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4]三二 阿吒曩胝經
如是我聞。
一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靈鷲山,時,四大〔天〕王,以眾多之夜叉軍、眾多之乾闥婆軍、眾多之鳩槃荼軍、眾多之那伽軍守護、警護、保障四方已,於深夜,殊妙容光徧照靈鷲山,來詣世尊之處,敬禮世尊,卻坐一面,彼夜叉等亦敬禮世尊,卻坐一面,或向世尊問訊,卻坐一面,或與世尊交談感銘之語後,卻坐一面,或向世尊合掌,卻坐一面,或告自己姓名,卻坐一面,或默然坐於一面。
二
坐於一面之毘沙門大〔天〕王白世尊言:「聖尊!有高位之夜叉未信仰世尊;有[P.195]高位之夜叉實信仰世尊;聖尊!有中位之夜叉未信仰世尊;聖尊!有中位之夜叉,實信仰世尊;聖尊!有下位之夜叉未信仰世尊;聖尊!有下位之夜叉,實信仰世尊!然者,聖尊!夜叉既有未信仰世尊,其何因耶?聖尊!世尊為斷殺生而說法;為斷不與取而說法;為斷欲邪行而說法;為斷妄語而說法,為斷放逸根之飲酒而說法。然,聖尊!夜叉既不斷殺生、不斷不與取、不斷欲邪行、不斷妄語、不斷放逸根之飲酒。〔此〕於彼等為不歡喜、不愉快事也。
聖尊!世尊之弟子眾取用深林之茂樹、閑靜而音少響少、無人[1]煙、無人跡、堪作臥、適於靜思之坐臥處。住此處之上位夜叉,有不信仰世尊之語者,聖尊!為彼等之發信仰心,願世尊納受阿吒曩胝之守護經,此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保護、守護、安全、安樂住也。」
世尊默然而認許。
三
時,毘沙門大〔天〕王知世尊之認許,其時,唱阿吒曩胝之守護經:
四
五
六
七
[P.203]八
聖尊!此阿吒曩胝之守護經,是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保護、守護、安全、安樂住也。聖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中,不論何人善習、善學、善記憶此阿吒曩胝之守護經,甚或非人夜叉,或夜叉女,或夜叉男子,或夜叉女兒,或夜叉大臣,或夜叉眷屬,或夜叉傭人,或乾闥婆,或乾闥婆女……乃至……或鳩槃荼,或鳩槃荼女……乃至……或那伽,或那伽女……乃至……以惡心隨比丘或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行而行,之立而立,之坐而坐,之臥而臥者。聖尊!彼非人夜叉於我之村邑聚落,不獲恭敬尊重;聖尊!彼非人於我都城之阿羅伽萬達,不得土地住所;聖尊!彼非人不得參加我夜叉等之集會;聖尊!彼諸非人等,亦無有與彼嫁娶;聖尊!而且諸非人等,以其身等之言語飽罵彼;聖尊!諸非人等,以空鉢[9]被〔彼〕頭;聖尊!諸非人等,以碎彼頭為七分。
九
聖尊!非人有兇惡、兇猛、恐怖者,彼等不顧諸大王,不顧諸天王之大臣,不[P.204]顧諸大天王之陪臣;聖尊!然,此非人反叛諸天王。聖尊!猶如摩揭陀王之領土有大盜,此等不顧摩揭陀王、不顧摩揭陀王之大臣、不顧摩陀王之陪臣。如此等之大盜,反叛摩揭陀王。如是,聖尊!非人有兇惡、兇猛、恐怖者,此等不顧諸天王,不顧諸大〔天〕王之大臣,不顧諸大〔天〕王之陪臣;聖尊!此等之非人稱反叛諸大〔天〕王。聖尊!不論任何非人夜叉,或夜叉女……乃至……以惡心,隨比丘或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行而行,之立而立,之坐而坐,之臥而臥者,應呼叫此等之夜叉、大夜叉、軍帥、大軍帥:『此夜叉捉住、侵、惱害我等不放。』
一〇
如何〔呼叫〕夜叉、大夜叉、軍帥、大軍帥耶?
因達、蘇摩、越魯那及婆羅睹越闍、婆闍婆提、奢達那、加摩涉達及輕魯康睹、尼康睹、婆那達、奧婆萬尼及天王御者之摩達利、奢達闍那乾闥婆及那羅、洗尼沙婆王、沙達義羅、醯摩婆多及芬那加、伽羅提耶、俱羅、[P.205]尸鬱伽、無奢利達及益沙爾達、優康達羅、伍吧羅、須吧啟達及虛利、禮提、曼提耶、般闍羅旃陀、阿羅越伽、吧周那、須摩那、須無加、達提無加、摩尼、摩尼闍羅、提迦、以上共勢立沙加。
呼叫此等夜叉、大夜叉、軍帥、大軍帥,云:『此夜捉住、侵、惱害〔我等〕不放。』
一一
聖尊!此阿吒曩胝之守護經,是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守護、安全、安樂住也。
聖尊!然,我等告別!於我等事繁多忙。」
「今、諸大〔天〕王,隨汝等之意欲。」
[P.206]於此,四大天王起座,敬禮世尊,行右繞禮,消失於其處,彼夜叉等亦起座,或敬禮世尊,行右繞禮,消失於其處;或與共相會釋,交談可感銘之語後,消失於其處;或向世尊合掌已,消失於其處;或默然消失於其處。
一二
於是,其夜過後,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昨夜,四大〔天〕王,眾多之夜叉軍……
〔參照三以下之偈〕……
「聖尊!此阿吒曩胝之守護經……或默然消失於其處。」
一三
「諸比丘!學習阿吒曩胝之守護經,熟〔念〕阿吒曩胝之守護經,奉持阿吒曩胝之守護經。諸比丘!此阿吒曩胝之守護經有利益,此為比丘、[A1]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守護、安全、安樂住也。」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諸比丘,歡喜世尊之所說。
校注
[0201001] 人煙(依日文為人之味)vijanavāta 分解為 vi+jana+vāta。 [0202002] 鴦耆羅 Sumaṅgsla-vilāsinī 於 Siamese edition, vol. īi. p. 193 由肢節 aṅga 發出光明 rasmi 故稱為安義羅沙〔註〕,此本由俗解。Aṅgīras 出於吠陀時代聖仙之名,以此如為佛之一稱呼。 [0202003] 此二三行之文法,雖和原文不盡相同,但其意義相信是相同的,依註釋書補譯之,但依註釋書:「不用兩舌」乃至歸敬瞿曇佛的人,謂應歸命之。 [0205004] 死者及用兩舌者、陰口銳利者、殺生者、竊盜者,詐欺人等,習慣上牽出城之南門,或附於荼毘,斬首、或鞭打。於中阿含四卷波羅牢經有「又復見王收捕罪人,反縛兩手,打鼓唱令出南城門」之文,无同經說由北城門拉出罪人,於斬腰而棄著。 [0211005] 置於石竈而炊(tuṇḍikire pacitvāna),中阿含世記經須於鬱單曰品:「其上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於鍑下,飯熟光滅,不假樵火,不動人功。」中阿含第十二卷於鞞婆陵耆經:「大王!我便受鬱單曰法,即於籮釜中,取羹飯而去。」於 Sumaṇgala Vilāsinī p. 196 說明,釜置無煙炭火而炊,此稱「光石」以此石據三箇釜置其上炊,云由石發光,米自然煮。 [0211006] 隻諦〔之乘物〕有一歸擬如馬形。 [0213007] 聖尊(mārisa)是喜語(piyavacana)敬語(garuvacana)等等,唯現於呼格,多用於天人稱呼佛或佛弟子,甚少用於佛叫天人或佛弟子 Rhys Davids 是 dearsir。之譯。 [0214008] 稱此 yakkhanaṭṭhika 為夜叉大臣,於註有十二支,於此唯舉十支或八支。殊(副)Vessavaṇa 名詞是如試由 Visāṇā 來理解,想不可能的事 Vessavana〔梵 vais'ravaṇa〕是因 ri+savaṇa 之變化來的,而 savaṇa 之語根是 su(梵 sru),正是「多聞廣聞」之意思吧!s'ru(正確是 sru)有漏出滲出之意,然而從此 Vessavaṇa 來解還是有困難。 [0218009] 以空鉢 Sumaṇgala-Vilāsinī(P.201)似比丘所用鉢之青銅鉢,被於頭首上,以鐵杵叩其中央,是一種處罰法,如此註是正確者 Rhys Davids 譯為 They would bend down his head like an empty bowl 就不適正。【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8 冊 No. 4 長部經典(第24卷-第34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2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