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
○訶責犍度法
或云盧伽。淨法師云。半豆盧呬得迦。此譯為黃赤色。
䩭離那國此國及二比丘。如二篇中釋。
僧芻十誦云。施越比丘。
依止謂比丘癡無所知。多犯眾罪。共白衣雜住。而相親附。不順佛法。聽僧為作依止羯磨。依止有德人住。但不得稱方國土住處。及人等。作依止羯磨。聽語言。汝應受依止住。
阿摩棃或作阿摩勒。又作菴摩勒。即餘甘子。如藥犍度中釋(或云菴羅。即菴摩音之譌轉也。此非菴沒羅也)。
質多羅此云雜。根本云。雜色長者。增一阿含云。清信士弟子。第一智慧。所謂質多羅長者是。質多羅亦天名。亦星號。正法念處經云。質多羅。此言雜地。義當種種。因此天受報。種種樂具。亦當種種巧言辯論。故也。故有翻為巧。又翻為種種。或翻角星。此是南方星。常護世間。或昔父母祈此天星。而得子者。因以為名也。
善法比丘梵云須達磨。此言善法。是比丘為阿摩梨園寺主。質多羅居士為檀越。時尊者舍利弗目連。與諸比丘遊行。至此園中。居士設食供養。善法嫉妒。心生瞋恚。便出惡言。而譏毀之。菩薩藏經云。佛告舍利子。出家菩薩。復有五法。若成就者。不值佛世。不親善友。不具無難。失壞善根。不隨安住律儀。菩薩修學正法。亦不速悟無上菩提。舍利子。何等名為出家菩薩。成就五法。一者毀犯尸羅。二者誹謗正法。三者貪著名利。四者堅執我見。五者能於他家。多生慳嫉。舍利子。如是名為出家菩薩成就五法。不值佛世。乃至不獲無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譬如餓狗。慞惶緣路。遇值璅骨。久無肉膩。但見赤塗。言是厚味。便就銜之。至多人處。四衢道中。以貪味故。涎流骨上。妄謂甜美。或䶧。或䑛。或齧。或吠。歡愛纏附。初無捨離。時有剎帝利。婆羅門。及諸長者。皆大富貴。來遊此路。時此餓狗。遙見彼來。心生熱惱。作如是念。彼來人者。將無奪我所重美味。便於是人發大瞋恚。出深毒聲。惡眼邪視。露現齒牙。便行齧害。舍利子。於意云何。彼來人者。應為餘事。豈復求此無肉赤塗之骨璅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告舍利子。若如是者。彼慳餓狗。以何等故。出深毒聲。現牙而吠。舍利子言。如我意解。恐彼來人。貪著美膳。必能奪我甘露良味。由如是意。現牙吠耳。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汝所言。當來末世。有諸比丘。於他施主。勤習家慳。躭著𡱁尿。妄加纏裹。雖值如來。具足無難。而便委棄。不修正檢。此之比丘。我說其行。如前癡狗。舍利子。我今出世。憐愍眾生。欲止息故。專思此事。為如是等。諸惡比丘。說此譬喻。復次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故求於佛智。行毗利耶波羅蜜多。彼諸菩薩摩訶薩。於[A1]己身肉。尚行惠施。況復規求妄想惡肉。而於他家。起諸慳嫉。舍利子。彼諸比丘。慳他家故。我說是人。為癡丈夫。為活命者。為守財穀奴僕隷者。為重世財寶玩縛者。唯於衣食所欽尚者。為求妄想貪嗜惡肉。起慳嫉者。舍利子。我今更說。如是正法。彼諸比丘。先至他家。不應見餘比丘。而生嫉妒。若有比丘。違我法教。見餘比丘。或作是言。此施主家。先為我識。汝從何來。乃在此耶。我於此家。極為親密。調謔交顧。汝從何來。輒相侵奪。舍利子。以何等故。彼慳比丘。於後來者。偏生嫉妒。舍利子。由諸施家。許其衣鉢。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供身等資生什物。便作是念。恐彼施主。將先許施。施後來者。由如是故。即此比丘於施主家。起三種過。一者起住處過。見餘比丘。或起恨言。我於今者。當離此處。二者凡所習近。當言未知。應與不應。三者於不定家。妄起諸過。舍利子。彼慳比丘。於後來人。發三惡言。一者說住處過。以諸惡事增益其家。令後比丘心不樂住。二者於後比丘。所有實言。反為虗說。三者詐現善相。諂附是人。伺有微隙。對眾喚舉。舍利子。如是比丘。於他施主家生慳嫉者。速滅一切所有白法。永盡無遺。
胡麻滓白小者名白麻。黑大者名胡麻。亦名巨勝。滓者。濁也。或云胡麻麩。以其家壓油。故也。質多羅居士。少年貧時。曾為此業。故善法比丘。以此言譏刺之。
●律藏卷第四十五
不見罪舉謂比丘有犯。若他詰時。自言不見罪。佛聽僧與作不見罪舉羯磨。若令懺悔。自言不懺。若令捨惡邪見。自言不捨。皆與作舉羯磨。此名三舉法。大阿羅漢三菩伽說偈云。
○人犍度法
人犍度。覆藏犍度。二法唯是一聚。前因人犯。事有不等。僧隨事與作羯磨。而殄滅之。後以行法不順。制令順行。使罪根而得清淨。為斯別故。分為二聚也。是中犯名雖一。事類多殊。作法者。宜細審察。精練軌儀。如律所教不可妄為。脫爾有遺。羯磨不成。僧眾獲罪。他累不除。犯事者。應深慚愧。盡向發露。下意卑情。求他如法出罪。設有毫𨤲欺心。瑕疵終不可除。今此律文。文句交密。事理互彰。軌則詳備。自當研究。討其旨要。此不繁出。其餘別部。各有宗趣。無宜混用。但依本律。作法不乖。罪淨無疑矣。
清淨[A2]已來若比丘覆藏罪。知覆罪日數。應隨覆藏日數。與覆藏羯磨。若不憶知覆藏日數。應從其清淨日[A3]已來。與覆藏羯磨。彼得羯磨[A4]已。應別自在一下小房住。如覆藏教法。隨順行之。若行摩那埵者。應常在僧中住。如摩那埵教法行之。母經云。於僧殘中。若犯一一。不發露覆藏。後時發露。僧與白四羯磨別住。以何義故。名為別住。別住一房。不得與僧同處。一切大僧下坐。不得連草食。又復一切眾僧。苦役掃塔。及僧房。乃至僧大小行處。皆料理之。又復雖入僧中。不得與僧談論。若有問者。亦不得答。以是義故。名為別住。行本事者。別住時未竟。又復更犯。復從僧乞別住。僧還與本所覆藏日。作白四羯磨。故名本事。摩那埵者。苦役與前無異。但與日限。少有異耳。若犯時。即發露者。亦六日六夜行之。摩那埵者。秦言意喜。前雖自意歡喜。亦生慚愧。亦使眾僧歡喜。由前喜故。與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眾僧喜者。觀此人所行法。不復還犯。眾僧歎言。此人因此改悔。更不起煩惱。成清淨人也。是故喜耳。本日治者。是折伏心故。謂此比丘。若還從本日行是事。令心折伏。諸比丘作是念。是人結使厚重。以本日治。令慚愧。更不復作。爾時諸比丘。發心與摩那埵。是故名本日。治折伏心故(有云若不憶覆藏日數。須行滿一百日為限。十誦云。從受大戒來治。五分云。從其憶犯[A5]已來。與別住。疑亦如是。餘如羯磨本中廣明)。
●律藏卷第四十六
○覆藏犍度法
佛告諸比丘。有二種癡。一犯罪。二不見犯。或見犯罪。不如法懺悔。是為二種癡。有二種智。一不犯罪。二見犯罪。見罪能如法懺悔。是為二種智。僧祇律。佛訶言。癡人。犯時不知羞慚。求清淨時。何以羞慚。此是惡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百喻經云。昔有一人。至婦家舍。見其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婦來見夫。欲共其語。滿口中米。都不應和。羞其婦故。不肯棄之。是以不語。婦怪不語。以手摸看。謂其口腫。語其父言。我夫始來。卒得口腫。都不能語。其父即便喚醫治之。時醫言日。此病最重。狀如石癰。以刀決之。可得瘥耳。即便以刀決破其口。米從中出。其事彰露。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作諸惡行。犯於淨戒。覆藏其過。不肯發露。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決口。乃顯其過。
若相似如二十四卷。相似句中釋。
蔓㝹如藥犍度中釋。
教勅本作敕。譌作勑。同昌石切。音赤。天子制書曰敕。又戒敕。又誠也。正也。理也。律云。行覆藏者。若大眾難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軟弱。多有羞愧。應至清淨比丘所。白言。大德上座。我今日捨教敕不作。若欲作時。應至清淨比丘所。白言。我今日隨所教敕當作。根本羯磨云。如行徧住。及摩那𭅤時。聞有苾芻是鬬諍者。是評論者。或復無慚懈怠之類。欲至於此。應對苾芻。捨其行法。如其惡人。屏息去[A6]已。還應就善淨苾芻。受其行法。十誦云。若有因緣。不及行是事。應聽停二十五夜。五分云。別住比丘。欲遠行應捨竟去。向一如法比丘言。大德。聽我今捨別住。法後更行之(三說)。若不捨而去。於路上見比丘。便應自說言。大德。我某甲比丘。行別住法。[A7]已若干日。餘若干日。大德憶持。若捨別住。到餘處。應求彼僧更行別住。彼僧應聽。
徐行徐。詳於切。序平聲。緩也。安行也。律聽行覆藏者。有客比丘來。在僧伽藍內徐行者。應白。百一羯磨云。若客苾芻新至。未解衣鉢。不須告白。亦不應一一為白。然須眾集會時。方為告白。或鳴犍稚。令其俗人求寂出[A8]已。至苾芻處。而為告白。不應向無苾芻住處。設須去者。亦不應宿。
○遮犍度法
入波羅夷說中謂比丘。或見。或聞。或疑。此比丘犯波羅夷。於僧布薩時。遮此比丘說戒。遮說戒時。八難事起。僧不及檢校決定此比丘事。然此比丘曾於僧中[A10]已被舉。說波羅夷事。即是入波羅夷說中。捨戒。違逆。例此應知。十誦云。僧欲檢校是此比丘事時。八難中。一一難起。事未決斷。從坐起去。即時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聽。今僧欲檢校某比丘犯波羅夷事。有某難起。是事未斷。僧從坐起去。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後布薩時。當先斷某比丘事。是名白。若諸比丘後布薩時。能先斷是比丘事者善。若不能斷。諸比丘。若欲此住處。彼住處。遮是比丘說戒。應如法遮(入捨戒違逆說中。準此應作)。
如法僧要違犯謂僧如法所作事。若白一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薩自恣等。比丘違犯。不隨順也(此[A11]但不隨僧事。然未訶說僧也)。
如法僧要訶說謂僧如法所作事。比丘違逆。輕呵僧也。
○破僧犍度法
夫僧寶者。德逾人天。行超三有。性若摩尼。體如珂玉。敬之則永絕長淪。毀之則恒招苦趣。和感梵福。破墜阿毗。諸業罪中。五逆為最。五逆罪中。壞僧是重。何以故。佛法二寶。籍之而弘。釋尊慧命。託之以繼。其有毀壞。是破僧伽。滅三寶種。斷聖命脈。故所獲罪。報沉長劫。凡為行者。應常恭順。與眾同修。如水乳合。不違六和之敬道也。
五事如初分云。一乞食。二著糞掃衣。三露坐。四不食酥鹽。五不食魚肉。五分律。開鹽為一。無糞掃衣。十誦律。有盡形壽一食。無酥鹽。根本部。於此略異。一不食乳酪。犢子饑困故。二不食魚肉。由斯殺生故。三不噉於鹽。多有塵土故。四不截衣𦆠。廢損織功故。五不住蘭若。受房生福故(謂住蘭若。則棄捐施主所施房。若住村舍受用彼房。令生福也)。薩婆多論問曰。此五法。佛常自讚歎。何故名為非法。答曰。佛所以讚歎者。云四聖種。能得八聖道。成沙門四果。今調達倒說云。八聖道趣向泥洹。反更遲難。修行五法。以求解脫。其道甚速。是故說為非法。然不食鹽。非佛所制也。義淨三藏云。現今西方在處。皆有天授種族。出家之流。所有軌儀。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輪迴。生天解脫。所習三藏。亦有大同。無大寺舍。居村樵間。乞食自居。多修淨行。胡蘆為鉢。衣[A12]但二巾。色類桑皴。不食乳酪。多在那爛陀寺。雜聽諸典。曾問之曰。汝之軌式。多似大師。有辟邪處。復同天授。豈非天授之種曹乎。彼便答曰。我之所祖。實非天授。此即恐人嫌棄。拒諱不臣耳。此雖多似佛法。若行聚集。則聖制分途。各自為行。別呈供養。豈況諸餘外道。計斷計常。妄執自然。虗陳得一。食時雜坐。流俗無分。踵舊之徒。用為通鑒。更相染觸。涇渭同波。高尚之賓。須察茲濫。殊行各席。深是其宜。
伽耶山此云象山。如受戒犍度中釋。
泥犂文句云。此方名地獄。胡稱泥犂。立世論云。梵名泥犂耶。新云。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云捺落迦。泥犂者。此云無有。謂彼獄中。無有義利。故云無有也。泥犂耶者。立世云。無戲樂故。無喜樂故。無行出故。無福德故。又因不除離惡業故。故於中生。復說此道。於欲界中。最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說地獄。名泥犂耶。那落迦者。婆沙論云。彼諸有情。無悅。無愛。無味。無利。無喜樂。故名那落迦。又言捺落名人。迦名為惡。惡人生彼處。故名捺落迦(有翻為不可樂。或翻苦具。或翻苦器)。有說。由彼先時。造作增長。增上暴惡身語意惡行。往彼令彼相續。故名捺落迦。有說。彼趣以顛墜。故名捺落迦(謂生地獄時。中陰身。足向上。頭墜下。倒懸而往彼中生也)。地獄者。從義立名。謂地下之獄也。又獄者。局也。謂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獄。婆沙論云。謂彼罪人。為獄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也。然此一道。有其多處。或在地下。或處地上。或居空中。故梵本。不言地獄。但云捺落迦。婆沙論云。此贍部洲下。有大地獄。洲上有邊地獄。及獨地獄。或在谷中山上。或在曠野空中(海邊廟中也)。北洲無獄。餘洲惟有邊獨地獄。無大地獄。如此地獄雖多。準三法度論經。總為三攝。一熱。二寒。三邊。
第一熱獄有八。在贍部洲下。謂此洲下。有五百由旬土泥。次下有五百由旬白墡。次下一萬九千由旬。有七大獄。於中安立。次下二萬由旬。是無間獄。從洲下至無間獄底。共有四萬由旬。無間縱廣高下。各二萬由旬。七獄一一縱廣。有萬由旬。贍部洲下。至無間。上尖下濶。猶如穀聚。八獄於中重壘而住。長阿含經云。大地獄。其數總八。其八獄。各有十六小獄圍繞(謂其八獄。各有四門。一一門外。各有四遊增。有情遊彼。其苦增故。一煻煨增。二屍糞增。三鋒刃增。此增復有三種。一刀刃路。二劒葉林。三鐵刺林。此三種。皆鐵林。故同一增攝也。四烈河增。并前本獄。以為十七。如是八大獄。并諸眷屬。總有一百三十六所。故經中說。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也)。一等活獄(亦名更活。或獄卒唱令生或冷風吹活。兩緣雖異。令活一等。名等活獄。由習近殺害。樂習增長。墮此獄中。人間一萬六千二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五百歲)。二黑繩獄(先以鐵繩拼。後以鐵斧斫。由習近殺生。偷盜。墮此獄中。人間三萬二千四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一千歲)。三眾合獄(亦名眾磕。兩山下合。以磕罪人。由習近殺生。偷盜。邪婬。墮此獄中。人間六萬四千八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二千歲)。四呼呼獄(亦名叫喚。獄卒逼趂。罪人叫呼而走。由習近殺盜婬妄。墮此獄中。人間十二萬九千六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四千歲)。五大呼獄(亦名大呼喚。四山火起。欲逃無路。號咷大叫。由習近殺盜婬妄。勸人飲酒。墮此獄中。人間二十五萬九千二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八千歲)。六燒然獄(亦名炎熱。火鐵狹近。於中受熱。由殺盜婬妄飲酒邪見。墮此獄中。人間五十一萬八千四百億年。此獄為一晝夜。壽一萬六千歲)。七大燒然獄(亦名大炎熱。山火相博。鏟炙罪人。由殺盜婬妄。以酒飲人。邪見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墮此獄中。壽經半劫)。八無間獄(亦名無擇一投苦火。永無樂間。既苦無間。何所可擇。無彈指頃歇苦。由作五逆業。墮此獄中。梵名阿鼻。此云無間。亦云無救。觀佛三昧經云。阿鼻獄受大苦。一日一夜。如人間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虗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物。婬泆無道。逼掠淨尼。毀辱所親。此人罪報。經十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鬲中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第二寒獄。亦有八。在此洲間。著鐵圍山底。仰向居止。罪人於中受寒凍苦。一頞浮陀獄(由寒苦所切。肉生細皰)。二泥羅浮陀獄(此云疱裂。由寒風吹。通身疱裂。此二獄。從身相受名)。三阿吒吒獄(由寒苦增甚。脣動不得。惟舌得動。故作此聲)。四阿波波獄(由寒增甚。舌動不得。脣作此聲)。五嘔喉獄(由寒增極。脣舌不得動。喉內振氣。作此聲。此上三獄。約受苦聲。以立名也)。六鬱波羅獄(此云青蓮華。此華葉細。由肉色細坼。似此華裂)。七波頭摩獄(此云赤蓮華。由肉色大坼。似此華開)。八分陀利獄(此云白蓮華。由彼骨坼似此華開。此上三獄。從瘡相受名。此八獄中眾生。極寒所逼。由身聲瘡變異。故立此名也)。
第三邊獄。三法度論云有三。一山間。二水間。三曠野。受別業報。此應寒熱雜受。㽵椿錄云。孤獨地獄。在閻浮提諸處。或曠野山間。海畔廟中。有八萬四千座。苦報轉輕(如僧護。億耳。所見者)。今總約其報。第一根本極重之罪。殺父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逼奸淨尼。出佛身血。無有懺悔。五逆之罪。及上上品十惡業。感八大地獄。上中品十惡。生寒冰等地獄。上下品十惡。生孤獨小地獄中。餘諸地獄相狀。及受報差別等事。經論備詳。此不繁錄。然造善惡。如形影隨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如然火夜書。火滅字存。火至後成。今世所作。後世成之。佛語無二。敢不信歟。倘或有疑。如下徵驗。自當知之。
一劫劫者。大時之總名也。梵音具云。劫波簸陀。此云大時分。然此大時。甚為久遠。不可以歲月而計也。增一阿含經云。劫極長遠。猶如鐵城。縱廣一由旬。高一由旬。芥子滿中。無空缺處。設有人來。百年取一芥子。其城芥子。猶有減盡。然後乃為一劫。不可稱計也。今按論計。此賢劫一代時數。凡一大劫。有四中劫。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者。一減一增也。如從人壽八萬四千歲。過百年減一歲。如是減至人壽十歲。此一減。凡經八萬四千箇一百年。總為八百四十萬年。復從人壽十歲。過百年增一歲。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此一增數。如減劫。如是一減一增。名一小劫(亦名別劫。亦名轆轤劫)。此一減增。合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一中劫。共計有三萬三千六百萬年。四中劫。共計總有一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此名為一大劫數也。然此世界初成時。人壽無量歲。數非可計。今但取其八萬四千歲時為始算之。故經云。不可稱計也。言一劫者。一小劫。亦名一劫。一中劫。亦名一劫。一大劫。亦名一劫。若破僧主。在泥犂中一大劫。故律云。提婆達多。在泥犂中一劫不療。謂在地獄滿足一劫受苦。於其中間。無有方便能為救拔者。增一經云。提婆達兜。作三逆罪(一破僧。二出佛身血。三打殺羅漢比丘尼)。復以毒塗十指爪甲。至如來所。欲害如來。時地中有大火風起。生燒彼身。彼為火燒。便發悔心。於如來所。正欲稱南無佛。言不及盡。得稱南無。便入地獄。佛記於阿鼻中。經歷一大劫。從地獄命終。生四天王天。展轉生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如是經歷六十劫中。不墮三惡趣。往來人天。最後受身。當剃除鬚髮。著三衣。出家學道。得成緣覺。名曰南無。佛告阿難。彈指之頃。發善意。其福難喻。何況提婆達兜。博古明今。多所誦習。總持諸法。所聞不忘。計彼達兜。昔所怨讎。起殺害心。向於如來。復由曩昔緣報。故有喜悅心。向於如來。由此因緣報故。六十劫中。不墮三惡趣。復由彼最後命終之時。起和悅心。稱南無故。後作緣覺。號曰南無。一切施主所行檀波羅蜜經云。佛告諸比丘。成我六波羅蜜相好功德。皆是調達恩。調達是我善知識。亦為善師。調達却後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字提和羅耶(晉言。天人王)。法華經云。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達多善知識故。提婆達多。却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又云。若有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方等大雲經。蜜藏菩薩。語善德婆羅門言。汝不應言提婆達多。不知恩分。是人知恩。非不知恩也。雖與六羣同其所行。不名為惡。達多不可思議。所修業行。皆同如來。如來業行。即是達多業行。一切眾生。不能開顯如來真實功德。達多能開示人。令阿僧祇無量眾生。安住善根。達多所有境界。實非聲聞緣覺所知。六羣比丘。亦大菩薩。達多與共同行。若能知達多功德。了了不疑。當知是人。真佛弟子。得佛功德。二分之一。得佛一目。得佛半身。達多所有功德。一切眾生所不能知。如來功德。所有境界。一切眾生亦不能知。復不能見如來法身。達多真實能知如來所有微妙功德。聲聞緣覺。實所不知。惟有達多。了了不疑。亦能示現如來所現無量神通。能示眾生如來所行。知佛如來所有國土。達多是大丈夫。如來所遊。在在處處。達多亦隨逐行。以是義故。名大丈夫。諸佛境界。甚深秘密之言。不可思議。惟有達多比丘。能得了知。若言弊惡提婆達多。壞眾僧者。當知即是善方便也。入大乘論。問云。彼提婆達多。世世為佛怨。云何而言是大菩薩。答。若是怨者。云何而得世世相值。如二人行。東西各去。步步轉遠。豈得為伴。又云。是賓伽羅菩薩。然此大權菩薩。為顯如來功德。密化眾生。示現惡逆。令如來因此。為未來眾生。宣說破僧等罪。諸惡行業。因果不異也。
散若亦作訕若。又作刪若。或云刪闍。具云刪若夜。此言正勝。
射師昔射師。名拘和離。今世尊是也。射師女者。今目犍連尊者是也。
婆羅樹此云牢實。其葉光淨。此方無也。
賊帥帥。所類切。衰去聲。主也。又率也。統領也。凡稱主兵者。名為將帥。今稱主賊者。名賊帥也。
偷蘭遮悔凡隨破僧者。犯偷蘭遮可悔。若破僧主。犯偷蘭遮不可悔。薩婆多論云。破僧輪。犯逆罪偷蘭遮不可悔。破羯磨僧。犯非逆罪可懺偷蘭遮。破僧輪。下至九人。一人自稱作佛。破羯磨僧。下至八人。不自稱作佛。破僧輪。界內界外。一切盡破。破羯磨僧。要在界內。別作羯磨。破僧輪。必男子。破羯磨僧。女人亦能(謂尼眾也)。破僧輪。破俗諦僧。破羯磨僧。亦破第一義諦僧。破僧輪。但破閻浮提。破羯磨僧。通三天下。十誦云。破羯磨者。一界內。別作布薩羯磨。破法輪者。輪名八聖道分。令人捨八聖道。入邪道中。
噫自止噫。烏懈切。音隘。飽食氣滿。而出其聲也。
芭蕉芭。邦加切。音巴。蕉。茲消切。音焦。其葉不落。但焦。故謂之蕉。芭。即巴義。巴亦焦意。故俗謂乾物。為巴也。其樹一生果實即死。無復再生也。
儜人儜。奴登切。音能。弱也。又困也。
駏驢音巨虗。獸名也。此獸似驘而小。牛父馬母所生也。驘則驢父馬母所生。此二種獸。皆不自孕。設孕即死(驘音羅。俗作騾)。
嫌隙隙。乞逆切。輕入聲。怨隙也。
修羅吒或云須賴吒。此云善國。是昔月益王所治也。餘經律多云。波羅柰國。賢愚經云。王名勒那䟦彌(此言寶鎧)。第一夫人名蘇摩。生迦良那伽梨太子(此言善事)。第二夫人名弗巴。生波婆伽梨太子(此言惡事)。善事太子。娶梨師䟦陀國王女。
伏藏伏。音服。匿也。潛也。藏去聲。才浪切。物所蓄曰藏。謂人以物隱之也。若物自隱。則為平聲。經云。伏匿寶藏是也。窖中寶物。名曰伏藏。
阿修羅捉日如上釋。及下三十六卷月蝕句中明。
修波羅修。亦作蘇。此翻善護。亦翻善鎧。鎧亦護義。
涌浪涌。尹竦切。音勇。水上溢也。俗作湧。非也。
洄澓洄音回。澓。音服。洄澓。水逆上回流。一曰伏流。
寶渚渚。腫庾切。音主。爾雅云。小洲曰渚。有云。四方有水。獨高處。曰渚。
佉陀羅或云朅地羅。又云朅達羅。此言檐木。應法師云。南此多饒此木。苑師云。此方苦梗木也。陀羅尼集經。譯為紫樞木。按此佉陀羅木。堅而有[A13]刺。亦非紫樞。言其木堅。似紫橿也。凡持呪中用。可以紫橿代之。涅槃經云。佉陀羅樹。斷[A14]已不生(橿音江。一名萬年木紫橿。嶺南俗呼為紫荊)。
白淨王亦云淨飯。佛所行讚經云。甘蔗之苗裔。釋迦無勝王。淨財德純備。故名曰淨飯。
摩耶具云摩訶摩耶。此言大術。亦言大幻。有部律云。師子頰王。恒自思念。若得我種之內。出一金輪王。甚適我願。其天示城。善悟王亦念。我得與師子頰王。速為眷屬。甚適我願。時善悟王。最大夫人。因即有妊。滿足十月。誕生一女。顏容端正。世所希有。王及宮人。一切見者。無不怪仰。共相議曰。今此王女。為是人生。為是善巧天來之所化作。經三七日。羣臣共議曰。今此王女。非人能生。是善巧天之所化作。可名此女。號為幻化。瞻相師白曰。今王聖女。後必生兒。具足諸相。有大威德。得力輪位。後時夫人。更復有妊。十月滿足。誕生一女。其女光明。映徹城內。容顏相好。世所無比。至三七日。羣臣集議。此小女勝幻化。因即立名為大幻化。瞻相師曰。今王聖女。後必生兒。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威德尊重。至轉輪王位。時善悟王。遣書與師子頰王。具說二女瑞相。師子頰王。念生輪王。即先取大幻化。與淨飯太子為夫人。次取幻化。為二夫人(云云)。華嚴經。摩耶夫人。答善財言。善男子。我[A15]已成就大願智幻解脫門。是故常為諸菩薩母。如我於此閻浮提中。迦毗羅城。淨飯王家。右脇而生悉達太子。現不思議自在神變。如是乃至盡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盧遮那如來。皆入我身。示現誕生。自在神變。如此閻浮提中。菩薩受生。我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來無二。非一處住。非多處住。何以故。以修菩薩大願智幻莊嚴解脫門故。如今世尊。我為其母。往昔所有無量諸佛。悉亦如是。而為其母。有無量最後身菩薩。於此世界示現受生。我皆為母。如此世界賢劫之中。過去世時。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今世尊現受生時。我為其母。未來世中。彌勒菩薩。我於彼時。亦為其母。如是次第。有師子佛。乃至樓至如來。在賢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悉為其母。如是於此世界海。十方無量諸世界。一切劫中。諸有修行普賢行願。為化一切諸眾生者。我自現身。悉為其母。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劫數。爾時有劫。名淨光。世界名須彌德。有千億四天下。有一四天下。名師子幢。於中有八十億王城。有一王城名自在幢。有轉輪王名大威德。彼王城北。有一道場。名滿月光明。其道場神。名曰慈德。時有菩薩名離垢幢。坐於道場。將成正覺。有一惡魔名金色光。與其眷屬。無量眾俱。至菩薩所。彼大威德轉輪聖王。[A16]已得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眾。其數倍多。圍繞道場。諸魔惶怖。悉自奔散。故彼菩薩得成正覺。時神見[A17]已。歡喜無量。便於彼王而生子想。頂禮佛足。作是願言。此轉輪王在在生處。乃至成佛。願我常得與其為母。時彼神者。我身是也。轉輪王者。今世尊是。我從於彼發願[A18]已來。此佛世尊。於十方剎。一切諸趣。處處受生。種諸善根。修菩薩行。教化眾生。乃至示現。住最後身。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示現菩薩受生神變。常為我子。我常為母。大善權方更經云。何故菩薩生後。七日。其母便薨。以夫人壽盡。福應昇天。非菩薩咎。菩薩前處兜率。觀后摩耶大命將終。餘有十月七日之期。故從兜率神變來下。現入后胎。以是推之。非菩薩咎。是為菩薩善權方便。有部律云。菩薩常法。其母產菩薩[A19]已。七日命終生三十三天(天示城因緣。詳如二十一卷。姓日句中。力輪王。即鐵輪王。為贍部一洲之主。言得力輪位者。即尊者難陀是)。
破僧若比丘。非法言法。自知非法想破。及正說時。便作非法想說。作如是言。此是法。若非想破。法想說。若法想破。非法想說。如是破僧。一劫在泥犂中受苦。若法想破。法想說。此是法。是人不墮地獄一劫受苦。疑等如律文出。是中破說二時。但一非法想。即一劫受苦。此以心重。故感一劫苦報。五分律。不問法與非法。但法想說。言是法。非法想說。言非法。不一劫受苦。此顯非誑說。其心輕輭故。若法想說。言非法。非法想說。言是法。即一劫受苦。此為誑說。其心結猛重故。疑亦同也。根本部。惟正破時。作非法想。則生無間罪。亦成無間業。異此。[A20]但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無間罪者。謂若墮在捺落迦中。受罪之時。曾無間隙。若取正譯。應云無隙。無間業者。謂從人道。更無間隔。垂墮泥犁。無間之字雖同。其義條然自別。梵云。阿毗止。此言無間隙。梵云。阿難咀利耶。此言無間墜墮。無間。即生墮地獄中。無隙。或餘身方受。有斯差別。故致句分不同也)。
說不說總有十八事。如初分云。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麤惡。非麤惡(偷蘭遮。名麤惡)。常所行。非常所行(亦云舊法。十誦云。常所行事者。若白一。白二。白四羯磨。布薩。自恣。立十四人羯磨)。制。非制(鹽等非佛所制。而言食則不趣涅槃。此是非制言制。佛不聽長爪髮。而言爪髮有命此是制言非制。及諸戒羯磨。非制而制。是制便開)。說。非說(餘如增一法中說)。十誦云。有十四破僧事。非法說法(依薩婆多論釋云。五法非法。說言是法)。法說非法(八聖道是法。說言非法)。非善說法(善即是律也。五法非律。說言是律)。善說非善(八聖道是律。說言非律)。非犯說犯(佛不制心戒。而說心起三毒。即是犯戒)。犯說非犯(不剃髮剪爪。佛說犯戒。而言髮爪有命。剃剪則犯)。輕說重(如優鉢羅龍。以摘樹葉故。罪不可懺。因此便言殺草木者。一切是重)。重說輕(見須提那達尼吒等。以先作故。不得重罪。便言婬欲。偷盜。是輕)。有殘說無殘(下四篇。犯則有殘。而說言無殘)。無殘說有殘(四重犯則無殘。而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八聖道是常所用法。而說非是常所用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五法是非常所用法。而說是常所用法)非說言說(四禁言輕。餘篇言重。此是非說。而言是說)。說言非說(四禁是重。餘篇是輕。此是正說。而言非說。說亦云教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
音釋
音虐。樂也。
㽵音莊。
庾音與。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一目錄
- 阿夷羅跋提河
- 伽渠池
- 罪處所
- 六諍根
- 六犯所起
- 四諍曲解
- 除受欲[A21]已
- 八不可過法
- 五百歲
- 優鉢羅
- 阿希物多
- 瞻婆
- 蘇曼那
- 婆師
- 阿夷
- 四依法
- 月八日食
- 舍夷拘棃
- 長跪
- 小小顏貌
- 蠱道
- 酤酒
- 令卷
- 鳥縙
- 曼陀羅
- 鞞樓
- 詭語
- 謫罰
- 難陀比丘尼
- 懸廁
- 嗤笑
- 疏向
- 叉奇
- 謦咳
- 大小便法
- 思惟善法
- 與食
- 窳惰
- 鉢支
- 等得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