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四分律名義標釋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二

大䞋

或作達[日*親]又作達儭義當施頌有云報施之法名曰達[日*親]導引福地亦名達[日*親]佛言不應食[A1]已默然而出應為檀越說大䞋乃至為說一偈(偈如律文)十誦云食時應為施主唄讚呪願根本律佛告諸苾芻曰苾芻苾芻尼等每食了時說鐸欹拏伽陀(謂施頌也)淨師云世尊在日親為呪願但至食罷必為說特欹拏伽他是將施物供奉之義特欹尼野即是應合受供養人是故聖制每但食了必須誦一兩陀那伽他報施主恩舊云遠儭者譌也誦云

飯食[A2]已訖當願眾生德行充盈成十種力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利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陀那此云施)

僧祇律云僧上座應知前人為何等施當為應時呪願若為亡人施福者應作如是呪願

一切眾生類  有命皆歸死  隨彼善惡行
自受其果報  行惡入地獄  為善者生天
若能修行道  漏盡得泥洹

若生子設福者應如是呪願

童子歸依佛  如來毗婆尸  尸棄毗葉婆
拘樓拘那含  迦葉及釋迦  七世大聖尊
譬如人父母  慈念於其子  舉世之樂具
皆悉欲令得  令子受諸福  復倍勝於彼
室家諸眷屬  受樂亦無極

若入新舍設供者應作如是呪願

屋舍覆陰施  所欲隨意得  吉祥賢聖眾
處中而受用  世有黠慧人  乃知於此處
請持戒梵行  修福設飲食  僧口呪願故
宅神常歡喜  善心生守護  長夜於中住
若入聚落中  及以曠野處  若晝若於夜
天神常隨護

(天竺凡造新舍隨力辦供請僧入中設食為先受用生福樂果)

若估客欲行設福者應作如是呪願

諸方皆安隱  諸天吉祥應  聞[A3]已心歡喜
所欲皆悉得  兩足者安隱  四足者亦安
去時得安隱  來時亦安隱  夜安晝亦安
諸天常護助  諸伴皆賢善  一切悉安隱
康健賢善好  手足皆無病  舉體諸身分
無有疾苦處  若有所欲者  去得心所願

二十八宿并日月三十二天女并四天王八沙門八婆羅門八大國剎利八帝釋女等當護汝等得利早還(此中星宿日月天女等名俱出彼律若欲稱彼名為呪願者可於第三十四卷討之)

若為娶婦施者應如是呪願

女人持信戒  夫主亦復然  由有信心故
能行修布施  二人俱持戒  修習正見行
歡樂共作福  諸天常隨喜  此業之果報
如行復齋糧

若出家人布施者應作是呪願

持鉢家家乞  值瞋或遇喜  將適護其意
出家布施難

若為壽日設供者可依五道經佛說偈言

賢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將  施一得萬倍
安樂壽命長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當得佛道  度脫諸十方

(若施園林房舍等如房舍揵度中世尊勸喻偈而為呪願之)

五分律云上座齋了量其前事為檀越呪願得具足果增一阿含經佛告諸苾芻嚫願有九種德檀越施主成就三法所謂信成就誓願成就亦不殺生所施之物亦成就三法所謂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受物之人亦成就三法所謂戒成就智慧成就三昧成就如是達嚫成就此九法獲大果報至甘露滅盡之處夫為施主欲求其福者當求方便成就此九法(據諸經律皆云食訖呪願唯辯意長者子經長者子請佛及僧下食未訖有乞兒來乞佛未呪願無敢與者遂生惡念瞋恚而去佛令從今[A4]已後嚫訖下食此亦量前事而為未可捨諸以從一也北方諸胡檀越設供食前令一唱導師廣為呪願斯其事也)

媟嬻

先結切音屑慢也污也又鄙媟也方言云媟狎也謂相親狎也杜谷切音讀通俗文云相狎習謂之媟嬻也

稱歎布施

如大論云生死輪轉往來五道無親可恃唯有布施若生天上人中得清淨果是布施之德富貴歡樂持戒之人得生天上禪智心淨無有染著得涅槃道布施之福是涅槃道之資糧增一經偈云

夫為作福者  常當離苦患  造福受其報
今世亦後世  如來由福力  降伏魔官屬
[A5]已逮佛力  是故福力尊
讚歎檀越

如經所說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行於法施在家菩薩行於財施施有五種一至心施二信心施三隨時施四自手施五如法施具此五施福報無盡獲福莊嚴得淨妙果增一經云檀越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為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辯獲五福報經言何謂施命人不得食時顏色憔悴不可顯示不過七日奄忽壽終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命其施命者世世長壽生天世間壽命延長不中夭傷自然福報財富無量何謂施色人不得食時顏色憔悴不可顯示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生天世間顏色暐曄人見歡喜稽首作禮何為施力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所作不能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生天人間力無等雙出入進止力不耗減何為施安人不得食時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不能自安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隱生天人間不遇眾殃其所到處常遇賢良財富無量不中夭傷何謂施辯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口不能言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辯口說流利無所窒礙慧辯通達生天世間聞者歡喜靡不稽首聽採法言是為五福之報也法句喻經云若有賢者覺世無常好心出財起立塔寺精舍園果供養三尊衣被履屣牀榻廚饍斯福如五大河流入於大海福流如是世世不斷是故智者黠慧人而能行布施

讚歎天

天者天然自然清淨光潔最勝最尊壽命延長衣服鮮曄食天須陀隨念而至身如金聚宮殿寶成輝光照耀乘之遊戲空中往來如百千日五欲自恣應念而得快意自在眷屬圍繞而受天樂如是勝妙果報皆由先修清淨最勝之因歸命三尊修於施奉行十善供養二親和顏悅意不惱於他感斯勝報如六道伽陀經云

棄名利歡樂  遠離於親眷  持禁中下品
生彼四王天  父母親族等  種種作供養
遠諍奉威儀  獲生忉利天  慈喜無傷殺
和顏離愛憎  純善守尸羅  得生夜摩界
多聞持法教  修慧求解脫  積德具威儀
獲生於覩史  若人自出家  布施堅持戒
令彼大安樂  得生變化天  上根有情類
持戒亦最上  功德超於前  生他化自在
持戒生天上  禪定亦如是  智慧若熏修
牽引復生慧  善惡業果報  我說無虗謬
由善得安樂  作惡獲苦惱  老病死輪轉
果報自如是  審觀此三種  勿愛須棄捨
求福遠離罪  了絕於色聲  通達真實義
必至大解脫
讚歎父祖

凡為父祖積德於子孫子孫當念其德須用報之因祖有父因父有[A6]所謂祖者大父也父者生我也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摩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育我長我畜我顧我復我出入復我欲報之恩昊天罔極佛言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若人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無有怨心此子猶不足報父母之恩故經云若有供養父母得無量福現在人之所讚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增一阿含云孝順供養父母功德果報與一生補處菩薩功德一等又經曰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若欲報父母恩者當勸父母於佛法僧因果等法未信者令信信者令增長無淨戒者勸受持戒有慳貪者勸行惠施無勝慧者勸修勝慧令善安住以自調伏乃名真實報父母恩若父母亡過當求方便以資冥福供養三尊請僧𮘗經呪願或設食飯僧如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牀座眾具盡世甘美以著盤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初受盤時先安在塔前眾僧呪願竟便自受食先亡藉福永離惡道如大盤經中說瓶沙王須達居士波斯匿王等依目連盤法造七寶盤盛滿百味飲食奉佛及僧[A7]七世父母超過七十二劫生死之罪若如是者名為報恩是為子孫知恩以報恩也

讚歎佛法僧

(讚歎三寶臨時隨機為說如常可知此不繁述今略錄二頌以明大意)

千佛因緣經云

波羅蜜滿足  淨性覺智慧  勝心得成就
故號名為佛  無染性清淨  永離於世間
不觀世五陰  常住名為法  身心常無為
永離四種食  為世良福田  故稱比丘僧

增一阿含經云

第一承事佛  最尊無有上  次復承事法
無欲無所著  敬奉賢聖僧  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  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
處眾為正導  亦得最妙座  自然食甘露
身著七寶衣  為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
諸根不缺漏  亦獲智慧海  漸至涅槃界
有此三寶者  趣道亦不難

福田論曰功成妙智道登圓覺謂之佛也玄理幽微正教精誠謂之法也禁戒守真威儀出俗謂之僧也皆是四生導首六趣舟航故名為寶寶性論云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一者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是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二者離垢義如世真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絕離諸漏故名為寶三者勢力義如世珍寶除貧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具不思議六神通力故說為寶四者莊嚴義如世珍寶能嚴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行人清淨身故故說為寶五者最勝義如世珍寶諸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為寶六者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煉不能變改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所改故名為寶

食上法

其食上法受請之儀律文自備諸部互陳法皆大同事或小異今以義淨三藏親遊西方目擊諸國所設供儀受請之式錄之於左令曉聖方之承範與東夏之不同也彼云凡論西方赴請之法并南海諸國略顯其儀西方乃施主預前禮拜請僧齋日來白時到僧徒器座量準時宜或可淨人自持或受他淨物器乃唯銅一色須以末淨揩座乃各別小牀不應連席相觸(牀高七寸方可一尺藤繩織內四脚皆圓若其瓦器曾未用者一度用之此成無過既被用訖棄之坑塹為其受觸不可重收故西國路傍設儀食處殘器若山曾無再用不如襄陽瓦器食了更收向若棄之便用淨法又復五天元無瓷漆瓷若油合是淨無疑其漆器或時賈客將至西方及乎南海皆不用食良為受膩故也必若是新以淨令無膩氣用亦應得其木器元非食物新者一用故亦無愆重觸有過事如律說)其施主家設食之處地必牛糞淨塗各別安小牀座復須清淨瓨瓮預多貯水僧徒既至解開衣紐安置淨瓶即宜看水若無蟲者用之濯足然後各就小牀停息片時察其早晚日既將午施主白言時至法眾乃反襵上衣兩角前繫下邊右角壓在腰絛左邊或屑或土澡手令淨或施主授水或自用軍遲隨時濟事重來踞坐受其器葉以水略洗勿使橫流食前全無呪願之法施主乃淨洗手足先於大眾行初置聖僧供次乃行食以奉僧眾復於行末安食一盤以供呵利底母其行食法先下薑鹽薑乃一片兩片大如指許鹽則全匕半匕藉之以葉其行鹽者合掌長跪在上座前口唱三鉢羅佉哆上座告曰平等行食其授食之人必須當前並足恭敬曲身兩手執器及以餅果去手一磔即須懸放自餘器食或一寸二寸若異此途理不成受隨受隨食無勞待遍次授乾秔米飯并稠豆臛澆以熱酥手攪令和投諸助味食用右手纔可半腹方行餅果後行乳酪及以沙糖渴飲冷水無問冬夏此乃眾僧常食并設齋供大略皆爾然其齋法意存殷厚所餘餅飯盈溢盤盂酥酪縱橫隨著皆受古來相承設須盈富若無盈長不如不設斯乃施心弘廣得報還復豐多無乖理也必其貧窶及食罷行[日*親]隨力所能既其食了以片水漱口咽而不棄將少水置器略淨右手然後方起欲起之時須以右手滿掬取食持將出外不簡僧佛之物聖遣普施眾生未食前呈律無成教又復將食一盤以上先亡及餘神鬼應食之類緣在鷲山如經廣說可將其食向上座前跪上座乃以片水灑而呪願曰

以今所修福  普霑於鬼趣  食[A8]已免極苦
捨身生樂處  菩薩之福報  無盡若虗空
施獲如是果  增長無休息

持將出外於幽僻處林叢之下或在河池之內以施先亡矣然後施主授齒木供淨水盥漱如法[A9]僧徒辭別之時口云所有福業悉皆隨喜然後散去眾僧各各自誦伽他更無法事此是西方一塗受供之式(食罷餘殘施主任將者則令小兒將去施貧饑類隨應食者與而食之)或可施主延請同前於其宅中形像預設午時既至普就尊儀蹲踞合掌各自心念禮敬既訖食乃同前或可別令一人在尊像前長跪合掌大聲讚佛唯歎佛德不雜餘言施主乃然燈散華一心虔敬用磨香泥以塗僧足燒香馚馥尤不別行皷樂弦歌隨情供養方始如前準次餐食食罷將其瓶水遍瀝眾前上座方為施主略誦陀那伽他斯乃復是兩塗西方食法然而西國噉嚼多與神州不同但可略據律科麤陳梗概然南海十洲齋供更成殷厚初日將檳榔一顆及片子香油并米屑少許並悉盛之葉器安大盤中自㲲蓋之金瓶盛水當前瀝地以請眾僧令於後日中前塗身澡浴第二日過午[A10]已後則擊鼓樂設香華延請尊儀棚車輦輿旛旗映日法俗雲奔引至家庭張施帷蓋金銅尊像瑩飾皎然塗以香泥置淨盤內或持香水虔誠沐浴拭以香[(畾/(冗-几+互))*毛]捧入堂中盛設香燈方為稱讚然後上座為其施主說陀那伽他申述功德方始請僧出外澡漱飲沙糖水多噉檳榔然後取散至第三日禺中入寺敬白時到僧洗浴[A11]引向齋家重設尊儀略為澡沐香華鼓樂倍於昨晨所有供養尊前普列於像兩邊各嚴童女或五或十或可童子量時有無或擎香爐執金澡鑵或捧香燈鮮華白拂所有粧臺鏡奩之屬咸悉持來佛前奉獻問其何意答是福田今不奉獻後寧希報以理言之斯亦善事次請一僧座前長跪讚歎佛德次復別請兩僧各升佛邊一座略誦小經半紙一紙或慶形像共點佛睛以求勝福然後隨便各就一邊反襵袈裟兩角前繫澡手就餐威儀法式牛糞塗地觀水濯足及所餐噉行食法用並舉西方大同然彼多縫淨葉為槃寬如半席貯粳米飯一升二升亦用為器受一升二升擎向僧處當前授與次行諸食有三二十般此乃貧窶之輩也若是王家及餘富者並授銅盤銅椀及以葉器大如席許餚饌飲食數盈百味國王乃捨尊貴位自稱奴僕與僧授食虔恭徹到隨著皆受更無遮法[A12]但取足而[A13]施主心便不快見其盈溢方為意滿粳米飯則四升五升餅果等則三盤兩盤其親屬隣伍之家咸齎助供或餅或飯羮菜非一然一人殘食可供三四若盛設者十人食由未盡眾僧亦既食了盥漱又畢乃掃除餘食令地清淨布以華燈燒香散馥持所施物列在眾前次行香泥如梧子許僧各揩手令使香潔次行檳榔荳蔻糅以丁香龍腦咀灂能令口香亦乃消食去癊其香藥等皆須淨瓶水洗以鮮葉裹授與眾僧施主至上座前或就能者以著觜瓶水如銅箸連注不絕下以盤承師乃手中執華承其注水口誦陀那伽他初須佛說之頌後乃通人造任情多少量時為度須稱施主名願令富樂復持現福迴為先亡後為皇王資及龍鬼願國土成熟人物又安釋迦聖教住而莫滅(伽他如上大[日*親]句并取下意應為)若不然者既違聖教不銷所餐乞餘食法時有行處然後行其[日*親]或作如意樹以施僧或造金蓮華以上佛鮮華齊膝[(畾/(冗-几+互))*毛]盈牀過午或講小經或時連夜方散辭別之時口云娑度兼唱阿奴謨柂(娑度即是善哉阿奴謨柂此云隨喜)凡見施他或見施[A14]咸同此說意者前人既呈隨後慶讚俱招福利矣此是南海十洲一塗受供法式或初日檳榔請僧第二日禺中浴像午時食罷齊暮講經斯則處中者所務或可初日奉齒木以請僧明日但值設齋而[A15]或可就僧禮拜言伸請白斯乃貧乏之流也然北方諸胡覩貨羅及速利國等其法復別施主先呈華蓋供養制底大眾旋繞令唱道師廣陳呪願然後方食斯等雖復事有疎繁食兼廣略然而僧徒軌式護淨手餐大徒法則並悉相似即如東夏齋法遣疏請僧雖至明朝不來啟白準如聖教似不慇懃必是門徒須教法式若行赴供應將濾羅僧所用水並可觀察既其食了須嚼齒木若口有餘膩即不成齋雖復餓腹終宵詎免非時之過幸可看西方食法擬議東川得不乏宜自然明白無暇詳述(南海十洲是南天竺外海中洲也)

又準如律教若苾芻食了之時皆須誦特欹拿伽他隨於靜處或坐或立或可經行先誦小經一紙半紙次誦伽他諸以寺舍房宇布施眾僧造寺之主及護寺天神國主百僚師僧父母因緣眷屬及一切眾生若先亡者願生西方見阿彌陀佛或生覩史多天見慈氏尊者脫徙塵勞悟無生忍其現存者願無病長壽福智莊嚴願我自身無諸障惱常持淨戒不犯尸羅於小罪中心生大懼於所犯罪悉皆發露盡未來際不失信心逢善知識願生中國離於人難常存正見至求解脫恒與眾生作不請之友即以此福普施一切同出有流證無上果若於每日不作如是念誦發願者是懈怠人不銷信施

陀婆樹

其木甚堅如紫橿檐木等此方無也以彼樹皮用為染衣

婆荼樹

亦作婆陀如藥犍度中釋

揵陀羅

此云香樹或云乾陀即是赤色樹取皮以染衣也

畢鉢

畢鉢如前釋此應是畢鉢羅即菩提樹樹皮染衣亦作赤色

阿摩勒

餘甘樹也皮葉染衣色赤帶青餘如衣犍度中釋

樹根

如胡桃根等及餘一切根唯除大色根本草云胡桃樹皮染褐色甚奇

茜草

與蒨同倉殿切音倩染絳之草說文云茅蒐也本草云茜草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蒐一名蒨葉似棗葉而頭尖下濶三五對生節間莖葉俱澀其苗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草木疏云齊人謂之茜徐州人謂之牛蔓舊生喬山之谷今近處皆有之或圃人作畦種之(藘音閭)

鹵土

鹹土也若衣垢膩聽以鹵土若土若牛屎浣之律攝云其浣衣法苾芻不應令客浣衣人浣洗衣服恐壞衣故浣衣之家亦不應住可自為安洗器中若手若足徐徐浣濯若於衣上被香泥汙或餘膩物應用湯水屑等浣之

禁滿

按此本是器物但未詳何出元非梵音亦非此方之言疑是胡國之語應是小釜也若依字釋者禁是陳酒之器長四尺廣二尺四寸通局足高三寸漆赤中畫青雲氣菱苕華為飾斯其古樣也

染衣法

律中諸衣并一切絛帶之流皆使染作袈裟色而畜持之內法傳云凡是出家衣服皆可染作乾陀或為地黃黃屑或復荊蘗黃等此皆宜以赤土赤石研汁和之量色淺深要而省事或復單用棗心或赤土赤石或棠梨土紫一染至破亦何事求餘而桑皴青綠正是遮條真紫褐色西方不著律攝云其染衣法先取木皮洗去塵土打搥使碎日曝令乾三遍煑汁別安三處先用初汁次用第二後用第三欲染之時應取少汁安於器中方可捉衣斟酌少多令衣遍溼不應以衣於多汁中而染其衣亦不急捩令衣壞損既捩去汁更柔數遍方曬曝之曬衣之法橫繫細繩衣邊搭上劈竹夾之其夾隨意多少汁流下邊還翻向上勿令垂渧應數數看若衣重大應於柴木之上曬之數數翻轉新衣應用新樹皮汁日中曝之故衣應用舊樹皮汁陰處而曬待其乾後以少水溼柔色益鮮好色不脫若於寺內為染作時染汁汙地牛糞塗拭若石應須水洗(凡為染汁不問皮葉要令熟煑使汁稠濃欲染之時先以溫水或淡染汁柔溼其衣使均捩乾柔遍然後著衣汁中就器急柔令遍勿使滯積其汁須熱濾滓方染既其染[A16]已捩水[暻-京+恭]或再或三染令如法)

●律藏卷第五十

○房舍揵度法

夫房舍之建立者乃佛大慈愍諸弟子安修道業福利檀那也本以情通十方意存普供但閻浮提內所有如來弟子皆共受用非若今時剏得一寺建得一院以為[A17]己任遮他客住縱有老病者至亦黜門外不顧慈心且護寸土無同法愛逆和敬道現違聖教後招異熟經律俱有明條如來金口親說惟除蘭若杜多一鉢獨宿嚴藪隨緣自活如師子王遊行為礙者不預斯例也然而客至未常遮遣由宜寬情接待方順蘭若本法凡其造寺比丘名曰寺主唯知寺務所有片事干於眾者悉白僧伽眾共聽許方如事作曾無私任繫屬一人故西國伽藍每至夏初去前七八日共分房舍隨其次第受之年年此法夏夏皆爾是以聖教初流此土法皆倣彼及乎末代人多固[A18]恁取自情致失大慈之洪規深乖六和之恭順者久矣

五人

即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也

草𦮽

𦮽古沃切音谷禾皮也

王舍城

如初篇中釋薩婆多論云此國於十六大國最勝故名王舍城又此國本有惡龍作種種災害破人民舍宅唯王宮舍不壞故名王舍城又本此人民饑饉食狗虵人種種雜肉以是故有諸羅剎惡鬼入國作諸變異王即立制不聽食此諸不淨肉兼立種種禮儀法服王法勝故故名王舍城又此國山中有五百辟支佛五百仙人以仙聖多故名王舍城又佛在此國於道樹下坐師子座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此國地神有大力勢常護此國主故令此國強盛異國歸向是國故名王舍城善見律云劫初時慢他多王瞿貧陀王如是聖王為初於此地立舍宅故名王舍又此國若佛出世時及轉輪聖王此地立成國土若無聖人出世者此地夜叉為主此國城邑人民有八億萬戶邑外屬王舍城者有八萬聚落國土縱廣三百由旬(西域記云王舍城外郭[A19]已壞無復遺堵內城雖毀基址猶峻周二十餘里面有一門)

迦蘭陀竹園

迦蘭陀義如初篇釋善見律云竹園者種竹圍繞竹高十八肘四角有樓兼好門屋遙望靉靆猶如黑雲故名竹園中本起經云此園本施外道國王追悔欲以奉佛大鬼將軍敕夜叉撾打外道怖而捨去後奉佛受之過去因果經云諸僧伽藍中竹園最為其始法顯傳云出舊城北行三百餘步道西是迦蘭陀竹園精舍西域記云山城北門行一里餘至迦蘭陀竹園今有精舍石基甎室東開其戶如來在世多居此中說法開化導凡拯俗今有如來之像量等如來之身精舍北行二百餘步至迦蘭陀池(亦名曰鷺池)如來在世多此說法水既清澄具八功德佛涅槃後枯涸無餘池西北行二三里有窣堵波高六十餘尺傍有石柱高五十餘尺上作象形石柱東北不遠至王舍城菩薩藏經云佛告阿難我今於此竹園中轉此菩薩藏經不退轉輪斷一切眾生疑阿難過去諸佛亦皆於此虗空地分說菩薩藏經阿難所有貪瞋癡眾生入此竹園不發貪瞋癡眾鳥入者非時不鳴洴沙大王與諸婇女入此園中共相娛樂自覺無欲諸女亦爾時王歡喜每作是念願世有佛當以園奉上於佛佛於中住我當聞法何以故可供養者應住此園非五欲人所應得住是園無有𮓸蜈蚣蚊虻毒螫若住其中無復毒心亦是竹園不共功德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二

音釋

憔悴

上音樵下音萃憂患也

暐曄

上音委光盛也下音葉光曜也

熇郝二音

音栢

音親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三目錄

  • 毗摩那房
  • 象形房
  • 牀梐
  • 縫䌥
  • 作枕
  • 舍㝹牀
  • 䟦磨草
  • 蛇蝎
  • 衣架
  • 蝙蝠
  • 燕鳥
  • 櫺子
  • 橫槩
  • 摩醯陀羅像
  • 三臘
  • 作棬
  • 洗脚處
  • 水盆
  • 須達多
  • 親友
  • 尸呵城門
  • 僑客
  • 祇陀
  • 決價
  • 䟦闍國
  • 三親友
  • 不禮白衣
  • 應禮
  • 數歲
  • 平地
  • 不燥
  • 小屋
  • 棄虱
  • 不串
  • 井索
  • 浴室
  • 香泥
  • 汲水
  • 𣚃橰
  • 廁屋
  • 作杷
  • 㪻取
  • 注水

校注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己【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但【CB】伹【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己【CB】巳【卍續】
[A18] 己【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