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六
●律藏卷第五十三
覆鉢謂白衣罵謗比丘。乃至犯比丘尼。於十法中。隨有一法。僧應與作羯磨治罰。不相往來。作法如律文出。五分律云。比丘不應以小小事。便與作覆鉢羯磨。僧祇律云。作覆鉢羯磨時。不得趣作。若彼言。沙門不入我家者善。如是人。不應作。若有慚愧者。應與作。若僧與作覆鉢羯磨[A1]已。比丘。乃至優婆夷。盡不應往。應持袈裟繫其門上。應巷中唱言。某甲作覆鉢羯磨。若有客比丘來。應語令知。若自見過。[A2]已行隨順。心柔輭。應捨。彼人沐浴更衣。與眷屬隨到僧中。三乞。捨覆鉢羯磨。僧令在界內。眼見耳不聞處住。作羯磨與捨。
絡囊比丘羸老。不能無絡囊盛鉢。無杖而行。佛言。聽僧與彼老比丘杖絡囊。白二羯磨。羯磨如律文出(或單乞杖。或單乞絡囊。或杖囊俱乞。羯磨準知)。雜事云。時有苾芻。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應畜拄杖。苾芻有二種緣。應畜拄杖。一謂老瘦無力。二謂病苦嬰身。應從僧伽乞畜杖羯磨。若僧伽與作畜杖羯磨[A3]已。拄杖者無犯。時有苾芻老瘦無力。加以風疾。於山上下。脚跌倒地。澡罐。君持。悉皆破碎。佛言。應畜網絡。如畜杖法。若杖絡二皆須者。合作羯磨。母經云。尊者薩婆多說曰。有一比丘。共淨人乞食。此淨人提食。不用心。外道著毒藥。不覺。比丘到住處。食即命終。佛因此。敕諸比丘。從今[A4]已去。各各作絡囊盛鉢。如自持之。有此多緣。聽畜絡也。僧祇律云。比丘𤴨手。破鉢。佛聽從僧乞畜杖絡囊羯磨。作羯磨[A5]已。欲行時。手捉杖。及絡囊。不得舉著肩上而行。若道行時。得繫漉水囊杖頭。手捉而行。不聽著肩上(母經。聽持鉢絡繫杖頭而行。𤴨。音又顯搖也)。
祇桓桓。亦作洹。同音完。猶是祇陀之譌音。正音應言逝多。此翻為勝。梵云婆那。此翻為林。總言勝林。有以桓字。依此方義。譯為林樹之字。斯言謬也。如三十二卷中釋。
居士嚏先由世尊嚏噴。諸比丘等。呪言長壽。佛遮不聽。後有居士嚏。比丘不敢言長壽。彼遂譏嫌。佛聽呪願長壽。雜事云。佛言。俗人之類。皆樂長壽。若見嚏時。應云長壽。若諸苾芻。見老者嚏。小者應起一禮。口云畔睇。若小者嚏噴。大者應言無病。若不作者。俱得越法罪。時有老邁出家。摩訶羅苾芻嚏噴。諸苾芻等。無有一人。願言長壽。其妻來見。遂生譏毀。牽臂歸家。佛言。年老苾芻。皆樂長壽。如此之類。見嚏噴時。應云長壽。僧祇律云。若在禪坊中嚏者。不得放恣大嚏。若嚏來時當忍。以手掩鼻。若不可忍者。應手遮鼻而嚏。勿涕唾汙比座。
呪詛六羣比丘。有小事至。便引三惡道。作呪詛。佛教。當言南無佛。廣如律文。此不繁出。十誦云。六羣比丘。各以佛法僧作呪誓。佛言。不得自呪。不得呪他。作者。突吉羅。彼復以物作誓。言我若作是事者。便沒是物。佛言。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作者。突吉羅。彼失衣鉢。語諸比丘言。我失衣鉢。當共作投竄。佛言。比丘法。不得自投竄。令他投竄。作者。突吉羅。何以故。呪與投竄一種故。
安𦶇而中切。音戎。𦶇。罽也。又作縙。而用切。茸去聲。毳飾也。
闍提那帶未詳。
散綫綫俗作線。
尸婆羅分別功德論云。迦葉佛時。名鬼為尸婆羅。尸婆羅者。開通鬼神言語音聲。此即起尸鬼呪也。
楊枝佛言。不嚼楊枝有五過。嚼楊枝有五利益(如律文出)。時比丘。有嚼楊枝奇者。有嚼雜葉者。有純嚼皮者。或長或短。佛皆不聽。聽極長者一磔手。極短者四指。僧祇律云。極長者長十六指。極短者四指[A6]已上。雜事云。此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十二指。短者八指。二內名中。十誦云。上者尺二寸。下者六寸。餘者是中。應法師言。按梵本云。彈多坭瑟搋。彈多。此云齒。坭瑟搋。此云木。謂齒木也。多用竭陀羅木作之。今此多用楊枝。為無此木也。寄歸傳云。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盥漱清淨。方行敬禮。若其不然。受禮禮他。悉皆得罪。其齒木者。梵云憚哆家瑟詫。憚哆。譯之為齒。家瑟詫。即是其木。長十二指。短不減八指。大如小指。一頭緩須熟嚼。良久。淨刷牙關(律攝云。嚼頭寸許。令使柔輭。然後徐徐揩齒齗牙。皆使周徧)。若也逼近尊人。宜將左手掩口。用罷擘破。屈而刮舌。亦既用罷。即可俱洗。棄之屏處。凡棄齒木。若口中吐水。及以洟唾。皆須彈指經三。或時謦欬過兩。此不爾者。棄便有罪。或可大木破用。或可小條截為。近山莊者。則柞條葛蔓為先。處平疇者。乃楮。桃。槐。柳。隨意。預收備擬。無令闕乏。溼者。即須他授。乾者。許自執持。少壯者。任取嚼之。耆宿者。乃椎頭使碎。其木條。以苦澀辛辣者為佳。嚼頭成絮者為最。麤胡枲根。極為精也。堅齒。口香。消食。去癊。用之半月。口氣頓除。牙疼齒𢞎(音敗)。三旬即愈。要須熟嚼淨揩。令涎癊流出。多水淨漱。斯其法也。次後。若能鼻中飲水一抄。此是龍樹長年之術。必其鼻中不慣。口飲亦佳。久而用之。便少疾病。然而牙根宿穢。積久成堅。刮之令盡。若湯淨漱。更不腐敗。自至終身。牙疼西國逈無。良為嚼其齒木。蚩容不識齒木。名作楊枝。西國柳樹全稀。譯者輒傳斯號。佛齒木樹。實非楊柳。那爛陀寺。目自親觀。既不取信於他。聞者亦無勞致惑。檢涅槃經梵本云。嚼齒木時矣。亦有用細柳條。或五或六。全嚼口內。不解潄除。或有吞汁。將為殄病。求清潔而返穢。冀去疾而招痾。或有。斯亦不知。非在論限。然五天法俗。嚼齒木。自是恒事。三歲童子。咸即教為。聖教俗流。俱通利益。既伸臧否。行捨隨心。五分律云。佛言。有五種木。不應嚼。漆樹。毒樹。舍夷樹。摩頭樹。菩提樹。餘皆聽嚼。僧祇云。若齒木難得者。當截所嚼處棄之。洗[A7]已。殘者。明日更用(若根本部意。則不聽用殘者。以其曾受觸故也)。齒木嚼[A8]已。水洗棄之。用時不得如婬欲人。當以除口臭穢故。若無齒木者。當用灰。鹵土。塼。薑石。草。木。洗口[A9]已。食。雜事云。大師既制恒嚼齒木。苾芻道行。卒求難得。遂不敢食。佛言。不應斷食。若無齒木。應用澡豆。土屑。及乾牛糞。以水三遍淨漱。隨意餐食。勿復生疑。法苑曰。如波離論云。出家僧尼白衣等。齋訖。不用澡豆末。巨摩等。用澡口者。皆不成齋。如過去有比丘字蓮提。六十歲持齋戒不闕。唯一日食。用巨摩豆屑等成齋。若不爾者。皆不成齋(柞。音昨。櫟也。木似樗。枝長葉盛。叢生有[A10]刺。是堅靭之木。新葉將生。故葉乃落。山莊有之。楮音葈。葉有瓣曰楮無曰構。一曰穀木也葈。同萆。音徙。胡杵。蒼耳也。梵云迦俱婆昵夜珊。此云蒼耳子。取入地者。去其尖根。及橫細根。方用)。
三事佛言。有三事。應在屏處。大小便。嚼楊枝。如是三事。應在屏處。雜事云。應在屏處嚼齒木者。時有老病羸弱。不能行就隱屏之處。佛言。病人應可畜洗口盆。形如象跡。求盆難得。應就水寶邊嚼齒木。苾芻遠嚼。不近竇口。佛言。應可近邊。方一肘地。
刮舌刀比丘舌上多垢。佛聽作刮舌刀。應用骨。牙。角。銅。鐵。乃至葦木作。不聽用寶。雜事云。有四種刮舌篦。苾芻應畜。謂銅。鐵。鍮石。赤銅。不應利作。此四難求。應劈齒木[A11]已。兩片相揩。去上籤[A12]刺。屈以刮舌。寄歸傳云。或取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許。一頭纖細。以剔齗牙。屈而刮舌。勿令傷損。用罷水洗。彈指謦欬。棄之屏處。
羆子羆。如二篇中釋。時婆闍子。畜羆子。裂破比丘衣鉢坐具。鍼筒。復傷身體。佛言。不應畜。時䟦難陀。畜狗子。見諸比丘吠。佛言。不應畜。按餘律。為守護住處故。聽畜。
瞿波羅亦作拘波羅。如上翻釋。根本部云。此城中。有長者婦。顏容端正。王即與其私通。便覺有娠。王即以上珠瓔。付囑曰。必若生男。與此瓔珞。當送我所。月滿便誕一男。容貌可觀。即以白㲲。裹兒著箱。瓔珞置上。箱繫珠絛。印封其上。使婢持箱。至王門所。置淨壇上。時有眾牛。隨路而來。行至箱所。圍遶不進。王見收取。開箱見兒。復憶瓔珞。王曰。有福孩兒。被牛所護。應名牛護。
奢彌䟦提或作舍彌。中本起經云。優填王右面夫人名詃容。執行仁愛。虔敬肅恭。清素約[A13]己。文不加身。王珍其操。每事私焉。或云紺容。亦云妙容。增一阿含云。優婆斯中。供養聖眾。捨彌夫人第一。䟦提。此云賢。
八婆羅門按泥洹經。婆羅門有八種姓氏。一古龜氏。二無失氏。三志行氏。四白鷺子氏。五延壽氏。六計金樊氏。七多積願氏。八尼揵子。又阿毗曇云八種姓。一婆瑳。二憍瑳。三舍提羅。四婆羅矬闍(即婆羅墮闍)。五佉尼迦夷那。六舍茶蛇尼那。七拘茶蛇尼那。八波羅奢(或云波羅設利。有說此是雜種。謂從剎帝利。婆羅門生。名波羅設利。如從驢馬所生。名之為騾)。
碁局碁。同棊。棋。渠宜切。音奇。圍棊也。古有三百六十路。今橫直止十九路。又以象牙飾之。名曰象棊。今以直九橫十。為象棊。左傳云。奕者。舉棋不定。是也。
博掩博。戲也。謂博戲。掩取人財物也。博字。宜從竹。說文曰。簙。謂局戲也。一曰用六箸六棊。謂之六博。亦六簙。十二棊也。掩者。纂文云。撲掩。跳錢戲也。俗謂之射意。一曰射數(六博。魏陳思王。雙六戲也)。
樗蒲如墮篇中釋。
八道十道道。路也。謂縱橫作八路。十路。以行棋子。
拍石普伯切。音珀。拊也。打也。拍石。彈棊也。彈棊是漢宮人粧奩戲也。或云擲石。即投壺也。投壺古用石。今用矢矣。涅槃經云。不得樗蒲圍棋。波羅塞戲。彈棋六博。拍毱擲石投壺。牽道八道行城。一切戲笑。悉不得作。
彗星徐醉切。音遂。妖星也。形如掃箒。故云彗。謂其星光稍稍長似彗也。世人或呼為刁星。或呼為支斗星。乃除舊布新之怪也。文潁曰。彗。孛。長。三星。其占異同。孛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勃勃。彗光芒長。參參如掃彗。長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三丈。二丈。孛彗多為除舊布新火災。長星多為兵革。涅槃經云。彗星出現。天下一切人民。饑饉病瘦。嬰諸苦惱(云云)。
月蝕裳職切。音石。日月虧也。釋名云。日月虧曰蝕。稍稍侵虧。如蟲食草木葉也。漢書云。日月薄蝕。注云。日月無光日薄。虧缺曰蝕。涅槃經。佛告迦葉菩薩言。
善男子。如羅𬑟羅阿修羅王。以手遮月。世間之人咸謂月蝕。阿修羅王。實不能蝕。以阿修羅障其明故。是月團圓。無有虧損。但以手障。故使不現。若攝手時。世間咸謂月復還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惱。假使百千阿修羅王。不能惱之。而此月性。實無增減。侵食之者。常是滿月。善男子。如人見月。六月一蝕。而上諸天。須臾之間。[A14]已見月蝕。何以故。彼天日長。人間日短故。
右脅累脚此是師子王臥法也。中阿含云。獸王師子。晝為食行。行[A15]已。入窟。若欲眠時。足足相累。伸尾在後。右脅而臥。過夜平旦。迴顧視身。若身體不正。見[A16]已不喜。若其身周正。見[A17]已便喜。彼若臥起。從窟而出。出[A18]已頻呻。頻呻[A19]已。自觀身體。自觀身體[A20]已。四顧而望。望[A21]已。便再三吼。吼[A22]已。便行求食。獸王師子。臥法如是。若比丘臥法。比丘依村邑。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村乞食。善護持身。守攝諸根。立於正念。彼從村邑。乞食[A23]已竟。收舉衣鉢。澡洗手足。至無事處。或經行。或坐禪。淨除心中諸障礙法。除[A24]已。復於初夜。或經行。或坐禪。淨除心中諸障礙法。除[A25]已。於中夜時。入室欲臥。四褺憂多羅僧。敷著牀上。𧜼僧伽梨作枕。右脅而臥。足足相累。意係明想。正念正智。恒念起想。於後夜時。速從臥起。或經行。或坐禪。淨除心中諸障礙法。如是比丘。師子臥法。僧祇律云。不聽餓鬼臥。阿修羅臥。貪欲人臥。若仰向者。阿修羅臥。覆地者。餓鬼臥。左脅臥者貪欲人臥。比丘應如師子獸王。順身臥。敷時不得左敷。應右敷。頭向衣袈。不得以脚向二師。長老比丘。不得初夜。便唱言虗極而臥當正思惟業。至中夜乃臥。以右脅著下。如師子王臥。累兩足。合口。舌柱上𮭯。枕右手。舒左手。順身上。不捨念慧。思惟起想。不得眠至日出。至後夜當起。正坐。思惟[A26]己業。若夜惡眠。不覺轉者。若老病。若右脅有瘡。無罪。比丘臥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五蓋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睡眠蓋。四掉悔蓋。五疑蓋。法界次第云。蓋者。蓋以覆蓋為義。能蓋覆行者清淨善心。不得開發。故名為蓋。貪欲者。引取無厭曰貪。希須樂慕為欲。謂貪愛世間男女。色聲香味觸法。及財寶等物。無有厭足。瞋恚者。忿怒之心。名為嗔恚。謂於違情境上。而生忿怒也。睡眠者。意識惽熟曰睡。五情暗冥曰眠。若心依無記。則增長無明。故意識惽惽而熟。五情暗冥。無所覺知。謂之睡眠也。掉悔者。邪心動念曰掉。掉[A27]已思惟。心中憂惱為悔。若縱無明謬取。則戲論動掉心生。既所為乖失。退思。則有憂悔也。疑者。癡心求理。猶豫不決。名之為疑。若修道定等法。無明暗鈍。不別真偽。因生猶豫。心無決斷。皆謂之疑也。問曰。不善之法。無量無邊。何故且言此五。答曰。此之五法。名雖似狹。義該三毒。亦通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其貪欲蓋。即是貪毒。其瞋恚蓋。即是瞋毒。其睡眠蓋。疑蓋。即是癡毒。其掉悔一蓋。即是等分攝。合為四分煩惱。一中。即有二萬一千。四中。合有八萬四千諸塵勞門。是故。若能除此五蓋。即能俱捨一切不善之法矣。餘如經論廣釋。
○五百結集法
夫如來至真。法身常住。本離生滅。逈絕去來。惟悲生而垂迹。久近故以隨機。機感則坐道場。緣盡還示寂滅。故有降誕尼園。金軀丈六。潛光鶴樹。春秋八十者矣。實乃應化叵思。出沒難議。但以興也。曠劫殊逢。而逝也。大千失恃。幸遺微言。賴眾聖與之結集。寄筌罤於貝葉。則多羅八萬。書梵文於玉軸。而寶藏三千。可謂佛日重朗。法海波濙。聲教不墜。誠在斯焉。是亦善權御物。啟圓音於長劫。悲願流輝。布浮圖於末世。使瞻仰者。而越苦淪。聞聽者。而悟常寂。蓋由如來。功樹三祇。果植百劫。故得祠流八辯。體彰萬德。智周法界道妙無為。巍巍獨步。法中之王。天上天下。莫不歸仰。若智若愚。咸皆蒙濟。惟恨贊生[A28]已晚。不覩親宣。又復正像無聞。託於邊壞。齠齒不聆三寶之名。丱歲始知歸向。雖希出離。竟缺提𢹂之潤。爰自杖笈孤遊。徧參明哲。思報佛恩。罔辜無作。乃披閱三藏。躬研五部毗尼。因稽此方上德所宗。多崇法密。遂即隨其篇聚。所有華梵難通者。而標釋之。第以本務[A29]己躬下事。致工撰不一。非夏則輟。故滯年稔有四五矣。茲幸成帙。僅為律之關犍。便於來學。不煩他涉。冀諸仁德。覩世尊之慈誨。念飲光之激切。堅弘律範。師敬木叉。則僧寶恒瑩。釋尊常住者矣。
拘尸城具云拘尸那竭。此言角。謂其城三角。或云茅城。謂其城有此茅草覆生。或云仙人城。謂昔仙人壽長住此。崇其人故。以人名國。應法師云。或作拘夷那竭。那竭者。以梵言那伽羅。此云城也。譯言上茅城。多有好茅故。西域記云。拘尸那揭羅國。故城甎基。周十餘里。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西岸不遠。至娑羅林。四樹特高。如來寂滅之所也。提本雜事云。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於此城中。有六大城。所謂室羅伐城。娑鷄多城。占波城。婆羅痆斯城。廣嚴城。王舍城。何故世尊。棄捨如是形勝福地。就斯荒野。磽确邊隅。卑陋之所。而般涅槃。佛告阿難陀。勿作是語。何以故。此拘尸那城。乃往古昔有聖王都。城名拘奢伐底。安隱豐樂。人民熾盛。縱十二踰繕那。廣七踰繕那。城有七重垣院。周匝圍繞。此等皆以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瑠璃。水精。城門亦四寶合成。門門皆有大華表柱。亦以寶成。舉高七人。城外渠壍。深三人半。其渠邊畔。砌以寶甎。於七院中。各有多羅樹。而為行列。皆四寶成。金多羅樹。以銀為枝葉華果。銀樹金裝。瑠璃樹。水精裝。水精樹。瑠璃裝。此等諸樹。風吹動時。出微妙響。悅可眾心。於此樹間。皆有浴池。階基砌道。亦四寶成。四邊欄楯。亦四寶成。池中池岸。多有可愛諸華。隨時開發。又此城中。常有種種鼓樂。絲竹歌舞。出妙音聲。皆悉勸讚修諸福業。持齋戒等。於此城中。有王名大善見。七寶具足。具四希有。所謂輪寶。象。馬。珠。女。主藏。兵寶。四希有者。所謂王壽命長遠。初為王子。次為太子。次登王位。後修梵行。如是四位。一一皆經八萬四千歲。是名第一希有。復次其王。儀容端正。世間無比。是為第二希有。又復少病少惱。所御飲食。安隱適時。是為第三希有。又諸人眾。忠孝事王。皆生父想。王亦愛念。猶如赤子。王出遊時。棄車而去。敕馭者曰。汝今宜可徐徐引車。令眾見我。王於人庶。常生愍念。是為第四希有(云云)。時王一一修習四梵住。諸欲皆斷。壽將盡時。為死所逼。情生憂悶。命終之後。得生梵天。佛告阿難陀。拘尸那城。至金河岸。娑羅雙林。壯士生地。繫冠制底。於此周迴。十二踰繕那。如來昔為轉輪王。於此中間。六度捨命。今復於此。而般涅槃。是為第七。又復如來。應正等覺。於十方界。更無第八捨身命處。何以故。我生[A30]已盡。斷諸惑業。更不於餘受後有故。云云(更有過去世時。種種因緣。如大涅槃經。第二十九卷中說)。
末羅園末羅。此云力。謂力士也。或云壯士。佛本行經。彼自說云。我等生土地。種類號力士。然人中力士。力敵千人。彼凡三十萬人共住。無所臣屬。以法自持。亦無暴亂。即士人也。言園者。是娑羅林也。
娑羅林此云堅固林。北遠云。冬夏不改。故名堅固。苑師云。裟羅者。此云高遠。以其林木森竦。出於餘林之上也。舊翻云堅固者誤。由婆囉之與娑羅。聲勢相近。若呼堅固。即轉舌言之。若呼高遠。直爾稱之。西域記云。娑羅。其樹類槲。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又名雙林。或云鶴林。涅槃經後分云。爾時世尊。三反入諸禪定。三反示誨眾[A31]已。於七寶牀。右脅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其七寶牀。微妙瓔珞。以為莊嚴。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牀。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A32]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牀。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華果皮榦。悉皆爆烈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雜阿含經云。佛涅槃[A33]已。雙樹生華。垂下供養。涅槃經云。東方雙者。破於無常。獲得於常。乃至北方雙者。破於不淨。而得於淨。總而喻之。東方雙者。喻常無常。南方雙者。喻樂無樂。西方雙者。喻我無我。北方雙者。喻淨不淨。方面皆悉一枯一榮。涅槃疏云。四枯四榮。下根相連。上枝相合。相合似連理。榮枯似交讓。其葉豐蔚。華如車輪。果大如瓶。其甘如蜜。色香味具。河西云。二株枯乾。表應化身滅。二株敷榮。表法身常存。然菩提樹。亦不觚生。一觚枯。至佛法滅。二株皆枯。新婆沙論云。世尊臥般涅槃。而不坐者。謂欲令大眾。於佛一切身分。易了知故。又佛臥般涅槃者。則身度量。現可了知。不待分別。又欲顯如來。離矯誑故。若佛坐涅槃者。則不信者。當作是言。此是矯誑。何有死人。而能端坐。又說為止當來於諸聖者。生誹謗故。若坐涅槃者。則於今時。諸阿羅漢。身力羸劣。臥入涅槃者。則世便謗言。非阿羅漢。若是者。何不同佛坐般涅槃耶。又世尊於中夜分。而般涅槃者。謂以此時。是寂靜故。如來恒時。愛樂寂靜。讚美寂靜。故於中夜而般涅槃。又佛一切時。樂處中道故(按荊南記云。永康元年巴陵顯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樹。隨伐隨生。如是非一。樹生逾疾。咸共異之。置而不剪。旬日之間。植柯極棟。遂移房避之。自爾[A34]已後。樹長便遲。但極晚秀。夏中方有華葉。秋落與眾木不殊。多歷年稔。人莫識也。後外國僧見。攀而流涕曰。此娑羅樹也。佛處其下涅槃。吾思本事。所以泣耳。而華開細白。不足觀採。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華。形色如芙蓉。樹今現在。此亦一方之奇迹也)。
般涅槃具云摩訶般涅槃那。此言大滅度。雜事云。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汝今宜往拘尸那城。宣我言告五百壯士。諸人當知。如來大師。必定今日。於中夜時。入無餘依妙涅槃界。涅槃經云。師子吼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何故二月涅槃。佛言。善男子。二月名春。春陽之月。萬物生長。種植根栽。華果敷榮。江河盈滿。百獸孚乳。是時眾生。多生常想。為破眾生。如是常心。說一切法。悉是無常。唯說如來。常住不變。善男子。於六時中。孟冬枯悴。眾不愛樂。春陽和液。人所貪愛。為破眾生。世間樂故。演說常樂我淨。亦爾如來為破世我世淨。故說如來真實我淨。言二月者。喻於如來二種法身。冬不樂者。智者不樂。如來無常。入於涅槃。二月樂者。喻於智者。愛樂如來。常樂我淨。種植者。喻諸眾生。聞法歡喜。發阿耨菩提心。種諸善根。河者。喻於十方諸大菩薩。來詣我所。咨受大涅槃典。百獸孚乳者。喻我弟子。生諸善根。華。喻七覺。果。喻四果。以是義故。我於二月。入大涅槃。師子吼言。如來初生。出家。成道。轉妙法輪。皆以八日。何故涅槃。獨十五日。佛言。善男子。如十五日。月無虧盈。諸佛如來。亦復如是。入大涅槃。無有虧盈。以是義故。以十五日。入般涅槃。後分云。世尊入涅槃[A35]已。大地所有諸山。一時振裂。悉皆崩倒。出大音聲。振吼世界。唱言。苦哉。大地虗空。寂然大暗。日月精光。悉無復照。忽然黑風。鼓怒驚振。吹扇塵沙。彌暗世界。一切卉木。藥草諸樹。悉皆摧折。碎落無餘。江河溪㵎流泉。悉皆傾覆枯涸。周書異記云。周穆王即位。五十三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風忽起。損舍折樹。山川。大地。宮殿。皆悉震動。午後天陰雲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貫。連夜不滅。穆王問太史扈多曰。是何徵也。扈多卜曰。西方大聖人入滅。衰相現耳。此即如來入涅槃之相也。今以世壽計之。佛生甲寅。滅度壬申。則生年七十九歲矣。諸經或言八十。如金光明經。信相菩薩。作是思惟。釋迦如來。壽命短促。方八十年。於時所居。忽然廣博嚴淨。有四如來。現在其前。而告之曰。一切諸水。可知幾滴。諸須彌山。可知斤兩。一切大地。可知塵數。虗空分界。可知邊際。無有能算釋尊壽命。不應生疑。云云(縱七十九言八十。亦是大數耳。如三教法頌云)。
按天竺菩提寺石柱記。則如來滅度。至唐龍朔三年。[A36]已經一千二百載矣。有云一千三百年。或云一千五百載。然娑羅林中。大精舍前石柱。惟記如來寂滅之相。亦不記其年月。此實如來應化示現。出沒非數量所揆。固凡情不可得而測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六
音釋
音捲。誘也。
筌罤上音詮。捕魚苟。下音蹄。捕兔網也。所謂得魚忘筌。得兔忘罤也。
慘音參上聲。痛也。愁也。
觚音孤。
虹音洪。
涸音確。水盡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七目錄
- 舍利
- 木槨
- 波婆
- 曼陀羅華
- 摩訶羅
- 醯蘭若河
- 天冠寺
- 自然
- 俹臥
- 往王舍城
- 陀醯羅迦葉
- 長阿含
- 中阿含
- 增一阿含
- 雜阿含
- 雜藏
- 阿毗曇藏
- 三藏
- 富羅那
- 百歲
- 十事
- 耶舍伽那子
- 離婆多
- 婆呵河
- 伽那慰闍國
- 阿伽樓羅國
- 僧伽賖國
- 阿呼恒河山
- 三浮陀
- 波羅離子
- 波夷那波梨
- 婆搜村
- 一切去
- 蘇曼那
- 沙留
- 不闍蘇摩
- 阿夷頭
- 婆梨林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