾有此。可名為祗(此言最勝)昔維衛佛時。有人詣寺飯僧訖。以一奴婢。給掃寺廟。自爾之後。天上人中。受福無量。今復為王太子。值佛得道。
決價決。謂決斷。若事決斷[A9]已定。更無再覆。夫為王子之法。不得妄言。既出語[A10]已。事[A11]已決定。此是先王之法。故王子閱王舊制。自知戲言。便為決價。遂任須達以金錢布地。而為價也。西域記云。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是給孤獨園。長者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惟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值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經云以金布地遍入十頃)。涅槃經云。須達取金。隨集布地。一日之中。唯五百步。金未周遍。祇陀即語須達。餘未遍者。不復須金。請以見與。我自為佛造立門樓。常使如來經由入出。祇陀自造門樓。須達長者。七日之中。成立大房。足三百口。禪坊靜處。六十三所。冬室夏堂。各各別異。廚坊浴室。洗脚之處。大小圊廁。無不備足。破僧事云。長者造寺。滿六十所。其置寺外。別造六十四院。悉皆重閣。既造了[A12]已。供寺所須家具悉足。遣使請佛。爾時世尊。從室羅筏城中。與苾芻眾同至寺所。敷座而坐。時長者并諸眷屬。前後圍繞。俱詣佛所。金瓶盛水。盥世尊手。其水不出。長者憂惱。便作是念。我今應有宿世罪障。令水不出。爾時世尊。知彼長者心之所念便即告之。汝無罪障。此之寺地。汝曾往昔[A13]已造毗訶羅。施佛及僧伽。汝今注水。非昔日舊立施處。所以瓶水不為汝出。汝可移立舊施寺處。長者受教。便立舊處。其水即出。世尊即出五種妙音。廣為讚歎。欲呪願時。誓多太子。心作是念。惟願世尊。先說我名。世尊知[A14]已。隨誓多心。告諸苾芻。此誓多林給孤獨園。施佛及四方苾芻僧伽。是時誓多太子。聞世尊先稱[A15]己名即大歡喜。起大信心。為佛造立寺門。四寶所成。法顯傳云。出舍衛城南門。千二百步道西。長者須達起精舍處。精舍東向開門戶。兩廂有二石柱。左柱上作輪形。右柱上作牛形。池流清淨。林木尚茂。眾華異色。蔚然可觀。云云(毗阿羅此云遊行處即僧所遊履寺也)。
䟦闍國亦作婆闍。如衣揵度中釋。
三親友一象。二獼猴。三鵽鳥。鵽。丁刮切。撾入聲。爾雅云。鵽鳩。一名冠雉。形大如鴿。似雌雉。鼠脚。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羣飛。北方沙漠有之。大論云。迦頻闍羅鳥。此乃如來往昔修菩薩行時。愍世無禮。示為鳥身。舍利弗示為獼猴身。目犍連示為象身。以此相問。定其長幼。化於道俗。令知上下尊卑。今此地猶存。在於波羅奈城。鹿野伽藍池側不遠。[A16]已於其處建為塔矣。
不禮白衣佛言。不應禮白衣。廣弘明集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禮。出俗無霑處俗之儀。梵網經云。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順正理論云。諸天神眾。於近事邊。無敢希求禮敬。如國君主。於諸苾芻。定無希求禮敬事者。懼損功德及壽命故。如契經說。北方毗沙門天王。請大目連舍利弗等。五百聖僧。至自宮中。設供養[A17]已。請施頌願。而復請曰。從今以後。諸出家者。及在家近事等。至我廟中。一切皆應施我頌願。我等眷屬。亦從今時。每以專誠護持正法。令佛出家在家弟子。於一切時。恒無惱害。時二大聖。許其所請。徧告一切出家在家諸有受持佛戒者。從今以去。至天廟中。皆應如法施天頌願。然未曾令合掌敬禮。由此等證。定知世尊。非許禮敬。若近事樂禮天神。便與外道等無差別。愛樂邪徒。所作業故。又若近事禮敬天神。則應愛重讚天邪論。便與愛樂敬天邪徒。同稟邪戒。作諸勞侶。由此方便。習近邪師。墮惡趣因。漸堅增盛。從此展轉。乃至多生。亦樂多行如是邪行。若近事禮敬天神。引多有情。作大衰損。彼事天者。咸作是言。近事深閑佛教。現來禮敬我所事天。必於天神。有懷敬信。善哉我等。無倒歸依。又諸世間樂至理者。推尋佛教。未究其真。覩此便生僻執。謂佛教似世間書傳。以不能辯真義理。乃令是人還歸依諸天神眾。引如是等。無量有情。令增邪執。名大衰損。又非諸近事。繫屬天神。自是邪徒相率歸附。非出家人。皆應致敬。是故近事。不應禮敬一切天神。理極成立。尼陀那云。佛言。苾芻於天神處。不應供養。亦勿輕凌。於天神像。不應毀壞。不應右繞天廟。亦勿左繞。若因道便。而右繞者。誦聖伽陀。謦欬彈指。令其警覺。如律云。昔優填王。受佞臣讒。謂賓頭盧。每受禮不起迎逆。遂生惡心。欲往殺之。賓頭盧知。王惡念而來。便下牀七步迎之。王自知妄受佞言。因請悔過。遂免地獄。由僧迎故。其後七日失於王位。乃被鄰國興兵擒捉。鎖脚囚禁。經於十二年也(不禮君親其義詳在廣弘明集中)。
應禮如律次第。應為敬禮。此不重出。然禮敬之法。自利。利他。何以知之。如成實論云。以禮敬等。種種利他。令他尊貴。人所恭敬。是名利他。亦令他人隨學恭敬。亦得福德。又禮敬他時。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顯他功德。禮敬等有如是利。凡為禮敬。要須合式。不宜越次。以成非禮。兩皆獲罪。故內法傳云。禮拜之軌。須依教為。進具若分影在前。即須受小者之拜。佛言。有二種人。合受禮拜。一謂如來。二大[A18]己苾芻。斯則金口誠教。何勞輒事謙下。小者見大。緩須伸敬。唱畔睇而禮之。大受小禮。自可端拱。而云疴𡀔柢(延也切。是呪願彼令無病義耳)。如其不道。彼此招愆。隨立隨坐。不改常式。既其合受。無容反敬。斯乃五天僧徒之軌則也。豈有小欲禮大。先望大起。大受小恭。恐小嫌恨。為此則怱迫怱迫。尊執卑而不聽稽首。辛苦辛苦。卑求敬而不能至地。若不如此。云乖禮數。[A19]嗚呼。虧聖教。取人情。敬受乖儀。誠可深察。延波既久。誰當偃諸。分別功德論云。欲論先兄而後弟者。以阿若拘隣最長。以須䟦為最小。此佛法階次之大要。若以聰哲博達為元首者。此乃是婆羅門法也(拘隣即憍陳如。須跋是佛臨涅槃時。最後度者)。雜事律。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頗得一親教師。一屏教師。一羯磨師。得與弟子二人同時受近圓不。佛言得。此二誰大。佛言。無有大小。得與三人同受不。佛言得。此三誰大。佛言。亦無大小。得與四人同受不。佛言。不得。何以故。非眾為眾而作羯磨。理相違故。若如是作者。得罪。此等諸人。既同時受。無大小者。云何致敬。及為知事人。并受利物。佛言。此等諸人。不應相禮。若作知事。及受利物。隨他差與。而領受之。又佛言。彼身不淨。不應敬禮。自身汙染。不合禮他。設他禮時。亦不應受。有二種不淨。一噉嚼不淨。謂嚼齒木。噉諸飲食。根果餅菜之類。若食噉時。及以食了。未淨潄來。皆名不淨。二穢汙不淨。謂大小便。及以料事不淨處。并剃髮時。乃至未淨洗濯潄口[A20]已來。皆名不淨。有如斯等不淨觸時。受禮禮他。咸招惡作。善見云。十人不應禮。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犯戒人。眠人。食人。大小便嚼楊枝人。若為上十種人作禮。及叉手。得突吉羅罪(金口明文。此方不用。致令軌則並悉湮沉。若有存心正教。當共鼓揚。使世尊之遺法不為長墜也。畔睇此譯為敬禮。舊云和南者。譌也。如增一揵度中釋)。
數歲彼不及後安居受大戒。數以為歲。佛言。不應爾。此謂五月十七日以去。受於大戒。故不及後安居。若在十六日夜分受者。由及安居。三月滿[A21]已。則為一歲。於同夏之中。此為最小者。凡受大戒。三羯磨[A22]已。二師即應指授年月日時。令其識知。若冬。若春。若夏。某月某日。若食前。若食後。若干影。或記其十二辰數。若後忘者。亦應教授令識。此即比丘六念法中之一念也。寄歸傳云。然羯磨竟。急須量影。記五時之別。言五時者。一謂冬時。有四月。從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二謂春時。亦有四月。從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三謂雨時。但有一月。從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四謂終時。唯一日一夜。謂六月十六日晝夜。五是長時。從六月十七日。至九月十五日。此乃獨於律教中。佛制如是次第。明有密意也。若依方俗。或作三時。四時。六時。凡西方南海出家之人。創相見者。問云大德幾夏。答云爾許。若同夏者。問在何時。若時同者。問得幾日。若日同者。問食前後。同在食前。方問其影。影若有殊。大小成異。影若同者。便無大小。坐次則據其先至。知事乃任彼前差。向西方者。必須問此。不同支那記其月日而[A23]已。若六月十七日明相纔出。受其近圓。則同夏之中。最為大者。由其不得後夏故。若六月十六日夜將盡。而受戒者。則同夏之中。最小。由其得後夏故(此傳中。月數。皆上前一月)。又西方行法。受近圓[A24]已去。名鐸曷攞(譯為小師)。滿十夏。名悉他薜攞(譯為住位)。得離依止而住。又得為鄔波䭾耶。凡有書疏往還。題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住位苾芻某乙。若其學通內外。德行高著者。便云多聞苾芻某乙。不可云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眾。寧容一[A25]己。輒道四人。西方無此法也(乙。亦作甲。元是虗名。以令自稱。今時有無知之徒。乃不自道名。而云某甲。取笑識者)。
平地不燥蘇老切。音嫂。乾也。俗作𤍜非。
小屋佛言。病比丘不應在閣上大房中住。應在小房中住。若別作小屋。西域祗洹寺圖云。寺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號無常。多生厭背。去者極眾。還唯一二。其堂內安一立像。金色。塗香。面向東方。當置病人在像前坐。若無力者。令病人臥。面向西方。觀佛相好。其像手中。繫一五色綵旛。令病人手執旛脚。作往生淨土之意。隨病者所樂。何佛國土。即安彼佛形像。稱讚彼佛功德相好。國土莊嚴。令其喜悅。不應違病人意。反作障緣。獲大重罪。當於像前。燒香散華。稱彼佛號。供養不絕。使彼病者。淨心相續。無間斷也(言堂號無常者。意取見者。知身幻偽。悉歸無常。起厭離心。悟常寂境。或名供病堂。今時避稱。改為延壽。或名長生。或名涅槃。並非正號失其本旨)。若其身死。應為燒殯。如根本雜事。云。佛言。苾芻身死。應為供養。不知云何供養。佛言。應可焚燒。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於此身中。有八萬戶蟲。如何得燒。佛言。此諸蟲類。人生隨生。若死隨死。此無有過。身有瘡者。觀察無蟲。方可燒殯。欲燒殯時。無柴可得。佛言。可棄河中。若無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溼。多有蟲蟻。佛言。於叢薄深處。令其北首。右脇而臥。以草稕支頭。若草若葉。覆其身上。送喪苾芻。可令能者。誦三啟無常經。并說伽陀。為其呪願。事了歸寺。應可洗身。若觸屍者。連衣俱洗。其不觸者。但洗手足。還至寺中。應禮制底(餘如無常經臨終方訣廣說。應作。至於喪服禮制之儀。如尼戒立塔句中釋。事病法式。準藥揵度看病句應為。言三啟者。見在後毗尼增一法和南句中出)。
棄虱時病比丘。拾虱棄地。佛言。不應爾。彼老病比丘。數數起棄虱疲極。佛言。聽以器。若毳。若劫貝。若弊物。若綿。拾著中。若虱走出。應作筒盛。用角。牙。骨。鐵。銅。鉛錫。若竿蔗草。及竹。葦。木。作筒。虱若出。應作蓋塞。以縷繫著牀脚裏安之(若寒凍時。不宜用牙骨鐵銅錫瓦等筒。應用竹葦木作。棄時。當時出外乾暖處安置。不應久貯筒內。致死)。雜事云。時諸苾芻。以虱壁虱。及諸蟲類。懸棄於地。彼便悶絕。佛言。凡是生命。不應懸棄。亦不應隨處輒為棄擲。虱安故帛。此若無者。可安木孔牆隙。壁虱。置青草中。此若無者。置涼冷處。若更有餘蟲。可於所宜處。失置(壁虱。亦名木虱俗名臭蟲。後梁有常律師。欲往南嶽。途遇慧成禪師同宿。夜中投虱於地。成密知之。及明告別。成曰。[A28]昨夜一檀越被凍困苦。常慚之永誡)。
不串串。同慣。古患切。關去聲。直音慣。串習也。謂心之常習也。孔氏曰。幼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井索有部律云。苾芻行路。須持井索。然繩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一百五十肘。短者十肘。二內名中。時有處足水。彼尚持長繩。佛言。可量地勢。長短隨時。
浴室如雜揵度。律本第五十二卷出。
香泥若比丘身汗臭。聽以香著泥中洗之。雜事云。時有敬信俗人。以上香泥。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俗侶報曰。聖者。我今以仁為福田。乃至云。幸當為受。苾芻白佛。佛言。應受。既受得[A29]已。對面棄地。俗起譏嫌。佛言。不應棄擲。便將塗拭髮爪佛塔。彼言。聖者。豈我不見髮爪塔耶。我於先時[A30]已供養塔。今故持來奉上仁等。佛言。應置頭邊。塗於壁上。時時鼻齅。凡諸香物。能令眼明。又諸敬信居士等。以妙華鬘。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乃至白佛。佛言。見施華鬘。宜應為受。彼受得[A31]已。隨處棄擲。乃至佛言。不應輒棄。苾芻便用於髮爪塔。懸以供養。乃至彼言。我今故持來奉上仁等。苾芻得[A32]已。挂房門上。俗人見時。謂是佛殿。即便敬禮。佛言。勿安門外。應置房中屏處。時復齅香。但是香物。能益眼根。苾芻不知云何屏處。佛言。可於臥處。挂在頭邊。
汲水汲。居立切。音急。取也。說文云。汲引水也。
𣚃槹𣚃。同𣚃。古屑切。音結。槹。姑勞切。音高。𣚃槹汲水具也。墨子曰。剛木為𣚃槹。是也。亦作桔槹(桔音戞)。
廁屋根本雜事云。佛言。應在寺後西北隅作廁。有二種廁。一者直舍。二者傍出。言直舍者。如方丈屋。廁在其中。言傍出者。於房後簷架木傍出。周以板障。令廁在中。於外可置洗手足處。及著瓶處。廁安門扇。并須橫扂。外置木屐。入時應著。廁極臭氣。應為直次。洗拭令淨。置葉土等。勿損飛蟲。洗時但直瀉水。以掃箒揩。不應用手。應可別作小便之處。不知云何作。佛言。近廁應作。通水令出。別安門扇。法皆如廁。僧祇律云。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開風道。作法者。若作坑。若依高岸。若坑底有水出者。當使淨人先起止中。然後比丘行。若臨岸上。底下流水者。應安板。令先墮板上。後墮水中。應作兩孔。三孔。孔廣一肘。不舒手。長一肘半。屋中應安隔。使兩不相見。邊安廁篦。屋下應安衣架。廁邊應著灰土。巨摩。若作小行處。亦同廁法。安置方向。若無小便處者。應以甖盛。當安穿底甌。別一甌中行以寫中。若無甌者。當用木杓寫中。不得大行涕唾中。律本云。應別作小便處。掘地作坑。下安甎石。持瓨著上。開瓨底漏下。瓨兩邊安木。應作蓋覆。母經云。小便處。應安木屐。欲小行時。當著屐上。莫令涉唾小便汙上。五分律云。廁滿應除去。若生蟲。應作坑安之。若未生蟲。持麴末著廁埳中。蟲即不生。三千威儀云。至舍後上廁。有二十五事。一欲大小便當行時。不得道上為上座作禮。二亦莫受人禮。三往時。當直低頭視地。四[A33]已往。當三彈指。五[A34]已有人彈指不得逼。六[A35]已上正住。彈指乃踞。七正踞中。八不得一足前。一足却。九不得令身倚。十斂衣。不得使垂圊中。十一不得大咽。使面赤。十二當直視前。不得顧聽。十三不得汙壁。十四不得低頭視圊中。十五不得視陰。十六不得以手持陰。十七不得草畫地。十八不得持草畫壁作字。十九用水不得大費。二十不得汙湔。二十一用水洗淨。不得使前手著後手。二十二用土當七過。二十三當用澡豆。二十四歸房三過用水潄口。二十五設見水草土盡。當語直日主者。若自手取為善。文殊經云。大小便時。身口狀如木石。不得作聲。大智律師入廁垂訓云。摺疊衣裳。整齊𩋘履。省約用籌。點滴使水。并息語言。安詳進止。當念此身。滿中盛屎。臭不可聞。穢不可視。行廁革囊。誠為可鄙。云何於身。躭欲無恥。云何於食。樂著肥美。結習成因。果報必是。一入泥犁。窮劫不[A36]已。苦樂在心。昇沈由[A37]己。道豈遠哉。未之思爾。優鉢祇王經云。伽藍法界地。漫大小行者。五百世身墮拔波地獄。後經二十小劫。常遣肘手抱此大小便處。臭穢之地。乃至黃泉。福田經云。佛告天帝。及諸大眾。昔我前世。於波羅奈國。在大道邊。安施圊廁。國中人民。得輕安者。莫不感羨。緣此功德。所生清潔。累劫修道。穢染不汙。功祚大備。自致成佛。金色晃昱。塵水不著。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蒲杷切。音琶。有齒曰杷。無齒曰朳。雜事云。以鐵作鍤。若不能得鐵。應以木作杴。以牛糞和土作。泥塗之方用(朳音八。杴。虗嚴切。險平聲。鍫屬)。
㪻取㪻同𢍶。俱願切。音見。抒滿也。㪻舀也(抒音暑。舀。以沼切。遙上聲。抒舀也)。
注水陟慮切。音著。灌注水流射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三
音釋
音姑。罪愆也。
枑音護。
縕氳字上聲。枲也。亂麻也。絮也。
諺音硯。俗語也。
笐杭字去聲。曬衣竿也。
瀕音貧。水涯也。亦音賓。同濵。
礓音江。小石。
祁音奇。
塏音開上聲。高爽也。
盥音管。
攞音裸。
薜音備。
稕肫字去聲。束稈也。
甖音英。瓶之總名也。
埳堪上聲。陷也。小阱也。
湔音箋。傍沾也。
晃昱上音黃上聲。光也。下音欲。明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四目錄
- 莊校堂屋
- 那棃林
- 四舊比丘
- 重閣
- 補缺
- 營事比丘
- 五法
- 迦羅鉢
- 作把
- 承髮器
- 剪爪
- 撚髭
- 令翹
- 畫眼瞼
- 耳𦖋
- 脚玔
- 指印
- 六師
- 賓頭盧
- 師子吼
- 憂禪城
- 梵施
- 富羅那
- 廣博
- 師子高座
- 扶疏
- 鳧雁
- 黿龜
- 堅勒
- 叢林
- 斯尼
- 第八日
- 須彌頂
- 梵天
- 六反十八動震
- 輪轂
- 晃曜
- 三千大千
- 利益眾生
- 慧事
- 慧燈
- 鬼子母
- 綜練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