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8]二六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如是我聞。
一
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之摩偷羅。其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世尊!」世尊如次說:
「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作其他歸依處;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處,勿為其他歸依處。
諸比丘!然者,如何是比丘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作其他歸依處;以法為洲,以法為歸依處,勿為其他歸處而住耶?
於是,諸比丘!於身觀身而住,精勤、自覺、憶念者,於世間應得調伏貪欲、愚癡。於受……乃至……於心……乃至……於法……〔乃至〕……如是,諸比丘!即為比丘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作其他歸依處;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處,勿為其他歸依處而作。
諸比丘!為行乞而往自己祖、父之地。諸比丘!為行乞而往自己祖、父之地者,惡魔應無機可乘。又惡魔不得其根據。諸比丘!依攝持善法之因緣,如是,增長其他之福德。
[P.59]二
諸比丘!往昔,有國王名為堅固念。為轉輪聖王征服四天下,成就七寶而善統治其國土。彼有其次之七寶。即: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居士寶、第七為主兵寶等。又彼之千子,雄猛勇健而善擊破外敵。彼由此地以至四海之彼,不用刀杖,以正法制御、統治。
三
時,諸比丘!彼堅固念王,數十百千年之後,告一臣下言:
『噫!臣汝!若見天之輪寶,將離去其本處者,其時,即來告我。』
諸比丘!彼臣答轉輪聖王曰:『唯然,大王!』
諸比丘!彼臣數十百千年之後,見天之輪寶離其本處而去,見已,至彼堅固念王之處,告大王曰:
『大王!大王天之輪寶不見離其本處而去耶!』
其時堅固念王呼其太子,以此告之曰:
『太子!汝說我天之輪寶離其本處而去,聽聞我此事:「若轉輪聖王之天輪寶,[P.60]離其本處而去者,彼王之壽命,沒多久將盡矣。」我已享受人界之欲樂,今當求天界之欲樂時。來!太子!汝統治此四天下!我將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
其時,諸比丘!堅固念王,令太子善統治其國土,自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然,國王之出家後七日,天之輪寶,突然消滅。
四
其時,諸比丘!有一大臣至剎帝利灌頂王之處,告其王曰:『大王!不知彼天之輪寶突然消滅耶?』時,諸比丘!彼剎帝利灌頂王,見天之輪寶突然消滅,心中憫憫不喜悅,即至彼父王之處,告父王曰:
『大王!知天之輪寶突然消滅耶?』
諸比丘!如是告已,父王告剎帝利灌頂王曰:
『噫!我子!汝對天之輪寶突然消滅勿悲傷,勿抱憂愁之念。我子!此天之輪寶,實非汝祖父之遺產,汝正唯轉聖之輪寶。汝若奉行轉輪聖王之職責,十五日滿月之時,沐浴頭髮,行齋戒,昇登莊嚴之殿堂時,天之輪寶會突然出現。輪有千輻,具足車輞、車轂及一切附件。』
[P.61]五
『然者!大王!轉輪聖王之職責者何耶?』
『我子!汝當依彼法,恭敬、尊重法,為法幢、法幟、以法為首,善守護正法,又應護視庶民、軍隊、剎帝利、群臣、婆羅門、居士、農商、沙門婆羅門等乃至禽獸,而且,於汝之國土中,勿留有任何惡法。若於汝之國土,有貧窮者,將與彼財寶;若於汝國土之沙門、婆羅門,已離去憍慢懈怠、獨修忍辱仁愛、調御自己、靜止自己、寂靜自己者,汝應時往彼處,作如是問:「賢者!如何是善、如何是不善、如何是罪、如何是無罪、如何是可以行、如何是不可以行?又行何法者,於長夜應受不利益及痛苦;行何法者,於長夜應受利益與安樂?」聞之,不善者離去,善者當受持。我子!此為轉輪聖王之職責。』
『唯然,大王!』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承父王之意,奉行轉輪聖王之職責。彼奉行轉輪聖王之職責已,於十五日滿月之時,沐浴頭髮,行齋戒,昇登莊嚴之殿堂時,天之輪寶突然出現,於輪有千輻,具足車輞、車轂及一切附件。見此已,剎帝利灌頂王,自謂曰:『我曾聞:若剎帝利灌頂王,於十五日滿月之時,沐浴頭髮,行齋戒,昇登莊嚴之殿堂時,天之輪寶,突然出現,於輪有千輻,具足車輞、車[A1]轂[P.62]及一切附件者,此即為轉輪聖王也。我今正是轉輪聖王。』
六
其時,諸比丘!彼剎帝利灌頂,由王座起立,偏露一肩,左手持金瓶,右手捫摩金輪而告曰:
『汝,輪寶轉之,征服〔一切而轉〕!』其時,諸比丘!彼輪寶向東方而轉,時,轉輪聖王,具四兵常隨〔其後。〕又諸比丘!其輪寶停住之處,不論任何國土,轉輪聖王,與俱四兵皆止駕。諸比丘!東方敵國之諸王,皆來轉輪王之處告曰:
『大王!善來!一切皆為王所有。大王!請統治之。』
轉輪王告曰:『勿殺生、勿偷盜、勿邪淫、勿妄語、勿飲酒,應為適當之食。』
如是,諸比丘!東方敵國之諸王,皆服轉輪王之統治。
七
其時,彼輪寶由東海沒,再現身於南方。……〔乃至〕……於西方……〔乃至〕[P.63]……於北方……〔乃至〕……皆服轉輪王之統治。
其時,諸比丘!彼輪寶超越海,平定徧四天下,由彼國都還,如懸掛於轉輪王之宮闕樓門上,照耀轉輪王之內宮。
八
諸比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之轉輪王亦數十百千年之後,告其他大臣曰:
『噫!臣汝!若見天之輪寶離去其本處者,其時,即來告我!』
諸比丘!彼大臣答轉輪王曰:『唯然,大王!』
諸比丘!彼大臣數十百千年之後,見天之輪寶突然離其本處而去。如是見已,至轉輪王之處,告轉輪王曰:
[P.64]『大王!知天之輪寶,突然離其本處而去耶?』
其時,諸比丘!轉輪王召太子而告此曰:
『太子汝!說我天之輪寶離其本處而去。我曾聞:「若轉輪王之天輪寶突然離其本處而去者,彼王之壽命,即不久矣!」我已享受人界之欲樂。今乃求天界欲樂之時。來!我太子!汝統治此四天下!我將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
其時,諸比丘!轉輪王令太子善統治其國土,自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然而,國王出家後七日,諸比丘!天之輪寶突然消滅。
九
其時,諸比丘!有一大臣,至剎帝利灌頂王之處,告彼王曰:
『大王!知彼天輪寶突然消滅耶?』時!諸比丘!彼剎帝利灌頂王,見天之輪寶突然消滅,心中憫憫不喜悅。然而,不往彼父王之處,問關於聖轉輪寶事。彼治其國,不及往昔諸王公正之治國,又不如往昔諸王轉聖輪寶,不統治其國。
其時,諸比丘!參集大臣、侍臣、主計、近侍、巫祝官等,至剎帝灌頂王之處[P.65]告曰:『大王!今治國土,不及往昔諸王公正治其國,又不如往昔諸王轉聖輪寶,不統治其國。大王!有聰明而智慧之大臣、侍臣、主計、近侍、巫祝官等,我等及其他者,受持聖轉輪。大王!若向我等詢問聖轉輪者,我等當謹解所問之聖轉輪。』
一〇
其時,諸比丘!彼剎帝利灌頂王,招集大臣、侍臣、言計、近侍、巫祝官等,以詢問聖轉輪。彼等對所問聖轉輪,謹答之。聞之而令擁護、守護正法。然,猶不與財寶給貧困者,貧困者不得財寶之惠,因此,貧困者日益增加。因貧困者之增加,人人亙相以盜心而取不與之物,人人捕捉彼,彼被捕捉,以示剎帝利灌頂王,告言:
『大王!此人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
諸比丘!如是告已,剎帝利灌頂王告彼男子曰:
『汝實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為真實耶?』
『大王!真實!』
『何故而為耶?』
『大王!我不得生活也。』
[P.66]其時,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財寶與彼男子,曰:『汝!汝以此財寶可自生活,並且可養父母、蓄妻子。勤勞事業,對沙門、婆羅門行福利之供養,以此,得天上安樂之果報,可生於天界。』
彼男子答剎帝利灌頂王曰:『唯然,大王!』
一一
諸比丘!又有一男子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人人捕捉彼人,彼被捕捉,以示剎帝利灌頂王,告言:
『大王!此人,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
諸比丘!如是告已,剎帝利灌頂王問彼男子曰:
『汝!汝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為真實耶?』
『實然!大王!』
『何故而為耶?』
『大王!我不得生活也。』
其時,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財寶與彼男子,曰:『汝!汝依此等之財寶,可自生活,並且可養父母、蓄妻子。勤勞事業,對沙門、婆羅門,行有福利之供養,以此,得天上安樂之果報,可生於天界。』
彼男子答剎帝利灌頂王:『唯然,大王!』
一二
諸比丘!人人如是聞:『猶人人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但大王以財寶與人人。』聞此[A2]已,彼謂:『然,我等亦以盜心取他所不與之物耶?』
其時,諸比丘!有一男子,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人人捕捉彼,彼被捕捉,以示剎帝利灌頂王,告言:
『大王!此人,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
[P.67]諸比丘!如是告已,剎帝利灌頂王,問彼男子曰:
『汝!汝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是真實耶?』
『實然,大王!』
『何故而為耶?』
『大王!我不得生活也。』
其時,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曰:『如果我對於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者,給與財寶,如是,不與取(偷盜)增長。然,我將此男子處於重刑,截斷彼頭而根絕此。』
如是,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令諸臣曰:『然者,諸臣,以粗繩將此男子之手堅縛於後,剃除頭髮、唱令擊鼓,牽引行於諸街已,由南門出,至都城之南方,懲彼之重刑,截斷彼頭而根絕此。』
諸比丘!彼等諸臣,聞剎帝利灌頂王之命,曰:『大王!實然。』即以粗繩將彼男子之手堅縛於後,剃除彼頭髮,唱令擊鼓,牽引行於諸街巷已,由南門出,至都城之南方,懲彼之重刑,截斷彼頭而根絕此。
一三
諸比丘!人人如是聞:『若以盜心而取他所不與之物者,大王為膺懲、根絕而截首。』聞已,彼等曰:『然,各自作利刀,各自作利刀已,以盜心而取彼等人[P.68]人所不與之物,並且膺懲、根絕彼等人人而截其首。』
彼等自作利刀,作利刀已,便劫掠村落、劫掠鄉鎮、劫掠都市及為路上之劫掠。
如是,以盜心而取彼等人人所不與之物,並且膺懲、根絕彼等人人而截斷其首。
一四
如是,諸比丘!因對貧窮者不給與財寶,貧窮者即越增多,由於貧窮者之增多,偷盜便益滋增;由於偷盜之滋增,刀杖便滋增;由於刀杖之滋增,殺害便頻發;由於殺害之增多而屢行妄語,由於妄語橫行,彼等眾生之壽命縮短、顏色衰退。由彼等壽命之縮短、顏色之衰退,人壽由八萬歲,至其子成為四萬歲。
諸比丘!人壽四萬歲時,有人以盜心而竊取他所不與之物。人人捕捉彼,以示剎帝利灌頂王,曰:『大王!此男子,以盜心而竊取他所不與之物。』
如是告已,諸比丘!剎帝利灌頂王告彼男子曰:
『汝!汝以盜心而竊取他所不與之物,為事實耶?』
於故意妄語,言:『大王!〔我〕沒竊取。』
[P.69]一五
如是,諸比丘!因對貧窮者不給與財寶,貧窮者便益增多……〔廣說如第十四節〕……壽命縮短,顏色衰退,由人壽四萬歲,至其子成為二萬歲。
諸比丘!人壽二萬歲時,有人以盜心而竊取他所不與之物,他人以此告灌頂王,言:『大王!如斯、如斯之人,以盜心而竊取他所不與之物。』並為惡口。
一六
諸比丘!如是,因對貧窮者不給與財寶,貧窮便益增多,……〔廣說如第十四節〕……顏色衰退,人壽由二萬,至其子成為一萬歲。
諸比丘!人壽一萬歲時,有人美麗、有人醜陋。彼等醜陋者,對美麗者,生起嫉妒,對他人之妻女行邪淫。
一七
諸比丘!如是,因對貧窮者不給與財寶,貧窮者便益增多……〔廣說如第十四節〕……顏色衰退,人壽由一萬歲,至其子成為五千歲。
諸比丘!人壽五千歲時,有二法增長,即:麤語及綺語也。二法增長故,彼眾[P.70]生之壽命縮短、顏色衰退。彼等之壽命縮短、顏色衰退,人壽由五千歲,至其子有成為二千五百歲,有成為二千歲。
諸比丘!人壽二千五百歲時,貪恚之念增長……〔乃至〕……人壽由二千五百歲,其子成為一千歲。
諸比丘!人壽一千歲時,邪見增長……〔乃至〕……人壽由一千歲其子成為五百歲。
諸比丘!人壽五百歲時,有三法增長,即:非法欲、非理貪、邪見法也。三法增長……〔乃至〕……人壽由五百歲,其子有成為二百五十歲,有成為二百歲。
諸比丘!人壽二百五十歲時,此等之諸法增長,即:不敬母,不敬父,不恭敬沙門、婆羅門,不恭敬同族之耆宿。
一八
諸比丘!如是,因對貧窮者不給與財寶,貧窮者便益增多……〔乃至〕……偷盜……〔乃至〕……刀杖……〔乃至〕……殺生……〔乃至〕……妄語……〔乃[P.71]至〕……惡口……〔乃至〕……邪淫……〔乃至〕……麤語……〔乃至〕……綺語……〔乃至〕……貪恚……〔乃至〕……邪見……〔乃至〕……非法欲……〔乃至〕……非理貪……〔乃至〕……邪見法……〔乃至〕……不敬母,不敬父,不恭敬沙門、婆羅門,不恭敬同族之耆宿。此等諸法之增長,而彼等眾生之壽命縮短、顏色衰退。壽命縮短、顏色衰退,人壽由二百五十歲,至其子成為百歲。
一九
諸比丘!此等人人之子,壽命有成為十歲之時,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童女至五歲而婚嫁。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消失此等之諸味,即:酥、酪、油、砂糖、鹽也。諸比丘!今日如以硬米飯為最上之食糧,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草莠便成為最上之食糧。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十善法則皆消滅,十不善法,明顯出[P.72]現。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為善者完全無有,何況有善之所行乎?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彼等不敬母、父,不尊敬沙門、婆羅門,不恭敬同族之耆宿,以為是尊敬讚美,如同今日之恭敬母、父,尊敬沙門、婆羅門,恭敬同族耆宿者,被尊敬讚美也。如是,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不恭敬母、父,不尊敬沙門、婆羅門,不恭敬同耆宿者,當被尊敬讚美。
二〇
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母、伯母、叔母、師長之妻女皆無區別,如同羊、鷄、豕、犬、豺、狠狼,世間成為雜無倫次。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彼等眾生成為互相生起激烈之害心、激烈之瞋恚、激烈之惡意、激烈之殺意。母於子、子於母,父於子,子於父,兄弟於兄弟、兄弟於姊妹,姊妹於兄弟,生起激烈之害心、激烈之瞋恚、激烈之惡意、激烈之殺意。諸比丘!猶如獵師之見群鹿,生起激烈之害心、[P.73]激烈之瞋恚、激烈之惡意、激烈之殺意。如是,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彼等眾生,互相生起激烈之害心……〔乃至〕……生起激烈之殺意。
二一
諸比丘!人壽十歲之時,七日間生刀杖之劫。彼等互相領受鹿想(誤認為野獸)。彼等各自手持利刀而現,依其利刀,互相剝奪各個之生命:『此是鹿也,此是鹿也。』然,諸比丘!此等之眾生,有生起如次之念:『我等不傷害任何人,任何人亦不得傷害我等。然,我等依倚於叢林樹木之坑坎,隱避於河洞巖窟,食樹根菓實以保身!』彼等便依倚於叢林樹木之坑坎,隱避於河洞巖窟,食樹根菓以保身。彼等經過七日後,由叢林樹木之坑坎,河洞巖窟而出,互相擁抱相集慶賀曰:『慶哉!汝亦生存!汝亦生存!』諸比丘!其時,彼等眾生起如是念:『我等因行不善法,長久親滅亡之法。然,我等當行善法。當行如何之善法耶?於是,我等禁止殺生,我等受持此善法。』彼等便遠離殺生,受持此善法。彼等因受持此善法,壽命[P.74]增長,並增顏色之美。彼等由壽命之增長,顏色之增美,人壽十歲之人,其子之壽成為二十歲。
二二
其時,諸比丘!彼等眾生起如是念:『我等因受持善法,而壽命增長,顏色增美。然,我等應益為善事。於是,我等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妄語,遠離惡口,遠離麤語,遠離綺語,斷滅貪念,斷滅瞋恚,斷滅邪見,滅盡三法,即:非法欲、非理貪、邪見法。於是,我等應恭敬母、父,尊敬沙門、婆羅門,尊敬同族之耆宿等,受持此善法。』
諸比丘!〔如是〕,彼等恭敬母、父,尊敬沙門、婆羅門,尊崇同族耆宿,受持此等之善法。彼等由受持善法,壽命增長,顏色增美。彼等由壽命增長、顏色增美,人壽二十歲之時,其子壽命成為四十歲;人壽四十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八十歲;人壽八十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百六十歲;人壽百六十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三百二十歲;人壽三百二十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六百四十歲;人壽六百四十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二千歲;人壽二千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四千歲;人壽四千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八千歲;人壽八千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二萬歲;人[P.75]壽二萬歲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四萬歲;人壽四萬之時,其子之壽命成為八萬歲。
二三
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童女五百歲而婚嫁。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有三種病,即:欲、斷食、老也。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此閻浮提隆盛繁榮,於都邑王城,鷄鳴相聞;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從彼阿鼻地獄,思惟為閻浮提,當人人徧滿如蘆草之叢林;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彼波羅奈,便成為契睹摩提王都,人民旺盛群集,土地肥沃;諸比丘!於人壽八萬歲之時,此閻浮提雖有八萬四千之都城,但契睹摩提當為最上之王都。
二四
諸比丘!人壽八萬歲之時,於此契睹摩提王城,有名山伽王出現而為轉輪法王,統治四天下,成就七寶,為人民之保護者。於彼具足此等之七寶,即: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居士寶、於第七為主兵寶也。尚且彼王有千子,勇猛雄健,善退卻外敵;彼越此地,及至大海之彼岸,不用刀杖,以正法統治而住。
[P.76]二五
諸比丘!人壽八萬歲之時,名為彌勒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之如來出現於世;猶如我今於此世界、為應供、……〔乃至〕……佛、世尊之出現。彼亦含括此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沙門、婆羅門,獨自證悟而說示。猶如我含括此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沙門、婆羅門,獨自證悟而說示。宣示初善、中善、後亦善之法、並說示文義具足,一切圓滿清淨之梵行;猶如我今說示初善、中善、後亦善之法,並說文義具足,一切圓滿清淨之梵行。彼受無量數千之比丘僧伽所圍繞;猶如我今受無量數千之比丘僧伽所圍繞。
二六
諸比丘!其時,有名為山伽王,其王之宮殿是大波那王之所造;其宮殿甚莊嚴,讓與己而住此,對沙門、婆羅門、貧民、流浪者、乞食者行布施,然後,於彌勒如來、應供、等正覺者之處,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彼如是出家[P.77]已,獨住遠離,修道苦行,專心堅固而住,不久彼善男子為其目的,由在家而出家,成就無上梵行,於現世獨住證悟而止住。
二七
諸比丘!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諸比丘!如何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而住耶?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而住,精勤、自覺、憶念者,於世間當得調伏貪欲、愚癡。於受……於心……於法……〔乃至〕……。諸比丘!如是,即是比丘自作洲、自作歸依處,……〔乃至〕……勿於他為歸依處而住。
二八
諸比丘!於汝自己祖、父之地行乞,諸比丘!行乞於祖、父之地而行者,壽命延長,顏色增美,安穩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諸比丘!然者,如何比丘之壽命延長?諸比丘!於此,有比丘具備欲定、精勤、圓滿修習神足,具備精進定……乃至……意定……思惟定、精勤、圓滿修習神足。彼修習、多修習此等之四神足,從其所欲,〔住〕一劫或一劫有餘。諸比丘!此謂比丘之壽命延長也。
[P.78]諸比丘!如何為比丘之顏色增美耶?諸比丘!於此,比丘有戒德,依波羅提木叉而攝護,威儀具足,於小罪見怖畏以學習諸戒。諸比丘!此乃為比丘之顏色增美也。
諸比丘!如何為比丘之安穩快樂耶?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斷諸欲,去不善法,有念思有遠離之心而生喜、樂,達初禪而住。又滅除思、念,內心安靜,心成專一,無念、無思,由定生喜、樂,達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而住。諸比丘!此為比丘之安穩快樂。
諸比丘!如何為比丘之財寶耶?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以慈俱之心,徧滿一方而住。如是徧滿二方、三方、四方,如是徧滿上、下、橫、徧一切處,於一切世界廣大、廣博、無量、無恚、無害之慈心而住。以悲俱之心……以喜俱之心……以捨俱之心徧滿而住。諸比丘!此比丘之財寶也。
[P.79]諸比丘!如何為比丘之威力耶?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滅盡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世獨自證悟而住。諸比丘!此比丘之威力也。
諸比丘!我不見有其他魔力般難征服之威力。諸比丘!由受持善法,得如是福德之增長。」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歡喜信受。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8 冊 No. 4 長部經典(第24卷-第34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2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